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地区软土工程地质性质及岩土工程勘察注意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7
建筑科技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及勘察中注意问题蒋红俊(镇江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江苏 镇江 212000)摘要:目前建筑工程通常会使用到软土地基,在施工前要全方位的勘察软土情况,掌握软土的有关信息,确保建筑质量不受影响,健全软土地基相关措施,使工程建设能够发挥出最好的作用。
本文主要阐述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和问题,仅供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基;勘察技术;勘察问题在软土地基工程中应用勘察技术,要先选择正确的原始数据,保证满足软土地基的地基处理合理性和可靠性需求。
勘察专业技术人员要掌握多样化的勘察软土地基方法,结合软土地基特征,开展工程勘察。
因此在软土地基工程实施正确勘察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工程勘察技术,顺利实施软土地基工程。
1 当前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分析1.1 阐述何为软土地基软土是指孔隙大、含水量高和高压缩性的细粒土,同时它有着较高的灵敏度,较大的固结系数以及复杂的土层层状特征。
软土主要为泥炭、淤泥、淤泥质粉质黏土等。
软土上的建构筑物如地基处理不当,则地基沉降量可能较大,少则十厘米,多则百厘米。
沉降的地基若是时间长,已接近十年甚至百年,尤其是靠近沿海的软土地基,因厚度大,固结速度慢,地基沉降不均匀,上部结构和荷载差异的情况,引发地基沉降情况出现。
软土地基存在上述特征,会影响到铁路和建筑工程的质量,甚至会引发地质灾害。
软土路基无法根据路基的线条确定,一般要应用技术手段加固软土路基,保证地基的承载力。
1.2 软土地基勘察技术与步骤第一,技术。
首先,地面调查测绘技术。
在测绘和勘察软土地基时,由于软土地基有着特殊的土壤性能,因此要根据软土分布情况、内部组成进行了解,明确地基结构。
在调查软土地基的施工范围时,需要先掌握地貌、地形和软土分布情况。
在施工时,合理的调整软土颗粒构成以及厚度。
软土由于内部水分大,因此要考虑土壤内部的排水性。
在建筑中,软土地基作为基础,需要深入研究地下水的埋深。
测绘人员要先全面测绘,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测绘方法,在指定的范围内布置观测点。
连云港地区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土工程勘察的注意问题摘要:本文叙述了连云港市区软土分布成因、特征物理学性质,根据大量工作实践,提出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
关键词:软土、性质、工程勘察、注意问题。
1连云港市区软土分布、成因连云港地处于黄海之滨,包括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藻南县等四个县,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等三个区,地貌上多属黄海海积平原,其中有我国著名的花果山(云台山)为低山丘陵。
连云港市区除了云台山及孔望山、锦屏山之外都普遍分布着厚度1-25米不等的软土。
本人根据大量工作实践,总结出一条经验:一般自然地面标高在4.00米(黄海高程)以下的区域会存在软土,即使在山前地带也存在。
而地面标高在5.00米以上的区域则不会存在软土(特殊情况例外,如山前的近代滑坡体、崩塌堆积物的下部可能会有)。
下表为连云港市区不同地段软土顶底板埋深地点华联火车站海州墟沟出口加工区开发区浦南燕尾港顶板深度 1.0-1.5 1.5-2.0 1.5-2.0 1.5-2.5 1-1.5 1.5-2.0 1.5-2.0 1-2.0底板深度11-11.5 11.5-12.0 10-12* 4-12 11-13* 10-135.5-6.5 16-18*海州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0米**开发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5米(古海冲沟)连云港市区除了山区之外的平原区,都广泛分布着软土。
据东海县志记载:在明代还是为海中的“仙山”,正如吴承恩所描写的花果山。
当我们从山下向云台山上爬或走时,来到一片陡坡或山涯前,常常看到原来海浪冲蚀的“海蚀穴”,在近代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软土的成因为海积-冲海积。
排除局部的海沟和山前因素,连云港市区的软土深度一般在10-13米。
2特征2.1野外特征:连云港市区的软土主要为淤泥,少量为淤泥质土,其特性和垂直分布见下表层号土名厚度(米) 主要特征Ps(Mpa) 标贯击数N 十字板强度Cu(kPa)2 粘土1-2 褐黄-灰黄色,可塑-软塑夹薄片状粉砂,含少量铁锰结核。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摘要:对于岩土工程来讲,桩基施工以及勘察工作属于两个至关重要的内容,可以对工程的施工效率、质量和安全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做好勘察、桩基施工作业,相关工作人员应明确工作要点,采取合理措施,规范标准地开展勘察和桩基施工操作,从而提高作业水平,推动岩土工程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问题;控制措施引言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运用各种设备以及技术手段对项目施工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勘察,收集地质、水文等相关资料,评估地质条件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并提出合理的建议措施。
岩土工程勘察对于工程建设施工而言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岩土工程勘察施工人员能够了解和掌握基坑所在区域的岩土结构特点,根据岩土参数设计支护方案,从而保障施工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基坑支护与岩土勘察技术的重要性施工环节要高度关注技术设施建设,对地基稳定性与承受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建筑安全也至关重要。
