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 第十一章 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第十章激励原理一、选择题1.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行为决定于()A.需求层次 B. 激励程度 C. 精神状态 D. 主导需求2.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A 自尊需要B 情感需要C 自我实现的需要D 以上都不是3.当一位30-40岁的科研工作者显示出卓越的技术才能时,作为该科研人员的领导对他的最有效的激励应该是:(注意,并不排斥其他方面的适当奖励):A 高额奖金B 配备最好的研究条件C 提职D精神奖励(如评为劳模) 4.在人的各种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A自我实现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社会需要5.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是相等的,这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A双因素理论B效用理论C公平理论D强化理论6.按照双因素理论,下述哪一种因素属于激励因素:A薪金B上下级关系C工作内容的吸引力D工作的保障7.从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A目标效价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B期望概率的高低是激励是否有效的关键C存在着负效价,应引起领导者注意D 应把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进行优化组合8.期望理论属于( )A过程型激励理论B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C内容型激励理论D激励理论9.一个尊重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人,下列那种激励措施最能产生效果( )A提薪B升职C解聘威胁D工作扩大化10.以下那种现象不能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得到合理的解释( )A一个饥饿的人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食物B穷人很少参加排场讲究的社交活动C在陋室中苦攻"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D一个安全需求占主导地位的人,可能因为担心失败而拒绝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11.中国企业引入奖金机制的目的是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但到目前,许多企业的奖金已成为工资的一部分,奖金变成了保健因素,这说明( ):A.双因素理论在中国不怎么适用B.保健和激励因素的具体内容在不同的国家是不一样的C.防止激励因素向保健因素转化是管理者的重要作用D.将奖金设计成为激励因素本身就是错误的二、简答题1.动机、目标、激励和行为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根据需求层次理论,归纳总结激励他人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绪论判断题:1.制造业的本质是从自然界直接提取所需的物品。
X2.服务业不仅制造产品,而且往往还要消耗产品,因此服务业不创造价值。
×3.服务业的兴起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4.有什么样的原材料就制造什么样的产品,是输入决定了输出。
×5.生产运作、营销和财务三大职能在大多数的组织中都互不相干地运作。
×6.运作管理包括系统设计,系统运作和系统改进三大部分。
√7.生产运作管理包括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
√8.运作经理不对运作系统设计负责。
×9.加工装配式生产是离散性生产。
√10.按照物流的特征,炼油厂属于V型企业。
√11.订货型生产的生产效率较低。
对12.订货型生产可能消除成品库存。
√13.中文教科书说的“提前期”与英文lead time含义相同。
X14.服务业生产率的测量要比制造业容易。
×15.纯服务业不能通过库存调节。
√16.准时性是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
√17.资源集成是将尽可能多的不同质的资源有机地组织到一起。
√18.企业的产出物是产品,不包括废物。
