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期末复习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23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课地球形状和大小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是:臆想阶段(天圆地方)--推测阶段(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推测地球是球体)--验证阶段(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证明地球是球体)--目睹阶段(加加林人类第一个目睹地球是球形的人)--测量阶段(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
3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有:a站在海边看迎面驶来的帆船,先看到船的桅杆,后看到船身;b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可以发现地平线是弧形的。
第二课经纬网4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北N南S东E西W6经度和纬度7半球划分①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从20°W向东到160°E的范围是东半球的范围;从20°W向西到160°E的范围为西半球。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0°纬线)是划分南北半球的依据,赤道以北是北半球的范围;赤道以南是南半球的范围。
8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纬度范围为低纬度;30°~60°纬度范围为中纬度;60°~90°纬度范围为高纬度。
(简记:三六九,低中高)9我国既在东半球,也在北半球。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第三课地球自转10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11自转方向:a侧视图自西向东 b 北极上空俯视图逆时针 c 南极上空俯视图顺时针1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③同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重点)。
13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东时区比西时区大。
七年级上地理期末复习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语文、历史、数学、理化、生物等等学科。
下面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七班级上地理期末复习,仅供参考。
七班级上地理期末复习(一)其次单元地图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1. 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2. 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①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3. 比例尺: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4. 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不同.当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具体.七班级上地理期末复习(二)其次课地图的判读1. 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肯定高度.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 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3. 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凹凸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图.将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深线.4.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山峰:中间高,中间低,等高线闭合.悬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突出.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突出.缓坡、陡坡: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第三课地图的应用地图家族新成员: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等.七班级上地理期末复习(三)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第一课海陆的分布1. 陆地:29%,海洋: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2.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阔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与其四周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3.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洲面积从大到小排列)4. 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水道.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水道.直布罗陀海峡欧、非两洲分界线.白令海峡亚、北美洲分界线.德雷克海峡南美、南极洲分界线.5.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大洋面积从大到小排列)。
人数版七律级上跚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速垫(赤道回各蓝、两极赂盛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王匮撞左--太阳月亮形状猜测一麦哲伦环球航行一地球的卫星照片〈天困地方后猜球,实践要靠全球游,卫星上天终得证,蓝色星球古!llft黑传〉首次证实地球球体的事件: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确证地球是球体的事件:地球的卫星照片:生活中能证明地球是球你的例子:①始得高,看得远:②远处是来的帆船,总是先看见梳籽,后看见船身:③且食现象。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旦旦千米、赤道j司长鱼互干米、表丽积且_ft平方千米(6371451,半径阎长表面积,名称单位分仔细〉4、地球仪的定义:为了便于看到地球的全貌,人们仿照撞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些组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5、地球仪的作用:①便于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恃征及分布②借助地球仪演示地球的直转和金转6、地球仪上点和线地输s地球臼转铀〈但也鞠〉商银g地输与地球表面相交的雨点中.与北极对应的点.是地球上的最前点.地球仪上的点和钱7、赤道定义.在地球仪上,与商、北极距离组莹的大囚圈。
8、纬线定义:所有与赤道圭宜的圆圈。
9、纬线的特点:北银z地抽与地然表面相交的两点中.对着北辍星方向的点.是地球上的艰北点.10、纬度: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约1纬线的形状是4万千米);由赤道向两极缩短,在南I I蜀,到两极编为北两极缩成一点|点赤道的纬度是旦二,是纬度的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划分2立度。
赤道以北为韭纬,最大90°;赤道以南为直纬,最大90。
:北纬用字母“N”表示,南纬用字母气”表示:北极点的纬度为盟二且,南极点的纬度为盟二三。
