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传感器的检测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8
1
首届全国汽车教学名师研习班作品
《氧传感器故障的诊断》
说课稿
谢 名 说课人:
教 学 设 计
说 明
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
本课小结与改进措施
教师(课后)
1、以仸务为驱动,行动导向式教学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学生自主决定学习方式、方法,教师主导角色减弱。
2、课题源于企业工作仸务。
3、小组合作和岗位化的学习,并用指导课文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
的学习动力。
4、今后还应加强学生编写流程的能力。
5、着重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和阅读资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大纲
[2]丰田公司.COROLLA 手册[M].
[3]朱军.汽车故障诊断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4]王凯明.现代汽车故障综合诊断技术——数据分析[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实训十一、氧传感器的检修陈维一、实验目的:1、了解各种车型的氧传感器的形状及安装位置。
2、理解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氧传感器工作状态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4、掌握氧传感器检测好坏方法。
4、掌握氧传感器故障的排除方法。
二、实训学时: 4 课时三、实训要求:1、 学生能掌握理解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掌握急加速法检测氧传感器的好坏。
3、 能根据发动机故障症状现象进行对氧传感器性能不良进行排故。
4、 学生能利用各种仪器(万用表、解码器、示波器)对氧传感器进行检测。
四、实训器材:丰田5S-EF 发动机台架、数子万用表、汽车专用解码器、起子、汽车专用示波器等。
五、实验相关理论知识氧传感器是检测排气中氧含量,从而推算出,混合气稀浓,再通过电脑来控制喷油量以达到排放标准。
氧传感器闭环控制:是指发动机ECU 根据氧传感器的反馈信号不断地调整混合气的空燃比,使其值符合规定。
根据氧传感器的信号波形可以判断系统是否已经进入闭环控制状态。
发动机起动后氧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电压先逐渐升高到450 mV ,(一般要23s )然后进入升高和下降(混合气变浓和变稀)的循环(右侧图形),后者表示燃油反馈控制系统进入了闭环状态。
注:若氧传感器有故障,它产生的波形就不反映燃油反馈控制系统的状况。
见图11-1氧传感器的分类主要由:氧化锆式氧传感器、氧化钛型氧传感器1、氧化锆式氧传感器氧化锆式氧传感器:一般以四线为主,由加热线圈和氧传感器组成。
见11-3加热线圈把氧传感器在加热到300以上,氧传感器向个微型发电机能根据混合气的稀浓而发出不同的电压,(稀0.1V —浓0.9V ).。
2、氧化钛型氧传感器氧化钛型氧传感器工作原理与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ECT)相似,其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氧化钛型氧传感器的电阻值则随其周围氧含量的变化而变化。
大多数氧化钛型氧传感器用5 V 电源,它信号波形有3个特点:1、 信号电压的变化是从0 V 到5 V ,而不是从0 V 到1 V 。
实训项目:氧传感器测试。
准备工具/设备:氧传感器拆卸专用套筒,扭矩扳手,万用表,试灯,诊断仪。
实训目的:掌握氧传感器测试方法。
实训重点:理解氧传感器的作用、位置。
实训难点:诊断仪数据流的读取。
实训流程:1 氧传感器作用:是在闭环控制中ECU根据尾气排放氧含量,提供修正喷油量的重要依据。
2 氧传感器安装位置在三元催化器前端,也有的车型在三元催化器前后端各装有前后氧传感器(即双氧传感器)。
3 拆卸氧传感器温度一定要达到或接近环境温度方可拆卸,以防烫伤。
必须使用专用氧传感器套筒拆卸,拆卸前要拔下电气连接插头。
4 常见的氧传感器有3、4、5线制的,3线制为两根信号线一根屏蔽线,4线制的两根是加热线另两根是信号线,5线制就是在4线制基础上增加1根屏蔽线。
5 带加热型的氧传感器可以用万用表先测量加热电阻值,同时也可用万用表和试灯测试12伏的加热电压。
其次使用诊断仪读取氧传感器数据流,正常情况下氧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电压是在0.3—0.7伏之间上下变化,每分钟变化30—40次左右。
6 使用万用表检查氧传感器线路之间有无短路断路或者线路与车身搭铁的现象。
7 氧传感器安装要注意按规定的力矩紧固,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小容易出现漏气现象失去氧传感器作用,力矩过大容易损坏氧传感器。
注意事项:防止高温烫伤与机件的损坏。
