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场的生产管理技术] 孵化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16.09 KB
- 文档页数:4
孵化小鸡的技术和方法
孵化小鸡有多种技术和方法,下面我将介绍其中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孵化箱孵化:这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提供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创造适合小鸡孵化的环境。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孵化箱,箱内放置孵化盘或孵化网,上面放置鸡蛋。
然后调节孵化箱的温度和湿度,通常在37.5-38摄氏度的温度下孵化,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
孵化时间根据不同的鸡种而有所不同,大约在21天左右。
2. 媒质孵化: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野生鸟类的孵化,也可以用于家禽。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合适的孵化媒质,如松针、沙土等,然后将鸟蛋埋藏在媒质中。
鸟蛋会通过自然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来完成孵化。
这种方法模拟了野生环境,更符合鸟类的孵化习性。
3. 孵化器孵化:孵化器是一种专门用来孵化鸟类蛋的设备,它可以提供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自动翻转鸟蛋,模拟母鸟孵化的过程。
只需要将鸟蛋放入孵化器中,设定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孵化器就会自动完成孵化的过程。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方便,适用于规模较大的孵化场。
无论使用哪种方法孵化小鸡,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非常重要,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导致孵化失败。
- 孵化箱或孵化器应保持清洁,避免细菌感染。
- 孵化过程中需定期翻转鸟蛋,以保证蛋内胚胎的正常发育。
- 孵化过程中要避免外界的干扰和震动,以免影响孵化结果。
希望这些方法和注意事项对您有所帮助。
LN2-56孵化机-孵化技术1、种蛋必须是受精蛋,最好选择7天内的种蛋(最好不要超过10天),种蛋时间过长会影响孵化率。
2、孵化温度按出厂设置37.8度左右,湿度加水大约30-50毫升控制在50-70左右就可以,控制器的参数我们不建议去调。
3、种蛋大头朝上小头朝下。
滚动翻蛋的种蛋平放就可以。
4、一般两天左右加一次水(湿度低于50加水,由于各地区湿度不同灵活掌握即可)。
5、第7天左右照蛋筛选,清楚看到里边有血丝的种蛋继续孵化,没有血丝说明是无精蛋或弱精蛋拿出来就可以!6、孵化15天以后,每天把盖子开点缝晾一下蛋,一天2到3次一次3-5分钟左右,晾蛋的同时用小喷壶喷点温水(不要直接喷在种蛋上,喷在种蛋的上方,让水雾慢慢的落在种蛋上就行)这样有利于软化蛋壳,提高出雏率。
7、第18天落盘,把种蛋放到出雏网上,等待出壳,湿度控制在70以上,不然小鸡容易成型出不来,干死在里面。
孵化小知识温度:全进全出入孵,1-7天为前期,用温38.1度,8-14天为中期,用温38度,15-21天,用温37.8度。
22到28天,用温37.6度。
如果机器材多批种蛋同时孵化,可按恒温37.8度。
湿度:一般在50-70%之间,1-7天为60%,8-20天为50%,21-28天70% 由于鸡蛋是易碎品,也因为运输,快递中转装卸,会机械性散黄.如何确定种蛋受精:第一次照蛋是在孵化后4 —6天,主要检查种蛋的受精和胚胎发育情况。
发育正常的胚胎在灯光照验下,隐约可见胚胎上浮,卵黄囊上的血管网向四周扩张如蜘蛛网状。
弱胚血管纤细,扩张面小;无精蛋,蛋内透明,隐约呈现蛋黄的阴影;死精蛋呈现血线或血环,有时可见粘壳的小黑点。
种蛋是否受精是前期一周内容易确定的,中后期蛋会有各种不确定因素造成胚胎死亡,而造成出壳率高低不同.一、入孵前的准备1、种蛋的选择:种蛋要新鲜,大小适中。
过大、过小、沙皮蛋、钢皮蛋、畸形蛋都不能做种蛋。
2、种蛋消毒:消毒种蛋能提高孵化率和减少出壳后雏鸡染病率和死亡率。
孵化小鸡的技术和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孵化器非常重要。
孵化器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都会直接影响