11、纬度的判读相互平行度数向北变大为韭纬,度数后边标注字岛扯皮数向南变大为直盏,度数后边标注字[j:皇;12、纬度的大小与纬线长度的关系:纬度数值越小,纬线的长度越盖:南北纬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蛊坦固。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P4)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过程结论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太阳和月亮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月食、海边看船、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4、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赤道地区、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知识点2:地球仪(P5-P9)1、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示意图概念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相交的半圆特点形状圆(除极点以外),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长度都相等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线圈间的关系所有纬线圈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姓名:班别:2、纬度和经度3、经纬网(1)概念: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方便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知识点3:地球的运动(P11-P15)1、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自左向西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呈顺时针方向。
2、地球的公转3、北半球二分二至的时间和特点(结合课本P13 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注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影子从长——短——长。
4、五带的划分(结合课本P14 图1.19 地区上的五带)(1)人们根据太阳的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七年级地理上期期末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揭示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下面将重点总结本学期的地理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于椭球体的形状。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3.地球的要素:地球包括大气、水文、岩石地球和生物圈四个要素。
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维系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4.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洋流等。
5.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火山爆发等。
它们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人文地理1.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分布、素质等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人口增长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的过程。
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扩张、人口集中、环境污染等问题。
3.农业问题: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是环境和人类生命质量的重要保障。
农业生产的技术手段、区域分布等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
4.工业问题:工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人文地理要研究工业的发展状况、工业区域分布等问题。
5.交通问题: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不同的交通方式对文化地理格局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总结:本期期末地理知识点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地球和人类的未来贡献我们的力量。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要点第一部分:基础知识1、地球的大小:表面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经纬度的划分: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 和S 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 和W 表示。
3、纬度的变化规律:赤道的纬度为0, 从0° 向北增加为北纬,直到90°N (北极)向南增加为南纬,直到90°S (南极)4、经度的变化规律:经度划分:︒⎭⎬⎫⎩⎨⎧︒1800大到向西增加为西经度,增大到向东增加为东经度,增经线)从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西为西经,以东则为东经;180°经线以东为西经,以东则为西经)5、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自西向东,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6、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自西向东,一年,季节交替。
7、地球公转示意图:(见P13页)(1)A为北半球的冬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低,事物的影子最短,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事物的影子最短。
(2)C 为北半球的夏至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高,事物的影子最短,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低,事物的影子最长。
(3)B为北半球的春分日,D为北半球的秋分日,这两日太阳都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8、五带的划分:①热带和温带的界线回归线,②温带和寒带的界线极圈;③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温带有季节变化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
9、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资料(全部知识点精心归纳)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稍微扁平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不规则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有:① XXX环球航行②月食③轮船由远处驶近,先看到船杆后看到船身④地球卫星照片。
4.经线和纬线的区别:经线:从地球的北极到南极的一条线,垂直于地轴,并且在地球上连接东西两极。
经线是半圆形的,长度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从地球的东西两极相交的半圆形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连接南北两极。
纬线是圆形的,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5.经度和纬度的区别:经度:划分0°经线(本初子午线)作为起点,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数值为0°~180°,范围为180°W和180°E重合,表达方式为度数+ E或W,经度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的圆圈,即经度差为180°的两条经线。
纬度:划分0°纬线(赤道)作为起点,以北为北纬(N),以南为南纬(S),数值为0°~90°,范围为90°N(北极)和90°S(南极),表达方式为度数+ N或S,纬线圈是由两条相对的纬线组成的圆圈,即纬度差为180°的两条纬线。
