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指标定义
- 格式:docx
- 大小:23.09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1、 总则1.1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向对比,评价各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
1.2 对象及范围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的统计填报对象为已经投产的风电场。
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分三级五类十五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其中三级指风电场级、分公司级、集团级;五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运行维护指标。
2、 生产运行指标释义2.1 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2.1.1 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i i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n Un Ui T T U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 =T/T 0,T 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一)发电量1.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风电场发电量:是指风场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1Ni i E E ==∑,单位:kWh其中E i 为第i 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二)上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单位:kWh(三)购网电量风电场与对外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单位:kWh(四)利用小时1.风电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发电量/额定功率2.风电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1)统计期内风电场装机容量无变化时: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2)统计期内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时: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发电设备平均容量(一)发电场用电量风电场场用电量指场用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
单位:kWh (二)发电场用电率风电场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三)场损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损率=(全场发电量+购网电量-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四)送出线损率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送出线损率=(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上网电量)/全场发电量×100%(五)综合场用电量是指全场风机发电量的总和减去风场上网电量(对侧变电站关口计量表读数)。
(六)综合场用电率消耗在风场内部及送出线路上的所有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综合场用电率=综合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一)风机可利用率风机可利用率即风机可用系数,是指风机在统计期间内其可用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率。
《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试行)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体系分为六类,共16项基本统计指标,分列如下:一、电量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和购网电量情况,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容量系数和利用小时数五个指标。
1、发电量1)单机发电量:是指在单台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风电场发电量:是指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E =丈Ei,单位:万千瓦时(万KWh)i=l其中:Ei为第i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2、上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通常为我站关口表)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单位:万千瓦时(万KWh)3、购网电量电网与风电场的关口表(通常为电网关口表)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单位:万千瓦时(万KWh)4、容量系数容量系数是风电机(或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平均输出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
F«,单位:其中:Pa为平均输出功率,Pr额定功率。
Pa = 发电量统计周期总小时数5、利用小时数1)单台风电机的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是指单台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单台风电机利用小时数=单机发电量/额定功率2)风电场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6、限电量是指由于电网限制上网量而造成的发电损失量。
二、能耗指标反映风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采用损耗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和送出线损率四个指标。
1、损耗电量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电机自用电的电量之和。
损耗电量=发电量-上网电量,单位:万千瓦时(万KWh)2、场用电率风电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量减去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后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全场发电量X 100%3、场损率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电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中国XXXX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2011年版讨论稿)一、总则为进一步规范中国XXXX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科学完整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纵向对比分析,评价各风电企业运行维护水平,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风电企业生产管理上水平的目标,制订本指标体系。
