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蛋白质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精)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80
尿液蛋白质检查(一)蛋白尿定义尿液中蛋白质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即称为蛋白尿。
(二)检测方法及评价1.尿蛋白定性试验为蛋白尿的过筛试验。
(1)试带法:利用pH指示剂的蛋白误差原理。
本法对清蛋白较敏感,对球蛋白的敏感性仅为清蛋白1/100~1/50,且可漏检本周蛋白。
尿液pH值增高也可产生假阳性。
本法快速、简便、易于标准化,适于健康普查或临床筛检。
(2)加热乙酸法:为传统的经典方法。
加热煮沸使蛋白变性、凝固,然后加酸使尿液pH接近尿蛋白质等电点(pH4.7),在含有适量无机盐状况下,蛋白质更易于变性下沉,同时可消除某些磷酸盐(如无定形磷酸盐、铵镁磷酸盐等)在碱性条件下易析出结晶、造成混浊的干扰。
【操作过程】加热—加酸—再加热①在试管内加清晰尿液至管高2/3处,浑浊尿液标本应离心取上清液再试验。
②用木夹夹持(或手持)试管下1/3处,加热煮沸试管上1/3处内的尿液。
③将试管上部加热处尿液与试管下部未加热尿液比较,观察有无浑浊变化。
④在试管中加入5%冰乙酸2滴,再煮沸尿液,立即观察结果,结果的判断及报告形式同磺基水杨酸法。
(3)磺基水杨酸法:又称磺柳酸法。
操作简便、反应灵敏、结果显示快,与清蛋白、球蛋白、糖蛋白和本周蛋白等均能发生反应;敏感度达0.05g/L,因而有一定的假阳性。
被NCCLS作为干化学法检查尿蛋白的参考方法,并推荐为检查尿蛋白的确证试验。
根据反应的混浊程度,作出尿蛋白的定性或半定量判断:阴性(-,不显浑浊,尿液外观仍清晰透明)微量(±,轻微浑浊,隐约可见)阳性(+,明显白色浑浊,但无颗粒出现)阳性(++,稀薄乳样浑浊,出现颗粒)阳性(+++,乳浊样,有絮片状沉淀)阳性(++++,絮状浑浊,有大凝块下沉)2.尿蛋白定量试验:沉淀法、比色法、比浊法、染料结合法、免疫测定法和尿蛋白电泳法等。
比色法:常用双缩脲比色法,为蛋白质定量测定经典方法。
尿蛋白质检测是肾部感染发现与防治的关键方法之一。
尿微量蛋白由肝内产生,尿液中浓度降低,肾小球出现疾病后,含量才会出现异常,所以尿微量蛋白可以用来辅助诊断肾功能损害。
一般情况下,在健康的成人尿液中排出蛋白质总数约为(0.08±0.024)g/24h,可包括少部分来源于肾小球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以及由肾小管细胞所产生的蛋白质,如Tamm-Horsfall蛋白质及一些肾脏衍生蛋白等,以常规方式检查为阴性,但在一些特殊生理状况下也可发生短暂性增高。
当肾脏发生肾小球、肾小管损害时,尿蛋白常出现异常增高现象。
故采用对尿蛋白的有无、蛋白质浓度的多少及其蛋白质组成的分析测定,对于肾功能疾患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确定都有着重要意义,以下是有关尿白蛋白的治疗及临床测定应用方案。
尿蛋白的检查:对尿蛋白定性的检查方法也比较多,目前在医学上使用的方法主要是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和干化学试验条带法。
①磺基水杨酸法又名磺硫酸法,基本原理是生物碱试品在酸环境下,酸和阳离子与蛋白质融合形成不溶性的蛋白盐。
本法操作简单,对敏感性较好,尿液中的白蛋白、球蛋清、糖蛋清、本周蛋清等都可为阳性。
缺点则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可致反应结果出现假阳性。
②加热醋酸法,原理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或煮沸使蛋白质变性并沉淀。
本方法的影响因素较小,且结论可信,是目前对尿蛋白定性检验最可信的方式。
但缺点则是敏感度稍低,操作也较复杂,且无法规范。
③干生化试纸带法,由于尿液自动分析仪的广泛应用,尿蛋白干燥生化试纸带法目前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检验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用试带膜块将指示器溴酚兰的过氧负离子和尿液蛋白质氨基酸中的氨基置换,使指示器的黄黄变成了黄绿色或青绿色,颜色改变的幅度和蛋白质(主要为白蛋白)浓度的一定比率。
该技术简单、快捷且适合大量的检验,不足之处是敏感性较低,对血液中的球蛋清、粘蛋清和本周蛋清均很敏感性,并易受血液pH盐类成分、药物和蛋白质浓度等因子干扰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尿液中的蛋白质检验(一)【摘要】尿蛋白的检测可用于初步判断肾脏的功能、协助诊断其他系统多种疾病、进行疾病的动态观察及疗效评判等。
尿蛋白检查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试验。
目的讨论尿液中的蛋白质检验。
方法主要使用加热乙酸法、磺基水杨酸法检测。
结论导致蛋白尿的原因有很多种,检验方法只能检测出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医生还要参照更多的检验进行诊断具体病因。
【关键词】尿液蛋白质检验尿蛋白的检测可用于初步判断肾脏的功能、协助诊断其他系统多种疾病、进行疾病的动态观察及疗效评判等。
尿蛋白检查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两大类试验。
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具有一些小分子量的蛋白质,是通过肾小球滤膜的微小孔滤出,但这些蛋白质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故终尿中的蛋白质含量极少,24小时尿中排出的总量为20~80mg,平均40mg。
一般定性试验为阴性。
尿蛋白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个来自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约占尿蛋白总量的60%;另一个是来自泌尿系统所产生的组织蛋白,如尿糖蛋白、尿黏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和溶菌酶等,约占尿蛋白总量的40%。
