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奶粉限购令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香港限奶令对内地零售市场的影响摘要: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内地零售市场问题奶粉屡见不鲜,由于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降至冰点,便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购买香港及国外市场的婴儿奶粉,多次掀起抢购热潮,导致各地市场奶粉供应紧张。
为缓解这种紧张局面,适当保证本地居民对奶粉的需求,2012年6月开始,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德国、荷兰等国纷纷对奶粉限购进行不同程度的规定。
本文针对香港3月1日起施行的“最严限奶令”,从奶粉零售市场的现状展开,探讨出台限奶令的原因,分析其带来的影响并给出一些相应地对策。
关键词:奶粉限购进口食品安全加强监管一、国内奶粉零售市场的现状(一)香港政府严格执行限购令,婴儿奶粉供应更加紧俏近年来由于内地消费者对奶制品安全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多次掀起奶粉抢购热潮。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证本地居民的利益,香港政府于3月1日起实施“限购令”:对离境人士所携带出境的奶粉数量限制为每人不超过两罐,违例者一经定罪,可处罚款50万元及监禁两年。
自实施限购令五天内共拘捕87人涉及携带超额奶粉出境,其中香港人和内地人的比例为6比4.这一条例的出台并未缓解香港零售市场上婴儿奶粉供应的现状,内地购买者虽然减少,但不少零售商此前已经实行奶粉限购,由于婴幼儿奶粉消费是刚性的,消费者频繁通过网上代购或实体店代购的方式购买,反而使奶粉供应在短期内更加紧俏。
(二)大陆市场港版奶粉普涨,国产奶粉仍难获利有数据显示,香港每月进口约400万罐奶粉,本地婴儿每月消耗60万至70万罐,每月约300万罐奶粉经香港转出口。
限奶令的出台导致许多奶粉代购店普遍货源紧张,价格应声而涨。
港货专营的淘宝代购店里一月初港版美赞臣1段婴儿奶粉售价为275元/桶,现已有30-50元涨幅。
由于婴儿奶粉消费是刚性需求,即使价格上涨也大有市场。
2008年以来,三聚氰胺、皮革奶粉等事件屡见不鲜,内地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降至冰点,尽管一些由乳业提供的数据称,99%内地奶粉质量是合格的,但脆弱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使消费者的目光转向了进口奶粉,因此国产奶粉很难从中获利。
香港奶粉限购令最少一年后才会考虑是不是撤销相关法例香港3月初开端实施“限奶令”,规那么每人离开香港时带着奶粉不得超越2罐。
香港向以自由贸易精力为中心价值,此刻却出台罕有的苛刻限购令,特区政府讲解说,这是为了应付日渐几回的“奶粉荒”,和冲击跋扈的水货客。
“限奶令”引发烧议,香港奶粉商说明,这条规那么危害了香港的名誉,也损害了商家和顾客权益,“累及无辜”。
奶粉业者否定“奶粉荒”香港是不是真有严峻的“奶粉荒”?本地奶粉业者和特区政府说法不一。
“限奶令”实施10多天后,多位奶粉商在到会一名立法会议员举行的讨论会时说明,“奶粉荒”是假象,仅仅单个奶粉的单个类型呈现缺少。
他们以为此事咨询不行,应与供货商及零售商参议解决问题,而非急于修法例。
奶粉商说明,“奶粉荒”只限于单个牌子,但“限奶令”却针对一切供货商,“累及无辜”,质疑约束的做法危害自由经济,他们也主张为“限奶令”参加“日落条款”。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副秘书长陈钧仪辩驳,虽仅仅单个奶粉缺货,已占巿场六成,对本港婴儿阻碍大。
他又说明,阴历新年前奶粉供货商尽管保证货源充沛,仍收到很多家长反映奶粉缺货,因此只能实施“限奶令”。
特区政府官员说明,该方法出台前曾通过跨部门研讨,以为并非违抗世贸协议及《大体法》,暂不适合参加“日落条款”,但会常常与业界商议检讨。
港府:最快一年后考虑撤销香港立法会3月14日持续审议“限带奶粉出境的修订法例”,多名议员说明,奶粉供给仅仅阴历新年前后严峻,质疑修例的需求性。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常任秘书长黎陈芷娟在会议上说,政府会持续与奶粉商参议完善供给链,调查以后“水货顶峰期”,即黄金周及阴历新年前后的奶粉供给,因此最少一年后,才会考虑是不是撤销相关法例。
