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
- 格式:doc
- 大小:107.00 KB
- 文档页数:8
供配电技术简介供配电技术涵盖了电力系统中能源的输送、分配和使用等方面的技术。
以下是供配电技术的简要介绍:1.电力系统组成:-发电站:电力系统的起点,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输电网:将发电站产生的电能以高电压输送到远距离的地方。
-变电站:在输电网上进行电压的升降、接入或分接输电线路。
-配电网:将高压输电网的电能分配到用户、企业、住宅等用电场所。
2.输电技术:-输电线路:包括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和输电塔,用于将电能从发电站输送到远处的地方。
-变压器:用于升降电压,以减小输电损耗和适应不同电压级别的需求。
-电缆:用于在城市或特定地区内进行电能输送,取代空中输电线路。
3.配电技术:-配电网:包括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用于将电能从变电站送到最终用户。
-开关设备:用于控制电流的流向、开闭电路,以及在发生故障时隔离故障部分。
-保护设备:用于监测电网状态,及时检测并切断发生故障的部分,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4.智能电网技术:-智能仪器:包括智能电表、智能开关等,用于实时监测电能使用情况和设备状态。
-通信技术: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能源管理系统(EMS):通过集成信息技术,实现电网的智能调度和管理。
5.可再生能源集成:-分布式能源:将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接入配电网,实现分布式发电。
-储能技术:运用储能设备,如电池系统,平衡电力系统的波动和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朝着智能化、可再生能源集成和高效能源利用等方向发展。
这些技术的进步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供配电工程pdf
一、供配电工程概述
供配电工程是指从电源侧到用电负荷侧的一套完整的电气传输、转换和控制系统。
它包括电源系统、输电系统、变电系统、配电系统和用电设备系统等。
供配电工程的目标是确保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二、供配电工程的设计原则与要求
1.设计应遵循国家电力行业标准和规范。
2.确保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3.充分考虑负荷特性、电网结构、设备性能等因素。
4.优化系统配置,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
三、供配电设备的选型与配置
1.选择合适的电源类型和容量。
2.根据负荷特性选择输电、变电和配电设备。
3.设备配置应满足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需要。
4.考虑设备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选择高性能、低维护的设备。
四、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与管理
1.建立健全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2.制定合理的运行计划,确保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3.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设备,提高设备运行寿命。
4.加强电力系统调度,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五、供配电工程的施工与验收
1.严格遵循国家电力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确保施工质量,消除安全隐患。
3.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六、供配电工程的节能与环保
1.优化电力系统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2.采用节能型设备,降低能耗。
3.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减少污染物排放。
七、案例分析
以某实际供配电工程为例,分析项目背景、设计要点、施工过程、运行效果等方面,总结供配电工程的成功经验,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供配电工程
供配电工程是指为建筑物、工厂、设备等提供电力供应和配电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工程。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供电方案设计:根据用户的用电需求和供电条件,确定供电方案,包括供电方式(如直接供电、变压器供电、独立供电等)、供电电压等。
2. 配电系统设计:设计建筑物或工厂内的配电系统,包括主配电柜、分配电柜、电缆敷设、配电线路等。
3. 设备选型:根据用户需求和供电条件,选择合适的电力设备,如变压器、开关柜、断路器、电缆等。
4. 安装和调试: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电力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5. 配电保护与监控:设置配电保护装置,如保护继电器、接地保护、过电流保护等,以防止供电事故的发生。
同时,应设置监控系统,实时监测供电系统的电压、电流等参数。
