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平法施工图柱平法施工图有列表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方式
- 格式:docx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7
建筑识图与结构识图篇(1柱的平法施工图)作者:埃里克丁(订阅号:ailikeding 埃里克丁自学造价)从事造价工作首先要能看懂图纸,接下来小克就和大家一起学习如何识图。
一、结构图与建筑图1、结构图:是表述建筑物中结构构件的布置、构件材料的选用、构件选型及构件做法,对混凝土结构包括配筋。
主要图纸内容有:基础图、结构平面布置图、结构构件配筋图等等。
2、建筑图:是表述建筑物功能房间布置、平面及竖向交通组织、外观造型、内外装修等。
主要图纸有:建筑平面、立面、剖面、门窗表、装饰装修表等等。
二、平法施工图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筑设计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为了规范各地的图示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20XX发通知,批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样图》作为国建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简称“平法”图集)。
平法(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就是用平面来表达结构尺寸、标高、构造、配筋等的绘图方法,是用在建筑里面的结构施工图。
图集介绍:16G101系列图集已由住建部批准,于1日起实施。
16G101-1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柱、梁、板;16G101-2适用于: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6G101-3适用于:现浇混凝土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桩基础;下面小克将通过这三本图集与大家一同自学结构施工图的识图方法。
三、自学16G101-1图集3.1柱——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两种表达方式:列表注写方式、截面注写方式;3.1.1 柱列表注写方式如上图所示,即为柱在平法施工图中列表注写的方式。
柱的大部分参数都在图中的“柱表”内。
下面我们就一个一个去读懂他们。
①上图红色箭头所指的方块即为图纸中的柱子,其实就是俯视效果下柱的截面形状;②柱号(柱表中第一列),我们用一张表格来进行说明:从表格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图纸中柱号:KZ1表示框架柱1,XZ1表示芯柱1。
柱号即为柱子的名字,在计算工程量中便于分类区分。
、柱平法施工图柱平法施工图有列表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方式。
柱在不同标准层截面多次变化时,可用列表注写方式,否则宜用截面注写方式。
在平法施工图中,应在图纸上注明包括地下和地上各层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并在图中用粗线表示出该平法施工图要表达的柱或墙、梁,见图10—3示例(实际图纸粗线只画其中一项)。
结构层楼面标高是指将建筑图中的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厚度后的标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楼层号对应一致.⒈列表注写方式: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反映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用简明的柱表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箍筋类型图。
柱表中自柱根部(基础顶面标高)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具体注写方法详见《平法规则》。
⒉截面注写方式: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下面以图10-4为例说明其表达方法:⑴在柱定位图中,按一定比例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在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按不同形状标注所需数值)、角筋、中部纵筋及箍筋.⑵柱的竖筋数量及箍筋形式直接画在大样图上,并集中标注在大样旁边。
⑶当柱纵筋采用同一直径时,可标注全部钢筋;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需将角筋和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分开标注;当柱采用对称配筋时,可仅在一侧注写腹筋。
⑷必要时,可在一个柱平面布置图上用小括号“()"和尖括号“< >”区分和表达各不同标准层的注写数值。
⑸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
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写该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
二、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也有列表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方式。
剪力墙在不同标准层截面多次变化时,可用列表注写方式,否则宜用截面注写方式。
2018年造价工程师《土建技术与计量》精讲班平法标准图集【重要】(一)平法施工图的基本概念所谓平法即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平法把结构设计中的重复性内容做成标准化的节点构造,把结构设计中创造性内容使用标准化的方法来表示,这样按平法设计的结构施工图就可以简化为两部分,一是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另一部分就是图集中的标准构造详图。
所以,大大减少了图纸数量。
识图时,施工图纸要结合平法标准图集进行。
即把大量的结构尺寸和钢筋数据标注在结构平面图上,并且在一个结构平面图上,同时进行梁、柱、墙、板等各种构件尺寸和钢筋数据的标注。
整体标注很好地体现了整个建筑结构是一个整体,梁和柱、板和梁都存在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