6.经纬网是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经纬网的作用是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具体位置。
例题一: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的坐标是(40°N,70°W ),B点的坐标是(20°S,50°E )。
2)按东西半球划分,A点位于西半球。
3)按南北半球划分,B点位于南半球。
4)按高中低纬度划分,A点位于中纬度地区。
5)B点位于A点的东南方。
例题二: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B、C、D的地理坐标:A:(80°N,140°E)B:(40°N,140°W)C:(20°N,140°E)D:(20°S,140°W )2)A点位于C点的正北方向,B点位于C点的东北方向。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未知识点地理课是我们学习必修课程之一,而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的期末考试也即将到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对七年级上册地理课期末考试所需选学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了解和归纳,以期让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地图基本知识1. 地球的构成及运动地球是由地核、地幔、地壳、海洋和大气等构成的。
地球的运动分为自转和公转,自转是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而公转是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2.地图符号及比例尺地图符号是代表地图上各种地形、地貌、文化、经济等信息的简化的图形,而比例尺则是地图上距离与现实距离的比例。
3.地图常用投影方式地图投影是将地球的三维球面投射到二维图片上,常用投影方式有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距投影等。
二、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点1.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减少污染,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关心动植物,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多样性。
2. 大气层及其作用大气层是用气体组成的地球周围的气体层,其中主要气体为氮气、氧气、氩气、二氧化碳等。
大气层对地球的生存具有重要影响,包括阻止紫外线、保持氧气、制造气候等。
3. 地球的水文系统地球的水文系统是指地球上的水资源及其运动的系统,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这些水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及其运动方式,对于地球上的气候、地貌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三、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点1. 世界人口及其分布世界人口是指人口数量以及分布情况,目前全球总人数已达到70多亿,而人口最集中的区域分别为亚洲、非洲和欧洲。
2. 城市发展及其问题城市发展是指城市从农村到城市的过程,包括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等方面,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则包括空气污染、环境污染、过度开发、交通拥堵、生活成本等。
3. 地球文化遗产及其价值地球文化遗产是指在地球上有着丰富文化价值的地区,包括建筑、手工艺术、传统节日等,这些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XXX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绕太阳公转,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第三节地图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可以用来表示地球的各种信息。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由本初子午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构成了地球的地貌。
地球上有六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一直在不断变化,包括板块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
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自然现象。
天气的变化是不稳定的,受到气压、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是指大气中温度的高低。
气温的分布受到纬度、海拔、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形成的雨、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
降水的分布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气候是指长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向、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平均状况。
世界上的气候多种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两极略扁,中间凸出的球体2.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海边看行船,月食3.地球的大小4.0-30。
为低纬地区,30-60。
为中纬度地区,60-90。
为高纬度地区 5.经纬线(度) 6.地球的运动 平均半径:6371KM最大周长:4万千米7.五带的划分8.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9.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① 山峰②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起 ③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突起 ④ 陡崖:等高线重叠10.五种地形类型:平原(绿色),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1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12.大洲分界线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北美分界线:白令海峡北美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13.七大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14.15.四大洋面积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6.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①地壳变动②海平面升降③人类活动主要原因:①②17.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18.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19.世界上主要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20.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第三章天气与气候21.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2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3.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海洋上最高气温在8月,最低气温在2月。
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在1月,最低气温在7月;海洋上最高气温在2月,最低气温在8月。
24.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25.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如果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图一、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麦哲伦航海),地球仪是倾斜的指着北斗星方向。