6. 维护与检修:定期对供配电系统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及时处理故障和问题。
供配电工程在建筑、工程、设备等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保障正常用电和提高电力供应质量的关键。
供配电常识:
供配电是指电力系统从发电、输电到配电的整个过程,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供配电的一些常识:
1.电压等级:电力系统中的电压等级有高压、中压、低压等不同等级,以满足不同用
户的需求。
在我国,常见的电压等级有35kV、10kV和380V等。
2.输电和配电:输电是指将电能从发电厂传输到用户的过程,而配电则是将电能从输
电系统分配到用户的过程。
3.变压器:变压器是供配电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之一,用于将电压升高或降低以满足用
户的需求。
4.开关柜:开关柜是供配电系统中的控制设备之一,用于控制电能的流向和通断。
5.配电箱:配电箱是供配电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之一,用于将电能分配给用户。
6.供电可靠性: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是指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对用户连续供电的能力。
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供配电系统需要具备备用电源、备用线路等设备。
7.电力负荷分类:电力负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和三级负荷
等。
一级负荷是指对中断供电有较大影响的负荷,需要进行特殊保护;二级负荷是指对中断供电有一定影响的负荷,可以进行适当的保护;三级负荷是指对中断供电没有太大影响的负荷,一般不需要特殊保护。
8.无功补偿:在供配电系统中,无功补偿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用于提高功率因数、
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线路损耗。
常见的无功补偿方式有并联电容器、静止无功补偿器等。
2024供配电专业考试教程供配电专业是电力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其主要涉及电力系统的供电和配电方面的设计、运行和维护。
对于想要从事供配电工程师的人来说,2024年的供配电专业考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2024供配电专业考试教程,希望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考试概述2024供配电专业考试是电力工程领域的一项重要考试,其考察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系统的供电和配电方面的知识。
考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电力系统的概念、组成、结构、运行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 电力系统的供电技术:供电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3. 配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配电系统的设计原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布置、电力负荷的计算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4. 电力设备的选型和运行:电力设备的选型和运行参数的计算、设备的检修和维护等方面的知识;5. 安全生产和事故处理:供配电工程中的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备考指南1. 充分了解考试大纲:详细了解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考试内容,重点关注各个知识点的要求和重要程度,合理安排备考时间和重点。
2. 学习教材和参考书:选择权威的教材和参考书,系统学习供配电专业的相关知识。
建议参考教材包括《供配电系统设计与运行》、《电气工程基础》等。
3. 制定备考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和自身的备考情况,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安排。
4. 制作笔记和总结:在学习过程中,制作详细的笔记,对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方便复习和回顾。
5. 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考试: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和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考点,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6. 寻求辅导和交流:如条件允许,可以参加培训班或找专业老师进行辅导,也可以与其他考生进行交流,互相分享备考经验和学习资源。
三、重点知识点1. 电力系统基础知识: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运行原理,包括电源、变电站、输电线路、配电线路等的基本知识。
