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陶艺教案科学活动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陶艺的制作方法和工具使用;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通过陶艺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陶艺制作的基本步骤;2.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陶艺制作,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陶艺的基本知识,包括陶瓷的历史、陶艺的制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等。
并向学生展示一些陶艺作品,让学生对陶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讲解(1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陶艺的制作方法和工具使用,包括陶泥的选择和处理、陶轮的使用方法、施釉和烧制等。
并向学生展示陶艺制作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对陶艺制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实践(40分钟)。
教师向学生演示陶艺制作的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制作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如花瓶、茶杯、盘子等。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技能。
4.展示和评价(15分钟)。
学生完成陶艺作品后,可以进行展示和评价。
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作品的审美水平。
5.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陶艺制作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陶艺制作的技能和水平。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陶艺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陶艺制作活动,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科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因此,陶艺教案科学活动是一种既有趣又有益的教学活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小学科学教案20陶瓷材料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陶瓷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餐具、装饰品还是建筑材料,都离不开陶瓷材料。
它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以小学五年级上册的科学青岛版为基础,详细讨论陶瓷材料的特点、分类以及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1. 陶瓷的特点陶瓷是由无机非金属原材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材料。
它具有以下特点:1) 硬度高:陶瓷的硬度非常高,比一般金属材料更硬。
2) 导热性差:陶瓷是一种绝缘材料,不导电、不导热。
3) 耐高温:由于高温烧制,陶瓷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
4) 脆性大:陶瓷材料相对脆弱,容易受力破碎。
5) 防腐蚀性能好:陶瓷对酸、碱等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2. 陶瓷的分类陶瓷可根据其原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分为以下几类:1) 瓷器类:如瓷碗、瓷杯等,由石英、瓷土、长石等原材料制成,经过多次高温烧制而成。
2) 陶器类:如陶罐、陶盆等,由陶土制成,烧制温度一般低于瓷器。
3) 耐火材料类:如耐火砖、耐火石等,由高岭土、石英砂等原材料制成,具有极高的耐高温性能。
4) 绝缘材料类:如绝缘瓷、绝缘子等,广泛应用于电力领域,可以有效防止电流泄漏。
3. 陶瓷的应用陶瓷材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 餐具:如碗、盘、碟等。
陶瓷餐具安全、卫生,且造型美观,被广泛应用于家庭和饭店等场所。
2) 装饰品:如花瓶、摆件等。
陶瓷装饰品种类繁多,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
3) 瓷砖:陶瓷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瓷砖。
瓷砖具有防水、防火、耐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的地面和墙面装饰。
4) 耐火材料:如耐火砖、耐火石等。
耐火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温炉窑、锅炉、化工设备等领域,可以承受极高的温度。
5) 陶瓷原件:如电子元器件中的绝缘子、陶瓷弹珠等。
陶瓷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和耐磨性,被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
陶瓷材料在科技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比如陶瓷刀具、陶瓷轴承等,都展现出了陶瓷材料的独特优势。
小学科学20《陶瓷材料》(教案)陶瓷材料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瓷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2.理解陶瓷的制作工艺和用途。
3.掌握陶瓷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陶瓷的分类和特点。
2.陶瓷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陶瓷制作方法的教学。
2.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陶瓷制品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引起学生对陶瓷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①陶瓷的基本知识:陶瓷是由黏土等天然材料经过加工、塑造、烧制得到的一类材料。
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具有一定的耐高温性和化学稳定性。
②陶瓷的特点:陶瓷制品呈现出特有的光泽和色彩,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但脆性较大。
3.制作实践(60分钟)①材料准备:准备好黏土、陶轮、刀具和沙纸等制作陶瓷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②示范制作:教师向学生示范制作一个简单的陶瓷杯子,讲解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③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制作,教师辅导和指导。