因此要对基坑施工极大重视,仔细研究支护设计与施工是否具有可行性,系统分析前期准备中的岩土勘察作业。
基坑支护最大限度保证基坑附近区域安全及地下施工安全,具体指基坑侧壁支护设计以提高施工环境的稳定性,减少坍塌事故的概率。
基坑支护设计中,发挥决定因素的是岩土环境,其密切联系着基坑支护的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提前调查研究,综合了解基坑附近的地质和水文资料,全方位掌握岩土工程的现实状况并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
2.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在开展具体工作时,必须结合工程场地和周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勘察。
许多工程项目仅局限于工程建设区域内的小面积勘查,难以获得全面、准确的数据信息,导致最终的勘察报告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不利于后期的设计和施工工作开展。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地下水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能够软化土体和岩体,造成软土地基的沉降;动水压力会产生流沙和潜蚀,而且地下水能产生明显的浮托作用,不利于坑底土层的稳定,还会对钢筋混凝土产生腐蚀。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分析摘要:软土是淤泥质土、淤泥的总体称谓,由淤泥沉积物、腐殖质土组成,压缩性较高。
软土地区岩土勘察工作属于是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基础性工作,要求相关工作者予以高度重视把岩土勘察与项目工程设计关联起来,软土地区岩土勘察过程中,要进行原位测试、试验、取样和钻探等,同时一定要严格依据流程要求进行勘察。
基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实际应用,强化提升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对项目工程勘察中出现的诸多难题进行有效解决,强化提升在勘察工作方面的认知,寻找更为有效的创新方式,确保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质量与成效。
关键词: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引言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作业,需要对地质各项状况进行细致分析,结合先进的探测手段、探测设备以及实验仪器对工程地况、地貌进行精确计算和分析,进一步为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保障,因此相关工作的开展必须得到有效的落实和完善。
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概述1.1岩土工程勘察的作用总体来说,软土地区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主要包对地质工程前期的调查和测绘、现场检验和检测、对工程土地进行取样等多个方面。
运用相应的设备以及对应的勘察方法对工程综合地质状况进行全面的判别,并且生成对应的参考文件。
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分为多个阶段,并且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勘察任务。
首先是需要对具体工程的岩土体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岩土体的具体分布方式和分布状态,并且结合对应的分析数据对工程现场中的各项状况进行及时解决。
同时,勘察队伍还需要借用可行性的研究方式来对现场进行初步勘察,再结合后续详细的勘察工作,从而使得对应的岩土工程勘察作业更具可靠性和严谨性,为后续的工程设计提供相应完善的数据支持以及对工程施工的建设性意见。
1.2岩土工程勘察的分类针对勘察对象的不同,可对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分为不同的类别,但是由于受到工程建设的规模以及相应施工复杂程度的影响,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资金。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探讨摘要:从根本上来看软土是由软塑到流塑状态的一种粘性土,有着含水量大和强度较低等一系列的特点,容易受到振动荷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面积沉降的出现或不同程度上的变形问题,为工程项目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加强对软土地区岩土工程的勘察则能够有效的避免多种问题的出现,让软土地基的应用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与稳定发展。
基于此,本文将对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研究前言:软土隶属于岩土类别,且存在着特殊性,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或河滩地区。
软土本身有着相对较“软”的特点,含水量普遍偏高,压缩性、触变性等相对较强,强度相对较低。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相对较弱,沉降量较大,在分布不均等情况的作用下差异沉降现象的出现几率大幅增加,这也就为岩土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多的阻碍和消极影响。
想要保证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和建筑领域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从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着手,明确其中的问题,及时的进行改善解决。
由此可见,对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体策略综述如下。