供配电技术总结1. 引言供配电技术是电力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电力的生成、输送、分配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和高效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长,供配电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本文将对供配电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总结和介绍,包括供配电系统的概述、供电系统的结构、配电网络的设计原则以及现代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等。
2. 供配电系统概述供配电系统是指将电力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的系统。
它由输电系统、变电系统和配电系统组成。
输电系统负责将发电厂产生的高压电能输送至变电站,变电站负责将高压电能转化为适合用户使用的低压电能,而配电系统负责将低压电能分配给最终用户。
供配电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电力的安全、稳定和可靠供应。
3. 供电系统的结构在供配电系统中,供电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结构。
它通常包括主配电站、分配电站和用户终端。
主配电站负责接收输电线路输送的电能,并对其进行变压、开关等处理,然后再将电能分配到分配电站。
分配电站负责进一步进行变压、开关等处理,并将电能传输到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则是最终的用电场所,它包括工业用户、商业用户和居民用户等。
供电系统的结构对于供配电的稳定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配电网络的设计原则配电网络的设计原则是确保电力供应的质量、可靠性和经济性。
首先,配电网络应合理规划,根据用电负荷的大小和分布,确定合理的变电站、配电站和用户终端的布局。
其次,配电网络应具有可靠性,即在故障发生时能够快速定位和隔离故障,以保障其它用户的供电不受影响。
另外,配电网络应满足用电设备对电力质量的要求,例如电压稳定、频率稳定以及谐波控制等。
最后,配电网络应具有经济性,即在满足电力供应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建设和运行成本,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5. 现代供配电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供配电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
其中一些主要的发展趋势包括:5.1 智能化智能化是现代供配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供配电系统一、简介供配电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和民用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要包括电源、配电设备和配电线路等组成部分,用于将电能从电源供应到各个用电设备上。
本文将对供配电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常见问题进行详细介绍。
二、供配电系统的组成供配电系统包括电源、配电设备和配电线路等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 电源:电源是供电系统的起始点,通常可分为传统电网电源和独立发电电源两种。
传统电网电源指的是从电力公司供应的电能,通常采用交流电。
独立发电电源则是通过发电机、太阳能光电池、风能发电等方式独立产生电能。
2. 配电设备:配电设备主要包括变压器、开关设备和保护设备等。
变压器用于将电能从高压电网变换为适用于不同用电设备的电压,开关设备用于控制电能的传送和断开,保护设备则用于保护电网和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3. 配电线路:配电线路是将电能从电源传送到各个用电设备的介质。
它通常包括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线路和低压配电线路等。
输电线路主要用于将电能从电源输出到变电站,变电站配电线路将电能从变电站传送到不同区域的配电线路,低压配电线路将电能从配电线路分配到各个用电设备。
三、供配电系统的工作原理供配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 供电:电能从电源供应到供配电系统的起始点。
2. 变换:电能经过变压器等设备进行适当的电压变换,以满足不同用电设备的电压要求。
3. 分配:电能通过输电线路、变电站配电线路和低压配电线路等逐级分配到各个用电设备。
4. 控制:通过开关设备控制电能的传送和断开,以实现对供配电系统的有效控制。
5. 保护:配电设备通过保护设备对供配电系统和用电设备进行保护,防止电力故障对安全和设备运行造成影响。
四、供配电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供配电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电力故障、线路过载、设备老化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简要介绍:1. 电力故障:电力故障可能由于供电线路断开、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
