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维澄院士-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
- 格式:ppt
- 大小:8.62 MB
- 文档页数:25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现状与未来主题王郅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085)摘要:随着各种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应运而生。
在发展过程中,公共危机管理逐渐明确了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形成了规范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具备了自为的知识共同体。
同时,我国理论工作者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紧密关注和揭示公共危机事件千变万化现象之下的机理规律,探寻危机预防和应对策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在总结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公共危机管理的转型路向和未来重点研究的主题,以求对现实发展进行理论关照和回应。
关键词:公共安全;公共危机管理;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I)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681(2009l03—0073—03作者简介:王郅强(1974一),男,四川仁寿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公共危机管理、政府治理研究。
一、公共危机管理学科从无到有.呈现探索气象、卫生、安全、航天等部门的灾害风险控制发展的上升趋势和安全管理。
发展到现阶段。
危机管理研究对象一般来说,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三个方已经具有了综合性、交叉性、多样性特点,涉及面:一是是否具有了自己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到)s Ty-面面、各个领域。
围;二是是否形成了规范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从规范系统的概念、理论和方法论体系上看,论体系;i是是否形成了自为的知识共同体,即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涉及危机事件综备了专门的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和人才培养机制等。
合管理研究。
比如:1994年魏加宁发表的《危机从研究x,-Y象和范围上看,公共危机管理学是与危机管理》一文,对于危机内涵进行了理论解一门专门以公共危机现象为对象,探询危机发生、读,并提出了克服、消解危机的一些理论与实践发展规律并系统防范和应对危机的科学。
积极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看我国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系统建设【字号大中小】发布时间:2007-09-04 来源: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2007年5月11日,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及企业应急管理与处置突发事件信息技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召开。
会上,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有幸请到工程院院士范维澄接受本网专访。
栏目编辑:我国当前应急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如何?和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应急救援工作有什么特点?范院士:在应急救援方面我国做了很多工作,也有很多比较成功的案例。
近期比较成功的应急案例就是我国成功抗击SARS。
经过分析研究认为,如果SARS发生在其他国家,不可能像中国这样迅速地把SARS病毒控制住。
再如98年我们战胜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
实际上,在中国有很多成功的应急救援实践。
在政府的工作方面,比较系统的,自觉地研究在非常态之下实施社会管理和公众服务是在SARS之后全面开展的,这也是我们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的第一个里程碑。
美国和英国以前遇到的突发事件也比较多,另外对人的生命价值的重视程度,在欧美西方社会比较早地认识到。
再加上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有非常强大的基础。
所以当政府或社会考虑到要把这些科学技术用于应急领域的时候,实现的就比较快,形成了一些比较强有力的应急组织机构、应急的技术装备和应急体系的变化、应急法律法规的变更。
所以就我们国家而言,多年来,党和政府在这一方面高度重视,当党和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时候,所采取的措施是非常得力的。
政府在事故灾难的教训当中进行了学习和总结,从管理到科学技术如何作得更好,这一届政府下了非常大的决心。
当前,我国的应急体系建设推进速度比很多国家都快,正在逐步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全面提升国家抗御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作为当前的应急项目建设过程中,科技部科技支撑保障有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迅速。
国家突发事件管理应急信息系统突发公共事件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范维澄宗旨:服务于应急预案体系的实施,认真借鉴国外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有益经验,深入研究我国实际情况,立足自主创新,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依托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建设,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总体方案。
提纲:美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总体方案的构思;形成我国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技支撑体系的构想;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的探索与实践举例。
一、应急体系构建——美国借鉴911之前美国联邦紧急事件管理局(The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是联邦层面最主要的突发事件管理机构。
该机构是卡特在1979年宣布合并所有与灾害有关的机构组建的,这个机构立即着手构建突发事件管理系统,旨在为突发事件提供“指导、控制和预警”。
FEMA在全国设立了十个地区办公室,并另设两个大区办公室。
FEMA与地方突发事件管理机构以及27个相关联邦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每一个州和某些主要城市都设有相应的突发事件管理部门与联邦的FEMA相对应,例如加州突发事件服务办公室(Office of Emergency Services)、纽约州突发事件管理办公室(StateEmergency Management Office)。
遭受911恐怖袭击后,美国对应急管理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和检讨,认为原有的体系、机制和支撑远远不够。
为了解决行动、资源、信息等不一致所造成的应急效率不高和效果不好的问题,制定并通过了“2002国土安全法案”,成立了国土安全部。
在整个国家层面上对应急体系中的组织管理体系、机构设置、指挥协调体系、法律和规范标准体系、应急预案体系、应急平台体系、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等进行了统一规划和规范。
美国911后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方面的重大决策时间表如下:2001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事件;2001年10月8日,在白宫里成立了国土安全办公室并着手开始制定首个国土安全国家战略规划;2002年7月16日,国土安全战略规划完成,战略规划里提出要建立国土安全部;2002年11月,通过了几百页的国土安全法案;2003年1月,国土安全部(DHS)正式成立,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包括对FEMA等进行改组并纳入DHS,在原有联邦政府应急救灾指挥中心等的基础上设立国土安全运行中心(日常总值班机构);2003年2月28日,总统发布国土安全总统令-5(HSPD-5),HSPD-5要求国土安全部部长负责完成NIMS和NRP;2004年3月1日,国土安全部正式发布“国家突发事件管理与处置系统(NIMS)”;2004年10月,国土安全部正式发布“国家应急预案(NRP)”;随着NIMS和NRP的完成,国土安全部给出了联邦各部门和州等地方政府针对突发事件应急的培训和执行计划。