二、生产指标体系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分七类二十六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七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
风资源指标包括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平均空气密度等三项指标;电量指标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等效利用小时数等四项指标;能耗指标包括场用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送出线损率等四项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包括单台风机可利用率、风电场风机平均可利用率、风电场可利用率等三项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包括计划停机系数、非计划停机系数、运行系数、非计划停运率、非计划停运发生率、暴露率、平均连续可用小时、平均无故障可用小时等八项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包括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风能利用系数等两项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包括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等两项指标。
共计二十六项指标。
三、生产指标释义1.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1.1 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i iV v n =∑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风电指标通常包括风电场的装机容量、发电量、风机运行状态等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评估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和运行状态,以便进行有效的运行管理和决策。
1. **装机容量**:指的是风电场上安装的风电机组的总容量,通常以兆瓦(MW)为单位。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风电场的规模大小。
2. **发电量**:指的是风电场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电能总量,通常以千瓦时(kWh)为单位。
这个指标可以反映风电场的发电效率和产能。
3. **风机运行状态**:指的是风电场上每台风机的运行状态,包括正常运行、停机、维修等。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评估风电场的运行效率和设备健康状况。
风电机组载荷计算指标
风电机组载荷计算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功率载荷指标:包括平均功率载荷、峰值功率载荷、功率波动指标等。
平均功率载荷指标可以衡量风电机组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负荷水平,峰值功率载荷可以衡量风电机组在最大负荷条件下的承载能力,功率波动指标可以衡量风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的功率变化情况。
2. 轮毂载荷指标:包括轮毂挥舞角、轮毂转矩、轮毂测力计等。
轮毂挥舞角可以描述风电机组叶片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情况,轮毂转矩可以衡量叶片受到的转矩作用,轮毂测力计可以测量风电机组轮毂的受力情况。
3. 塔筒载荷指标:包括塔筒振动、塔筒转矩、塔筒测力计等。
塔筒振动可以描述风电机组塔筒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情况,塔筒转矩可以衡量塔筒受到的转矩作用,塔筒测力计可以测量风电机组塔筒的受力情况。
4. 叶片载荷指标:包括叶片振动、叶片转矩、叶片测力计等。
叶片振动可以描述风电机组叶片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情况,叶片转矩可以衡量叶片受到的转矩作用,叶片测力计可以测量风电机组叶片的受力情况。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装置进行监测和测量,以提前发现风电机组载荷异常和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措施,确保风电机组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1、总则1.1目的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1ni iV v n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n Un Ui T T U ==∑,单位:小时 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 =T/T 0,T 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i2.2.2上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单位:kWh2.2.3购网电量风电场与对外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单位:kWh2.2.4等效利用小时数风电机的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数=发电量/额定功率风电场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2.4设备运行水平指标反映风机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指标。
采用风机可利用率和风电场可利用率两个指标。
2.4.1风机设备可利用率在统计周期内,除去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未工作的时数后余下的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用以反映风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风机设备可利用率=[(T-A)/T]×100%其中,T表示统计时段的日历小时数,A表示因风机维修或故障未工作小时数;。
停机小时数A不包括以下情况引起的停机时间:(1)电网故障(电网参数在风电机技术规范范围之外)。
中国XXXX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2011年版讨论稿)一、总则为进一步规范中国XXXX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科学完整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纵向对比分析,评价各风电企业运行维护水平,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从而实现风电企业生产管理上水平的目标,制订本指标体系。