第四章供配电系统1. 概述供配电系统是指电力系统中负责电能供应和配电的电力系统,包括电源、馈线、变电、配电与用电,对于建筑物内部的供电、照明和动力等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供配电系统设计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将对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2. 供配电系统的构成供配电系统是由如下四个部分组成:2.1 电源系统电源系统主要由供电变压器、母线、断路器、保险丝等组成。
供电变压器将高压电缆通过变压器变为低压电缆供电,母线作为电源的接口,将电能分配给馈线和用电设备,断路器和保险丝则主要用于保护电路。
2.2 馈线系统馈线系统是指连接电源系统和变电系统之间的电缆,包括高压线、中压线和低压线,其中高压线主要用于长距离输送电能,而中压和低压线主要用于短距离输送电能。
2.3 变电系统变电系统是将电能从高压线输送到建筑物内部的电缆,包括变电站、变压器、电缆等。
变电站主要负责将高压线变成中压或低压线并且将电能传送到建筑物内部的电缆上。
变压器则负责将电能从高压电缆中传输出来,使其通过电缆变为低压线供应给建筑物内部的用电设备。
2.4 配电系统配电系统是将电能从变电系统传输到建筑物内部的电缆,包括低压配电系统和照明配电系统。
低压配电系统主要为建筑物内主要用电设备供电,例如电梯、冷却水系统等等。
照明配电系统主要为建筑物内的照明设备供电。
3.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供电方式、电流承受能力、电缆长度等等。
通常会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设计:3.1 确定用电负荷在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时,首先需要确定用电负荷的大小,这将有助于决定所需配电系统的容量大小和能力。
3.2 确定供电方式供电方式分为两种:直接供电和间接供电,直接供电是指电源直接通过电缆供电给建筑物内的设备,间接供电是指电源通过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等设备间接供电。
3.3 计算电缆长度电缆长度是供配电系统设计中较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到供电效率和稳定性。
供配电基础知识入门
供配电是指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用电设备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过变电站、配电站、配电变压器等设备的转换和分配,最终将电能送到用户的用电设备中。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供配电的基础知识。
1. 电压和电流
电压是指电能的电势差,通常用伏特(V)表示。
电流是指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通常用安培(A)表示。
在供配电中,电压和电流是非常重要的参数,它们的大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电力负荷
电力负荷是指用电设备对电网的电能需求量。
在供配电中,需要根据电力负荷的大小和变化情况来调整电压和电流的大小,以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3. 变电站和配电站
变电站是将高压电能转换为低压电能的设备,通常位于发电厂和配电站之间。
配电站是将低压电能分配到各个用户用电设备的设备,通常位于城市或乡村的中心地带。
4. 配电变压器
配电变压器是将高压电能转换为低压电能的设备,通常位于配电站或用户用电设备的附近。
它可以将电能分配到不同的用户用电设备中,以满足不同的用电需求。
5. 电力线路
电力线路是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用电设备的通道,通常由高压线路和低压线路组成。
高压线路用于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变电站,低压线路用于将电能从配电站输送到用户用电设备。
以上就是供配电的基础知识入门,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实际应用中,供配电还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技术和设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设计、施工和维护。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相关知识,可以咨询电力公司或专业的电力工程师。
1-1、电力系统:由发电厂、变电所、电力线路、和电能用户组成的整体。
1-2、供配电系统:由总降压变电所、配电所、车间变电所或建筑物变电所、配电线路和用电设备组成。
1-3、额定电压: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等于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发电机的额定电压较电力线路额定电压高5%;变压器一次绕组额定电压等于发电机额定电压(升压变压器)或电力线路额定电压(降压变压器),二次绕组额定电压较电力线路额定电压高10%(35KV以上)或5%(10KV及以下)1-4、对供配电的要求:安全、可靠、优质、经济1-5、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有: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电阻接地和直接接地4种。
1-6、供电的电能质量指标有电压质量指标,频率质量指标,供电可靠性指标1-7、电力负荷按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分为一级负荷、二级负荷、三级负荷。
电力负荷按工作制分为连续工作制负荷、短时工作制负荷、反复短时工作制负荷。
