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文化专题知识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4.85 KB
- 文档页数:1
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
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
过节,除节前准备饮食外,还根据季节特点,组织各种游戏和体育活动,以增加节目乐趣。
元日元日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
除夕之前,各家把室内外打扫干净,拆洗衣被,布置房间,搞好环境卫生。
人们还兴贴“个长生”——以山、水、石、云、太阳、松、不着草、龟、鹤、鹿为内容的年画。
元日凌晨,雄鸡第一遍打鸣,全家老幼立即穿衣下炕,摆上香火,共祭祖先;接着向老人叩首拜年,吃完早饭去给邻居和全屯老人拜年。
岁撰非常丰富,并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早上一般吃打糕或大黄米饭,菜肴有各种鱼肉荤菜以及各种素菜山珍。
男人喝特制的“屠苏酒”。
“屠苏酒”是用桔梗、防风、山椒、肉桂作原料而酿制的一种药酒。
习俗认为。
元日喝这种酒可以祛邪陵灾、增寿长命。
午餐与晚餐喜吃“满德团”或“德团”。
“德团”(朝鲜语音译)是一种汤。
做法:把大米面无效后捣成大粘团儿,再把它控成圆条,切成薄片,煮在鸡肉或野鸡肉汤里(牛肉汤亦可),再放香油和紫菜。
“满德卜”是在“德团”里放进包有肉馅的三两个大饺子,用切时先把大饺子用筷子拨开和在汤里吃。
白天,以村屯为单位组织拔河比赛和射箭比赛;妇女们跳跳板,儿童们放风筝。
晚上,老年人打“数千”(纸牌),少儿们玩捉迷藏或“燃灯赛”,青壮年男女则参加歌舞晚会,十分热闹。
上元节上元节,吃“药饭”或“五谷饭”,早晨还喝“聪耳酒”。
据说“聪耳酒”可使人耳聪目明,因此,每人都喝,哪怕只次一口或是只尝一口。
药饭,是以江米、蜂蜜为基本原料,外加大枣、松籽等混合煮成。
五谷饭,是以大米、小米、大黄米、糯米、饭豆等五种谷物混做而成。
上元节吃五谷饭,意在汉祝当年五谷丰登。
这无,也要举行文娱体育活动,其中有“迎月”、“踏桥”等项具有民族特色的娱乐活动。
迎月.晚饭后,大家举着火炬集合于广场,然后在统一号令的指挥下,同时出发,奔向东山最高处去迎观元月。
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朝鲜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朝鲜族是朝鲜和韩国的主体民族,虽然在朝鲜和韩国并不存在朝鲜族的概念,此外还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以及辽宁和黑龙江三省。
虽然很常听到这个民族的名称,可是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朝鲜族的风俗习惯究竟都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朝鲜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希望大家喜欢!朝鲜族的民族发展史朝鲜族(韩民族)的先民是三韩人(马韩、辰韩和弁韩),《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
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濊貊接。
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
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
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
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
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
”虽然韩半岛古代国名多变,但是“韩人”、“韩民”之称一直在民间延续,在中韩两国的法律文书中也时有出现,比如:19世纪80年代的《清·朝水陆贸易章程》中就有“华民”、“韩人”之称,19世纪90年代中期清国皇帝对日宣战诏书中也有“着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之称。
在甲午清国战败后,在《马关条约》中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承认朝鲜独立,1897年,朝鲜王宣布建制称帝,建立“大韩帝国”,“韩”第一次从民间进入国号,han这个音在韩语中是“大”的意思,也有“一”的意思,绝大多数民族都喜欢选寓意好的或者有纪念意义的名称作为国名、族名。
朝鲜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强。
很多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传统的朝鲜民族民居乡土气息浓郁,一般是稻草屋顶,朝鲜族大炕、木筒烟囱。
大多数朝鲜族聚集区,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因此他们就地取材,用稻草盖屋顶,又隔,又保暖,经济实惠。