1. 自转(一天,昼夜交替,时差:24个时区,北京是东八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自西向东(中国黑龙江的乌苏镇先见到太阳,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迟见到太阳,同经度有关)公转(一年,春夏秋冬)6月22 12月22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高物体影子最短(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低物体影子最长(昼短夜长)2.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极圈(极昼、极夜)(23.5°S---23.5°N)(66.5°S 66.5°N)本初子午线:0°(欧洲的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
)二、比例尺1:1000 1:1000002. 比例尺就像一个放大镜,将一个地方放大,所以比例尺越大,看到的地方越详细,越详细的地方必然是一个小地方例:亚洲、中国、广东(广东的比例尺最大,表示的范围最小)2. 比例尺计算:1米=100厘米1千米=100000厘米图上距离为5厘米,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1:1000000)1×5:1000000×55:5000000三、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河流区域界村庄河流位于山谷之地,建立水坝地点选在最狭窄的地段世界地理一、七大洲的名称、形状、分界线二、六大板块:板块边缘活跃、不稳定会发生地震。
海陆变迁(魏格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红海、大西洋不断扩大,地中海不断缩小,将会消失。
三、气温与降水1. 气温月较差、年较差:最高温—最低温2. 温度变化大:纬度因素海拔:地形因素海拔第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3. 温度计算:甲地:200米温度:18℃乙地:1000米温度:?如何计算:1000-200 =800米800÷100 = 8(个)1008 ×0.6 = 4.8℃18℃--4.8℃= 13.2℃4.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5. 降水: 赤道降水多,南北极降水少,陆地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多四、气候类型1、赤道穿过的非洲刚果盆地、亚洲马来群岛、南美洲亚马逊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2、亚洲的中南半岛、海南岛、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3、亚洲的阿拉伯半岛、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热带沙漠气候4、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沿海)是温带季风气候,(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5、欧洲西部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非洲的气候呈对称分布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五、人口、人种、语言与宗教1. 全世界人口大国排名: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国家的领土面积排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2. 欧洲、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亚、北美洲的中部、南美洲的东部以白色人种为主(巴西:白色人种占了50℅,人种的博物馆)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北亚、俄罗斯东部、加拿北部、美国的阿拉斯加洲以黄色人种为主(因纽特人、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3.非洲的北部与阿拉伯半岛说阿拉伯语欧洲的东部与俄罗斯说俄语非洲南部、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北美洲说英语拉丁美洲(墨西哥、南美洲的西部)说西班牙语4.欧洲、俄罗斯、南北美洲、澳大利亚信奉基督教非洲北部、西亚、中亚、马来群岛信奉伊斯兰教中国信奉佛教六、大洲的河流、湖泊1. 水流量最大河流排名:亚马逊河、刚果河、长江世界河流长度排名: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2. 亚洲:黄河(起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含沙量最多,中国第二长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有结冰期,一年有两次讯期:春季的冰雪融化,夏季的夏季风带来雨水)长江(起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中国第一长河,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流急,中游多湖泊、多支流、多曲流,下游水流平缓,有“黄金水道”之称。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一)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2 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会看地图:地图的种类:鸟瞰和平面地图的组成: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物体的标志。
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度确定方向。
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
a.数字式 b. 文字式 c. 线段式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第二章地球的面貌§2.1 认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对地球形状的说法:“盖天说”和“浑天说”。
麦哲伦游行图: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地球有多大: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仪:南极、北极、地轴。
地轴与地球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
0度~30度为低纬度地区;30度~60度为中纬度地区;60度~90度为高纬度地区。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为赤道。
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危险的弧线,叫做经线。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0度经线半圆(弧形) 相等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 不等(南北对称两条相等) 东西方向赤道§2.2 世界的海陆分布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三分(29%)陆地”概况地球海陆分布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
面积较小的陆的叫做岛屿。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1. 自然地理
- 地球的构成与运动:地球的构造层次、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
- 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经纬度、地理位置的意义、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中国的自然地理
- 主要山脉与高原:长江、黄河、青藏高原
- 主要水系与湖泊:长江、黄河、淡水湖
- 主要气候带与气候区划:亚热带、温带、寒带
3. 国际的自然地理
- 主要洲际水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主要洲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主要自然区域:南极洲、亚马逊雨林、撒哈拉沙漠
4. 人文地理
-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 区位与交通:地理区位的意义、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的重要性
