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屋面防水裂缝渗漏原因及防治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4
屋面防水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屋面防水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屋顶作为建筑物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需要保证其强度和防水性能。
然而,由于气候、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等多种原因,屋面渗漏问题时有发生。
本文将对屋面渗漏问题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屋面渗漏原因1. 断面设计不合理:屋顶的截面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等问题是导致屋面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屋面截面设计不按规范要求、排水系统设置不当、排水管道不畅通等问题,都会导致屋面渗漏。
2. 施工质量差:施工质量问题是导致屋面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屋面在施工中没有注意技术要求,搭接不严密,防水材料接缝不到位等问题,都会导致屋面渗漏。
3. 天气原因:强风、大雨等极端天气也是导致屋面渗漏的原因之一。
在这些极端天气情况下,屋顶防水材料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和冲击,容易开裂、破损,从而导致屋面渗漏。
4. 管道堵塞:屋面排水系统在长时间使用后,难免会发生管道堵塞现象,这也是导致屋面渗漏的一个原因。
二、屋面渗漏的防治措施1. 施工质量要过硬:施工质量是解决屋面渗漏问题的关键。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有关规范,搭接要严密,防水材料接缝要到位。
施工完成后,要进行检查、试水等工作,确保防水层质量合格。
2. 合理的截面设计:在设计屋面截面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材料,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避免过度积水和水流不畅等问题,从而减少屋面渗漏情况的发生。
3. 定期检查维护:定期检查屋面排水系统,清除管道内的杂物和污物,保证排水系统畅通。
同时,及时修复屋面破损和漏点,防止漏水扩散。
4. 加强材料保护:加强屋面材料的保护是防治屋面渗漏的一项重要措施。
可以在屋顶铺设加固网格,将防水材料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强屋顶防水性能。
另外,在暴雨季节前,可以采取预警系统,事先检查屋顶状况,对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况进行处理。
总之,屋面防水渗漏问题的发生原因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在屋面防水施工中,要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加强屋面保护,定期检查维护,从而达到更好的防止和避免屋面渗漏问题的发生。
简述屋面渗漏原因及其防治方法
屋面渗漏的原因:
1.漏水点处理不当:屋面漏水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是处理不当的漏水点。
只要有水源,水就会渗入并沿着屋顶渗透到内部。
2.破裂的屋面板:屋顶板材可能会破裂或损坏,使水滴穿过屋面板并进入房屋。
3.渗漏的排水系统:排水系统中的某些零件或连接可能会出现破损或损坏,导致水在固定点处渗漏。
4.建筑施工不合格:屋面耐久性和密封性不足,导致水渗漏。
防治方法:
1.定期检查和维护屋顶,尤其是在暴风雨、暴雨之后和大冰雹季节。
2.屋顶需要安装适当排水系统,确保水流快速排出,不会滞留。
3.必须选用高质量的屋顶材料,维护需注意材料的验收和安装质量。
4.如果查出有漏水点,需要及时处理漏水点的位置,修补损坏的屋面板或排水系统,修补漏水点的处理要彻底,以免出现二次渗漏。
屋面渗漏原因及预防措施屋面渗漏原因及预防措施一、屋面防水工程通病成因(一)设防要求不明确。
部分设计单位仅对建筑物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结构安全较为重视,而往往忽视了与建筑物使用功能密切相关的屋面防水设计。
设计人员对防水的构造做法、细部大样均不进行详细设计。
部分设计人员对《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不熟悉,不了解新型防水材料的性能,未按建筑物类别确定防水等级、设防层次和选择防水材料。
(二)结构层问题。
