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精)
- 格式:ppt
- 大小:489.00 KB
- 文档页数:21
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合法权益习题(二)-政治试题---------------------------------------第十五课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习题精选(二)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在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的确也有“英雄流血也流泪”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你应该()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②明哲保身③予以曝光④社会的阴暗面,予以抨击⑤见义勇为,义不容辞⑥弘扬正气,主持正义⑦人家可做,我不行A.①② B.②③⑦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⑦2.(2003•漳州)一日某商场关门时失窃,当偷盗者肩扛手提大摇大摆走过闹市时,围观者无人上前抓住偷盗者,也无人报警。
明知是小偷而无所作为的旁观者的行为是()A.没有社会危害性B.人们学会自我保护C.懦夫、缺德、应受舆论的谴责D.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3.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方法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拨打报警电话,这个电话是()A.110 B.119 C.120 D.1144.公民依法行使揭发检举权有利于()A.教训社会上坏人,清除社会毒瘤B.清除社会上的一切不良分子C.立即制止违法犯罪活动D.执法机关迅速侦破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5.李明和岳华是同班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发生口角,李明出言不文明,岳华就动手打了李明一拳,李明很痛,想起了正当防卫,拿起凳子朝岳华砸去,致使岳华鼻子出血,事后同学们对这件事进行了评论。
你认为下列意见中正确的是()A.李明骂人,岳华打他属于正当防卫,李明反击也属于正当防卫,双方都不错B.李明出言不文明,岳华打他是错误的,而后来李明反击是正确的,属于正当防卫C.同学间发生矛盾,骂人、打架都是违纪行为,不属于非法侵害,因此不存在正当防卫D.李明、岳华行为都是合法行为,都属于正当防卫6.正当防卫作为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A.制裁犯罪分子B.严惩犯罪分子C.协助执法机关迅速破案D.使合法权益免受非法侵害7.(2003•盐城)某公安派出所接到李某求助电话后,未能赶到现场,致使李某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中国刑法中的人权保护陈明华①一、人权的刑法保护及其意义人权及其法律保护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各国在其政治、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改革与发展中特别注意的问题。
人权的刑法保护在人权的法律保护中更是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由于刑法所保护利益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以及对犯罪行为惩罚的特殊严厉性,致使刑法保护可以说是人权法律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或屏障。
人权并不等同于公民权。
人权乃是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而公民权则是国内法中公民在现实生活中所能享受到的权利。
人权的刑法保护,从广义上讲,应是保障一切人应有的法律权利。
就刑法的保障机能而言,对犯罪人(刑事被告人)人权依法保护;就刑法的保护机能而言,对被害人及社会上一般人(守法公民)的人权依法保护。
保障机能乃保护机能之一部分。
人权的刑法保护,正是通过刑① 西北政法学院院长、教授,国际刑法学协会会员,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
850 비교형사법연구 제5권제2호陈明华事立法活动和刑事司法实务运作,发挥刑法的机能以维护每一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
刑法保护是人权法律保护的最后屏障。
相对于其他法律保护,刑法保护则更为严厉和有效,其地位尤为重要。
一是刑法保护采取的是有最严厉特征的刑罚手段。
国家在刑法适用范围内保护每个人权利不受非法侵害,同时也避免因国家权力的滥用而使其受害。
二是刑法比其他部门法律所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更广泛,因而使人权的刑法保护更全面。
涉及人权的各个具体部分如生命权、人身权、财产权、民主权利,等等。
三是刑法保护在人权的以宪法保护为基础的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中不可或缺并且具有其他法律保护不可替代的作用。
离开了刑法保护,人权的各项法律保护则难以落实;突破了人权刑法保护的这个最后一道防线或屏障,人权保护则难获实效。
正是基于刑法对人权保护的特殊性、重要性,当代世界各国立法,都十分注意和重视从本国不同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法律渊源等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利用刑法对人权实行充分而有效地保护。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款。
第二条本条款所称人身保护,是指对公民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三条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第四条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条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
第六条本条款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公民。
第二章生命权第七条公民享有生命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
第八条国家对公民的生命权给予特别保护,禁止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第九条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等严重侵犯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一条公安机关接到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等重大案件报警后,应当立即出警,及时调查处理。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生命权,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
第三章身体权第十三条公民享有身体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侵犯他人的身体。
第十四条非法侵犯他人身体的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对非法侵犯他人身体的行为,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第十六条公安机关接到非法侵犯他人身体案件报警后,应当立即出警,及时调查处理。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在救治过程中,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身体权。
第四章健康权第十八条公民享有健康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侵害他人的健康。
第十九条国家对公民的健康权给予特别保护,禁止非法侵害他人的健康。
第二十条非法侵害他人健康的行为,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对非法侵害他人健康的行为,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第二十二条公安机关接到非法侵害他人健康案件报警后,应当立即出警,及时调查处理。
第二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健康权。
第五章姓名权第二十四条公民享有姓名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他人的姓名权。
