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美术(上)教案--《走进大自然》 (6)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6
一年级上美术说课稿-走进大自然-苏少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次美术课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为教材,围绕主题“走进大自然”,通过观察和感受大自然中的各种元素,引导孩子营造对自然美的审美体验,培养孩子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本单元学习的具体内容有:•观察大自然中的颜色和形状,培养孩子对天空、水、花等元素的认识;•分辨常见物体,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创作绘画作品,让孩子通过手工创作来表达对自然美的理解和感受。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美术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用自然颜色勾勒物体、利用形状刻画物体的基本技巧;•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元素,进一步对自然世界有深入的认识;•促进学生感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准备•课件:教师用PPT展示大自然元素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自然之美;•教材: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材料:水彩笔、画画本、各种颜色的颜料。
2.2 上课流程2.2.1 准备阶段•在黑板上用字帖写出“走进大自然”四个字,让学生感知主题;•教师简单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对自然美的印象。
2.2.2 正式阶段2.2.2.1 观察大自然元素•教师用PPT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图片,比如天空、水、花、树等;•让学生带着好奇和想象看看这些元素,找出它们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学生总结出每种元素的颜色和形状。
2.2.2.2 创作绘画作品•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元素进行绘画;•教师提供画画本、彩色笔和各种颜色的颜料;•教师为每组提供一份小组作画规则,规定每个小组如何分工协作,如何利用颜色和形状来刻画物体,等等。
2.2.3 结束阶段•让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介绍一下自己组所描绘的自然元素;•学生通过观赏同伴的绘画作品,进一步理解自然之美;•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简单点评。
三、教学反思本次美术课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通过观察和感受自然中的各种元素,引导学生捕捉颜色和形状,刻画物体的基本技巧。
一年级美术教案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走进大自然》2、能力目标: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3、情感目标: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走进大自然》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具准备: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
2 、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第一课时一、导入 :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沙雕作品二、讲授新课走进大自然 ,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
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
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
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走进大自然》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
它是俄国人首创的。
走进大自然 ,1740 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
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
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 米,辟有 3 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
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走进大自然|苏少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1.了解大自然的美好,感受自然风光的美妙与神奇2.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风景,学习并运用不同色彩的组合和分布原理,提高色彩的认知和敏感度3.了解画笔的使用方法,并能够运用画笔表现自然风景,从而提高画画水平和审美能力4.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关爱地球教学准备•PPT课件•教材《苏少版美术》•美术工具:颜料、画笔、画板等•大自然图册案例教学内容导入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大自然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然后,通过展示精美的自然画作,或讲述走进大自然的故事,引导学生打开心扉,倾听内心的声音,开始跟随画笔,走进大自然的世界。
展示示范及讲解•让学生观察自然场景图片,并介绍不同色彩的组合与分布原理。
•教师可逐一为学生说明不同的色彩搭配,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图片和自己的实际感受,发现这些色彩给他们带来的不同情感和感受。
•展示画笔的运用技巧及方法,并通过讲解不同画笔的用途与区别,让学生掌握画笔的使用方法。
练习•给学生分配素描练习任务,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眼中的自然风光,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一个充满生命力和美感的画面。
•在完成素描后,教师可在学生的画板上,点缀一些颜色小点或填充颜色,让学生在自然场景中添加色彩,从而培养他们对画面色彩的敏感度。
•提供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一起合作绘制一幅自然风光,学生可以在绘画中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总结在本节课的最后,提醒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保护自然环境,从小事做起,爱护地球。
并鼓励学生们体验自己作品的感觉,回想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增强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总结本节课是美术教学中基础必备课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可以掌握不同颜色的组合方法,还能够通过画笔的运用,表达出自然风光的美丽数感。
同时,本课程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帮助他们发现大自然的美好之处,不断激发他们的创造和想象力。
(封面)
苏少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走进大自
然》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三只蝴蝶
一、活动目标
1、感受蝴蝶翅膀上的不同花纹,体验涂画装饰的乐趣。
2、尝试根据故事内容为蝴蝶涂色。
3、能运用多种图形或线条装饰蝴蝶。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引导幼儿回忆图画书或生活中见过的蝴蝶。
2、材料准备
(1)老师用材料:挂图“三只蝴蝶”。
(2)幼儿用材料:记号笔、油画棒。
3、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老师讲述故事《三只蝴蝶》,引出主题。
(2)探索发现
出于挂图“三只蝴蝶”,引导幼儿欣赏蝴蝶翅膀上的色彩和图案。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感觉蝴蝶特有的花纹、颜色。
引导幼儿书空表现翅膀上的各种线条或图案。
(3)创作表现
鼓励幼儿在“创意墙”中进行创作。
老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指导要求:鼓励幼儿用各种线条及图案装饰蝴蝶。
(4)欣赏评论
老师和幼儿一起将完成的作品布置在作品展示区,组成“百蝶图”。
鼓励幼儿大胆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老师从幼儿作画过程中的表现及完成的作品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再次讲述《三只蝴蝶》的故事,幼儿扮演蝴蝶自由飞舞,寻找自己的好朋友。
(5)结束活动
老师和幼儿共同收拾整理绘画材料,结束活动。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走进大自然》一、教材分析绚烂多彩的自然风光,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可以带给孩童丰富的视觉感受,本课是优美的,感性的,斑斓的,利用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引导学生感受自然,认识色彩,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比较特殊,教师需要提供多一些的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三、教学目标1、认识并辨别几种基本常见的颜色2、学习使用油画棒,水粉笔等绘画工具,尝试用涂画等方法加深对色彩的认识。
