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958.50 KB
- 文档页数:34
第8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8.1 简答题1.简述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答: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
是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运用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得出的,他认为如果使资本—劳动比率达到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这样一个数值则可以实现社会人均消费的最大化。
假定经济可以毫无代价地获得它今天所需要的任何数量的资本,但将来它不得不生产出更多的资本存量。
黄金分割律的内容是,欲使每个工人的消费达到最大,则对每个工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
如果目标是走上使每个工人的消费最大化的稳定增长道路,黄金分割律决定的数量是一个经济一开始应该选择的每个工人的资本量。
当资本增长达到黄金率水平,即经济中的资本边际产量等于人口增长率时,经济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果资本存量超过黄金率水平,存在资本过度积累时,资源配置就不是帕累托最优。
这种过度积累资本的经济状态就是动态无效性。
2.古典增长模型是怎样论述一致性条件的实现机制的?答: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可以保证一致性条件的实现。
一致性条件实际上就是等于合意增长率的资本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即劳动增长率)。
当二者不相等时,价格机制会促使二者相等。
具体说明如下:(1)资本增长率大于劳动增长率,会促使资本价格下降、劳动价格提高。
这样企业会增加资本投入、减少劳动投入,从而使单位资本的劳动投入减少。
随着这种投入替代,资本产出比率提高、合意增长率下降。
与其相符的资本增长率下降,逐渐与劳动增长率趋于一致。
(2)资本增长率小于劳动增长率,会促使资本价格提高、劳动价格下降。
这样企业会减少资本投入、增加劳动投入,从而使单位资本的劳动投入增加。
随着这种投入替代,资本产出比率下降、合意增长率提高。
与其相符的资本增长率提高,逐渐与劳动增长率趋于一致。
3.简述政府如何采取措施对经济波动实行控制?答: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虽然在乘数与加速系数的相互作用下,经济会自发地形成周期性波动,但政府在这种经济波动面前仍可有所作为。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增长的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对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通常用经济增长率来表示。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2.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1)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2)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
但经济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经济发展。
【例题1·多选题】下列关于GDP(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B.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C.GDP包含了伴随经济增长而来的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D.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经济增长E.用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正确答案』BDE『答案解析』本题考查GDP、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
【例题2·单选题】(2007年)当使用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时,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应采用( )。
A.不变价格 B.现行价格 C.平均价格 D.预期价格『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用现行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额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规模。
(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1.劳动的投入数量2.资本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3.劳动生产率 4.资本的效率【例题·多选题】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
A.消费需求 B.政府支出和净出口 C.生产要素的投入量D.生产要素的效率E.投资需求『正确答案』C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增加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总产出与前期相比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衡量: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GDP经济增长率(G):度量经济增长速度G=∆Y t Y t−1∆Y t: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Y t−1:上年度实现的经济总量现价GDP:反映经济发展规模不变价GDP:计算经济增长速度(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1. 劳动的投入数量2. 资本的投入数量3. 劳动生产率4. 资本的效率(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对劳动、资本的投入以及要素的生产效率在经济增长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解1. 两因素分解法假设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看作某一项生产要素(劳动或资本)与其生产率的作用的结果,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G Q)=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G H)+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G P)2. 三因素分解法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经济增长率(G Y)=技术进步率(G A)+劳动份额(α)×劳动增长(G L)+资本份额(β)×资本增长率(G K)全要素生产率(索洛余值)公式为G A=G Y−αG L−βG K二、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一)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随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需要通过一组经济总量指标来反映,包括GDP、就业和金融市场指标。
按周期波动的长周期:长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周期平均长度为50-60年。
时间长短划分:中周期: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周期平均长度为8年。
(最关注)短周期: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周期平均长度3-5年。
按经济总量绝对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经济总量下降或相对下绝对减少。
降的不同情况:增长性周期: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二)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扩张阶段:复苏阶段:是扩张阶段的初期经济周期划分细分繁荣阶段:是扩张阶段的后期最高点顶峰为两个阶段:收缩或衰退阶段(衰退特别严重就称为萧条):最低点为谷底谷底和顶峰也叫转折点或拐点复苏和繁荣阶段特征: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常伴随通货膨胀。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讲师:鑫心【本章主要内容】1.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重点2.消费者行为分析重点3.生产和成本理论次重点4.市场结构理论次重点5.生产要素市场理论非重点6.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次重点7.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次重点8.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非重点9.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次重点10.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次重点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历年分值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合计2021年1题1分——1题1分2020年1题1分——1题1分2019年——1题2分1题2分2018年3题3分1题2分4题5分2017年1题1分——1题1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经济增长因素分解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的类型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我国的经济波动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和主要任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区别(次重点)1.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一、经济增长2. 经济增长率∆ 是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 ,−1 为上年度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由于GDP的计算中包含了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因素,所以GDP的计算可以用现价计算GDP (现价GDP)或用不变价计算GDP(不变价GDP)。
① 现价GDP :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② 不变价GDP :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1-t YtΔY G一、经济增长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也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本章重点】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含义及区别,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因素分解和计算公式;2.经济波动的含义和类型,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导致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我国的经济波动,分析和预测经济波动的指标体系;3.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和内容;4.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含义和特征;5.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和主要任务;7.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
一、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即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相比前期所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GDP或人均GDP 来衡量。