④贴花和装饰:学生可以在制作完成后进行贴花和装饰,增加陶瓷作品的美感和个性。
4.展示和总结(2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制作情况和学生作品的质量来评价学生对陶瓷材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通过学生对陶瓷的制作过程的参与和创新,来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对陶瓷工具和材料的使用、对制作过程的理解和操作是否正确等来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
六、教学延伸:1.了解中国传统陶瓷工艺和名家作品,拓展学生对陶瓷的认识。
2.通过参观当地的陶瓷工艺厂或陶瓷博物馆,了解陶瓷的现代制作技术和应用领域。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制作陶瓷杯子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陶瓷制作的过程,并增加学生对陶瓷的认识和兴趣。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黏土的处理和陶轮的使用还不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训练。
《陶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陶瓷》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的第三课时,本课选取陶瓷作为研究对象,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研究材料的过程与方法,了解陶瓷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而且可以受到很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的智慧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通过介绍举世闻名的中国陶瓷,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使学生感悟中国陶瓷早已被世界人民认可,陶瓷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引起学生对陶瓷材料的重视;第二部通过卡通形象展现学生探究陶瓷特点的实验过程,经历探究科学的完整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体验实验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分析】陶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对此比较熟悉,但学生对陶瓷的发展史,陶瓷的一些性能等问题都没有深入的研究。
所以本节课以陶瓷的发展史为开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
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下,学生的探究兴趣高涨,为这节课的高效率探究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2.了解陶瓷的特点和用途。
科学探究目标:1.能针对研究陶瓷的特点制定观察方案,并能根据实验计划进行观察实验;2.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1.围绕陶瓷的特点和用途,多角度、多方式认识陶瓷材料的发展变迁;2.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
3.感受中国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重难点】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了解陶瓷的性能及用途。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陶瓷制品、相关资料教师准备:陶瓷制品、相关资料、酒精度、火柴、电池组、灯泡、导线、课件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 2 出示]视频展示,感受陶瓷的魅力。
2.学生把自己带来的陶瓷摆放到桌子上,互相参观欣赏,同时介绍物品的特征、来历。
《陶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是五年级上册第9课《陶瓷》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陶瓷》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材料与生活》的第三课,本课主要指导学生探究陶瓷的特点了解陶瓷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下面对教材进行说明。
科学课程主要以科学知识和探究为主要内容,本课选自“材料与生活”这一单元系列,是在探究了《金属》和《纸》之后的基础上做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体现了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也为后面研究金属,玻璃和塑料等知识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遵循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陶瓷的特点及用途。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陶瓷特点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根据以上目标我确定教学重点:陶瓷特点的研究方法教学难点:探究结果的总结整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陶瓷制品、课件、实验记录单、资料卡、形态各异的陶瓷制品图片。
分组实验准备:碎瓷片、木锤、小刀、蜡烛、火柴、镊子等。
学生准备:各种生活中的陶瓷制品二、说教法《课标》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要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依照这种理念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运用了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等。
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享受学习的快乐。
从而达到解决重点,分散难点的目的。
三、说学法本节课我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实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动手探究,用观察实验交流的方式获取信息。
根据教学需要分成4-6个小组,及时对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让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陶艺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堂关于陶艺的课程。
陶艺,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手工技艺。
接下来,我将从陶艺的起源、发展、制作技巧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陶艺的起源。