(二)平法标准图集简介平法标准图集即Gl01系列平法图集,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现行的平法标准图集为16G101系列图集,包括:16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16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16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三)主要构件的平法注写方式根据平法图集的内容,简要介绍现浇混凝土柱、梁、板等构件的平法标注,全部构件的详细注写方式和节点构造请参阅相关图集。
5.1.1。
截面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以直接注5.1.2。
b×h表示;当为竖向加腋梁时,用b×h、Yc1-×C2表示,其中C1为腋长,C2为腋高(见图5.1.3);当为水平加腋梁时,用b×h、PYcl×C2表示,其中Cl为腋长,C2为腋宽,加腋部分应在平面中绘制(见图5.1.4);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即为b×hl/h2(见图5.1.5)。
柱平法施工图制图规则1、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2、在平法施工图中应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3、列表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一般只需采用适当比例绘制一张柱平面布置图,包括框架柱、框支柱、梁上柱和剪力墙上柱),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有时需要选择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编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4、注写各段柱的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根据结构实际需要而定的起始位置标高;梁上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梁顶面标高;剪力墙上柱的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
5、对于矩形柱,注写柱截面尺寸bxh及与轴线关系的几何参数代号b1、b2和h1、h2的具体数值,需对应于各段柱分别注写。
其中b=b1+b2,h=h1+h2。
当截面的某一边收缩变化至于轴线重合或偏到轴线的另一侧时,b1、b2、h1、h2中的某项为零或为负值。
对于圆柱,表中bxh一栏改用在圆柱直径数字前加d表示。
为表达简单,圆柱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也用b1、b2和h1、h2表示,并使d=b1+b2=h1=h2 对于芯柱,根据结构需要,可以在某些框架柱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在其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分别引注其编号)。
芯柱截面尺寸按构造确定,并按本图集标准构造详图施工,设计不需注写;当设计者采用与本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
芯柱定位随框架柱,不需要注写其与轴线的几何关系。
6、截面注写方式,系在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界面,以直接注写界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识读》复习资料1、剪力墙结构是指由剪力墙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2、在平法图集11G101-1中,剪力墙梁的梁编号LL2(JC)表示2号连梁,有交叉暗撑。
剪力墙柱的编号YBZ3表示3号约束边缘构件。
3、在柱平法施工图中,应按规定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尚应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位置。
4、某楼面框架梁的集中标注中有N6B20,其中N表示是梁侧面受扭钢筋,6B20表示梁的两个侧面每边配置 3 根B20的钢筋。
5、在结构平面布置图上表示各个构件尺寸和配筋的方式,分为列表注写方式、截面注写方式和平面注写方式三种。
6、某框架梁截面尺寸300*500mm,一级抗震,该梁的箍筋加密区长度为1000mm 。
7、某框架梁截面尺寸300*500mm,三级抗震,该梁的箍筋加密区长度为750mm 。
8、在11G101-1平法图集中,梁高加腋的标注为YC1*C2,其中C1表示腋长,C2表示腋高。
9、在剪力墙的构造边缘构件中,纵向钢筋的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第一批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距离楼面不少于500mm 。
10、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者截面注写方式表达。
11、某楼面框架梁的集中标注中有G6A12,其中G表示是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6A12表示梁的两个侧面每边配置 3 根A12的钢筋。
12、某框架梁在集中标注中,注有2B22+(2B12),其中2B22为梁上部通长筋,2B12为架立筋。
13、框架柱纵向钢筋直径大于14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
14、抗震框架梁的底部纵筋应伸入中柱,锚固长度≥lae即可。
(×)15、当框架梁的底部钢筋在柱中满足直锚长度要求时,可以不设90°弯钩。
(√)16、梁支座负筋标注为2A16+2A18时,则2A16应为角筋,2A18应为中部筋。
(√)17、柱纵向钢筋连接接头不必相互错开,只要满足在同一截面处内的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超过50%即可。
混凝土主体结构一、绪论1.主体结构1.主体结构:在建筑结构中,基础以上主要承受并传递荷载的结构。
2.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主要构件:柱、梁、板。
3.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有:预制装配式、装配整体式、部分装配式、全现浇。
2.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形式:1.纯框架结构:由柱和与柱相连的横梁所组成的承重骨架;有现浇和装配两种施工方法。
2.剪力墙结构:利用建筑物内墙和外墙作为承重骨架;大模板或滑模现浇;3.框支剪力墙结构:把剪力墙结构的部分纵横墙体在底部或数层不落到底,采用框架支撑上部剪力墙。
多用于高层商住楼和高层旅馆建筑。
5.筒体结构:由剪力墙构成空间薄壁筒体,成为悬臂箱形梁,或由加密的柱和刚度较大的裙梁形成框架筒,是一个或多个筒体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结构。
二、识图与读图(平法:p7—11)1、柱平法施工图有列表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方式。
