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飞机的空气动力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18.89 MB
- 文档页数:2
空气动力学在飞机中的应用一、飞机气动力性能研究飞机气动力性能是指飞机运动中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包括阻力、升力、稳定性和控制等方面。
在设计飞机时,需要通过气动力测试获得飞机的气动特性,如飞行速度、升力系数、阻力系数和滚转、俯仰和偏航的阻力、升力和动力系数等。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推导出飞机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从而精确地设计出符合需求的飞机。
二、飞机空气动力设计优化飞机的翼型、机身和尾翼等部件都需要经过空气动力设计优化,以满足对飞机某些特定要求,如高升力系数、低阻力系数等。
设计优化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模拟不同设计方案的气动力性能,并通过优化算法得出最优方案。
三、飞机气动噪声控制气动噪声是指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空气流动引起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和航空器本身都会产生影响。
控制气动噪声是飞机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目标。
控制气动噪声需要从翼型、机身、发动机进气、襟翼等方面入手,采用减噪技术来减少气动噪声的产生。
四、飞机稳定性和控制性能研究飞机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直接影响到飞行安全和操纵性,是飞机设计中的重要问题。
稳定性研究包括静态稳定、动态稳定和自稳性分析,控制性能研究包括操纵质量、慌张性、阶跃响应等方面。
通过空气动力学模拟和试验,可以获得精确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参数,指导飞机设计和飞行测试。
五、飞机结构强度分析飞机的结构强度和气动性能紧密相关,因为飞机结构设计需要满足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所受的各种气动载荷。
空气动力学模拟和试验可以为飞机结构强度分析提供载荷数据,指导各个部件的强度设计和选型。
空气动力学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飞机气动力性能、设计优化、气动噪声控制、稳定性和控制性能研究以及结构强度分析等方面。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试验技术的不断发展,空气动力学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飞机飞行时,受到空气流动的影响,包括阻力、升力、推力和重力等,而这些力量的平衡和协调是保证飞机在空中稳定飞行和安全运作的重要因素。
航空工程师中的飞行器设计与空气动力学案例航空工程师是设计、制造及维护飞行器的专业人士。
他们需要应用航空工程学知识,并以空气动力学原理为基础进行飞行器设计。
本文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介绍航空工程师在飞行器设计和空气动力学中的重要工作。
案例一:喷气式客机的气动力学性能优化喷气式客机是现代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空工程师在设计喷气式客机时,需要考虑空气动力学性能的优化,以提高燃油效率、减少气动阻力并提升飞行性能。
首先,工程师会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模拟飞行器的气流分布。
通过对机身、翼面和尾翼等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可以减少气流的阻力,并改善飞行器的整体空气动力学性能。
其次,航空工程师会研究飞行器的气动外形,如机翼梢弦比、机翼后掠角等参数。
通过合理的气动外形设计,可以减少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所受到的气动阻力和气流干扰,提高飞行效率和稳定性。
最后,工程师会对飞行器进行模型试飞和风洞试验。
