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选读课文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15
三年级上册《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中各种各样的声音,体会声音的美妙,懂得要用心倾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
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细细品读课文重点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在学习中感受语言的优美韵律。
3、学习自能读书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本课语言的特点。
2、理解“为什么你一天天长大,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好像耳朵已经关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倾听身边的声音,感受声音的美妙,注重身边的事物,感受生活的多彩。
《安妮的仙境》;中国名曲《梁祝》。
小节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老师从大家的“采蜜本”中搜集了一些词语,请大家读一读:轰隆隆哗啦啦叮叮当咚咚咚哗哗哗嘀嘀嗒噼里啪啦这些教师描写什么的词语?(板书:声音)像这样描写声音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生答)大家知道的词语还真很多,可你听到过雪花飘落的声音吗?听到过柳树梳头的声音吗?听到过蚂蚁跑步的声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声音的课文《你一定会听见的》。
请大家打开课本,先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中都描写了哪些声音。
(板书题目)二、学习课文,品析词句:1、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课文中提到了哪些声音?(生答)你觉得在这么多声音中,课文描写哪些声音的语言很美?你最想读课文哪一段?(配上班得瑞的轻音乐《变幻之风》,学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2、(当有学生读到第二自然段“风的声音”时,提问:)这个段描写了几种风?分别是什么风?(板书:清风掠过微风拂过寒风穿过狂风卷起)你还知道有什么风?(生答:春风、暖风、暴风、和风、龙卷风、西北风等)3、你能像作者那样把这些风也写到课文中吗?练习填写:你总听过风的声音吧?当清风掠过明月,当微风拂过树梢,当寒风呼啸着穿过田野,当狂风卷起巨浪,当风,当风,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请填好的同学配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填写的作品)4、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动物的声音”、第四自然段“水声”,并做练习,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声和水声;你总听过动物的声音吧?当小金鱼用尾巴拨水,麻雀在屋檐唱歌,当一只小狗忙着啃骨头,两只老猫在墙头吵架,三只老母鸡在啄米吃,,,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你总听过水声吧?当山间的清泉奔向溪流,当哗啦啦的大雨砸向屋顶,当小水滴清脆地落到盛水的盆里,,你总听到些什么了吧?(在班德瑞德的轻音乐《安妮的仙境》中,学生美读自己的作品,注意读出韵味和情感)5、小结:同学们写的真不错,好象是我们和作者共同完成的作品。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字清丽、语言优美、语气亲切的散文。
作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与读者实行了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文章启发人们,不要关闭自己的耳朵,用心去听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就会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声音是丰富而美妙的。
文章写作的目的在于激发人们去注重身边点点滴滴的事物,去倾听身边的一切声音,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声音是无处不在的,但是我们却常常忽略了它。
课文一开头就列举了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等,这些事物我们再熟悉不过,但正是我们没用心去聆听,失去了听的兴趣,因而什么声音也没听到。
后面部分则告诉大家用心地倾听生活中平平凡凡、朴朴实实、普普通通的声音,那样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精彩——丰富美妙的声音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懂得用心去听身边的声音,就会发现世界上的声音很丰富,很美妙。
2、会认1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积累优美词句并会使用。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细细品味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使用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本文生动形象,活泼优美的语言。
激发学生注重声音世界,用心倾听,感受有声世界的美好,并尝试着把自己听到的与感受到的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当我们一天天长大,当我们熟悉了很多声音后,不知不觉中,我们却逐渐失去了听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巧导入。
师:(食指放在嘴唇上)嘘——听——学生静心听周围的声音。
师:说一说,你刚才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交流自己听到的声音,比较一下和别人听到的声音有哪些不同,谁听到的声音多,谁听到的声音少,探讨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些区别。
师:是啊,只要能用心去听,你一定会听见的。
(相机板书课题:你一定会听见的)【设计意图: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为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本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二、听读课文,初识美。
师:这是台湾作家桂文亚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实用6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实用6篇)供大家参考。
太空“清洁工”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本课是选读课文,我把它定为略读课文来教,略读课“读什么”、“怎么读”和“读得怎样”的问题,在具体课文中还可有很多变式,但所有的过程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这样的自学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增强了,自学水平也得到了真正的训练,略读课文才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教学目标:1.明确了“太空垃圾”的危害性,“太空清洁工”的重要性。