一、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内容和要点分析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分析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十分繁杂,比如在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初期需要先对软土形成的原因以及分布规律等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做到对软土层肌理特征、夹砂特征等多方面特征的有效了解和掌握。
而后,还需对地下硬土层、软土的渗透性等进行进一步的勘察研究,以此完成对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初步任务。
在此之后,则需要对软土层的固结历史、应力水平等进行勘察,通过分析掌握软土结构破坏与软土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其中的内在影响,在对此有所了解和认识后再对现场的沟、塘等分布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勘察记录,了解填土的性质,以此实现从各个方面着手对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影响的实际情况的有效了解。
2.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的基本要点分析在进入到崭新的发展阶段后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技术得到了良好的优化升级,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开展的方式也随之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状态,为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工程地质知识:软土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主要问题
第一,软土地质勘察过程中发生地基失稳的现象较多。
主要是因为软土基地的压力过重,使得其地基结构发生剪切破坏,并造成地基沉降,从而使得整体性不稳,进而局部产生滑动、滑坡现象,最后使得软土地基受到严重破坏。
这种软土地基失去稳定性的事件一旦发生,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
第二,在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对其进行严格、规范的处理,就会使得软土地基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固结,同时受到压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而逐渐沉降,这都会导致一系列后续问题,如软土地基上方建筑物倾斜,严重时甚至会发生倒塌现象。
例如广东省珠海海域附近修建的建筑物就没有注重软土的处理,导致其上面修筑的建筑房屋普遍出现开裂、倾斜现象,而珠海大道根据测量结果发现沉降量最大居然有0.8m。
第三,一般软土层都是覆盖在基层岩石上面的,而且一般岩层表面都不平顺,时有起伏。
而这种软土地域的岩土工程勘察就必须要着重分析其受力性,一旦其软土上面承载压力过重,就会使得软土基层结构的桩基不稳,造成其下面岩土层失稳。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我国科技发展十分迅速,软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把控,做好相关设计与施工,避免出现任何意外。
文章主要针对我国软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首先介绍了软土地区地质勘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介绍了软弱地质条件下对建筑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然后从设计方面提出在建设中应注意到的几个环节;最后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技术措施等来解决软土路基工程勘察工作当中存在的不足。
文章对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探技术要点方面进行分析,为相关领域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探技术;要点分析引言为保证软土勘察成果质量,文中先开展了软土基础特征分析,再进行了软土勘察重点分析及技术优化措施研究,其后进一步分析了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结果表明,相较其他地层,软土的特殊性明显,在其勘察过程中,地面测绘及调查、现场钻探、现场原位试验、室内试验和勘察报告编制是其勘察重点,且通过各类勘察重点的技术优化措施研究,能有效保证勘察质量,并可通过换填法、复合地基法和排水固结法开展其后续处理。
1岩土工程勘察施工技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按阶段进行包括可研初步勘察与详勘阶段,选址勘察主要作用是收集目标场地地质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方案对比选址最佳施工场地,按照主次划分为后续现场勘察提供便利。
应收集方案场地详细地貌地质等,对已有资源全面分析实地考察明确场地岩土性质及详细地质结构,如工程资料数据不足通过工程外滩方法实地勘测详细收集相关资料。
初步勘察是为保证施工现场稳定性进行岩土工程深入评估,勘察工作主要在建筑范围内进行,主要技术手段包括土工测试开展及岩土工程地质测绘等。
应根据勘察需求确定详细勘测工作内容,对场地存在的恶劣地质问题深入分析,明确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等。
要了解场地地质结构构造特点,具体勘测场地分析后需要明确对地震承受程度,场地存在季节性冻土应查明最大深度为后续勘察提供参考。