宪法规定人身自由权利包括哪些方面?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权具体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宪法的第37条、38条、39条规定我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第40条规定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一、宪法规定人身自由权利包括哪些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一)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指公民享有人身不受任何非法搜查、拘禁、逮捕、剥夺、限制的权利。
(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指与人身有密切联系的名誉、姓名、肖像等不容侵犯的权利,具体体现为人格权,如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禁止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三)公民住宅不受侵犯:即住宅安全权,指公民居住、生活的场所不受非法侵入和搜查。
(四)通信自由:指公民通过书信、电话、电信及其它通讯手段,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通信,不受他人干涉的自由。
具体指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属私生活秘密与表现行为的自由。
包括公民的通信他人不得扣押、隐匿、毁弃,公民通信、通话的内容他人不得私阅或窃听。
▲二、人身自由权的主要内容身体自由权也称作行动的自由权,是指自然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作为和不作为,不受非法限制、剥夺、妨碍的权利。
身体自由权所包含的,是自然人自由支配自己外在身体行动的权利。
非法限制、妨碍或剥夺自然人的身体自由,即为侵权行为。
以非法强制治疗的方法,限制受害人的身体自由,就是侵害了身体自由权。
这是因为身体自由为自然人的基本民事权利,一经非法剥夺和限制,即属侵害他人行动的自由。
精神自由权,也称作决定意思的自由、意志自由权。
在现代社会,自然人依自己的意志和利益从事正当的思维活动,观察社会现象,是进行民事活动的前提,法律应当予以保障。
- --.浅谈我国民法中的人身权保护【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人们对民事主体人身权的民法保护问题日益重视。
人身权是与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人身权不但是相对于财产权而言的另一类重要民事权利,它同时也是民事主体享有其他民事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享有法律赋予的独立人格是民事主体从事一切法律行为的必要条件。
我国历来重视人身权立法,如我国1979年和1997年的《刑法》,都把保护公民人身权作为刑法基本任务之一。
我国宪法第37,38条分别规定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并作为公民的两项基本权利。
民法通则依据宪法在第五章“民事权利”中专设第四节“人身权”,共计8个条文,并在第六章“民事责任”中规定了侵犯人身权的民事责任(第119,120条)。
因此,要完善人身权的立法及对它的保护,但在我国人身权的法律保护体系还不完善,本文就从民法的视角对人身权的民法保护做一论述,对我国民法中有关人身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身权民法人身权保护目录一、人身权概念的界定2(一)、人身权的概念内涵2(二)、人身权具有的法律特征2二、侵害人身权的行为方式5三、目前我国人身权立法的现状与缺陷6(一)、关于人身权两大系列的人格权和身份权配置不够协调。
7(二)、《民法通则》没有规定一般人格权。
7(三)、具体人格权立法尚不完备。
7(四)、对于各种具体人格权的具体权利内容,没有具体规定,目前主要靠学理解释。
7(五)、对人身权的民法保护手段不尽完备。
8(六)、对于人身权的延伸法律保护,缺乏明文规定。
8四、对完善我国民法中人身权保护体系的建议8(一)、对近年来民法中对人身权保护立法不足的补救9(二)、对完善人身权保护立法的建议10五、结论14参考文献14一、人身权概念的界定(一)、人身权的概念内涵对于人身权,我国民法最早称之为人身非财产权,认为人身非财产权“是一种具有人身性质的并且和精神财富直接联系的民事权利。
第1篇一、引言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核心的权利,是国家法律保护的重点。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为了进一步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人身权利的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人身权利保护的法律规定进行阐述。
二、宪法层面的人身权利保护1. 宪法规定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 宪法解释在宪法解释层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中的人身权利保护进行了明确解释。
例如,关于非法拘禁,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的解释》指出:“非法拘禁是指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非法逮捕、非法关押、非法搜查等。
”三、法律层面的人身权利保护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我国保障公民人身权利的基本法律。
其中,针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行为,刑法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1)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3)侮辱罪、诽谤罪: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是我国保障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法律。
浅析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姓名:蒋学攀学号:201311201102专业班级:法学131班指导教师:张淑岚摘要人身自由权,是每一位公民一出生就具有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宪法被制定之初,就被赋予了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以及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神圣职能,因而宪法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尽管有宪法规定保障公民人身自由,但在实际生活中,国家公权力机关对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事屡禁不止,对公民人身自由的保障情况仍不容乐观。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宪法如何对人身自由权保护的问题。
一、人身自由权的概念人身自由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人身自由权,是指人身即人的肉体身躯。
指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广义的人身自由权,还包括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权。
人身权利不受侵犯是指公民的人身和行动自由支配,不受非法拘捕的权利。
它是公民参加社会活动,享受其他权利的前提条件,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二、人身自由权的法律保护(一)国际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1789年法国《人身自由权宣言》第7条明确规定:“除非有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对此作了更为详细的规定:“1.人人享有人身自由和安全。
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或拘禁。
2.除非依照法律所确定的根据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自由。
3.任何被逮捕的人,在被逮捕时应被告知逮捕的理由,并应被迅速告知对他提出的任何指控。
4.任何遭受非法逮捕或拘禁的受害者,有得到赔偿的权利等。
”《人身自由权宣言》及《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对公民人身权的保护作出了明确的具体的规定,是对各国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的最低要求,为各国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
