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外资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劣势分析作者:杨睿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10期【摘要】文章对外资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各自的优劣势进行了对比,并指出了国有商业银行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在同外资银行竞争的过程中,要树立信心、抓住机遇、苦练内功、提高素质、迎接挑战。
【关键字】外资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优势与劣势一、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优势1.业务开展的基础比较好,具有强大的网络优势。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已形成了自己规模庞大的分支机构网。
在中国广大消费者心中已经树立起信任形象。
国有商业银行仍是人们存款的首要选择。
此外,国有商业银行相对熟悉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各个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和心理。
2.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较大。
在以往的经营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客户,特别是一些大型、特大型的客户,在长期合作过程中,它们已形成了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密切相连的关系。
3.国有商业银行具有本土经营优势。
我国商业银行根植于本国经营,有深厚的客户基础和和庞大的经营网点,特别是遍布全国各地的经营网络,这是外资银行不可比拟的。
4.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本币业务上具有绝对优势。
迄今为止,国内的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占比还很小,无论存贷款量还是结算业务量都比不上任何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省市级分支机构。
5.国有商业银行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银行业市场的竞争。
银行业的开放是双向的,即“请进来”和“走出去”。
国有商业银行到海外拓展业务将主要受自身经营状况和东道国金融监管条例的限制,而较少受到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有利于经营状况良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劣势1.在同外资银行的竞争中,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最大、最根本的劣势是经营理念上的差距。
在经营过程中,不同程度上还存在着“大锅饭”思想,缺乏现代商业银行经营观念,特别是效益观念、国际观念还比较淡漠,粗放经营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商业银行面临挑战回顾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商业银行是最早出现的金融机构,而且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一直是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于我国来说,因为金融市场不发达,所以,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更为重要,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不过,随着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投资基金规模的日益扩张、网络银行的急剧增加,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所以,分析21世纪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在21世纪面临的挑战(一)资本市场的发展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1.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
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所引起的社会资金分流,既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量,又影响了商业银行的存款结构。
从总量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广大的居民和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渠道。
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他们纷纷从商业银行提取存款购买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保险等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因而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对于存款的吸收。
据相关专家统计,1991年我国证券存量占金融资产的比例为3.6%,到2000年,这个比例则上升到51%,10年之间增长了13.2倍;从证券投资基金来看,我国从1998年第一批5家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开始到2001年底,全国证券投资基金已有51只,基金总额已超过800亿元,而且基金的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因而对商业银行的存款构成了潜在的严重的威胁。
据中国建设银行在12个城市实行的开放型基金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47%的机构和55%的个人表示愿意动用银行存款购买开放式基金。
另外,随着人们风险意识和投资意识的增强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保险公司尤其是投资类险种的出现(如分红保险)对商业银行存款的冲击也不容忽视。
到2001年底,我国保险资金已达4000亿元。
虽然从理论上说,这些投资中会有相当一部分最终以财政存款或企业存款的形式又回流到商业银行,但这其中总有一定的漏损。
外资银行与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关系【摘要】本文基于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家商业银行2004~2010年面板数据,用dea法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外资银行进入与我国银行业效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外资银行;商业银行效率;dea
2011年是我国加入wto10周年,外资银行与我国本土商业银行展开全面竞争而
不断夯实基础的态势之下,其进入究竟会对我国本土商业银行效率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国本土商业银行将如何面对是我国银行业当前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
一、外资银行进入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相关因素分析
1.变量选取。
(1)由dea法进行测度,下一节将专门阐述商业银行效率测度的dea法及其结果。
(2)本文选取外国银行资产份额作为外资银行进入水平评价指标选取。
(3)控制变量。
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宏观经济层面、行业层面及银行内部层面。
一是宏观经济层面变量。
包括: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cpi)、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2);二是银行行业层面变量。
包括:银行市场份额(m2)、股票总市值占gdp的比重(mg)。
三是银行内部层面变量。
包括:选择非利息收入占比作为衡量银行业务结构的代理变量。
2.模型选择。
本文借鉴已有文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rit=αi+βsit+γxit+δyit+εzit+μit(i=1,2,···,n,t=1,2,···,t)
其中,rit表示银行i在时间t的效率;sit表示不同时期外资银行进入水平;xit为银行内部控制变量;yit为宏观经济层面控制变量;zit为银行行业控制变量;μit为随机误差项。
3.数据说明。
研究样本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14家商业银行,包括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二、基于dea法的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测度
(1)基于dea的效率模型的选择——malmquist指数模型。
(2)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
应用dea法测度商业银行效率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合理的定义投入和产出。
本文结合商业银行数据可得性难的特点,选择利息收入、利润总额作为产出指标;选择营业费用、存款余额、职工人数、固定资产净值作为投入指标。
(3)基于dea 法商业银行效率测度结果。
本文运用deap 2.1软件,计算了我国14家商业银行2004~2010年的malmquist指数(tfpc)及其分解的综合技术指数(tec)、技术进步指数(tcp)、纯技术效率指数(ptec)及规模效率指数(sec)。
这里仅列出本文作因变量的综合技术指数(tec)。
三、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1)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的影响。
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之后,外资银行进入(forgn)与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tec)在5%的水平上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2)宏观经济层面因素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分析。
一是cpi增长率对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产生显著地负面影响。
二是gdp增长率对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产生显著地负面影响。
三是根据回归结果,m2对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产生了显著地负面影响。
(3)行业层面因素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分析。
一是市场份额(ms)。
回归结果显示,市场份额的系数虽然为正,但是p值确很高,说明结果不显著。
二是股票总市场占gdp的比重(mg)。
回归结果显示,股票总是从占gdp的比重的系数显著为正,对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产生正面的促进作用。
(4)银行自身因素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分析。
根据回归结果,非利息收入占比(ni)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四、主要研究结论
(1)2004年以来,外资银行进入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外资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综合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2)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都较为显著,我国商业银行已逐渐成为市场化主体,市场竞争程度、市场开放程度
已成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陈奉先,涂万春.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银行业效率的影响——东欧国家的经验与中国的实践[j].世界经济研究.2008,(1):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