3月16日,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又提出,奶粉供货商以后假设能做到完善补货机制,在零售点增设预定效劳,让市民在小型药房能订购,和订购热线一路添加资源,保证需求上升时有知足人手敷衍等条件,保证香港货源充沛,政府才会考虑撤销带着奶粉出境的约束。
香港应不应奶粉限购?反方:不应香港繁荣的根基:免税、自由、购物天堂,一直以来,香港都以自由港见称。
香港之所以被评为“世界最自由开放的城市”,得益于转繁荣的口贸易,自由开放的多边制度。
“自由市场”对香港来说是一块金字招牌。
无自由市场的精神,就无今日之香港。
香港连续17年稳居世界最自由经济体榜首,正是拜自由市场经济所赐,香港的经济繁荣,靠的正是投资自由、金融自由、资本自由等等。
限购奶粉,动摇了香港其繁荣的根基。
香港毕竟是一个免税港,更是一个以“自由”为卖点的海港城市,限购必然与香港现有经济地位与国际声誉不符。
“奶粉限带令”背后,凸显民众对国内食品安全的忧虑及食品企业的诚信缺失。
到香港购买奶粉,反映出对国内奶粉质量的不放心和价格的偏高,限购只会便宜内地不争气的乳制品企业,消费者在无耐的情况下选择国内乳制品,不利于国内乳制品企业在质量上的提升。
限购纵容了内地偏高的关税制度,国内食品安全隐患重重的今天,奶粉仍然维持着20%的高昂关税,光是奶粉开销就让普通家庭难以招架。
限购就是对关税制度的纵容。
(特殊配方婴幼儿奶粉关税关税将从20%降低到5%,比较很小)香港部分奶粉店因滞销关门,各零售点奶粉销量开始急速下滑,有的店铺销售业绩跌了近八成。
价格由260~270港元/罐降至210~220港元/罐。
香港所有中国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的食品安全没问题,如果我们的关税和增值税低一些,我们还需要去香港购买奶粉吗?我们还需要水货客吗?一、限购是限制自由市场,影响香港的市场竞争力;作为购物天堂的香港,奶粉因为高品质、低关税的优势,近几年非常受大陆人民欢迎,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香港也获得了包括惠式奶粉等大型企业在内的奶产品企业的充足供应,需求量的增加拉动了香港奶粉的进口量,也拉动了香港的经济发展。
继春节之后的澳门奶粉限购,香港3月1日又开始限购,那么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很可能会迎来代购热潮。
(“尤其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已经对部分敏感产品以外的全部产品实现了零关税政策。
香港限购奶粉不合理(四辩陈述稿)下面由我来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香港限购到底哪里不合理,且听我一一道来。
1.香港政府仓促立法限购奶粉不合理。
奶粉限购仅仅历时26天就出台执行,在出台程序上是不合理的。
是通过行政手段使其生效后,才进入立法程序,违背了香港的立法精神。
也许对方辩友会说,这不就反映了港府处理事务的的高效性吗?但是,一个决策的出台必须要经过调查,审查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去预测这一政策是否可行。
2.香港政府限购奶粉干预市场的时机不合理。
观众朋友,不妨让我们来理清一下思路。
限购令的产生据香港政府解释说是因为本地市民无法正常购买奶粉,港府为了维护香港市民并打击水货客的囤货行为不得已才出台该政策的。
但大量数据表明,香港的奶源相对是比较充足的,缺货的只是个别牌子的奶粉。
我们知道香港是个实行资本主义的自由贸易之港,政府部门只有在市场无法运转的时候才能干预市场。
像香港这样只是个别牌子奶粉暂时供应不足,政府完全可以市场先进行自我调节。
仓促颁布限购令不仅不合乎市场经济的运转之理,更损害了香港作为自由之港的形象。
3.香港政府对限带奶粉的定义模糊,这是不合理的。
据之前的报道,香港政府就抓错一些携带奶米粉的游客。
香港政府并未明确哪些奶制产品不可大量携带,而这会给游客造成极大的困扰。
另外,港府最近称子母奶,老年奶也在规管之列,而且境外民众从香港网购,邮递也受限制。
这难道不是港府在相当程度上制约该产业的发展吗?对方辩友可能会说这只是暂时性政策,只要满足了4个条件就会考虑撤销此令。
但是,要是香港一直都无法实现这4个条件呢?4.香港限购是“己所不欲,施于他人”,这是不合理的。
对方辩友需要明确的是,奶粉问题的本质在于供需的矛盾,而限购只是转嫁了矛盾而已。
暂且不说大陆所受的影响,据相关报道称,澳门和台湾逐渐也出现和香港之前一样的困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对方辩友难道连孔夫子的教导都忘记了吗?不可否认,香港限购确实解了当地居民的燃眉之急。
