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第1章
- 格式:ppt
- 大小:3.83 MB
- 文档页数:87
运输管理第一章运输概论1.运输:是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置移动。
2.企业内部物流:生产领域的运输一般在企业内部进行,称之为企业内部物流。
3.物料搬运:企业内部物流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是直接为产品生产服务的,也称为物料搬运。
4.配送:将小宗货物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短途、末端运输称为配送。
5.运输特点: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6运输产品的同一性6.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1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2运输动力3运输线路4通信设备。
7.运输功能:1货物的位移2货物临时储存8.运输管理和营运的基本原理:1规模经济2距离经济9.规模经济的特点:表现为随运输工具装载规模的增长,每单位载重量运输成本下降。
10.距离经济的特点:指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11.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1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是运输2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是运输3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12.交通运输标准化:是指以交通运输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仓储、配送、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交通运输突出特征的信息标准,并形成与物流其他环节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13.交通运输标准化涉及的四个方面:基础性标准、现场作业标准、信息化标准、物流服务规范。
14.我国的交通信息化建设应集中的方面:1搞好交通行业各级政府办公业务系统的建设,形成系统规范、内容丰富,及时更新的各级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在信息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实现各级政府间办公业务的网络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和公开化,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通行业和社会需求2建立客运、货源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运输服务管理的现代化3采用3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技术开发交通事故紧急救援系统和安全运营保障技术,开发路况信息系统和车辆调度技术等,完善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收费系统、路政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等4将3S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企业,推动传统交通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5做好智能运输系统(ITS)的基础工作,并在完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港口、机场和通信等)的基础上,致力于关键技术的开发和示范工程的建设,从个别已经可以应用或有条件应用或者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项目入手,选择适当的切入点,发展我国的ITS。
《智慧物流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和任务《智慧物流概论》是物流管理专业的XX课程之一,是智慧物流方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智慧物流概述、智慧物流技术、智慧物流系统、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智慧物流运输、智慧仓储、智慧物流包装、智慧装卸搬运、智慧物流配送、智慧物流园区、智慧港口、智慧供应链等基础知识。
课程以当前智慧物流研究最新成果、智慧物流建设与发展现状为基础,以及企业智慧物流人才需求为目标,引用大量的智慧物流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案例,符合智慧物流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进一步学习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和必要前提。
本课程采取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地介绍智慧物流基本理论、建设成果和发展趋势,构建起学生对智慧物流体系、框架、基本理论及建设发展情况的基本认识,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智慧物流整体建设发展情况,以及智慧物流系统、智慧物流技术、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智慧物流运输、智慧仓储、智慧装卸搬运、智慧物流配送、智慧物流园区、智慧港口、智慧供应链各个具体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发展概况。
三、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目标及其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支撑如下:1.了解智慧物流的基本理论及建设发展情况,包括智慧物流的起源、概念、特征及功能与作用,智慧物流体系结构、建设现状、发展特点、发展热点及发展趋势。
2.了解智慧物流各个方面的基本理论及建设发展情况,包括智慧物流技术、智慧物流系统、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智慧物流运输、智慧仓储、智慧装卸搬运、智慧物流配送、智慧物流园区、智慧港口和智慧供应链等,培养学生对智慧物流的基本认知能力。
3.帮助学生构建智慧物流的基本理论框架,培养智慧物流系统思维,增强对智慧物流的行业认知与认同。
4. 培养学生在智慧物流方面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除了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智慧物流的基本理论及体系框架,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动手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
第一章运输概论1.运输的概念:运输是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臵移动。
2.运输的特点。