×选择题:1.大多数企业中存在的三项主要职能是:BA)制造、生产和运作B)运作、营销和财务C)运作、人事和营销D)运作、制造和财务E)以上都不是2.下列哪项不属于大量生产运作AA)飞机制造B)汽车制造C)快餐D)中小学教育E)学生入学体检3.下列哪项不是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EA)高效B)灵活C)准时D)清洁E)以上都不是4.相对于流程式生产,加工装配式生产的特点是:AA)品种数较多B)资本密集C)有较多标准产品D)设备柔性较低E)只能停产检修5.按照物流特征,飞机制造企业属于:选CA)A型企业B)V型企业C)T型企业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6.按照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和与顾客接触程度划分,医院是:CA)大量资本密集服务B)大量劳动密集服务C)专业资本密集服务D)专业劳动密集服务E)以上都不是7.以下哪项不是服务运作的特点CA)生产率难以确定B)质量标准难以建立C)服务过程可以与消费过程分离D)纯服务不能通过库存调节E)与顾客接触8.当供不应求时,会出现下述情况:DA)供方之间竞争激化B)价格下跌C)出现回扣现象D)质量和服务水平下降E)产量减少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判断题:1.当价格是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时,就出现了基于成本的竞争。
第十一章人格权一、单项选择题1.公民的肖像权属()A.人格权B.身份权C.既是人格权,又是身份权D.相对权2.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有权使用、依法转让自己名称的法人是()A.机关法人B.事业单位法人C.企业法人D.社会团体法人3.法人、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合伙享有的人身权是()A.姓名权和荣誉权B.名称权和经营权C.名誉权和债权D.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4.某甲与某乙发生口角,一怒之下,某甲失手击打乙的头部,导致乙休克。
在民法中,某甲的行为侵犯了乙的()A.生命权B.健康权C.自由权D.身份权5.人格权的客体是()A.财产利益B.身份利益C.人格利益D.身份与人格利益6.自然人的姓名权属于()A.请求权B.绝对权C.相对权D.财产权7.下列()权利不属于名誉权的内容。
A.名誉转让权B.名誉保有权C.名誉维护权D.名誉利益支配权8.下列不属于肖像权的内容的是()A.形象再现权B.肖像使用权C.不作为请求权D.变更权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自然人的人格权。
A.生命健康权B.名誉权C.作品的发表权D.肖像权E.荣誉权2.下列()行为属于侵害他人姓名权的行为。
A.与别人名同姓B.不准别人改名换姓C.盗用他人姓名D.假冒他人姓名E.侮辱他人3.姓名权的内容包括()A.命名权B.使用权C.变更权D.转让权E.正式姓名的多样性4.名称权的内容包括()A.名称命名权B.名称使用权C.名称变更权D.名称转让权E.名称非专有性5.隐私权的内容包括()A.个人信息控制权B.个人活动自由权C.私有领域的保密权D.权利主体对其隐私的利用权E.转让隐私权6.下列()人格权不能转让。
A.健康权B.荣誉权C.名称权D.隐私权E.名誉权三、简答题1.简述姓名权的主要内容。
2.简述侵害肖像权的构成要件。
3.简述一般人格权。
四、论述题1.论人格权的特征。
2.试述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
3.试述隐私权与名誉权的区别。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C3.D4.B5.C6.B7.A8.D二、多项选择题1.ABD2.BCD3.ABC4.ABCD5.ABCD6.ABDE三、筒答题1.简述姓名权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社会态度与行为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练习题一、选择题1.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属于态度的( )。
A.深刻维度 B.强度维度 C.中性维度 D.外显维度2.个体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
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态度是社会交换的产物。
这属于态度的( )。
A.认知性功能 B.工具性功能 C.价值表达功能 D.自我防御功能3.当公司招聘高技术开发人员时,招聘者更注重应聘者的“智慧”品质而不是看其是否具有“魅力”。
这属于印象形成的( )。
A.加法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平均模式 D.总和模式4.在人际关系取向上,有三种需要,分别是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情感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5.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6.我们的态度更容易被( )的人的态度所影响。
A.与我们相似 B.与我们相异 C.喜欢我们 D.我们给予高评价7.拉塔奈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 )。
A.社会干扰 B.群体影响 C.群体一致性 D.责任分散8.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二、辨析题1.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总是遵循加法模式。
2.只有外表特征具有明显的晕轮效应。
3.支配、控制别人是身居高位的掌权者所独有的追求。
4.外表特征在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始终如一的作用。