现场安全应急预案:为了确保教学实训中的人员与财产的安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人身和财物的损害,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高度重视实训室安全工作,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特规定教学实训室安全防护措施与与应急方案。
1 现场准备在有效期内的消防灭火器,懂初起火灾的扑救知识与应用。
2 现场备有医疗救护用品与药品。
3 待发动机温度降至或接近环境温度时方可操作。
4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带入实训室,5 学生进入实训室严格遵守实训室安全管理规定,严禁打闹嬉笑,对不明白的设备及工具不要随意触动,服从实训课老师的指挥。
6 遇有紧急情况,如火灾、人员伤害等,会拨打119、120报警电话。
课程:汽车电控发动机检修第周课次案例1:一辆丰田卡罗拉轿车怠速不稳,排气管冒黑烟且排污超标,故障灯亮起,同学们查一查是什么原因。
三、讲授新课(10分钟)1、氧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整车上看)安装在排气歧管上2、功用:氧传感器用来检测排放废气中的含氧量,通过检测排气中氧离子的含量来获得混合气的空燃比信号,并以电压信号传送给电控单元,电控单元根据该信号,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实现空燃比反馈控制(闭环控制),从而将空燃比控制在14.7附近,使发动机得到最佳浓度的混合气,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3、构造:主要由陶瓷体(锆gào(锆,原子序数40,原子量91.224)管),加热元件,电极引线,防水护套、壳体和线束等元件组成。
4、工作原理:氧传感器实际上是根据大气与排气中氧浓度之差而产生电动势的一种电池。
当排气管温度达到氧传感器工作温度时(约500--600℃) 。
氧传感器的陶瓷体内表面(与大气接触)与陶瓷体外表面(与废气接触)两侧含氧量不同,氧气发生电离产生氧离子,氧离子(带负电)通过陶瓷体内部从大气一侧(浓度大)向废气一侧(浓度小)扩散,在锆管两铂电极之间产生电压。
混合气稀时,排气中氧的含量高、锆管内外两侧氧的浓度差小,氧离子扩散量少,输出信号电压低;混合气浓时,排气中氧的含量低,锆管内外两侧氧的浓度差大,氧离子扩散量多,输出信号电压高。
电控单元根据该信号,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
检测:(实训分组及巡回指导:3人/组时间 3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对他们的实习进行指导,并对他们的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于解答。
)1、检测内容:(用万用表)电压、氧传感器电阻、线束电阻、(用示波器)波形,(用解码器KT600)测量数据流。
2、检测参数的范围:(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老师用多媒体播放电路图和标准波形)1)、信号电压:0.1 ~ 0.9V、围绕0.45V上下摆动.2)、加热器电源电压:12V3)、加热线圈电阻:10~40Ω按要求对上面参数进行测定其标准波形为:为直流波动信号;其输出电压波形是一条近似波浪的曲线;当氧传感器进入工作状态的情况时,其信号电压在0.1-0.9V的范围内,围绕0.45V上下波动。
基于实训教学的氧传感器的检测发布时间:2022-08-15T07:04:46.648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27卷4月7期作者:刘鑫爽1 王洪广2 [导读] 氧传感器信号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导致怠速不良、加速不良、尾气超标、油耗过大等故障。
氧传感器的主要故障原因包括:潮湿水汽进入传感器内部,温度骤变,刘鑫爽1 王洪广2(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市 545616)摘要:氧传感器信号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导致怠速不良、加速不良、尾气超标、油耗过大等故障。
氧传感器的主要故障原因包括:潮湿水汽进入传感器内部,温度骤变,探针断裂,传感器“中毒”(铅Pb,硫S,镍Br,硅Si),连接器或线路断路或短路等。
为了判断氧传感器的性能好坏,一般包括加热电路检测和信号电路的检测。
本文基于我校实训教学,结合五菱汽车发动机台架和卡罗拉整车,正确检测氧传感器及其线路,能正确分析氧传感器数据流信息。
关键词:氧传感器;故障原因;实训教学;1.前言为使发动机满足排放、驾驶性能、燃油经济性的要求,ECU必须能够确定燃油混合气调整对发动机效率影响的效果,这是通过上游氧传感器完成的,检测排气中的氧含量能够用于测量燃烧效率。
能够正确检测氧传感器及其线路,能正确分析氧传感器数据流信息,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课程中考察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
本次实训的目的是了解氧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熟悉氧传感器故障及对整个电控系统的影响、掌握氧传感器的检测方法(电阻测试、电压测试、波形测试、数据流测试)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教学设备为五菱荣光C14发动机台架和宏光整车,丰田卡罗拉轿车整车,检测用氧传感器若干个。