因温度变化、混凝土胀缩、板厚不足、混凝土密实度差、预埋管线等原因,造成屋面板局部开裂,破坏了防水层,引起了屋面渗漏。
(三)材料方面问题。
目前,屋面工程上用得比较多的卷材屋面,由于沥青质量变化比较大,高温易流淌,低温易脆裂,必然降低防水层的质量,严重影响了屋面的使用功能和寿命。
(四)排水坡度不足。
出现天沟排水纵向坡度达不到的现象,有的纵向无坡,甚至倒坡,排水不畅,延长了雨水在屋面的滞留时间,加速了防水材料的老化。
(五)混凝土陡坡屋顶渗漏。
目前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混凝土陡坡屋顶,其外表面铺贴装饰瓦。
此类屋面渗漏较多,其原因,第一,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拍打浇筑,混凝土密实度差、施工缝处理不好,结构板几乎没有自防水能力;第二,装饰瓦与基层之间未设置柔性防水层;第三,装饰瓦没有搭接铺设,产品质量差。
(六)屋面找平层不平、空鼓、起壳、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分仓缝,引起找平层收缩裂缝,且拉裂防水层,造成渗漏。
(七)涂膜防水层厚度不足。
致使防水功能失效,防水耐用年限缩短。
(八)对刚性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没有设置隔离层,由于刚性保护层的变形,导致防水层的拉伸挤压而破坏。
(九)防水卷材铺贴方向和搭接宽度不符合要求,致卷材与主体或卷材与卷材间连接强度不够(十)保护层不符合要求。
有的工程设计未设置防水保护层,有的工程防水保护层设置不合理。
(十一)屋面转角施工不当。
屋面水平阳角、竖向阴角和阳角的基层普遍未按《规范》要求做圆弧倒角,造成防水卷材折角或防水涂料涂刷不均,易破损;(十二)烟囱、管道、设备出屋面部位处理不当,搭接胶粘不牢(十三)泛水做法不规范。
北方地区屋面防水裂缝渗漏原因和防治对策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屋面施工完成后,一般都会设置相应的防水层,以保证良好的防水效果,而防水层材料长期暴露在外,受光照、风吹、雨淋的影响,可能会出现老化开裂的情况,从而引发渗漏问题,给用户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本文以北方地区为例,对屋面防水裂缝渗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对策。
标签:北方地区;屋面防水;裂缝渗漏;防治对策0 前言与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虽然降水较少,但是冬季气温较低,对于建筑屋面防水层的影响巨大,使得渗漏问题变得十分普遍,不仅影响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做好对于屋面防水裂缝渗漏原因的分析,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症下药,提升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
1 屋面防水裂缝渗漏原因在以高层建筑为主的现代建筑工程中,建筑主体施工完成后,出于各方面的目的,还需要进行一些附属工程的施工,如为了强化保温隔热效果设置的保温隔热层,为了提升建筑外观质量设置的幕墙,以及为了保证防水效果设置的屋面防水层等,这里主要针对北方地区屋面防水出现裂缝渗漏的原因进行讨论和研究。
1.1 应力原因如果在进行屋面找平层的设计施工时,没有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则可能会由于变形荷载,引发防水找平层的开裂问题。
应力原因引发的开裂现象有两种,一是干缩裂缝,主要是混凝土中的水分蒸发过快,导致混凝土干燥收缩,破坏了结构的整体性,裂缝本身不规则,对于屋面防水工程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温差裂缝,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引发的防水层开裂。
在建筑工程中,屋面防水层一般需要经过2-3年,经历高温、冻结、强风等的考验后,才能够得出其质量状况。
在北方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冻融温度变化剧烈,可能会导致找平层出现开裂、拱起等问题,拱起的高度可能達到60mm,如果不能及时对其进行维护处理,很容易引发大面积的渗漏。
1.2 施工原因一是在对防水找平层进行施工时,存在着基层找坡不准确、局部积水等问题,导致屋顶的积水无法及时排除,防水卷材长期在水中浸泡,会加速老化,导致开裂和渗漏;二是在施工中缺乏质量管控,水泥砂浆的强度偏低,或者没有进行压实抹光处理,导致找平层疏松起砂,进而引发防水层的空鼓、裂缝问题;三是缺乏完善的细部处理,在对女儿墙、出屋面通风道、排气管道等与屋面的连接位置进行施工时,没有利用水泥砂浆进行处理,导致防水材料的粘贴不牢固,容易开裂;四是施工人员本身缺乏责任意识,在进行防水卷材的粘贴施工时,没有能够完全将气体赶出,导致防水层与基层之间没有实现牢固连接,存在有空鼓气泡。