四辩辩词谢谢主席,谢谢评委,正方四辩再次代表11会计专业问候在座的各位,大家下午好。
我方三位辩手已经在逻辑上、理论上和事实上充分论证了我方观点,听了对方辩友的陈述,我们不难看出,对方辩友犯了这样错误:首先是混淆概念,偷换命题。
我们今天的辩题是香港限购令是否可取,这里的“可取”,在现代汉语辞典里有着明确的解释,它是说可以选用、取用,指切合实际的、谨慎的和有利的,值得学习的或学习的。
对方辩友怎能随意缩小命题范围,天真地认为,这里的可取就只是完善的东西呢??下面我来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
第一,香港奶粉限购令的出发点只是为了维护香港妈妈和宝宝的利益,并不是存心想要阻止内地人去香港买奶粉.作为内地人,我自然不希望香港限购,增加内地人买放心奶的难度,但我们不得不理解香港此举的法理逻辑。
对自己的市民负责,这是香港政府存在的合法性。
如果内地人买不到放心奶,应该向我们自己的政府讨说法才对,我们又有何理由谴责人家不讲道义呢?第二,香港奶粉限购令并不是内地人民购买奶粉的绝路,而是内地奶业崛起的平台。
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内地的奶爸奶妈之所以要不辞辛苦甚至不惜成本从香港往回背奶粉,无非是被内地接二连三的乳制品质量问题搞怕了——先是有三聚氰胺事件,后又有内地乳制品标准不升反降,间或还出现不少著名奶企的产品质量问题……连乳业专家王丁棉自己都说,现在消费者已经很难信任内地乳制品。
在这个时候,内地奶企当知耻而后勇,以此为契机,提升乳制品整体的安全性和质量,完善相关国家标准和监管体系。
直面问题、不避恶评,让内地乳制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让他们可以放心购买,这才能赢得市场,也才是内地奶企最大的“机遇”。
第三,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就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对待香港限购令了,而不是自怨自艾。
香港奶粉事件,还是应该回到讨论的起点: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一个号称已经崛起的大国,一个每年公款吃掉几千亿、维稳花掉几千亿的国家,为什么连一罐放心的奶粉都造不出来?三鹿事件过去了这么久,乳制品行业有了哪些改进?直到现在,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相继颁发限购令,为的不都是保障自己国家人民的利益吗?我们有什么资格埋怨香港实行限购令,难道我们还不觉醒吗??所以,我们保障我们自己利益的最有利最有效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抱着自强自立的态度,提升我们自己国家的奶粉质量。
香港奶粉“限带令”实施琀籚癞襙兼购掀小高潮今起,香港奶粉"限带令'将正式执行。
受"限带令'影响,最近一周,网上洋品牌婴幼儿奶粉的搜寻和交易量快速攀升。
香港奶粉"限带令'规定,每个16岁以上人士在从香港出境时将只能携带不超过1.8公斤奶粉(约两罐),规例中称,任何人若违反有关规例,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罚款50万元(港元)及监禁2年。
记者昨从淘宝网了解到,由于进口奶粉的品牌和型号实在太多,这次香港"限带令'究竟对内地奶粉代购生意的影响有多大,还不得而知。
截至目前,网上各店各品牌洋奶粉的均价还没有明显上涨。
但由于香港"限带令'的出台,近期,网上各洋品牌婴幼儿奶粉的搜寻和交易量快速攀升。
仅以昨天查到的实时数据为例,美素奶粉最近七天的搜寻指数环比增长0.8%,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7.8%。
最近七天的成交指数环比增长31.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16.1%。
与此同时,雀巢超级能恩1段奶粉,最近七天的搜寻指数环比增长34.1%,最近七天的成交指数环比增长48.4%。
据了解,目前,淘宝网上约有一半的进口奶粉货源来自香港,这些奶粉会标注为"港版'。
这次"限带令'的出台虽临时没有影响到淘宝网的均价,但的确给这些港版奶粉代购网店和深圳港货行带来不小冲击,不少网店店主表示,代购奶粉生意没法做了,正在酝酿转型。
但也有部分从事海外代购的网店店主表示,他们的货源直接来自新西兰等国,这次香港"限带令'对其网上货源没有任何影响。