工具及量具主要有数字万用表,试灯, KT600或者X431故障诊断仪。
2.氧传感器在使用三元催化转化器降低排放污染的发动机上,氧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
三元催化转化器安装在排气管的中段,它能净化排气中CO、HC和NOx三种主要的有害成分,但只在混合气的空燃比处于接近理论空燃比的一个窄小范围内,三元催化转化器才能有效地起到净化作用。
氧传感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1 了解氧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作用。
1.2 掌握氧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及故障诊断。
1.3 了解氧传感器在汽车尾气治理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2.1 能够正确安装和更换氧传感器。
2.2 能够运用氧传感器检测汽车尾气排放情况。
2.3 能够分析氧传感器故障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 情感目标3.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氧传感器在汽车尾气治理中的重要性。
3.2 激发学生对汽车维修技术的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氧传感器的基本原理1.1 介绍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氧分子的检测原理。
1.2 讲解氧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与氧含量之间的关系。
2. 氧传感器的结构与作用2.1 展示氧传感器的结构图,讲解各部分的作用。
2.2 分析氧传感器在发动机控制中的重要性。
3. 氧传感器的检测方法3.1 介绍氧传感器的检测方法,包括线束连接、电压测试等。
3.2 演示氧传感器的检测过程,让学生动手实践。
4. 氧传感器故障诊断与维修4.1 分析氧传感器故障的原因,如积碳、损坏等。
4.2 讲解氧传感器的更换步骤,包括拆卸、安装、调试等。
5. 氧传感器在汽车尾气治理中的应用5.1 介绍氧传感器在汽车尾气治理中的作用。
5.2 分析氧传感器在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氧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和作用。
2. 演示法:展示氧传感器的检测过程和更换步骤。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检测氧传感器,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氧传感器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氧传感器实物、检测仪器、更换工具等。
2. 教材:氧传感器相关资料、图示、操作手册等。
3. 课件:制作氧传感器教学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氧传感器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动手实践: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氧传感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高中物理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氧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2. 掌握氧传感器在汽车尾气治理中的应用;3. 能够分析氧传感器故障对汽车性能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氧传感器的相关知识;2.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氧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 利用实验设备,进行实地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氧传感器的基本概念1. 引入:讲解氧传感器在汽车尾气治理中的重要性;2. 讲解氧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如定义、作用等;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氧传感器。
第二课时: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 讲解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化学、热化学和光化学等类型;2. 通过实验设备,展示氧传感器的工作过程;3. 引导学生分析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第三课时:氧传感器在汽车尾气治理中的应用1. 讲解氧传感器在汽车尾气治理中的具体应用,如在燃油喷射系统、点火系统和空燃比控制中的应用;2. 分析氧传感器在汽车尾气治理中的作用;3. 引导学生思考氧传感器在汽车尾气治理中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氧传感器故障分析1. 讲解氧传感器故障的表现,如尾气排放超标、油耗增加等;2. 分析氧传感器故障的原因,包括自身损坏、线路故障等;3. 引导学生掌握氧传感器故障的诊断方法。