屋面防水渗漏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屋面渗漏现象几种类型(1) 屋面的“渗”表示雨水慢慢地透过屋面各构造层在棚顶棚角出现湿渍。
干后出现水印。
这种情况的出现多是水量极少, 虽经过维修但往往是常漏常修、常修常漏。
(2) 屋面的“漏”表示水从孔或缝隙中导入延棚面滴漏或成流状。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大雨暴雨时, 经过维修后会明显改善。
(3) 秋冬交接或冬春交接之际, 虽无雨水, 屋面却出现湿渍现象。
(4) 非顶层屋面渗漏, 而是中间层(通常是卫生间) 出现渗漏, 究其原因发现有的竟是屋面渗漏导致。
2、屋面渗漏原因分析(1) 毛细现象。
建筑工程中的鹰嘴或滴水凹槽的作用已经是建筑常识理论上可阻止水往水平面内的进一步浸入, 但实际上却往往因毛细现象而使挑檐等底面出现湿渍。
毛细现象程度如何取决于水与接触物间的附着力。
接触物越是憎水物质,附着力越小,毛细现象越弱; 接触物越是亲水物质, 附着力越大, 毛细现象越强。
接触物越是粗糙, 附着力越大, 毛细现象越强, 反之则相反。
按设计图集要求,屋面女儿墙内侧防水卷材上墙的高度一般为350〜450 mm ,而屋面女儿墙一般为1350mm高,无卷材防水的900〜1000 mm高女儿墙为水的引入提供了可能性。
如果女儿墙压顶砼浇注密实, 挑出部分尺寸较大, 则防水效果会好些, 否则, 为女儿墙含水提供了条件。
(2) 收缩现象。
由于伸出屋面的通气管周围的混凝土是属于二次灌浆,浇灌屋面结构层混凝土的时候是采用预留管孔的方法。
由于屋面通气管安装完成后,进行二次灌浆的时候,使用的细石混凝土量小,一般都是采用人工拌合,所以其计量和配合比都比较随意,由于细石混凝土的水分比过大或强度过高,都能致使与结构层混凝土之间产生收缩裂缝。
(3) 积水现象。
据调查70 %的屋面渗漏都是由于节点部位的防水处理不当引起的。
而图集或有关资料所给的落水口节点并未充分考虑落水口处的逆流问题。
经观察发现,很多落水口处经常有杂物, 影响屋面排水的正常进行, 出现逆流( 或积水) 。
防水渗漏原因及预防措施针对住宅楼工程易出现渗漏的主要部位如屋面、卫生间、地下室、外墙门窗、楼板等,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屋面渗漏原因和预防措施(一)屋面渗漏原因分析屋面渗漏的主要原因有:保温层、隔热层起壳,防水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找坡层坡度不足,卷材铺设搭接不足,逆水铺贴,撬边粘结不牢,穿越屋面的管道、通风井等处节点部位。
(二)屋面渗漏预防措施1.施工前基层保持干燥,直至水泥砂浆翻白止,表面清洁干净,平整坚固,不起皮、不起砂,防水层平整均匀,无脱皮、裂缝、起泡等缺陷。
每刷一度应待其充分干燥后再刷下一度。
在涂层结膜结硬之前,不得在其上行走。
防水卷材上浇细石砼时,应严格把关,注意手推车在其侧行走,倾倒时损伤防水层。
2.穿越屋面的透气管,落水管等管道穿越外,用细石砼二次灌实,并用氯丁胶在管道四周涂刷二遍,在泼水试验以后确认无渗漏情况下,再用水泥砂浆粉面,然后在管道四周做成3cm高馒头状,以确保管道穿越板面处不渗漏。
3.除穿越屋面的管道处,烟道口、通风口等部位也极易渗漏水,预防该节点渗水的方法,先于管道井位置种钢筋,然后浇30cm高砼作为导墙,再在导墙上砌筑,为避免砖砌体内粉刷遗漏,采取边砌筑边粉刷方法。
4.屋面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连接处,以及基层的转角处(水落口、天沟、屋脊等)均做成R250圆弧,女儿墙泛水处改成凹泛水,密封材料密封好收头处。
卷材收头上口用金属扣板遮盖,其上口用密封油膏封闭。
5.有屋面天沟的建筑工程竣工验收时,隔夜对屋面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落水口处作临时堵塞),试验时天沟放满水。
二、厨房、卫生间渗漏预防措施1.厨房、卫生间四周墙体根部浇20cm高、120cm宽的砼导墙,浇导墙前,凿毛并清理干净原地面,砼浇捣前用素水泥浆接浆。
2.厨房水煤气管安装好后,派专人负责对穿越楼层的预留孔分二次灌缝,灌缝材料为C20细石砼(采用吊模),封堵好后用氯丁胶防水涂料于管道四周涂刷,经盛水试验24小时确认无渗漏情况下,再浇地坪,待地坪浇筑好后再于管道边做成馒头状。
屋面渗漏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导语屋面防水渗漏是建筑施工质量通病之一,特别是在我国的北方寒冷地区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可以发现,屋面漏水率已达到50%以上,这使得国家与企业用于屋面渗漏维修及整改的总体费用十分庞大。
因此,解决屋面渗漏问题已成为民用建筑必须要直面的重要任务之一。
防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一部分,虽然仅占工程造价的1%~3%,但其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却不容忽视。