据考古学家发现,最早的陶器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它们在世界各地的文明中都有出现。
在中国,陶艺的发展历史悠久,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汉代的青瓷,再到宋代的五大名窑,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陶艺的制作过程。
陶艺的制作主要包括泥料的准备、成型、装饰、烧制等几个步骤。
首先,泥料的选择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效果。
然后是成型,这是陶艺创作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艺术家可以通过手工或轮制的方式,将泥料塑造成各种形状。
装饰环节则包括釉料的涂抹和图案的绘制,这些都能体现出艺术家的个性和审美。
最后,烧制是陶艺制作的关键,它决定了作品的最终效果。
在陶艺的制作技巧方面,我们有多种技法,例如拉坯、压模、雕刻等。
每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操作要领和艺术效果。
例如,拉坯技法能够制作出流畅的线条和优雅的器型;而雕刻技法则能够展现出细腻的纹理和丰富的层次。
除了制作技巧,陶艺的艺术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陶艺作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是一种文化和艺术的传承。
每一件陶艺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承载着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变迁。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陶艺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通过陶艺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培养耐心、细致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今天的课程能够让大家对陶艺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或想法,欢迎在课后与我交流。
谢谢大家。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学科:小学科学2.教学课题: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陶瓷》3.课时:14.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①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陶瓷的图片和有关知识资料;②陶瓷物品、瓷片、木锤、小刀等研究工具。
(2)教师课前准备:①查询百度网站收集的有关陶瓷的视频、图片以及有关知识资料;②实验材料:陶瓷、夹子、锤子、小刀、电池、导线、小夹子、灯泡、陶瓷勺子、热水、杯子、蜡烛、火柴、试管夹等。
二、教学目标1、能针对陶瓷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做出简单的计划;能根据计划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对计划做出调整和完善。
2、喜欢探究,乐于合作,对研究陶瓷的特点充满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
3、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了解陶瓷的性能及生活中的应用。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梳理自己的旧知,选择更具研究价值的新问题进行探究。
三、教材分析中国是世界上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素有“瓷国”美誉。
世界各国人民通过陶瓷器皿了解了中华文明,并把陶瓷(china)作为中国(China)的代名词。
中国的原始陶器制作始于约7000年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彩陶文化的国家之一。
古人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鱼、鸟、猪以及自身都作为陶器上的装饰纹样。
有些纹饰的描绘手法生动,布局合理,代表着氏族文化,也给古文字研究提供了佐证。
原始陶器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它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以欣赏陶瓷艺术为开端,按照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灵活应用的思路,探究陶瓷的制造、特点、用途,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及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课前我给同学们布置作业:有条件的同学在家上网,用百度网搜索有关陶瓷的视频、图片以及有关知识资料,并收集一些陶瓷物品、碎瓷片用来观察研究,再准备木锤、小刀等研究工具。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说课稿一、说教材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
《陶瓷》这一课包括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提示学生查阅有关陶瓷的资料,意在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活动过程有两个,其中第二个活动过程“陶瓷有什么特点?我们想办法来研究它”是课堂探究的重点,重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科学的完整过程。
自由活动:根据陶瓷的特点,说一说怎样利用陶瓷材料。
意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陶瓷的认识。
拓展活动:布置学生课下继续查阅有关陶瓷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陶瓷的历史,重在把学生的探究兴趣延伸至课后。
本课有三个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知识目标目标。
这三个目标只是教学中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希望能有所提升。
二、说教法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一年的《科学》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并对科学的探究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对陶瓷的研究,就是以学生原有认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认识陶瓷的有关特点。
所以我认为本课应按照“问题——观察——交流——探索”的科学认知程序,来探究陶瓷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是按照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小组合作,实验验证——课后拓展的思路设计的。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黑板上板书“CHINA”,然后问学生: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中国。
