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
- 格式:doc
- 大小:169.50 KB
- 文档页数:11
《黄山奇石》教案(精选5篇)《黄山奇石》教案篇一教材分析《黄山奇石》一文向读者再现了黄山四绝之一“奇石”的奇与趣,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的外形特点,运用准确的词语,把“静”的石头写“活”了。
简略介绍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引起读者联想,并且吸引着大家去游览。
学生分析本文所描写景物大部分学生没见过,所以要让学生多看图片,加深了解和认识。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奇石”形象与真实的形象进行对比,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从文字和图片感受它们的样子。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文中事物。
2、找学生上台表演,深刻理解。
3、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适当补充资料,加深对所描写景物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并能发挥想象,赋予事物生命力。
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多看图片,加深了解和认识。
要让学生抓住语言特点,反复朗读,以读促悟。
教具准备、搜集黄山及奇石的资料、图片。
课堂教学设计及课时安排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出示黄山风景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教师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展示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读通课文。
出示自读提示。
2、教师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认读课文的情况。
3、播放课文录音,订正字音。
学生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内容?4、学生交流。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两个大的方面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黄山风景区简单介绍。
(2)介绍了黄山奇石。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介绍的几种黄山奇石。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黄山奇石?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学习提示。
16《黄山奇石》黄山,又称嵩阳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的南部。
黄山自古以来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和奇特的奇石而闻名于世。
在黄山的许多景点中,奇石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部分。
这些奇石别具特色,形态各异,让人叹为观止。
本文将为您介绍16个黄山的著名奇石。
1. 硕石硕石位于黄山风景区的西海大峡谷内,形状独特,宛如一块巨大的凳子。
它矗立在深谷之间,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站在硕石上,远眺山间云海,给人一种恍如仙境的感觉。
2. 接龙石接龙石位于黄山的北海景区,它的特点是一块巨大的石头横卧在两个山峰之间,形似一条巨龙。
这条巨龙的头伸出到山峰之上,栩栩如生,令人惊叹不已。
3. 赤壁石赤壁石位于黄山的西海大峡谷一侧,形似一座巨大的城墙。
它的表面红色斑驳,给人一种充满历史韵味的感觉。
站在赤壁石下,可以俯瞰整个峡谷,景色壮观。
4. 飞来石飞来石位于黄山的云谷寺附近,是一块悬挂在山壁上的巨石。
它的特点是形状扭曲,宛如一块从天而降的巨石。
站在飞来石下,可以感受到巨石悬浮的惊险感。
5. 老君石老君石位于黄山的莲花峰附近,形状独特,宛如一位老者正在看书。
这座石头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被视为黄山的象征之一。
6. 狮子峰狮子峰位于黄山的南海景区,形状酷似一头狮子蹲伏在山上。
这座狮子峰矗立在悬崖峭壁之上,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
7. 掌峰石掌峰石位于黄山的北海景区,形状独特,宛如一只掌心。
这座奇石悬挂在峭壁之上,给人一种令人惊叹的感觉。
8. 玉屏石玉屏石位于黄山的西海大峡谷,形状独特,宛如一幅巨大的屏风。
它矗立在深谷之间,与周围的山峰相互映衬,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9. 三叠泉石三叠泉石位于黄山的北海景区,形状独特,由三块巨石叠加在一起。
这三块巨石形态各异,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
10. 九龙石九龙石位于黄山的南海景区,形状独特,由九块巨石组成。
这九块巨石排列有序,形态各异,宛如九条巨龙盘踞在山上。
11. 女儿拦门石女儿拦门石位于黄山的西海大峡谷内,形状独特,宛如一位少女挡在门口。
黄山奇石的资料1. 引言黄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黄山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
黄山奇石是黄山的一大特色,被誉为“人间奇观”。
2. 黄山奇石的特点黄山奇石由于长期风化和水侵蚀,形成了各种各样独特的形状。
下面介绍几类代表性的黄山奇石:2.1 飞来石飞来石是黄山最具代表性的奇石之一,也是黄山名片。
它们多呈横卧状,酷似飞来之物,所以得名。
飞来石具有丰富的形态和寓意,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
2.2 排云石排云石是黄山奇石中一类众多的石头,以其层层叠叠、云雾缠绕的形态而得名。