5.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总能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
6.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从众。
三、简答题1.简要说明社会态度的功能。
2.简要说明印象形成的模式。
3.简要说明印象形成的效应。
4.简要说明人际关系的取向。
5.简要说明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并发控制事务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库恢复技术和并发控制技术。
本章讨论数据库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技术。
本章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读者学习本章一定要做到概念清楚。
一、基本知识点数据库是一个共享资源,当多个用户并发存取数据库时就会产生多个事务同时存取同一个数据的情况。
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
所以DBMS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
并发控制机制的正确性和高效性是衡量一个DBMS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需要了解的: 数据库并发控制技术的必要性,活锁死锁的概念。
②需要牢固掌握的: 并发操作可能产生数据不一致性的情况(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及其确切含义;封锁的类型;不同封锁类型的(例如X锁,S锁)的性质和定义,相关的相容控制矩阵;封锁协议的概念;封锁粒度的概念;多粒度封锁方法;多粒度封锁协议的相容控制矩阵。
③需要举一反三的:封锁协议与数据一致性的关系;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概念;两段锁协议与可串行性的关系;两段锁协议与死锁的关系。
④难点:两段锁协议与串行性的关系;与死锁的关系;具有意向锁的多粒度封锁方法的封锁过程。
二、习题解答和解析1. 在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 并发控制技术能保证事务的哪些特性?答数据库是共享资源,通常有许多个事务同时在运行。
当多个事务并发地存取数据库时就会产生同时读取和/或修改同一数据的情况。
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事务的一致性和数据库的一致性。
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
并发控制技术能保证事务的隔离性和一致性。
2. 并发操作可能会产生哪几类数据不一致? 用什么方法能避免各种不一致的情况?答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包括三类: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和读“脏”数据。
(1) 丢失修改(Lost Update)两个事务T1和T2读入同一数据并修改,T2提交的结果破坏了(覆盖了)T1提交的结果,导致T1的修改被丢失。
第十一章答案第 11章凝固缺陷及控制1. 何谓枝晶偏析、晶界偏析、正偏析、负偏析、正常偏析、逆偏析和重力偏析? (2)2. 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偏析的因素有哪些?生产中如何防止偏析的形成? (2)3. 焊缝的偏析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说熔合区是焊接的薄弱部位? (3)4. 分析偏析对金属质量的影响? . (3)5简述析出性气体的特征、形成机理及主要防止措施。
(4)6、焊缝中的气孔有哪几种类型?有何特征? . (4)7、试述夹杂物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及主要防止措施。
(5)8、何谓体收缩、线收缩、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和收缩率? (6)9、分析缩孔的形成过程,说明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条件及形成原因的异同点。
..................... 6 10、分析灰铸铁和球墨铸铁产生缩孔、缩松的倾向性及影响因素。
....................................... 7 11、简述顺序凝固原则和同时凝固原则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 8 12、焊件和铸件的热应力是如何形成的 ? 应采取哪些措施予以控制 ? ....................................... 9 13、简述凝固裂纹的形成机理及防止措施。
. ............................................................................ 10 14、何谓液化裂纹?出现在焊接接头的哪个区域?为什么? ................................................. 11 15. 试叙冷裂纹的种类及特征 . .................................................................................................... 11 16、分析氢在形成冷裂纹中的作用,简述氢致裂纹的特征和机理。