教师马上再问:那你知道它的本意是什么吗?有的学生可能回答:陶瓷。
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然后教师接着说: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陶瓷、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
久而久之,CHINA 就成了我国的代名词。
陶瓷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更值得我们淄博人自豪。
因为我们淄博素有“江北瓷都”的美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陶瓷,好吗?这时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陶瓷吗?”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是用陶瓷做的,并播放有关陶瓷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针对陶瓷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写出简单的计划;能根据计划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对计划做出调整和完善。
2、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梳理自己的旧知,选择更具研究价值的新问题进行探究。
3、喜欢探究,乐于合作,对研究陶瓷的特点充满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陶瓷的特点,知道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教具:多媒体、陶瓷片、热水、纸杯、电池、小电珠、导线、陶瓷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前些天我有幸参加了个展览会,在这次展览会上展出的物品真是精雕细刻、流光溢彩,让我忍不住把它们拍摄了下来,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这美好的瞬间吗?你们现在知道我参加的是什么展览吗?(陶瓷)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陶瓷。
板书课题师:陶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谁来说说你用过哪些陶瓷制品?你见过哪些地方用到陶瓷?生自由发言二、依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师: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细心人,陶瓷在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
与它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大家来猜猜看陶瓷有哪些特点?生说师板书师:大家的猜测是不是都正确呢?哪些你现在就能肯定?那其他的这些猜想对不对?怎样验证呢?(做实验)三、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设计实验方案师:好!下面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设计出方案并进行实验研究,看哪组合作的好并有新的发现。
要注意安全。
(学生进行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科学探究师:哪一小组愿意先来说一说你们验证了哪些问题。
生汇报师及时鼓励。
在刚才的实验中哪一组还有新的发现?师:刚才同学们象科学家那样研究出了陶瓷这么多的特点。
真了不起。
其实关于陶瓷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知识,课前大家搜集了很多陶瓷的资料,你有哪些新的知识想跟大家交流?全班交流资料课本中49页的资料卡也告诉我们CHINA表示中国C小写时还表示陶瓷。
是呀!中国陶瓷举世文明,我国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在世界陶瓷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陶瓷艺术珍品,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古代陶瓷的辉煌。
16. 陶瓷-青岛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陶瓷的制作方法和材料。
2.了解陶瓷的应用领域和作用。
3.探索创作陶瓷作品的基本技巧。
4.增加学生爱好手工创作的习惯和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陶瓷的制作方法和材料。
2.增强对陶瓷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陶瓷的制作方法和材料陶瓷是一种以粘土为主要原料经过成型、干燥、烧制等工序制成的瓷器,其主要原料有粘土、瓷石、瓷土等。
制作陶瓷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筛选原料:将原料筛干,去除杂质。
2.加水搅拌:将原料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制作成泥料。
3.成型:将泥料揉成适宜的形状,可以通过轮盘成形或手工塑成。
4.干燥:将成型的陶器放置在通风、阴凉处干燥2-3天,让陶器内部水分自然蒸发。
5.烧制:将干燥的陶器放入窑内,高温炉烧制,最终成为陶瓷。
2. 陶瓷的应用领域和作用陶瓷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可以用于生产日用陶瓷、建筑材料、化工材料、电子材料、光学材料等。
同时,陶瓷的装饰和艺术价值也很高,许多陶瓷作品可以作为艺术品收藏和鉴赏。
3. 创作陶瓷作品的基本技巧1.粘土的成型:粘土可以通过轮盘成型、手工塑成等多种方式,成型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塑造造型。
2.制作陶器:将成型的陶器放置通风、阴凉处进行干燥,然后进行烧制,最终成为陶瓷作品。
3.陶瓷的装饰:可以采用刻画、贴花、彩绘等多种方式对陶瓷进行装饰,增强陶瓷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力。
4. 实践活动1.创作陶瓷作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使用粘土成型、装饰陶器等技巧创作自己的陶瓷作品。
2.鉴赏陶瓷作品: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陶瓷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陶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装饰效果。
教学手段1.实验室:在实验室中进行陶瓷的制作和烧制实验。
2.展示会:在展示会上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陶瓷作品,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3.集体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集体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教学评价1.学生创作的作品:评价学生创作的陶瓷作品,鼓励他们多发挥想象和创意。
