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挖方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全面)

挖方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全面)

挖方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全面)
挖方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全面)

挖方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挖方路基施工应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总体规划和建设,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考虑,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

一、施工准备

1、施工技术准备

(1)施工测量

a.导线点、中线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测与增设,路基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复核等.并将测量及复核成果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b.现场恢复和线路固定.

c.按照图纸要求现场设置路基用地界桩和坡脚、路堑坡顶、截水沟、边沟、护坡道、取土坑、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标明其轮廓.

(2)调查及试验

a.施工范围内地质、水文、障碍物、文物古迹及各种管线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书面报监理工程师.

b.对图纸所示的挖方、借土场等路基填料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按照《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的要求进行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主要试验项目如下:

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

颗粒大小分析实验

含水量试验

密度试验

相对密度试验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值)

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试验

(3)施工人员、机具准备

a.人员准备

对路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及工序安排,明确各项质量控制指标.

b.施工机具准备

振动压路机(不小于20t)、推土机、挖掘机、平地机、装载机、洒水车、自卸汽车等满足施工要求.

(4)施工段落的划分

根据结构物之间、运距、土石方调运等方面划分施工作业段落.

二、场地清理

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砍伐的树木应堆放在路基范围以外,并妥善保存.

2、路基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100-300米米内的草皮、农作物根系及表土予以清除.场地清理完后应全面进行填前碾压,压实度满足图纸及规范要求.

3、路基范围内的旧桥梁、涵洞、路面和其他障碍物应予以拆除.正在使用的应对其正常交通和排水做出妥善处理后才能拆除.

4.对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各类现有的建筑物、障碍物和设施的位置情况,进行现场核对和补充调查,如发现与图纸不符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核查.

5.除图纸中示明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外,不得拆除任何现有建筑物和设施,如果用地范围附近的现有建筑物和设施由于位置关系必须拆除迁移时,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6.在现有建筑物、障碍物和设施附近进行挖掘、拆除等施工作业时,在可能情况下承包人应邀请产权方派人员到场.

7.除非监理工程师另有指示,由于场地清理留下的基坑、坑穴等,应使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适用材料回填,形成路拱并压实到和周围同样的密实度 .

三、挖方路基施工(改渠、改河)

(一)、土方开挖

1、土方开挖应按照图纸要求自上而下施工,不得乱挖或超挖.挖方的顺序和开挖方法应与其他施工工序相互配合,对历史文物、自然保护区、林地、水源等应予以保护,路床以下0-80厘米要采用特殊措施保证施工压实度 .

2、深路堑的边坡应严格按照设计坡度施工.若边坡实际土质与设计勘探的地质资料不符,特别是土质较设计的松散时,应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修改的施工方案 ,待批准后实施.

3、沿溪及沿山坡和其他按照图纸不能横向弃置废方的开挖路段,应严格在指定弃土场弃土,防止造成水土流失,破坏自然环境.

4、在开挖过程中要注意图纸中标明及未标明的管线、文物及其他结构物的保护.

5、对可以作为路基填料的土方,应分类开挖分类使用.非适用材料按照设计要求或作为弃方处理.

6、在开挖过程中要采取措施保证边坡稳定.开挖至边坡线前,应预留一定宽度 ,预留宽度应保证刷坡过程中设计边线外的土层不受挠动.边坡上稳定的孤石应保留.

7、开挖中应避免超挖,超挖数量不予计量.路床面发生超挖,承包人应自费以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材料回填压实.边坡超挖后如出现边坡稳定问题,承包人应提出处理方案 ,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所发生的费用由承包人自理.

8、在整个施工期间,承包人必须始终保证路基排水畅通.如因排水不当而造成工程损坏或诱发地质灾害等其他损失的 ,承包人必须立即自费对损坏工程进行修补,并承担地质灾害等带来的一切损失.

9、当挖至路床顶面标高时,应先按照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设置路床内中央分隔带及超高路段的各类横向排水管,将排水管进出口封死,并保证排水管位置、标高及几何尺寸准确无误,然后才能进行路床整修.横向排水管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相关规定.在路面工程开工前,路基承包人须向路面施工单位移交.

10、按设计要求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对窑洞或洞穴均应挖至底部,并按路基回填的有关要求,分层填筑至要求的设计标高.

