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土豆滞销问题与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1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和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马铃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影响了其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马铃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有:种植技术水平不高、市场供应链短板、农民收入不稳定、产品附加值不高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马铃薯产业发展受限,影响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加强科技支持与培训、优化市场营销策略、建立农民收入稳定机制、提升产品加工技术等。
这些建议旨在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升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深入分析和有效的建议,相信马铃薯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产业将迎来更加稳健的发展,为农民和经济带来更多的利益和贡献。
2. 正文2.1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近年来,马铃薯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马铃薯产业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但种植技术水平相对不高。
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缺乏科学指导,导致产量、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马铃薯产品在市场供应链上存在短板,导致产品流通不畅,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农民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生产积极性不高。
马铃薯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在市场价值。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够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共同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2.2 问题一:种植技术水平不高种植技术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但目前存在着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种植技术的不成熟导致了产量不稳定,甚至出现了病虫害大面积爆发的情况。
2012年4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pril 2012 第8期总第258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 &Economy N o .8T o tal N o .258关于乌兰察布市土豆滞销问题对策分析——基于政府视角刘冲宇(内蒙古财经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以乌兰察市为例,通过土豆滞销原因分析,基于政府视角,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土豆滞销;乌兰察布;马铃薯;市场信息 中图分类号:F 32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8—0016—021 乌兰察布市土豆滞销原因分析市场在发挥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从而导致了众多菜贱伤农现象的发生。
诸如“蒜你狠”、“苹什么”、“辣翻天”、“豆你玩”等现象,这些都深深刺痛着老百姓的神经。
年产土豆将近80亿斤,有着“中国薯都”之称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土豆价格在3年内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甚至滞销。
目前,在土豆销售旺季,销售出去的土豆不足5亿斤,能储存的土豆也就10亿斤,剩余的几十亿斤土豆还无人问津。
导致土豆销售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户的盲目跟风和投机现象的滋生由于2010年土豆供应紧张,价格上扬,在游资热钱和农户的盲目跟风的共同作用下,致使今年乌盟土豆种植面积剧增,从而引发市场供需失衡,最终导致乌兰察布市土豆严重滞销。
另一方面,内蒙古土豆滞销问题,实际上是整个的鲜活农产品产销衔接过程当中的一个现象,这种现象这些年来先后反复几次出现,就像过山车一般,价格高低悬殊,且变化速度惊人。
从根本上讲,现在我们的生产和需求之间有一个错位,农业生产,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包括土豆、蔬菜这些产品,有很强的季节性及周期性。
也就是说,它给市场的供应不是均衡的,比如土豆上市之期,量就很大,春季有时候量反而很小。
政府大力推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产销不平衡近年来,内蒙古多地通过基地示范、农户劳动,在农户中大力推广马铃薯标准化种植,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从而使马铃薯成为农民挣钱的主导产业。
农民的产量是提高了,但是政府却未为农民找好销路。
原有的销路无法消化掉多出来的产量。
游资炒作、农民盲目跟风种植导致土豆产量巨增土豆价格上涨之后,内蒙古的土豆种植面积急剧扩大。
来自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植面积114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同比提高15%,鲜薯总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
在土豆产量巨增的背后,有一个很大的推动因素就是游资作崇。
2010年年初起,不少游资开始纷纷介入土豆种植,内蒙古等主要土豆产区出现了大量外来客商,土豆价格一度延续涨势。
游资炒作之后,部分炒客在赚取高额利润后,马上撤离了土豆市场。
而去年的观望者今年才在炒客撤离后盲目跟风种植土豆。
目前耕种的基本是农民和大型种植户,并不能影响市场价格。
信息不对称造成价格大起大落一些农产品生产大起大落,关键是没有建立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市场信息网络。
即便有的地方上级也要求基层干部给农民送信息、指导生产,但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已与国际市场联动,情况复杂,基层干部根本把握不住。
虽然中国也建立了期货市场,但毕竟离农民和基层干部太远。
实际上,农民是靠着“去年价格”指导今年生产,总跟不上趟。
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九认为,造成“卖难买贵”的根本原因是供需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卖难”只是一个开始,信息不通畅还会导致“买难”的困境。
他呼吁尽快建立起全国性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解决信息沟通不畅问题。
土豆滞销原因分析。
因今年土豆长势好,内蒙古土豆滞销,央视《新闻联播》甚至还播出了当地的电话,帮忙推销土豆。
可惜土豆滞销依然,消化能力不大。
自从国家关注土豆滞销后,土豆的收购价格上涨了5分钱。