第十一章并发控制(习题集)二、选择题1、为了防止一个用户的工作不适当地影响另一个用户,应该采取(D)。
A。
完整性控制 B。
访问控制C。
安全性控制 D. 并发控制2、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问题普遍采用(A)技术。
A。
封锁 B。
存取控制C. 恢复D. 协商3、下列不属于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是(C)。
A。
丢失修改 B. 不可重复读C. 死锁D. 脏读4、DBMS普遍采用(C)方法来保证调度的正确性 .A。
索引 B. 授权C. 封锁D. 日志5、如果事务T获得了数据项Q上的排他锁,则T对Q( C)。
A。
只能读不能写 B. 只能写不能读C. 既可读又可写 D。
不能读也不能写6、设事务T1和T2,对数据库中地数据A进行操作,可能有如下几种情况,请问哪一种不会发生冲突操作(D)。
A. T1正在写A,T2要读AB. T1正在写A,T2也要写AC。
T1正在读A,T2要写AD. T1正在读A,T2也要读A7、如果有两个事务,同时对数据库中同一数据进行操作,不会引起冲突的操作是(D ) 。
A。
一个是DELETE,一个是SELECTB. 一个是SELECT,一个是DELETEC。
两个都是UPDATED. 两个都是SELECT8、在数据库系统中,死锁属于(B )。
A。
系统故障 B. 事务故障C. 介质故障 D。
程序故障9、数据库中的封锁机制是( C )的主要方法。
A、完整性B、安全性C、并发控制D、恢复三、填空题1、基本的封锁类型有两种:__排他锁__ 和_共享锁_ 。
2、并发操作可能会导致:丢失修改、不可重复读、读脏数据.四、简答题1、什么是封锁?2、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试述它们的含义.3在数据库中为什么要并发控制?答:数据库是共享资源,通常有许多个事务同时在运行。
当多个事务并发地存取数据库时就会产生同时读取或修改同一数据的情况.若对并发操作不加控制就可能会存取和存储不正确的数据,破坏数据库的一致性.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并发控制机制。
第十一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1.试说明定量分离在定量分析中的重要作用。
答:在实际的分析工作中,遇到的样品往往含有各种组分,当进行测定时常常彼此发生干扰。
不仅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甚至无法进行测定,为了消除干扰,较简单的方法是控制分析条件或采用适当的掩蔽剂,但在有些情况下,这些方法并不能消除干扰,因此必须把被测元素与干扰组分分离以后才能进行测定。
所以,定量分离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2.何谓回收率?在回收工作中对回收率要求如何?答:回收率是用来表示分离效果的物理量,回收率越大,分离效果越好,一般要求R A>90~95%即可。
3.何谓分离率?在分析工作中对分离率的要求如何?答:分离率表示干扰组分B与待测组分A的分离程度,用表示S B/A,S B/A越小,则R B越小,则A与B之间的分离就越完全,干扰就消除的越彻底。
通常,对常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分离率应在0.1%以下;但对微量待测组分和常量干扰组分,则要求分离率小于10-4%。
4.有机沉淀剂和有机共沉淀剂有什么优点。
答:优点: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沉淀的溶解度小,沉淀作用比较完全,而且得到的沉淀较纯净。
沉淀通过灼烧即可除去沉淀剂而留下待测定的元素。
5.何谓分配系数、分配比?二者在什么情况下相等?答:分配系数:是表示在萃取过程中,物质进入有机溶剂的相对大小。
分配比:是该物质在有机溶剂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浓度之和与在水中各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的比值,表示该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情况。
当溶质在两相中仅存在一种形态时,二者相等。
6.为什么在进行螯合物萃取时控制溶液的酸度十分重要?答:在萃取过程中,溶液的酸度越小,则被萃取的物质分配比越大,越有利于萃取,但酸度过低则可能引起金属离子的水解,或其他干扰反应发生,应根据不同的金属离子控制适宜的酸度。
7.解释下列各概念:交联度,交换容量,比移值。
答:交联度:在合成离子交换树脂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相互连接而形成网状结构的过程中,将链状聚合物分子连接而成网状结构的过程称为交联。
《管理学》第十一章习题与详解管理学习题与详解第十一章领导概论1.何谓领导?领导在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领导者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指挥作用。
指在组织活动中,需要有头脑清醒、胸怀全局,能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领导者帮助组织成员认清所处的环境和形势,指明活动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路径。
(2)协调作用。