2.改进了课堂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以练导学,学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以练导学、学练结合,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进一步明确学习说明文的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水平。
教学过程:1.出示:鲸,你了解什么?能和我们说说吗?2.出示:新型玻璃,你又了解了什么?出示:《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3.看到这些,你又有什么想说的?(板书:说明文)小结:是的,这是一组说明文,现在咱们能够上课了吗?一、复习方法,揭题1.咱们接着说明文这个话题往下聊。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来学习说明文的呢?梳理:抓内容要点,知说明方法看来,抓住主要内容,并明确说明方法就能协助我们很好地来学习说明文。
2.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说明文——太空清洁工二、整体感知1.课文咱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呢?赶快打开课本来读一读,梳理梳理。
(提示:读出声音来能够把字音读得更准)2.反馈:介绍了什么?1)太空垃圾2)清除太空垃圾3.哪个段落集中介绍了太空垃圾呢?那么清除太空垃圾呢?看这两段的开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两处设问句)这两个句子在开头已经帮我们概括了要点,其实这两个句子学问很大,那么联系上下文,你还能发现?)是的,设问是说明文常用的一种形式,不但概括了文章要点,而且过渡自然,所以,在很多说明文中都能见到。
《剥豆》教学设计之一设计理念:1.坚持小学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有重点的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话中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眼动手剥、利索、顺手、欣赏、敛声息语、节奏、虚假、隆起、执著、沮丧、清澈、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等词语。
解决多音字“剥”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研读、品味、感悟等,使学生逐渐领悟到在磨难中学会成长。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围绕着“瞻前顾后”在自主学习中,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母亲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
教学难点:从对儿子的行动描写中想象体会人物内心,感受儿子面对挑战与失败的良好人生态度。
教具准备:1、重组教材,删去结尾,影印文本。
2、学生课前搜集毕淑敏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板书课题:剥豆;2.指名学生读,多音字“剥”的正音;3.齐读课题4.简介毕淑敏(可根据学生搜集资料情况,让学生自主介绍)毕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
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3.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剥豆眼动手剥指名读,正音。
2)出示:敛声息语沮丧瞻前顾后指名读,理解“敛声息语”,指导书写“瞻前顾后”。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课文主要是写了什么?你有没有读出这场比赛和我们一般的比赛有什么不同?(这场比赛和平常的比赛大不相同,一般情况都是大人之间或孩子之间进行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3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3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1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叔公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2、感受浓浓的爱国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奇怪的圣诞包裹”到底奇怪在哪?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叔公对故乡深深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七子之歌》。
《七子之歌》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走进《奇怪的圣诞包裹》一文,感受一位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句子,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汇报交流(1) 交流词语。
(2) 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2、交流回报:按照“给叔公送礼物成了头痛的事-——回忆叔公眷恋祖国的事——全家讨论送什么——寄去奇怪的礼物——叔公的回信”这个过程记叙的。
写小标题:发愁——回忆——讨论——邮寄——读信四、精读课文,体会感情1、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1) 为什么说圣诞包裹“奇怪”?(2) 从奇怪的圣诞包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 能否换成“与众不同”?2、全班交流,边理解边有感情地朗读,并解决问题:(1) 第17自然段:“故乡的泥土。
”(2) 第20自然段:“祖国的泥土。
”(3) 第24自然段:“内容价值——无价之宝;”“中国药材——令人奇怪。
”(4) 第27自然段:“最合我心意。
”3、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能体现叔公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叔公对祖国深深地眷恋。
五、拓展阅读师生朗读《乡愁》一诗,体会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
板书设计:叔公奇怪的圣诞包裹泥土和菊花种子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课后反思:这是一篇拓展阅读的课文,学生不难理解课文内容,我就让学生自读,然后交流体会,重点体会叔公对故乡深深眷恋之情,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教版五上语文教学设计(7篇)人教版五上语文教学设计(7篇)人教版五上语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教学3—5自然段,展开“探究性学习”,探究高粱根的特点,探究高粱的品性,探究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作者表达的方法。