朝鲜族大炕别具特色,房间整个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其余是一埔大炕,进屋就脱鞋上炕,炕上一般埔着地革,朝鲜族妇女总会使它保持的干干净净,清洁也是这个民族的一大特点。
2009年12月30日中国朝鲜族传统文化一、传统的价值传统不等于陈腐、老朽。
传统文化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也一直被人们继承的东西,比如语言、文字。
没有传统就没有任何一种文明。
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经过长期的积淀、传承才形成的。
任何文明、文化都是传统的。
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
发展总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如生物的发展进化有遗传,有变异。
如果每一代人都是从头开始,现在就还是原始社会。
人类文明中存在着具有永恒价值、值得人们长久珍视的东西事实上,没有一个民族、国家不珍视其传统文化。
二、文化的涵义广义文化的涵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或者简单地说人类的一切创造。
广义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
狭义文化的涵义:仅指精神文化。
毛泽东的解释: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表现。
当人们将文化与政治、经济等相提并论时,这个文化是狭义文化。
三、传统文化的涵义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样式和观念。
民族或地方的文化一定是传统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或地方的。
举例中国朝鲜族传统文化:语言、文字、饮食习惯、乐器、民乐、节日、农历、各种风俗习惯等。
四、朝鲜族人民的传统文化朝鲜族人民主要聚居在祖国边陲-----延边,在这有山皆绿、有水皆清的环境中孕育着与众不同的文化气息。
因其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极深厚的渊源关系,同时不断吸收汉、满文化,进而形成其特有的中国朝鲜族文化。
1、服饰文化朝鲜族喜着素白服装,有“白衣民族”之称。
服装特点是斜襟。
无纽扣,以长布带或绸带打结。
男子裤裆宽大,宜盘腿坐,裤脚系丝带。
一般喜欢在上衣外在加宽带纽扣的有色坎肩,在劳动时着上衣外罩“背挂”(登戈里),裤子外套劳动裤,严冬常穿“短大衣”(爬里拜),出访时再加着长袍(式样与上衣同)朝鲜族妇女的裙子有缠裙和筒裙之分,中老年妇女则喜着素白缠裙,并习惯用白绒布包头。
缠裙带宽腰带,有许多细褶,长及脚跟,是分叉裙子。
最新朝鲜族的风俗和特点朝鲜族风俗和特点优质朝鲜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如吉林、黑龙江、辽宁等省份。
他们有独特的风俗和特点,下面我会详细介绍一些最新的朝鲜族风俗和特点。
1.节日庆典:朝鲜族有丰富多样的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春节和中秋节。
春节是朝鲜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拜年、过年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贴门神、贴对联、吃年夜饭、舞龙等。
中秋节是朝鲜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团圆宴席、赏月、吃月饼等活动。
2.婚礼习俗:朝鲜族的婚礼习俗多种多样,但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在朝鲜族婚礼中,新郎要提前送嫁妆给新娘家,通常是准新郎、老人们和亲朋好友一起送。
当新娘入洞房时,要进行一个传统的婚礼仪式,由媒人带领新娘破门而入,新郎则要用红纸贴在门上,代表幸福团圆。
婚礼期间还有丰富的文化表演,如舞龙、舞狮、歌舞表演等。
3.饮食文化: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与汉族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朝鲜族的传统菜肴主要以米饭、面食和蔬菜为主,口味偏重,少用辣椒和油腻的调料。
他们喜欢用酿菜、腌制等方式保存食物,在冬季尤为重要。
此外,朝鲜族还有一种特色的独家烹饪方式,即锅巴菜。
这是将蔬菜、肉类、米饭等食材放在锅里翻炒,使其变成锅巴,口感香脆,非常美味。
4.舞蹈和音乐:朝鲜族有着独特的舞蹈和音乐风格。
朝鲜族的舞蹈热情奔放,动作优美大方,以旋转和跳跃为主。
在舞蹈中,他们常常配以手鼓、架子鼓等乐器,使整个舞蹈更加生动有力。
朝鲜族的音乐多样性很强,有古老的传统音乐、豪放激烈的山歌等。
他们还有一种特色的乐器,叫做“芦笛”,是由芦苇制成,发出悠扬动听的音色。
5.服饰文化:朝鲜族的传统服饰非常华丽,多样且色彩鲜艳。
男性常穿着“镶花袄”,即外穿的衣服上有花纹和装饰。
女性则常穿着“长袍”,裙摆宽松,非常舒适,如同一朵绽放的花朵。
此外,朝鲜族还有一种特色的饰品叫做“柳叶”,是由白银制成,具有弯曲的形状,非常典雅美丽。
以上就是朝鲜族最新的风俗和特点,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习俗展示了他们独有的魅力和骄傲。
认识中国的少数民族文化——朝鲜族朝鲜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等地区。
