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大数据分析平台项目建设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86 MB
- 文档页数:421
社区智慧化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社区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社区管理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其中包括信息化建设、社会服务提供的不断升级等。
智能化社区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高社区自治水平,还有助于提升治理效率,提供更好的社区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
二、目标该社区智慧化平台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的社区管理平台,为社区管理者提供全面的、实时的信息支持,增强社区的自治能力,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三、建设内容1. 社区物联网应用在社区内部建设各类传感器,通过物联网技术收集各项信息数据,为社区管理及居民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应用:(1)环保监测:监测空气质量、噪音、水质等环境数据,实现环境自动监测和预警。
(2)安防监控:通过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社区安全监控和预警,提高社区安全防范能力。
(3)智能停车: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车位管理、远程开门、缴费等自助服务,提升停车效率。
2. 数据平台建设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处理等技术建立数据仓库,实现对社区各类数据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和分析。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应用:(1)社区事件管理:对公共安全、卫生、交通等社区事件进行监管和管理,准确掌握社区服务的瓶颈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2)居民服务管理:建立居民信息档案,开展居民信息采集,包括人口信息、健康档案、商家信息等。
通过移动端、微信公众号、语音机器人等途径,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3. 综合平台建设基于数据平台与物联网应用构建综合平台,提供综合管理、服务、智慧社区等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应用:(1)社区服务管理:实现居民服务与社区服务对接,提供在线服务,包括社区通告、报名、预约、缴费等。
(2)智慧社交:建立在线社交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在线社交娱乐等功能,推动社区居民互动和交流。
(3)智慧管理:实现社区资源调度、物业管理、人员管理等管理流程自动化,提高社区管理效率。
2019年智慧社区大数据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智慧社区大数据网格化管理平台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构建起一体化管理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化的服务。
以下是具体的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1. 建设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平台采用大数据技术和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可以实时采集、汇总和处理社区内部各种信息数据,包括人员信息、房屋信息、设备信息等,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统计分析。
2. 建设智慧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通过采用地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社区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实现对每个网格的管控和管理,可以在平台上对各个网格的信息进行实时查看、管理和控制。
3. 建设智慧社区物业管理平台:整合社区内的物业管理信息,包括物业费收缴、保洁管理、安全防范等。
可以实现信息共享,提升物业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
4. 建设智慧社区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整合社区内部各种资源和服务,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公共服务。