小一点的土豆是0.12元/斤-0.15元/斤,主要卖给淀粉厂,中等的土豆0.35元/斤,好一点的价格0.45元/斤。
《内蒙古武川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篇一一、引言武川县位于内蒙古中部,作为全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之一,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与农业科技的双重推动下,其马铃薯产业发展迅猛。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产业发展的复杂性,马铃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武川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武川县乃至全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武川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与产量武川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稳步增长。
目前,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一定规模,总产量在全国同类产区中名列前茅。
(二)产业结构与品种武川县的马铃薯产业已形成以鲜食、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
品种方面,当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多样,既包括适应本地气候的本地品种,也包括引进的优良品种。
(三)产业链建设武川县在马铃薯产业链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等环节。
其中,加工环节尤其突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
三、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一)市场竞争加剧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武川县在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产业链不完整尽管武川县的马铃薯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但在某些环节仍存在短板,如储藏、运输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科技投入不足在科技投入方面,武川县的马铃薯产业还有待加强。
新品种的研发、种植技术的改进、加工技术的创新等方面都需要更多的投入。
四、对策与建议(一)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武川县应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提高马铃薯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加强市场营销,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二)完善产业链建设武川县应进一步完善马铃薯产业链,特别是在储藏、运输等环节加强投入,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率。
(三)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武川县应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新品种的研发、种植技术的改进和加工技术的创新。
现代农业当代农村财经2015年第9期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立了以马铃薯为主的种植业主导产业,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20万亩,占同期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的40%;总产鲜薯40亿公斤左右,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近60%。
一、乌兰察布市现代农牧业实施情况借助国家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契机,全市从2006年开始重点支持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相配套的喷灌圈、微喷、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的农业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
(一)现代农牧业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多年来,全市共新增大型喷灌机765台,中型喷灌机204台,实施膜下滴灌115.89万亩。
新建日光温室和网室大棚5217亩。
按照全市总体规划,在市民丰薯业厂区内建造10亩连栋温室三座,同时在民丰薯业公司完善配套一处大型马铃薯组培室一处,面积10000平方米。
连栋温室的建成,每年每亩可生产微型原原种120万粒,可种原种生产田200亩,可生产原种500吨,可提供4000亩合格种薯田用种,最终可解决农民8万亩耕地的种薯。
组培室项目的建成,为全市马铃薯种子的培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从2008年以来,全市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共投入191228.89万元。
其中,中央补贴8500万元、自治区补贴35000万元,自治区奖励以奖代补资金37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19948.2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64499.2万元,整合各类支农资金59581.44万元,地方配套19948.25万元。
二、乌兰察布市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主要做法(一)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切实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现代农牧业领导小组。
为了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用好现代农牧业生产发展资金,乌兰察布市成立了现代农业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由政府一把手任组长,市直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在财政局下设办公室。
与此同时,各项目旗县市区政府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
农产品滞销案例范文农产品滞销是指在市场上出现的农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农产品不能及时销售,导致价格下跌或者无法销售出去的现象。
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农产品生产过剩,供应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销售渠道不畅通等情况下。
下面将介绍一些农产品滞销的案例。
1.地的苹果滞销地的苹果产量一直保持增长,但是由于市场需求无法及时跟上供应的速度,在一些年份出现滞销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当地苹果种植户缺乏市场信息,无法准确预测市场需求,以致于超过市场所能承受的供应量。
结果导致很多苹果无法销售出去,农民损失惨重。
