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加工件来料检验规范ss
- 格式:xls
- 大小:224.00 KB
- 文档页数:2
自动化设备机械加工件来料检验标准自动化设备机械加工件来料检验标准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自动化设备机械加工件来料的检验标准,确保加工件的质量符合要求,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自动化设备机械加工件的来料检验过程。
二、术语定义2.1 自动化设备:使用机电一体化、信息化等技术,能够实现产业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操作的设备。
2.2 机械加工件:通过机械加工方式加工而成的各类零部件。
2.3 来料:指供应商送达生产企业的原材料、零部件或半成品等。
2.4 检验标准:对来料进行检验的规范和要求。
三、检验项目及要求3.1 尺寸检验3.1.1 外径测量:要求加工件的外径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3.1.2 内径测量:要求加工件的内径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3.1.3 高度测量:要求加工件的高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3.2 表面质量检验3.2.1 表面粗糙度检测:要求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符合要求的等级。
3.2.2 表面缺陷检测:要求加工件的表面没有明显的裂纹、磨损或划痕等缺陷。
3.3 材料成分分析3.3.1 化学成分检测:要求加工件的化学成分符合设计要求。
3.3.2 金相组织检测:要求加工件的金相组织均匀、无明显气孔和夹杂物。
3.4 力学性能检验3.4.1 抗拉强度检测:要求加工件的抗拉强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3.4.2 延伸率检测:要求加工件的延伸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四、检验方法4.1 尺寸检验方法4.1.1 使用测量仪器对加工件进行尺寸测量。
4.1.2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对测量结果进行判断。
4.2 表面质量检验方法4.2.1 使用表面粗糙度仪对加工件表面进行粗糙度检测。
4.2.2 使用目视和触摸等方法对加工件表面进行缺陷检测。
4.3 材料成分分析方法4.3.1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加工件的成分进行检测。
4.3.2 采用金相显微镜等设备对加工件的金相组织进行检测。
4.4 力学性能检验方法4.4.1 使用拉伸试验机对加工件进行抗拉强度检测。
机加工零部件质量检验标准1、目的为保证产品机加工零部件、外协外购件精度和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加工和装配过程质量受控,整体性能质量稳定,避免批量不合格发生。
2、范围适用于公司零部件加工工序、工序交检转序、装配过程环节。
3、标准要求3.1下料检验标准3.1.1下料尺寸符合下料工艺卡要求,尺寸不得过大或过小。
3.1.2下料后零部件不允许存在割伤、豁口、割渣、氧化皮等质量缺陷。
3.2机加工检验标准3.2.1机加工零部件每道工序合格率不低于95%,关键件、重要件合格率不低于97%。
3.2.2机加工加工前所有板料、板料、毛坯料的材质必须符合图纸要求。
3.2.3所有铸件、锻件加工后不允许存在砂眼、缩孔、夹渣、裂纹等缺陷。
3.2.4零部件加工后不允许存在毛刺、铁屑、棱角、未倒角现象。
3.2.5精加工后的零件不允许直接摆放在地面上,应采取措施进行支撑、保护,防止磕碰、划伤等缺陷。
3.2.6加工后的配合面、摩擦面和定位不允许打印钢印标记,最终工序的热处理零件,热处理后不允许有氧化皮,精加工后的配合面、齿面不应有退火、发蓝、变色的现象。
3.2.7对于图纸要求镀锌或者镀铬的零件,图纸要求配合面尺寸为含镀层后的尺寸。
3.2.8图纸中未标注倒角时,按JB/T 5000.9中表1规定倒角。
3.2.9图纸中未注明倒圆尺寸又无清根要求时,应按JB/T 5000.9中表2规定倒圆。
3.2.10中心孔的类型、尺寸按图纸要求进行制作。
3.2.11所有内径、外径、轴类加工表面粗糙度必须严格按照图纸制作。
4、职责和要求4.1技术部负责按照产品设计确认产品关键件、重要件并提供清单;负责产品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图纸尺寸的修改和提供技术支持。
4.2工艺部负责确认关键工序和重要工序并制定工艺文件;负责产品制作过程中加工工艺的指导和工艺文件的制定并监督工作执行情况。
4.3 生产部负责按照最新版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进行派工,并将图纸和工艺卡一并交给操作者。
操作者在加工前必须熟悉图纸尺寸要求和工艺制作流程要求,熟练掌握本工序所用的工装、夹具和量具的使用,并复检上道工序(如:下料)零部件是否存在尺寸不合格或外观缺陷等质量问题。
自动化设备机械加工件来料检验标准自动化设备机械加工件来料检验标准⒈引言自动化设备机械加工件来料检验是确保进入生产流程的原材料和部件符合质量要求的重要步骤。
本标准旨在规范来料检验的流程和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⒉术语定义⑴自动化设备:指用于实现自动化生产和操作的设备,包括机械、电气、电子等组成部分。
⑵机械加工件:指通过机械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零件或产品。