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勘察中需注意的问题作者:蒋宁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9期摘要:施工场地勘察是设计与施工的前提条件,其勘察结果对工程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软土地基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病害问题,其勘察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为此,本文主要对软基的特征、危害性、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软土地基;勘察技术;注意事项;施工要点;特征;危害性一、软基的特征及危害性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
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
主要为饱和软粘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在工程应用上表现为:地基沉降量大,一般可达数十厘米甚至到数百厘米;地基沉降时间长,一般达数十年甚至到数百年,特别是沿海一带的软土地基,由于厚度大,固结速度较慢;地基沉降不均匀,由于上部结构的特点与荷载差异,常常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抗剪强度低。
由于软土地基具有上述特征,常常影响公路、铁路工程质量,引发地质灾害。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软土地基的过大和不均匀沉降将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制约路面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度和舒适度;路基、路堤可能会随着软基一起产生滑移,引起公路、铁路路面的整体破坏。
由于软土地基的危害性,高速公路及铁路对于软基的处理标准要求高,而这同时也对软基工程地质勘察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勘察方法与技术流程在软土地基勘察中,为查明软土的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对工程性质作出评价,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一般采用钻探、坑探、物探和标准贯入、十字板剪切、轻型动力触探、静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技术,条件适宜时辅以物探方法,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手段,使勘探资料得以相互验证与补充。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分析摘要:我国地质条件复杂,在建筑施工前做好勘察工作十分重要。
软土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严格把控,做好相关设计与施工,避免出现任何意外。
本文首先分析了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发展现状,其次分析了勘察技术的应用,以期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分析引言岩土工程勘察是建设工程重要的前期阶段,勘察成果是地基基础(基坑)设计的重要参考资料,其工作内容、质量将直接影响设计工作及工程主体施工,并对后续运营期间造成影响。
由于岩土工程的隐蔽性和复杂性,勘察工作对建设工程的影响是全局性、长期性的,如果勘察成果资料不准确或与实际情况误差过大,容易造成设计错误或地基基础(基坑)施工时出现问题,轻则造成基础埋深、成本预算与实际误差过大,重则造成基坑坍塌或地基承载力不足引起建筑物倾斜、开裂、沉降量大等情况。
如果勘察期间因勘察方法手段不合理,勘察工期延长,拖延整个工程项目工期,极易造成项目工期及成本增加。
因此,勘探工作过程及勘察成果质量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及整个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实施非常关键。
合理的勘探方法是保证勘探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勘察成果质量是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前提条件。
勘察成果质量的控制,一方面需要控制好野外现场勘探质量,一方面需要控制好室内试验及资料整理质量。
本文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几个勘察问题方法经验探讨,希望能够给岩土勘察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概述就目前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岩土工程进行勘察过程中也会面临很多不同的地质类型。
所以相关勘察人员在具体勘察过程中,一定要提升自身的勘察技能,全面、详细地对勘察现场周边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降低地质灾害等情况发生的概率。
因为岩土工程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对勘察工作的整体质量以及效率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所以有关的勘察人员在具体开始工作前一定要全面详细地对岩土工程的建设要求进行分析和研究,全面了解以及评估岩土工程现场的地质条件等相关信息,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编制勘查报告,根据地质特点综合评估差异化的地质情况对岩土工程施工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对工程施工方案提出合理可行性建议。
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技术要点与问题分析摘要:软土地基工程是目前岩土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地基类型,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勘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软土地基触变性和流动性特点,在进行软土地基工程进行勘察的过程中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在实际的勘察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勘察技术要点进行严格把握。