11、土方开挖地段,路床面以下80厘米,或路床面以下的换填处

治层,其压实度应不小于表203-1所列96%的要求.若压实度不符合要求,承包人应自费翻挖重新压实,或采取其它措施进行处理.

12、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若不能及时施工,应在设计路床标高以上预留至少300米米厚的保护层.挖方路基路床顶面终止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应通过试验确定.

13、边沟、截水沟、改河工程应从下游向上游开挖.

14、开挖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时应采取:

(1)排导措施,将水引至路基排水系统,不得随意堵塞泉眼.

(2)路床土含水量高或为含水层时,采取设置渗沟、换填、改良土质、土工织物等方法处理.

(二)、石方开挖

1、石方开挖应根据岩石的类别、风化程度、岩层产状、岩体断裂构造、施工环境及地形、开挖断面、施工机械的配置等因素确定能保证边坡稳定的开挖方案 .若地质情况适合时,应采取预裂、光面爆破开挖边坡.

2、土石分界线的确认.

3、石方开挖应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严禁过量爆破,严禁超挖.爆破开挖石方应按照一下程序进行:爆破影响调查与评估—爆破施工组织设计—培训考核、技术交底—主管部门批准—爆破区危石清除—钻眼—爆破器材检查测试—炮孔检查—装药及安装引爆器材—布设安全警示岗—堵塞炮孔—人员撤离—爆破信号发布—盲炮清理—解

除警戒—爆破效果检查.

4、承包人应确定爆破危险区,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人、畜、建筑物和其它公共设施受到危害和损坏.在危险区的边界应设置明显的标志,显示爆破时间的警戒信号.承包人应在危险区的入口或附近道路设置标志,建立警戒线,并派专人看守,防止人员在爆破时进入危险区.尽管承包人采取了上述措施,但仍应承担对损坏的建筑物和其他公共设施的赔偿责任.

5、石质路床应满足设计文件中规定的要求.

6、需要爆破开挖的路段,如空中有缆线,应查明其平面位置和高度 ;还应调查地下有无管线,如有管线,应查明其平面位置和埋设深度 ;同时应调查开挖边界线外的建筑物结构类型、完好程度、距开挖界距离,然后制定爆破方案 .任何爆破方案的制定,必须确保空中缆线、地下管线和施工区边界外建筑物的安全.

7、不允许过量爆破.若有过量,应自费清除设计断面以外由于爆破所松动的全部材料,弥补环境损害.同时承包人应停止采用一切过量爆破以及危及人员安全、破坏财物和自然环境的爆破方法.对于超炸部分,应由承包人提出处理措施,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再进行处理,所发生的费用由承包人自理.

8、路床清理及验收

(1)路床欠挖部分必须凿除,超挖部分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填平碾压密实,严禁用细粒土找平.

(2)石质路床地面有地下水时,设置渗沟排导,渗沟宽度不小于

100米米,横坡不小于0.6%,并引至路基边沟或排水沟中.渗沟应用坚硬碎石回填.

(三)、边坡整修及检验

1、挖方边坡应从开挖面从上往下整修,每下挖2-3米,应对新开挖边坡刷坡,同时清理危石及松动石块.

2、路基边坡不宜超挖,坡率满足设计要求.

3、土质边坡坡面平整稳定,石质边坡上无松石、危石.

(四)、弃方的处理

1、在有弃方的路段开工至少28天前,应对设计指定的弃土场,充分论证是否可行,并提出开挖、调运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该方案包括挖方及弃方的数量、调运方案、弃方位置、堆放形式、坡脚加固处理、排水系统的布置以及有关的计划安排等,并附有承包人与当地政府就弃方临时占地所达成的协议.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弃方施工方案 ,承包人必须报当地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施工,未经批准的弃土施工方案不得实施.

2、除非设计中另有规定,弃土场宜尽量选在支流冲沟内,并于沟口设置土质拦挡坝,坝两侧边坡应采用1:2-1:2.5,坝外侧坡面植草防护,坝体侧旁设置排水槽,排除沟域流水.坝体内侧弃土均应碾压夯实,排水槽应设置在距坝址上下游各20米内,用浆砌片石铺砌.

3、弃土应合理堆放,弃土场应平整;弃石场内弃石每1米厚要整平、碾压,最表层覆盖土厚不小于30厘米,还耕覆盖土层厚不小于50厘米,并按设计要求植草或还耕.表面平整,排水畅通.