2.奶粉滞销案例在一些国家,有一段时间奶粉滞销的情况比较严重。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奶牛养殖规模扩大,奶制品的供应增加;二是国内市场对于进口奶粉的需求减少,导致市场供应过剩。
这就使得部分国内奶粉企业无法把产品及时销售出去,盈利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3.土豆滞销的案例地的土豆产量较大,但市场对土豆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长。
这就导致土豆的价格下跌,农民无法盈利。
土豆滞销的原因有多种,一是农民对于市场需求预测不准确,大量种植导致供过于求;二是土豆保鲜期较短,运输困难,很多土豆在运输途中损坏丧失了销售价值。
4.水果滞销案例地的果农种植了大量的水果,但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水果丰收期集中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市场需求量。
这就使得果农无法及时把水果销售出去,价格下跌严重,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水果保鲜期短,运输成本高,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还可能造成水果质量下降,增加滞销的风险。
针对农产品滞销的问题,相关部门和农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1.加强市场调研,提前了解市场需求,避免超过市场承受能力的种植规模。
2.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差异化竞争,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加强农产品贮存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
4.加强销售渠道建设和拓展,开发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销售能力。
5.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其市场意识和市场营销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
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及对策农产品滞销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供需失衡:农民可能盲目跟风种植,导致某些农产品供过于求,市场出现饱和现象。
2. 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村信息相对闭塞,农民对市场信息获取不足,导致跟风、盲目扩种问题。
同时,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使得农产品销售渠道受限。
3. 产品质量问题:部分农产品由于品质不佳、口感不好或者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消费者购买意愿较低。
4. 销售渠道单一:农产品销售渠道过于单一,很多农民仍然依赖于传统的收购商收购,缺乏自主销售能力,一旦收购商压低价格或者减少收购,农产品就容易滞销。
5. 品牌意识薄弱:农村地区品牌意识普遍薄弱,很多农产品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仅靠低价竞争,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建立有效的市场预测机制:通过收集和分析市场数据,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从而指导农民合理规划种植规模和品种。
2. 加强信息交流:建立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渠道,如通过农村电商、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加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扩大销售渠道。
3. 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以满足市场需求。
4. 拓展销售渠道:鼓励农民通过多种渠道销售农产品,如线上平台、直销等,以降低对传统收购商的依赖。
5. 培育品牌: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市场竞争力。
6. 政府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农业保险、贷款等政策支持,帮助农民应对市场风险。
7. 建立农业合作社: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将小农户整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8. 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将农产品直接对接消费者,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农民收入。
9.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品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10. 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通过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消费者信心。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马铃薯产业现状概述马铃薯产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许多农民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流失的加剧,我国马铃薯产业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马铃薯产量逐渐下滑,由于种植面积减少和种植技术不断落后导致产量无法提升。
市场需求不足,由于消费者口味变化和其他作物的替代,马铃薯市场需求呈现下降态势。
种植技术落后,农民在种植、施肥、防病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第四,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统一规范的种植管理标准,导致管理混乱。
营销渠道狭窄,农民在销售马铃薯时遇到困难,导致部分农产品无法及时销售,加剧了生产者的负担。
有必要加大科技投入,优化种植技术,完善管理制度,拓宽营销渠道,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正文2.1 马铃薯产量下滑马铃薯产量下滑是当前马铃薯产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在过去几年里,由于气候变化、病虫害的影响以及种植面积的减少,马铃薯的产量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气候变化对马铃薯产量造成了重大影响。
极端天气条件如干旱、水涝、冻害等都会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导致产量下降。
除了气候因素外,病虫害的侵害也是导致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马铃薯生长周期长、生理特性复杂,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将会对产量造成严重损失。
种植面积的减少也是导致产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劳动力流失,很多农户放弃了马铃薯种植,导致种植面积减少,进而影响了整体产量水平。