排云石以其变幻莫测的外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2.3 笑峰石笑峰石是黄山奇石的另一种典型表现,它以独特的形状和明快的寓意而闻名。
这些石头形状各异,有时像一个正笑的人脸,有时又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3. 黄山奇石的形成黄山奇石的形成经历了数亿年的风化和地质作用。
首先,沉积物质经长时间压实后形成了黄山岩。
然后,随着地壳运动,岩层产生了断裂和变形,形成了不同形状的奇石。
黄山奇石的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地质构造、水流侵蚀和风力侵蚀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黄山奇石丰富多样的形态。
4. 黄山奇石的文化价值黄山奇石不仅具有自然美,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黄山奇石作为艺术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4.1 画龙点睛黄山奇石被誉为画龙点睛之物,它能够为艺术作品增添生气和灵性。
在中国绘画中,黄山奇石常常被用来点缀山水画或花鸟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2 文人雅士的雅好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对黄山奇石情有独钟。
他们喜欢在黄山奇石上题诗、题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黄山奇石成为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来源。
4.3 园林艺术的瑰宝黄山奇石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古代宫廷和私家园林中,人们经常使用黄山奇石来营造景观和增添气息。
黄山奇石成为了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5. 黄山奇石的保护与传承黄山奇石作为自然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黄山奇石都有哪些石头
黄山奇石有梦笔生花、仙人指路、飞来石、老僧采药、猴子观海。
1、梦笔生花
峰尖石缝中,长有一株奇巧古松,盘旋曲折,绿荫一团,宛如盛开的鲜花。
峰下有一巧石,形如人卧睡,故游人称此景为“梦笔生花”,为黄山胜景。
笔峰旁有笔架峰、上升峰。
2、仙人指路
仙人指路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
一怪石屹立峰巅,其状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举起,似为游客指引进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石”,又名“仙人指
路峰”。
它之所以颇负盛名,不仅仅在于外形酷似,而且因为有一段对世人颇有启发作用的故事。
3、飞来石
飞来石位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平天矼的一块平坦岩石上,为自然风化生成。
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上一石似从天外飞来,故名“飞来石”。
地质学家认为,飞来石这一奇观是地质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真可谓天设地造。
4、老僧采药
老僧采药位于安徽黄山云谷景区。
在双猫捕鼠下面,有一直立的怪石,状如身披袈裟的僧人;面前一片奇松,状似采药,故取名“老僧采药”。
5、猴子观海
在狮子峰北一座平顶的山峰上,有一巧石,如猴蹲坐,静观云海起伏,人称“猴子观海”。
当云雾消散后,石猴又如在远眺太平县境(即今黄山市所属黄山区)的绿野平畴,故亦名“猴子望太平”。
《黄山奇石》教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黄山奇石》教案【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黄山奇石》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照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按要求背诵两段课文。
2、理解黄山奇石“奇”在哪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引起兴趣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全国各地。
在《归类识字一》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的名胜古迹,你还记得有哪些?对安徽黄山,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风景秀丽的黄山,向来以奇石、怪树、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中外。
特别是那里的石头,干奇百怪,形态万千。
今天我们就在读文中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板书课题:黄山奇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初读,看清段落,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看图学文,理解内容1、看图,出示投影:(黄山风景区的景观照片。
)师: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生:茫茫的云海,陡峭的山峰,山峰上树木的郁郁葱葱……师:那么,黄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生:山峰秀丽,树木葱笼,云海翻滚,看起来非常壮观。
师: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幅彩图的呢?2、指名读第一段:这段有几句话,每句各讲什么?⑴ 指名读第一句:(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⑴ 从这句话中你们知道黄山在哪里?(看地图)⑴ 怎样的地方可称风景区?(有山、有水、可供人观赏。