⑶来料检验:指对进入生产流程的原材料和部件进行检验,以确定其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⒊来料检验流程⑴接收来料:将来料送到指定的接收区域,并填写相关的检验记录。
⑵检验一致性:对来料进行一致性检验,包括尺寸检验、外观检验、材质检验等。
⑶检验合格性:根据产品的质量要求进行合格性检验,包括功能性检验、性能测试等。
⑷检验记录: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并填写检验报告。
⑸判定检验结果:根据检验结果,对来料进行判定,判断为合格或不合格。
⑹处理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包括退回供应商、返修等。
⑺存储样品:对检验合格的样品进行存储,并进行相应的标识。
⒋检验标准⑴尺寸检验标准:按照产品设计图纸中规定的尺寸要求进行检验。
⑵外观检验标准:按照产品的外观标准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检验。
⑶材质检验标准:按照产品的材质要求进行材质检验。
⑷功能性检验标准:按照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进行检验。
⑸性能测试标准:按照产品的性能测试要求进行测试。
⒌法律名词及注释⑴ ISO 9001: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用于组织管理和产品质量监控。
⑵ GB/T 2828: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规定了来料检验的一般规则和抽样检验的程序。
⒍附件⒎结束语本文所阐述的来料检验标准为确保自动化设备机械加工件的质量和可靠性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适用本标准进行来料检验,能够有效降低质量风险,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合格率。
机械加工检验规范编制:审核:批准:日期:1、范围本检验规程适用本公司机械加工产品的检验。
2、检验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API标准、图纸工艺等技术文件、质量计划等3、检验内容3.1 尺寸的检验3.1.1 基本原则所用验收方法应只接收位于规定尺寸极限之内的工件。
3.1.2常用量具钢直尺(钢板尺)、钢卷尺(盒尺)、塞尺(厚薄规)、游标卡尺、高度游标卡尺、深度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内径量表、量块3.1.3量具的选择3.1.3.1量具的选择原则A、保证测量精确度;B、保证测量的经济性,从计量器具成本、耐磨性、检验时间方便性等来考虑合理性;3.1.3.2量具具体选择A、根据零件的公差选用,取测量精度系数为二分之一到五分之一;B、根据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选用;C、根据零件的大小选用;D、根据零件的表面质量选用;E、根据零件的批量来选用;3.1.3.3量具精度选择原则A、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及以上的原则确定以下量具精度具体的选用原则;B、公司现有量具精度表3.1.4尺寸检测方法①轴径——中低精度轴径的实际尺寸通常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等普通计量器具进行检测。
②孔径——通常用卡尺、内径千分尺、内径规、内径摇表、内测卡规等普通量具、通用量仪;高精度深孔和精密孔等的测量常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或卧式测长仪(也叫万能测长仪)测量,用小孔内视镜、反射内视镜等检测小孔径。
③长度、厚度——长度尺寸一般用卡尺、千分尺、专用量表、测长仪、比测仪、高度仪、气动量仪等;厚度尺寸一般用塞尺、间隙片结合卡尺、千分尺、高度尺、量规;壁厚尺寸可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或壁厚千分尺来检测管类、薄壁件等的厚度,用膜厚计、涂层测厚计检测刀片或其他零件涂镀层的厚度;用螺距规检测螺距尺寸值。
④表面粗糙度——a.目测检查:工件表面粗糙度比规定的粗糙度明显地好,不需用更精确的方法检验时,可用目测法检验判定;工件表面粗糙度比规定的粗糙度明显不好时,不需用更精确的方法检验时,可用目测法检验判定;工件表面存在明显影响表面功能的表面缺陷,选择目视法检验判定。
来料检验规范来料检验是为检验生产用物料质量是否合乎工程技术要求,严格控制不合格品流程,确保产品质量。
一、来料检验方法:1)外观检测:一般用目视、手感、样品进行验证;2)尺寸检测: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卷尺、直尺、百分表、塞规和平台等量具验证;3)结构检测: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4)特性检测: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二、来料检验方式的选择:1)全检:适用于来料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工厂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2)抽检: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三、来料检验的程序:1)品质工程师制定检验和试验的规范、作业指导书,由经理批准后发放至检验人员执行。
检验和试验的规范包括材料名称、检验项目、标准、方法、记录要求。
2)采购部根据到货日期、到货品种、规格、数量等,通知库房和品质部准备来验收和检验工作。
3)检验员接到检验通知后,按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并填写检验记录和检验日报。
