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5.果实里的新生命说课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果实里的新生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
【教材分析】本课是《植物身体里的奥秘》这一单元的第五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花里的育婴房”这一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果实的形成,果实的构造和果实的作用。
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果实,丰富学生对果实的认识,感知植物果实的千姿百态,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小学五年级的好奇心强,对实验很感兴趣,而且对花与果实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基础,对于果实是怎样“变”出来的有一定的联想。
在以往的实验中,他们还积累了一些探究的思维方法,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分析、推理归纳能力以及他们对自然界有着无穷的兴趣与了解的欲望。
【设计理念】我根据当前提出的新课改理念,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联系学生实际,用实验创设情境,再结合科学学科是培养探究的能力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法(即研讨法),通过让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1)了解果实的结构(2)探究果实的作用2、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
(2)通过探究果实的作用,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2)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共同进步。
【教学重难点】了解果实的构造;探究果实的作用。
【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苹果、梨、桃子、四季豆等一些有代表性的果实、小刀、水果盘等。
2、演示材料:一些常见植物开花结果的课件、果实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导质疑1、(老师手拿苹果)问:秋天来了,树叶落了,它投进了大地母亲的怀抱,结束了生命;一个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那它的生命结束了没有呢?带着同学们的疑惑,我们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一起研究“果实里的新生命”。
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教学目的:1. 了解果实的结构。
2. 探究果实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青葱的丝瓜架下,孩子们对着一个个刚结出来的小丝瓜感到很好奇:小丝瓜是由花变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板书课题)。
二、新课ww w.x k b1.co m(一)观察结果的过程课本选择了几幅丝瓜开花结果过程典型阶段的图片,帮助学生观察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变化过程。
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发现开花结果的现象:花瓣、雄蕊在慢慢地枯萎,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
把我的发现填写在p24“我的发现”里小结: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
(二)果实里藏着什么?1)出示苹果或梨子的实物。
苹果属于植物的哪一类器官呢?(苹果是果实。
)2)你知道果实里面藏有什么呢?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学生解剖苹果,并观察苹果的内部构造。
苹果的构造由哪些部分组成?汇报和交流。
3)其他的果实也有相似的构造吗?再解剖其它一些常见的果实。
汇报其它果实的构造。
4)归纳小结:果实是由果皮与种子构成的。
(三)寻找植物园的果实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社区或郊外)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郊外进行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
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以达到认识更多果实的目的。
在观察后,可让学生描述一种最喜欢的果实,强调作出全面的描述。
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
(四)讨论:……果皮和种子各有什么作用?课本上出示的果实分别是:四季豆、苹果、西瓜、板栗、柠檬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其中主要的是果皮。
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则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有些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的一种构造。
(五)网上学:有趣的果实以论坛交流的方式,用文字或图片展示一些有趣的果实,将自己知道的果实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并了解他们介绍的果实,拓宽对果实世界的了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教师论文最近,学校掀起了科学精品课的研磨活动。
自精品课推出以来,我们科学组成员群策群力、切磋琢磨、推陈出新、努力打造高质量科学精品课程。
以下,是黄老师对在本次研磨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几点体会三角镇中心小学黄宝盈科学教育的资源可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应重视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不能单单极限于课程资源的利用,还应包括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其中包括组织学生开展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种植饲养、采集制作活动、搜集信息、参观访问、专题研究、家庭科技活动等多种课外活动方式。
下面我从课程和课外两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小学科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课程标准中既指明了小学阶段科学素养的基本内容,又提出了达成科学素养教育的基本途径:即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
1、根据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和新课程理念,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具有以下特性:(1)生活性,即课程资源内容的选择应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且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和需要、唤起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究欲望。
(2)探究性,即课程资源的开发要能够支持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证据、进行实验等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3)开放性,即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而且应能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学生探究学习可以在课内或课外,探究场所可以是学校、家庭或社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并不只是对书本知识的传递与接受,而是对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内化和建构,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经验、发展能力、建构价值,这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
小学科学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果实里的新生命》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果实的结构。
(2)探究果实的作用。
能力培养:
(1)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
(2)通过探究果实的作用,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归纳。
(3)通过活动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勤于动手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乐于学习的学习态度。
(3)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共同进步。
2学情分析
年龄特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为之组织观察、科研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遇到自己困惑的事情,会自己安排时间通过书籍、网络获得相关的知识开展研究。
知识技能分析:
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初步形成用现象、事实、数据等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只要老师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3重点难点
了解果实的构造,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
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归纳。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新设计。
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教学目的:1. 了解果实的结构。
2. 探究果实的作用。
重点难点: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青葱的丝瓜架下,孩子们对着一个个刚结出来的小丝瓜感到很好奇:小丝瓜是由花变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果实里的新生命》(板书课题)。
二、新课ww w.x k b1.co m(一)观察结果的过程课本选择了几幅丝瓜开花结果过程典型阶段的图片,帮助学生观察植物从开花到结果的变化过程。
在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提示学生发现开花结果的现象:花瓣、雄蕊在慢慢地枯萎,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
把我的发现填写在p24“我的发现”里小结: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
(二)果实里藏着什么?1)出示苹果或梨子的实物。
苹果属于植物的哪一类器官呢?(苹果是果实。
)2)你知道果实里面藏有什么呢?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学生解剖苹果,并观察苹果的内部构造。
苹果的构造由哪些部分组成?汇报和交流。
3)其他的果实也有相似的构造吗?再解剖其它一些常见的果实。
汇报其它果实的构造。
4)归纳小结:果实是由果皮与种子构成的。
(三)寻找植物园的果实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社区或郊外)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郊外进行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
让学生做好观察、解剖记录,以达到认识更多果实的目的。
在观察后,可让学生描述一种最喜欢的果实,强调作出全面的描述。
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
(四)讨论:……果皮和种子各有什么作用?课本上出示的果实分别是:四季豆、苹果、西瓜、板栗、柠檬果实包括果皮和种子两部分,其中主要的是果皮。
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种子则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有些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的一种构造。
(五)网上学:有趣的果实以论坛交流的方式,用文字或图片展示一些有趣的果实,将自己知道的果实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并了解他们介绍的果实,拓宽对果实世界的了解,感受植物的多样性。
《果实里的新生命》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广东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5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1. 了解果实的结构。
2. 探究果实的作用。
能力培养1. 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
2. 通过探究果实的作用,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归纳。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2. 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共同进步。
过程与方法1.激发兴趣:教师从一个苹果引出问题:“这苹果从遥远的北方运到南方,它还有生命吗?”来展开这节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 观察小南瓜形成过程,得出结论: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成的。
3. 解剖常见的果实,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发现果实的基本构造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
4、观看视频“种子的神奇力量”,通过播放种子破土而出到长成大树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种子的神奇力量,进一步理解果实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水果,小刀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苹果图片,通过言语“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引出问题:这苹果从树上摘下来很久的了,从北方运到南方也有一段时间,那它到底还有没有生命呢?[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复习花的结构:1、PPT呈现图片并小结:小结:花有花瓣、萼片、雄蕊、雌蕊、柱头、子房六个部分构成。
[设计意图]:复习花的结构是为后面要展开的内容“花如何变成果”作一个铺垫。
2、观察结果的过程:通过PPT呈现南瓜从花到果的图片,然后再归纳出:花的花瓣和雄蕊在慢慢地枯萎,子房在逐渐地长大,果实就是由花的子房形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呈现南瓜从花到果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果实就是由花的子房形成的。
三、解剖水果:1、介绍解剖水果的方法(以苹果为例:横切、纵切)。
(纵切)(横切)2、教师演示解剖水果(要强调用刀安全)。
3、认识果皮。
在解剖过程小结:果皮其实是分为三层的,分别是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内果皮还包着种子。
粤教版科学五上第5课《果实里的新生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果实里的新生命》是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探究果实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果实与新生命的关系,掌握果实的基本结构,以及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果实内部结构的认识较为模糊,对果实与新生命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果实的基本结构,掌握果实与新生命的关系,学会观察和描述果实内部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爱生命。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果实的基本结构,果实与新生命的关系。
2.教学难点:果实内部结构的观察和描述,种子萌发过程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操作、讨论、讲授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显微镜、实验材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各种果实,引发学生对果实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果实的基本结构:学生分组观察果实模型,了解果实的基本结构,如果皮、果肉、种子等。
3.观察果实内部结构: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果实切片,了解果实内部结构,如种子、胚珠等。
4.讨论果实与新生命的关系:学生分组讨论果实的作用,理解果实与新生命的关系。
5.种子萌发实验:学生动手操作种子萌发实验,观察种子萌发过程,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
6.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拓展作业,如观察身边的果实,了解其结构与功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果实与新生命•果实的基本结构:果皮、果肉、种子•果实内部结构:种子、胚珠•果实与新生命的关系:果实保护种子,种子发芽生长成新植物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观察、讨论、操作等。
《果实里的新生命》教学反思《果实里的新生命》是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花里的育婴房”这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果实的构造,属于探究能力系列。
五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对实验很感兴趣,而且对花与果实已经有了一些知识基础,对于果实是怎样发育出来的有一定的联想。
为了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果实产生的条件和开花结果的变化,必须进行观察和实验。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果实的构造。
在科学教学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补充大量的感性材料,是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采用探究——研讨法,渗透科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本课主要采用探究——研讨法,这是由美国著名的自然教学法专家兰本达教授创造的,它通过让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对事物的认识。
