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设计基础平面构成
- 格式:ppt
- 大小:10.92 MB
- 文档页数:12
建筑设计基础平面构成任务书2013 秋建筑设计基础平面构成任务书一. 教学任务: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内运用点、线、面,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按照一定法则进行编排和组合,以创造理想的形态,是创造设计的基础。
通过平面构成训练,培养基础造型能力和创造力,要求掌握以下几点:1.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的形态属性2.构成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3.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4.了解色彩的心理效应,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5.了解机理构成二. 教学内容:1.基本要素和基本形:掌握形态要素的基本特征。
形态的分类:自然形态、人工形态形态的基本要素:点、线、面2.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原理,指导平面构成方法的应用。
? 图底关系力动原理空间感错觉3.平面构成方法: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方法,通过训练能够综合运用到平面构成中。
骨骼 ? 渐变 ? 对比重复 ? 变异 ? 机理 4.基本美学法则:掌握形式美得内在规律,指导构成设计。
稳定 ? 韵律秩序 ? 统一三. 进度:总学时:28学时周次进度重点训练内容及深度要求备注理论授课(2学时) 了解平面构成概念自学色彩构成布置作业,讲解题目掌握平面构成基本原理课堂练习第一周平面构成练习通过练习题目加强对构成方法平面构成构思和规律的认识开阔思路,形成多个设计创意平面构成练习确立设计立意第二周平面构成一草形成基本设计形态,形成一草(A3.铅笔草图)平面构成二草深化设计一草评定综合运用平面构成设计方法练习评述 (A3 铅笔草图)第三周平面构成三草形成完整设计草图二草评定整体效果掌控细节把握课前收二草思考或尝试色彩、肌理在设计中的应用平面构成正图绘制把我图面整体效果三草评定第四周平面构成正图绘制作业完成上交建筑认知与原理讲授四. 作业要求:图幅: A3制图纸、水彩纸或卡纸1-2张要求:1.图面效果有感染力2.构图能够运用平面构成的规律,体现一定的情态3.图面整洁刻画到位五. 参考书目:1.蓝先林编著《造型设计基础-平面构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2.蔡琴鹤编著《平面构成》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上海 20013.辛华泉编著《建筑构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19904.[美]托伯特.哈姆林著邹德侬、沈玉麟校《建筑形式美的原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19825.罗玲玲主编《建筑设计创造能力开发教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3.86.田学哲等著《形态构成解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20057.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彼得. 埃森曼的作品与思想》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 2006 2013 秋建筑设计基础平面构成模块题目任务书一. 教学任务:平面构成模块题目是针对平面构成基本元素、构成技法设计的小型训练题目。
课程名称:二维设计基础使用教材:《二维设计基础》主编:王雪青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修订)时间:05年7月专业班级:09级艺术设计2班授课时数:总72 课时;理论:24课时;实践:48 课时;授课教师:严明喜授课时间:2011年至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主要参考文献:《二维设计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王雪青《平面构成》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夏镜湖《平面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黄文利《构成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唐泓课题:二维设计基础概论目的要求:了解平面构成的目的与作用熟悉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教学重点:二维设计基础的概念教学难点:“构成”的含义教学课时:共 4 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内容与步骤:教学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本A4文件夹,收集和整理成册。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二维设计基础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指将即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点、线、面、体)在二维的平面内,按照一定的秩序和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训练方法。
(平面构成是视觉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力学的原理,进行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二维设计基础是一种理性的艺术活动,它在强调形态之间的比例、平衡、对比、节奏、律动、推移等的同时,又要讲究图形给人的视觉引导作用.平面构成在于探求二度空间世界的视觉文法,形象之建立,骨骼之组织、各种元素之构成规律与规律之突破,造成既严谨又有无穷律动变化的装饰构图。
二、具体讲授1、二维的定义:一维:长度__线形;二维:长度和宽度__面形;三维:长度,宽度与高度__体积或空间感;2、“构成”的含义:(1)、何谓“构成”在字典中的解释是:构造,解构,重构,组合之意。
所谓构成就是指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用语。
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力学的概念。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相关基础知识平面构成介绍当然是哪一部分基础知识,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平面构成是一门介绍二维空间的构成法则,它从点、线、面、基础要素开始,讲解在二维空间的设计构成中的法则与应用。
要素开始,讲解在二维空间的设计构成中的法则与应用。
2,平面构成只作为设计基础,主要教授学者如何认识二维空间的事物。
平面构成只作为设计基础,主要教授学者如何认识二维空间的事物。
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人类思维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它对外界信息加工创作的过程,思维集中了对以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对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捕捉。
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提供创新基础,而想象力与创造力可以将事物不断发展向前。