2-1、负荷曲线:是表征电力负荷随时间变动情况的一种图形,反映了用户用电的特点和规律。
分为:日负荷曲线和年负荷曲线(年运行负荷曲线和年持续负荷曲线)2-2、与年负荷曲线有关的物理量:年最大负荷、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用以反映负荷是否均匀)、计算负荷、年平均负荷(电力负荷在一年内消耗的功率的平均值)、负荷系数2-3、确定负荷计算的方法:估算法(适用于做设计任务书)、需要系数法(适用于求多组三相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二项式法(适用于确定设备台数较少而容量差别悬殊的分支干线的计算负荷)、单相负荷计算法、2-4、尖峰电流是指单台或多台用电设备持续1-2秒的短时最大负荷电流。
尖峰电流的计算可以提供选定用电设备的型号以及保护用电设备等。
2-5、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先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合理选择电动机的规格、型号,防止电动机长时间空载运行,保证电动机的检修质量,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交流接触器的节电运行),再进行人工补偿功率因数(并联电容器人工补偿,同步电动机补偿,动态无功功率补偿)2-6、并联电容器的控制方式:按功率因数进行控制,按负荷电流,按受电端的无功功率。
电容器分组采用循环投切和编码投切的工作方式。
高压集中补偿,低压集中补偿,单独就地补偿3-1、短路的种类: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3-2、无线大容量供电系统:指端电压保持恒定,没有内部阻抗,容量无限大的系统3-3、短路电流通过导体和电气设备,会产生很大的电动力和很高的温度,称为短路的电动力效应和热效应3-4、三相短路电流产生的电动力最大,并出现在三相系统的中相,以此作为校验短路动稳定的依据。
短路发热计算复杂,通常采用稳态短路电流和短路假想时间计算短路发热。
4-1、供电电压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1、电力部门所能提供的电源电压;2、企业负荷大小及距离电源线路远近;3、企业大型设备的额定电压决定了企业的供电电压4-2、供电电压一般为35KV或6~10KV,高压配电电压通常为6KV或10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V,照明系统为220V单相4-3、变电所是接受电能、变换电压、分配电能的环节。
类型:总降压变电所,独立变电所,车间变电所(车间附设变电所、车间内变电所),杆上变电所,建筑物及高层建筑变电所。
4-4、供电电压等级有0.22 KV , 0.38 KV ,6 KV ,10 KV ,35 KV ,66 KV ,110 KV,220 KV。
配电电压等级有10KV ,6KV ,380V/220V4-5、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式:一相式接线,两相式接线,两相电流差接线,三相星型接线4-6、电流互感器的主要性能:1、准确级(0.1、0.2、0.5、1、3、5等六个等级);2、线圈铁心特征;3,电流比与二次额定负荷4-7、电流互感器使用注意事项:1、在二次侧不得开路(否则:互感器铁芯由于磁通剧增而产生过热,产生剩磁,降低互感器的准确度;由于互感器二次侧匝数较多,会感应出较高的电压,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2,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有一端必须接地。
3,电流互感器在接线时,必须注意其端子的极性。
4-8、电压互感器的接线方式:一相式接线,两相式接线,Y0/Y0形接线,采用3个单相三绕组电压互感器或一个三相五芯柱式电压互感器接成Y0/Y0/Δ形。
4-9、电压互感器使用注意事项:1、其一、二次侧不得短路;2、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必须有一端必须接地3、电压互感器在接线时,必须注意其端子的极性。
4-10、避雷器的类型:保护间隙,管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4-11、开关柜在结构设计上有五防措施:防止误跳、合断路器,防止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防止带电挂接地线,防止带接地线合隔离开关,防止人员误入带电间隔。
4-12、变配电所由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构成。
变配电所的主接线有两种表示形式:系统式主接线、配置式主接线。
主接线满足以下基本要求:安全、可靠、灵活、经济4-13、变电所常用的主接线基本形式:线路—变压器组接线、单母线接线、桥式接线4-14、倒闸操作的原则:接通电路是先闭合隔离开关,后闭合断路器;切断电路时先断开断路器,后断开隔离开关4-15、变电所的位置主要是从安全、经济、方便和环境要求等方面考虑,选址应尽量靠近负荷中心是供电设计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时要考虑进出线的方便,不能设在有腐蚀气体、剧烈震动、低洼、有爆炸危险的场所。
4-16、高压电气设备主要有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高压负荷开关、高压熔断器、互感器、高压开关柜、避雷器等。
低压设备主要有低压断路器、低压熔断器、低压开关柜等。
4-17、主接线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经济,灵活。
变电所常用的主接线基本形式有线路——变压器组、单母线、桥式3种。
根据负荷性质,电源进线和变压器台数,确定变电所的主接线。
4-18、变电所的布置主要介绍了户内变电所的布置方案,变压器与低压变配电室靠在一起是为了出线方便、减少低压配电距离,高压电容器室宜于高压配电室靠在一起,值班室一般布置在中间,对运行维护都非常方便。
