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计算工具
- 格式:ppt
- 大小:789.50 KB
- 文档页数:15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 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认识:- 认识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屏、键盘等。
- 学会开关计算器。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 学习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 学会清除计算器上的数据。
3. 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掌握连续运算的方法。
- 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 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 教学难点:- 计算器的连续运算。
- 计算器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演示法: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步骤。
3. 练习法: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2. 认识计算器(10分钟)- 教师通过PPT,展示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屏、键盘等。
- 学生跟随教师,认识并学会开关计算器。
3. 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15分钟)- 教师通过演示,讲解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如加、减、乘、除运算。
-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4. 实践操作(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器的操作练习。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5. 计算器的使用技巧(15分钟)- 教师讲解计算器的使用技巧,如连续运算、混合运算等。
-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技巧。
6. 总结与作业(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运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引言计算是数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技能。
然而,对许多学生来说,计算仍然是一个困难的挑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技巧,本教学设计将介绍一种神奇的计算工具,通过它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熟练使用神奇的计算工具进行基本的算术运算;2.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3.增强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准备以下是进行本节课教学所需要的准备材料:1.神奇的计算工具(可以是计算器或计算软件);2.教师准备的课件或纸质教学材料;3.学生的计算题库。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1.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即神奇的计算工具。
解释神奇的计算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进行计算,并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步骤二:演示1.向学生展示神奇的计算工具,让他们了解它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以简单的加法和减法为例,演示如何使用神奇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步骤三:练习1.分发计算题库给学生,让他们练习使用神奇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题目可以包括各种不同难度和类型的算术运算。
2.让学生自行计算,并在纸上写下答案。
然后,使用神奇的计算工具进行验证和校对。
步骤四:个别辅导1.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选择一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错误。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解答和指导。
步骤五:总结1.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神奇的计算工具的作用和优势。
2.鼓励学生将这种计算工具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教学扩展1.可以引导学生研究神奇的计算工具的更高级功能和特殊用途,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2.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以竞争的方式提高计算技能。
结束语通过本次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技巧。
通过使用这个工具,学生可以更轻松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和信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善于运用计算技巧。
《神奇的计算工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计算工具的起源和发展,知道计算尺、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计算尺的使用方法,能够利用计算尺进行简单的乘除运算。
(3)了解算盘的构造和原理,能够利用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4)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计算工具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计算尺的使用方法。
(2)算盘的构造和原理。
(3)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教学难点:(1)计算尺的乘除运算。
(2)算盘的加减运算。
(3)计算器的四则运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计算尺、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这些是计算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快速准确的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神奇的计算工具。
”2.探究计算尺(1)教师讲解计算尺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计算尺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乘除运算的演示。
(3)学生分组实践,利用计算尺进行乘除运算。
3.探究算盘(1)教师讲解算盘的构造和原理,引导学生了解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算盘的加减运算,并进行演示。
(3)学生分组实践,利用算盘进行加减运算。
4.探究计算器(1)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教师示范计算器的四则运算,并进行演示。
(3)学生分组实践,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5.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尺、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三篇《神奇的计算工具》一课主要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认识计算器,会使用计算器正确地进展较大数目的四那么混合运算。
下面就是编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欢送大家阅读!小学四年级数学《神奇的计算工具》优秀教案范本一教学目的: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点: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老师取出电子计算器,让学生也拿出自己的计算器。