通过模拟真实飞行环境,观测飞行器在空气中的动态响应,并根据试验数据进一步优化设计。
案例二:直升机旋翼的设计与控制直升机是一种具有垂直起降和悬停能力的飞行器。
在直升机的设计中,航空工程师需要重点关注旋翼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和控制系统。
旋翼的设计是直升机空气动力学设计的核心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需要考虑旋翼的气动力学性能、载荷分布以及悬停和巡航状态下的气动特性。
通过设计合理的旋翼几何形状、旋翼桨叶的材料与形态以及控制系统,可以提高直升机的飞行效率和稳定性。
在直升机的控制系统设计中,航空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旋翼叶片的角度、速度以及动力系统的响应等因素。
通过精确控制旋翼叶片的运动,可以实现直升机的悬停、爬升、下降和转弯等操作。
案例三:飞行器的气动外形和空气动力学设计除了喷气式客机和直升机,航空工程师还需要设计其他类型的飞行器,如战斗机、无人机等。
这些飞行器的设计与空气动力学原理密切相关。
在飞行器的气动外形设计中,航空工程师需要考虑阻力降低、升力增加以及气动稳定性等因素。
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与优化随着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飞行器的造型和性能也在不断地创新和优化。
其中,空气动力学是影响飞行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空气动力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飞机的飞行稳定性和效率。
因此,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与优化成为了当今航空工业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一、空气动力学原理空气动力学是关于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科学,它是飞行器设计的重要基础。
空气动力学原理主要包括气流和空气阻力、升力和重力、环流和卡门涡等。
气流是指空气在运动时所形成的气流。
在飞行器的设计中,气流对机翼、机身等的外形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气流流线的流畅和趋势,以及流场的分布,直接可以影响到机翼的升力、阻力等性能指标。
空气阻力是指空气对物体运动的阻碍力。
在大气中飞行时,飞行器所受到的空气阻力非常大,它会直接影响到飞机的速度和燃料消耗等性能指标。
因此,在飞行器设计中,要对空气阻力进行精确计算和优化设计。
升力和重力是飞行器在空气中飞行时,机翼所受到的上升力和飞机的重量之间的关系。
在飞行器的设计中,要合理地利用机翼的升力产生,以提高飞机的升力,降低飞行器的重量。
这可以通过机翼的形状、角度、曲率等因素来实现。
环流和卡门涡是指空气动力学中所形成的环流和涡旋。
在飞行器的设计中,环流和卡门涡的产生直接影响到机翼和尾翼的空气动力性能,因此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二、飞行器空气动力学设计与优化的主要方法1.模拟分析法模拟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飞行器空气动力学设计和优化方法。
通过数值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对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优化飞行器的设计方案。
模拟分析法可以预测飞行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如空气动力、静力、动力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飞行器的设计和研发中。
2.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飞行器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风洞试验等实验手段,对飞行器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测试和测量,从而得到精确的空气动力学数据,帮助设计人员进行优化设计。