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使他们成为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特色文化、传统节日等方面介绍朝鲜族的文化。
一、历史背景朝鲜族起源于朝鲜半岛,迁徙到中国的地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他们在迁徙途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在中国东北地区,朝鲜族主要是以农耕为生,并与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共同生活和发展。
二、特色文化1. 语言文字:朝鲜族使用的语言是朝鲜语,属于朝鲜-满-鄂语系。
朝鲜族还有自己独特的文字,叫做朝鲜族民族文字。
这种文字虽然在现代社会使用较少,但在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朝鲜族民族文字表现了他们对于语言文字的敬重和传统的坚守。
2. 音乐舞蹈:朝鲜族的音乐和舞蹈文化丰富多样。
他们的音乐以锣鼓和民间乐器为主要伴奏,节奏明快,热情洋溢。
常见的舞蹈形式有扇子舞、腰鼓、秧歌等,这些舞蹈至今仍是朝鲜族各类节日和庆典的重要表演项目。
3. 戏曲艺术:朝鲜族的戏曲艺术以沈阳和吉林为中心,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其中,沈阳的著名鲜花山剧团和吉林的白杨花剧团都是朝鲜族戏曲的代表,他们的演出深受观众喜爱。
三、传统节日1. 辽阔的庄稼文化:朝鲜族有丰富的农耕文化传统,重视庄稼和农户的发展。
每年的春耕、夏收、秋收等农耕活动都有各种庆祝和祭祀仪式。
2. 清明节:朝鲜族的清明节被称为“寒食节”,是他们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会扫墓、祭祀祖先,并且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和传统民俗表演。
3. 端午节:朝鲜族的端午节叫做“斗庄节”。
这一天,朝鲜族人会插艾叶和穿红丝带,相信这样可以辟邪和纳福。
此外,比赛各种竞技项目,如踢毽子、跳绳等,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四、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朝鲜族的文化遗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设立了许多专门的文化保护机构和研究中心,用于对朝鲜族的历史和文化进行深入研究。
朝鲜族特色文化简介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山西、陕西等省份。
朝鲜族有着丰富的文化传承,下面将就其特色文化进行简介。
一、传统舞蹈朝鲜族传统舞蹈独具魅力,以其优美的姿态、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国内外广受喜爱。
代表作品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旅居》等,这些舞蹈通过优美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现代风貌。
二、民间音乐朝鲜族的民间音乐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通常拥有清脆的乐声和抒情的旋律。
其中,拨弦乐器和吹管乐器是最典型的代表,包括了箫、笛、胡琴等。
另外,朝鲜族的歌曲也很有特色,以《阿里郎》、《春天的故事》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为代表。
三、传统织锦朝鲜族的织锦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素有“东方珠宝”的美誉。
传统的朝鲜锦以色彩斑斓、图案独特、线条流畅而闻名,其图案多以植物、花卉、动物为主题,细腻而生动地表达了民俗文化和审美情趣。
目前,朝鲜族织锦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传统风味小吃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也极具特色,其小吃更是令人垂涎三尺。
代表性的小吃有辣白菜、炸酱面、咸菜等,在辣味中带有酸香和爽口,口感独特,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同时,朝鲜族的餐桌上也少不了石锅饭、炸酱饭等主食,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
五、民俗节庆朝鲜族的民俗节庆丰富多彩,有着非常浓厚的乡土气息。
代表性的节庆有朝鲜族传统的新年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通常以歌舞、祭祀等形式进行,让人们更好地感受到朝鲜族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六、传统民居朝鲜族的传统民居有着独特的设计和建筑特点,外观朴实大方,内部却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