指组织在内外因素的干扰下,需要领导者来协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
(3)激励作用。
指领导者为组织成员主动创造能力发展空间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行为。
2.如何根据不同标准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领导的特点?答: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领导的特点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1)按权力运用方式①集权式领导者。
指把管理的制度权力相对牢固地进行控制的领导者。
集权式领导者的优势在于通过完全的行政命令,使管理的组织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低于在组织边界以外的交易成本,可能获得较高的管理效率和良好的绩效。
这对于组织在发展初期和组织面临复杂突变的环境时,是有益处的。
但长期将下属视为某种可控制的工具,不利于其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②主式领导者。
其特征是向被领导者授权,鼓励下属的参与,并且主要依赖于其个人专长权和模范权影响下属。
民主式领导者的缺陷在于权力的分散性使得组织内部资源的流动速度减缓,增大了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成本。
其好处在于通过激励下属的需要,发展所需的知识,尤其是意会性或隐性知识,能够充分地积累和进化组织的能力,员工的能力结构也会得到长足提高。
(2)按创新方式划分①魅力型领导者。
这种领导者有着鼓励下属超越他们预期绩效水平的能力。
魅力型领导者的影响力来自以下方面:①有能力陈述一种下属可以识别的、富有想像力的未来远景;②有能力提炼出一种每个人都坚定不移赞同的组织价值观系统;③信任下属并获取他们充分信任的回报;④提升下属对新结果的意识;⑤激励他们为了部门或组织利益而超越自身的利益。
第十一章税收征收管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国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应纳税额征收入库过程进行组织、计划、指挥、协调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是()。
A.税收征管B.税收计划C.税务稽查D.纳税评估2.税收征管的行政主体是()。
A.各级税务机关B.纳税人C.扣缴义务人D.纳税担保人3.纳税人住所、经营地址迁移而改变原主管税务机关的,要向原登记机关办理()。
A.外出经营报验登记B.停业登记C.注销登记D.变更登记4.纳税人停业期满未按期复业又不申请延长停业的,税务机关应当视为()。
A.自动注销税务登记B.已恢复营业,实施正常的税收管理C.自动延长停业登记D.纳税人已自动接受罚款处理5.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
A.报销凭证B.收付款凭证C.收款凭证D.税务凭证6.统一负责全国的发票管理工作的是()。
A.国务院B.财政部C.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D.财政部主管税务部门7.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确定的企业印刷的发票是()。
A.增值税专用发票B.普通发票C.专用发票D.商业批发统一发票8.开具发票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限、顺序、栏目,全部联次一次性如实开具,并加盖()。
A.财务专用章B.发票专用章C.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D.公章9.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年。
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
A.3B.5C.8D.10答案:B10.下列关于税收优先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除法律另有规定,税务机关征收税款,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B.税收应当先于各类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C.税收优先于罚款、没收违法所得D.税收优先权,是指税务机关征收税款与其他债权的实现发生冲突时,税款的征收原则上优先于其他债权的实现11.下列税款征收方式中,适用于无完整考核依据的小型纳税单位的是()。