4)检验完毕后,对合格的来料贴上合格标识,通知采购与库房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5)如果是生产急需的来料,在来不及检验和试验时,须按紧急放行规定的程序执行。
6)检测中不合格的来料应及时填写《产品检验不合格品单》,由品质工程师确认并给出参考意见,提交经理作出处理;重大问题必须提交品质部经理与工程部、生产部审核后再作出处理;不合格的来料不允许入库,并进行相应标识,将移入不合格品库(区)隔离,采购部按处理意见办理相关事宜;保证不合格的零件、成品不装配,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7)来料检验和试验的记录由品质部文员每日收取,做好数据统计汇总后,整理成册存档备查,按规定期限妥善保存。
8)检验时,如来料检验员无法判定是否合格,应立即请品质工程师或经理会同验收来判定是否合格,会同验收的参与人员必须在检验记录表内签字。
9)回馈来料检验情况,并将来料供应商的交货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记录,每月汇总于供应商的交货质量月报内。
机加工检验规范1.引言2.适用范围3.术语和定义4.检验要求5.检验方法6.检验记录7.异常处理8.附录引言:本规范旨在规范机加工件检验的要求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公司和客户的要求。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___生产的所有机加工件的检验。
术语和定义:1.机加工件:指在机械设备上通过切削、铣削、钻孔等方式加工成形的零部件。
2.检验:指对机加工件进行各项检测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的活动。
3.合格品:指经过检验符合要求的机加工件。
4.不合格品:指经过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机加工件。
检验要求:1.外观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表面是否有明显划痕、裂纹、氧化等缺陷。
2.尺寸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材质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材质是否符合要求。
4.功能检验:应检查机加工件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
检验方法:1.外观检验:应使用肉眼和放大镜进行检查。
2.尺寸检验:应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检查,如卡尺、游标卡尺等。
3.材质检验:应使用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查。
4.功能检验:应使用相应的设备进行检查,如试验台、模拟器等。
检验记录:1.检验记录应详细记录检验日期、检验人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2.检验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
异常处理:1.对于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如返工、报废等。
2.对于多次不合格品,应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附录:1.机加工件检验报告模板。
2.机加工件检验记录表。
1.目的本文旨在介绍___。
Ltd的产品检验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范围本检验标准适用于___。
Ltd所有产品的检验,包括但不限于铁路设备、机械零部件等。
3.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检验标准引用以下文件:GB/T 1804-2000 一般尺寸公差GB/T 1184-1996 钢铁表面缺陷分类和规定GB/T 1167-1983 螺纹检验方法GB/T 3478-1995 机械零部件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和评定GB/T 1800-1996 基本公差制度4.检验条件所有产品在出厂前必须经过以下检验条件:外观检查表面粗糙度检查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检查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查螺纹检查沉孔检查5.包装防护所有产品在出厂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包装和防护,以确保产品完好无损。
机加工件检验标准机加工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对机加工件的质量检验至关重要。
机加工件的检验标准是指对机加工件进行检验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其目的是保证机加工件的质量符合要求,达到使用标准。
首先,机加工件的检验标准应包括外观质量、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装配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在进行外观质量检验时,应注意检查机加工件是否存在表面缺陷、氧化、变形等情况,以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外观要求。