)⑴ 我国的风景区有很多,黄山风景区很有名,句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闻名”⑴ 是什么意思?⑴ “中外”指哪里?⑴ 指名读第二句:⑴ 黄山风景区景色怎样?秀丽神奇是什么意思?(青秀美丽,非常奇妙。
1黄山飞来石黄山四绝的黄山十大怪石之黄山飞来石,位于黄山风景区平天杠的一块平坦岩石上,为自然风化生成。
两大岩石之间的接触面很小,如同天外飞来巨石,故名“飞来石”。
2黄山一线天黄山四绝的黄山十大怪石头之一线天,位于在文殊洞下方。
登玉屏道中,过小心坡、渡仙桥,有一道两壁夹成的狭长石巷,最宽处2米,最窄处0.5米,中间有80多级的盘道,只能容一人通过。
3.金鸡叫天都黄山四绝的黄山十大怪石头之金鸡叫天都,位于黄山天都峰的西侧、半山寺对面高空的悬崖上,有一组巧合形成的奇石,名为“金鸡叫天都".金鸡对面是著名的“天都峰",每当太阳升起时,阳光照在巨石上好像金鸡对着“天都峰"啼脚,所以这块奇石叫一-金鸡叫天都4梦笔生花,黄山四绝十大怪石之梦笔生花,位于北海散花坞左侧,其石峰如同笔尖朝上的毛笔,石峰顶部有一棵巧苗的奇松如花朵一样,故名“梦笔生花"。
是黄山唯一一处奇松怪石搭配的景点。
(原顶部如花朵的黄山松已枯姜,现在的黄山松为近年移载的外形类似的黄山松)5.仙人指路(喜鹊登梅)黄山四绝的黄山十大怪石之仙人指路(喜鹊登梅),位于云谷寺至皮篷路口。
因其形状如同身着道袍的仙人举起手臂指路,故名“仙人指路石"。
在人胜亭北的石板桥仰视,仙人指路怪石顿时又变成了喜鹊,因边上有一棵黄山松,形状如梅花,所以又被称之为“喜鹊登梅”6五老上天都(金鸡叫天都)黄山四绝的黄山十大怪石头之五老上天都,自黄山的龙帽坡上回头望老人峰,“金鸡"变成了五位老翁,携手持杖而行上天都峰,所以“金鸡叫天都"又被称为“五老上天都”,为首的一石为五老之首被称之为“老人峰"。
7老僧采药黄山四绝的黄山十大怪石之老僧采药,位于黄山云谷景区。
在双猫捕鼠下面,有一直立的怪石如同披着袈装的老僧:面前有一片黄山松,酷似僧人采药,所以被取名“老僧采药”。
8仙人晒靴黄山四绝的黄山十大怪石之仙人晒靴,位于排云亭前右侧,两个巨大的怪石如同一双靴子,放在小峰台上琼晒,所为被称之为“仙人晒靴”9.猴子观海黄山四绝的黄山十大怪石之猴子观海,又被称之为猴子望太平,位于黄山北海景区狮子峰前,因如同一石猴在峰顶静观云海。
《黄山奇石》
标题:黄山奇石
一、引言
中国地大物博,自然景观丰富多样。
其中,黄山以其奇特的岩石形态,被誉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本文将以《黄山奇石》为主题,详细解读这些神奇的石头。
二、黄山奇石概述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和雪景“五绝”闻名于世,其中最独特的是其千姿百态的奇石。
三、黄山奇石特点
1. 形态各异:黄山的奇石形状千变万化,有的像人,有的像动物,有的像植物,有的像器皿,令人叹为观止。
2. 色彩斑斓:由于地质作用和风化侵蚀,黄山的石头呈现出丰富的色彩,有黑、白、红、黄、绿等多种颜色。
3. 寓意深远:每一颗黄山奇石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或寓意深长的名字,如“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四、黄山奇石代表作
1. 飞来石:位于光明顶西北方,高约12米,宽8米,厚约2米,形似一块巨大的天外来石,故得名飞来石。
2. 猴子观海:位于始信峰上,形如一只猴子坐在海边眺望大海,形象生动,十分逼真。
3. 仙人晒靴:位于北海景区,由两块巨石组成,形如一双靴子倒挂在悬崖边晾晒,传说这是仙人的靴子。
五、结语
黄山的奇石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们不仅是黄山的象征,也是中国的骄傲。
每一颗石头都是一部历史,每一道纹理都是一首诗。
我们应当珍视和保护这些珍贵的自然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黄山奇石的魅力。
黄山奇石的故事
摘要:
一、黄山奇石的简介
二、黄山奇石的形成原因
三、黄山奇石的特点
四、黄山奇石的代表性景观
五、如何欣赏黄山奇石
六、总结
正文:
黄山奇石是我国著名的自然景观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境内。
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而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黄山奇石的故事。
黄山奇石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黄山市地处江南地壳运动活跃区,亿万年的地质作用使得岩石不断变形、破裂、风化,最终形成了如今的奇特景观。
另一方面,黄山的气候条件特殊,冬季寒冷,夏季湿润,温差大,风化作用强烈,使得岩石表面形成了独特的形态。
黄山奇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其形态奇特、寓意丰富。
黄山的石头千姿百态,或峥嵘险峻,或古朴雄壮,或秀美灵动。
这些石头有着丰富的寓意,如“猴子观海”象征着聪明伶俐,“飞来石”象征着爱情忠贞不渝,“梦笔生花”象征着文化繁荣等等。
在黄山,有许多代表性景观都是奇石的天下。
如“猴子观海”,一块巨石状
如猴子,矗立在山顶,望着茫茫云海,仿佛在寻找前进的方向。
又如“飞来石”,两块巨石相互倚靠,形影不离,给人以坚定的信念和永恒的爱情寓意。
欣赏黄山奇石,首先要了解它的形成过程和地质特点。
其次,要善于观察,发现石头之间的联系和寓意。
最后,要用心去感受,体会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欣赏黄山奇石,不仅能让我们领略到自然美的魅力,更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总之,黄山奇石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以独特的形态和丰富的寓意展示了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方案课堂教学设计表飞、落学法:抱、蹲、望站、伸、指伸、叫教学设计思想本课《黄山奇石》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十四课。
本节课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进行教学设计。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实现自主学习。
一、运用课件创设最佳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良好氛围。