4、严禁在岩溶漏斗处、暗河口处、贴近桥墩台或桥位处弃土.一经发现,承包人必须自费清理,并承担其带来的一切后果.

5、在路基不占压主沟的路段,可考虑放缓路基边坡及傍路基弃土,傍占宽度 4~6米,边坡可放缓至1:3~1:4.弃土部分需做适当碾压、夯实,留做绿化用地或耕作便道,或还田于民.弃土部分压实度应不低于80%.采用这种弃土方案时,应对填方路基的宽度及靠弃土一侧的路基边缘压实度严格把关,防止路基边缘模糊化;另外还应制订路基部分免受水害的具体措施并严格实施.

(五)质量检测指标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表203-1

石方路基实测项目表203-2

填方路基施工作业指导书

填方路基施工应做好施工期临时排水总体规划和建设,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考虑,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

一、施工准备

1、施工技术准备

(1)施工测量

a.导线点、中线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测与增设,路基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路基土石方数量的复核等.并将测量及复核成果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b.现场恢复和线路固定.

c.按照图纸要求现场设置路基用地界桩和坡脚、路堑坡顶、截水沟、边沟、护坡道、取土坑、弃土堆等的具体位置桩,标明其轮廓.

(2)调查及试验

a.施工范围内地质、水文、障碍物、文物古迹及各种管线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书面报监理工程师.

b.对图纸所示的挖方、借土场等路基填料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按照《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的要求进行试验,并将试验结果报监理工程师审批.主要试验项目如下:

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

颗粒大小分析实验

含水量试验

密度试验

相对密度试验

土的击实试验

土的承载比试验(CBR值)

有机质含量及易溶盐含量试验

(3)施工人员、机具准备

a.人员准备

对路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工艺及工序安排,明确各项质量控制指标.

b.施工机具准备

振动压路机(不小于20t)、推土机、挖掘机、平地机、装载机、洒水车、自卸汽车等满足施工要求.

(4)施工段落的划分

根据结构物之间、运距、土石方调运等方面划分施工作业段落.

二、场地清理

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均应在施工前砍伐或移植,砍伐的树木应堆放在路基范围以外,并妥善保存.

2、路基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原地面以下至少100-300米米内的草皮、农作物根系及表土予以清除.场地清理完后应全面进行填前碾压,压实度满足图纸及规范要求.

3、路基范围内的旧桥梁、涵洞、路面和其他障碍物应予以拆除.正在使用的应对其正常交通和排水做出妥善处理后才能拆除.

4.对图纸所示或监理工程师提供的各类现有的建筑物、障碍物和设施的位置情况,进行现场核对和补充调查,如发现与图纸不符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核查.

5.除图纸中示明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外,不得拆除任何现有建筑物和设施,如果用地范围附近的现有建筑物和设施由于位置关系必须拆除迁移时,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

6.在现有建筑物、障碍物和设施附近进行挖掘、拆除等施工作业时,在可能情况下承包人应邀请产权方派人员到场.

7.除非监理工程师另有指示,由于场地清理留下的基坑、坑穴等,应使用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适用材料回填,形成路拱并压实到和周围同样的密实度 .

三、土方路基填筑

1、路基填料的要求:

(1)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

(2)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含量大于5%及易溶盐含量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用于路基填筑;确需使用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处理并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3)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不适宜直接亚视的细粒土,不得直接用于路基填筑;确需使用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处理并经检验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使用.

(4)粉质土不宜直接填筑于路床,不得直接填筑于浸水部分的路基及冰冻地区的路床.

(5)填料强度和粒径不满足下表要求的填料不得作为路基填料.

(6)路基填料中石块最大粒径应小于层厚的 2/3,路床顶面以下500米米厚度内不得采用石块填筑.

(7)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壤填筑路堤时,碾压含水量宜控制在击实曲线的压实含水量范围之内.否则,应在借土场或填方路段的路边进行晾晒或洒水处理,直至填料含水量合适时,方能进行铺填碾压.

(8)当采用粉质粘土、亚粘土等作为路基填料填筑路堤时,强度(CBR)不满足要求,上路堤部分应按照设计要求或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法进行处理.