传统的朝鲜族住宅通常由几个房间组成,每个房间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火炕房,火炕房中有着燃煤的火炉,不仅可以取暖,还能烧饭,是朝鲜族人民最重要的生活空间。
综上所述,朝鲜族的特色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其传统舞蹈、民间音乐、传统织锦、传统风味小吃、民俗节庆和传统民居等均有着明显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富有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朝鲜族文化朝鲜族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份以及朝鲜半岛的朝鲜族自治区。
朝鲜族文化历史悠久、深厚,以其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绘画、工艺等方面独树一帜,体现着鲜明的民族风味和文化特征。
语言朝鲜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朝鲜语族,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特语音、语法和词汇的语言。
朝鲜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利用朝鲜语进行交流,因此,朝鲜族文化的传统继承和创作都以朝鲜语为基础。
朝鲜语有着很多流派和方言,主要包括中国东北方言、韩国方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方言和朝鲜族自治区方言等。
文学朝鲜族文学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朝鲜族文学的内容涉及民间传说、戏曲、寓言、民间故事、诗歌等方面,反映着社会、生活、历史以及民族情感等方面的各种现象和感受。
朝鲜族文学以传统的口头文学为主,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民间诗歌和民间传说。
通过朝鲜族文学,人们能够了解到朝鲜族人民的文化传承与信仰观念等情况。
音乐朝鲜族音乐是一个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朝鲜族音乐主要包括器乐、歌曲、舞蹈等方面。
其中器乐是朝鲜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有琴、笛、箫、琵琶、瑶琴等乐器。
朝鲜族音乐旋律优美、和谐、流畅,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
舞蹈朝鲜族舞蹈是一种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朝鲜族文化和民族特征。
朝鲜族舞蹈的形式多样,有单人舞、双人舞、团体舞等,包含了大量的生活情趣,体现了朝鲜族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
在朝鲜族的各种节日和婚礼等民间活动中,舞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绘画朝鲜族绘画是一种富有魅力和价值的艺术形式,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
朝鲜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是色彩斑斓、线条清晰、画面丰富多彩。
在朝鲜族绘画中,既有体现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的山水画、人物画,也有表现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的题材画等。
通过朝鲜族绘画,人们可以了解到朝鲜族人民对自然、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1.水田文化朝鲜族进入中国的历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时代。
连绵不断的自然灾难加之封建王朝的暴政统治,使朝鲜半岛农民生活在艰难竭蹶之中。
为了生存,他们被迫跨过鸭绿江、图们江,到地广人稀且统治阶级鞭长莫及的中国边境地带寻找生路,垦殖拓荒。
1876年以后,日本帝国主义陆续侵入朝鲜,直到1910年吞并朝鲜半岛。
血腥的屠杀和大肆的掠抢,也加剧了朝鲜边民向中国的流入。
从19世纪中叶起,开始有较多的朝鲜族人迁入中国东北地区。
到1945年以前,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已达170万多人。
在这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历程中,朝鲜族人民为中国东北大地的开发垦殖、繁荣发展,为中国革命事业,都做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朝鲜族是东北地区水稻种植的始作俑者,也是农业文明的早期传播者。
产生于水田劳动的“水田文化”,曾经和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朝鲜族,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取向和价值评判发生着重要影响水田作业,在工艺流程上要求整体的协调性和局部的相互配合,因此,天然地具有显著的联合劳动色彩。
即便是一个能耐很大的人,也很难自成体系地筑坝蓄水,开渠引流。