陶瓷教案5(五篇)第一篇:陶瓷教案5第五课时、中国陶瓷(二)一、激情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China”表示什么意思吗?生:当然知道了,就是中国呗。
师:还有其他的意思吗?生:我知道在小写开头字母“c”时,它还可以表示陶瓷。
师:那么,为什么中国和陶瓷同用一个英语单词呢?生:因为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我们的祖先的在很早就开始使用陶瓷。
生:我知道世界各国是通过陶瓷认识中国的,所以他们就直接用陶瓷这个单词来代指中国。
生:……师:那么,作为中国人,你有什么感想呢?生:我觉得我们的祖先充满了智慧,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好科学知识。
生:我感到很自豪,我们的祖先真是太伟大了!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陶瓷,研究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下美丽的陶瓷吧。
(教师展示陶瓷作品:地板砖、墙面砖、瓷葫芦、电炉子、瓷壶等)师:陶瓷美不美?(美)二、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师:根据生活经验,大家来猜猜看,陶瓷可能有哪些特点呢?生:我觉得它可能很脆。
师:你摔过碗吗?陶瓷是不是真的很脆?生:是的。
生:我觉得它还可能很硬。
(教师板书:硬)生:我觉得它可能不导电。
生:我觉得它好像不传热。
生:它传热,但是传热的能力很差。
生:我觉得它不吸水。
师:大家的猜测是不是都正确呢?哪些你现在就能肯定?生:我可以肯定它很硬。
师:那么其他的不可以肯定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生:做实验来证明。
三、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师:科学家在做实验之前最重要的什么?(做计划)咱们是未来的小科学家,实验之前也要有个小方案。
看这些问题(电脑屏幕提示上述问题),你们认为哪个最有研究价值,做一个小方案,来进行研究吧。
(学生制定方案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来,说一说你们的方案吧。
生:我们组打算研究陶瓷是否导电,我们需要一节电池、一个灯泡、一个夹子和一些导线。
我们想把陶瓷片连在电路中,看看它能导电吗?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案怎么样?有没有要补充的地方?生:我想提醒他们在连电路前一定要先检查电珠和导线。
20、陶瓷材料核心概念物质的性质与结构。
学习内容与要求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
5-6年级:①观察常用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导热性等,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
教材分析《陶瓷材料》是青岛版科学六三学制五年级上册《材料的性能》单元的第三课。
教材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活动一、生活中哪里用到了陶瓷?本环节通过列举见过的陶瓷,让学生感受陶瓷的广泛应用,了解它们的特性和用途,再通过资料卡的内容让学生感受中国陶瓷的辉煌历史和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
活动二、陶瓷材料有什么特性?教材给出了常见陶瓷的几个有代表性的特性:不导电、不易传热、耐高温、易碎、耐腐蚀等,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明确陶瓷的显著特性。
以上实验陶瓷特性的实验,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实验,其中耐腐蚀的特性实验,需要一段时间后才能看出效果,可以布置学生课下继续观察;教材中呈现的泡泡语“我还想研究陶瓷的”,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方面深入探究陶瓷的其他特性。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泥陶的制作活动,并举行作品展。
将课堂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后。
学情分析陶瓷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对此比较熟悉,但学生对陶瓷的发展史,陶瓷的一些性能等问题都没有深入的研究。
所以本节以陶瓷的发展史为开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下,学生的探究兴趣高涨,为这节课的高效率探究打下基础。
教学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陶瓷材料的特性及主要用途。
了解陶瓷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2.科学思维:以多种方式提出研究陶瓷特性的思路,能大胆质疑,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
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比较完善的探究陶瓷特性的实验方案。
3.探究实践:根据制订的探究漂浮材料的实验方案,完成探究活动。
4.态度责任:在合作探究陶瓷材料的活动中,愿意沟通交流,形成集体观点或意见。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陶瓷材料的特性及主要用途。
走进陶瓷世界活动背景: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五年级上学期的一项探究性活动。
本次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探究陶瓷制作的过程、技艺和文化,并通过实践活动探索陶瓷的制作方法和过程,增进对陶瓷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活动目标:1.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和文化。
2.了解陶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3.通过实践活动体验陶瓷制作的过程,掌握基础技能。
4.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团队精神等。
活动内容:1.探究陶瓷的历史和文化,了解陶瓷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讲解陶瓷的主要种类,以及不同种类的使用场景和特点。
3.实践活动中,学生将亲手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陶瓷作品,并体验制作过程。
4.学生将结合生活场景,进行实物观察和设计,开展一次陶瓷设计比赛。
5.学生将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并进行分享交流。
活动方案:第一周1.介绍陶瓷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陶瓷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2.学习陶瓷的基本种类,如瓷器、陶器、艺术陶瓷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使用场景。
3.学生进行图片展示,介绍自己家中的陶瓷制品。
第二周1.讲解陶瓷的制作流程,并向学生介绍制作工具和材料。
2.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制作一个小型的陶瓷物品,并体验制作过程。
第三周1.带领学生进行实物观察,分析不同陶瓷制品的设计特点和形态美。