2、培养学生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及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3—5自然段,展开“探究性学习”,探究高粱根的特点,探究高粱的品性,探究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探究作者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中的“探究精神”及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教学过程:一、形象感知,导情导标,回忆学法1、师:在北方,有这么一种植物,长着挺拔而粗壮的秆子,硕大而血红的穗头,强有力地抓住土地的根,(出示画面,师边说边指)这就是高粱(板书)。
你觉得高粱长得怎样,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畅所欲言,有个初步印象)。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师补充完成板书,加上“情”字,齐读课题,看着课题,我们猜想一下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估计学生:⑴会写高粱是什么样的;⑵会写作者对高粱的感情)3、自己读课文,是不是这样写的呢?学生自由读后交流,只需简单回答即可,师相机板书。
内容——思想4、揭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探究高粱根的特点,从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直奔重点,自主探究,体悟情感(一)读课文,找出写高粱根特点的自然段。
(一般学生能找到3~5自然段,如果学生出现问题,则再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二)探究“高粱根上有气根”的特点、品性,体悟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如何表达的。
探究一:高粱根有什么特点?利用学法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具体谈;同学交流。
交流。
A、出示:“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
”揭示出:长有气根。
B、根据这段话,画一画高粱的气根,想想气根的特点。
(两生上台板书画,其它下)。
C、交流:画得怎样?这一过程其实是对气根特点的深入理解。
让学生结合图、语句谈。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空“清洁工”的产生原因、清除太空垃圾的方法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太空垃圾的危害性以及太空“清洁工”作用的描写,赞扬了科学家们的聪明才智,激发同学们对太空、科技产生兴趣。
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第一、二自然段讲太空垃圾威胁航天器的运行安全;第三自然段讲了讲了太空垃圾的产生;第四自然段讲了太空“清洁工”的构造和清除太空垃圾的方法;第五自然段讲了太空“清洁工”的作用以及科学家们的新的设想。
本文语言简炼准确,作者使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加以说明,荣知识型和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学情分析】这是五年级上册课后阅读材料中的一篇文章,它和本册教材中的第三单元是同一个主题“学习说明性文章”。
选编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用词,形象地表达。
作为一篇阅读材料,它比精读课文在理解上的难度降低了很多。
作为一篇说明文,它在理解上比较浅显,对于说明方法的把握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达到要求,但作为农村学生,他们对航天航空方面的知识了解得很少,我们既要拓展学生们在科学方面的视野,又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着眼点落实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上。
【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书,自学“络、骸、殃”等词语;了解“联络、同归于尽”等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太空“清洁工”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
3.掌握课文内容,感受尖端的科学技术和激发同学们对太空、科技的兴趣以及树立初步的太空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太空“清洁工”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内容,感受尖端的科学技术和激发同学们对太空、科技的兴趣以及树立初步的太空环保方面的意识。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收集相关太空“清洁工”的资料。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通过与《鲸》的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本文作者的表达。
教学准备:1.教师关于松鼠形态及生活习性的课件.2.学生查找有关松鼠的资料.3.学生自读课文,准备字典帮助扫清生字障碍.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出示松鼠的图片:同学们,你了解松鼠吗?请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说一说. 今天,我们学习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所写的《松鼠》,让我们读一读,他给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方面的内容.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分小组自学生字、巩固生字.自己读书,画出不懂的词语,利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问题.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三、默读思考,合作交流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2、在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自学结果,教师参与交流,适当点拨.四、围绕重点,全班研讨学生围绕提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发言.1、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齐读第一句话,体会它统领全文的作用.2、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小松鼠的?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回答,教师加以归纳.漂亮: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形体等方面表现它的特点.五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课文教案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工整、美观地书写。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教学难点:比较*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