例如,社区健康服务、便民服务等,可以通过互联网、App等网络技术进行在线服务。
5. 建设智慧社区智能化管理平台:通过整合社区内部的智能设备,例如智能门禁、智能停车系统、智能家居等,实现智能化的社区居住体验。
同时,还可以提供智能化的管理服务,例如告警监控、远程查看等。
6. 运营智慧社区平台:平台建设完成后,需要有专业的运营管理人员进行日常运营和管理。
运营人员需要采用最新的技术手段,与社区居民进行沟通和互动,保证平台的稳定和高效运营。
综上所述,智慧社区大数据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解决方案,将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便捷、高效、智能化的服务,也将对社区管理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智慧社区项目大数据解决方案 (一)智慧社区是指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手段,实现社区各项活动的智能化、信息化和高效化。
智慧社区已成为未来社区建设的重要方向,而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大数据解决方案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一、智慧社区的需求智慧社区是面向居民的智能化、信息化和高效化的服务,主要包括物业管理、公共服务、安全防范等各个方面。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
智慧社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数据分析:在智慧社区中,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如人员流量、垃圾处理、水电费用、环境指标、人员安全等信息。
需要有一套完善的大数据处理系统。
2、安全保障:在智慧社区中,需要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
需要有一套安全机制,保证数据的安全可靠。
3、信息共享:在智慧社区中,需要各项信息能互通共享,方便管理和居民使用。
比如社区公共设施的维修记录,居民的用水电费等信息。
二、大数据解决方案智慧社区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技术,而现代大数据技术的核心是数据分析。
大数据分析包括数据采集和挖掘,以及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1、数据采集和挖掘:智慧社区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数据,如人员流量、垃圾处理、水电费用、环境指标、人员安全等信息。
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数据采集,再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提取有用的信息。
2、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大数据技术的核心,用于处理、存储和分析海量的数据。
针对智慧社区的场景,可以采用内存数据库和分析引擎,对数据进行实时的处理和分析,以实现智能化和高效化服务。
3、安全保障: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安全,需要采用安全机制,如数据加密、身份验证、数据备份等措施,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
4、信息共享:为了方便管理和居民使用,需要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可以采用公共数据接口和协议,以便不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实现数据共享和服务协同。
三、智慧社区的应用智慧社区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
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 (2)1.1 项目背景 (2)1.2 项目目标 (2)第二章: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架构设计 (3)2.1 平台架构概述 (3)2.2 技术架构 (3)2.3 业务架构 (3)第三章:关键技术选型与实施 (4)3.1 关键技术概述 (4)3.2 技术选型 (4)3.2.1 大数据技术 (4)3.2.2 云计算技术 (4)3.2.3 物联网技术 (5)3.2.4 人工智能技术 (5)3.2.5 网络安全技术 (5)3.3 技术实施 (5)3.3.1 数据采集与处理 (5)3.3.2 数据存储与分析 (5)3.3.3 应用系统开发与部署 (5)3.3.4 网络安全防护 (5)3.3.5 用户体验优化 (6)第四章: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6)4.1 功能模块概述 (6)4.2 用户管理模块 (6)4.3 