使师生,生生关系没有距离感,畏惧感,大家都无拘无束,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同时通过课件的演示,达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
1、根据教材特点,导入新课部分,请学生欣赏黄山风光的课件:一阵悠扬的古曲引出了一轮朝阳,勾勒出黄山群峰的轮廓,各种姿态的松树在云海中时隐时现,依次出现仙桃石、猴子观海……课件把多媒体的一系列元素包括视频,音频,动画,文本优化组合成一幅科学、准确、美观、丰富多样的景观画面,使学生大有身临其境之感。
从同学们情不自禁的惊叹,自然显露的微笑中,反馈出学生的心灵深处,泛起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涟漪,为下面的学习开拓了空间。
2、探索认知部分,利用多媒体,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画面,理解词语,合作自学,感情朗读,想象练说等各种学习活动,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自我探索的基础上自由组合,分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有效地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协作精神。
3、巩固总结部分,利用多媒体再次出现的黄山风光课件,让学生再次感受,并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为画面配音,既帮助巩固、深化了知识,又受到美的熏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油然而生。
二、教给学法,实现自主合作学习自主发展,主要考虑学生的内在因素,新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学,自由组合,运用学法,合作探究,自主选择题目练习和表达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另外在教学中还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将语文知识向其它学科渗透。
想象绘画练习中,学生根据语文中介绍的怪石名字,通过内化、理解、想象转化到形象的画面,再转化到语言的表述,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教学过程一、品味课题,创设情境【师生谈话】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14课《黄山奇石》,(齐读)课题中哪个字最能说明黄山石的特点?【课件演示】【提问】在字典中,“奇”有四种意思,课题中的“奇”应选哪种?字典是帮助我们理解字意的好伙伴。
【朗读】再读课题,读出“奇”的含义。
(自由读——齐读)2、情境导入【导语】黄山是我国的风景名胜,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黄山旅游,欣赏那儿秀丽神奇的风光。
【课件演示】随文画面,配音,配乐。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理解词语,学习第一节【提问】默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指名读第二句话,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课件演示】多幅黄山风光【提问】你们能用一句话夸夸它吗?看图理解“秀丽神奇”。
换词理解“尤其”。
【教师点拨】“看图”和“换词”也是理解词语意思的好方法。
【提问】自由读第二句话师生合作,练读这段。
齐读设计思路及多媒体应用分析通过辨析,选择“奇”的含义,突出了全文的重点。
点击屏幕,课件会出现正确答案,并伴随表扬的话。
及时对学生加以鼓励。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由教师操作多媒体,学生观看画面(并配有悠扬的背景音乐和生动的课文朗读),创设“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学习环境,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学生初步感知了黄山石千姿百态的特点。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读中概括,自主选学【边读边划】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4节。
边读边用△△符号标出石头的名字。
(板书)【课件演示】瞧,这四块奇石的样子多有趣呀!你们想先学哪块奇石呢?(注:以下用奇石A代替先选学的景点。
用奇石B、C、D代替其它三个景点)3、渗透学法、重点突破①学法一划.词句感知“奇”【课件演示】描述奇石A文字,学生自由读。
用横线划出它的位置,用波浪线划出它的样子。
(板书:划)②学法二说.特点领悟“奇”【合作学习】先同桌互读,说说奇石A有什么特点,觉得哪些词用得好,能领悟到“奇”,打上点。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进行帮助。
【课件演示】在学生反馈期间根据交流情况,品词析句。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陡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翻滚的云海”或结合上下文理解“金光闪闪”亦或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
(板书:说)【发散思维】如果这块石头活了,你会对它说些什么?③学法三读.课文表现“奇”【提问】你能用一句话夸夸这块奇石吗?【指导朗读】请小朋友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读表现出出它的形态美,或者读出自己喜爱之情。
(板书:读)学生练读抽读评议交流点拨反复练读齐读④学法四演.导游创造“奇”【教师示范】师扮演导游,变换原句顺序,介绍奇石A。
说明:向别人介绍一种奇石,也可以不按书上那样说,像选自己喜欢的内容学,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之情,改变了教师的“指令性”行为。
激励性的语言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自由舒张情绪的“场”,使他们主动,专注、兴致勃勃地去读。