柱在不同标准层截面多次变化时,可用列表注写方式,否则宜用截面注写方式。
在平法施工图中,应在图纸上注明包括地下和地上各层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并在图中用粗线表示出该平法施工图要表达的柱、墙或梁。
结构层楼面标高是指将建筑图中的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厚度后的标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楼层号对应一致。
①列表注写方式: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反映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用简明的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箍筋类型图。
柱表中自柱根部(基础顶面标高)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具体注写方法详见《平法规则》。
②截面注写方式: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2.在柱定位图中,按一定比例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在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按不同形状标注所需数值)、角筋、中部纵筋及箍筋。
一、柱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1、2.1.1柱平法施工图系在柱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列表注写法或截面注写法。
2.1.2柱平面布置图,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合并绘制。
2、列表注写法:是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法施工图。
同时,仍可将其编为同意柱号,但应在图中注明截面与轴线的关系。
2)注写各柱段的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
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根据结构实际需要而定的起始位置标高;梁上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梁顶面标高;剪力墙上柱的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
注:对剪力墙上柱,当选用“柱纵筋锚固在墙顶部”做法时,剪力墙平面外方向应设梁。
3)对于矩形柱,注写柱截面尺寸b*h及与轴线关系的几何参数代号b1、b2、和h 1、h2、的具体数值,需对应于各段柱分别注写。
其中b=b1+b2,h=h1+h2。
当截面的某一边收缩变化至与轴线重合或偏到轴线的另一侧时,b1、b2、h1、h2中的某项为零或为负值。
对于圆柱,表中的b*h一栏改用在圆柱直径数字前加d表示。
为表达简单,圆柱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也用b1、b2、和h1、h2表示,并使d=b1+b2=h1+h2。
对于芯柱,根据结构需要,可以在某些框架柱的一定高度范围内,在其内部的中心位置设置(分别引注其柱编号)。
芯柱截面尺寸按构造确定,并按标准构造图施工,设计不注;当设计者采用与本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
芯柱定位随框架柱走,不需要注写其与轴线的几何关系。
4)注写柱纵筋。
当柱纵筋直径相同,各边根数也相同时(包括矩形柱、圆柱和芯柱),将纵筋注写在“全部纵筋”一栏中;除此之外,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 边中部筋和h边中部筋三项分别注写(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注写一侧中部筋,对称边省略不注)。
柱平法施工图柱平法施工图有列表注写和截面
注写两种方式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柱平法施工图柱平法施工图有列表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方式。
柱在不同标准层截面多次变化时,可用列表注写方式,否则宜用截面注写方式。
在平法施工图中,应在图纸上注明包括地下和地上各层的结构层楼(地)面标高、结构层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并在图中用粗线表示出该平法施工图要表达的柱或墙、梁,见图10-3示例(实际图纸粗线只画其中一项)。
结构层楼面标高是指将建筑图中的各层地面和楼面标高值扣除建筑面层及垫层厚度后的标高,结构层号应与建筑楼层号对应一致。
⒈列表注写方式: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反映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用简明的柱表注写柱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数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箍筋类型图。
柱表中自柱根部(基础顶面标高)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具体注写方法详见《平法规则》。
⒉截面注写方式: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同一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直接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下面以图10-4为例说明其表达方法:
⑴在柱定位图中,按一定比例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在其编号后再注写截面尺寸(按不同形状标注所需数值)、角筋、中部纵筋及箍筋。
⑵柱的竖筋数量及箍筋形式直接画在大样图上,并集中标注在大样旁边。
⑶当柱纵筋采用同一直径时,可标注全部钢筋;当纵筋采用两种直径时,需将角筋和各边中部筋的具体数值分开标注;当柱采用对称配筋时,可仅在一侧注写腹筋。
⑷必要时,可在一个柱平面布置图上用小括号“()”和尖括号“< >”区分和表达各不同标准层的注写数值。
⑸如柱的分段截面尺寸和配筋均相同,仅分段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柱号。
但此时应在未画配筋的柱截面上注写该截面与轴线关系的具体尺寸。
二、剪力墙平法施工图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也有列表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方式。
剪力墙在不同标准层截面多次变化时,可用列表注写方式,否则宜用截面注写方式。