第五课时:实践操作与团队协作1. 安排学生进行氧传感器实验操作,包括氧传感器的安装、调试和检测;2. 指导学生掌握氧传感器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氧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应用的了解程度;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第六课时: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续)1. 深入讲解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的工作电压、输出信号等;2. 通过实验设备,展示氧传感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工作状态;3. 引导学生分析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在不同工况下的适应性。
科目汽车传感器授课时间授课时数 1 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授课教师课题氧传感器的检测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了解汽车氧传感器的重要性,掌握氧传感器的故障检测方法,并能规范地完成操作,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四人一组的相互配教材分析合,增进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知识① 了解氧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目标② 掌握氧传感器故障的检测流程能力① 理解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闭环控制回路教学目标目标② 掌握氧传感器的故障排除情感①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②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目标③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重点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闭环控制回路2、氧传感器的检测流程教学难点氧传感器的检修方法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演练结合法、分组合作法该班为 12 级汽车高技班四年级学生,已开设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知识《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等多门专业主干课程。
结构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他们来讲,想多学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实习前做好面试的准备,所以本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进行教学。
学情分析存在部分同学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动手能力偏弱。
问题创新设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配合,增进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1、汽车实训场地布置、桑塔纳轿车两辆、万用表、跨接线、清洁用品等2、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每组 4 人,其中 2 名操作员, 1 名记录员, 1 名评分员。
时间分配组织教学: 1min分组操作:15min复习提问: 2min操作评价及思考: 8min新课导入: 2min课堂总结:1min新课教学: 15min布置作业:1min教学过程教学教学活动教法及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组考勤,检查学生出勤、着装情况,告织教知学生上课。
实训13■氧传感器的检测威海市交通学校实训教案实训过程设计实训步骤一、原理与应用1、安装位置安装在排气歧管上2、功用:氧传感器用来检测排放废气中的含氧量,通过检测排气中氧离子的含量来获得混合气的空燃比信号,并以电压信号传送给电控单元,电控单元根据该信号,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实现空燃比反馈控制(闭环控制),从而将空燃比控制在14.7附近,使发动机得到最佳浓度的混合气,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3、构造:主要由陶瓷体(锆管),加热元件,电极引线,防水护套、壳体和线束等元件组成。