要解决马铃薯产量下滑的问题,需要加强气候监测、科学合理种植管理,推广抗病虫害品种,提高农户种植技术水平等措施都是必要的。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够逐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保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市场需求不足市场需求不足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中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消费者对马铃薯产品的需求不断下降,导致市场需求不足,产业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摘要:农产品滞销是农村和农业领域的普遍问题,对农民的生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论文探讨了农产品滞销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农民和政府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引言农业是国家和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粮食供应和农村居民的生计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农产品滞销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和政府,导致了资源浪费、生计困难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障碍。
本论文将探讨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应对这一重要挑战。
第一部分:农产品滞销的原因1. 过度生产农产品滞销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过度生产。
农民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可能会过度投入某些作物或养殖某些动物,导致市场上供应过剩。
这不仅会降低产品价格,还会导致部分农产品在收获后无法销售。
2. 季节性供应农产品的供应通常具有季节性,而市场需求却持续存在。
在某些季节,农产品产量可能过高,导致价格下跌,而在其他季节,供不应求,农民无法获得合理的价格。
3. 质量问题农产品质量问题是导致滞销的另一个原因。
当农产品的质量不合格或与市场需求不符时,将难以销售。
质量问题可能涉及农产品的外观、口感、安全性等方面。
4. 物流问题农产品的物流问题可能在运输、储存和分销阶段出现。
不合理的运输方式、不足的储存设施以及不当的分销方式都可能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受损,降低了市场价值。
5. 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可能缺乏市场信息,无法准确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波动。
这种市场信息不对称使他们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导致滞销问题。
6. 中间商环节问题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中间商可能垄断市场,压低农产品价格,使农民难以获得合理的收入。
中间商的权力对农民造成了不公平的交易条件。
7. 天气和自然灾害不可控制的天气事件和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水、虫灾等,可能导致农产品受损,降低了产量和质量。
这些因素加剧了农产品滞销问题。
第二部分:解决方案1. 市场调查和规划农民应该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以避免过度生产,并规划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世界许多国家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马铃薯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加工成淀粉、薯片、薯条等食品,是重要的食品原料。
我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本文将针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1. 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马铃薯种植以家庭农场和小农户为主,生产规模小,种植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由于缺乏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种植技术的支持,导致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农业产值增长速度放缓。
2. 产地分散,市场营销困难由于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分散,产地也分布在全国各地,导致交通成本增加,市场流通不畅,增加了市场营销的困难。
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面临着销售难题。
3. 加工环节落后,产品附加值低我国马铃薯加工产业起步较晚,加工工艺不够成熟,加工技术相对落后,加工环节脱敏严重,导致产品附加值较低。
马铃薯加工产品多是初级加工产品,缺乏高附加值产品,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4. 种植结构单一,品种陈旧目前我国马铃薯种植结构以传统品种为主,品种陈旧,抗病性、抗逆性差,市场竞争力较低。
在全球化竞争的今天,单一的种植结构容易让我国的马铃薯产业处于劣势地位。
二、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1.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应当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马铃薯的生产效率,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的品种,提高马铃薯的抗病性、抗逆性,提高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的收入水平。
2. 扶持规模化种植,提高产地集中度鼓励农民组织成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种植,提高产地的集中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合理规划产地,减少交通成本,改善市场流通。
3. 加强马铃薯加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加大对加工技术研发的投入,整合资源,提高产品附加值,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马铃薯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政策执行效果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近年来,该市通过实施一系列马铃薯产业政策,极大地推动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本文旨在研究这些政策的执行效果,分析其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背景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高原,气候适宜马铃薯生长,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当地政府一直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推动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政策执行情况(一)政策制定与实施乌兰察布市政府针对马铃薯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包括种植补贴、价格保护、技术支持、市场开拓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二)政策执行力度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乌兰察布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立专门的执行机构、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参与度等,确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四、政策执行效果分析(一)产业规模与产量政策的实施使乌兰察布市马铃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量稳步增长。