当尿内蛋白质增多,用常规定性方法检查为阳性或定量检查超过150mg/24h时称为蛋白尿。
(一)加热乙酸法1.原理加热可使蛋白质凝固变性,加酸可使尿液pH接近蛋白质等电点,促使蛋白沉淀和溶解碱性盐类沉淀物。
2.试剂5%醋酸溶液配制,即取冰醋酸5ml,加蒸馏水至100ml。
3.操作(1)取一耐热大试管,加新鲜尿液约2/3高度。
(2)手持试管下端,将试管斜置火焰上,煮沸上部尿液,并不断转动试管,以免因受热不均而炸裂,煮沸时即停止。
(3)轻轻直立试管,在黑色背景下,观察煮沸部分有无浑浊,滴加5%乙酸3~4滴,再煮沸后,立即观察结果。
4.判断(1)阴性:不显浑浊。
(2)±:在黑色背影下呈轻微浑浊,蛋白含量约0.1g/L。
(3)+:呈明显雾状,蛋白含量为0.1~0.5g/L。
(4)++:呈浑浊,有明显颗粒,蛋白含量为0.5~2.0g/L。
尿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左娅;路淑媛;周立娟【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09(003)006【摘要】尿液蛋白质检测是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健康成人尿中排出蛋白质总量为(0·8±0·024)g/24 h,可含少量来自肾小球的血浆蛋白,如白蛋白、免疫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和肾小管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常规方法检测为阴性,在某些生理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升高。
当肾脏出现肾小球、肾小管疾病时,尿蛋白常呈现异常增高。
1尿蛋白检测分为定性和定量两种检测方法尿蛋白定性的方法较多,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有磺基水杨酸法、加热醋酸法和干化学试纸带法。
目前常用的尿蛋白定量检测方法主要有双缩脲比色法、比浊法和染料结合法三大类。
24 h尿蛋白定量是目前实验室最常用的蛋白定量方法,本方法不受尿比重的影响,但留取尿液量是否准确影响蛋白量计算结果。
24 h尿蛋白大于3·5 g是肾病综合征诊断的主要标准之一。
2尿微量蛋白检测尿微量蛋白是尿中某些蛋白质的排泄呈亚临床升高,常规定性或定量方法难以检测的一种病理现象。
当尿中出现微量蛋白,可能反映肾脏结构与功能的轻度或早期受损。
临床上尿微量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和高血压引起的早期肾功能改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常用测定方法包括速率散射比浊、放射免疫、免疫电泳、固相荧光免疫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总页数】2页(P43-44)【作者】左娅;路淑媛;周立娟【作者单位】151600,黑龙江省青冈县妇幼保健院;151600,黑龙江省青冈县妇幼保健院;151600,黑龙江省青冈县妇幼保健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相关文献】1.尿蛋白检测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J], 王晓玲;周爱平2.D-二聚体联合24h尿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J], 杨平3.尿蛋白电泳检测及临床应用 [J], 任冬娟4.尿蛋白四联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J], 刘方;邓文;叶琛;胡凯5.FDP/尿蛋白比值检测在90例糖尿病肾病诊断中临床应用 [J], 代丽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尿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尿蛋白的临床检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用于评估肾功能和筛查肾脏疾病。
本文将对尿蛋白的临床检验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尿蛋白的意义和概述尿蛋白是指尿液中溶解的蛋白质的存在。
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的蛋白质被肾小管重吸收,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非常低。
然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受损,导致尿液中蛋白质的排泄量增加。
尿蛋白的检测方法包括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尿蛋白定量试验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试验等。
其中,尿蛋白定量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可通过尿液中蛋白质的浓度来评估尿蛋白的含量。
二、尿蛋白的分类及诊断标准根据尿蛋白的含量,将尿蛋白分为以下几个等级:微量白蛋白尿、轻度蛋白尿、中度蛋白尿和重度蛋白尿。
常规尿蛋白定性试验可以初步判断尿蛋白的存在与否,而尿蛋白定量试验则可以进一步确定尿蛋白的含量。
根据国际尿蛋白分类标准,正常人的尿蛋白指标在每天不超过150mg。
如果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24小时,即可诊断为异常尿蛋白。
在临床上,尿蛋白排泄量超过0.15g/L或1+以上被认为是阳性的。
三、尿蛋白的临床意义及病因分析尿蛋白的存在可能与多种肾脏疾病和全身性疾病相关。
常见的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间质性肾炎和肾血管疾病等。
此外,糖尿病、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全身性疾病也可以导致尿蛋白的增加。