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因此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
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培养的主要途径。
同时又与比较法、发现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既使学生获得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
本课注重为孩子们创造积极动手,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动手做、动眼看、动脑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由于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是从实践中得出的科学道理。
实验前,我给学生进行了解剖果实方法(横切法、纵切法)示范,解剖之后如何观察也做了指导,并强调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用刀安全。
之后引导小组内成员进行了实验观察,然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和归纳,组内合作填写好“观察记录表”,很好地落实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粤教版科学五上第5课《果实里的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果实里的新生命》是粤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果实的形成、种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植物的生长和繁衍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探究能力方面,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果实的形成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果实的形成过程,种子的结构和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
2.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实物,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种子萌发的条件,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果实和种子实物、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2.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种子观察卡等。
3.课件:果实和种子图片、实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果实和种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果实和种子是如何形成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果实的形成过程,种子的结构和成分。
同时,学生分组观察果实和种子实物,并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的结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种子萌发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结束后,学生填写实验手册,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
粤教科技版五年级上册
5.果实里的新生命说课
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
尊敬的各位评委:
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
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果实里的新生命。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果实里的新生命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植物身体的奥秘单元的第五课。
通过观察丝瓜花和果实成熟的图片,并实地观察一些植物开花结果的过程,了解果实一般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成的。
通过观察桃子的横切面图片,并解剖其他常见的果实,了解果实一般是由果皮和种子组成的。
用学到的方法观察身边的果实,进一步认识果实的外形和结构。
认识更多的果实发现果实的共同构造。
通过讨论了解果实各部分及种子的作用。
二、说学情:
在果实里的新生命一课中,并不是具体研究某种植物的花,而是通过一系列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认识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发现花的共同特点,知道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通过观察花里的“育婴房”观察花的雄蕊、雌蕊及子房,了解它们对植物繁殖所起的作用。
在观察花各部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花的各部分结构的作用做出猜测。
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通过给花建档案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植物花朵的多样性,认识更多花朵的结构和形态,拓展视野。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了解果实的结构。
2.探究果实的作用。
能力培养
1.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
2.通过探究果实的作用,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归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无穷与多姿多彩,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2.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共同进步。
四、说教法:
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观察法、讲述法、实验法。
五、说重点难点:
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确立教学重难点如下: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了解果实的结构,探究果实的作用,掌握有计划、有条理的科学观察方法和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
六、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了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一些常见植物开花结果的图片、“果实是怎样形成”的视频、苹果等一些有代表性的果实、小刀、“寻找果实”计划表。
七、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原有的教学经验和认知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景导入
媒体出示:蜜蜂采蜜的图片。
问题质疑:鲜花盛开的季节总是吸引很多的蜜蜂和蝴蝶在那流连忘返,它们采花蜜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呢?
科学猜想:授粉以后,植物的花会有什么变化?
(二)活动一:观察结果的过程
媒体出示:一些植物由开花到结果过程的图片(图片顺序打乱)。
提出问题:能根据植物生长过程的变化,给它们排序吗?
学生活动:分组合作给图片排序,然后进行展示。
问题质疑:有没有发现这些植物的花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师生交流:说出植物开花到结果的变化(花开授粉→花瓣枯萎→子房逐渐膨大)。
学生观察:出示一些正在结果的植物的图片。
活动小结:果实是由花的子房发育形成的。
(三)活动二:果实里藏着什么?
媒体出示:苹果或梨的实物。
提出问题:苹果属于植物的哪一类器官呢?(苹果是果实。
)你知道果实里面藏有什么呢?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
教师指导:介绍解剖苹果的方法(横切、纵切)。
在演示解剖方法时,要强调用刀安全。
学生实践:学生按要求解剖苹果,并观察苹果的内部构造。
师生交流:苹果的构造由哪些部分组成?汇报和交流。
问题质疑:其他的果实也有相似的构造吗?
科学实践:再解剖其它一些常见的果实。
学生交流:汇报其它果实的构造。
活动归纳:果实是由果皮与种子构成的。
启发思考:香蕉是果实吗?萝卜、甘薯和姜是果实吗?
(四)活动三:寻找植物的果实
教师谈话:在哪里可以找到植物的果实?
实践活动:到社区或郊外寻找植物的果实。
教师指导:当校园中植物果实较多时,本活动可在校园内进行。
如果校园中植物果实较少时,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郊外进行。
制定计划:分组制定一个简单的“寻找果实”计划。
教师指导:提示学生计划应包括准备什么(如观察记录表、笔、工具);人员分工;注意事项(如安全问题、环保问题、纪律要求)。
活动前要提醒学生不能随意品尝果实,以免中毒。
科学调查:寻找植物的果实,并做好观察记录。
做好观察、解剖记录。
组织交流:在观察后,学生描述一种最喜欢的果实,各组汇报计划,教师点评。
八、说板书设计:
5.果实里的新生命
果实是由果皮与种子构成的。
好的板书设计就像一份好的微型教案,我的板书设计力图全面、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设计,不合理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