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培训实验室能力要求共9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0.58 MB
- 文档页数:83
实验室建设规范及标准实验室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依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建设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实验室建设规范1. 空间规划与设计在实验室建设中,空间规划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室内应设置合理的通道和工作区域,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工作效率。
此外,实验室还应根据实验需求设置适当的设备和储存区域。
2. 设备和材料选择在实验室建设中,设备和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
实验室应选择符合安全性能要求的设备,保证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等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进行。
3. 环境安全与防护实验室的环境安全与防护是保障实验人员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洗眼器、紧急淋浴等,并应设置警示标识,明确标注有害物质的存放位置和使用条件,提供充分的通风设备,保证实验室内空气的清洁与流通。
4. 废弃物管理在实验室建设中,废弃物管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实验室应设立专门的废弃物储存区域,并配备相应的废弃物容器和封存工具。
废弃物应分类储存,保证不同类别的废弃物不互相污染,同时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和处置。
二、实验室建设标准1. 实验操作标准实验室建设标准包括实验室操作的规范和要求。
实验操作应按照正确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严禁擅自修改实验方案或忽略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实验操作的要求和风险,并遵守操作规程。
2. 设备标准与维护实验室中的设备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应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能。
对于老化或存在故障的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以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室管理标准实验室的管理标准涵盖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和权限,保证工作的有序进行。
对于实验室涉及的项目经费、实验结果等信息,应进行妥善的保密与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实验室建设及工作环境要求实验室是科研工作的核心场所,为确保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实验室建设及工作环境要求必须严格遵守。
本文将从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室工作环境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实验室建设要求1. 实验室位置选择:实验室应远离噪声和污染源,地理位置选择要方便实验室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最好能与其他实验室或科研机构相邻,便于合作和资源共享。
2. 实验室布局设计:实验室布局应合理,根据实验室的功能需求和工作流程进行规划,保证各个功能区域之间的合理连接。
实验室设备和实验台面要保持良好的排列,确保实验人员的工作顺利进行。
3. 实验室通风系统:实验室通风系统要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洁。
通风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实验室内的化学品和有害气体的排放,以及实验室人员的舒适度。
4. 实验室安全设施:实验室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紧急停电装置、紧急淋浴器和安全柜等。
同时,实验室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以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5. 实验室设备和仪器: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应当满足实验室的需求,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设备和仪器的购置应根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预算进行选择,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二、实验室工作环境要求1.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必须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的安全。
实验人员应经过必要的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流程。
2. 实验室卫生管理:实验室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实验室人员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实验室设备和实验台面,妥善处理废弃物和实验产生的化学废液。
3. 实验室温湿度控制:实验室的温湿度要求应符合实验工作的需要,通常要求在20-25摄氏度,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
温湿度的控制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 实验室噪音控制:实验室噪音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减少对实验人员的干扰。
对于噪音较大的实验室设备,应采取隔音措施或者进行合理的工作时间安排,以减少噪音对实验室工作的影响。
实验室建设要求
实验室建设要求
实验室建设要求
实验室在科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为科学家们提供研究的空间和环境,承载着各种不同的科学实验,是科研工作的基础设施。
因此,建设一个实验室要求苛刻,需要投入相当大的金钱和精力。
要求实验室必须建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既不受外界干扰又可以满足实验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安全可靠。
其次,实验室必须配备高科技的仪器设备,以及足够的用电设备,这样可以满足科学实验的需要。
实验室的空间布局也非常重要,要求实验室内部分区域严格分开,以免不同实验影响到彼此,并且确保实验室内空气流动良好。
实验室建设要求还有一点,就是要求实验室设备齐全,环境卫生,能够满足实验的安全性要求,同时要求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素质,掌握专业知识,以保证实验的质量和安全。
实验室建设要求严苛,不仅需要购买高科技仪器设备,还需要建立良好的空间布局,并安排合格的工作人员,以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可靠,为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规范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益,保障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学校所有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实验室建设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的原则。
第四条实验室管理应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规范操作、定期检查的制度。
第二章实验室建设第五条实验室建设应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要,合理确定实验室建设规模和内容。
第六条实验室建设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和环境安全。
第七条实验室建设经费应专款专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第八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应注重资源共享和开放性,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第三章实验室管理第九条实验室管理实行校、院(系)、实验室三级管理体制。