也许,正是这种劳动方式内在的关联度,使朝鲜族在生产实践活动中非凡富有组织与合作的意识。
他们往往习惯在组织的系统中发挥个人的作用,实现个人的劳动价值。
这也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之前,朝鲜族生产队的经营状况,普遍好于汉族生产队的一个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
水田劳动的另一个特性是劳动过程中的快节奏。
不管你主观上愿不愿意,赤腿弯腰在冰凉的泥水中劳动,都不可能让你在四平八稳、慢慢腾腾中去体味一种劳动的享受,明智的抉择是速战速决。
这种劳动节奏也影响到其它方面。
朝鲜族铲地、盖房子或干其它农活儿,一般都“干起来一溜风”,把一件事愉快干完了,聚到一块去喝酒跳舞,亦不乏酣畅淋漓。
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大潮中,朝鲜族经商做买卖或者去出力打工,对那种日积月累,节奏慢、效益低的项目,一般是不怎么青睐的。
朝鲜族的文化民俗元日中老年男子进行拔河比赛,青少年到村外放风筝,中老年妇女掷骰,大姑娘小媳妇则跳跳板;村里的“农乐队”,个个头戴花帽,脸罩假面具,身穿五颜六色的衣服,吹吹打打,翩翩起舞。
上元上元傍晚,人们纷纷登上高岗,等待望月。
据说,谁先看到十五的月亮,这年谁就会交好运。
当圆月升起之时,人们围绕篝火一边赏月,一边敲锣打鼓地起舞。
望月结束,人们到桥上来回慢步,此谓“走桥”。
传说,正月十五走桥,可以治疗腰腿痛病。
燃灯节用柞木烧成木炭,压成粉末,搀入咸盐,用纸包成香肠状,外面缠上细草绳。
到了夜晚,绑在长杆上点燃,便会劈里啪啦作响,放出耀眼的火花。
重五与秋夕,男人们进行摔跤比赛,妇女们进行跳板、秋千比赛。
老人节朝鲜族一直十分重视儿童节。
后又设有老人节。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老人节是阳历8月15日,其他一些朝鲜族聚居区的老人节为阴历9月9日。
老人节一到,子女们为父母、长辈做新衣裳,给他们送礼品。
老人节的晚上,几代人共餐,向老人戴花敬酒。
婴儿生日节朝鲜族婴儿一周岁纪念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讲究的节日。
婴儿生日到来之际,婴儿的妈妈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给孩子穿上一套精心制作的民族服装(一般男子上着五色丝绸短袄,外加坎肩,女孩上身穿小巧玲珑的短袄,襟垂飘带,下着罗裙),然后把孩子抱到已准备好的生日桌前,让婴儿“过目”专门为他摆设的“涉猎物”。
桌子上会摆放一些打糕、糖果、食品、笔、书、小枪等等带有象征意义的东西。
客人到齐后,婴儿的妈妈就叫孩子从桌上摆的五花八门的什物中随便拿自己喜欢的中意之物。
当孩子伸手从桌子上拿一样东西时,客人们就欢腾起来,说一些祝兴的话。
有的地方还有老人给孩子脖子套上一团素白色线的习俗,以示希望孩子像雪白的线团那样做一个洁白的人,能像长长的线那样长命百岁。
洗头节阴历六月十五日是朝鲜族的洗头节。
这一天被视为黄道吉日。
清晨,男女老少都到河边洗头,传说用向东流的溪水洗头是很吉利的。
晚上,人们还要在家里举行洗头宴,唱洗头歌,然后全家老少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朝鲜族民俗文化简论一、中国朝鲜族概况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
最早迁入定居的一批,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朝鲜族现有19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辽宁省,其余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和内地一些城市。
辽宁省现有朝鲜族人口共23多万,主要分布在沈阳、抚顺、铁岭、丹东等十个市。
二、朝鲜族饮食文化(1)饮食首先,朝鲜族的主食主要有饭、糕、面条等。
由于朝鲜族是种植水稻的民族,食用大米自然最多,玉米、小米、高粱米、黄米等次之。
米饭由铁锅煮成,这种锅堪称“土高压锅”,具有良好的保气性能,焖出饭来格外肉头、可口。
大米通常还和小米或玉米混合而煮成二米饭,味道极佳,营养丰富,别有风味。
农历正月十五日吃由米、麦、谷、豆、黍五谷混合煮成的五谷饭,祈望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
糕也是朝鲜族喜欢吃的主食之一。
糕主要用米和米磨成的米粉制作。
根据风俗和材料不同,品种有五十多个,制作方法有蒸、煮、打等多种。
糕中最受欢迎的是打糕和松饼。
打糕是将糯米洗净淘好后蒸熟,然后在打糕槽里用木锤打制,打到不见整颗米粒为止,故名打糕。
然后,切成块蘸上豆面、小豆面、绿豆、蜂蜜等食用。
松饼先是用开水把大米面和好,再将米面蒸熟。
然后擀出小片将小豆、芝麻、栗子、枣、糖等做馅包成半月形等各种形状后放在铺上松针的锅里蒸熟,使之散发出很浓的松香味,故名松饼。
此外,朝鲜族的主食还有面条。
面条有冷面、热面、拌面等。
主要制作材料有荞麦面、白面、玉米面、淀粉等。
其中朝鲜族最喜爱吃的就是冷面。
冷面多于夏季食用,一般用小麦粉、荞麦粉和甘薯淀粉混合制成面条,以牛骨煮汤,食用时汤中加辣椒、酱牛肉片、苹果片及其它调料。
面条筋道,汤味香辣,入口凉爽,回味长久。
其次,朝鲜族的副食主要有汤和泡菜。
朝鲜族喜欢喝汤,汤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素有“宁无菜肴也要有汤”之说,其种类多达三十余种。
其中,大酱汤和狗肉汤最受青睐。