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收集资料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三、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 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 gà)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
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
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四、学习课文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补充课文教案:1黄果树听瀑(选学课文)【学习内容分析】《黄果树听瀑》是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上选读课文中的第一课。
本文是一篇游记,文字优美,想像丰富,比喻生动。
全文以“听”字为题眼,在文中多次调动听觉,对听到的声音作细致入微的描写,以此带动对瀑布形象的描述,并将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外形通过想像等形式融入到自身的情感体验中,仿佛自然与人融为了一体,难分难解,从而赞美了黄果树瀑布恢宏的气势、生生不息的活力,歌颂了自然的壮丽、伟大。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掌握难认难写字,能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比喻描写景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听”为线索,抓住地点和声音变化,从语言文字中感受瀑布魅力与风采,感悟作者赏景情怀。
(2)复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模仿作者通过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无限生机。
【学习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无限生机。
3.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文章优美词句蕴涵的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背诵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2.庐山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你还见过哪些瀑布,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4.今天,我们要去游览黄果树瀑布,你们想去吗?揭题。
5.简介黄果树瀑布。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读课文,思考。
(1)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围绕中心句,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哪些方面?除了写瀑布外,还写了什么?2.交流自学情况。
(1)文章的中心句是:黄果树瀑布,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2)课文按游览顺序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样子,水花落在小镇上的情景,作者在谷底的感受。
四、学习写声音的语段1.读一读描写黄果树瀑布声音的语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声音的句子。
3.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交流品味“飘”“拂”“漫涌”“盖”。
五、学习写形态的语段(一)引入:文中哪儿描写了瀑布的宽?(引出第2自然段)1.自由读。
2.指名读。
(二)引入:还有哪儿也写出了瀑布的形态?(引出第三自然段描写瀑布形态的句子)1.指名读,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呢?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
3.学生汇报想象的画面。
理解“银雨”“金街”4.齐读这段话。
六、学习写感受的部分1.文中哪儿写出了作者的感受,引出第5、6、7自然段。
2.自由读,说说哪些句子读懂了,哪些句子还读不懂。
七、升华感受1.读最后一段。
2.跟着作者去黄果树风景区欣赏了一番,我们也真的被眼前的瀑布陶醉了,此时此刻,你想怎样赞美黄果树瀑布呢?3.作者又是怎样赞美的呢?(出示文章第一句)指名读。
4.总结。
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从天上飞泻而来的歌,它从岩壁上飞下,直入山谷,它用动听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我们欣赏瀑布,我们赞美瀑布,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赞美之情,再次齐读课文。
八、作业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家人听,注意用2.《斗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
本诗以一位母亲的口吻,叮嘱即将远行的孩子戴上故乡的斗笠,表达了深深的母爱、浓浓的乡情。
尤以诗句“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回旋反复吟咏,奈人寻味。
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笠”,正确规范地书写“笠、戴、蘑、菇、袭、熄”,自主积累“我的词语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文艺,感悟诗中浓浓的乡情,暖暖的母爱。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读文,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意,感受母爱。
激发学生感激母亲、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文本感受母爱,从生活的点滴体验亲情的无处不在及伟大。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读生词。
2.配乐朗读课文。
3.谈读文的感受——母爱。
二.品读课文,感悟情感。
1.组织自学。
2.汇报自学。
集体交流,师随机指导,读中感悟:a.你觉得“编进的鸟鸣”会有怎样的声音?读到这里你的脑海浮现了怎样的画面?b.“故乡的声音”会是怎样的?诗句让你想起了怎样的情景?c.在你心中“明月”、“不熄的灯”可以干什么?有何作用?(带来光明、温暖、信心、勇气等允许学生畅谈,引导学生感受孩子是母亲的希望,其中渗透着浓浓的母爱。
)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诗节。
3.借助课文结构图师生合作背诵诗歌。
三.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讨论:本诗为什么以“斗笠”为题?(一物寄情深)2.说一说:生活中哪件事物令你想起浓浓的亲情?(每天的营养早餐、整洁舒适的卧室、凝聚爱心的药丸、温暖贴心的毛衣……)3.齐读《游子吟》交流: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感受母爱,感谢母亲,激发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四.实践作业。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阅读有关亲情的文章、诗歌。