实验研究法具有直观、可靠性高等优点,但是成本较高,周期也较长,因此一般用于飞行器的重要部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直升飞机原理旋翼的空气动力特点(1)产生向上的升力用来克服直升机的重力。
即使直升机的发动机空中停车时,驾驶员可通过操纵旋翼使其自转,仍可产生一定升力,减缓直升机下降趋势。
(2)产生向前的水平分力克服空气阻力使直升机前进,类似于飞机上推进器的作用(例如螺旋桨或喷气发动机)。
(3)产生其他分力及力矩对直升机; 进行控制或机动飞行,类似于飞机上各操纵面的作用。
旋翼由数片桨叶及一个桨毂组成。
工作时,桨叶与空气作相对运动,产生空气动力;桨毂则是用来连接桨叶和旋翼轴,以转动旋翼。
桨叶一般通过铰接方式与桨毂连接(如下图所示)。
旋翼的运动与固定翼飞机机翼的不,因为旋翼的桨叶除了随直升机一同作直线或曲线动外,还要绕旋翼轴旋转,因此桨叶空气动力现象要比机翼的复杂得多。
先来考察一下旋翼的轴向直线运动这就是直升机垂直飞行时旋翼工作的情况,它相当于飞机上螺旋桨的情况。
由于两者技术要求不同,旋翼的直径大且转速小;螺旋桨的直径小而转速大。
在分析、设计上就有所区别设一旋冀,桨叶片数为k,以恒定角速度Ω 绕轴旋转,并以速度 Vo沿旋转轴作直线运动。
如果在想象中用一中心轴线与旋翼轴重合,而半径为 r的圆柱面把桨叶裁开(参阅图 2,1—3),并将这圆柱面展开成平面,就得到桨叶剖面。
既然这时桨叶包括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对于叶剖面来说,应有用向速度 (等于Ωr)和垂直于旋转平面的速度(等于Vo),而合速度是两者的矢量和。
显然可以看出(如图2(1—3),用不同半径的圆柱面所截出来的各个桨叶剖面,他们的合速度是不同的: 大小不同,方向也不相同。
如果再考虑到由于桨叶运动所激起的附加气流速度(诱导速度) ),那么桨叶各个剖面与空气之间的相对速度就更加不同。
与机翼相比较,这就是桨叶工作条件复杂,对它的分析比较麻烦的原因所在。
旋翼拉力产生的滑流理论现以直升机处于垂直上升状态为例,应用滑流理论说明旋翼拉力产生的原因。
此时,将流过旋翼的空气,或正确地说,受到旋翼作用的气流,整个地看做一根光滑流管加以单独处理。
空气动力学特性分析及应用案例研究一、引言空气动力学是指飞行器在大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空气力的学科。
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飞行器的气动力学特性以及飞行器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空气动力学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价值。
理论研究主要分析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所受的空气力,为飞行器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应用价值则主要体现在飞行器的设计、仿真和飞行试验等方面。
本文将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对空气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
二、空气动力学特性分析1. 空气动力学力学模型空气动力学力学模型是空气动力学研究的基础,其研究对象主要是飞行器所受的各种空气力。
该模型包括机体力学模型、机翼力学模型、机身力学模型、尾部力学模型等。
机体力学模型是指在机体坐标系下,为了分析飞行器的运动特性,而对飞行器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
其主要包括机体姿态、角速度、速度等。
机翼力学模型则是指飞行器的机翼在运动中所受到的各种空气力的组合。
机身力学模型则主要是描述飞行器机身所受的各种空气力。
对于尾部力学模型,则是分析飞行器尾部所受到的各种空气力。
2. 空气动力学特性参数空气动力学特性参数主要是对飞行器在各种空气环境下的运动特性进行分析和描述。
其包括飞行器的气动力、气动力矩、阻力、升力、侧向力等。
其中升力和阻力是判断飞行器飞行性能的重要参数,而气动力矩和侧向力则主要与飞行器的机动特性有关。
飞行器的升力是指飞行器向上的空气力,其大小与机翼的形状、面积、攻角以及机速有关。
飞行器的阻力则是飞行器在运动过程中所遇到的空气阻力,与飞行器的形状、速度、密度等参数有关。
3. 空气动力学试验方法空气动力学试验是对飞行器的设计和性能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