- 居住与居住区:城市和农村、居住区的特点和分布
5. 中国的人文地理
- 主要城市与区域:北京、上海、广州、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主要经济区域和产业: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开发区
- 主要人口迁徙:农民工流动、城市化进程
6. 国际的人文地理
- 主要国际贸易港口:上海港、新加坡港、鹿特丹港
- 主要城市与区域:纽约市、东京都、伦敦、巴黎
- 主要旅游目的地:巴黎、罗马、纽约、伦敦
以上所列知识点涵盖了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全册内容。
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学生们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知识点地理学是关于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研究。
在七年级地理上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地球、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知识。
以下是本学期期末考试中可能考到的知识点。
1. 地球和地球运动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地方。
我们需要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位置及其运动,每天的黑夜、白天、季节变化、岛屿、海洋和大陆,都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公转、黄赤交角和地球的四季变化等知识点。
2. 地球的自然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和生态环境等方面。
我们需要了解各种自然现象的产生、演变和相互关系。
例如,风、云、雨、雪等气象现象以及水循环、陆地生态系统、洋流和污染等问题。
3. 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地理主题。
我们需要了解各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以及地球各个方面的影响。
例如,城市化、垃圾处理、交通运输、农业与人口迁移等。
4. 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地球上有许多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的地区的文化、传统、地形、气候等特点。
例如,中国的长江流域、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南极洲的冰川和北欧的峡湾等知识点。
5. 地球的保护与利用地球的资源有限,人类需要对它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
我们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措施、资源的分配和可持续发展。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多样化农业、环境教育和绿色旅游等。
总之,在学习地理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世界地理知识,还要注重比较和思考。
只有通过对世界各地景观的比较和对环境的问题的认识思考,才能更好地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为保护和利用地球做出更多的贡献。
地理七年级上期末复习重点一、地球和地图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2、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所画范围大,内容简略,选用比例尺小;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例:在一幅比例尺为1 :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城市图上直线距离为4厘米,则两城之间的实地距离是8000米。
4、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麦哲伦环球航行、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等都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5.地球运动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北极始终对着天空的北极星。
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产生昼夜交替,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差异现象。
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产生四季更替、五个热量带的差异现象。
(五带的特征和位置P18)6.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划分,观察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纬线:赤道就是0°纬线,周长4万千米,是最长的纬线,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经线: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二、陆地和海洋等高线地形图7.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
海陆分布特点:①七分海洋,三分陆地;②陆地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肤色较白,头发天生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他是:A.黑种人B.白种人C.黄种人D.混血种人2.某地的年降水量是568毫米,这是指某地()A.当年的降水量B.某一年的年降水量C.各年的降水量都是568毫米D.多年平均降水量3.“三月的横断山区,山顶白雪皑皑,山脚百花争艳”,说明气温分布受()影响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4.我们生活在图中哪一个大洲()A.B.C.D.5.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和宗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B.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C.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D.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6.某大学学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中国科考船“雪龙号”远赴南极,登陆难言岛参与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难言岛需要经过大西洋B.难言岛经纬度位置大约在(164°W,75°S)C.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此时菏泽市昼短夜长D.图中箭头指示了正确的地球自转方向7.今天(1月16日),地球运动的位置最接近右图中的( )A.a B.b C.c D.d8.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正确的是( )①南北回归线②赤道③20°W和160°E ④180度经线圈A.② ③B.① ③C.① ④D.② ④9.某山地当山麓地带(海拔720米)的气温为28.8℃,山顶(海拔1520米)的气温大致是A.20℃B.24 ℃C.28℃D.32℃10.地处赤道附近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终年积雪,成为“赤道雪峰”,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B.离海近C.海拔高D.人口少11.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面起伏较大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高原12.地图三要素是指:()A.图名、比例尺、注记B.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C.地图名称、比例尺、方向D.地图名称、方向、注记13.小李被选拔为孔子学院的老师,她发现她的学生肤色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平时喜欢唱歌跳舞,小李工作的地方最有可能在( )A.非洲南部B.亚洲西部C.