二、生产指标体系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分七类二十六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七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
风资源指标包括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平均空气密度等三项指标;电量指标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等效利用小时数等四项指标;能耗指标包括场用电量、场用电率、场损率、送出线损率等四项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包括单台风机可利用率、风电场风机平均可利用率、风电场可利用率等三项指标;风电机组可靠性指标包括计划停机系数、非计划停机系数、运行系数、非计划停运率、非计划停运发生率、暴露率、平均连续可用小时、平均无故障可用小时等八项指标;风电机组经济性指标包括功率特性一致性系数、风能利用系数等两项指标;运行维护费用指标包括单位容量运行维护费、场内度电运行维护费等两项指标。
共计二十六项指标。
三、生产指标释义1.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1.1 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i i V v n =∑ 单位:m/s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1、总则 1.1目的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1.222.12.1.11ni iV v n =∑单位:m/s 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nUn UiT T U ==∑,单位:小时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 =T/T 0,T 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2.1.32.22.2.1E 其中E i 2.2.2上网电量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单位:kWh 2.2.3购网电量风电场与对外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单位:kWh2.2.4等效利用小时数风电机的利用小时数也称作等效满负荷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数=发电量/额定功率风电场利用小时数是指风电场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场利用小时数=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2.32.3.12.3.22.3.32.3.4%2.4设备运行水平指标反映风机设备运行可靠性的指标。
采用风机可利用率和风电场可利用率两个指标。
2.4.1风机设备可利用率在统计周期内,除去风力发电机组因维修或故障未工作的时数后余下的时数与这一期间内总时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用以反映风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
风机设备可利用率=[(T-A)/T]×100%其中,T表示统计时段的日历小时数,A表示因风机维修或故障未工作小时数;。
1、2MW-121/2MW-115/2.2MW-131等,2MW是额定容量,121是风叶直径。
2、风速和可利用小时数。
3、Cp是风能利用率,是叶尖速比和桨距角的函数。
风能利用系数Cp是评定风轮气动特性优劣的主要参数。
风的能量只有部分可被风轮吸收成为机械能,因此风能利用系数定义为:Cp=Pu(1/2ρV^3S)式中:V———风速;ρ———空气密度,约1.2kg/m3;S———风轮扫掠面积。
Pu —风轮的轴功率Pu=ΩM;Ω—风轮转速;M —风轮扭矩。
不同类型的风轮其风能利用系数是不同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风能利用系数一般都在0.4以上。
空穴作用金属性旋转零件和某种液体之间的反应,比如在齿轮箱或泵中的情况,这种反应会导致金属被侵蚀并形成空穴。
风向角风向角就是风向与正北的夹角,就是从正北向顺时针转到风向转过的角度。
叶片的桨距控制推动风力机叶片围绕其轴线相对于轮榖转动的能力,这样可以改变叶片的桨距角。
最近总被人问到静态功率曲线和动态功率曲线的差别,想让我系统地说说,今天就来聊聊如何用Excel来计算风电机组的功率曲线,有兴趣的也可以跟着做做。
1、准备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算功率曲线不可能啥都没有凭空就来。
我们需要准备目标机组的Cp-λ曲线、额定容量、风轮直径、机组切入转速、额定转速、机械效率、电气效率与自耗电比例,以及目标风场的空气密度。
叶片效率曲线以下演示,我们假设一种2MW-100m的机型,机组额定转速与切入转速分别为15rpm和9rpm,对应的叶尖速度为78.5m/s和47.1m/s。
2、计算过程2.1静态功率曲线的计算在3m/s~15m/s中,选任意风速进行分析,首先可以根据风速和最优叶尖速度,计算出该风速对应的最优叶尖速度,如果最优叶尖速度不足47.1m/s则实际叶尖速度为47.1m/s,如果超过78.5m/s则实际叶尖速度取78.5m/s。
根据实际叶尖速度与风速,可以得到该风速对应的叶尖速比,再根据叶片的Cp-λ曲线可以查出风轮Cp,在风轮Cp的基础上再考虑各种效率损失就得到了整机Cp。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试行)1、 总则 1.1 目的为进一步规范中国大唐集团风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建立系统、完备的生产指标体系,通过对生产指标的横向对比,评价各风电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的纵向提升。
1.2 对象及范围风电企业生产指标体系的统计填报对象为已经投产的风电场。
生产统计指标体系分三级五类十五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
其中三级指风电场级、分公司级、集团级;五类指风资源指标、电量指标、能耗指标、设备运行水平指标、运行维护指标。
2、 生产运行指标释义 2.1 风能资源指标本类指标用以反映风电场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风能资源状况。
采用平均风速、有效风时数和平均空气密度三个指标加以综合表征。
2.1.1 平均风速在给定时间内瞬时风速的平均值。
由场内有代表性的测风塔(或若干测风塔)读取(取平均值)。
测风高度应与风机轮毂高度相等或接近。
1ni iV v n =∑ 单位:m/s平均风速是反映风电场风资源状况的重要数据。
2.1.2 有效风时数(有效风时率)有效风时数是指在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或接近)处测得的、介于切入风速与切出风速之间的风速持续小时数的累计值。
切入风速定为3米/秒,切出风速定为25米/秒。
()UonUn UiT T U ==∑,单位:小时其中:T 为有效风时数,()n T U 为出现n U 风速的小时数,Ui 为切入风速,Uo 为切出风速。
为了便于比较,引入有效风时率的概念,用以描述有效风出现的频度。
K t =T/T 0,T 0为相应统计期的日历小时数有效风时数和有效风时率是反映风电场可利用风资源的重要数据。
2.1.3 平均空气密度风电场所在处空气密度在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值。
公式为:ρ=P/RT(k g/m 3)其中:P表示当地统计周期内的平均大气压,P a;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气温。
平均空气密度反映了在相同风速下风功率密度的大小。
光伏风电指标光伏(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电(风能发电)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两个重要方向。