文章在对软土地基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技术要点与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问题;措施引言软土是当前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土壤类型,由于软土的触变性、不均匀性和高压缩性,导致软土类型的地基对于工程的稳定性和支撑性都呈现比较弱的能力和性质。
如果不对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勘察、了解和改造,那么会对工程建设的总体带来直接危害。
1软土地基的特性1.1触变性所谓的触变性就是触变的特性,也就是说软土地基在受到外界因素或者外力的影响下,特别是工程施工中所出现的振动或者连续起伏,而所出现的软土结构破坏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软土的整体结构强度会发生不规则的变化,从而导致软土层出现沉降或者滑动的现象,严重影响软土地基的稳定性。
1.2流变性软土的主要特性是结构松散,密度较低,其中存在着大量的水分,软土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会使水分在软土地基中的分布结构出现变化,从而导致水分出现分散和集中的现象,在这种水分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软土地基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形变。
1.3高压缩性软土层中的结构比较松散,水分比较充盈,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会出现空间和水分的压缩,从而导致软土地基在整体上出现不稳定,在软土地基出现压缩的情况下,建筑物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如果软土地基的压缩不均匀或者不连续,那么建筑物在沉降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不同步的情况,对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4强度较低建筑工程需要保证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以此来保证建筑的整体稳定程度,但是对于软土层来说,其中的水分难以被排除,同时也不能有效的提高抗剪能力,这样就会由于软土层强度过低,导致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难以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在实际的施工中容易出现边坡塌方和位移,形成相应的安全隐患。
连云港徐圩新区软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江苏连云港222023)
【摘要】[摘要]通过对区域地质研究结合连云港地区大量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本文以连云港徐圩新区软土为代表,讨论了连云港徐圩新区软土的物质成分、粒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及工程地质特性,最后介绍了软土地区地基与基础类型的合理选择,对工程建设提供了相关处理措施与建议,对以后的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名称】地球
【年(卷),期】2016(000)010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连云港徐圩新区软土工程地质特性沉积特征
连云港徐圩新区是连云港市“一体两翼”产业布局中的核心区域之一,本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郯庐断裂带东部,基底构造以北东向为主,郯庐断裂带是东亚大陆上的一系列北北东向巨型断裂系中的一条主干断裂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切穿中国东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规模宏伟,结构复杂。
本文依据该区软土丰富的土工试验成果及钻孔资料,对该区软土的沉积特征、物质成分、粒度成分、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与研究,并阐述了该区软土应力史、压缩特性以及塑性指数与液限之间、压缩系数与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助于对该区软土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以后其它地区提供相关参考。
1 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工程勘察大量的钻孔资料得知,按土层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及工。
软土地区勘察应注意的问题XX地区处于长江三角洲冲积~湖沼平原,中上部的土层一般为第四纪全新世与晚更新世河口~湖沼相沉积土层。
在XX的长期勘察工作中发现,XX大部分区域均有不同程度的软土发育,为工程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在前期勘察中查明其分布、性质与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方案对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依据在XX地区的长期勘察经验,结合花桥污水处理厂迁建一期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浅谈一下软土地区勘察应注意的问题。
一、软土的定义与危害性软土是指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强度低、而渗透性低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粘性土。
主要有淤泥质土、淤泥、泥炭、泥炭质土等,目前在XX地区的勘察工作中,主要的软土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淤泥质粘土,部分区域有揭露薄层泥炭的发育。