3、培养对生活与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对颜色的正确认识,掌握基本的涂色方法,欣赏色彩。
观察并发现利用色彩的叠加产生奇妙的变化。
五、教学准备PPT、图片、油画棒、画纸等。
六、教学过程1、导入:以谈话的方式讲述自己暑假旅游的事迹,请同学谈谈暑假的旅游体验,去了哪些地方,参观了哪些自然风光?引出课题—《走进大自然》2、新授:(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纪录片(如四季美景),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
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
(2)谈谈你自己眼中的大自然,绚丽的落日,雨后的彩虹,雷鸣时的闪电,风花雪月,霞光的天际等。
(3)“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的颜色多。
(出示图片)3、讨论及反思(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时有什么不一样吗?(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哪儿去了?(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总结:大自然的光和色是会玩魔术的。
4、作业布置A.为自己游玩过的自然名胜进行绘画创作。
B.抓住一瞬间的自然现象进行创作。
C.自己构思创作一幅理想的自然风景画。
要求:符合主题,构图饱满,颜色丰富,色彩涂抹饱满。
5、作业点评学生自评:小作者介绍评价自己的作品他人评价:请其他同学来评论该幅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教师评价:从构图、色彩等方面评价。
6.教学反思: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我利用课件带领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不同的美,直观地呈现大自然的不同侧面,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
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苏少版)一、教学背景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中,第1课讲述的是走进大自然。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万物,引导孩子们自然地产生美感和审美情趣,激发其美术创造活力,提高其综合素养。
同时,也要培养孩子们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1.理解“大自然”这一概念,了解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能够表达对大自然中运动的物体的感受;3.能够在美学审美的思考下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包括多幅大自然中的图像,如树木、花草、小动物等;•包括“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等有关词汇;•包括“色彩感知”、“色彩搭配” 等概念。
2. 教学方法•观察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及实物观察,观察大自然中的图像,引导学生感知其中的美感;•语言法:通过口语讲解,让学生了解有关词汇的释义;•实践法:引导学生尝试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
四、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通过教学效果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是自身教学工作的重要反馈机制。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如下:•口头表述;•按要求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出来。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图像,让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兴趣,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图像的感受和想法,同时介绍“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等有关词汇。
2. 展示展示老师自己的美术作品或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图像,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图像,让学生感知其中的美感,提高其审美情趣和色彩感知能力,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作品或图像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
具体步骤如下:1.让学生准备画纸、颜料、画笔等美术工具;2.引导学生调配颜色,进行绘画创作;3.让学生表述自己的创作主题和色彩搭配等;4.让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展示出来。
苏少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及教学反思前言美术是一个旨在培养学生创意、审美与艺术鉴赏能力的学科。
在美术课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
因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方案,在培养学生审美与绘画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文旨在分享我在授课苏少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走进大自然》单元中所设计的教案,并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总结。
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在美术课上做出参考。
一、教学目标1.通过感官体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的美和奥秘;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3.通过绘画作品的展示和点评,让学生了解绘画要素和基本技能;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鼓励学生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实现个性化创作。
二、教学内容A. 教学内容总览本堂课程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自然、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绘画创意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达到提高学生审美与艺术修养的目标。
B. 授课内容详细设计1.情景呈现通过班会组织,选择与自然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现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2.聆听故事选取与自然相关的寓言故事,通过互动讲解,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的韵律和温暖”等自然元素,培养学生情感和想象力。
3.绘画创意询问学生关于自然的感知,通过思维导图和零散表达的方式,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和表达。
4.绘画技巧指导介绍绘画材料,讲解一些关于绘画的常识和技巧,如线条、色彩和构图,创设一定趣味性和挑战性的绘画任务,让学生逐渐体会形式和色彩的魅力。
5.课堂展示学生互相展示各自的绘画作品,并邀请身边的人(如家长、老师、同学)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共同提高绘画能力。
三、反思总结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积极,对主题和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锻炼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创意思维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感官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感受大自然是美丽的,色彩是美丽的,用这些色彩来画成的图画也是美丽的教学重点:认识色彩并大胆地变现四季风景。
教学难点: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美感,激发情感共鸣,并把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做画过程中去课前准备:教师:教学课件、水果,花等学生:作画工具,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1、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好朋友。
瞧:谁来了?(生:喜羊羊)播放课件动画:大家好,我是喜羊羊,今天我正要去一座大自然城堡参观呢,你们想和我一起去吗?(生:想)走吧,让我们一起出发吧!2、(出示一座城堡大门)大自然城堡到了!看,门口贴着一张告示呢!告示上写着什么呢?(告示:大自然城堡内风景优美,若想入内,请闯关!)小朋友们,我们要和喜羊羊一起进去吗?(生:想)那让我们一起来闯关第一关:猜一猜这一关要求我们竖起小耳朵,仔细听,你听到了大自然里的什么声音。
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流水声、下雨声、鸟叫声、青蛙的叫声)过渡语:你们的耳朵真灵敏,轻松地闯过了第一关。
第二关:闻一闻出示:下面请一个鼻子最灵敏的同学代表全班同学来闯这关,闭起眼睛,能闻出来这是什么味道吗?(花,橙子,树叶,苹果)你还闻到过哪些大自然的味道?过渡语:你的鼻子真厉害,能闻到这么多大自然的味道!第三关:看一看出示:我们用耳朵听过,鼻子闻过之后,这一关,用我们的眼睛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你还看到过哪些大自然的色彩?师小结过渡:恭喜小朋友们和喜羊羊一起顺利闯过了三关,看,大自然城堡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板书课题)在大自然中尽情欣赏美丽的景色吧。