对于尺寸精度的检验,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使用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行检测,确保尺寸精度符合要求。
同时,对于表面粗糙度和装配性能的检验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方面的要求直接关系到机加工件的使用效果和性能。
其次,机加工件的检验标准还应包括检验方法和检验工艺的规定。
在进行机加工件的检验时,应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和检验工艺。
例如,对于金属材料的机加工件,可以采用金相显微镜、硬度计、三坐标测量仪等设备进行检验,而对于塑料材料的机加工件,则需要采用其他相应的检验方法。
同时,在进行检验时,还应注意检验过程中的环境和条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机加工件的检验标准还应包括检验记录和报告的要求。
在进行机加工件的检验时,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和过程,并制作检验报告。
检验记录和报告应包括机加工件的基本信息、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人员签名等内容,以便于后续的跟踪和管理。
总之,机加工件的检验标准是保证机加工件质量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才能确保机加工件的质量符合要求,达到使用标准。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机加工件的检验工作,严格执行检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1.目的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2.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铣削、镗削、刨削、孔加工和钳工作业等。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检验计划和判定准则。
3.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4.尺寸检验原则4.1基本原则所用验收方法应只接收位于规定的尺寸验收极限的工件。
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工件,其尺寸检验应符合泰勒原则,孔或轴的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
4.3最小变形原则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量使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形为最小。
4.4最短尺寸链原则为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测量链的环节应减到最少,即测量链应最短。
4.5封闭原则在测量中,如能满足封闭条件,则其间隔偏差的总和为零,即是封闭原则。
4.6基准统一原则测量基准应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保持一致。
4.7其他规定4.7.1应与尺寸测量的结果和形状误差的测量结果综合考虑,确定工件是否合格。
4.7.2一般只按一次测量结果判断合格与否。
5.检验对环境的要求5.1温度5.1.2检验工作场所应避免阳光直照,防止暖气等热源和门窗处冷空气造成温度巨变。
5.2振动工作台要稳固,远离大型机加工设备等振源。
6.外观检验用目视检验。
检验人员矫正视力1.0以上。
机加工件检验规范1目的通过对机加工件的检验确保确保本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要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用的所有机加工件的检验。
3检验规范3.1机械加工零、部件~应满足图样~有关技术文件及本标准的规定。
3.2车床加工零、部件的锐边、尖角~除图样有特殊规定外~一般按0.5×45?倒角制作。
3.3经刨、铣、插、钻加工的零、部件~应除出锐边、尖角、毛刺和飞边。
3.4零、部件的已加工表面不准有锈蚀、碰痕、划伤等缺陷。
3.5机加工后~零、部件表面所获得的粗糙度~最低不准低于图样要求的粗糙度一个等级~最高不限制。
3.6零、部件不允许有机加工引起的退火、烧损、龟裂缺陷。
3.7已加工完的零、部件~其未加工表面应无气孔、夹渣、飞边的缺陷。
3.8检验工作程序3.8.1测量方法的选择根据被测工件的结构、尺寸、精度特征,现有计量器具的条件,遵循保证测量精密度、经济适用的原则~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
3.9计量器具的选择3.9.1小批量工件~使用通用计量器具;大批量工件~使用专用量具、检验夹具。
3.9.2根据工件的结构和重量。
轻小简单工件~可放在计量仪器上测量,重大复杂工件~将计量器具放到工件上测量。
3.9.3根据尺寸大小和要求~确定计量器具的规格~其测量范围、示值范围、分度值等能满足测量要求。
3.9.4根据工件的尺寸公差~公差小~计量器具要求精度要高,公差大~计量器具要求精度应低。
3.10测量基本的选择3.10.1 测量基面选择遵守基面统一原则。
即测量基面与设计基面、工艺基面、装配基面一致。
3.11测量条件的控制3.11.1 工作场地应清洁;擦干净量具、检验平台、被测工件的各检验部位。
3.11.2核查量具检定证是否在有效期内~严禁使用无证、无效量具 3.11.3正确使用量具。
量爪面与测面平行,或垂直,~不准歪斜~避免用量具的使用不当影响测量准确性。
3.11.4 读数时量具应水平拿着朝向亮光~使视线尽可能与主副尺上所读数的刻度线垂直。
分类项目符号说明形状公差直线度直线度是用来限制母线、棱线、轴线及平面上某一直线加工后的形状误差。