一旦发生渗漏水问题,往往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有关部门对商品房质量问题的投诉调查显示,针对渗漏水问题的投诉所占比例最大,约60%左右。
为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需对屋面渗水的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合理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01屋面渗漏的常见原因(1)结构原因1、由于屋面承载量过于集中使变形缝增大。
2、气温变化引起混凝土面膨胀而产生屋面板裂缝。
3、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屋面板开裂。
4、屋面板与支撑结构连接处受到外力不均匀使屋面板开裂。
(2)设计不当1、设计人员对屋面防水工程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设计人员没有将屋面工程作为重要的分部工程详细地设计施工图纸,只给出做法大样,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和工程质量。
2、屋面细部节点设计缺失。
3、檐口、女儿墙等屋面突出部位处理不当。
4、保温层设计不当。
5、未按规定的要求设墙体伸缩缝,也未适当采用加强屋面整体性的措施,由于温度原因从而导致屋面或墙体开裂,从而导致防水层破坏。
6、设计中防水等级与用料选择不当。
(3)选材不当1、使用劣质防水材料。
选用了防水性能差、延伸率小、耐热度低或粘结力、抗老化性、耐火性差的防水材料。
2、两道相邻防水层不相容,如聚氨酯防水涂料+弹性体(SBS)防水卷材。
(4)施工原因1、施工人员对找平层施工不重视,找平层粗糙、起砂、潮湿。
2、对施工用的防水材料没有严格的质量把关。
3、施工操作不认真。
例如卷材防水层的关键是边缝封口,封口不严就会进水。
另外搭接长度不够基层稍有变形就会将防水层拉开而产生渗漏现象。
建筑屋面防水渗漏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建筑屋面防水渗漏是建筑工程施工后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建筑物外观和使用寿命,还会对室内环境和建筑安全造成潜在的风险。
本文将探讨建筑屋面防水渗漏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一、原因1.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中未能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规范要求处理屋面防水层,如材料未能按要求正确堆垛保管,或施工过程中未能及时扫除或清除漏涂、富料、杂物等碍导致未能将防水材料铺设平整牢固,出现漏洞或未覆盖到位的地方。
2.材料质量不过关:屋面防水层材料没有严格测试或不合格的材料被使用,如屋面防水涂料含水量过高,或材料未能按要求进行防水性试验等。
3.外力破坏:外部因素对建筑屋面的物理性质和理化性质产生不良影响,如风暴、地震、冰雹、冻融等力学因素对屋面结构造成损害,从而造成漏水。
4.老旧房屋:老旧房屋结构材料年久失修,屋面覆盖材料损坏严重,从而影响建筑屋面的防水效果。
二、防治措施1.科学严谨的施工工艺:在建筑屋面防水层施工过程中,必须確保采用规范化施工工艺,仔细清光漏涂、富料和其他杂物,确保防水材料铺设牢固平整,覆盖到位,防止出现漏洞和渗漏。
2.优质的防水材料:确保防水材料的质量,杜绝使用不合格或过期的材料。
最好选择市场知名品牌,具有相关资质认证的优质品牌。
3.及时维护保养:对屋面保养和维护需要经常开展,发现屋顶屋面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建筑物质保期一般为五年,经过质保期后,建筑物屋面保养更加需要加强。
4.增设应急措施:防止外力因素对建筑屋面的破坏,应该增设相应的应急措施,例如安装防风、防冰、防雹等设备,增加建筑屋面的承受力。
5.定期检查维护:定期对建筑屋面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缮,确保建筑屋面防水效果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
综上所述,建筑屋面防水渗漏问题的防治需要建筑施工单位、建筑材料供应商及建筑物业业主等各方加强协作,科学规范施工,质量严控防水材料,做好建筑屋面的维护保养工作,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运行。
北方地区屋面防水裂缝渗漏原因及防治
摘要:通过对屋面防水工程现状的分析, 针对屋面防水裂缝渗漏问题, 从施工方法以及质量管理方面提出屋面防水裂缝渗漏防治措施, 从而提高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屋面防水渗漏裂缝防治措施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温比较寒冷, 建筑工程中屋面出现渗漏水的现象比较普遍, 屋面防水裂缝导致的渗漏污染顶棚、墙面, 造成抹灰脱落, 严重影响结构使用寿命,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特别是住宅楼工程屋面裂缝渗漏, 易引起投诉、纠纷等。