(9)检测频率

a.填料:5000米3或土样变化时

b.每层压实度试验

土质路基,每2000米2取样4点,不足200米2时,不少于2点;

膨胀土地区路基压实度检测频率比第(1)条规定增加1倍;

路堤基底,每2000米2取样2处,人工处治基底取样频率同土质路基;

2、填方试验段

(1)在路基填筑开工前,必须铺筑长度不小于100米(全幅路基)的试验段,并将试验段结果报监理工程师.

(2)试验段施工时,应做好各项施工记录,以确定路基施工中松铺厚度、最佳含水量、压实标准、最佳机械组合、碾压遍数、人员组合、原材料控制等,为路基大面积施工做好各项准备.

3、路堤施工

(1)原地面的清理、压实,压实度符合设计要求.

(2)做好路基临时排水.

(3)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层填料的铺设宽度应超出路堤每侧设计宽度 500米米,填筑层压实厚的连续厚度不小于500米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后的厚度不小于100米米.

(4)填土高度小于800米米(不含路面厚度 )时,对于原地表清理与挖除后的土质基底,应将表面翻松300米米深后整平压实.填土高度大于800米米(不含路面厚度 )时,将基底整平压实,压实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5)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台阶宽度满足摊铺及压实设备操作的需要,且不小于1米.台阶做成2-4%的内倾斜坡.砂类土不挖台阶,但应将原地面以下200-300米米的表土翻松.

(6)在深沟或直立断面处填筑路基,开挖台阶后工程量较大时,可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无要求时,可采用土工钉或放缓(加大 )台阶坡度 (宽度 )并加土工材料的方法处理.

(7)填土路堤分为几个作业面施工时,两相邻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则先填段落应按照1:1坡度分层预留台阶;若两段同时施工,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米.

(8)用透水性较小的土填筑路基时,,应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量±2%以内;填筑下路堤时,顶面应做成4%的双向横坡.透水性较小的土不应填筑在透水性较大的土的下层.

(9)当路堤填至设计标高并碾压成型后,应按照图纸规定或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设置路床内的各类横向排水管.先放出横向排水管的位置,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并预埋好横向排水管,排水管周围用C20混凝土填筑并振捣密实.凡外侧设计有挡土墙之处,应在砌筑片石挡土墙时,在横向排水管位置处留出缺口.横向排水管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313节中有关规定,并保证排水管位置、标高及几何尺寸准确无误.

(10)路基边坡应符合图纸所示的坡率,植草边坡应平整而粗糙.

(11)路堤填筑期间天气干燥时,承包人应对压实后的路基土以及施工便道每天洒水2~4次或监理工程师规定的次数,以防扬尘.

(12)在靠近居民区或建筑物附近施工时,承包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取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将振动对居民区或建筑物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并保证路基的压实度达到要求.

(13)压实设备的采用应根据各种设备的性能和压实试验确定,并应由监理工程师批准.监理工程师认为设备或其组合不能满足压实需要而要求更换时,承包人应无条件予以更换和调整.

(14)应采用有效的摊铺设备摊铺、平地机平整,使每层在碾压之前都能获得均匀一致的厚度 .每种材料的填筑厚度应能保证该层得到充分的压实.当进行每层压实时,要不断地进行整平,以保证均匀一致的厚度和平整度 .

(15)中途长期停工时,路堤表层不得积水,复工前须整平并碾压密实,边坡应整理拍实.复工时,路堤表层应进行重新碾压并检查合格后方可继续填筑.

(16)如在路堤范围修筑便道或引道,该便道或引道不得作为路堤填筑的一部分,应重新填筑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新路堤.

(17)如路堤的基底过湿或软弱时,承包人应提出处理方案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18)对于半填半挖、填挖交界的路基,在施工前必须将填土路堤填方的施工要求做为一道工序,经自检、报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填筑.对于分段填筑的路基,必须对先行填筑的路基界面虚方挖除至完全满足压实度的要求后,方可继续施填.

4、高填方路基

(1)常年积水地带用细粒土填筑路基高度在6米以上,其他地带填土或填石高度在20米以上时,按照高填方路基施工.

(2)高填方路堤填料应选用强度高、水稳定好的填料或轻质填

料.受水淹、水浸部分,应选用水稳性和透水性好的材料.