2.带领学生进行一次设计比赛,通过手绘图和模型展示,展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构思。
第四周1.总结学生的陶瓷制作成果,组织展览并邀请其他年级和学科的老师进行观摩和互动。
2.让学生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深入了解陶瓷的历史、文化和美学。
活动评估:1.通过学生的制作成果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来评分,鼓励学生在制作和设计方面进行创新。
2.通过学生的口头表述和经验分享来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3.为学生制定个人陶瓷成果档案,记录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思考和体验。
结语: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探究陶瓷制作的过程、技艺和文化,并通过实践和交流,增进对陶瓷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说课稿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陶瓷》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
《陶瓷》这一课包括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四个板块:活动准备提示学生查阅有关陶瓷的资料,意在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活动过程有两个,其中第二个活动过程“陶瓷有什么特点?我们想办法来研究它”是课堂探究的重点,重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科学的完整过程。
自由活动:根据陶瓷的特点,说一说怎样利用陶瓷材料。
意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陶瓷的认识。
拓展活动:布置学生课下继续查阅有关陶瓷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陶瓷的历史,重在把学生的探究兴趣延伸至课后。
本课有三个教学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知识目标目标。
这三个目标只是教学中要达到的基本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希望能有所提升。
二、说教法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了一年的《科学》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并对科学的探究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对陶瓷的研究,就是以学生原有认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动手实践活动,认识陶瓷的有关特点。
所以我认为本课应按照“问题——观察——交流——探索”的科学认知程序,来探究陶瓷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是按照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小组合作,实验验证——课后拓展的思路设计的。
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在黑板上板书“CHINA”,然后问学生: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学生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中国。
教师马上再问:那你知道它的本意是什么吗?有的学生可能回答:陶瓷。
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
然后教师接着说: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陶瓷、出口陶瓷最早的国家。
久而久之,CHINA就成了我国的代名词。
陶瓷不仅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更值得我们淄博人自豪。
因为我们淄博素有“江北瓷都”的美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陶瓷,好吗?这时教师板书课题。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陶瓷吗?”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是用陶瓷做的,并播放有关陶瓷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等学生欣赏完之后。
教师接着说:看来陶瓷在生活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为什么陶瓷在生活中有这样广泛的应用?与什么有关?学生可能回答:与陶瓷的特点有关。
那么,你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陶瓷有什么特点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然后对学生说:刚才这只是大家的猜想,我们要研究陶瓷,能不能仅凭想象和经验?学生回答:不能。
我们还要经过实验来探究。
接着教师布置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选用桌子上的实验材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先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研究,并提醒学生在做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及结果。
等大多数小组探究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同学们,刚才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对陶瓷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现在请你们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发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探究,及时总结出陶瓷的特点。
这时,教师还要适时引导:刚才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陶瓷的这些特点。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又是如何应用它的这些特点呢?比如,学生会说到:花盆,用陶瓷的什么特点?垃圾桶呢?电闸开关、吊线盒呢?
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播放航天飞机的许多部件都用到陶瓷的课件,让学生了解到陶瓷不仅广泛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陶瓷的应用仍极为普遍。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让学生畅想未来的陶瓷会是什么样子。
把对陶瓷的研究兴趣延伸至课后。
四、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力求体现科学的知识性、简捷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