服务管理模块 (6)4.4 数据管理模块 (7)第五章:数据采集与处理 (7)5.1 数据采集 (7)5.1.1 采集对象及范围 (7)5.1.2 采集方式 (7)5.1.3 采集流程 (7)5.2 数据处理 (8)5.2.1 数据清洗 (8)5.2.2 数据整合 (8)5.2.3 数据加密 (8)5.3 数据分析 (8)5.3.1 数据挖掘 (8)5.3.2 数据可视化 (8)5.3.3 应用场景 (8)第六章:安全保障措施 (8)6.1 安全需求分析 (8)6.2 技术安全保障 (9)6.3 管理安全保障 (9)第七章:用户体验优化 (10)7.1 用户体验需求分析 (10)7.1.1 用户画像构建 (10)7.1.2 用户需求挖掘 (10)7.2 交互设计 (10)7.2.1 交互逻辑优化 (10)7.2.2 交互方式创新 (11)7.3 界面设计 (11)7.3.1 界面布局 (11)7.3.2 界面风格 (11)8.1 运营管理策略 (11)8.2 维护与更新 (12)8.3 用户反馈与改进 (12)第九章:项目评估与效益分析 (13)9.1 项目评估指标 (13)9.2 效益分析 (13)9.3 项目改进建议 (14)第十章:未来发展展望 (14)10.1 行业发展趋势 (14)10.2 技术创新方向 (15)10.3 市场拓展策略 (15)第一章:项目背景与目标1.1 项目背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已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智慧社区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目录CONTENTS 项目背景1建设内容2总体设计3解决方案4建设目标展示51项目背景项目背景智慧社区建设是积极响应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战略任务,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平安建设战略部署,率先落实广州市构建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新型智慧产业生态圈一项有益尝试。
利用覆盖全市的互联网+视频网+物联网技术打通社会治理的“神经元”,形成“感知神经系统”,通过“智慧平安大脑”全面提升我市社会综合治理水平与效率,全面增强社区的安全防范能力,全面压减全市的稳控事件、治安、刑事案件,以人为本为我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社区技防、人防先进性不够重点人员监控手段缺乏实有人口底数不清实有企业数据不鲜活管理困境2建设内容方案思路升级改造技术革新易于扩展互联互通信息自动采集人、企、车、物、行为数据互联互通公安数据碰撞平台全景分析人、企、车、物、行为研判联动共治社区保安、物业“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内,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整合打通社区各类数据资源要素,实现海量数据汇聚研判,带来智能、精准、高效的社区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公安内保工作水平。
建设内容一套智慧社区建设标准一张宽窄带结合的社区互联网+视频网+物联网一个汇集海量数据的多维数据库一个集展示汇报、应急指挥、日常安保等功能与一身的智慧管理平台一系列重点应用:智慧安防、智慧消防、智慧物业五个一工程建设3总体设计一平台一网N个应用互联网+视频网+窄带物联网门禁管理系统定位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设施设备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消防报警系统人脸识别智慧社区物联网大数据平台技术框架网络架构园区视频监控智能抄表停车出入监控LoRa基站LPWAN物联网云管理平台交换机警务平台视频专网4G传输数据中心警务监控大厅智慧园区物联网平台烟雾报警园区警力定位LoRa基站4G传输照明监测消防门禁监控消防栓水压监测人脸识别园区门禁红外报警停车管理环境监测移动终端应用门磁报警消防通道障碍监控窨井盖监测幼儿园电子围栏软件体系社区统一平台接入移动终端社区主数据系统智慧社区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3D/GIS)安保定位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工业社区定位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停车出入监控智慧停车系统红外门磁报警系统烟雾报警系统消防栓监测系统消防门监控系统消防通道监控系统智能抄表系统环境监测系统能源监测系统WEB (PC 端)平台建设一张三维实景地图两个系统应用端三大类数据采集打造集门禁、人脸、车禁、WIFI嗅探以及视频监控为一体的“智慧一张图”模式。