(二)我国宪法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1、人身自由权入宪有利于促进人身自由权保障与国际接轨当代,国际间交往愈加频繁,特别是我国入世以后,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人身自由权保障更加关注,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
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人身自由是指个人不受任意限制和剥夺的基本权利,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仅仅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
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是维护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基础。
人身自由的内涵人身自由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身自由的身体方面人身自由的身体方面就是个体自由行动的权利。
每个公民都有自由离开任何地方、自由行动的权利,不受任意限制和剥夺。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场所,任何地方的个人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不受非法侵犯。
2. 人身自由的隐私方面人身自由的隐私方面是指个人对自己的私人生活、家庭和通信等享有一定的保护。
任何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隐私,不受他人的非法侵犯。
这就要求社会各个方面都要重视个人隐私权利,不得非法侵入他人的个人生活和通信。
3. 人身自由的思想表达方面人身自由的思想表达方面是指公民有权享受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包括通过言论、媒体和社交网络等方式进行表达。
这种自由不仅对于个人自由发展非常重要,也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创新起到关键作用。
4. 人身自由的行为方式方面人身自由的行为方式方面是指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职业和工作等。
每个人都有权利自由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不受他人和制度的任意限制。
这种自由不仅体现了个体的独立意志,也展示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进步。
法律对公民人身自由的保护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国家通过法律和法规的形式对公民的人身自由进行了明确保护。
这些法律和法规主要包括宪法、刑法、民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
1. 宪法保障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也是最高法律准则。
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的原则和范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不受逮捕。
”宪法的规定是保障人身自由的最基本法律依据。
论民法对人身权的法律保护论文在如今这个经济发达的社会,人们的越来越开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关系日益密切,人际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
这样的局面虽然给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是也导致了人身权遭到侵害的可能性不断增加。
社会发展形式的多样化,造成人身权伤害的也有很大不同,如环境污染、工业事故、高新科技的应用等都会给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致使某些侵害人身权的行为变为可能。
人身侵权的形式多样化要求法律对人身保护更加全面化,要求在处理此类案件的时候能够有法律依据。
一、我国关于人身权的基本情况(一)人身权法律保护的含义想要完善民法对人身权的保护,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人身权的法律保护,都包括哪些方面,具有哪些特点。
国家的法律保障公民、法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并依法追究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这就是人身权的法律保护。
从人身权法律保护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法律对人身权利的内容、范围有明确的规定,当然也得出了当人身权利遭到不法侵害时,当事人有权利需求法律保护,追究侵权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目前我国保护人身权的法律主要有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
民法是保护人身权的主要法律,它对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民人身权利主要包括: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人格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监护权、代理权、住宅不受侵犯权、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权、知识产权、环境权等。
其中知识产权具有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
(二)侵害人身权的方式结合历年来法律关于侵害人人身权的处理的情况来看,侵害人身权的基本方式是侵权行为。
我国民法对侵权行为也有相当明确的认定,这对公民、法人的人身权起到全面保护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侵害人身权的行为主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侵害他人人身权和财产权,就是说对他人的物权、债权、人身权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行为,既是指物质上的,也是指精神上的。
第二,人基于过错而实施的侵权行为,只在法律特别规定的情况下,才会不考虑侵权行为的主观过错因素。
公民的⼈⾝权利包括什么
⼈⾝权也叫做⼈⾝⾮财产权,指的就是跟财产没有直接的关系,却和⼈⾝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在民法中,⼈⾝权和财产权是最基本的两个⼤类的民事权利,公民的⼈⾝权利包括什么?下⾯,店铺⼩编整理了有关法律知识,供⼤家学习参考。
公民的⼈⾝权利包括什么
公民的⼈⾝权利如下:
1、公民享有⽣命健康权;
2、公民享有姓名权;
3、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的使⽤公民的肖像;
4、公民、法⼈享有名誉权,公民的⼈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侮辱、诽谤等⽅式损害公民、法⼈的名誉;等等。
《民法典》第⼀百⼀⼗条【民事主体的⼈格权】⾃然⼈享有⽣命权、⾝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主权等权利。
法⼈、⾮法⼈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什么是⼈⾝权
按照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依法为某种⾏为或不为某种⾏为的可能性的基本理论,⼈⾝权的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就是指在⼈⾝权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依据⾃⼰匠愿意,为实现⾃⼰⼈格利益和⾝份利益,为某种⾏为或不为某种⾏为的可能性。
通过某种⾏为⽽实现⾃⼰的⼈格利益或⾝份或⾝份利益,就⾏使⼈⾝权利。
⼈⾝权利包括三层意思:
1、权利⼈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的利益为⼀定⾏为或不为⼀定⾏为;
2、权利⼈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要求义务⼈不为⼀定⾏为;
3、权利⼈有权在⾃⼰的⼈⾝权利遭到侵害或义务不履⾏义务时,请求⼈民法院予以保护。
以上就是⼩编为⼤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如果你情况⽐较复杂,店铺也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