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讲义PPT
- 格式:ppt
- 大小:586.00 KB
- 文档页数:32
第三章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与资本积累3一、资本总公式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三、剩余价值的产生四、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五、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工资的现象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是工人劳动的报酬,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或价格这是因为:第一,劳动要能够当作商品来出卖,在出卖之前必须已经独立存在。
但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与资本家发生买卖关系时,其活劳动是不存在的,雇佣工人的劳动是买卖结束之后才进行的。
而买卖结束之后,工人的劳动又是在资本家的监督之下进行,已经不属于工人,工人无权出卖。
如果工人想使自己的劳动取得独立的存在形态,就必须把活劳动变成物化劳动,即变成劳动产品。
但这时,作劳动力主体的不是工人,而是小商品生产者。
第二,商品的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的多少决定的。
如果说劳动是商品,也有价值,那么它的价值又是怎样决定的呢?只好说,劳动的价值是由劳动来决定的,12小时劳动的价值等于12小时的劳动。
这显然是一种毫无内容的同义反复。
第三,如果说工人的劳动是商品,又有价值,那么,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应该等于工人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如此一来,资本家得不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就不存在了。
●工资的本质资本雇佣劳动制度下工资的本质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劳动力价值是确定工资的内在依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工资水平的波动。
六、利润和平均利润1.成本价格和利润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
资本价值增值运动上升到社会表面,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等各种具体形态,在以产业资本为核心的资本所有者与资本支配者集团中间进行分配。
首先对产业资本价值增值运动及其转化进行分析与考察是必要的。
所谓产业资本就是投在物质生产部门,支配雇佣劳动,直接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资本。
●成本价格与利润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与剩余价值(m)作为商品价值的三个本质的组成部分的揭示,是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质的客观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