A.查验征收B.委托代征税款C.查定征收D.定期定额征收12.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 ) 个月。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题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名词解释:1、管理:P62、管理者:P103、道德:P134、管理道德:P135、管理学:P14二、简答题:1、简述学习管理的意义(重要性)P42、简述管理的性质P93、简述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所承担的10种角色P114、简述管理者的管理技能P125、简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6、简述管理学的特征P15第二章管理环境一、名词解释:1、管理环境P212、经济全球化P32二、简答题:1、组织的外部环境(管理的外部环境)包括哪些内容?P21 - 272、组织的内部环境(管理的内部环境)包括哪些内容?P283、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P32第三章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行为科学P472、经济人P493、社会人P494、权变管理理论P585、学习型组织P61二、简答题:1、简述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412、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433、简述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P49第四章计划一、名词解释:1、静态的计划P722、动态的计划P723、战略性计划P744、战术性计划P745、目标管理P82二、简答题:1、简述计划的内容P722、简述计划的类型P733、简述制定计划时要遵守的原理P744、简述编制计划的程序P785、简述编制计划的方法P79第五章决策一、名词解释1、决策P882、战略决策P893、战术决策P894、业务决策P895、集体决策P906、程序化决策P907、非程序化决策P908、确定型决策P909、风险型决策P9010、不确定型决策P9011、定性分析决策法P9312、定量分析决策方法P97二、简答题1、简述决策的类型P892、简述决策的原则P913、简述决策的程序P91第六章组织一、名词解释:1、组织P1092、组织工作P1103、组织结构P1134、组织部门化(部门划分)P1215、管理幅度P1266、职权P1287、集权制P1308、分权制P130二、简答题:1、简述组织工作的内容P1112、简述组织工作的原则P1123、简述组织结构类型P1144、简述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P1205、简述部门划分的基本原则P1226、简述部门化的基本形式P1227、简述管理幅度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P1268、简述授权的原则P1299、简述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P130第七章人员配备一、名词解释:1、人员配备P1352、主管人员P1393、主管人员选聘P1394、主管人员的考评P154二、简答题:1、简述人员配备的程序和内容P1372、简述人员配备的原则P1383、简述主管人员选聘的标准P1394、简述主管人员选聘的程序P1415、简述主管人员选聘的方式P1496、简述主管人员选聘应注意的问题P1527、简述主管人员考评的内容P1548、简述主管人员考评的程序P1559、简述主管人员考聘的原则P15610、简述主管人员考评的方式P157第八章领导一、名词解释:1、领导P1662、权力P1673、领导者素质P1684、领导艺术P188二、简答题:1、简述领导的构成要素P1672、简述领导者的素P1693、简述领导者权力的来源P1714、简述Kurt.Lewin(勒温)的领导方式理论P1775、简述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的主要内容P1786、简述管理方格理论的主要内容P1837、简述领导者权变理论的主要内容P1858、简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P187第九章激励一、名词解释:1、激励P200二、简答题: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P2042、简述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P2063、简述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P2074、简述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P2085、简述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P2106、简述激励的基本方法P216第十章沟通一、名词解释:1、沟通P224二、简答题:1、简述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的优缺点P2292、简述正式沟通渠道的类型P2333、简述非正式沟通的形式P2354、简述良好人际沟通的技巧P242第十一章控制一、名词解释:1、控制P2512、现场控制P2533、反馈控制P2544、前馈控制P255二、简答题:1、简述控制的类型P2532、简述控制的程序P259五、案例分析题案例一这则广告该不该登某橡胶厂曾在市日报上刊出一条消息:由于材料问题,近来厂里生产的一些不合格PC 老人健身鞋流入市场,工厂除向消费者道歉外,负责退货。
1、黄某为吸毒人员,其在贩卖毒品时被民警张某、陈某抓获,陈某对其进行人身检查时怀疑其身上可能带有注射针筒、刀片等物品便带手套检查。
本案中,陈某对注射针筒、刀片持谨慎态度是为了防止()。
A.证据灭失B.证据毁损C.受伤和感染疾病D.被诬告【正确答案:】C【答题结果:】未答【您的得分:】02、公安民警王某在使用武器制止犯罪行为后,收枪前必须确定()。
A.犯罪行为人的伤情B.支援警力是否到位C.使用枪支是否合法D.危险是否消除【正确答案:】D【答题结果:】未答【您的得分:】03、对正在实施盗窃、诈骗等非暴力犯罪或者实施暴力犯罪(),以及实施上述犯罪后拒捕、逃跑的,无其他严重情节,不得使用武器。