4、工作原理:氧传感器实际上是根据大气与排气中氧浓度之差而产生电动势的一种电池。
当排气管温度达到氧传感器工作温度时(约500--600 C )。
氧传感器的陶瓷体内表面(与大气接触)与陶瓷体外表面(与废气接触)两侧含氧量不同,氧气发生电离产生氧离子,氧离子(带负电)通过陶瓷体内部从大气一侧(浓度大)向废气一侧(浓度小)扩散,在锆管两铂电极之间产生电压。
混合气稀时,排气中氧的含量咼、锆管内外两侧氧的浓度差小,氧离子扩散量少,输出信号电压低;混合气浓时,排气中氧的含量低,锆管内外两侧氧的浓度差大,氧离子扩散量多,输出信号电压高。
电控单元根据该信号,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
二、实训步骤:1、检测内容:电压、电阻、波形,测量数据流、线束电阻。
2、检测参数的范围:1 )、信号电压:0.1〜0.9V、围绕0.45V上下摆动. 2)、加热器电源电压:12V3)、加热线圈电阻:10〜40Q按要求对上面参数进行测图1-22钱化钳型传感器标准波形为直流波动信号;其输出电压波形是一条近似波浪的曲线;当氧传感器进入工作状态的情况时,其信号电压在0.1-0.9V 的范围内,围绕0.45V上下波动。
4、大众桑塔纳2000轿车AJR型发动机氧传感器的检测AJR型发动机氧传感器的连接电路如下图所示。
©ECU燃油泵_____ 些 ____ 卑____ 昇醴电器Y f r2 ________________頸传感器氧传感器连接电路图1)测试1选择功能08 “读测量数据块”显示组03。
科组公开课《氧传感器的检测与维修》教案授课教师:欧阳和平授课课型:理实一体化课授课班级:11汽修2班授课地点:汽修整车车间课题: 氧传感器的检测与维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氧传感器的作用、种类;2、明确氧传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3、掌握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闭环控制回路;4、掌握氧传感器故障的检修流程。
【能力目标】1、能正确理解氧传感器的电控燃油喷射(EFI)闭环控制回路;2、能独立的正确的全面的对氧传感器进行故障排除。
教学重点:EFI闭环控制回路;氧传感器的检修方法。
教学难点:氧传感器工作原理。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学习任务描述和课题导入)1、学习任务描述一台发动机由于油耗过高,尾气排放超标。
通过故障诊断仪的检查,检测出与氧传感器的故障码,需对氧传感器及其电路进行检查,确定故障部位,并进行维修。
2、课题导入发动机氧传感器是现代发动机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传感器之一,主要用来检测排放废气中的氧含量,并反馈给ECU,使发动机能精确地将燃油混合气的浓度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从而减小油耗,提高三元催化转换器的转换效率。
二、新课讲解:(一)氧传感器的作用和分类1、作用:氧传感器用来检测排气中氧分子的浓度,发动机ECU根据氧传感器传来的电压或电阻信号,判断混合气的浓与稀,然后对喷油量进行修正,从而使空燃比保持在14.7的理论空燃比附近,减小油耗,最终达到理想的排气净化效果。
2、分类:1)二氧化锆式:将氧分子的浓度变化转换电压信号变化——电池型,应用较广。
有1线、2线、3线、4线、5线、6线的。
其中1线2线的没有带加热线圈,3线4线带加热线圈,5线6线是宽域型的。
2)二氧化钛式:将氧分子的浓度变化转换电阻变化——可变电阻型。
(二)氧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二氧化锆型为例)1、结构:主要包括锆管和电极。
锆管是氧化锆陶瓷体制成的一端封闭的管状体,电极为透气的多孔性薄铂层,覆盖在锆管的内外表面,锆管内表面与大气相通,外表面与废气接触。
水温、进气温度传感器的检测一、课前准备(10分钟):教师:准备教具、工量具学生:准备学习用品、学习资料、检查小组出勤二、新课导入(5分钟)1.复习旧知2.导入新。
汽车在使用中,氧传感器或其线路损坏,发动机会出现以下故障:动力下降;怠速不稳;油耗过高;废气排放过高;排气管冒黑烟。
爆震传感器或其线路损坏,发动机会产生以下故障:发动机工作振动大;加速时有爆震声;加速无力。
作为汽车维修或管理人员,应熟悉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的结构及原理,学会检测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及其线路。
(一)氧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结构如图2-6-1、2-6-2所示,氧传感器由锆管或二氧化钛元件、铂膜电极、氧化铝陶瓷保护层等构成。
氧传感器有氧化锆型氧传感器和氧化钛型氧传感器,现代汽车普遍使用带加热器的氧化锆型氧传感器。
图2-6-1氧化锆型氧传感器的结构图2-6-2氧化钛型氧传感器的结构2. 工作原理(1)氧化锆型氧传感器工作原理其传感元件时一氧化锆敏感元件,外侧通发动机排气,内侧通大气。
当传感陶瓷管的温度达到350℃时,即具有固态电解质的特性。
正是利用这一特性,将氧气的浓度差转化成电势差,形成电信号输出。
混合气偏浓,大量阳离子从内侧转移到外侧,输出高信号电压(接近900mV);混合气偏稀,少量氧离子从内侧转移到外侧,输出地信号电压(接近100mV),发动机ECU根据该信号增加或减少喷油量,达到修正喷油量目的。