屋面防水出现不规则裂缝渗漏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这就要求我们从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当中有的放矢地加以预防和防治, 从而达到提高屋面防水工程质量, 消除隐患的目的。
1、屋面渗漏水现象:一、顺墙成瀑布状而流淌的渗水,二,顺现浇楼板成雨滴状渗水,三,顺预制楼板的板缝顺延渗水,四、顺顶棚成云状扩展渗水等。
2、屋面防水出现裂缝渗漏的质量原因分析
我国北方地区由于气温比较寒冷, 建筑工程中屋面出现渗漏水的现象比较普遍。
屋面工程的渗漏多数是由于防水层的开裂所引发的, 而防水层的开裂又受其他结构层的影响。
因此在屋面防水施工中仅注意防水层的质量是不够的, 必须从找平层、保温隔热层的施工质量起。
出现屋面渗漏水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因素,(1)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制定防水工程的设计规范,设计人员无规范可遵循,各种不同类型、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应如何进行防水设计,采用何种防水材料,有哪些具体的技术要求,均没有明确的规定。
(2)有的建筑物所设计的屋面整体刚度差,各部分刚度差异比较大,屋面变形或位移过大会导致裂缝产生;有的屋面坡度设计过小、排水管数量不足或口径过小、排水线路过长,致使屋面排水不畅而积水,使柔性防水层加速老化,导致渗漏。
(3)部分设计人员对现代防水知识掌握比较少,对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性能、适用范围、使用条件等不甚了解,不能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防水材料,不是因循守旧,就是因选材不当而造成渗漏或浪费。
(4)设计人员对屋面节点设计不当或未对屋面节点构造做法详细交待,致使构造做法马虎而出现渗漏。
屋面节点构造大多内部陈旧。
节点的基本做法仍大部分沿用以
前的做法,如油毡收头处理沿用下木砖、钉木条的做法,木砖或木条常因风吹、日晒、雨淋,出现翘曲、变形、腐烂,造成节点破坏,导致屋面渗漏。
(5)在庞大的建筑体系中,屋面防水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建筑师缺乏有效渠道适时了解、全面掌握防水材料的开发与工程技术规范的修订情况,导致新型防水材料不能得到很好的设计应用。
(6)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市场还不完善、不规范,有的设计单位为了能够承揽到业务,经常无原则地听从业主的意见,
为了节省造价将屋面防水等级降低,人为缩短屋面防水的使用年限。
第二,防水材料本身的质量有问题, 易老化, 起鼓, 或各种技术指标达不到要求, 造成屋面使用不久发生渗漏现象。
防水材料质量好坏,是能否搞好防水工程的基础。
目前国内防水材料的品种、规格较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防水材料市场比较混乱,不少劣质防水材料充斥市场。
如果选用的合成高分子卷材,胶粘剂不配套会引起渗漏,不当的选材会使屋面防水层过早老化开裂,也会引起渗漏。
(1)防水配套材料亟需完善,建筑屋面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存在只注重主体材料的研究、生产,而忽视配套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的现象。
(2)材料的适用性问题,每一种防水材料以其特有的材料性能在建筑物的不同部位发挥其防水功能。
第三,施工方面的因素。
(1)缺乏防水专业施工队伍。
(2)对防水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及管理不重视。
找平层施工质量差,施工时粘合时间掌握不准引起防水层剥离,导致渗漏;防水材料接缝搭接宽度不足,胶粘剂选用不当或涂刷不匀而导致渗漏;施工时基层清理不干净,有砂粒、石子等杂物,操作人员穿硬底鞋施工,导致防水层破损,有的施工队伍未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和分工序、分层进行检查验收,尤其是对节点部位处理不当,留下了渗漏的隐患。
(3)由于赶抢工期,找平层未干就急于铺设防水层,而未采取排汽屋面等有效措施,致使防水层出现起鼓、脱层、腐烂而导致渗漏。
(4)涂膜防水施工时,则往往因涂膜厚度不均匀或涂膜过薄导致防水失败;各种防水涂料都有不同的干燥时间,每遍涂刷必须待前遍涂膜实干后,才能进行,许多施工队伍为了经济利益,盲目抢工期,在涂刷前并不根据气候条件以试验方法确定每遍涂刷的涂料用量和间隔时间,致使涂膜层起鼓、脱层。
又如有些施工单位为了承揽到工程项目,尽量压低造价,而使用一些固含量偏低的防水涂料。