平面度平面度是用来限制零件上一平面,加工后不平程度的形状误差。
圆度圆度是用来限制迴转表面上某一垂轴截面的圆形误差。
圆柱度圆柱度是用来限制所给整个圆柱表面,加工后的实际形状对理想形状的偏离。
线轮廓度线轮廓用来限制零件上任一曲或曲面任一正截曲线,加工后的实际形状对其理想形状的变动量。
面轮廓度面轮廓度是用来限制零件上任一曲面,加工后的实际形状误差。
位置公差定向平行度平行度用来限制零件上一直线或平面对基准直线或平面,加工后所产生的不垂直程度的误差。
垂直度垂直度用来限制零件上一直线或平面对基准直线或平面,加工后所产生的不垂直程度的误差。
倾斜度倾斜度用来限制零件上一斜面或斜直线,对基准平面倾斜角度的误差。
定位同轴度同轴度用来限制共轴表面中被测表面轴线对基准轴线歪斜程度。
对称度对称度用来限制加工表面的对称平面对基准平面或轴线歪斜的程度。
位置度位置度用来限制零件加工后的一些实际点、线、面、对其理想位置的最大偏离量。
跳动圆跳动圆跳动用来限制零件上圆柱面、圆锥(任意迴转曲面)及端面上,某一横截面(或直径位置上)上,迴转一周测得对基准轴线(或平面)的最大偏离量。
全跳动全跳动用来限制零件上迴转面或端面,整个表面对基准轴线(或平面)的最大偏离量。
形位公差代号标注示例及其文字说明:项目示例图解说明直线度圆柱表面上任一素线必须位于轴向平面内,距离为公差0.02的两平行直线之间。
Φ30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5的圆柱面内。
整个零件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5的圆柱面内。
平面度上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
圆度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05的两同心之间。
圆柱度圆柱面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06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
线轮廓度实际曲线必须位于包络以理想曲线为中心的一系列直径为0.1圆的两包络线之间。
技术要求记录要求检测手段目视2AQL=1.5目视2AQL=1.5目视2AQL=1.5目视2AQL=1.5目视2AQL=1.5目视2AQL=1.5目视2AQL=1.5目视2AQL=1.5目视2AQL=1.52尺寸卡尺、直角尺、塞尺1AQL=1.03配合安装手动操作1AQL=1.0注:抽样方法按照国标抽样计划标准GB2828.1-2003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编制: 宋爽批准:NO.1检验内容外观等级抽样标准纠正措施螺丝孔不得有堵塞及孔内有焊渣、油漆等不良现象SF-ZJ2017-9依图纸测量相关尺寸(注意图纸号必须为最新版本),其中必须测量的尺寸有:孔径、定位孔间距、定位孔到边的距离,原则上不可超出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根据需要可按实际装配来判定。
SF-ZJ2017-9配件与配件之间装配连接牢固SF-ZJ2017-9焊接牢靠,无虚焊、漏焊和假焊现象SF-ZJ2017-9螺柱(母)位置正确,固定螺丝无滑丝现象SF-ZJ2017-9门盖缝隙要一致,门锁(栓)能扣紧SF-ZJ2017-9喷涂颜色正确,喷涂均匀SF-ZJ2017-9表面有无氧化、生锈,没有电镀不良的现象SF-ZJ2017-9焊点要做去渣处理,表面不得有焊点印迹SF-ZJ2017-9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为使本公司采购的机加工件的检验判定有明确统一的依据,特制定本检验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机加工件的检验判定规则。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采购的机加工件的检验。
二、检验内容和判定标准料厚、材料与图纸相符相符SF-ZJ2017-9外观平滑,表面无刮伤、无裂痕SF-ZJ2017-9检验判定标准修改日期A0检查完一批次产品后需要填写记录风险等级1=致命缺陷2=严重缺陷3=轻微缺陷青岛尚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机加工件来料检验规范创建日期版本部分清单请依照图纸要求5。
机加工件检验规程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1.目的为了明确公司金属切削加工检验标准,使检验作业有所遵循,特制定本标准。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切削加工(包括外协、制程、出货过程)各检验特性的检验。
在本标准中,切削加工指的是:车削、铣削、镗削、刨削、孔加工和钳工作业等。
本标准规定了尺寸检验的基本原则、对环境的要求、外观检验标准、线性尺寸公差要求、形位公差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检验、螺纹的检验、检验计划和判定准则。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T 2828.1-2003 (ISO 2859-1:1989)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GB/T 1804- 2000 (ISO2768-1:104989)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184 - 1996(ISO2768-2:1989)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 1958-1980 形状和位置公差检测规定GB/T 1957-1981 光滑极限量规4. 尺寸检验原则4.1 基本原则所用验收方法应只接收位于规定的尺寸验收极限的工件。