软土一般具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低透水性、不均匀性等特征,在工程应用上表现为:地基沉降量大,一般可达数十厘米甚至到数百厘米;地基沉降时间长,一般达数十年甚至到数百年;地基沉降不均匀,由于上部结构的特点与荷载差异,常常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抗剪强度低。
由于软土地基具有上述特征,常常影响公路、铁路工程质量,引发地质灾害。
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软土地基的过大和不均匀沉降将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制约路面通行能力、行车安全度和舒适度;路基、路堤可能会随着软基一起产生滑移,引起公路、铁路路面的整体破坏。
由于软土地基的危害性,高速公路与铁路对于软基的处理标准要求高,而这同时也对软基工程地质勘察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结合工程浅谈勘察工作中的着重项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拟建场地位于XX花桥花园路东、312国道北、沪宁高速公路南。
本工程由二沉池、生化池、污泥浓缩池、鼓风机房等构(建)建筑物,规模为6.25万吨/日。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之规定,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关于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的几个关键问题探讨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软土地基上建设的工程越来越多。
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是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方案的选择的重要依据,选择适宜的勘察方法,对软土地基作出正确的评价与预测,提出有效的地基处理措施,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至关重要。
本文简单分析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软土地基的岩土工程勘察的问题的几个要点。
关键词:软土路基;岩土工程;勘察;处理技术一、软土地基工程勘察的主要目的与内容1、软土地基工程勘察目的通过岩土工程勘察,查明软土地基工程地质条件,提供设计与施工所需的岩土工程参数及地质依据。
2、软土地基工程勘察内容软土的形成类型、埋藏情况、分布和发展规律、层理特征、渗透性能、立体分布的均匀性、表层硬壳的厚度、地下硬土层的情况等等;对软土的固结情况进行勘察,强度、变形特征以及随着应力改变而变化的规律,并且了解其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情况;软土中存在的地貌形态差异、填土、河道等的分布范围和深度等;软土地基分布路段的地形、地貌及第四纪地层沉积的关系;软土层内的砂夹层的厚度、颗粒组成及排水性能;软土层的埋深、厚度及上下层间的性质;地下水类型、埋深、补给与排波情况,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在软土地基上已建成建筑物在附加应力作用下,对地基强度及变形的影响程度。
二、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的关键点1、钻探与取样钻探是岩土工程中划分土层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能揭示软土的厚度、状态、颜色以及所处的层位,探明地下水的埋深、径流与排泄条件,确定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等。
钻孔的质量与数量必须满足施工图设计的技术要求,钻孔深度应满足施工图设计对应力与变形设计计算的需要。
钻探过程中各项深度数据均应测量获取,累计量测允许误差控制在±5cm。
在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中,为保证软粘土不被扰动,地层性质不被破坏,一般以采用干钻法为宜,当需要采用泥浆护壁回转钻进时,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软土地基结构发生变化而改变土的原始物理力学性能。
连云港地区软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岩土工程勘察的注意问
题
摘要:本文叙述了连云港市区软土分布成因、特征物理学性质,根据大量工作实践,提出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八个问题。
关键词:软土、性质、工程勘察、注意问题。
1连云港市区软土分布、成因
连云港地处于黄海之滨,包括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藻南县等四个县,新浦区、海州区、连云区等三个区,地貌上多属黄海海积平原,其中有我国著名的花果山(云台山)为低山丘陵。
连云港市区除了云台山及孔望山、锦屏山之外都普遍分布着厚度1-25米不等的软土。
本人根据大量工作实践,总结出一条经验:一般自然地面标高在4.00米(黄海高程)以下的区域会存在软土,即使在山前地带也存在。
而地面标高在5.00米以上的区域则不会存在软土(特殊情况例外,如山前的近代滑坡体、崩塌堆积物的下部可能会有)。
下表为连云港市区不同地段软土顶底板埋深
地点华联火车站海州墟沟出口加工区开发区
浦南燕尾港
顶板深度 1.0-1.5 1.5-2.0 1.5-2.0 1.5-2.5 1-1.5
1.5-
2.0 1.5-2.0 1-2.0
底板深度 11-11.5 11.5-12.0 10-12* 4-12 11-13*
10-13 5.5-6.5 16-18
*海州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0米
**开发区山前个别地区淤泥厚度可达25米(古海冲沟)
连云港市区除了山区之外的平原区,都广泛分布着软土。
据东海县志记载:在明代还是为海中的“仙山”,正如吴承恩所描写的花果山。
当我们从山下向云台山上爬或走时,来到一片陡坡或山涯前,常常看到原来海浪冲蚀的“海蚀穴”,在近代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软土的成因为海积-冲海积。
排除局部的海沟和山前因素,连云港市区的软土深度一般在10-13米。
2特征