相反,他们的生意还会由于那些专营香港货源的网店的削减而有望增长。
一位从事高端进口奶粉的网上经销商告知记者,实际上,香港"限带令'的出台并不会对网上奶粉价格造成太大影响。
即便不依靠水客从香港进货,有渠道的经销商还是会找到其他进口渠道。
"在价格方面,消费者不用太担忧。
浅谈关于香港奶粉限购令的经济学思考关键词:香港;奶粉限购;贸易自由;食品安全一、奶粉限购令概述二、出台奶粉限购令的原因1.奶粉供需失衡。
香港在奶粉的质量监管标准较高,品质有保证,同时其作为贸易自由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无需缴纳税费,这也使得在香港购买奶粉的费用相较于内地直接购买便宜许多。
价廉物美的商品无疑更获消费者青睐,越来越多的内地消费者也参与到抢购大军中去,市场需求短期之内迅速扩张,纵然是荷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奶粉高产量国家也无法短期内迅速满足市场需求,所以香港的奶粉市场供应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被内地消费者抢购一空的奶粉市场最终无法满足本地消费者的正常需求。
2.港民对内地扫货客的反感情绪增加。
内地消费者狂热的在香港市场采购婴儿奶粉,这种扫货模式无疑会对香港原有正常的市场秩序产生冲击,进而影响着香港本地居民的生活,他们对内地扫货客的反感情绪日益增加。
毫无疑问,内地消费者进入香港市场抢购日用品虽然带动了当地的消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是对香港本地居民生活空间的挤占,所以奶粉限购令的出台也正是为了保障本地居民的利益。
三、奶粉限购令所产生的影响1.大陆进口奶粉价格上涨。
奶粉生产商给各地的奶粉都是有一定的配额的,如果香港实施了奶粉限购令,相应的,消费者将目光转回了大陆市场,这也使大陆的进口奶粉需求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造成价格的上涨。
同时,随着香港奶粉限购令的实施,内地消费者仍然执着追逐进口奶粉,他们会通过其他渠道来购买奶粉,而电商销售进口奶粉此渠道也更多的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这也促使电商销售进口奶粉量价齐升。
2.线下水货市场的发展受到冲击。
正因为香港是贸易自由港,相对中国内地来说,消费者在此购买商品不会承担过多的税费,最终商品的售价也普遍低于内地,所以,香港拥有的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职业“水客”提供了赚取差价的商机,他们利用这种价格优势倒卖香港的奶粉,没有限购令的水货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巨大,也产生了高额的利润。
对香港奶粉“限购令”的分析目录一、“限购令”的实施背景二、香港奶粉“限购令”的具体内容解读三、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四、“限购令”实施后的影响分析五、余波之后的反思六、观点总结一、“限购令”的实施背景香港实施奶粉“限购令”与近几年来国产奶业频爆丑闻、出现严重的安全与质量问题是分不开的,由于内地居民对国产配方奶粉丧失了信心,香港乃至世界其它地区出现内地居民抢购奶粉的热潮。
事件回放如下:1、“大头娃娃”事件:2004年4月,安徽阜阳170多名婴幼儿由于服用劣质奶粉,换上了“重度营养不良综合征”,其中死亡人数达五六十人,这些婴儿四肢短小,身体瘦弱,脑袋尤显偏大,被当地人称为“大头娃娃”。
2、“结石娃娃”事件:2008年9月8日甘肃岷县14名婴儿同时患有肾结石病症,引起外界关注。
至9月11日甘肃全省共发现59例肾结石患儿,部分患儿已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同时已死亡1人,这些婴儿均食用了三鹿18元左右价位的奶粉。
后经国家质检总局的进一步检验,包括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圣元、雅士利等在内的多家国内知名乳业企业同样存在三聚氰胺超标的情况,中国乳业遭到巨大的清洗,面临空前的危机。
3、2010年至今,网上市时爆料国内品牌奶粉里面吃出虫子,有些奶粉甚至出现添加雌性激素,导致婴儿性早熟。
4、从2012年6月开始,在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出现了奶粉抢购热潮,多数超市采取不同形式的限购令:如荷兰在摆放奶粉的货柜上贴上了用英语或者荷兰语写着“每名顾客(或团组)只能购买1罐奶粉”的标签;澳大利亚监控购买数量,每人每次限购4罐婴儿奶粉,24小时内超量或反复购买者,电脑拒绝通过;新西兰设奶制品离境限制。