对于有配合要求的工件,其尺寸检验应符合泰勒原则,孔或轴的作用尺寸不允许超过最大实体尺寸。
4.3 最小变形原则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应尽量使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形为最小。
4.4 最短尺寸链原则为保证一定的测量精度,测量链的环节应减到最少,即测量链应最短。
4.5 封闭原则在测量中,如能满足封闭条件,则其间隔偏差的总和为零,即是封闭原则。
4.6 基准统一原则测量基准应与设计基准、工艺基准保持一致。
4.7 其他规定4.7.1 应与尺寸测量的结果和形状误差的测量结果综合考虑,确定工件是否合格。
4.7.2 一般只按一次测量结果判断合格与否。
5. 检验对环境的要求5.1 温度5.1.2 检验工作场所应避免阳光直照,防止暖气等热源和门窗处冷空气造成温度巨变。
机床来料检验管理制度范文机床来料检验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为规范机床来料检验管理工作,提高来料检验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机床来料检验工作。
第三章组织机构机床来料检验工作由质量部主管负责,具体工作由质量部来料检验员负责。
第四章检验方法1. 检验方法应根据不同的机床以及零配件的特点进行确定,可以采用外观检验、尺寸检验、材料成分分析、功能检验等方法。
2. 检验设备和工具应进行定期校验和保养,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检验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熟悉检验方法和仪器使用技巧,提高检验能力。
第五章检验程序1. 提交检验1.1 来料凭证和检验报告应详细标注物料的批号、数量、供应商等信息。
1.2 来料应经过清点和整理,确保材料完整无缺。
2. 检验接收2.1 检验员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
2.2 若检验通过,签字确认并将检验结果归档。
2.3 若检验不通过,应立即通知供应商整改,并记录相关信息。
3. 检验记录3.1 检验员应按照相关要求填写检验记录表,包括检验日期、检验员、检验结果等信息。
3.2 检验记录表应进行归档,并保留一定时间,以备追溯。
第六章不合格品处理1. 若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通知供应商整改,并将不合格品隔离存放。
2. 不合格品应按照相应的处理程序进行处理,可以返工、退货、报废等方式。
3. 不合格品处理过程应进行记录,并追溯处理结果。
第七章审核和评估1. 定期对机床来料检验工作进行审核,评估检验工作的效果与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 审核和评估结果应及时上报质量部。
第八章培训和知识管理1. 检验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2. 定期组织来料检验知识培训和经验交流会,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第九章不时修改1. 本制度按照需要进行修改和补充,修改和补充内容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并及时通知全体员工。
第十章其他事项1. 机床来料检验工作有特定要求的,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技术要求记录要求检测
手段
目视2
AQL=1.5
目视2AQL=1.5
目视2AQL=1.5
目视2AQL=1.5
目视2AQL=1.5
目视2AQL=1.5
目视2AQL=1.5
目视2AQL=1.5
目视
2
AQL=1.52尺寸
卡尺、直角尺、塞尺1AQL=1.03
配合安装
手动操作
1AQL=1.0注:抽样方法按照国标抽样计划标准GB2828.1-2003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
编制: 宋爽批准:
NO.
1检验内容
外观等
级抽样标准纠正措施螺丝孔不得有堵塞及孔内有焊渣、油漆等不良现象
SF-ZJ2017-9
依图纸测量相关尺寸(注意图纸号必须为最新版本),其
中必须测量的尺寸有:孔径、定位孔间距、定位孔到边的距离,原则上不可超出图纸要求的公差范围,根据需要可按实际装配来判定。
SF-ZJ2017-9
配件与配件之间装配连接牢固
SF-ZJ2017-9
焊接牢靠,无虚焊、漏焊和假焊现象SF-ZJ2017-9螺柱(母)位置正确,固定螺丝无滑丝现象SF-ZJ2017-9门盖缝隙要一致,门锁(栓)能扣紧
SF-ZJ2017-9
喷涂颜色正确,喷涂均匀
SF-ZJ2017-9表面有无氧化、生锈,没有电镀不良的现象
SF-ZJ2017-9
焊点要做去渣处理,表面不得有焊点印迹
SF-ZJ2017-9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使本公司采购的机加工件的检验判定有明确统一的依据,特制定本检验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机加工件的检验判定规则。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采购的机加工件的检验。
二、检验内容和判定标准
料厚、材料与图纸相符相符SF-ZJ2017-9
外观平滑,表面无刮伤、无裂痕SF-ZJ2017-9检验判定标准
修改日期A0
检查完一批次产品后需要填写记录
风险等级
1=致命缺陷
2=严重缺陷
3=轻微缺陷
青岛尚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机加工件来料检验规范
创建日期版本部分清单请依照图纸要求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