2.1野外特征:
连云港市区的软土主要为淤泥,少量为淤泥质土,其特性和垂直分布见下表
层号土名厚度(米) 主要特征 ps
(mpa) 标贯击数n 十字板强度
cu
(kpa)
2 粘土1-2 褐黄-灰黄色,可塑-软塑夹薄片状粉砂,含少量铁锰结核。
韧性好,干强度高。
0.75-0.9 3-4 30-50 3-1 淤泥质粘土1-2 灰黄色、黄灰色,软塑,夹薄片状粉砂,韧性好,干强度较高部分地区具有“虫管”构造(原芦苇根腐烂) 0.5-0.75 1-2 15-30
3-2 淤泥5-8 灰色-黑灰色,流塑,含有机质,具臭味,
夹粉砂薄层和团块,粉砂层有时具一定的厚度(可达3米)。
0.2-0.5 <1 10-20
3-3 淤泥质粘土1-2 黑灰色-灰黑色,软塑,含大量有机质,局部夹泥炭,部分地区缺失该层。
代之为含贝売的砂层。
0.5-0.75 1-2 15-30
4 粘土灰绿色夹褐黄色斑点逐渐过渡到褐黄色夹灰绿色条纹-褐黄色,可塑。
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
韧性好,干强度高。
1.5-
2.5 9-15
2.2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层号天然含水量密度比天然76克锥稠度压缩性
快剪三轴uu 无
(g/cm3) 孔隙液限塑限塑性液性压缩压缩
粘聚内摩粘聚内摩侧
天然重比指数指数系数模量力擦角力擦角限
a0.1-0.2 es0.1-0.2 (c) (φ) (ck) (φk)
(w) (γ) (g) (e) (wl) (wp) (ip) (il)
cu
% % % mpa-1 mpa kpa ( °) kpa
( °) kpa
3-1 40.0 1.70 2.74 1.00 42.0 21.0 18.0 0.75
0.60
1.8 11 0.0 10 0.0 15.0
50.0 1.80 2.76 1.49 55.0 28.0 28.0 1.20 1.00
2.5 25 8.0 18 8.0 30.0
3-2 45.0 1.50 2.75 1.50 42.0 21.0 18.0 1.00
0.90 1.5 8 0.0 5 0.0 8.0
65.0 1.70 2.76 2.00 55.0 28.0 28.0 1.80 2.00
2.3 15 8.0 12 8.0 18.0
3-3 40.0 1.70 2.75 1.00 42.0 21.0 18.0 0.75
0.60 1.8 12 0.0 10 0.0 15.0
55.0 1.80 2.76 1.49 55.0 28.0 28.0 1.20 1.00
2.5 25 8.0 18 8.0 30.0
注:表中数据来源于我院1990-2010年连云港地区工程勘察统计数据。
从室内测试指标来看,本地区的软土,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强度低,为不良工程地质层,对工程建设极为不利。
因此,在工程勘察中应查明软土在纵横两方向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3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3.1勘察等级及勘探点密度
本地区为软土地区,一般工程的勘察等级至少为乙级,在软土存在地区,不论工程如何简单,勘察的等级定为丙级是不正确的。
注意问题1:虽然软土底板分布较稳,总体地层结构不太复杂,常易被误定为简单场地和简单地基,应定为二级场地(中等复杂场
地)及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注意问题2:详勘勘探点布置应为15-30米,常有部分工程跨度大于30米,中部未加密钻孔,造成勘探点密度控制不够(违反“强条”)而返工。
3.2桩基础勘察
因本地区的软土厚度较大,一般厚度可达10米右左,,而表层的粘土层(硬壳层)厚度不大,一般小于2米,因此本地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二层以上)采用天然地基几乎不可能,地基处理也比较复杂,桩基是本地区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常用的基础形式。
注意问题3:取土试样的目的是查明软土的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每孔1-2米取一个土样没有必要,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布置取样位置。
注意问题4:有些工程每取一个土样之后,要进行标贯试验,本人认为在本地区软土中做标贯试验意义不大。
注意问题5:软土中存在粉砂夹层,分布不均,对沉管桩的施工质量影响很大,很多施工经验表明,在淤泥所夹的粉砂层中易形成沉管桩的断桩。
因此勘点不宜过稀,必要时应增加浅孔静探,以查明软土层中粉砂层的水平和垂直分布。
其孔深达到软土底板即可。
3.3深基坑开挖勘察
对于高层建筑或具有地下车库等地下的工程勘察,对软土必须进行基坑支护评价。
注意问题6:勘察范围应宜在开挖边界外,按开挖深度的1~2
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并根据情况扩大范围,当开挖边界外无法布置勘探点时,应通过调查取得相应资料。
孔距15~30m,孔深应穿越软土层。
注意问题7:应查明开挖范围及邻近场地地下水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层位、埋深和分布情况,查明各含水层(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的补给条件和水力联系;提供场地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渗透影响半径;必须采取在开挖的深度范围内三轴试样,作uu试验。
注意问题8:表层土层比较薄的,第3-1层的为淤泥质粘土,特别要提的是往往该层土被忽略,多数是因为颜色是黄色调,而划入第2层粘土中,给工程带来不安全因素;第2层粘土与第3-1淤泥质粘土之间的界限是呈渐变过渡,仅凭肉眼划分确实有一定的困难,而静力触探试验就很容易划分出来。
因此必须以钻探与静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勘探,并在施工时先施工静探孔,根据静探曲线划分土层,调整设计的取样位置。
以上所谈到的八个问题,常常是工作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对大家都能注意到的问题在此就不赘述了。
参考文献
《连云港地区地基基础设计规范》lg95-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建筑桩基设计规范》gb 50094-2008
《区域水文地质报告》1:200000,连云港幅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