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教育新变革概述.pptx
- 格式:pptx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8
新常态下的教育新变革概述新常态下的教育新变革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创新,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常态下的教育正在经历着一场全面的变革,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和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常态下的教育新变革进行概述。
首先,教育模式正发生深刻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强调死记硬背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新常态下,教育模式正在逐渐转变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新时代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其次,学习方式正趋向个性化和多元化。
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以课堂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然而,在新常态下,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向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并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工具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
同时,教育机构也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的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再次,教育内容正向多元化和前沿化发展。
传统的教育内容主要以基础学科知识为主,而新常态下的教育内容则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新常态下,教育内容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并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前沿科技。
同时,教育内容也需要更加注重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最后,教育评价正向全面发展和综合评价转变。
传统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分数为主,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记忆能力。
然而,在新常态下,教育评价正在逐渐向全面发展和综合评价转变。
教育评价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评价工具,如综合评价报告、学生档案等。
同时,教育评价还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
总之,新常态下的教育正在经历一场全面的变革。
教育模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方式正趋向个性化和多元化,教育内容正向多元化和前沿化发展,教育评价正向全面发展和综合评价转变。
我认为,现在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常态,我们的老师必须要有新状态。
我倡导我校教师要有五种新状态:一是要有把教育当职业、更要当事业的思想状态,做快乐从教之师、终身从教之师;二是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更要以此感化学生的精神状态,做有德之师、灵魂之师;三是要有掌握教学技术、更要有教育思想的工作状态,做创新之师、远见之师;四是要有把自己当老师、更有态度做学生的求知状态,做勤学之师、博学之师;五是要有自己的精彩人生、更要有立志桃李满天下的生活状态,做温情之师、幸福之师。
我认为,现在一些学校的课改,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将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
教师只承担引领责任,这样的教学就是教学的本真状态,学习本来就是学生的事,传统的教学已经太久地剥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权利,将一种不正常的灌输视为正常了。
学生就像一直在笼中呆了太久的鸟,已忘记了自己还有飞翔的翅膀、飞翔的能力,专等着老师将各种知识嚼碎了为给自己,只要能上高一级的理想学校,只要能得到高分,奖章的脸上露出微笑,就十分满足。
学生长期被动学习,学生学习权的丢失,而学生本人并没有意见,这是真正的悲剧。
我认为学校的课堂改革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因为解放了学习作为人本来就应该有的表达权、话语权和选择权,淡化了学习者和研究者的界限,使学生的学习成了一个快乐的过程,一个享受的过程。
这就是学校课改的意义,也是课改的目的。
快乐学习,享受学习,这是一种幸福的学习,学生时期也是人生的一个时期,同人生其他时期一样应拥有快乐和幸福。
教育新常态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
它不是让孩子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帮助他成为应该成为的那样的人。
新常态下的教育,在于积淀孩子素养,提升孩子素质,因而把孩子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孩子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
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考”为法宝,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拷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
一个人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有可能重新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
而教育不应该成为枷锁和禁锢,紧紧地攥着孩子。
新常态下的教育,会无限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和发展的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愉快学习、探究学习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而不是凭死记硬背,死整蛮干,靠拼时间、拼体力甚至靠拼生命的方式去提高考试成绩。
新常态下的教育,需要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
这样的平常心,会引导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因势利导,顺其自然,就像老农对待禾苗一样,按农时施肥浇水,而不会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孩子的世界疯狂开采。
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再有超大规模学校,不应再有高考集中营。
校园会成为孩子们真正的学园、花园、家园、乐园。
在这里,孩子不会被定位于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件件产品,他们可以有比较充足的时间与人交往,可以自由自在地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新常态下的教育,也要求校长不趋炎附势,不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而是保持一份豁达与宁静,坚守良知和使命,以家国的情怀和担当,尽全力让学校成为美好事物汇聚的地方,并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适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