小鸡的孵化结果。
在选择孵化器时,要确保其能够稳定地控制温湿度,并且通风良好。
这样才能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
其次,要选择优质的蛋进行孵化。
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小鸡的健康状况。
要选
择外观完整、无裂纹的蛋,并且最好是来自健康的母鸡。
在孵化前,可以通过透光检查蛋壳内部是否有异常,以确保蛋的质量。
孵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湿度。
一般来说,鸡蛋的孵化温度为37.5摄氏度,湿度为60%-70%。
在孵化过程中,要不断监测温湿度,并及时调整孵化器的参数,确保孵化环境的稳定。
另外,要定期翻转蛋。
定期翻转蛋可以使蛋内的胚胎均匀受热,有利于小鸡的
正常发育。
一般建议每天翻转蛋2-3次,直至孵化结束前的最后三天停止翻转。
孵化期一般为21天,当孵化器内的小鸡开始破壳而出时,要保持孵化器内的
环境稳定,不可打开孵化器,以免影响小鸡的孵化过程。
最后,小鸡孵化出来后,要及时将小鸡移到温暖、干燥的环境中。
同时,可以
为小鸡提供适当的饲料和水源,确保小鸡能够快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总之,孵化小鸡的技术和方法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才能
够获得良好的孵化效果。
希望以上介绍的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孵化小鸡的技术和方法,为小鸡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孵化技术注意事项孵化技术是指将鸟类、爬行类、两栖类、昆虫、大型动物等生物的卵或胚胎在特殊环境下进行孵化的一种技术。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控制生物的繁殖过程,提高种群的数量和质量。
然而,孵化技术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过程,需要注意许多事项。
首先,环境条件是孵化成功的关键。
孵化的环境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不同物种对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物种的习性和生理需求来调整环境条件。
针对某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影响的物种,可以使用先进的恒温恒湿设备来维持稳定的环境条件。
其次,饲料的选择和喂养是孵化成功的关键。
孵化后的幼仔需要及时获得足够的营养,以促进健康的生长和发育。
对于不同阶段的幼仔,需要提供适合其消化系统和营养需求的饲料。
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卫生情况,避免使用过期或受到污染的饲料。
此外,定期监测和管理孵化过程中的健康状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孵化过程中,要对孵化器和孵化箱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并及时调整,以确保孵化环境符合物种需求。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观察孵化后的幼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避免疾病传播和死亡情况的发生。
另外,合理的配对和繁殖管理也是成功孵化的重要因素。
在孵化前要选择和匹配适合的个体,避免近亲交配和遗传缺陷的发生。
同时,要定期对繁殖个体进行健康检查和管理,保持良好的繁殖状态。
最后,孵化技术要注重科学研究和创新。
科学家们要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观察,总结和改进孵化技术,提高孵化的成功率和效果。
同时,要加强对孵化过程中的生物学知识的了解,及时掌握新的孵化技术和方法,以适应不同物种的孵化需求。
总之,孵化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科学、细致、耐心和专业的操作。
只有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关注孵化的各个环节,才能够获得高效、高质量的孵化效果。
科学家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提高孵化技术水平,促进生物资源的保护和繁殖发展。