二、感受在大自然的美好。
1、(视频)欣赏四季景色。
(1)谈感受:谁来说说,在春天里我们看到了哪些景色?用()颜色的(),来说一说。
如:嫩绿的柳枝条,粉红的桃花……除了视频里的景色,我们在春天还能看到那些特有的风景?师:唐代有个诗人,叫贺知章。
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第一课《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教学重难点色彩调配的方法,对颜料习性的掌握。
课前准备教师:图片,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教学过程——欣赏及交流: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或记录片。
(如四季美景)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
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讨论及反思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展示及介绍:做一幅色彩游戏图。
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
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尝试与练习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
(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
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走进大自然丨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学生能够感知和描述自然界的景象。
2.熟悉色彩和形状基本概念,了解颜色对情感和视觉效果的影响。
3.学习美术造型基础方法,如画线、填色、切割和拼贴等。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观察细节和形状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美术与生活的关联性,鼓励自由表达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自然敬畏和美的感知。
2.通过美术作品创造和分享的体验,促进个人自我认知和团队意识,增强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观察自然景象,并通过手工模拟绘制具体形象。
2.了解基本的颜色和形状概念,从视觉效果上触发情感共鸣。
2.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画笔的形状和颜色的感性表现,让学生体验美的感受。
2.如何在表达自由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教学内容1.生活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受。
2.形状和颜色的基本概念,如正方形、三角形、红色、黄色等。
3.画笔的使用方法和手工绘制基础技巧。
2.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看图片和描述自然景象,引导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大自然,并感知美丽。
步骤二:认识形状和颜色通过展示不同图形和颜色,引导学生了解形状的概念和颜色对视觉的影响。
步骤三:绘制草地和太阳教师示范如何用画笔和手工制作草地和太阳,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步骤四:拼凑风筝和云朵教师示范如何用颜色和形状手工制作云朵和风筝,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创造,并在班内分享和交流。
步骤五:收尾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并针对不足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1.形成性评价1.学生是否能准确识别基本图形和颜色。
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画笔进行手工绘制和制作。
2.终结性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评价其造型精准度和色彩表现。
2.小组合作评价,比较作品的优缺点和收获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同时学习了美术方面的基础技巧。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走进大自然|苏少版教学背景本课程适用于一年级学生。
本课程将通过让孩子们学习大自然中不同种类的树木,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美丽之处,培养其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本课程旨在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其对自然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不同种类的树木。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3.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图片展示2.树木种类介绍3.素描练习教学过程1. 图片展示首先,老师将介绍几张大自然中不同种类的树木图片,让孩子们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多样性。
2. 树木种类介绍在展示图片之后,老师将向孩子们介绍树木的种类,包括树木的名称和特点,如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3. 素描练习在介绍树木种类之后,老师将指导孩子们进行素描练习。
孩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树木进行素描,通过观察和描绘树木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细节,加深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
4. 作品展示和分享在素描练习结束后,老师将组织孩子们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
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素描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并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评价1.观察孩子们的素描作品,评价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对参与积极、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奖励和鼓励。
教学时长本节课计划时长为40分钟。
教学资源1.大自然中不同种类的树木图片。
2.素描纸和铅笔。
教学扩展1.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大自然中不同种类的树木,绘制更为精细的素描作品。
2.通过组织校园环保、植树造林等活动,让学生行动起来,实际保护自然环境。
结束语通过本课程,希望孩子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大自然中不同种类的树木,拥有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以及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走进大自然|苏少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通过观察和描绘大自然,让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让学生观察并描绘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
2.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
3. 指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自然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自然景物。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自然景物图片、画纸、彩笔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论他们对这些景物的感受。
2. 观察:让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并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他们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感受。
3. 描绘:指导学生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他们观察到的自然景物。
4. 展示与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引导他们谈论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板书设计课题: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发展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观察并描绘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自然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并描绘他们所看到的自然景物,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他们对这些景物的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大自然,让学生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自然景物。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美术技能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教案设计:一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走进大自然丨苏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中的景物,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学会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描绘和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绘画纸张、画笔、颜料等。