力可以将事物不断发展向前。
平面构成的基本含义平面构成主要研究内容是以点、线、面位构成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构成的规律与基本法则。
法则。
平面构成的定义:在二维的平面内创造理想的形态,或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进行分解,排列,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造型的基础训练。
解,排列,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造型的基础训练。
包括自然创造和人为创造。
构成的含义----------形成,造成-----包括自然创造和人为创造。
从设计领域理解: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和组合。
从设计领域理解:对视觉造型要素的提取和组合。
从造形角度理解,美的关系的形成,被称作构成艺术。
从造形角度理解,美的关系的形成,被称作构成艺术。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一种构思方法。
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一种构思方法。
主要通过研究艺术造形的内在组织机构及其相应的内在关系,寻求艺术创作中够然性的必然成分。
成分。
如何认识、学习平面构成1,建立正确的观察方法,首先要有正确、客观的观察方法,突破一点的观察方式,建立宏观的、全面的观察方法。
建立宏观的、全面的观察方法。
2,培养有创新性的思维方式:(1)学习以往的优秀作品,积累有益的设计手法。
(2)像大自然学习,突破现有的设计主题,发展新的设计闪光点(3)借用其他学科先进研究方法,开辟新的思维领域。
平⾯构成基础知识(理论学习知识)平⾯构成基础知识(理论知识)⼀、构成的含义平⾯构成是视觉元素在⼆次元的平⾯上,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学的原理,进⾏编排和组合,它是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法。
是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产物。
⼆、平⾯构成是设计的基础平⾯构成主要是运⽤点、线、⾯和律动组成结构严谨,富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形式感。
⼜具有多⽅⾯的实⽤特点和创造⼒的设计作品,与具象表现形式相⽐较,它更具有⼴泛性。
是在实际设计运⽤之前必须要学会运⽤的视觉的艺术语⾔,进⾏视觉⽅⾯的创造,了解造型观念,训练培养各种熟练的构成技巧和表现⽅法,培养审美观及美的修养和感觉,提⾼创作活动和造型能⼒,活跃构思。
第⼀章平⾯构成中美的形式法则⼀、对称与平衡1.对称:形本⽤对折的⽅法,基本上可以重叠的图形称为对称。
它们是等形等量的配置关系,最容易得到统⼀,是具有良好的稳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轴对称“以对称为中⼼。
左右、上下或倾斜⼀定的⾓度的等形的对称图形。
(2)中⼼对称:对称的图形,对称点在中⼼就称为中⼼对称。
(3)旋转对称:⼀个图形按照⼀定的相同的⾓度旋转,成为放射状的图形,称为旋转对称,旋转90度的图形,称为回旋对称。
旋转180度的图形彼此相逆,叫逆对称,也称反转对称。
(4)移动对称:图形按照⼀定的距离或按某种⼀定的规则乾地平⾏移动所得到的图形称为移动对称。
(5)扩⼤对称:图形按⼀定的⽐例放⼤,称为扩⼤对称。
2.平衡:从视觉上来指⼀种等量和不等形的⼒的平衡状态。
如均衡、适称。
平衡⽐对称在视觉上显得灵活、新鲜,并富有变化的统⼀的美感。
⼆、对⽐、调和1.对⽐:对⽐是互为相反因素的东西,同时设置在⼀起的时候所产⽣的现象,使它们各⾃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运、静、刚硕、柔软,⾼、矮、强、弱放在⼀起的形成对经。
⼤⼩关系放在起时⽐它们单独地放置时,⼤的显得更⼤,⼩的显得更⼩。
强弱关系放在⼀起时,也会产⽣同样的感觉。
通常在构成设计中运⽤这种对⽐关系寻求变化和刺激,创造具有各种特性的画⾯效果。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授课教师:二、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三、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四、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1、课程性质《平面构成》属于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2、设置目的《平面构成》是造型设计中的一项基础内容,是一种最基本的造型活动。
所谓“平面”是指造型活动在二维空间中进行,所谓“构成(Composition)”是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和法则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行为,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创造的方法。
构成在造型艺术领域里还有组织、建造、结构、构图、造型等含义。
概括来讲,《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平面构成》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种以平面化的形式去表现各种形象,从而为平面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开设时间为一年级上学期,开课之前学生已学习《素描》、《色彩》课程,所以本课程主要作用在于“启下”,而“承上”的作用并不明显。
所谓“启下”是指本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它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美术学专业的共性问题,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以后的设计类课程中有着较大地应用。
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由于本课程的学习较为偏重于抽象的理性思辨,较少涉及到具体的专业设计项目或课题。
所以,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强应用实例的分析讲解。
通过实用的、有趣的、对不同专业课程有较强针对性的多种应用实例,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因此,也要求授课教师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特点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并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体形态和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视觉形式的设计基础课程.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发展平面构成的发展必须从包豪斯及其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开始讲起.1919年在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将魏玛手工艺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创办了一所设计学府——包豪斯.图三为1910年德国魏玛.第三节平面构成的特点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的,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