(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2)运输服务的公共性;(3)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4)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5)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6)运输产品的同一样。
3.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1)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2)运输动力(3)运输线路(4)通信设备4.运输的功能:货物位移和货物临时储存。
(1)货物位移。
由于货物在位移中要占用产品的在途资金,货物位移所需的距离和时间越长,需要由此付出的在途资金就越多,因此,尽量缩短货物运输时间是运输环节努力追求的目标之一。
(2)货物临时储存。
在仓库库容有限时,由于货物无处可卸,也常会发生利用运输工具临时储存货物的迫不得已的现象,毕竟运输工具单位容积的造价大大高于仓库。
5.运输的原理是: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1)规模经济:规模经济的特点表现为随运输工具装载规模的增长,每单位载重量运输成本下降。
(2)距离经济:距离经济是指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
距离经济的基本原理类似于规模经济,运输距离越长,不仅使固定费用分摊给更多的公里,而且货物装卸所发生的有关费用也必须分摊至每单位距离的费用上,从而使得每公里支付的运输费用更低。
在确定运输方案时,应该重点考虑运用运输的两个基本原理,即在满足客户服务需求的前提下,追求运输的规模和距离最大化。
6、运输在物流中的作用:(1)物流系统功能要素的核心是运输;(2)实现物流合理化的关键是运输;(3)运输是“第三利润源泉”的主要源泉。
7、研究运输的意义(1)提高运输服务水准;(2)提高运输的现代化水平;(3)降低物流全过程的总费用(4)实现物流过程的一体化管理;(5)促进运输经营观念和组织方式等的变革。
一、运输的集约化1.运输集约化的概念“集约化运输”是现代运输的经营方式,“是以较多的资金、科技或劳动的投入,获取较多的产出,并获取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一种经营模式。
第一章运输概论一.选择题1. 运输承担物流改变 B 状态的任务.(P2)A.时间B.空间C.距离D.价值2.运输包括生产领域的运输和A领域的运输.(P2)A.流通B.交换C.消费D.分配3.生产领域的运输一般在企业内部进行,称之为A .(P2)A.企业内部物流B.企业内部配送C.企业内部搬运D.企业内部交换4.企业内物流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是直接为产品生产服务的,也称之为 C .(P2)A.配送 B.运输 C.物料搬运 D传送5.配送是指D .(P3)A.生产领域内的运输B.城市间的运输C.国际间的运输D.从物流网点到用户的短途、末端运输6.运输与配送功能相近似,它们之间的区别仅仅在 C .(P3)A.服务范围不同 B.时间范围不同 C.空间范围不同 D.形态范围不同7.运输活动既包含企业内部运输,也包括 C .(P3)A. 企业外部运输B.企业内部搬运C.社会化运输D.集体化搬运8.下列哪一项B不属于运输业的特点? (P4)A.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B.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不同C.运输产品具有非储存性D.运输产品具有统一性9.各种运输方式生产的是同一产品即A .(P5)A.运输对象的位移B. 运输能力C.运输动力D.运输工具10.车、船等运输工具是装载货物并实现货物位移的 A .(P5)A.主要手段 B.重要保证 C.必要保证 D.唯一手段11.装卸设备是实现运输高效化的C .(P5)A.唯一手段B.主要手段C.重要保证D.必要保证12.运输工具的日益先进、高效,主要体现在运输工具和装卸设备的大型化、高效化、专业化及A上。
(P5)A.自动化 B.标准化 C.智能化 D.绿色化13.运输工具的B是实现快速运送和体现运输现代化的主要手段.(P5)A.工具B.动力C.效率D.质量14.随着运输工具装卸规模的增长,每单位载重量的运输成本将下降,这体现了运输的 B 原理.(P7)A.距离经济B.规模经济C.利润最大D.效益背反15.产生运输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是D .(P7)A.变动成本的增加 B.变动成本的减少 C.固定费用总额的降低 D.单位运量所分摊的固定费用降低16.每单位运输距离的成本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这体现的是运输的 A .(P7)A.距离经济B.规模经济C.利润递减D.效益背反17. A 经营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P15)A.集约化B.粗放型C.智能型D.标准化18.建立有效的 A ,是运输集约化经营的一项基本要求.(P15)A.经营管理系统B.评估绩效系统C.调研系统D.反馈系统二.多项选择题1.运输具有生产的本质属性,指的是ABCD .(P3)A.运输和生产一样,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B.运输所创造价值是货物或旅客的位移C.运输创造空间价值D.运输过程和生产过程一样,需要借助人和物的结合E.运输改造了货物的原有属性2.运输产品是无形产品指的是BCE .(P4)A.运输业的劳动对象是货物或人,他们在运输中本身会产生实质性的变化B.运输业的劳动对象是货物或人,他们在运输中只发生空间位置和时间位置的变化C.运输生产为社会提供效用D.运输生产产生实物形态的产品E.运输生产属于服务行的生产3.运输生产和运输消费同时进行,指的是ABD .(P4)A.运输生产必须在用户需要时及时进行B.运输产品在生产是即被消费C.运输产品可以储存D.运输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合二为一的,在空间和时间上是结合在一起的E.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是分离的4.运输产品的同一性是指ACE .(P5)A.在运输业中,各运输方式生产的是同一产品,即运输对象的位移B.由于各种运输产品的技术经济特征不同,不同运输方式之间不可以替代、补充C.运输产品的同一性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协调、替代D.运输产品的数量可以统一用运输距离(公里)来描述E.运输产品的数量有统一的客货周转量(人﹒公里、吨﹒公里)来描述5.现代运输手段四要素是ABCE .(P5)A.运输工具 B运输动力 C.运输线路 D.运输人才 E.通信设备6.运输具有的功能是BC .(P6)A.货物装卸B.货物位移C.货物临时储存D.货物配送E.货物包装7.运输通过创造AC来提高货物价值.(P6)A.时间效用B.加工附加效用C.空间效用D.美化效用E.包装效用8.运输管理和营运的两条基本原理分别是AD .(P7)A.规模经济B.时间经济C.数量经济D.距离经济E.功能经济9.运输业的发展趋势有ABCE .(P14)A.运输集约化B.运输绿色化C.运输标准化D.运输产业化E.运输信息化10.集约化经营的优势之一是规模效益,而规模适当是基本标志是ABC .(P15)A.有效地发挥运输能力B.有效地发挥运转效率C.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D.最大限度的提高劳动强度E.增加运输工具11.运输信息中的3S技术指的是ACD .(P17)A.地理信息系统GISB.智能运输系统ITSC.全球定位系统GPSD.遥感RSE.管理信息系统MIS三.简答题1.运输的概念?(P2)运输是指人或货物借助运输工具和运输基础设施在空间产生的位置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