基于AI的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目录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3)1.1 背景介绍 (4)1.2 项目目标 (5)二、需求分析 (6)2.1 功能需求 (7)2.2 性能需求 (9)2.3 数据需求 (10)2.4 安全性需求 (11)三、技术架构 (12)3.1 总体架构 (13)3.2 技术选型 (14)3.3 系统模块划分 (16)四、平台功能设计 (18)4.1 数据采集与整合 (19)4.2 数据存储与管理 (20)4.3 数据分析与挖掘 (21)4.4 数据可视化与应用 (22)4.5 管理与维护功能 (24)五、平台性能优化 (25)5.1 性能优化策略 (26)5.2 数据处理算法优化 (27)5.3 平台扩展性设计 (28)六、安全与隐私保护 (30)6.1 数据加密与脱敏 (31)6.2 权限管理与访问控制 (32)6.3 安全审计与日志记录 (34)6.4 隐私保护政策与合规性 (35)七、项目实施计划 (37)7.2 任务分工与时间安排 (38)7.3 项目风险与应对措施 (40)八、项目预算与资源需求 (41)8.1 项目预算 (43)8.2 硬件资源需求 (45)8.3 软件资源需求 (46)8.4 人力资源需求 (47)九、项目效益评估 (49)9.1 社会效益评估 (50)9.2 经济效益评估 (52)9.3 环境效益评估 (53)9.4 可持续发展评估 (54)十、项目总结与展望 (55)10.1 项目成果总结 (56)10.3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59)一、项目背景与目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慧社区已经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社区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现对社区内各类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从而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基于AI的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旨在构建一个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以满足社区管理者和居民的需求,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方案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方案一、项目背景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集中居住导致社区面临着各种问题。
如老年人孤独、青少年活动空间不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等。
而智慧社区建设可提供更全面、高效、便利的服务,缓解社区问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构建一体化社区服务平台,提供高效、便利、智能的社区服务。
其目标包括:1、提供一站式、全天候、全方位的社区服务:通过智能化手段,满足居民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例如公共设施预约,垃圾分类指引,社区公告等。
2、优化社区管理: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加强居民参与度,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3、自主可控的安全保障:整合社区内所有监控,建立预警及时反应机制,保障居民安全。
4、提高社区智慧化水平:逐步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方向发展,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掌握技术先机。
三、项目方案本项目目标是以5G、物联网、互联网为基础,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和信息化智慧社区,全面优化社区服务,加强社区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程度。
主要方案如下:1、构建智慧社区平台智慧社区平台基于互联网、物联网和5G技术开发,整合社区各类信息,包括公告、设施预约、垃圾分类指引等,让居民能实现更便利的服务。
平台系统通过移动APP和微信公众号发布社区信息,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地社区服务,为居民提供方便。
2、推行数字化社区管理数字化社区管理是以科学数据为基础的智能化手段。
本项目建立数字化居住信息平台,管理社区住房信息,优化租房或房租管理;同时,建立“一站式公共服务中心”,减少重复办公手续,实现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一网打尽。
此外,本项目整合社区监控,增加智能视频警示系统,提高社区安全。
3、引入智能化设施智能化设施是指利用5G、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技术,改造社区设施,使之智能化,提高社区管理效率,降低物业管理成本。
本项目计划在社交空间、公共设施、生活服务等方面进行升级,合理利用智能设备实现监测、控制、反馈和自学习的功能。