应急管理国内名人录:●广东省副省长、省应急委主任刘昆,●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应急管理》杂志主编、研究员高小平,●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刘铁民,●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应急管理严重中心执行主任董传仪,●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河南理工大学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应急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夏保成,夏保成,河南温县人,吉林大学历史学学士,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人文硕士,吉林大学法学博士。
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专家组副组长,河南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焦作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中国“双法”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公共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公共安全管理本科专业并初步建立了学科体系。
先后出版专著《美国公共安全管理导论》、《西方公共安全管理》、《我国的灾害与危险》等多种,发表论文60多篇,承担欧盟、教育部、河南省的研究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
●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安全预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双法”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佘廉:佘廉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公共管理学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交通企业管理》杂志总编。
199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湖北省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现任中国“双法”研究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通信评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家、湖北省青年科协副主席、武汉市仲裁委专家委员、武汉市政府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1993年在我国首创企业预警管理系统理论,他在企业中建立预警管理系统已在1996年原国家经贸委颁布的“九•五企业管理纲要”中提出。
应急管理国内名人录:●广东省副省长、省应急委主任刘昆,●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维澄,●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应急管理》杂志主编、研究员高小平,●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原院长、研究员刘铁民,●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应急管理严重中心执行主任董传仪,●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河南理工大学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应急管理学院执行院长夏保成,夏保成,河南温县人,吉林大学历史学学士,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人文硕士,吉林大学法学博士。
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管理专家组副组长,河南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焦作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中国“双法”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所大学兼职教授。
主要从事公共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公共安全管理本科专业并初步建立了学科体系。
先后出版专著《美国公共安全管理导论》、《西方公共安全管理》、《我国的灾害与危险》等多种,发表论文60多篇,承担欧盟、教育部、河南省的研究项目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
●广东省应急管理学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安全预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双法”学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佘廉:佘廉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公共管理学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交通企业管理》杂志总编。
199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湖北省首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现任中国“双法”研究会应急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通信评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家、湖北省青年科协副主席、武汉市仲裁委专家委员、武汉市政府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1993年在我国首创企业预警管理系统理论,他在企业中建立预警管理系统已在1996年原国家经贸委颁布的“九•五企业管理纲要”中提出。
收稿日期:2021-04-1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南地区大扶贫水平测量与能力提升研究”(18BZZ084);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LAD 框架下云南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模式创新研究”(KKSK201758004);昆明理工大学校级人培项目“IAD框架下精准扶贫政策施用与农户可受关系研究”(KKZ3201758018)。
作者简介:冯朝睿,女,陕西宝鸡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
风险社会公共安全危机社会共治体系构建———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冯朝睿尹俊越(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昆明650093)摘要:近年来,各种突发性公共安全危机事件频发,世界加速步入风险社会。
2019年12月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堪称有史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受灾程度最重、损失最大的突发性公共安全灾害。
为有效应对此次危机,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安全危机应急体系,文章在清晰界定风险社会、危机治理、社会共治概念的基础上,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研究案例,通过回溯事件始发过程,从中国政府、企业、媒体、民众四个层面的危机防控展开案例分析,提出了健全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社会共治法律制度、明确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社会共治权责体系、加强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社会共治资源保障、搭建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社会共治信息平台四方面举措来构建中国公共安全危机社会共治体系,进而寻求中国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治理最优解,期冀为世界疫情防控提供理论借鉴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风险社会;新冠肺炎公共安全危机;社会共治体系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21)04-0115-10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科技水平、经济水平以及社会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取得重要进展,也因此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文明进步的风险,可以说,我国正加速步入风险社会。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事件,我国虽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在疫情防控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此次突发疫情再一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在未来不确定性及风险系数增加的情境下,中国必须直面风险,加快构建风险社会公共安全危机社会共治体系,以更科学地做出应对风险的决策,更高效地治理风险社会下的突发公共安全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