对变电所的结构要了解设备之间或设备与墙之间的最小净距,以及对各室门的具体要求。
6-1、电力线路的接线方式:放射式、树干式、环式6-2、导线与电缆的选择:1、型号选择2、截面选择。
选择原则:按允许载流量的选择;按允许电压损失的选择;按经济电流密度的选择;,按机械强度的选择;满足短路稳定度的条件。
6-3、电力线路结构和敷设方式的确定必须满足一定的原则;架空线路需合理选择路径,电杆尺寸满足挡距、线距、弧垂、限距等要求;电缆线路常用的敷设方式有:直接埋地敷设;电缆沟敷设;沿墙辐射;排管敷设;电缆桥架敷设。
6-4、车间动力电气平面布置图是表示供配电系统对车间动力设备配电的电气平面布置图。
绘制电气平面布置图应注意:须表示出所有用电设备的位置,依次进行编号,并注明设备的容量;须表示出所有配电设备的位置,依次编号,并标注其型号规格;对配电线路也要分别进行标注。
7-1、继电保护装置的主要作用是自动的,迅速的和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设备,正确反映设备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因此,继电保护应满足选择性、可靠性、速动性和灵敏性要求。
7-2、供配电系统的继电保护主要是电流保护,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有三相三继电器式、两相两继电器式、两相三继电器式和两相一继电器式(两线电流差接线)。
7-3、电流保护主要有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
过电流保护按最大负荷电流正定,按末端最小二相短路电流检验灵敏度,并由动作时间满足选择性要求。
虽然过电流保护的保护范围大,保护区能延伸到下级,但保护的速动性差。
电流速断保护按保护末端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正定,按首端最小两相短路电流校验灵敏度,选择性要求由动作电流满足。
虽然电流速断保护动作迅速无时延,但保护有死区,不能保护整个元件。
因此,过电流保护和电流速断保护必须配合使用。
电力变压器的电流保护若用到变压器二次侧电流,还要考虑变压器的电流分布和变比。
电力线路还装设单相接地保护,由零序电压保护或零序电流保护实现;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一般还装设气体保护,用于保护变压器的内部故障,轻瓦斯动作发出预告信号,重瓦斯动作发出跳闸信号;大型变压器应装设差动保护,用于保护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安装地点之间的各种短路故障。
7-4、微机保护是一种数字化智能保护装置,具有功能多、性能优、可靠性高等优点,是继电保护发展的方向。
7-5、继电保护的要求:满足选择性、可靠性、速动性、灵敏性7-6、电力线路的常见故障和保护配置:相间短路、单相接地和过负荷。
装设相间短路保护、单相接地保护和过负荷保护8-1、操作电源有交流和直流之分,它为整个二次回路提供工作电源。
直流操作电源可采用蓄电池,也可采用硅整流电源。
交流操作电源可取自互感器二次侧或所用电变压器低压母线,但保护回路的操作电源通常取自电流互感器。
8-2、断路器控制回路实现对断路器的手动和自动合闸或跳闸。
断路器的操作有电磁操作机构,弹簧操作机构,液压和气体操作机构。
8-3、中央信号系统,分事故音响信号和预告音响信号。
从功能上讲,有不能重复动作和能重复动作的事故、预告音响信号,能重复动作的音响信号采用信号脉冲继电器构成。
8-4、直流系统绝缘监视主要是利用电桥平衡原理来实现的,是对直流系统是否存在接地隐患进行监视。
测量仪表的配置应符合“电气测量仪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GBJ63—1990”的规定。
8-5、自动重合闸装置(ARD)是在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断路器跳闸后进行的重新合闸,能提高线路供电的可靠性,主要用于架空线路。
ARD与继电保护的配合的主要方式目前在供配电系统为重合闸后加速保护方式。
变配电所采用2路及以上电源进线,或一用一备,或互为备用,应安装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ARD),以确保供电可靠性。
8-6、二次系统的安装接线图包括平面布置图、端子排图和屏后接线图。
最常用的接线方法是相对编号法。
8-7、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提高变电站的运行和管理水平,其设备配置分为两个层次,变电曾和间隔层,整个系统的布置方式有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
自动化系统的硬件各模块居有其独立的软件程序,硬件和软件采用结构模块化设计,可以使各子程序互不干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8-8、二次回路是由二次设备所组成的回路,供配电系统中用来控制、信号、监视、测量和保护一次回路运行的回路级操作电源回路、自动装置成为二次回路。
8-9、直流操作电源:铅酸蓄电池,镉镍蓄电池9-1、安全是工厂供电的基本要求,在供用电工作中,应保证人身和设备两方面的安全。
防止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
电气失火可能带电,还可能引起爆炸,所以应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选择适当的灭火器材。
9-2、过电压分为内部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可分为操作过电压、弧光接地过电压及谐振过电压。
雷电过电压也称外部过电压,有三种形式:直击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和雷电浸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