禽蛋孵化生产技术及管理知识引言禽蛋孵化是禽类养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障禽类的数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禽蛋孵化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帮助养殖者更好地进行禽蛋孵化操作和管理。
1. 环境准备禽蛋孵化需要准备合适的环境来保障孵化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环境准备的要点:•孵化室的温度控制:合适的温度是禽蛋孵化的关键。
通常情况下,禽蛋孵化室的温度应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
•空气湿度控制:孵化室内的湿度对于禽蛋的孵化也非常重要,一般应保持在50%至65%之间。
•光照控制:禽蛋对光照的要求较低,需要避免过强的光照,可以通过调节灯光强度或使用帘布等方式控制光照。
2. 禽蛋的选取禽蛋的选取直接影响到后期孵化效果和禽类的质量。
以下是禽蛋选取的要点:•禽蛋的大小:一般来说,选择较大的禽蛋孵化效果较好,营养储备较多,孵化出的禽类质量更好。
•禽蛋的形状:禽蛋应该具有规则的圆形或卵形,避免选择畸形禽蛋进行孵化。
•禽蛋的外观:禽蛋的外壳应该干净、完整,避免表面有裂纹或其他破损。
同时,禽蛋应该没有明显的异味。
3. 孵化操作步骤禽蛋孵化的操作步骤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3.1 温度调整在将禽蛋放入孵化器之前,需要先将孵化器调整至合适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禽蛋孵化室的温度应保持在37摄氏度左右。
3.2 孵化器调试孵化器的调试和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整适当的环境参数:根据孵化要求,设置合适的温度和湿度。
•检查运转情况:确保孵化器正常运转,各项设备和传感器工作正常。
•播放鸟叫声或孵化音乐:为了创造出更接近自然孵化环境的氛围,可以播放鸟叫声或孵化音乐。
3.3 禽蛋放置将选取好的禽蛋放入孵化器的合适位置,注意以下几点:•禽蛋之间的空间:禽蛋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方便热空气流通。
•禽蛋的放置方式:禽蛋应以尖端朝下放置,这样可以使禽胚下降至正常位。
3.4 孵化过程监控在禽蛋孵化的过程中,需要定时监控以下几个关键环节:•温度和湿度: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定时检测孵化室内的温湿度情况。
现代孵化场的管理要点
随着农业科技和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孵化场成为了家禽和水产养殖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现代孵化场的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包括设备设施的管理、孵化过程的管理、人员管理等。
下面是一些现代孵化场管理的要点:
1.设备设施的管理
2.孵化过程的管理
孵化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关注孵化温度、湿度、通风等各项指标的控制。
合理的温度和湿度能够提高孵化率和孵化质量,通风可以提供新鲜空气,保证卵的氧气供给。
此外,孵化期间还需要进行定期的转蛋、湿度控制和环境清洁等操作,以确保卵的孵化顺利进行。
3.疫病防控管理
孵化场为了确保幼禽和苗种的健康,需要加强疫病防控管理。
这包括定期消毒设备、保持清洁的环境、对新来的苗种进行隔离观察等。
同时,孵化场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病害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
4.市场需求的管理
管理者需要定期关注市场需求情况,合理调整孵化规模和孵化品种。
市场需求的改变可能会导致销售减少或存栏增加,这时需要及时调整孵化计划,以避免生产过剩或销售不畅的情况发生。
5.人员管理
6.环保管理
7.数据管理
总之,现代孵化场的管理要点包括设备设施的管理、孵化过程的管理、人员管理、市场需求的管理、疫病防控管理、环保管理和数据管理等。
通
过科学的管理,可以提高孵化率和孵化质量,保障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孵化场生产技术规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日益竞争,孵化场在养殖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显现。