(3)基底承载力经检验符合设计要求.特殊地段或承载力不足的地基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换填或加固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把高填方填筑.对于覆盖层较浅的岩石地基应清除覆盖层后开始填筑.在黄土地区路段,按照设计要求或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方式对原地表进行处理,需进行强夯处理的 ,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强夯处理.

(4)高填方应优先安排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沉降观测,根据观测结果控制填筑速率.高填方路段应按照设计要求预留路堤高度与宽度 .填筑完成后进行路基沉降和位移的动态观测,并将观测结果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5、路基填挖交界(纵、横)路堤填筑

(1)横向半挖半填

a.按照图纸要求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避免因填筑不当出现路基纵向裂缝.

b.将原地面翻松或在山坡一侧的自然坡设置宽度不小于2米的的内向倾斜的 2%-4%的反向台阶,在挖方一侧,台阶应与每个行车道宽度一致、位置重合.石质山坡,应清除原地面松散风化层,按设计开挖台阶.孤石、石笋应清除.有地下水或地面水汇流路段,采取设渗沟、集水坑、横向盲沟等将水排除.

c.路基填筑时从最低标高处开始挖台阶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在填挖交接处,做好横向、纵向、原地面的拼接,碾压做到密实五拼痕.

d.横向半填半挖路段的开挖,必须待下半填方断面原地面处理好后,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方可开挖上挖方断面.对于挖出的非适用材料必须废弃,严禁用于填方断面.

e.横向半填半挖路段,为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路面拉裂破坏,在路床底面和底面以下1米处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伸入挖方路段不小于2米.土工格栅采用Ф6U型钢筋锚固,间隔2米,矩形布置.填方区填至下路床地面后,对挖方区路床80厘米范围内进行超挖,土质路段超挖宽度为6米.同时在填挖之间设过渡段,宽度为6米,换填3%石灰土.填方一侧压实度控制提高一个百分点.

(2)纵向填挖交界处路基填筑

a.按照图纸要求采用分层填筑的方式,避免因填筑不当出现路基横向裂缝.

b.纵向填挖交界处应设置不小于15米的过渡段,填料符合规范要求,挖方区路床范围内土质应挖除做换填处理,在山坡一侧的自然坡设置宽度不小于2米的的内向倾斜的 2%-4%的反向台阶,在挖方一侧,台阶应与每个行车道宽度一致、位置重合.石质山坡,应清除原地面松散风化层,按设计开挖台阶.孤石、石笋应清除.有地下水或地面水汇流路段,采取设渗沟、集水坑、横向盲沟等将水排除.

c.路基填筑时从最低标高处开始挖台阶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在填挖交接处,做好横向、纵向、原地面的拼接,碾压做到密实五拼痕.

d.纵向半填半挖路段的开挖,必须待填方处原地面处理好后,并

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方可开挖挖方断面.对于挖出的非适用材料必须废弃,严禁用于填方断面.

e.纵向半填半挖路段,为防止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路面拉裂破坏,在路床底面和底面以下1米处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伸入挖方路段不小于2米.土工格栅采用Ф6U型钢筋锚固,间隔2米,矩形布置.填方区填至下路床地面后,对挖方区路床80厘米范围内进行超挖,土质路段超挖宽度为6米.同时在填挖之间设过渡段,宽度为6米,换填3%石灰土.填方一侧压实度控制提高一个百分点.

6、陡坡段路基及“V”形沟路基填筑

(1)基底清理、压实,对于地基承载力不足时,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换填或加固处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路基填筑.

(2)在陡坡地段,当地面陡于1:5时,对基底挖宽度不小于2米,阶面设内向倾斜的 2%-4%的横坡的台阶,在台阶上铺设土工格栅.挖方一侧,台阶应与每个行车道宽度一致、位置重合.

(3)其他参照路基填挖交界处处理方法处理.对于纵、横交界处挖台阶困难或工程量较大的 ,可以采用土工钉或加高、加大台阶高度、宽度的方法处理.

7、质量控制指标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

四、石方路基填筑

1、填石路基

(1)路基压实度及填料的要求

a.膨胀岩石、易溶性岩石不宜直接用于路堤填筑,强风化石料、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不得直接用于路堤填筑.

b.路堤填料最大粒径、填料强度及压实度见下表

表1:路基压实度、填料强度及粒径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