经济增长率=本年度经济总量的增量/上年度所实现的经济总量。
公式:G=Y t/Y t-1。
计算GDP是分为按现价计算的现价GDP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不变价GDP。
现价GDP可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
不变价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加速度,是一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度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GDP只是一个衡量总产出的概念,并不包括经济增长对生态与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经济发展:既包括经济增长,也包括伴随经济增长过程而出现的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变迁、福利改善,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和谐等方面的内容。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包括科技进步、自然资源状况、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以及人口的增长情况等。
具体来看,基本因素有四个:劳动的投入量、资本的投入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投资效益)。
劳动生产率:一般用一定时间(如一年)内每个劳动者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单位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引言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经济系统在长期和短期内的运行模式。
经济增长研究的是经济长期发展的趋势、驱动力和影响因素,而经济周期理论则关注短期内经济波动的原因、规律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研究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指导政策制定和经济管理。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总值(GDP)的实际增加的过程,可以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角度。
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是生产能力的提高。
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创新和资本积累来实现。
技术进步可以促使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增加生产总值。
创新可以引入新产品、新生产工艺和新市场,推动经济发展。
资本积累则意味着增加物质资源和投资,增加生产能力。
供给侧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代表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由罗伯特·索洛和保罗·罗默等人提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长期的经济增长。
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于有效需求的增加。
有效需求包括个人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
当有效需求增加时,企业生产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需求侧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是提高有效需求。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和稳定货币政策,可以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经济总量、价格水平、就业水平等经济指标周期性地波动的现象。
经济周期通常包含繁荣期、衰退期、萧条期和复苏期。
经济周期理论的解释经济周期的起因和机制是经济周期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有两种解释:替代性需求理论和总需求不足理论。
替代性需求理论替代性需求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是由于不同消费部门之间的需求替代关系所导致的。
第⼋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doc第⼋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教学⽬的在短期国民收⼊决定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长期国民收⼊的决定。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1、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般认识;2、乘数-加速数模型。
3、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般认识;4、不包含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5、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定义与衡量经济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的增长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且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
⽆论是讨论经济增长,还是分析经济周期,都与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的国民收⼊这个概念紧密相关。
所谓潜在产量,就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所能⽣产的产量。
由于短期国民收⼊决定理论假定:资本和技术⽔平在短期内是不变的,因此,与充分就业所对应的总供给曲线就是⼀条垂线,见图3-1。
实际产量的⾼低直接取决于总需求。
P ASP1 E1AD1P0AD00 Y0Y1Y图3-1 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充分就业模型但是,在长期内,假设资本和技术⽔平不会发⽣变动是不现实的。
当资本和技术⽔平发⽣变动时,就会导致与充分就业相对应的总供给曲线向右边移动1,把不同时间的潜在产量描述在图8-1上,就可以得到潜在产量的变动趋势,或称GDP的变动趋势,它描述了经济中当⽣产要素被充分利⽤时,GDP所经过的过程(见虚线)。
给定⼀个特定时期,图8-1中的虚线所对应的产量即为经济中现有资源被充分利⽤所能⽣产的产量,即潜在产量。
⽽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的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就构成了经济周期。
增长理论2和周期理论分别讨论这两种现象。
产量实际GDP潜在GDPCDB EA0 时期图8-1 潜在GDP与实际GDP⼆、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定义和阶段1、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trade cycle),⼜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1这⾥讨论的是⼀种正常情况。
第8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8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主讲人:宏观经济课程组主要内容8.1经济周期理论8.1经济周期理论8.1经济周期理论8.1经济周期理论8.1经济周期理论8.1经济周期理论8.1经济周期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8.2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12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涵义1经济周期阶段及其特征2经济周期分类3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4图8-1中国与美国1986—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对比趋势图从中美两国的经济增长趋势图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就如同我们玩的过山车,一会猛冲上去,一会又狂掉下来。
但这种过山车可不好玩。
经济学家追求的不是过山车的忽上忽下,而是一种稳定状态。
寻求经济波动原因,找出稳定之路,正是经济学家的任务。
8.1.1经济周期的涵义GDP上升和下降的交替?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经济周期有时也称经济波动,是指经济增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并具有规律性的扩张与衰退相互交替的经济现象。
8.1.2经济周期阶段及其特征存在大量的失业工人和闲置的生产设备,企业利润降到最低,甚至是负数,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贷不出去,厂商不愿意增加投资。
就业、生产、价格、货币、工资、利率和利润增加现存的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劳动、原材料和银行贷款开始变得短缺,供不应求的现象频繁发生生产普遍过剩,就业和产量水平下降,利润减少,经济活动水平逐渐下降到最低点。
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增长趋势经济活动围绕“长期趋势”上下波动的实际水平8.1.3经济周期分类根据经济周期波动的时间:短周期(短波)、中周期(中波)和长周期(长波)。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知识点考点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2、计算GDP时可分为按现价计算的GDP和按不变价计算的GDP。
现价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不变价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3、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增长不简单等同于经济发展,4、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4项):◆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在一定时间内每个劳动者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或单位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资本的效率。
5、两因素分析法:假定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劳动时间)的增长率和每小时产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的增长率+每小时产出的增长率6、三因素分析法: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个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份额*劳动增长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7、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中扣除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后的余值。
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索洛提出,又称索洛余值.8、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随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或收缩。
经济周期需要一组经济总量指标来反映,个别指标单独波动不能反映经济周期。
9、按照周期波动时间长短划分,经济周期分:◆长周期(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
50-60年);◆中周期(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8年,对经济影响较大,关注做多,文献默认)◆短周期(小循环或基钦周期,3-5年)10、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者相对下降,经济周期分:古典型周期(低谷时经济总量负增长,经济总量绝对减少)增长型周期(低谷时经济总量正增长,经济总量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我国属于增长型经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