(2)氧化钛型氧传感器工作原理混合气浓(空燃比小于14.7 ),氧含量少,氧化钛管内外氧浓度差大,钛管电阻小;反之,混合气稀(空燃比大于14.7 ),电阻大。
电阻在空然比14.7 突变。
是一可变电阻性氧传感器。
当混合气浓时,电脑接收高电平;混合气稀时,电脑接收低电平。
ECU根据该信号修正喷油量。
3. 氧传感器电路如图2-6-3、图2-6-4所示。
图2-6-3 四线加热型氧传感器电路图2-6-4 三线加热型氧传感器电路(二)氧传感器的性能检测检测内容:信号电压、电源电压、搭铁性能、线束导通性能。
单元十四:诊断测试四:氧传感器检测
目的:掌握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的氧传感器检测的方法
步骤:
主选单—》诊断测试----》氧传感器检测
功能:氧传感器是使用封闭循环触媒转换器的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核心部件,为了使触媒转换器正常工作,氧气和燃油的比率必须保持在λ=1的水平上,电子控制单元依据氧传感器的信号来调节这一比率,当氧气浓度比较高时,它产生一较低电压(几毫伏),当氧气浓度较低时,它产生一较高电压(大于700毫伏)。
本测试主要检测氧传感器是否发送正确的信号给电子控制元件。
1.联接方法:(注意:在测试节气门开关时,请断开电瓶的负极以获得一精确的测量值。
本测
试属静态测试,请把传感器从电子控制元件上断开。
)
(1)连接感性传感器F3至一缸高压线,连接F6 探针到负极。
(2)连接F7 探针至λ传感器的正极(如果有三个接头,其中两个用于反馈加热器信号,可通过电流方向来区分)
(3)当读数稳定时,按任意键,按屏幕提示操作,按ESC键退出。
2.具体接线如下图所示
3.开始测量。
. 检测结果:
总效率e和△v为主要测试对象。
总效率:是较高电压信号占用的时间与较低电压信号占用的时间之比。
由于信号在高低两个状态之间连续振荡,总效率必须接近50%。
△v:是较高电压信号与较低电压信号的差值。
即时电压差:是λ当前电压与λ最小值电压的差。
最小电压:最小电压值。
转速:每分钟多少转。
.。
氧传感器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学情境设计摘要:本文根据1.6L卡罗拉汽车怠速不稳、发抖、油耗过高,同时尾气中有生油味的故障现象,运用博世FSA740发动机综合分析仪进行故障诊断。
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从教学情境、教学组织、教学流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教学情境设计。
关键词:故障诊断、氧传感器、博世FSA740教学情境一、学习情境在提倡环保的大环境下,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运用越来越多。
特别是对汽车排放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闭环控制系统作为控制废气排放的措施被广泛运用,而氧传感器作为闭环控制系统的关键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汽车排放指标。
本课以氧传感器及相关控制电路故障检修流程为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课题学习。
小组根据教师提供的预检单,读懂单据上所提供的故障现象,在规定的时间内以专业的维修手段,按照诊断工艺要求检查出故障原因,最后向客户提出合理维修建议并实施维修。
二、学习任务在学习本次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博世FSA740诊断设备的使用,并且掌握了氧传感器的部分理论知识,所以本次课题教师制定的工作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氧传感器的故障诊断,能够找出故障点并排除故障。
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学习故障诊断流程及故障排除工艺,学会查找资料并能看懂技术文件,能熟练进行博世FSA740设备的使用,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组织一、教学方法组织形式本教学课题由教师布置课题学习任务,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教师引领整个学习过程。
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4名同学。
为了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将每组的组员进行分工,四名同学分为组长、操作人员、辅助操作人员、资料员。
在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边操作边完成任务工作页,这是与车间要求的边操作边确认是一致的。
在教学形式上以小组学习为主,正面课堂教学和独立学习为辅,三种教学方式交替进行。
将行动导向教学始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二、教学条件1、场地布置及分组: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选择理实一体化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