A.情节严重B.情节轻微C.情节一般D.情节较重【正确答案:】B【答题结果:】未答【您的得分:】04、刘某实施盗窃犯罪后,携带剧毒物品逃跑,公安民警陈某()使用武器。
A.不得B.可以C.应当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B【答题结果:】未答【您的得分:】05、某派出所处理群众上访事件时,得到可靠信息即其中3名挑头者携带爆炸物品,准备进行自杀式爆炸活动,参与处置的公安民警在其拒捕时()使用武器。
A.不得B.可以C.应当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B【答题结果:】未答【您的得分:】06、公安民警在接处警中发现1名孕妇携带枪支诈骗金店大量的金银首饰,但没有拒捕、逃跑,公安民警()使用武器。
A.不得B.可以C.应当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答题结果:】未答【您的得分:】07、公安民警在制服违法犯罪行为人,或者使用约束性警械约束违法犯罪行为人后,应当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违法犯罪行为人的人身及其携带的物品进行()。
A.安全检查B.现场搜查C.拍照取证D.当场鉴定【正确答案:】A【答题结果:】未答【您的得分:】08、公安民警现场采取处置措施,应当以()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A.控制B.制止C.教训D.惩罚【正确答案:】B【答题结果:】未答【您的得分:】09、在进行人身安全检查时,公安民警可以让违法犯罪行为人自行将其衣服口袋翻出接受检查的前提是()。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习题十一第十一章 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11.1 设某汽车行驶速度为80km/h 时,4缸发动机的转速为2000r/min ,已知该条件下汽车的油耗为8L/100km ,请计算每次燃烧过程喷入发动机气缸的汽油量。
解:汽车行驶100km 耗时h v s t 25.180100=== 若发动机转速为2000r/min ,则1min 内喷油1000次,1.25h 内喷油7500次。
故每次喷入气缸油量L L V 410067.1750008'-⨯== 单缸喷入L V V 51067.2'41-⨯==。
11.2 在冬季CO 超标地区,要求汽油中有一定的含氧量,假设全部添加MTBE (CH 3OC 4H 9);要达到汽油中(C 8H 17)重量比2.7%的含氧要求,需要添加多少百分比的MTBE ?假设两者密度均为0.75g/cm 3;含氧汽油的理论空燃比是多少?解:设MTBE 添加质量x ,C 8H 17含量为y ,则%7.2)(8816y x x +=⋅ 解得%85.14%100=⨯+=y x x P 。
设燃料100g ,则含C 8H 1785.15g ,C 5H 12O14.85g由O H CO O O H C 222125655.7+→+ O H CO O H C 2221785.8825.12+→+15.785.1488n = 解得n 1=1.27mol 225.1215.85113n = 解得n 2=9.23mol 则需O 21.27+9.23=10.5mol ,则含N 23.76×10.5=39.5mol 。
空气质量10.5×32+39.5×39.5=1442g ,则空燃比AF=14.42。
11.3 发动机燃烧过程如图11-29所示,请计算汽缸内燃烧前,燃烧刚开始时,以及燃烧全部完成后的气体温度。
已知:汽油发动机的压缩比为7,在理论空燃比下工作,转速为2000r/min ,燃烧过程为上止点前后各15。
第十一章口选择题1.沟通涉及以下几个选项,除了( )。
a.信息b.意义的传递c.沟通双方达成一致d.理解2.( )不属于教材中提到的沟通的四个主要功能。
a.控制b.权力c.激励d.情绪表达3.沟通的信息源、信息、编码、解码和通道是( )的所有要素。
a.反馈回路b.部门化c.过滤过程d.沟通过程4.( )的典型例子包括背景噪音、电话中的静电干扰以及难以辨认的字迹。
ta.解码b.噪声c.信息源d.过滤5.编码信息的质量高低受到四方面条件的影响,( )是其中的一个影响条件。
a.发送者的技能b.发送者的态度和知识c.社会一文化系统d.以上各项6.最为人熟知的非言语沟通类型是体态语言和( )。
a.语调b.小道消息c.过滤d.电子邮件7.一位大学教授上课时发现同学们都在闭着眼睛打瞌睡,于是宣布下课。
同学们的提示行为是( )。
a.学生的非言语沟通b.全班同学的语调C.选择性知觉过程d.时空限制的影响8.手势动作、脸部表情和姿态都能够传达意义,它们都属于( )。
a.行话b.反馈C.体态语言d.过滤9.当一位雇员准确地向他的老板陈述老板想要听到的内容时,他是在( )信息。
a.编码b.过滤c.沟通d.解码10.一位管理者在完成对一位下属的绩效评估后,想通过多条渠道传达他的结论以便尽可能地减少( )的发生。
a.失真b.过滤C.员工的不满d.反馈11.当人们感到自己正受到威胁时,他们通常会以一种防卫的方式作出反应,这降低了取得相互理解的可能性,这是( )。
a.知觉检查b.行话c.防卫d.编码12.克服沟通障碍的一个有效方式是( )。
a.避免使用行话b.只用上行沟通方式C.组建独立的工作团队d.利用反馈回路13.( )不是积极倾听者表现出的行为。
a.目光交流b.表示赞同C.讲话不要太多d.不断提问14.不由组织的层级结构限定的沟通类型是( )。
a.非正式沟通b.上行沟通C.斜向沟通d.正式沟通15.( )沟通同时跨越了工作部门和组织层次。