亚洲东部D.欧洲西部14.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大洲分别是A.非洲和欧洲B.亚洲和北美洲C.北美洲和拉丁美洲D.拉丁美洲和大洋洲15.韶关乳源必备瑶寨的传统居民(如下图)与我国下列传统居民最为相似的是()A.新疆泥砖平顶屋B.北京四合院C.陕西窑洞D.湘西吊脚楼16.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和土壤B.气候和资源C.河流和交通D.宗教和习俗17.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①沿河地带土壤肥沃②沿河地带地形平坦③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④沿河地带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8.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A.建筑技术不同B.为了更好地隔热、防风沙C.该地降水较多D.民族风俗不同19.湘潭市某居民欲购买一套商品房,他相中了城郊一处依山傍水、远离闹市的花园式小区,他主要考虑的是该小区( )A.靠近工厂,便于上下班B.物产富饶C.环境优美,空气清新D.交通便利20.下面关于海和洋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B.大洋一般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把大洋与另一个大洋隔开C.有的海与大洋之间以海峡相连D.海峡是连接两片海域的狭窄水道21.放寒假的时候,小明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则去了海南岛的三亚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的影响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地势的影响22.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的大洋是A.大西洋B.太平洋C.北冰洋D.印度洋23.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错误的是()A.“山前桃花山后雪”——地形因素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势因素C.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D.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海陆因素发生24.读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②地是热带沙漠气候C.③地是地中海气候D.④地是温带季风气候25.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A.产生现象B.运动方向C.运动周期D.绕转中心26.读六安市某日气温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是()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2.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是()A.东亚B.南亚C.东南亚D.西亚3.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A.板块的内部B.大河的沿岸地带C.大陆的边缘D.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4.新疆民居比江南民居墙厚、窗小,原因是A.建筑技术不同B.为了更好地隔热、防风沙C.该地降水较多D.民族风俗不同5.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
这一记载说明()A.太行山是由海洋演化为陆地而成的B.太行山今后将会从陆地转变为海洋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陆地演化而来的D.古老的海螺海蚌一直生活在陆地上6.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①沿河地带土壤肥沃②沿河地带地形平坦③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④沿河地带交通便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和土壤B.气候和资源C.河流和交通D.宗教和习俗8.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A.B.C.D.9.区别人种的主要根据是A.经济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B.居住地区和生活水平C.风俗习惯、语言文化、宗教信仰D.肤色、眼色、毛发、脸型等体质特征10.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其形成无关的板块是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C.南极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11.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亚洲B.人口总数最少的是北美洲C.人口总数最多的是非洲D.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12.如图中,若A为海洋,B为陆地,则图示表示()A.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B.北半球7月等温线的分布C.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D.南半球1月等温线的分布13.“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A.交通B.人们生活C.农业生产D.旅游14.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高寒B.冷湿C.干旱D.湿热15.读图,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大洲或大洋排序正确的是()A.北美洲、太平洋、非洲B.南美洲、大西洋、非洲C.南美洲、太平洋、非洲D.非洲、大西洋、南美洲16.下图示意新西兰和惠灵顿气候统计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惠灵顿位于()A.东半球、北半球B.东半球、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D.西半球、南半球2、惠灵顿的气候类型为()A.亚热带湿润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3、惠灵顿的气候特点为()A.全年高温多雨B.夏季低温冬季高温C.全年温和湿润D.降水量季节变化大17.下列描写天气的是A.四季分明B.长冬无夏C.风和日丽D.全年高温多雨18.下列说法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是A.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B.人造卫星给地球拍摄的照片C.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D.人们在海边看远处驶来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19.下列四幅图表示不同的地形部位,地形部位的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20.如图为沿某经线附近部分地区1月、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下列对该图的表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B.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D.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21.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描述正确的是A.麦哲伦发现地球形状是天圆地方B.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C.地球表面积6371平方千米D.地球是一个球体22.天气预报说:今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指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A.优B.良C.中度污染D.重度污染23.2017年11月21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阿贡火山爆发,给当地居民带来极大危害。