以下是光伏和风电领域中常见的一些关键性能指标:光伏指标:1.转换效率(Conversion Efficiency):•描述光伏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2.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表示光伏发电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实际发电量与理论最大发电量之比,反映了发电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每瓦时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lectricity,LCOE):•表示发电每单位电能所需的平均成本,考虑了建设、维护、燃料等方面的费用。
4.寿命(Lifetime):•描述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通常以年为单位。
5.负载因子(Load Factor):•描述实际发电量与理论最大发电量之比,类似于容量因子,但常用于评估具体项目的经济性。
风电指标:1.风力发电机容量(Wind Turbine Capacity):•描述风力发电机的额定功率,通常以千瓦(kW)或兆瓦(MW)为单位。
2.风速切入风速和切出风速(Cut-in Wind Speed and Cut-outWind Speed):•切入风速是指风力发电机开始发电的风速,而切出风速是指风力发电机停止发电的风速。
3.风能利用小时数(Wind Energy Capture Hours):•描述风力发电机在一定时间内实际捕捉到风能的小时数,与发电机的可利用性相关。
4.轮毂高度(Hub Height):•描述风力发电机的风轮旋转中心离地面的高度,对于捕捉更高风速的风非常重要。
5.风电机组寿命(Wind Turbine Lifetime):•描述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寿命,通常以年为单位。
这些指标在评估光伏和风电系统性能、经济性以及可行性时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评估。
(一)发电量
1.单机发电量: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出口处计量的输出电能,一般从风电机监控系统读取。
2.风电场发电量:是指风场每台风力发电机发电量的总和。
1N
i i E E ==∑,单位:kWh
其中E i 为第i 台风电机的发电量,N 为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的总台数。
(二)上网电量
风电场与电网的关口表计计量的风电场向电网输送的电能。
单位:kWh
(三)购网电量
风电场与对外的关口表计计量的电网向风电场输送的电能。
单位:kWh
(四)利用小时
1.风电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其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风电机利用小时=发电量/额定功率
2.风电场利用小时是指风电场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折算到该场全部装机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发电小时数。
(1)统计期内风电场装机容量无变化时:
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装机总容量
(2)统计期内机组有新增或减少时:
风电场利用小时=风电场发电量/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一)发电场用电量
风电场场用电量指场用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
单位:kWh (二)发电场用电率
风电场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用电量(不包含基建、技改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用电率=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三)场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内输变电系统和风机自用电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场损率=(全场发电量+购网电量-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四)送出线损率
消耗在风电场送出线的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送出线损率=(主变高压侧送出电量-上网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五)综合场用电量
是指全场风机发电量的总和减去风场上网电量(对侧变电站关口计量表读数)。
(六)综合场用电率
消耗在风场内部及送出线路上的所有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
综合场用电率=综合场用电量/全场发电量×100%。
(一)风机可利用率
风机可利用率即风机可用系数,是指风机在统计期间内其可用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率。
可用小时运行小时+备用小时
AF=×100%=×100%
1.可用小时(AH)——机组处于可用状态的小时数。
可用状态是指机组处于能够执行预定功能的状态,而不论其是否在运行,也不论其提供了多少出力。
可用状态分为运行(S)和备用(R)。
2.统计期间小时(PH)——机组处于在使用状态的日历小时数。
3.运行小时(SH)——机组处于运行状态的小时数。
运行状态是指机组在电气上处于联接到电力系统的状态,或虽未联接到电力系统但在风速条件满足时,可以自动联接到电力系统的状态。
机组在运行状态时,可以是带出力运行,也可以是因风速过高或过低没有出力。
4.备用小时(RH)——机组处于备用状态的小时数。
备用状态是指机组处于可用,但不在运行状态。
备用可分为调度停运备用(DR)、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I)和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O)。
(1)调度停运备用(DR)——机组本身可用,但因电力系统需要,执行调度命令的停运状态。
(2)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I)——机组本身可用,因机组以外的场内设备停运(如汇流线路、箱变、主
变等故障或计划检修)造成机组被迫退出运行的状态。
(3)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PRO )——机组本身可用,因场外原因(如外部输电线路、电力系统故障等)造成机组被迫退出运行的状态。
其中,发电设备平均容量=
统计期日历小时数本场发电设备的小时数统计期内该机组构成
组容量发电机⨯∑ (四)风场可利用率
风场可利用率即风电场可用系数,是风场中全部风机的平均可用小时与全部风机的平均统计期间小时的比率。
风场平均可用小时为各台风机可用小时按其容量进行加权的平均值;风场平均统计期间小时为各台风机统计期间小时按其容量进行加权的平均值。
计算风场可利用率的风机的可用小时为运行小时、调度停运备用小时、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小时三者之和。
即与统计单台风机指标相比,把因场内原因受累停运备用的小时视为不可用小时。
计算风场可利用率的风机可用小时(AH i )=运行小时i +调度停运备用小时i +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小时i
风场可利用率(AFs )= ×100%
= ×100% ∑(AH i ×容量i )/∑容量i ∑(AH i ×容量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