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目录1.智慧城市介绍 (8)1.1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8)1.2建设目标 (8)1.3参考资料 (9)2.项目需求分析 (11)第2章 (11)2.1智慧城市服务信息化业务需求分析 (11)2.2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分析 (13)2.2.1功能需求分析 (14)2.2.2性能需求分析 (20)2.2.3项目建设难点和对策分析 (21)3.项目总体架构设计 (22)第3章 (22)3.1总体设计思路 (22)3.1.1开放平台及应用整合 (22)3.1.2安全与隐私 (23)3.1.3可控的技术体系 (23)3.1.4整合资源提供便民服务 (23)3.1.5面向运营的推广思路 (24)3.2建设原则 (24)3.3总体架构 (26)3.3.1软硬件基础设施 (26)3.3.2数据资源 (27)3.3.3应用支撑 (27)3.3.4社区业务开发运行平台 (28)3.3.5业务应用 (29)3.3.6系统门户(访问渠道) (30)3.3.7支撑体系(信息安全与标准规范体系) (30)3.4技术架构 (30)3.4.1基础服务 (31)3.4.2平台服务 (31)3.4.3数据服务 (32)3.4.4访问服务 (32)3.4.5应用开发框架 (32)3.4.6安全体系 (33)3.5信息资源架构 (35)3.5.1建设原则 (35)3.5.2架构体系 (35)3.6集成架构 (64)3.6.1应用集成平台 (65)3.6.2系统集成整合 (69)3.7网络拓扑结构 (73)3.8运维体系 (73)4.社区人房关系验证和接口系统 (75)第4章 (75)4.1系统概述 (75)4.2系统架构 (75)4.3.2ETL数据总线 (79)4.3.3ESB服务总线 (89)4.3.4数据共享交换 (100)4.3.5平台支撑功能 (115)4.3.6业务支撑平台 (124)4.4系统部署 (131)4.4.1分布式部署 (131)4.4.2流程配置 (132)4.4.3部署原则 (133)4.4.4实施要点 (133)5.社区人房数据分析和市长大数据应用系统 (134)第5章 (134)5.1系统概述 (134)5.2系统架构 (134)5.2.1统计报表 (135)5.2.2动态分析 (136)5.2.3业务分析 (137)5.2.4辅助决策 (137)5.2.5主动服务 (141)5.2.6电子台账 (141)5.3功能设计 (141)5.3.1功能框架 (141)5.3.2系统基础平台 (144)5.3.3数据挖掘分析器 (151)5.3.4数据可视化工具 (157)5.3.5接口交互 (163)5.3.6系统运维监控 (165)5.4系统部署 (166)5.4.1分布式部署 (166)5.4.2扩容规划 (166)5.4.3网络拓扑架构 (167)6.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系统 (167)第6章 (167)6.1系统概述 (167)6.2系统架构 (168)6.3功能框架 (171)6.4系统接口 (173)6.4.1与外部的接口 (173)6.4.2向外部提供的接口 (173)6.5最低生活保障服务审批系统主要民政救助事项说明 (174)6.5.1城乡低保申请审核审批 (174)6.5.2医疗救助申请审核审批 (175)6.5.3临时救助申请审核审批 (177)6.5.4特困人员供养(五保) 申请审核审批 (178)6.6系统部署 (180)7.社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 (182)第7章 (182)7.1系统概述 (182)7.2系统架构 (182)7.3流程设计 (185)7.4功能框架 (186)7.5系统接口 (187)7.5.1与外部的接口 (188)8.社区居民居住登记系统 (190)第1章 (190)第2章 (190)第3章 (190)第4章 (190)第5章 (190)第6章 (190)第7章 (190)第8章 (190)8.1系统概述及应用背景 (190)8.2系统架构 (190)8.3业务用例 (193)8.4流程设计 (194)8.5功能框架 (195)8.5.1面向居民的自助式登记服务 (196)8.5.2居民居住登记管理 (198)8.5.3数据统计分析 (199)8.5.4后台管理 (200)8.6系统接口 (201)8.6.1与外部系统的接口 (201)8.6.2系统对外提供的接口 (201)8.7系统部署 (202)9.现有社区证明信息化系统 (202)第9章 (202)9.1系统概述 (202)9.2系统架构 (203)9.3流程设计 (206)9.4功能框架 (208)9.5系统接口 (210)9.5.1与外部的接口 (210)9.5.2向外部提供的接口 (210)9.6系统部署 (210)10.社区服务五级联动信息化系统 (212)第10章 (212)10.1系统概述 (212)10.2系统架构 (212)10.3系统用例、流程、环节设计 (215)10.4功能框架 (217)10.5五级联动业务流程图 (219)10.6典型事项办理流程 (220)10.6.1内地居民补办婚姻证明流程 (220)10.6.2内地居民结婚登记流程 (221)10.6.3内地居民离婚登记流程 (223)10.6.4涉外及港澳台和华侨婚姻登记流程 (225)10.6.5涉外及港澳台和华侨补领婚姻证流程 (228)10.6.6涉外及港澳台和华侨离婚登记流程 (229)10.7系统接口 (232)10.7.1与外部的接口 (232)10.7.2向外部提供的接口 (232)10.8系统部署 (232)11.