它有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它以直觉为基础。
平面构成不是简单的摹仿具体的物体形象,而是以直觉为基础,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把自然界中存在的复杂过程,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进行分解、组合和变化,以反映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运动规律。
第二,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
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效果重新设计和构成空间深度,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有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第四节平面构成的分类根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
构成对象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抽象形态.因此平面构成可以分为自然形态的构成和抽象形态的两大类。
自然形态的构成自然形态的构成是以自然本体形态为基础的构成。
这种构成形式保持了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
通过对形象整体或局部的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的图形.抽象形态的构成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几何形为基础的构成,即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进行几何形态的多种组合。
其构成方法是以集合形态为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一节点点的概念点只表示位置,不具有大小,及无长度也无宽度,是最小的单位.现实中的点是各式各样的,有圆点·椭圆点·方点·三角点·锯齿点·梯形点等。
点是最简单的构成单位它不仅指明位置,而且使人能感觉到在其内部具有膨胀和扩散的潜能,并作用在周围空间。
设计基础(一)设计中的平面构成课程主要内容: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1、点 2、线 3、面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1、重复构成形式2、近似构成形式3、渐变构成形式4、变异构成形式5、对比构成形式6、密集构成形式7、分割构成形式 8、图与底构成形式 9、反常态构成形式10、空间构成形式一、平面构成概述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是研究视觉语言的特征及构成规律和审美原理的学科。
它重在研究和分析视觉语言的形态、空间、运动、光、比例等因素的变化和心理规律,极力伸张视觉语言的要素,提高视觉形象的表现力,为人类创造美好的视觉环境服务。
二、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形态要素分为概念形态和现实形态。
•概念形态指人的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觉的形,它似乎存在,但实际并不存在,我们认为它只存在于意念之中。
•现实形态,针对概念形态而言,即能看到或能触到的那种实际感觉到的形。
现实形分为具体形和抽象形,具体形又包括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抽象形包括冷抽象(几何学形)和热抽象(非几何学形)。
点的构成:线的构成:直线的心理效果:是强性、明晰、单纯、顽固、直接等,具有男性性格粗直线:强力、钝敏、粗笨细直线:神经质、锐敏、尖锐锯状直线:不安定、焦虑曲线分为几何曲线、自由曲线:几何曲线比较明确,易于理解,高贵。
自由曲线比较复杂,富于变化。
面的构成:•面的形象无限丰富,概括起来有直线形、曲线形、偶然形。
•直线形又包含几何直线形和自由直线形。
•曲线形又包含几何曲线形和自由曲线形。
三、平面构成的形态变化平面构成的形态变化极为丰富,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世界,有自然形态,又有人为形态,对形态的空间、速度、质感等特征的分析,是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前提。
形态与心理:《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形态与传达:形态与空间:形态与运动:形态与光:形态与变形:形态与质感:四、平面构成形式美的原理•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五、平面构成的形式平面构成的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对比、密集、分割、图与底、反常态等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1、总论2、形态属性3、形态要素4、基本型和骨骼属性5、骨骼关系6、基本形式第一章总论1、构成的起源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创建了全新的“国立魏玛建筑学校”,这就是著名的“包豪斯”。
包豪斯顺应工业社会的发展,致力于纯美术与应用视觉艺术的共性研究,提倡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的新体系。
“构成”是包豪斯设计基础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2、构成的定义构成: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或法则进行组织,建构理想形态的造型活动.平面构成:在二维平面上将造型要素按照某种规律进行组织,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训练。
3、平面构成的目的、特点及学习方法(1)目的培养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为专业设计构思提供方法和途径。
研究形态、色彩、质感、构图、表现力和美感等造型因素,这些因素是其他艺术造型的本质和基础。
(2)特点基础性:学习设计入门课,对初学设计有重要的专业引导与指导作用。
趋理性:将繁杂造型关系还原分解成造型要素,再按一定法则综合构成设计性:设计是有目的的造型活动,设计方案必须收到有条件的制约。
实践性:体现在课程对材料,工具和工艺的尝试把握以及对现有形态的积累,也有对新形态的发现与创造。
(3)学习方法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融会的原则。
努力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丰富构想,培养艺术创造能力.接受严格系统训练,勤思考,勤动手。
4、平面构成所用的材料和工具(1)工具笔:毛笔、钢笔、铅笔、签字笔、马克笔、绘图笔、直线笔、曲线笔、鸭嘴笔等绘图仪器:直尺、三角尺、曲线板、圆规、分规和小圈圆规及多用小刀、剪刀等工具。
(2)材料纸张:白卡纸、白板织或较光滑的纸张,如果是做肌理还可以用宣纸,毛边纸,水彩纸或质地较粗糙的纸张来达到效果.颜料:通常用瓶装浓缩黑色水粉颜料填色,也可用中华墨汁代替.5、平面构成给设计思维带来的思考平面构成是一种开发潜在创造力的训练方法,其思维途径至少可以给我们带来以下几点思考:(1)严谨的逻辑思维构成练习中首先确定构成形态的若干基本要素,然后进行分解,组合,排列,这种方法是一种富于理性的,逻辑性很强的思维方法,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的弊病,又便于在众多的方案中优选出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