农民种植马铃薯的积极性显著提高,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二)农民收入与就业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就业机会增加。
农民通过种植马铃薯、参与马铃薯加工和销售等环节,实现了增收致富。
(三)产业链完善与市场拓展政策的实施促进了马铃薯产业链的完善和市场拓展。
当地政府积极引进马铃薯加工企业,推动马铃薯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高了马铃薯的附加值。
同时,通过拓宽销售渠道,使马铃薯产品更好地进入国内外市场。
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一)存在的问题尽管政策执行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部分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农民对政策的认知度不高;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不够紧密,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市场监管不到位,存在劣质产品流入市场等问题。
(二)改进建议1. 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提高农民对政策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特点\问题及对策作者:来源:《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0年第09期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之一,2009年马铃薯播种面积达995.8万亩,列全国第一。
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提高,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一、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特点(一)马铃薯生产基础较好1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内蒙古处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300~500mm,且主要集中在7、8、9月份,加之夜间气候冷凉干燥,风力较大,农作物病害较轻。
这使得内蒙古地区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也使其成为马铃薯种薯和加工薯最理想的生产基地。
内蒙古地势相对平坦,适合集中连片种植,便于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2良种繁育成效显著。
内蒙古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已形成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温室扦插、网室栽培、原种繁育到一、二级种薯生产的完整体系,达到马铃薯每4年更换一次良种。
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已实施三级种薯繁育为主导的脱毒种薯繁育推广应用体系,并形成了以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为主的马铃薯品种研发基地,以乌兰察布市为主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供应基地,以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和呼和浩特市为主的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快繁基地。
3技术设施推广迅速。
马铃薯地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脱毒马铃薯合理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现代化喷灌圈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等高产高效适用技术已在生产中快速推广普及,仅在乌兰察布市就有各类喷灌机1881台,覆盖面积62万亩。
目前全区已有移动式喷灌车2000台。
高效栽培技术及农业设施的推广,为提高单产水平和改变靠天吃饭局面,促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大中型贮藏设施发展较快贮藏是马铃薯产业中的重要环节,对减损增值,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随着以加工企业和流通为依托的大中型贮藏设施的建设及推广新型贮藏窑,内蒙古马铃薯贮藏条件逐步得到改善。
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在近年来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随着产业的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本文将就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存在问题1. 生产效率低下目前我国马铃薯的生产效率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传统的人工种植和管理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而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较少。
这导致了生产成本较高、劳动力密集度大,而且还存在着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2. 品种单一目前我国马铃薯主要以优质高产的种子为主,而对于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的种植区域,缺乏相应的适应性强的品种选择。
这导致了部分地区的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
3. 品质不稳定由于人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部分马铃薯的品质不稳定,甚至存在着重金属污染和农药残留等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马铃薯的销售和加工利用,也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风险。
4. 市场流通不畅目前马铃薯的市场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中间环节过多、冷链物流不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了马铃薯的价格波动较大,供应不稳定,而且还存在商品流通环节不畅的问题。