社区网格员任务管理与考勤系统 (234)第11章 (234)11.3.2任务管理及流程设计 (237)11.3.3考勤管理 (243)11.3.4后台管理 (244)11.3.5绩效管理 (245)11.3.6系统接口 (251)11.4系统部署 (252)12.社区政务社会化服务系统 (253)第12章 (253)12.1系统概述及应用背景 (253)12.2SNS技术与社区政务社会化 (254)12.3系统整体架构 (255)12.4流程设计 (256)12.5系统功能设计 (257)12.5.1整体功能框架 (257)12.5.2手机APP (258)12.5.3微信公众服务平台 (262)12.6与外部系统接口方案 (273)12.7系统部署 (274)13.社区电子台账与数据上报系统 (275)第13章 (275)13.1社区台账管理的需求与现状 (275)13.2建立社区电子台账的思路 (276)13.3系统架构 (276)13.4关键业务流程设计 (279)13.5功能框架 (280)13.5.1信息资源描述 (280)13.5.2功能架构 (282)13.5.3台账模板管理 (283)13.5.4台账分类管理 (284)13.5.5台账的创建与维护 (285)13.5.6台帐上报子系统 (286)13.5.7电子台账数据分析 (287)13.5.8社区电子台账工作绩效管理记分模型配置 (288)13.5.9与外部系统接口方案 (288)13.6系统接口 (289)13.7系统部署 (289)14.平台运维体系设计 (290)第14章 (290)14.1运维体系概述 (290)14.1.1监控整体IT资源、全面采集数据 (290)14.1.2关联风险分析、高效精准响应 (291)14.1.3掌控整体安全、细化分析报告 (291)14.2运维体系建设需求 (291)14.3运维体系建设任务与目标 (292)14.4运维体系总体规划 (293)14.4.1信息安全体系模型 (293)14.4.2运维安全体系架构 (294)14.5运维体系模型 (295)14.5.1监控数据信息的统一采集 (296)14.5.2集中信息安全风险监控管理 (296)14.5.3风险事件处置运维流程管理 (297)14.6.2可管理的资产类型 (300)14.7海量安全事件处理与存储功能 (301)14.8数据处理模块 (301)14.8.1服务器主机系统数据处理 (301)14.8.2数据库系统的数据处理 (304)14.8.3中间件系统的数据处理 (306)14.9工单与工作流管理功能 (309)14.9.1工单的操作 (310)14.9.2工单的管理 (311)14.9.3根据监控事件触发的流程 (312)14.9.4根据运维工作触发的流程 (314)14.9.5设备巡检流程 (315)14.9.6设备升级流程 (316)14.9.7设备故障处置流程 (318)15.等保三级安全解决方案 (319)第15章 (319)15.1安全建设路线 (319)15.1.1设计原则 (319)15.1.2等级化建设思路 (320)15.2方案参照标准 (321)15.3安全风险与需求分析 (322)15.3.1安全技术需求分析 (322)15.3.2安全管理需求分析 (330)15.3.3信息安全运维需求分析 (331)15.4技术体系方案设计 (337)15.4.1方案设计目标 (337)15.4.2方案设计框架 (337)15.4.3安全技术体系设计 (338)15.4.4安全的通信网络 (346)15.4.5安全管理中心设计 (346)15.5安全管理体系设计 (349)15.5.1管理体系文件结构 (349)15.5.2管理体系文件类别 (350)15.5.3安全管理制度 (350)15.5.4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351)15.5.5人员安全管理 (353)15.5.6系统建设管理 (354)15.5.7系统运维管理 (356)15.6产品解决方案 (361)15.6.1总体解决方案 (361)15.6.2安全计算环境节点子系统产品解决方案 (363)15.6.3安全区域边界子系统产品解决方案 (373)15.6.4通信网络子系统产品解决方案 (383)15.6.5安全管理中心子系统产品解决方案 (387)15.7信息安全运维解决方案 (397)15.7.1机房运行安全解决方案 (397)15.7.2数据备份系统解决方案 (401)16.系统性能方案 (408)第16章 (408)16.1整体环境调整 (408)16.1.1服务器操作系统的调整 (408)16.1.2网络调整 (409)16.1.3应用服务器调整 (409)16.2从构架设计解决系统性能问题 (409)16.2.1分层的设计方法 (410)16.2.2业务同步处理与异步处理相结合的系统体系架构 (411)16.2.3缓存、池化技术的使用 (411)16.2.4分布式业务处理模式 (412)16.3数据库性能优化 (413)16.3.1数据库设计 (413)16.3.2连接池 (414)16.3.3语句缓存 (414)16.3.4资源释放 (415)16.3.5聚合和非规范化 (415)16.3.6应用分区技术 (415)16.3.7正确使用索引技术 (416)16.3.8优化SQL语句 (416)16.3.9存储过程 (418)16.4系统健壮性设计策略 (418)16.5系统扩展性设计 (420)16.6系统兼容性设计 (420)16.7平台整体性能设计 (420)16.7.1响应时间 (420)16.7.2批量数据处理 (421)16.7.3系统安全 (421)16.7.4其他性能设计 (421)1.智慧城市介绍1.1智慧城市建设背景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