孵化场是指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将鸟蛋、是哺乳动物的胚胎等放入高温、湿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环境条件适宜的孵化器中进行孵化,使其顺利发育成为健康的幼崽或幼鸟。
而孵化场生产技术规范则是一份重要的文档,为孵化企业提供了科学可靠的标准和操作方法,是保证孵化场正常运营、保证孵化出高质量动物的重要保障。
一、环境要求孵化场的生产过程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环境的合理控制可以达到最佳的孵化效果。
故而,孵化场生产技术规范要求必须严格控制温度、湿度、通风等各项环境因素。
1.温度孵化器内的温度是决定幼崽健康发育的关键因素,其中不同鸟类的孵化温度不尽相同。
例如,在孵化鸡蛋时,应该保持在37.5-37.8℃的温度范围内。
因此,标准应该要求对不同种类动物的孵化温度及湿度的控制做出明确规定。
2.湿度同温度一样,孵化器内的湿度也是需要掌握的重要信息,不同种类的动物也有着不同的湿度适应范围。
例如,高湿度的环境更适合恒温孵化。
在孵化鸡蛋时,应该保持在55%-75%的湿度范围内。
对于不同类型的孵化器,应严格要求湿度控制的准确性和精度,减小误差。
3.通风通风是必不可少的,能够更好地保持孵化环境的新鲜和清洁。
在新生儿和幼鸟的成长过程中,空气质量的优劣往往直接影响它们身体健康。
因此,对于孵化场来说,通风系统的设置及控制也是十分关键的。
二、操作标准在孵化场生产中,作业程序及其严格的操作要求是确保孵化效应、保证孵化动物安全健康的重要保障。
与此同时,必须提供操作人员所需的职业健康的教育以及正确的操作流程指引,以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1.消毒与清理消除场内生物和卫生问题,是保证良好孵化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
故而,孵化场的生产技术规范应该要制订出消毒和清理准则、并适时对相关场所和器材进行消毒清理,以确保环境的清洁与无菌操作条件。
2.鸟蛋筛选在孵化场的生产中,鸟蛋的筛选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
孵化场的生产管理技术一、加强蛋库管理,提高入孵种蛋质量首先要求对外来蛋种进行严格的3倍量甲醛、高锰酸钾熏蒸后才放入蛋库,库内要保持75%相对湿度,及16℃室温,基本上能保证各周龄种蛋较理想的储存环境。
为减少细菌传播机会,操作人员选蛋前先用消毒药水洗手,选择过程中轻拿轻放,避免造成破损,选择后的种蛋根据周龄等项目分类码放。
种蛋人孵本着先老蛋后新蛋的原则,入孵前,仔细检查,保证入孵的每枚蛋都合格。
如果入孵的种蛋中夹杂着破蛋、脏蛋,不但造成孵化成本的提高,更容易造成孵化器的污染,影响雏鸡质量。
二、孵化温、湿度的管理胚胎发育需要21天时间,由于四季环境条件变化大,不同季节、周龄的胚胎发育程度也不相同。
同一时间入孵的种蛋,不同的季节出雏时间有早有晚,夏季出雏时间要早于冬季,因此,夏季要推迟入孵时间,冬季将入孵时间提前。
新开产种鸡生产的种蛋、将淘汰的种鸡生产的老蛋、存储期超过7天的种蛋孵化期要长,要考虑将入孵时间提前。
种蛋入孵前要将其放在26℃~28 ℃环境中预温1小时,如果不经预温将种蛋马上从蛋库转入孵化器,致使孵化器升温时间较长而影响其它胚胎的孵化过程。
在所有相关的孵化条件中,温、湿度控制最关键。
对于巷道式孵化器来讲,设计上依循用早孵种蛋胚胎产热供给后孵种蛋进行孵化。
孵化温度为98.5°~99.8?,温度设定是根据入孵种蛋的不同气候条件、种蛋周龄、授精率情况灵活掌握,也可以将温度设定为标准值98.8?,而通过更改入孵时间的做法,达到预定时间出雏。
实践证明,确定标准温度,调整入孵时间,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毛蛋率和淘汰率,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
种蛋受精情况对巷道式孵化器来讲,影响也较大。
由于受精率较低,胚胎产热少,种蛋在孵化器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热量,而造成出雏时间晚,毛蛋率、雏鸡淘汰率升高,可以通过提高孵化温度或提前入孵时间来解决。
巷道式孵化器湿度一般设定为86(湿球华氏温度),出雏器的温度要求低于孵化温度2?~3 ?,湿度可稍高于孵化湿度,也可以根据出雏季节进行调整。
孵化场生产技术规范第一篇:孵化场生产技术规范孵化场生产技术规范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孵化场的设置条件、设施设备、安全卫生以及生产工艺的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年入孵种蛋达100万枚以上规模的孵化生产场。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HJ/T 81-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定义和术语下列定义和术语适用于本规范3.1 自养自孵指有种禽生产基地,孵化用种蛋自给,使种禽饲养、孵化、销售成为一体的孵化生产模式。