(推荐:《同步阅读》之《慈母情深》、《我的母亲》等)3.有兴趣的同学可选一个体现母子情的事物,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自创诗歌。
3.《太空的“清洁工”》教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太空“清洁工”是什么?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用途?2.知道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3.阅读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重点:了解太空“清洁工”产生的原因和用途,从而对太空、科技产生兴趣。
三.教学难点:能根据阅读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太空“清洁工”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太空“清洁工”2、你们看,美丽浩瀚的太空你们可曾知道,那里充满着危险。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太空“清洁工”》(二)初读课文。
要求:轻声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交流。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三)学习课文第四节。
1、出示学习要求:(1)读一读:把这段话读正确、流利。
(2)圈一圈:太空“清洁工”是什么?(3)划一划:太空“清洁工”是怎么样的?(4)写一写:太空“清洁工”有什么用途?2、学生按要求学习。
四人小组一起讨论学习。
3、交流反馈。
4、交流本文运用哪些说明方法?说说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
(四)复述课文。
现在,你是太空“清洁工”。
如果你是太空“清洁工”中的一种,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自己?学生自由准备。
要求:说清楚太空“清洁工”的特点和用处。
指名学生复述,评议。
(五)展开想象。
读了《太空“清洁工”》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悟?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4.《鞋匠的儿子》教学目标:1、联系上下文理解“尴尬”、“卑微”、“名门望族”等词语的意思,并能选择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读懂林肯说的三段话,并初步体悟其以情动人、真诚恳切的演讲风格和结构严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3、在对比品读中领悟林肯处乱不惊、宽容大度的气魄,伟大的胸襟和充满智慧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一﹑揭题,初识林肯1﹑板书课题,组织学生交流对“林肯”的认识。
2﹑课件出示,简介林肯的资料:林肯(1809年2月~1865年4月),美国第十六任总统,1860年他亲自起草《解放黑奴宣言》,领导美国结束奴隶制度,实现了南北统一。
1864年再次当选总统,遇刺后不幸去世,他的遗体在十四个城市供群众凭吊了两个多星期才被安葬。
为了纪念他,美国人民在首都华盛顿修建了林肯纪念堂。
而且还把每年的2月定为美国的“林肯节”。
3﹑小结导入:林肯,从一个出身贫贱的鞋匠之子,到深受人敬仰的的美国总统,这其间他经受了种种磨练。
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台湾作家林清玄为我们记录的林肯首任美国总统的一段往事。
从检查预习入手,打破零的教学起点。
在充分交流之后提供资料,既积累对林肯的印象,为学习本文做好铺垫,也是对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一种指导和引领。
二﹑初读,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字字入目地读一读,课文用心记一记难写或容易写错的字词。
2﹑组织交流并相应板书词语3﹑当堂抽默词语:尴尬卑微羞辱傲慢止歇潇洒诽谤4﹑课件出示,组织校对订正,并请生选用其中的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抽默部分词语,目的是培养学生字字入目的良好阅读习惯。
而对课文大意的交流,则锻炼了学生遣词造句的概括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三﹑解词,深入学文(一)读懂议员们的“尴尬”1、学词“尴尬”: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尴尬事?2、小结引导:通常在我们认错人,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会让人感到有点难堪,不自然。
然而文中,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又怎么会让整个参议院的参议员们感到尴尬呢?请同学们用目光扫读课文,找到这段相关的段落并读一读。
3、课件出示课文一、二小节。
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进行身份对比:在他们看来,鞋匠是一份怎样的职业?相机引导学词。
4、补充铺垫:同学们,当时的美国社会是非常看重门弟的,因此大部分议员都出身名门望族,然而现在他们要面对的是这样一位地位卑微的总统,他们心里能平衡吗?能服气吗?能高兴吗?“语文即生活”。
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词,能激活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使词语更加具象可感。
以“尴尬”一词为主线进行深入读悟,起到了提纲契领的功效,同时也为下文的对比品评埋下了伏笔。
(二)读懂林肯处境的“尴尬”1、过渡:于是发生这样一件事。
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下面几小节,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林肯当时处境的尴尬?2、课件出示三到五小节,组织学生交流,并相机引导学生体会。
①引:谁来读读他的话?从他的话里,你听出他的言中之意了吗?②换:既然言下之意是说“你不配当我们的总统。
”用它代替原文好不好?教师引领学生扣“鞋匠的儿子”一词进行读换读比,渲染了林肯当时的处境。
使学生从中领悟到参议员的话中之音,学会从中读出言外之意,为学习下文的三段辩论词积淀蓄势。
(三)读懂林肯的“不尴尬”1、换位体验: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林肯,面对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2、那么,林肯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你认为他这样说好不好?课件出示5~7节,用心读好林肯说的每一句话。
3、交流讨论中,引导学生读懂林肯说的三段话中表达的共同意思和每一次话语的不同之处(①相同点:都表达了林肯对父亲的热爱和敬佩。
②不同点:说话对象的范围扩大;说话的语气和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反映林肯不同的品质:真诚、自信、大度。
),从中体会林肯宽宏、自信、真诚、谦虚的品格和对劳动人民的无比热爱。
4、比较:还是林肯说的三段话,现在把它合为一段话来表现,可不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林肯高超的演讲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