第十条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的安全、设备、环境、教学、科研等工作负有直接责任。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试剂管理制度、实验操作规程等。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实验室安全无隐患。
第十三条实验室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实验室试剂应按照规定储存,定期检查,防止过期失效。
第十五条实验室应实行预约制度,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
第十六条实验室应加强实验数据的管理,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第四章实验室使用第十七条实验室使用应遵循先预约、后使用的原则。
第十八条学生和教师应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第十九条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应爱护设备,节约试剂,避免浪费。
第二十条实验室使用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场地,关闭水、电、气等设备。
第五章奖励与处罚第二十一条对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和使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二条对违反实验室管理制度,造成实验室设备损坏、安全事故等后果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临床实验室管理规范一一校准和检验实验室能力的要求ISO导则25-1995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郑怀竞基本概念(1).质量:(Qua1ity). 反映产品和服务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
1实验室的质量:准确、及时。
E基本概念(2).·质量方针:(Quality Policy )由组织的管理者正式颁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
·质量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管理职能。
基本概念(3)·质量体系:(Quality system )为实施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
基本概念(4)·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是以质量为中心,全员参与为基础,以顾客满意,组织成员和社会均能受益为长期成功的目标的一种管理方法。
重点:预防出差错。
发展历史--1·石器时代(14万年前)质量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保证理·手工业时代:集生产和质检于一身:噩·工业化时代(近100年):质检形成一门科学、独立部门发展历史--2·20世纪初期:工业化时代,质检形成独立部门:噩·20世纪40年代:统计质控,质控图:·50年代:临床检验引入质控图发展历史--3·70年代:质量管理思想出现(G..M.P.):·80年代:G.L.P.(goodlab.Practice ):·80年代末:质量认证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一一(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 ISO)·TC/170――ISO下的一个技术委员会,即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
·CSBTS/TC151――我国对口单位,即全国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实验室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要求一、实验人员要求(一)实验室人员配备中学: 要求有专职实验教师, 要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中教二级以上职称。
小学: 四轨以上完小至少配一名专职科学教师和一名专职科学实验教师, 四轨以下两轨以上(含两轨)完小至少应配一名专职科学教师和一名兼职教师;两轨以下完小至少应配一名专职科学教师兼科学实验教师。
任职教师应具有中专学历。
(二)理科教师及实验教师队伍建设1 、实验教师应熟练掌握本学科仪器设备的功能及大纲所要求的演示和分组实验 , 能维修教学仪器 , 能科学管理仪器.2 、理科教师应熟练掌握本学科、本年级所涉及到的仪器设备、演示和分组实验及本学科通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含小学科学教师 )。
二、实验室配备及管理实验室、仪器室、准备室须集中组成一个整体, 所有房间墙壁粉刷干净, 地面用瓷砖或水泥铺设, 各室标牌齐全, 工整美观, 门窗牢固。
各室应整洁、通风、有窗帘、防火、防盗措施电线应暗线铺设, 有安全保护装置。
实验室周围环境整洁, 无垃圾、杂草、瓦砾。
设展览橱窗、摆放能定期更换的典型实验装置或标本模型等。
1.实验室:物理实验室: 应电源到桌, 电源开关应装在教师实验台旁或黑板附近 , 以便需要时能迅速切断电源, 并有漏电保护设施。
电线应暗线铺设, 有安全保护装置, 并有黑、红遮光窗帘。
化学实验室: 应水源到桌, 室内应设通风橱、防护屏、废液桶, 实验台应铺设防腐胶垫, 墙上可张贴实验操作挂图。
生物实验室: 设专用水源和光源, 局部设非白炽光源。
电线应暗线铺设, 有安全保护装置。
科学实验室:电源到桌, 电线应暗线铺设, 有安全保护装置。
各实验室陈列柜, 数量、规格及内部格局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
宜设计成透明体,并应采取防潮、防蛀等措施。
实验室后黑板: 设计实验、趣味实验、实验操作规范、科技小知识等。
2.准备室: 准备室是供教师准备实验、调整维修仪器配制药液的场所, 各准备室要有常用的防护用品、急救箱, 箱内应备齐烧、烫、割伤等药品。
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办法(暂行)为了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保障学校的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1、制定本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和促进学校实验实训室建设,实现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率;实施资源整合、共享;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2、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实行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标准、统一使用管理、统一资源分配、统一保障、统一考核管理的原则。
3、实验实训室工作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实验实训教学、科研任务,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水平;在保证完成实验实训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学校要重视实验实训室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努力建立一支知识全面、技术熟练、结构合理、敬业奉献的实验实训队伍。
5、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主要为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等实验实训教学服务的实验实训室。
二、管理体制1、实行在校长领导下的主管校长负责制,教学校长分管,设立实训处、各专业教研室等负责具体实验实训的工作与日常管理。
建立实训处和各实训室二级管理体制。
总务处为实验实训提供后勤保障。
2、实训处与各实训室的主要职责是:制订实验实训工作规划;实验实训室有关规章制度;实验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实验实训教学、科研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考核,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日常管理1、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汇编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实验室管理的文件。
学校实验和实习管理规范,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各实验实习场所实行专人管理,责任到人,确保实验实习安全到位、管理到位。
认真做好实验实训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实验实训室教学资料、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存档。