老师:猜一猜,今天,这一节刘我们一起学习什么?学生:认识计算器。
2.老师:你知道如何使用计算器吗?二、引导探究1.让学生说一说他自己所掌握的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2. 认识一些功能键。
(1)由学生来说明。
(2)集中说明一些功能键的作用。
①开关及去除键。
按一下此键,翻开计算器,再按一下就关赣计算器。
②运处符号键。
只要介绍“+、-、__、/“键的使用方法。
③数学键数字键的使用。
如按1 2 。
显示屏就显示“1 2”。
④等号键按下数字键及运算符号键后,按下此键,显示屏就显示出输入算式的计算结果。
⑤小数点键按下此键,就呈现一个小数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时间键、日期键、括号键、存储运算键等。
3. 尝试练习。
(1)计算25__4 操作过程:输入25—__—4—=,屏幕上呈现100,就是计算的结果。
(2)计算一份菜单的价钱。
①呈现:酒;14元凉拌豆腐:3元肉丝:5元青菜:3元清蒸鱼16元三鲜汤:12元甜点8元②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③反应计算结果。
4. 探究一些数学规律。
(1)呈现计算题。
①1+2+3+4......+98+99+100②999__9 9999__9 99999__9(2)让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老师巡视课堂。
(3)反应计算结果。
(4)引导提问:通过计算,你有什么发现(特别指导观察第②题中各算式的计算结果,并进展比拟)?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发现:积的个位都是1;积的位都是8;中间几位数都是9,9的个数比第1个因数中的9个数少一个。
《神奇的计算工具》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因为生活中广泛使用计算器,它操作简单,计算又快又准,为学生耳熟能详,所以进行加减乘除会容易些。
在用计算器计算找规律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关键要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对比发现规律,找出规律。
教学目标1.会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2.在利用计算工具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推理的能力,体验转化思想方法。
3.在探索知识过程中,激发探索数学奥妙的情趣,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难点:正确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与运算的规律。
教学准备:希沃课件计算器学习任务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商场购物主题图2.师:小丽购买西瓜89元,营养快线2瓶,每瓶7元,水果56元。
小明买了2瓶饮料,每瓶饮料6元,你能快速说出分别付多少钱吗?(二)引入新课师:你会用计算器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设计意图: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体会计算器的作用(一)认识计算器(1)现在人们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
(2)拿出自己的计算器,结合课件图示,了解各个键的名称及使用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在计算器上依次找到相应的键,并介绍这些键的功能。
(3)运用计算器计算要按题目的计算顺序来按键计算。
阅读教材有关资料,你有什么感想?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1.用计算器的方法(1)课件出示:386+179=(2)师:这道题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自己试一试。
(3)师:说说你是怎么用计算器计算这道题的。
(学生边说边到前面演示)(4)课件出示:师:依次按数字键3、8、6,然后按“+”,再依次按数字键1、7、9,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出结果了。
(5)课件出示:用计算器计算38+27,利用希沃课件完成计算顺序反馈练习活动。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神奇的计算工具9篇神奇的计算工具 1一、说教材我说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北师大版第七册第三单元乘法中的“神奇的计算工具第一课时。
计算器(即电子计算器)是一种现代计算工具。
它体积小,运算快,操作简便,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的使用。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的接触和使用过计算器,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计算器的知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和合理的运用,就显得很有必要。
教材在“乘法”单元后专门安排了“神奇的计算器”这一教学内容,既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又可以用来探索数学规律,引导学生辩证的对待计算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电子计算器打下基础。
本节课内容的编排与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非常吻合。
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注重:一是注重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二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三是注重引导学生探究数学规律。
二、说教学目标: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能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
②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③情感目标:让学生在计算中体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与快捷,激发学生使用计算器的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计算;教学难点是,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四、说教法、学法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
新课程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我设计这节课时,主要以各种教学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努力营造一个学生乐学,课堂气氛轻松愉悦的立体的开放式教学环境。
神奇的计算工具范文
计算器是一种神奇的计算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快捷地解决计算问题。
它的本质就是实现简单的数字运算,如加减乘除及方程解等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完成数值运算。
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一般人解决数值运算问题的方式,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从而也为科学技术、实际经济等领域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计算器不仅改变了人们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式,而且还开创了一种新的方式。
计算器的发展加快了计算速度,功能也更加强大,可以实现自动计算、记忆、储存等功能。
由于计算器的技术技术也发展的非常迅速,现在的计算器不仅有几何形状的可视化显示和更强大的功能,而且还能进行复杂计算和复杂运算以及对各种复杂函数进行求导。
现代的计算器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计算器现在也可以通过网络使用,操作更加便捷,功能更加强大。
计算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工程师和各行各业的用户,快速、准确地完成数值运算,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计算器的出现为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