剪力墙平面布置图可采取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柱或梁平面图合并绘制。
当剪力墙较复杂或采用截面注写方式时,应按标准层分别绘制。
在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中,也应采用表格或其他方式注明各结构层的楼面标高、结构层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对于轴线未居中的剪力墙(包括端柱),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
⒈列表注写方式:把剪力墙视为由墙柱、墙身和墙梁三类构件组成,对应于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的编号,分别在剪力墙柱表、剪力墙身表和剪力墙梁表中注写几何尺寸与配筋数值,并配以各种构件的截面图。
在各种构件的表格中,应自构件根部(基础顶面标高)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详见《平法规则》。
⒉截面注写方式:在分标准层绘制的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直接在墙柱、墙身、墙梁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下面以图10-5为例说明其表达方法:
⑴选用适当比例原位放大绘制剪力墙平面布置图。
对各墙柱、墙身、墙梁分别编号(编号方法可见第一章)。
⑵从相同编号的墙柱中选择一个截面,标注截面尺寸、全部纵筋及箍筋的具体数值(注写要求与平法柱相同)。
⑶从相同编号的墙身中选择一道墙身,按墙身编号、墙厚尺寸,水平分布筋、竖向分布筋和拉筋的顺序注写具体数值。
⑷从相同编号的墙梁中选择一根墙梁,依次引注墙梁编号、截面尺寸、箍筋、上部纵筋、下部纵筋和墙梁顶面标高高差。
墙梁顶面标高高差,是指相对于墙梁所在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值,高于者为正值,低于者为负值,无高差时不注。
⑸必要时,可在一个剪力墙平面布置图上用小括号“()”和尖括号“< >”区分和表达各不同标准层的注写数值。
⑹如若干墙柱(或墙身)的截面尺寸与配筋均相同,仅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不同时,可将其编为同一墙柱(或墙身)号。
⑺当在连梁中配交叉斜筋时,应绘制交叉斜筋的构造详图,并注明设置交叉斜筋的连梁编号。
三、梁平法施工图
梁平法施工图同样有截面注写和平面注写两种方式。
当梁为异型截面时,可用截面注写方式,否则宜用平面注写方式。
梁平面布置图应分标准层按适当比例绘制,其中包括全部梁和与其相关的柱、墙、板。
对于轴线未居中的梁,应标注其定位尺寸(贴柱边的梁除外)。
当局部梁的布置过密时,可将过密区用虚线框出,适当放大比例后再表示,或者将纵横梁分开画在两张图上。
同样,在梁平法施工图中,应采用表格或其他方式注明各结构层的顶面标高及相应的结构层号。
⒈截面注写方式,是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上,从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一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截面注写方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平面注写方式结合使用。
⒉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对不同编号的梁各选一根并在其上注写
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
集中标注的梁编号及截面尺寸、配筋等代表许多跨,原位标注的要素仅代表本跨。
具体表示方法如下:
⑴梁编号及多跨通用的梁截面尺寸、箍筋、跨中面筋基本值采用集中标注,可从该梁任意一跨引出注写;梁底筋和支座面筋均采用原位标注。
对与集中标注不同的某跨梁截面尺寸、箍筋、跨中面筋、腰筋等,可将其值原位标注。
⑵梁编号由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有无悬挑代号几项组成,应符合表10-1的规定。
梁类型代号序号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楼层框架梁K L X X(X X)或(X X A)或(X X B) 屋面框架梁W K L X X(X X)或(X X A)或(X X B) 框支梁K Z L X X(X X)或(X X A)或(X X B) 非框架梁L X X(X X)或(X X A)或(X X B) 悬挑梁X L X X 注:(X X A)为一端有悬挑,(X X B)为两端有悬挑,悬挑不计入跨数。
例:K L7(5A)表示第7号框架梁,5跨,一端有悬挑。
⑶等截面梁的截面尺寸用 b X h 表示;加腋梁用b X h YLt×ht表示,其中Lt为腋长,ht为腋高;悬挑梁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 ”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例:300×700 Y500×250表示加腋梁跨中截面为300×700,腋长为500,腋高为250;200×500/300 表示悬挑梁的宽度为200,根部高度为500,端部高度为300。
⑷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间距用斜线“/ ”分开,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时,则不需
用斜线;箍筋肢数用括号括住的数字表示。
例:φ8@100/200(4) 表示箍筋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均为四肢箍。
⑸梁上部或下部纵向钢筋多于一排时,各排筋按从上往下的顺序用斜线“/ ”分开;同一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则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例:6φ254/2表示上一排纵筋为4φ25,下一排纵筋为2φ25;2φ25+2φ22表示有四根纵筋,2φ25放在角部,2φ22放在中部。
⑹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
⑺梁跨中面筋(贯通筋、架立筋)的根数,应根据结构受力要求及箍筋肢数等构造要求而定,注写时,架立筋须写入括号内,以示与贯通筋的区别。
例:2φ22+(2φ12)用于四肢箍,其中2φ22为贯通筋,2φ12为架立筋。
⑻当梁的上、下部纵筋均为贯通筋时,可用“;”号将上部与下部的配筋值分隔开来标注。
例:3φ22;3φ20表示梁采用贯通筋,上部为3φ22,下部为3φ20。
⑼梁某跨侧面布有抗扭腰筋时,须在该跨适当位置标注抗扭腰筋的总配筋值,并在其前面加“*”号。
例:在梁下部纵筋处另注写有*6φ18 时,则表示该跨梁两侧各有3φ18的抗扭腰筋。
⑽附加箍筋(密箍)或吊筋直接画在平面图中的主梁上,配筋值原位标注。
⑾多数梁的顶面标高相同时,可在图面统一注明,个别特殊的标高可在原位加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