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阿贡火山爆发有关的板块是A.非洲板块B.欧亚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2、当火山爆发时,下列自救行为错误的是A.迅速跑出熔岩流的路线范围B.头戴坚硬的保护头盔C.近距离欣赏火山喷发的奇观D.用湿布护住嘴和鼻子24.“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小巷长约100米、宽2米,大约是东西走向.“六尺巷”是彰显中华民族和睦谦让美德的见证,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在一幅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六尺巷的长度大约是A.1厘米B.2厘米C.10厘米D.20厘米2、晴天的时候,巷子南面的围墙会在巷子北面的围墙上留下影子,正午时分,图中北面围墙上的影子最高的时候应当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5.读“北半球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据图可知,人口稠密地区大多分布于A.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区B.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C.中高纬度的临海地区D.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2、甲处人口稠密,其适合人口居住的气候条件是A.冬冷夏热B.冬雨夏干C.终年高温多雨D.终年温和湿润26.下图示意某地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出该地位于()A.北半球B.南半球C.西半球D.东半球2、该市气温年较差约为()A.25℃B.-6℃C.19℃D.31℃3、对该地区气候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温和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雨27.读下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玲玲有一天翻开日历看到当天是12月24日,地球正大约运行在图中的什么位置上()A.①点B.②点C.③点D.④点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做出正确判断:2019年3月21日至6月22日,梁平的白天会越来越()、气温会越来越()A.短、高B.短、低C.长、高D.长、低28.2018年与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将分别在俄罗斯和卡塔尔举办。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所示区域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俄罗斯——白种人英语基督教B.俄罗斯——黄种人俄语基督教C.卡塔尔——白种人阿拉伯语伊斯兰教D.卡塔尔——黑种人阿拉伯语基督教2、近几十年来,卡塔尔出现外籍人口大量迁入的现象,导致人口增长迅速,主要原因是()A.该国是伊斯兰教的创始国,吸引着伊斯兰教徒大量涌入B.该国战乱不断,需要大量的军人C.该国沙漠化防治工程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D.该国石油资源丰富,资源开采需要大量劳动力29.读图,某学校校园及周边环境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学校的花坛位于田径场的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2、学校教学楼东西方向长度约为A.20米B.40米C.100米D.200米30.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A.亚洲、欧洲、大洋洲B.欧洲、北美洲、大洋洲C.亚洲、欧洲、拉丁美洲D.亚洲、欧洲、非洲二、综合题31.读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回答相关的问题.(1)甲节气时,请你描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_______.进而推理此节气家乡的正午太阳高度较_______(大\小),此时气温_______ (高\低).(2)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就有了_______之分.(3)有关地球公转造成的自然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_____)A.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现象 B.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C.昼夜更替现象 D.季节变化现象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同学们的地理实践力,某校设计了社会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登山、练体能,观看溶洞,参观传统院落。
图甲、图乙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同学们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在进行登山练体能的活动中主要是沿a线行进,到达P 地。
该线路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同学们登山的垂直高度可能是(__)(单项选择)。
A.65米 B.116米 C.123米 D.68米(2)同学们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公路步行至A处,观看山腰处的溶洞,估算其步行距离大约为________(650米/1000米),行进的方向是(__)(单项选择)。
A.从东南向西北B.先从南向北,再从东南向西北C.先从东向西,再从东南向西北D.从南向北(3)从地形类型上看,图甲所示区域属于________,同学们沿a线登山后,从DC这条线路返回,发现这条线路的坡度比a线________(陡峻/平缓),理由是________。
图乙为游客拍摄的村落照片。
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
(4)依据照片和资料,推测游客的拍摄地点位于图甲中B、C、D、E中的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________。
33.读经纬网图,回答问题。
(1)写出A、B两点的经度A B(2)A点在南、北半球中的半球,东、西半球中的半球(3)B点在五带中的带。
(4)C点在D点的方向是。
3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市某校初一学生利用暑假组织“探究祖国生态美”的实践活动.下图是同学们实地测量并绘制的该区域示意图和基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
(1)图示区域聚落类型是(乡村/城市)。
请说出判断的依据。
(一条即可)(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图示区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②甲地森林面积广,环境优美。
()③图示区域农田分布呈条带状,说明主要分布在山谷地带。
()④依图判断,该基地曾经是海洋,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3)甲、乙、丙、丁四地需要搬迁合并,你认为最佳位置是,请说明此位置的优势有哪些?(至少写出三条理由)35.读世界人种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地属于__________洲,主要为___________人种,这里居民主要信仰___________教。
(2)B地主要为______人种,通用________语,A、B两地人口分布__________(稠密/稀疏)。
(3)从五带的划分来看,C地位于____________带,C地主要是_________人种,按经济发展水平,这里主要属于________________国家。
(4)D、E两地主要是_________人种,大多数信仰________教,当地主要语言是_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太平洋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及南极洲板块之间,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
非洲板块与之无关。
故选A。
【点睛】2.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西亚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故选:D.【点睛】识记世界主要宗教的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