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历书写规范.ppt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
儿科病历书写规范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儿科医生书写病历的格式和内容,确保病历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病历格式每份儿科病历应包括以下内容:1. 页眉- 包含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住院号(门急诊号);- 包含就诊日期、病历编号和页码。
2. 主诉- 患者或患者家属的主观症状描述,应简明扼要地记录;- 如有多个主诉,应按时间顺序排列。
3. 现病史本次就诊前患者的病情发展过程,包括首次症状出现、病情变化等。
4. 既往史- 阐述患者过去的疾病史,包括儿童期一般健康状况、手术史、外伤史等;- 如有特殊过敏史或有家族遗传病史,也需详细记录。
5. 体格检查- 包括患者身高、体重、体温、呼吸频率、血压等常规体征;- 若有疑似异常体征或肢体畸形,需要详细描述。
6.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记录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液、尿液、影像学检查等;- 需要注明检查名称、结果和参考范围。
7. 诊断-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给出准确的诊断;- 如有辅助检查结果支持,也需注明。
8. 治疗计划-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手术、康复等;- 需说明用药剂量、疗程和预后。
9. 用药和处方- 记录给患者开具的药物处方,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法和用量。
10. 随访计划- 如有需要,制定患者的随访计划,包括复查时间和相关建议。
11. 注意事项- 在文末提醒患者或家属需注意的事项,如饮食、生活方式等。
写作建议-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和复杂句式;- 充分记录患者的主诉和相关病情演变,以便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对于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及时备注异常情况和相关解释;- 遵循规范的病历模板,确保格式整洁清晰;- 书写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涂改,如需修改,应使用横线注销并签名确认。
文档更新- 本文档需遵循医院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进行定期更新和审查;- 在文档中注明最后一次更新的日期和操作人员。
以上为儿科病历书写规范,请根据实际情况执行。
病历书写规范各专科病历的书写要点1.过去史(1)与现病相同或类似的疾病(2)急性传染病史(3)药物及其他过敏史(4)创伤、手术史2.个人史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描述:(1)出生史:胎次、产次、孕期、生产方式(顺产或难产),接产方式及地点(新法或旧法,医院或家中),出生时体重,出生时情况,必要时加问母亲孕期营养及健康情况。
(2)喂养史:喂养方式(母乳、人工、混合喂养);人工喂养者询问其理由,乳品种类(奶粉、鲜奶)、调配方法、份量(一日几次、每次毫升数);加添辅食品的日期、种类、份量和方法,断奶日期及有无困难。
(婴儿营养不良及消化功能紊乱者应重点描述。
年长儿可从略,但应询问饮食习惯及现在食谱、食欲和大便情况。
)(3)生长发育史:体格发育(何时能竖头、独坐、独步,何时出第一颗牙,身高、体重增长情况),智力发育(何时能笑、能认人、能发单字及短名;如已入学,应询问其学习成绩及一般活动情况)。
(4)预防接种史:包括结核、麻疹、脊髓灰质炎、流脑、乙脑、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等病的预防接种,记录接种时年龄、反应及最近一次的接种时间。
(卡介苗接种后6周是否复查,结果如何?)3.家庭史(1)家庭成员及密切接触者的健康情况。
(2)有无家族性或遗传性疾病史及传染病史。
(3)父母年龄、职业,是否近亲结婚。
(4)母亲各次分娩情况,孕期健康情况。
(5)同胞健康情况(死亡者应询问死亡原因及死亡年龄)。
4.体格检查(1)体重、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身长、头围、胸围是否测量视年龄与病情而定),发育营养状况,精神状态(灵活、呆滞、安静、烦躁),皮肤弹性,皮下脂肪的分布和充实度,有无出疹和淤点。
(2)头部及其器官:头颅颅缝闭合情况,囟门(大小、闭开、凹隆),颅骨有无软化;有无鼻周青紫和鼻翼扇动;口腔(气味、有无张口呼吸);唇(颜色,有无疱疹、皲裂、溃疡、畸形、色素沉着,口角有无溃疡),牙(数目、形状,有无龋齿),龈(色泽、肿胀、溃疡、出血、溢脓),舌(形态,舌质、颜色、舌苔、乳头,有无溃疡、异常色素,动作、对称性,是否伸出口外),舌系带(有无溃疡、过短)。
儿科病历书写儿科病历书写一、儿科完全病历的内容与要求:病史采集必须真实、完整、系统、条理、规范。
体查时应态度和蔼,动作轻柔、举止端庄,取得合作。
[一般资料] 姓名、年龄(5天;4月;1岁2个月)、性别、籍贯(省、市、县)、民族、现在住址、父母姓名、年龄、职业、住址。
入院日期、病历书写日期、病史叙述者及其可靠性.[主诉] 就诊的主要原因、发病情况和时间。
(20个字以内)[现病史] 围绕主诉详细地记录从起病到就诊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经过和诊治情况。
主要包括:1、起病的情况:何时、何地、如何起病、起病的缓急、发病的可能原因和诱因。
2、主要症状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按主要症状发生的先后详细描述。
直至入院时为止。
包括症状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的时间、缓慢或加剧的因素以及伴随的症状。
对慢性患儿及反复发作的患儿,应详细记录描述第一次发作的情况,以后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最近发作的情况,直至入院时为止。
3、伴随症状:注意伴随症状与主要症状的相互关系,伴随症状发生的时间特点和演变情况,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阴性症状也应记载。
4、诊治经过:曾在何时何地就诊,作过的检查及结果,诊断与治疗情况,效果如何、有无不良反应等。
应重点扼要地加以记录。
特殊药物(如洋地黄制剂)要记明用法,剂量和时间。
5、患儿病后的一般情况:简要叙述患儿起病以来的食欲、精神、大小便、睡眠、和体重的变化(未测体重者可用起病后是否“长胖”或消瘦来表示)。
6、与现病史有关的病史,虽年代久远但仍属现病史。
如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儿的现病史应从风湿热初次发作算起。
[既往史] 既往健康情况:一向健康还是多病。
既往患过何种疾病,患病时的年龄、诱因、症状、病程治疗经过、有无并发症或后遗症。
诊断肯定者可用病名,但应加引号;诊断不肯定者则简述其症状,注意与现患疾病相同或类似的疾病。
记录药物过敏史,外伤手术史,最近有无传染病接触史,预防接种史。
[个人史]1、生产史:三岁以内的患儿必须询问,三岁以上的患儿可重点询问包括胎次、是否足月、顺产或难产、接生方式、出生时体重及一般情况如哭声大小、皮肤颜色、有无产伤、窒息、抽搐及Apgar评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