包括学生实习记录、学生实训报告、设备台帐等。
实验室建设及安全管理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实验室建设及安全管理实验室建设及其管理是国内外实验室必须重点考虑的关键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多种安全因素,诸如:气路管理、废液管理、实验室搬迁、实验室布局、信息管理、仪器共享、安全管理等。
今天让我们开始从实验室的各个细节进行“安全”梳理。
01实验室区域行为规范1.不得在实验室饮食、储存食品、饮料等个人生活物品;不得做与实验、研究无关的事情。
2.整个实验室区域禁止吸烟(包括室内、走廊、电梯间等)。
3.未经实验室管理部门允许不得将外人带进实验室。
4.熟悉紧急情况下的逃离路线和紧急应对措施,清楚急救箱、灭火器材、紧急洗眼装置和冲淋器的位置。
铭记急救电话119/120/110。
5.保持实验室门和走道畅通,最小化存放实验室的试剂数量,未经允许严禁储存剧毒药品。
6.离开实验室前须洗手,不可穿实验服、戴手套进入餐厅、图书馆、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
7.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实验结束后实验用具、器皿等及时洗净、烘干、入柜,室内和台面均无大量物品堆积,每天至少清理一次实验台。
8.实验工作中碰到疑问及时请教该实验室或仪器设备责任人,不得盲目操作。
9.做实验期间严禁长时间离开实验现场。
10.晚上、节假日做某些危险实验时室内必须有二人以上,以保实验安全。
02化学品的储存保管1.所有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贴上清晰永久标签,以标明内容及其潜在危险。
2.所有化学药品都应具备物品安全数据清单。
3.熟悉所使用的化学药品的特性和潜在危害。
4.对于在储存过程中不稳定或易形成过氧化物的化学药品需加注特别标记。
5.化学药品应储存在合适的高度,通风橱内不得储存化学药品。
6.装有腐蚀性液体容器的储存位置应当尽可能低,并加垫收集盘,以防倾洒引起安全事故。
7.将不稳定的化学品分开储存,标签上标明购买日期。
将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药品试剂分开储存,以防相互作用产生有毒烟雾、火灾,甚至爆炸。
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的迅速进步,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实验环境,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旨在介绍学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规定和实施方法,旨在为学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指导。
一、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1. 创造学生的实践机会: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践探究的场所,通过实验活动,学生能够增加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2. 提供科学研究平台:实验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有助于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精神。
3. 保障教学质量:实验室能够提供直观、具体的实践教学环境,有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实验室建设的原则与规定1. 安全第一:实验室建设必须以安全为先,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系统,确保实验活动的安全进行。
2. 充分利用资源:实验室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如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知识、科研设备和资金等,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
3. 灵活、实用:实验室的建设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并注重实验室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不同学科和实验的需求。
三、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立1. 实验室管理组织架构:建立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或实验室管理团队,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决策,并明确各个管理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2.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安全问题。
3. 实验室设备管理: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购置、验收、维护和报废等方面的规定,确保设备的安全、有效使用和维护。
4. 实验材料管理:制定实验材料管理制度,对实验材料的采购、验收、储存和使用进行规范,确保实验材料的质量和有效利用。
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办法为了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管理,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为宗旨的办学理念,保障学校的实验实训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1、制定本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和促进学校实验实训室建设,实现实验实训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实践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率;实施资源整合、共享;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就业能力创造条件。
2、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实行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标准、统一使用管理、统一资源分配、统一保障、统一考核管理的原则。
3、实验实训室工作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完成实验实训教学、科研任务,提升实验实训教学水平;在保证完成实验实训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下,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4、学校要重视实验实训室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努力建立一支知识全面、技术熟练、结构合理、敬业奉献的实验实训队伍。
5、本管理办法适用于主要为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等实验实训教学服务的实验实训室。
二、管理体制1、实行在校长领导下的主管校长负责制,教学校长分管,设立实训处、各专业教研室等负责具体实验实训的工作与日常管理。
建立实训处和各实训室二级管理体制。
总务处为实验实训提供后勤保障。
2、实训处与各实训室的主要职责是:制订实验实训工作规划;实验实训室有关规章制度;实验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实验实训教学、科研工作的组织、实施、检查、考核,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日常管理1、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汇编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实验室管理的文件。
学校实验和实习管理规范,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各实验实习场所实行专人管理,责任到人,确保实验实习安全到位、管理到位。
认真做好实验实训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实验实训室教学资料、技术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存档。
包括学生实习记录、学生实训报告、设备台帐等。
2、实验实训室应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维护、检修等工作,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使仪器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保证实验实训数据的准确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