(5)刚性防水屋面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好,厚度不足,混凝土中各种砂石料比例及水灰比处理不当;防水层下的隔离层未做好,起不到隔离作用;分格缝设置位置不合理,密封材料嵌填不认真、不严密等,均会造成刚性防水层的渗漏。
(6)基层处理剂涂刷不均匀、过厚,局部漏涂,这样使得屋面未被完全清理干净的灰尘得不到有效处理,影响涂层与基层的粘结。
(7)为防止防水收头部位出现翘边而导致渗漏现象,所有收头均应用密封材料压边,由于目前使用的防水收头做法基本为传统做法,与现在的一些新型防水材料施工方法不相匹配,或施工操作人员施工不当而易产生渗漏隐患。
(8)建筑施工时间,尤其是装修阶段施工人员多,施工工种多,并且基本上为交叉或平行作业,协调、配合和管理容易出现问题,易造成其它工种对已做好的防水的破坏。
3、屋面防水工程的质量通病的预防和几点建议
影响建筑屋面防水工程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治理措施也应该是综合性的。
3.1在防水材料方面
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材料应有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并经批定质量检测部门认证,确保其质量符合文献[4]或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取样复检,经复检合格,提出复检试验报告方可在防水工程中应用,严禁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防水材料。
3.2 在防水设计方面
(1)设计人员应认真学习相关技术规范,重视建筑屋面防水设计,提高建筑屋面防水设计水平。
认真学习贯彻执行防水技术规范,特别是强制性条文的各项规定。
合理确定防水等级,周密制订防水方案,择优选用防水材料。
(2)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现场施工,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特点、工程所在地区自然条件等,按照屋面防水设计等级的设防要求,进行防水构造设计,重要部位应有“详图”。
(3)加强对设计人员的培训,提高设计人员的技术素质。
(4)加强对屋面节点构造的研究,加速节点做法的更新,以便节点构造做法与防水材料、施工工艺同步,协调发展。
(5)规范建筑防水设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防水设计的监督和管理。
3.3 在防水施工方面
(1)加强施工管理,确保防水工程质量。
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快专业化防水队伍建设。
防水施工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伍或防水工施工,严禁没有资质等级证书的单位和非防水专业队伍或非防水工进行屋面工程的防水施工,施工中应按施工工序、层次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层次的作业。
(2)屋面防水应用要特别注意防水层与找平层的粘结面积及粘结强度,这是
保证防水效果,保证防水寿命的关键技术。
①找平层应符合设计质量标准,施工现场必须彻底清理干净。
②平面与立面结构的连接均应做成圆角,上端有滴水结构;复杂及薄弱部位应预先处理,加设附加层。
③粘结层粘结材料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
④敷设应先低后高逆坡进行,随胶粘剂向前敷设卷材,用弹性工具顺向排气粘实。
⑤接缝粘合必须均匀、连续,保证足够宽度;防水层保护层抹制厚度应均匀,施工时严防破坏防水层,而且保护层必须保证全面覆盖防水层并达到要求的厚度,应注意养护,以保证防水保护层的强度。
3.4 在管理维护方面
房屋投入使用后,施工单位或物业管理部门必须派专人负责屋面管理,定期检查、定期清理,发现局部缺陷及时处理。
严禁在已施工好的防水层上凿眼打孔,不得任意在屋面上堆放杂物。
每年雨季前进行检查清扫,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并做出维修保养记录。
冬季雪后应及时清扫屋面的积雪,以免雪水对屋面防水层形成冻融交替影响。
结语
防水是建筑安全工作的核心。
防水工程质量与设计、施工、材料三方面都有密切关系。
材料为基础,设计为前提, 施工为关键。
为了搞好建筑的防水工程, 必须选择质量可靠的防水材料, 作出合理的构造,并严把施工质量关。
参考文献
[ 1] 张黎冰. 北方地区屋面防水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J]. 低温建筑技术, 2006
[2]张锦泉.浅议建筑防水材料与构造处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
[3]官耀波,刘苗.浅析建筑屋面防水渗漏的原因及防治[J].工程质量,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