第十一章股利理论与政策一、单选题1、下列各项目,在利润分配中优先的是()A. 法定盈余公积金B. 公益金C. 优先股股利D. 任意盈余公积金2、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时,可以不再提取A. 55%B. 50%C. 40%D. 25%3、按照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采用()两种股利分配形式。
A. 现金股利和财产股利B. 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C. 现金股利和负债股利D. 财产股利和股票股利4、现行制度规定,公司制企业按()的比例提取公益金。
A. 5%B. 10%C. 20%D. 5%-10%5、公司制企业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税后利润的()提取A 5% B10% C 15% D 20%6、下列各项中,()不能用于弥补亏损。
A. 资本公积金B. 盈余公积金C. 税前利润D. 未分配利润7、下列各项中()不是公司利润分配的项目。
A. 盈余公积金B. 公益金C. 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股利)D. 所得税8、对公益金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 公益金是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用于企业职工集体福利设施的资金B. 公益金的提取比例是固定的C. 公益金的提取在盈余公积之后D. 职工对于用公益金建造的福利设施具有所有权9、下列各项中的()不能用于分配股利A. 上年未分配利润B. 税后利润C. 资本公积金D. 盈余公积金10、某公司发行在外的面额为1元的普通股100000股,该年度资产负债表上“资本公积”为500000元,“未分配利润”为2000000元。
该公司股票当时市价为20元,公司股东大会决议本年度发放10%的股票股利,随股票股利发放,“未分配利润”项目的资金将减少()A. 10000B. 200000C. 20000D. 17000011、最常见,也是最易被投资者接受的股利支付方式()A. 现金股利B. 股票股利C. 财产股利D. 负债股利12、下列各项股利分配政策中,能保持股利与利润间的一定比例关系,体现风险投资与风险收益的对等关系的是()A. 剩余政策B. 固定股利政策C.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D. 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13、非股份制企业投资分红一般采用()方式。
一、填空题
1.控制的基本过程为、、。
2.强调防止错误的发生。
3.强调改进下一次行动的质量。
4.控制的最基本目的在于。
5.常见的控制标准有、、、。
6.制定标准的方法有、工程方法与。
7.预先控制又称,而事后控制又称。
8.常见的预算有以下几种、、。
二、单项选择题
1.控制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是()
A.建立控制标准B.分析偏差原因
C.明确问题性质D.采取纠正措施
2.某企业到了2月底,发现甲产品第一季度的生产计划才完成了40%,便采取日夜轮班的方式以完成计划;发现乙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下降,立即决定停止生产。
这些措施()A.均为事后控制B.均为预先控制
C.前者为事后控制,后者为预先控制D.前者为预先控制,后者为事后控制
3.对于管理者而言,最理想的控制类型为()
A.事后控制B.预先控制C.同期控制D.反馈控制
4.用标准去衡量绩效属于控制过程的第()步。
A.一B.二C.三D.四
5.控制的最基本目的在于()。
A.寻找错误B.衡量员工绩效
C.确保计划的实现D.控制员工的行为
6.标准应当()。
A.用货币金额表示B.越高越好
C.保持一致D.无需考虑计划要求
7.进行控制的第一个步骤是确立标准,以下哪一种有关确立标准的说法有错误?()
A.标准应当考虑实际情况B.标准应当考虑可行性
C.标准之间应当保持一致D.标准都应当以货币表示
8.正在生产线上监督工人操作机器的工长实施是哪一种控制?()
A.预先控制B.同期控制C.事后控制D.前馈控制
9.“治病不如防病”,这一说法指的是哪一种控制方式?()
A.预先控制B.同期控制C.事后控制D.反馈控制
10.为使控制工作有效,控制系统应当()
A.符合组织结构的要求B.反映计划的要求
C.具有灵活性D.以上都对
三、判断题
1.计划是控制的前提和依据,没有计划就没有控制。
()
2.预先控制又称前馈控制,具有未来导向。
()
3.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
4.成语所说的“亡羊补牢”就属于现场控制。
()
5.在预算界限内实施控制应优先于达到组织目标。
()
6.确立标准是控制过程的第一个步骤。
()
7.衡量绩效是控制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
()
8.控制应该强调例外,这就是控制关键点的原则。
()
9.进行控制时标准的制定应当越高越好。
()
10.控制过程中的纠正纠正偏差有可能是针对具体活动,也有可能针对计划或衡量这些活动的标准。
()
四、问答题
1.什么是控制?控制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2.按控制的时间可以把控制分为哪些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3.控制与计划的关系如何?
4.控制的基本过程如何?
5.有效控制的原则有哪些?
6.控制方法有哪些?
7.控制的常见标准有哪些?
8.控制关键点原则与控制例外原则的具体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