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此环节重点词句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让学生借助多种方法理解内容,领悟奇石的特点,同时领悟奇石的形象逼真,形态美,加深对表象的体验。
这个环节通过边想象边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领悟、体验用自己的理解语气表达出来。
增强情感的熏陶,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
此处设计先以老师示范,降低了变序介绍的难度。
然后让学生自由练说,再指名扮演老师一样用自己的方法介绍也行。
【学生练习】学生扮演导游练说(板书:演)自由练说同学互说指名说⑤小结【反馈悟法】结合板书交流刚才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指名介绍学习方法——评议、点拨、归纳4、运用学法,合作探究【自由组合】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合成三大组。
选学奇石B(C、D)。
(每大组分若干小组,每小组四至五人)【课件演示】奇石B、C、D画面【提出要求】请各组仔细看图,按黑板上的学法步骤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奇石,完成自学练习题。
【教师巡视指导】分发练习,并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帮助。
【学生汇报】各大组派代表汇报结果。
其间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金光闪闪”或看图理解“陡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翻滚的云海”亦或了解作者丰富的想象。
小导游。
用自己脑海中的神奇画面表达出来。
既加强了小学生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又使学生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
此教学环节中,改变了以往教师把“学法”当作机械的教条灌输给学生的做法,激励学生自主探究,自悟其法。
教师相机点拨,适时归纳,学生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其它三块奇石,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
学生通过自学,不仅积极主动地获取了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能力。
在小组探究讨论、交流、辩解、练习、汇报的过程中,养成了勤于动手动脑,善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好习惯。
值得一提的是自学练习时,紧紧围绕前面的“划、说、读、演”四步学法,使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加深理解了各奇石的特点,提供了全班同学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更展现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此过程中,2、3、4节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重点难点得以突破。
【指导朗读】自由朗读2、3、4节齐读2、3、4节【默读思考】默读第五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省略号说明了什么?【画、说奇石】这段只告诉我们三种怪石的名字,请小朋友展开大胆的想象,选一种,在练习纸上简单地画下来。
学生边画边说同桌互说【实物投影仪展示】指名学生练说【课件演示】老师还带来了几幅不知名的怪石画面,你们能帮它们取个名字吗?6、背诵课文整体回顾【提问】黄山的这些石头真是太神奇了,你们愿意把它留在脑海中吗?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背背。
【课件演示】请结合画面,按课文顺序,会背哪段就站起来背诵。
此练习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点,实现了语文学科向其它学科的渗透。
适应了该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特点。
实现了文字→想象→图画→语言的变化过程。
趣味性强。
学生乐于完成。
在这里,课件的使用,将课外的知识引到课内,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
为画面配音,不强制地要求背诵。
加上优雅的古曲,秀丽的黄山风光使课堂中洋溢着轻松的学习气氛。
背诵课文不再是单调枯燥,而是充满激情,学生不是愁眉苦脸地死记硬背,而是兴致勃勃地当堂背出自己喜爱的部分。
我们看到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课文,而且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热爱祖国之情油然而生,也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再次体现。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总结全文】结合板书,总结课文。
【课外延伸】布置课后练习,请给自己的画配上文字,写一写怪石的样子、位置,再搜集有关黄山风光资料(上网查找、摘录图书、收集图片、询问亲友),出一份以黄山风光为内容的小报。
【结束语】黄山石真是姿态万千、栩栩如生呀!黄山的风光真像一幅活的画,又似一首无字的诗。
同学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定能去黄山一睹她的风采!课后练习向课外延伸。
绘画、配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学会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办小报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排版面、绘图、写作、书写的综合能力。
变以往学生被动抄写练习为主动地搜集、制作,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
深受学生欢迎。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