在临床上,尿蛋白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病因及严重程度。
例如,在判断糖尿病肾病的分期和预后方面,尿蛋白的定量分析非常重要。
此外,尿蛋白的检查也可以作为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四、尿蛋白的干扰因素及注意事项尿蛋白的检查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体位、运动、感染和药物等。
例如,摄入大量蛋白质的饮食会使尿蛋白的含量升高,而长时间站立或剧烈运动可能导致暂时性的尿蛋白阳性。
在进行尿蛋白检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避免高蛋白饮食、坐位休息10分钟以上后再行采样、避免采尿时的污染、告知临床医生有无药物治疗史等。
尿蛋白检验方法及临床评价摘要】探讨尿蛋白检验方法及临床评价。
尿蛋白测定是肾脏疾病诊断的基础,检测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及蛋白质分类。
通过对尿蛋白定性和总量测定,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及一些全身性疾病的过筛,治疗效果的评价。
【关键词】尿蛋白检验方法临床评价【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036-02健康人24h尿中排出的蛋白总量低于150mg,一般为40~80mg,常规定性检测为阴性,尿蛋白50%~70%来自血浆,30%~50%来自泌尿系统的组织蛋白,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 mg/24h称为蛋白尿[1]。
尿蛋白测定是肾脏疾病诊断的基础,检测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及蛋白质分类。
1 尿蛋白的定性试验目前应用较广的定性方法包括磺基水杨酸法、加热乙酸法、干化学试纸法。
1.1磺基水杨酸法磺基水杨酸亦称磺柳酸,为一种生物碱试剂,在略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酸性条件下,磺基水杨酸的阴离子与蛋白质氨基酸残端阳离子结合,成为不溶性蛋白盐而沉淀。
取100 g/L磺基水杨酸溶液与等量甲醇或95%乙醇混合。
取尿若干毫升,加试剂1~3滴,尿液上层若见白色混浊,即蛋白阳性,结果判定:(±)轻微混浊、(+)明显白色混浊、(++)澎乳状混浊、+++乳状混浊、++++絮状混浊。
1.2加热乙酸法蛋白质在酸性溶液内加热煮沸即凝固变性。
加酸可使蛋白质接近等电点,还可消除碱性盐类晶体。
将尿液注入试管,约占管2/3容量,用火焰加热上层至煮沸,然后加5%醋酸或醋酸钠缓冲液2~4滴,然后再煮沸,观察结果。
(-)不混浊、(±)轻微混浊、(+)明显白雾状、(++)混浊且有明显颗粒、(+++)大量絮片状沉淀,(++++)大量絮片状沉淀,并有凝块。
2 尿蛋白定量试验尿蛋白定量测定是肾脏疾病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所得结果是总尿蛋白。
影响尿蛋白定量测定的因素较多,至今还没有一个普遍推广、稳定、准确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浊度法、染料结合法、化学比色法。
尿液十一项指标及应用尿液检测是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之一,通过检测尿液中的十一项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辅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下面将对尿液十一项指标及其应用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其意义和作用。
1. 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的检测主要是为了筛查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高蛋白尿液还可能意味着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炎症病变。
2. 胆红素:检测尿液中的胆红素可以帮助发现红细胞溶解或肝功能异常,如肝炎、肝细胞损伤等。
3. 尿胆原:尿胆原的检测主要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如溶血性黄疸、肝内胆汁淤积、Gilbert综合征等。
4. 尿酮体:尿酮体的检测主要用于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管理,可帮助判断糖尿病患者的酮症酸中毒状态。
5. 尿潜血:尿潜血的检测可以发现泌尿系统的疾病,如尿路感染、尿结石、肾肿瘤等,也可以作为血液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6. 尿葡萄糖:尿葡萄糖的检测主要用于糖尿病的筛查和管理,可以判断患者的血糖控制状态。
7. 酸碱度:尿液的酸碱度可以反映人体酸碱平衡状态,异常的酸碱度可能与肾功能异常、酸中毒或碱中毒有关。
8. 尿比重:尿比重是评价肾小管浓缩功能的指标,也可用于评价肾脏滤过功能和水代谢状态的变化。
9. 尿粉碎酶:尿粉碎酶的检测可以发现泌尿系结石、肾脏感染、肿瘤等疾病。
10. 尿胆固醇:尿胆固醇的检测可以反映人体胆固醇代谢情况,对于判断高胆固醇血症和代谢综合征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11. 白细胞:尿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泌尿系统的炎症或感染状况,如尿路感染、肾盂肾炎等。