学具:学生绘画纸张、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自然中的美丽景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表现欲望。
Step 2:基本技能训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描绘大自然中的景物,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
Step 3:创作实践(10分钟)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学生根据要求自主选择大自然中的景物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Step 4: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可以采用图示、线条、色彩等元素,直观地展示大自然中的景物和绘画技巧。
作业设计: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大自然中的景物,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大自然中的景物,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一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一课走进大自然》是苏少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体验自然的美丽和和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大自然的色彩、形状、线条等方面,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但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同时,要注重基础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2.让学生掌握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技能,能够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自然,体验自然的美丽和和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作能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技能,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五. 教学方法1.引导观察: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形状、线条等方面的特点。
2.示范讲解: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让学生掌握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技能。
3.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和借鉴,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4.评价激励:通过评价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大自然的图片和案例,以及相关的美术材料和工具。
2.学生准备:学生无需特殊准备,只需带上正常的上课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色彩、形状、线条等方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线条、色彩等基本美术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运用线条、色彩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表现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发现自然之美。
2. 培养学生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3.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展示等方式交流自己的创作心得和审美体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画纸、画笔、彩色铅笔、剪刀、胶水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树叶、小石子、花草等自然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户外观察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2. 新课导入:教师展示PPT,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如何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4.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
5.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 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感受七、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进行创作,下节课展示交流。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用美术手段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和展示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
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细节:教学过程补充说明:一、导入环节1. 教师带领学生户外观察大自然,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1)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确保学生安全。
(2)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
走进大自然美术教案走进大自然美术教案【篇一:美术一上《走进大自然》教案设计】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一册《走进大自然》教案设计【篇二: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案】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案大自然课时:2课时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教材简析: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
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
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
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活动一:带队来到校园里。
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
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
一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1课走进大自然丨苏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介绍走进大自然的主题,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启迪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自然景观进行初步的观察和描述;2.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制作,表达自然之美;3.学生能够养成对大自然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自然之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知自然之美,找到自然景观的灵感,进行手工制作。
四、教学具体步骤1.先让学生观察窗外的自然景观,并简单描述观察到的树木、鸟类等。
2.让学生看一些自然风景的图片,例如海、山、河流、森林等,引导他们感受自然之美。
3.给学生提供一些手工材料,例如纸张、颜料、笔、剪刀、胶水等,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作,描绘自己心目中的自然景观。
4.当学生完成作品后,让他们通过展示和交流,互相欣赏和学习。
五、教学反思1.本课中手工制作的部分稍有不足,学生在制作中有些互相模仿的现象,还需要针对这一点做出改进。
2.整节课的渲染氛围不够,需要通过讲解和展示更多的自然风景图,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感受和发现,让他们深入感知自然之美的内涵和意义。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走进大自然的主题,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启迪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与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在手工制作中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希望本节课的教学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他们爱护自然,关注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