5. 加工产业薄弱虽然我国马铃薯产量居全球前列,但是马铃薯加工产业却相对薄弱,而且市场竞争力不足,加工企业整体规模小,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建议1. 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应大力推广马铃薯的现代化种植技术,包括选择高产优质的种子,合理施肥和灌溉,科学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措施。
积极引进和推广一些种植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2. 增加新品种的选择应加大对马铃薯品种的研发和选择力度,培育出适应性更广的种植品种,以满足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的种植需求。
并且加大对抗病虫害、抗逆性强等品种的培育力度,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3. 提高品质管理水平应加强对马铃薯的质量管理,推广科学的种植技术、规范的施肥和管理方式,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标准,降低重金属污染,并建立相应的检测和管控机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关于解决农产品滞销的五条建议农产品滞销一直是农民朋友和政府的一大难题,造成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供需失衡、物流配送不畅、信息不对称等等。
针对这一问题,下面给出五条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一、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交流平台农产品的滞销问题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农民在种植和销售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
因此,应该建立一个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提高农民对市场需求的预测能力,避免供需失衡的情况发生。
二、改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农产品滞销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物流配送不畅。
在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很多农产品无法及时运达市场。
因此,应该加强农村交通建设,在农村地区增设更多的公路、铁路和农村物流节点,提高农产品的配送速度和效率。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农产品物流的补贴力度,减轻农民朋友的经济负担。
三、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农产品滞销的另一个原因是农产品加工和附加值不高。
目前很多农产品只是以原材料的形式流入市场,附加值很低,容易导致供需失衡。
因此,应该在农村地区大力推动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将农产品加工成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提高农产品的销售价值。
同时,政府还应该通过宣传和推广,让广大消费者了解和认可农产品加工转化的重要性。
四、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农产品市场秩序混乱也是造成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农产品市场上,经常会出现商家以低价批发农产品,导致农民朋友的利益受损。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秩序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市场规范和标准,打击不法商家的行为,保护农民朋友的合法权益。
五、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农产品滞销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很多农产品虽然质量不错,但是由于没有知名品牌,销售困难。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的支持力度,通过市场推广和品牌宣传,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可度,从而促进农产品的销售。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引言 (1)2关于内蒙古土豆滞销原因的几析 (1)2.1游资炒作导致去年土豆价格偏高,农民跟风种豆 (1)2.2产销不平衡 (2)2.3农产品信息不对称 (2)2.4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销往南方运费偏高 (2)2.5中间商从中谋取利益,导致卖难买贵 (2)3内蒙古土豆滞销问题带给我们的思考 (3)3.1由政府对农民进行组织化管理,加强市场监测,做好信息引导,防止盲目跟风 (3)3.2加强农超对接和农批对接,扩大农产品销路 (4)3.3加强农产品产业经济规模化 (4)3.4由政府开展土豆储加工,做长做强产业链 (5)3.5由政府管理销售中间环节,解决“卖难买贵”问题 (5)4结论 (6)5参考文献 (6)摘要目前,我国农民还处在一种弱势状态,没有充足的市场和生产信息来指导农业生产,在种植作物时只能以上一年的价格、行情来指导农业生产,这样就容易产生盲目跟风,大批量生产却没有更多的销路,造成产销不平衡,这也是这次内蒙古土豆滞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要解决农产品滞销这一问题,就要对农业生产进行改革,将小农经济整合成市场化的产业经济,在各项政府的组织下建立起良好,及时,准确的信息通道来指导农业生产;并与一定的批发商,超市建立长期的供销关系,确保销售渠道,以防产销不平衡;政府也应大力支持我国的农业发展,对地方农作物销往外地,给予农户或者进货商一定的运费补贴;支持农产品贸易市场,对农贸市场进行合理化管理与控制,降低租金的同时便可以降低农作物市场售价,刺激消费者对农作物的消费。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产销不平衡,农超对接,经济规模化AbstractAt present, farmers are in a vulnerable state, there is no sufficient information to guide marketing and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lanting crops in more than a year when only the price quotes to guid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o prone to blindly follow the trend, large but no more mass market, causing sales imbalance, which is the Inner Mongolia potatoes unmarketable main causes of the problem. To solve this problem of poor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small-market-oriented industrial economy, the government established a well organized, timely, accurate information channel to guid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with certain wholesalers, supermarkets, building long-term supply