综上所述,尿液十一项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通过定期检测尿液的十一项指标,可以及早发现病理变化,做出正确的治疗决策,对维护患者的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尿液十一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仅为初步筛查,可能存在虚高或虚低的情况,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尿液蛋白质定量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11-05-31 11:39:00 ] 作者:杨桂平编辑:studa090420【摘要】正常人尿液中含有微量的蛋白质,每天排出量在150mg 以下,其中以白蛋白占多数,随不同病种有一定量的球蛋白和其它蛋白。
随着肾病科研工作的开展,以观察患者每天排出蛋白质的量以示病情的变化,因此尿液蛋白质定量在临床上有实际应用价值,已成为医院化验室常规的检验项目。
【关键词】尿液蛋白质检测1 丽春红-S法尿液标本中的蛋白质与丽春红-S染料混匀后一起被三氯醋酸沉淀,将沉淀物溶解于碱性溶液中,此时溶液呈紫色,显色深度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1.1试剂三氯乙酸-丽春红-S试剂原液:称取丽春红-S 1.0 g,加入到1 000 ml 300 g/L三氯乙酸中溶解。
三氯乙酸-丽春红-S试剂应用液:将原液用蒸馏水按1:10稀释,放置室温稳定数月。
蛋白定性试剂。
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
蛋白标准曲线:把定值蛋白稀释成不同的浓度,按操作测定其吸光度,以吸光度为横坐标,以稀释后的蛋白浓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1.2操作先做尿蛋白定性试验,以适当稀释标本。
在试管中加入100μl标本,再加入1 ml三氯乙酸一丽春红-S应用液,混匀后以3 000 r /min离心15分钟,吸去上清液,倒置于洁净滤纸上。
在沉淀中加入0.2 mol/L氢氧化钠溶液l ml,用560 nm波长测定其吸光度,查标准曲线的蛋白含量。
1.3参考值46.5±18.1 mg/L1.4注意事项:尿液如被稀释应乘以稀释倍数。
尿中血红蛋白含量>5 mg/L时影响结果。
离心后上清必须全部弃去,若沉淀中夹带有丽春红-S影响比色结果。
2 双缩脲比色法以磷钨酸乙醇溶液沉淀尿中的蛋白质,在碱性介质中蛋白质与铜离子形成紫红色络合物,与标准液比色即可得出尿中蛋白质的含量。
2.1试剂蛋白沉淀液:称取磷钨酸7.5 g,加入30 ml蒸馏水、95%乙醇385 ml、浓盐酸25 ml。
尿液检验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尿液检验是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出患者疾病的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下文将深入探讨尿液检验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尿液检验可以反映出肾功能的异常状态,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
例如,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血管病等都可以通过尿液检验来鉴别和诊断。
通过分析尿中蛋白质、尿素氮、肌酐等指标,医生可以得出患者肾脏功能是否正常的判断。
此外,尿液检验也可以检测出泌尿系统的感染情况。
例如,膀胱炎、尿道感染等都可以通过尿液检验的白细胞计数、细菌培养等方法进行鉴别和诊断。
通过尿液检验,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感染的类型、病情的严重程度,以便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案。
尿液检验还可以检测出部分代谢性疾病。
例如,糖尿病、肾上腺功能减退症等都可以通过尿液检验的葡萄糖、酮体、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指标进行诊断和鉴别。
通过分析尿液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代谢情况,进而制定出正确的治疗计划。
还有些恶性肿瘤也可以通过尿液检验来进行初步筛查。
例如,膀胱癌、肾癌等都可以通过尿液检验的癌细胞、肿瘤标志物等指标进行诊断和鉴别。
通过尿液检验,医生可以快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恶性肿瘤的风险,从而进一步制定出治疗计划。
总体来说,尿液检验在临床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指标,医生可以提供最合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因此,在医学领域中,尿液检验被广泛应用,成为临床医生进行初步诊断和筛查的重要工具之一。
尿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一、概述1、蛋白质是尿液化学成分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作用,血浆的中、高相对分子质量的白蛋白、球蛋白不能通过滤过膜,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蛋白质,如β2微球蛋白β2-M)、ɑ2微球蛋白(ɑ2-M)、溶菌酶等,则可以自由通过滤过膜,但其滤过量低,95%又在近曲小管中被重吸收。
2、终尿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仅为30~130mg/24h,随机尿中蛋白质为0~80mg/L,尿蛋白定性试验阴性。
当尿液中的蛋白质超过150mg/24h(或超过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称为蛋白尿。
二、检测原理(一)、试带法试带法采用了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原理。
在pH3.2的条件下,酸碱指示剂(溴酚蓝)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结合生成复合物,引起指示剂进步电离,当超越缓冲范围时,指示剂发生颜色改变。
颜色的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同时,酸碱指示剂也是灵敏的蛋白显色剂,试带法可用于尿蛋白定性或半定量检测。