香港此次限购令与国外如出一辙。
二、香港奶粉“限购令”的具体内容为限制抢购奶粉,适当预留婴儿奶粉给本地居民,香港特区2013年3月1日起实施《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根据该法例,离开香港的16岁以上人士每人每天不得携带总净重超过1.8公斤的婴儿配方奶粉,这相当于普通的两罐900克奶粉,违例者一经定罪,最高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
争议香港奶粉限购令作者:暂无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3年第4期文|张一琴3月1日起,香港特区政府正式实施奶粉限购令,规定每名16岁以上的离港人士可携带总净重不超过1.8公斤(约两罐)的奶粉,违例者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
继“双非”孕妇后,婴儿奶粉成了香港与内地关系的又一敏感话题。
三聚氰胺事件导致的内地乳业信任危机,让越来越多的内地居民或亲自赴港,或通过水客,购买香港市面上的进口婴儿奶粉。
为保障本地居民利益,香港特区政府3月1日起正式实施奶粉限购令,规定每名16岁以上的离港人士可携带总净重不超过1.8公斤(约两罐)的奶粉,违例者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
据媒体报道,奶粉限购效果立竿见影,深圳皇岗、罗湖口岸过关人数大幅下降,水客的中介行为遭到致命打击,香港市面奶粉充裕。
但关于这一限购令合理性的讨论却在升级——这一条令是否伤害香港自由贸易港口地位以及两地感情?是否为最佳方式?能否对国内奶业有所警示和鞭策?限购是否合理今年1月底,香港居民麦先生跑了七八家店都没有找到儿子正吃的奶粉。
在一店主的指点下,他向公司请了半天假,乘车前往深圳的港货店才成功买到。
在旅行社担任部门经理的他一向不认同部分港人的排外言行,但当自己也买不到奶粉时,他对记者表示,头一次对大陆游客“扫货”感到不满。
香港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称,从今年1月份起,香港婴幼儿配方奶粉供应开始出现紧张。
最初是与深圳接壤的北区边境地区,之后从北区的上水、粉领、元朗蔓延至沙田,最后再到九龙、港岛。
对于限购令,高永文强调得最多的是“不得已”。
他说,特区政府曾尝试要求奶粉商增加供应、设立本地人购买热线电话、加强执法抑制水货,但均没能全面改善局面,奶粉水货活动仍愈演愈烈,严重影响本地人需求。
高永文表示,限购令客观上影响了两地居民感情,这是他所不愿看到的。
但奶粉是婴儿生长的必需品之一,关乎千家万户的利益,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贸易,希望内地民众予以谅解。
基层反映各界对香港“配方奶粉限购令”反响激烈
基层反映香港“奶粉限购令”规定:每名16岁以上人士每天只可携带不超过1.8公斤(大约两罐)的配方奶粉离境;16岁以下人士则禁止携带奶粉离境,违例者可被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
3月1日生效以来,各地频繁出现“坐地起价”、“囤货族”、“抢购潮”等问题,群众舆论反响激烈,甚至奶粉“一国两制”的舆论也叫嚣尘上,值得关注。
如媒体人王烁言辞激烈,通过新浪微博表示:香港以入刑威胁大陆背奶族,既无良心,更属猪脑。
香港生命力全在乎桥梁中国与世界,管理者居然在奶粉上主动架设阻碍,说明其理念、良心、智力已荡然无存。
香港立身之本何在?又如网友薛蛮子表示:香港海关新规第一天就抓了十个人偷带一共52罐奶粉。
我老汉活了一甲子,带白粉被抓见过不少,但是带奶粉被抓还真没见识过。
全国政协委员、国际篮球明星姚明在谈香港限购奶粉时也表示:谁家没有小孩,民众是无辜的。
凤凰网采访独立学者秋风,其称:奶粉限购是内地的悲剧,香港的闹剧。
再如网友在新浪博客
(/s/blog_be4a105a01016q8k.h tml )发表文章《狗血香港奶粉:孩子在怀里奶粉在对岸》,内容写到:买奶粉比偷奶粉判得还重,查明贪污千万判两年,从自己国家的另一个城市给自己的孩子带几罐奶粉也是两
年,原来两者的性质是一样的。
还有网民戏说香港奶粉限购:怀孕后去香港,买三罐奶粉,在入境处主动被抓,罚款50万,身无分文爱罚不罚,判刑两年,狱中管吃管住,没有雾霾毒害。
生下孩子,即为香港户口,香港政府负责供应奶粉,两年后回大陆,等孩子长到18岁,父母申请去香港居住,从此全家过上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