relationship, to ensure sales channels, to prevent imbalance in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support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where crops are sold, or given to farmers to purchase certain amount of freight business subsidies; support the agricultural trade market, farmers market to rationalize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reduce the rent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reduce the market price of crops, to crops to stimulate consumer spending.Key Words:Information asymmetry,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mbalance, Direct Farm, economy of scale1引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是“中国马铃薯之乡”,今年土豆大丰收本是喜事,但是十几年不遇的严重滞销让农民们陷入惨淡的困境。
最让人担心的是,霜降过后寒流将至,辛苦一年的“金豆豆”马上就会变成“烂豆豆”了。
“我是内蒙乌兰察布后旗十六号的农民李继文,我们这里土豆滞销700吨,非常紧急!现在土豆都在田地里,没有地方屯,天气越来越冷,土豆一受冻就完了,我们一年的心血就全白费了...请好心人帮帮我们,土豆四毛五一斤,含泪请大家帮忙,感激不尽……”这是内蒙农民李继文发的一条求助微博,此条微博一经发出,便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回应,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大众对内蒙古土豆滞销问题的关心与思考。
今年整个乌兰察布市的土豆产量高达76亿斤,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70%多,而销售价格普遍比去年同期下跌了30%-50%左右。
现在农民的马铃薯在地头的装车价只有2毛多,比去年贱了一半还多。
现在农民基本上是在赔本的状态,而且还滞销。
经过社会媒体的报道和政府、经销商的努力,前来内蒙古收购土豆的商户有所增加,土豆滞销问题得到缓解,价格有所回升,但对于许多农户来说,依然处于亏损的地步。
随着天气转凉,一经霜降,地里的土豆就会全部冻死。
有能力的农户租借了地窖来储存土豆,但租赁费同时又增加了土豆的成本,在土豆价格低迷的现在,无疑也是农户的一项负担。
而在土豆滞销问题的背后,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思考,为什么会土豆滞销?其根源在哪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
2关于内蒙古土豆滞销原因的几点分析2.1游资炒作导致去年土豆价格偏高,农民跟风种土豆2010年土豆涨价,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不少游资开始介入土豆种植。
近两年来,由于股市行情不好,楼价被政府压制,有些游资炒作的人纷纷把目标转移到农产品,大蒜,豆类等农作物纷纷涨价,有网友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
因为游资炒作的介入,去年土豆价格飙升,作为中国一大土豆产地的内蒙古,更多的农民在行情看好后,跟风种植土豆。
来自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种植面积1140多万亩,比上年增加100万亩以上,平均单产同比提高15%,鲜薯总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
我国人均对农产品的需求量的年增长率仅为1.8%,而且农产品的需求弹性非常小,供给太多,需求量达不到,必然更多的土豆卖不出去。
当前农产品销售难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前期农产品价格偏高,刺激滞销了供应产能的过快扩张。
当农产品的供应量大于需求量的时候,多出的土豆卖不出去,农民只好降低售价。
当售价连成本都无法补贴时,农民便进入了卖或不卖都是亏本的僵局。
2.2产销不平衡内蒙古是我国土豆的一大产地,近年来,内蒙古多地通过基地示范、农户劳动,在农户中大力推广土豆标准化种植,不断增加科技含量,从而使土豆成为农民挣钱的主导产业。
加之今年许多农民跟风种植,土豆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70%。
土豆只是产量高并不能带来利润,这么多土豆必须得卖出去,可他们却忽略了这一点。
据当地土豆种植户说,往年土豆将要成熟的时候便有大批的批发商来地里预订土豆,可今年来收土豆的批发商却特别少。
今年土豆丰收,批发商自然不用专门跑来收土豆,农民既没有增加土豆销路,既有的销路也减少了。
产量大于销量,不仅导致了土豆价格的大幅下滑,更严重的是多出的土豆卖不出去,只能砸在农民自己手里。
2.3农产品信息不对称在每年种植开始之前,农户是不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的,比如应该种什么,种多少比较合理,他们种植作物,只是凭借着上一年的行情,哪种农作物的价钱高,行情好,就种哪种作物。
我国农村目前的现状就是如此,缺乏一个及时、全面、真实、准确的信息环境。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市场信息网络。
即便有的地方上级也要求基层干部给农民送信息、指导生产,但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已与国际市场联动,情况复杂,基层干部根本把握不住。
虽然中国也建立了期货市场,但毕竟离农民和基层干部太远。
实际上,农民是靠着去年价格指导今年生产,总跟不上趟。
”[1]2.4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销往南方运费偏高近年来燃油价格的上涨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
我国目前生鲜产品的流通费用占总成本的70%,比国际上高出二十个百分点以上。
而内蒙古处于我国北部边疆,要将土豆从内蒙古运往全国各地,尤其是我国南方城市,高额的运费会大大增加土豆的成本;而土豆具有广泛的种植性,所以更多的批发商宁愿购买离自己更近的土豆。
2.5中间商从中谋取利益,导致卖难买贵在内蒙古的土豆批发市场,土豆的装车价格仅为3毛,但在各地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土豆的销售价格仍为一块多,中间商称因为运费过高,但高于批发价三倍的价格实在让人怀疑,中间商到底获取了多少利益?未来蔬菜价格调控要采取两减一增的策略,既增加菜农收入,减少中间商利润,减少消费者负担,去年来蔬菜价格持续上涨,导致通胀压力不断加大。
缓解土豆滞销不禁是保障菜农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宏观调控与消费者的利益。
3内蒙古土豆滞销问题带给我们的思考在农民李继文发微博求助之后,不少网友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他解决了一部分滞销的土豆;但这条微博却引出了更多的滞销问题。
网上有更多的菜农,果农发出了请求援助的微博:海南的香蕉滞销,山东的白菜滞销,怀远的石榴滞销,河南西陕的柿子滞销等等。
拿蔬菜举例,上周18种蔬菜平均批在发价格比前一周上涨1.7%。
由此说明,虽然菜农手中的菜价低得可怜,但是最终消费者却没有感觉到菜市的菜价下降。
我国农产品丰产不丰收,增产就卖难是个极为普遍的现象,而且年年出现,只是品种轮回。
少了就贵,贵了就多,多了就贱,贱了就少,少了就贵…这样的价格波动和周期循环让农民饱受了滞销的苦头。
从绿豆大蒜到猪肉土豆,从北方的苹果到南方的香蕉都是如此。
这也不禁让人想到,每年都会因为产销脱节、渠道不畅、信息不灵等原因导致各种各样的农产品滞销,让农民一年的辛苦付出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