(二)、磺基水杨酸法磺基水杨酸法(SSA)又称磺柳酸法。
在略低于蛋白质等电点的酸性环境下,磺基水杨酸根离子与蛋白质氨基酸阳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沉淀。
沉淀量或溶液反应后的浑浊程度,可反映蛋白质的含量,为尿蛋白定性或半定量检查方法。
(三)、加热乙酸法加热乙酸法是经典方法。
蛋白质遇热变性凝固,加稀酸使尿液pH降低并接近蛋白质等电点(pH4.7),使变性凝固的蛋白质进一步沉淀,同时消除某些磷酸盐和碳酸盐析出所造成的浑浊干扰。
三、方法学评价(一)、试带法主要用于尿液分析仪,必要时也可用于肉眼观察。
操作简便、快速、易于标准化,适用于健康普查或临床筛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1、灵敏度和特异性①不同类型试带的灵敏度可有一定差异,一般为70~100mg/L,与使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关。
②试带对白蛋白灵敏,对球蛋白的灵敏度仅为白蛋白1/100~1/50容易漏检本周蛋白。
尿系列蛋白的免疫学检测及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对尿系列蛋白的免疫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展开分析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88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肾炎、肾病、肾小管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4组,每组各22例;同时选择25例正常检测者作为对照组。
所选检测者均进行尿系列蛋白免疫学检测,对Alb、β2-MG、IgG、IgA、SIgA值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免疫学检测结果显示,除肾小管疾病组外,各组尿蛋白系列值均较正常组有非常显著增高(P<0.05);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者尿β2-MG有显著增高;各组间尿Alb/β2-MG值有显著性差异;肾病组尿Alb/IgG值与同步尿蛋白盘状电泳呈正相关。
结论尿蛋白系列测定对了解肾脏受损的部位和程度及了解肾小球基底膜选择性程度有很大帮助,在某种程度上可替代尿蛋白盘状电泳。
【关键词】:尿系列蛋白;免疫学检测;尿免疫球蛋白A;尿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尿β2-微球蛋白;肾脏疾病Immunological detec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urinary series proteins [abstract]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ological detection of urinary proteins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a total of 88 patients with kidney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8 to August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subjects.Meanwhile, 25 normal subjects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All the selected subjects were tested for urinary protein immunology, and the detection results of Alb, 2-mg, IgG, IgA and SIgA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results of immunological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except the renal tubular disease group, the values of urinary protein series in ea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the normal group (P<0.05).The acute onset of chronic pyelonephriti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urine by 2-mg.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urinary Alb/ 2-MG between the groups.Urinary Alb/IgG value in nephropathy grou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ynchronous urinary protein disc electrophoresis.Conclusion urinary protein series assay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location and extent of kidney damage and the degree of 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 selectivity.【 key words 】 : urine series protein;Immunological detection;Urinary immunoglobulin A;Urine-secreted immunoglobulin A;Urine 2-microglobulin;Kidney disease尿系列蛋白是指存在与尿液中一组各类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