大酱汤是用大酱、蔬菜、肉、鱼、豆油等作为主要原料,通常在早饭和晚饭时喝,一般喝热汤,三伏天则多喝凉汤。
朝鲜风俗文化知识有哪些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的东部,朝鲜半岛的北部,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让更多的小伙伴对它有所了解,下面店铺整理了朝鲜风俗文化知识以供大家去学习。
朝鲜风俗文化知识1、传统艺术《阿里郎》作为朝鲜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名曲,充分体现出朝鲜民族对爱情的忠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个表演的过程都是通过描写朝鲜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通过艺术的形式再现了朝鲜民族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与热爱,以及对祖国统一的热切期盼与坚定信念。
自2002年4月演出以来,《阿里郎》的艺术魅力震撼和感染了包括来自西方以及东方所有的观众,并且广泛的引起了世界媒体的关注,且在2007年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大多数来此旅游的人们所必看的观光项目之一。
不管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有朝鲜人的地方就有阿里郎,一唱阿里郎便证明是一个朝鲜人。
阿里郎在朝鲜语中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一个地名,也被认为是一座山的名字,只是至今仍无法证实其位于何处。
遍布于各地的阿里郎曲,虽然都有些出入,但通常都体现出古代女性逆来顺受以及执意不屈的坚毅精神。
朝鲜风俗文化知识2、音乐政治音乐歌曲在现今的朝鲜社会生活之中,已经绝对不是一种单纯为欣赏与消遣的艺术,而称为一种武器与斗争的手段,更是一种政治。
歌曲音乐同朝鲜的政治联系在一起,被赋予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金正日将军就是提出音乐政治的人,他曾说过:“音乐政治,就是不把音乐只当作欣赏的对象,而是把它当作为号召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强盛大国建设的政治手段。
要通过音乐政治调动千百万人民的热情,推动时代和历史前进。
”也正是因此,“音乐政治”已经成为在朝鲜社会广泛流传的一个词汇。
金正日本人对音乐十分热爱,还曾亲自创作了包括《大同江迎日出》以及《我的母亲》等歌曲,且这些歌曲被朝鲜人民誉为“不朽的经典名曲”。
在“音乐政治”的概念以后,接着便出现了“革命没有歌声就不能胜利”以及“离开音乐的政治犹如没有灵魂的肉体,离开政治的音乐如同没有根茎的花朵”等口号。
趣味民族文化——满族朝鲜族,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其中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中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
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汉语。
朝鲜族一般喜欢素白色,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朝鲜族民族传统服饰叫“则高利”和“契玛”。
妇女服装为短衣长裙,男子服装为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
外出时多穿斜襟以布带打结的长袍,现在改穿制服或西服。
冷面是朝鲜族的麦统食品,是用荞麦面或小面(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榆树皮面的)加淀粉加水拌匀,压成圆面条,煮熟后浸以冷水,再去冷水伴牛肉片、辣椒、泡菜、梨或苹果片、酱醋、香油等佐料,加入牛肉汤即成。
在陶锅内放入米饭及菜肴,再烤到锅底有一层锅巴,喷香诱人,石锅拌饭又称为“石碗拌饭”,是韩国特有的米饭料理。
辣白菜是朝鲜民族的传统美食,腌制过程中调料非常重要,其主要原料是三辣:辣椒、大蒜、生姜,另外还有白梨、苹果、梨、青萝卜丝,有条件的话再加入味精和虾仁。
辣白菜比一般泡菜或咸菜营养丰富,它能保持多种维生素,因此在朝鲜族人的餐桌上无论丰俭都少不了它。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伽椰琴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鼓舞、农乐舞等都是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朝鲜族称民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常常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合。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用餐礼仪 餐桌上,匙箸、饭汤的摆法都有固定的位置。
如匙箸应摆在用餐者的右侧,饭摆在桌面的左侧,汤碗摆在右侧,带汤的菜肴摆在近处,不带汤的菜肴摆在其次的位置上,调味品摆在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