空气动力学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检验设计是否合理,评价飞行性能和预测未来运行情况。
常用的空气动力学试验方法包括风洞试验、飞行试验、数值模拟试验等。
风洞试验是模拟飞行器在不同空速、攻角条件下所受到空气力的试验方法。
飞行试验则是直接在空气环境下对飞行器的运动特性进行实测。
飞机飞行的原理范文造成升力的原因是飞机的机翼形状和空气流动。
飞机的机翼采用了空气动力学的设计原理,其上表面是凸起的,下表面是平坦的。
当空气流经机翼时,上表面的曲率使得空气流动速度较快,而下表面的平坦形状使得空气流动速度较慢。
根据伯努利定律,速度较快的空气产生较低的压力,而速度较慢的空气产生较高的压力。
因此,在机翼上方产生了较低的压力,而在机翼下方产生了较高的压力。
这种压力差就是升力。
同时,飞机产生推力以推动飞机向前运动。
推力是通过引擎产生的,通常是由喷气发动机或者螺旋桨推进器提供。
引擎中燃料燃烧产生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喷射或者推动来产生向后的喷气或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飞机向后喷射气体时,气体也会对飞机产生向前的等大反作用力,从而推动飞机向前运动。
在巡航阶段,飞机维持一定的速度和高度,飞行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推力和机翼的升力来保持飞行平衡。
当飞机需要向上爬升时,可以增加升力;当飞机需要向下俯冲时,可以降低升力。
通过调整引擎的推力和控制飞机的姿态,飞机可以实现各种飞行动作和轨迹。
降落阶段,飞机需要减小速度并着陆。
为了减小速度,飞机可以降低推力并增加空气阻力。
此外,使用气动刹车和襟翼等设备也有助于减速。
当飞机逐渐接近地面时,可以将襟翼打开,增加机翼面积,从而产生更大的升力和阻力。
当飞机接触地面后,辅助设备如刹车、襟翼和反推系统来帮助飞机减速并停稳。
总结来说,飞机飞行的原理是通过产生足够的升力来克服重力,并通过引擎产生推力来推动飞机向前运动。
这个过程基于伯努利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通过控制推力和升力的大小以及调整飞机的姿态,飞机能够实现各种飞行动作和轨迹。
Re:模型飞机的空气动力学第三节机翼机翼飞行时所受的升力因为是平均分布载重,所以盖板受的力并不大,所以一般盖板用2mm 的巴沙木绰绰有余,有些飞机根本没有盖板只有薄膜也可以,翼肋片只要把翼型撑出形状就好,不可能压力破坏,所以很多人把它挖洞以减轻重量,我曾经把一架25级特技机Joker 的翼肋每片都挖了三个大洞,你猜我省了几公克重量,答案只有3公克,机翼我们比较关心的是弯矩及扭矩应力,飞机飞行时所受的升力图解如﹝图10-5a﹞,剪应力如﹝图10-5b﹞,弯矩应力如﹝图10-5c﹞,可以看出破坏都发生在两边机翼接合处,所以机翼中间应力大的地方都要特别加强,要抵抗弯矩应力应设法使大梁的断面积加大,并使上下大梁距离增加,就像铁轨的断面一样,所以﹝图10-6a﹞配置就比﹝图10-6b﹞好,滑翔机低阻力很薄的翼型就很难处理了,必要时上下梁改用一根实心梁,尾翼因面积小,应力不大,靠后面那跟实心梁支撑也够了,但那根梁的材质要选硬质一点的。
双翼机机翼的结构与单翼机不同,单翼机的机翼是悬臂式结构,双翼机单独一片上翼或下翼都是软趴趴的,加上中间的支撑及钢线成一箱形结构,箱形结构在承受弯矩时上下翼分别承拉力与压力,不像单翼机由同一机翼的上下梁分别承受拉力与压力,因上下翼离的很开所以在结构上很有效,但中间支撑及钢线增加的阻力及上下翼之间的干扰,所以双翼机都不快。
要抵抗扭矩变形应设法使机翼结构成一桶状,使外缘有最多的材料,所以全覆盖的机翼除翼型比较准确外,抗扭性也比较好,小飞机机翼没有全覆盖,也要使前部形成一D桶﹝如图10-7﹞,以便抵抗扭力。
保丽龙是机翼另一种常见的材料,与巴沙木相比,保丽龙可以承受压力虽然没木头强,但完全无法承受拉力,所以使用保丽龙作机翼要加上抗拉力材料,常见的作法有在上下缘埋入木头梁,或是只埋下缘梁以承受拉力,另外就是整个以FRP布包覆,成一桶形结构,这种方式在滑翔机上很常见。
机翼的破坏有一大部分是弯矩破坏,为了防止弯矩破坏有些飞机机翼装有斜撑如塞斯纳152等,斜撑对减低弯矩及剪力很有效,如﹝图10-8﹞可以看出最大弯矩及剪力都降低许多,代价当然是斜撑多出来的重量与阻力。
物理中飞机原理的应用实例引言飞机是一种利用物理原理以空气为介质进行飞行的交通工具。
其设计与原理涉及到多个物理学概念和定律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飞机设计中应用的物理原理实例。
1. 升力的产生与应用升力是飞机能够在大气中保持飞行的重要力量。
