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聊城东昌府区教师招聘真题
- 格式:docx
- 大小:29.25 KB
- 文档页数:10
2017年聊城东昌府区教师招聘真题
教育基础知识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涂“A”,错误的涂“B”。每题0.4分-共12分)
41.尽管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这并不否定“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重要性,相反,“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在三维目标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42.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
43.在课程实施相互适应取向的视野中,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变革方案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
44.公元606年开始的科举考试,是世界上最早采用笔试的教育评价方式,但其历史作用却是消极的。()
45.理解书本知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并不是要求每节课都要从感知具体事物开始。()
46.程序化了的教材通过电子计算机来实现的,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
47.隐性课程虽然与显性课程相伴而生,但它对显性课程教育效力的影响却往往是消极的。()
48.认知技能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类。前者是运用习得的概念和规则来调节、控制自己的活动,后者是运用习得的概念和规则加工外在的信息。()
49.我国封建社会的私塾,由一位先生教几名甚至几十名孩子在一块读书,可以看作是班级授课的雏形。()
50.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刑事处罚。()
51.课堂规则一旦制定出来,就应始终如一地贯彻执行,注意保持其公平性,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52.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除全部或大部分的就学费用,我们国家有些地区,高中三年不收学费,在这些地区,义务教育已经延长至12年。()
53.在课堂教学中,“导语”“提示语”“指导语”的设计经常运用先行组织者的设计,其目的是提供一个认识新知识的框架,促进信息之间建立联系。()
54.教师应在遵循课堂教学普遍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的特点,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的教法。()
55.个人的成功经验一般能提高以后的抱负水平,成就感愈强烈,抱负水平也愈高。而失败的经验则往往降低以后的抱负水平,挫折感愈严重,抱负水平也愈低。()
56.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事业单位法人。()
57.由精神分析学家科恩创建的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型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的课堂教学模式。()
58.在表征常规问题时,专家比新手快得多,在解决困难的新问题时,新手用于表征问题的时间比专家要长一些。()
59.同步学习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整个班级的学生一起进行的学习;个别学习则是指学生之间不交换信息,每个人自主展开的问题解决学习。()
60.教学技能这一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首先要经过陈述性知识的获得阶段,即必须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然后才能正确和有效地解决“如何做”和“怎么办”的问题。() 61.学历教育是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录取的学生,按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学生完成学业后,由学校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62.课堂问题行为虽然具有普遍性,但这些问题行为的程度轻重是不同的,主要表现为轻度问题行为,而且持续时间短,易变性强。()
63.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主动进行的,教师的作用正在削弱。()
64.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可逆性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65.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他们都是随着强化的次数增加而巩固,由于未得到强化而消退。()
66.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中主要的组成部分。()
67.探究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能够解放学生的思维;而接受学习不以学生为主体,限制学生的思维。()
68.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的要求,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69.选择题是客观试题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题型,它能用来对任何学习内容和所有认知层次的知识进行检测,它能帮助教师更加精确地区别出不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7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法律地位最高。()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涂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每题0.6分,共30分)
71.学生在完成数学题时进行“一题多解”,这是在训练学生的()。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逻辑思维D.辐合思维
72.问题解决的灵感往往()。
A.在高度紧张的思索时出现B.在冥思苦想之后的紧张状态下产生
C.在高度紧张的思索之前出现D.在冥思苦想之后的放松状态下产生
73.一个反应速度快而灵活,善于交往,待人亲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交上朋友,但友谊常不巩固的人,其气质类型为()。
A.胆汁质 B.多血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74.一位地理老师在讲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时,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假如我们从地球出发去太阳的话,若乘火箭得3年时间,坐超音速飞机需要15年,坐火车需要85年,步行的话至少也得需要3500年。教师的这一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下面哪一教学原则?()
A.启发性教学原则B.直观性教学原则C.循序渐进教学原则D.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75.个体调控自己的认识活动以提高认知操作水平的能力指的是()。
A.认知策略B.智慧技能C.自我认知D.自我监控
76.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你有缺点,但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发现。这样吧,我限你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之后说:“这些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这种人到哪里都需要。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露出自信的微笑。这一德育过程主要体现了哪一德育原则?()
A.在集体中教育的原则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C.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D.疏导原则
77.在柯尔伯格的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中,以普通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评价基本原则的阶段是()。
A.前习俗水平B.后习俗水平C.习俗水平D.习俗后水平
78.利用优良的校风和班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以达到培养品德、净化灵魂的目的。这种德育方法属于情感陶冶中的()。
A.人格感化B.环境陶冶C.文化熏陶D.道德感化
79.从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的基本内涵来看,教学评价关注的是()。
A.教学效果B.学生的心理发展C.教学内容D.教与学的过程
80.根据工作需要,经山东省教育行政部门同意,中小学优秀教师可到教研室担任一定年限的兼职教研员。建立教研员流动工作制度,教研员在岗工作满五年,要到基层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实践()。
A.半年B.一年C.半年至一年D.一年至一年半
81.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是()。
A.国家办学中央集权B.地方办学地方自治C.分级办学分工负责D.国家办学地方负责
82.在每节课或单元教学结束之后,通过日常观察、作业评定等手段来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指出缺点并提出建议,力求改进学习过程、调整教学方案,这样一种“监控式”的评价属于()。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
83.斯霞老师曾经谈到:凡是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先做到;凡是要学生不做的,教师自己也一定不要做。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态度、劳动习惯、待人接物等都会给学生一定影响,甚至教师的板书、服饰、发型、言语、举止,学生都爱模仿。斯霞老师的这一主张,集中体现了师德规范的()。
A.爱岗敬业B.关爱学生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
84.中国政府有关强迫义务教育的第一道正式法令是()。
A.《钦定学堂章程》B.《学制系统改革令》C.《义务教育法》D.《强迫教育章程》
85.我国教育法制建设步入正轨,依法治教新局面逐步形成的标志是颁布()。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86.在班额太大这样一个现实情况下,为了维持课堂纪律,有的教师将所谓的“问题学生”安排到教室的角落,只要他们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对他们便不予理睬,关于教师的这一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做法合理,照顾了大部分学生的需求B.教师做法合理,有效防止了“问题学生”扰乱课堂C.教师做法不合理,不利于师生间的和平共处D.教师做法不合理,忽略了“问题学生”的需求,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87.我国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有机结合的、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教育考试制度是()。
A.自学考试B.资格考试C.毕业考试D.课程考试
8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籍管理范围的是()。
A.注册B.升级C.借读D.转学
89.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社会团体和广大公民在自己的实际活动中使法律规范得到实现指的是()。 A.法律的遵守B.法律的适用C.法律的制定D.法律的实施
90.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
A.宪法B.民法C.教育法D.教师法
91.对于转化“后进生”,李镇西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还他们以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这,又必须从每一位“后进学生”独特的精神需要入手。这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92.负责认定教师资格的部门或学校,对符合认定条件的教师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颁发教师资格证书的时限是自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
A.10日B.15日C.30日D.60日
93.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时限是()。
A.3年之内B.5年之内C.10年之内D.终身不得申请
94.语文课上,老师在范读课文时,配上一支轻音乐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教师这一做法反映了感觉()的规律。
A.适应B.对比C.相互影响D.错觉
95.《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学生看完这段描写之后,头脑中立即就呈现出一位长相漂亮、精明能干而又泼辣的女人的形象。这种想象属于()。
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
96.1980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建国后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这部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97.在我国,对教育管理具有最高的和最终的决定权的机关是()。
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行政机关C.国家司法机关D.国家教育行政机关
98.学校事故的责任形式主要是()。
A.行政法律责任B.刑事法律责任C.综合法律责任D.侵权民事责任
99.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者对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在接到申诉的一定期限内作出处理。这个一定期限是指()。
A.15日C.90日B.30日D.180日
100.学生申诉制度建立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申诉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01.把教育纳入到国家活动中,用立法的手段保障国家对教育的影响和控制,用行政的手段发展公立学校体制,确立义务性质的国民教育体制,这就是近代史上的教育()。
A.现代化趋势B.社会化趋势C.国家化趋势D.法制化趋势
102.决定现代各国教育权力的性质和内容的是该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水平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教育制度和教育法规D.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