通过使用翼型引导气流,飞机在机翼上产生升力。
在物理学中,升力是由飞机的翼型和来流气流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当气流经过翼型时,它会受到弯曲和扩散。
根据伯努利定理,当气流通过翼型上表面的速度较快时,气体压力较低。
而当气流通过翼型下表面时,速度较慢,气体压力较高。
这种压力差会在翼型上产生一个向上的力,即升力。
飞机的设计者利用这个原理来产生升力,并使飞机得以飞行。
在设计飞机机翼时,需要考虑到翼型的形状、厚度和倾角等因素,以优化升力的产生并提高飞机的性能。
2. 阻力与减阻措施阻力是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克服的力量。
它包括了飞机在空气中前进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和飞机各个零部件的摩擦阻力。
在物理学中,阻力是由来流气体对飞机运动的反作用力产生的。
当飞机在空气中前进时,空气颗粒会碰撞到飞机的表面,从而产生阻力。
为了减小阻力并提高飞机的飞行效率,设计者采取了多种措施,如采用流线型的机身设计、减小飞机表面的粗糙度、使用细翼等。
减阻措施的应用在飞机设计中非常重要。
通过减小阻力,飞机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并减少燃料消耗,提高飞行效率。
3. 动力与推力动力是飞机进行飞行所需的能量。
在传统的喷气式飞机中,动力是通过喷气发动机提供的。
喷气发动机以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喷口喷射出去,产生巨大的推力。
这个推力将飞机向前推动,并克服阻力使飞机得以飞行。
在物理学中,动力和推力是由牛顿第三定律所描述的。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一切作用力都会产生一个同等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喷气发动机喷出的气体作用在反方向上,推动飞机向前。
4. 重力与平衡重力是一个地球吸引物体的力量。
在飞行过程中,飞机需要克服重力,以保持在空中的平衡状态。
2.3 飞机的几何外形和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2.3.1 飞机的几何外形和参数飞机的几何外形,由机翼、机身和尾翼(分为水平尾翼或平尾、垂直尾翼或垂尾)等主要部件的几何外形共同构成。
现代飞机的几何外形,必须保证满足空气动力特性和隐身特性等方面的要求。
飞机的几何外形也称为气动外形。
机翼的几何外形当飞机在空中飞行时,作用在飞机上的升力主要是由机翼产生;同时机翼上也会产生阻力。
机翼上的空气动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于机翼的外形,即机翼翼型(或翼剖面)几何形状、机翼平面几何形状等。
描述机翼的几何外形,主要从这两方面加以说明。
a. 机翼翼型的几何参数飞机机翼、尾翼,导弹翼面,直升机旋翼叶片和螺旋桨叶片上平行于飞行器对称面或垂直于前缘的剖面形状,称为翼型,又称为翼剖面。
翼型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如图2.3.1所示。
图中(a)是平板剖面,它的空气动力特性不好。
后来人们在飞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把翼剖面做成像鸟翼那样的弯拱形状——薄的单凸翼剖面(见图(b)),对升力特性有改进。
随着飞机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加大剖面的厚度,也会改善升力特性,因而就有了凹凸形翼剖面(见图(c)),这种翼剖面的升力特性虽然较好,但阻力特性却不好,只适用于速度很低的飞机上;另外,因为后部很薄而且弯曲,在构造方面不利,因而目前已很少应用。
至于平凸形翼剖面(见图(d)),在构造上和加工上比较方便,同时空气动力特性也不错,所以目前在某些低速飞机上还有应用。
不对称的双凸形翼剖面(见图(e))的升力和阻力特性都较好,在构造方面也有利,所以广泛应用在活塞发动机的飞机上。
图(f)中是S形翼剖面,这种翼剖面的中线呈S形的,它的特点是尾部稍稍向上翘,使得压力中心不会前后移动。
对称的双凸形翼剖面(见图(g)),通常用于各种飞机的尾翼面上。
图(h)是所谓“层流翼剖面”,它的特点是压强分布的最低压强点(即最大负压强)位于翼剖面靠后的部分,可减低阻力。
这种翼剖面常用于速度较高的飞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