3.2 废弃物指孵化过程中产生的蛋壳、死胚蛋、死雏以及冲洗物等。
3.3 无害化处理指将孵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经过分类、处理,达到对人、禽无害的要求。
3.4 隔离指按照动物防疫与种禽管理有关法规、条例,将不同功能的区域或不同操作过程分开的措施。
3.5 主要技术指标的计算3.5.1 受精率(%)=受精蛋总数÷入孵蛋总数×100受精蛋数包括死精蛋和活胚蛋。
3.5.2 受精蛋孵化率(%)=出壳的全部雏禽数÷受精蛋数×100出壳雏禽数包括健雏、弱残雏和死雏。
3.5.3 入孵蛋孵化率(%)=出壳的全部雏禽数÷入孵蛋数×1003.5.4 健雏率(%)=健雏数÷出壳的全部雏禽总数×100基本要求4.1 孵化场的设置须符合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和布局的要求,符合HJ/T 81-2001的规定。
4.2 孵化场设置由区(县)政府统一规划,区(县)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市畜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孵化场的生产管理技术] 孵化技术
孵化场的生产管理技术一、加强蛋库管理,提高入孵种蛋质量,首先要求对外来蛋种进行严格的3倍量甲醛、高锰酸钾熏蒸后才放入蛋库,库内要保持75%相对湿度,及16℃室温,基本上能保证各周龄种蛋较理想的储存环境。
为减少细菌传播机会,操作人员选蛋前先用消毒药水洗手,选择过程中轻拿轻放,避免造成破损,选择后的种蛋根据周龄等项目分类码放。
种蛋入孵本着先老蛋后新蛋的原则,入孵前,仔细检查,保证入的每枚蛋都合格。
如果入孵的种蛋中夹杂着破蛋、脏蛋,不但造成化成本的提高,更容易造成化器的污染,影响锥鸡质量。
二、孵化温、湿度的管理胚胎发育需要21天时间,由于四季环境条件变化大,不同季节、周龄的胚胎发育程度也不相同。
同一时间入的种蛋,不同的季节出锥时间有早有晚,夏季出锥时间要早于冬季,因夏季要推退入孵时间,冬季将入孵时间提前。
新开产种鸡生产的种蛋、将淘汰的种鸡生产的老蛋、存储期超过7天的种蛋孵化期要长,要考虑将入孵时间提前。
种蛋入孵前要将其放在26℃28℃环境中预温1小时,如果不经预温将种蛋马上从蛋库转入孵化器,致使孵化器升温而影响其它胚胎的孵化过程,在所有相关的孵化条件中,温、湿度控制最关键。
对于巷道式孵化器来讲,设计上依循用早孵种蛋胚胎产热供给后孵种蛋蚩进行孵化。
孵化温度为
98.5~99.8,温度设定是根据入孵种蛋的不同气候条件、种蛋周龄、
授精率情况灵活掌握,也可以将温度设定为标准值9.8,而通过更改入孵时间的做法,达到预定时间出雏。
实践证明,确定标准度,调整入孵时间,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毛蛋率和淘汰率,取得较好的孵化效果。
种蛋受精情况对巷道式化器来讲,影响也较大。
由于受精率较低,胚胎产热少,种蛋在期化器中往往得不到足够的热量,而造成出雏时间晚,毛蛋率、雏鸡淘汰率升高,可以通过提高化温度或提前入时间来解决。
巷道式化器湿度一般设定为86(湿球华氏温度),出锥器的温度要求低于孵化温度2~3?,湿度可稍高于孵化湿度,也可以根据出雏季节进行调整。
对于开产初期种鸡所产种蛋来讲,由于蛋皮较薄,胚胎所占蛋体比例小,需设定较低的温度,以利于蛋体过多液体成分的蒸发并能提供胚胎以足够的氧气,可极大地减少出雏过程中的死胎数量。
箱体式化器温度为
99.5?~100.25?,湿度为85~86(湿球华氏温度)。
这种温湿度设定也仅为标准化的设定范,实际生产中也可以根据种纸存储日期、环境条件进行调整。
至于箱体式出维器的温、湿度设计要结合每批种蛋的情况、入孵时间做出分别的调整。
总的原则是温度要稍低于孵化器温度,湿度稍高于孵化器的湿度设计。
三、环境条件的控制种蛋孵化除需要较严格的温、湿度控制外,孵化器、出雏器所需要的外界环境条件也十分严格。
一个理想的、稳定的环境温、湿度变化,通风换气等条件会使孵化器、出雏器的内部温、湿度变化处于一种较理想的状态,外界良好的通风换气条
件,会提供给在孵种蛋以足够氧气,促进胚胎的正常发育;相反,如果种蛋舞化长期处于不良的外界环境中,会影响孵化成绩,造成生产效益下降。
较好的孵化外部条件包括良好的通风系统、温湿度自动平衡系统,由于这一系统各组成部分大多以管道式连接,所以有的地方称之为“管道通风系统”,它可以将环境条件通过热水管理、水帘运行的控制,将温度变化设定于23.2℃~28.8℃,湿度通过加湿装置自动设定于55%~70%或其它需要的范围内。
在管理中要随时观察温度、湿度、通风风压的变化,以防止异常情况的发生。
四、加强卫生管理孵化场对卫生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果卫生不好,很容易造成孵化器的污染。
由于孵化生产过程有其特殊的连续性,因此,污染一旦造成,极难从根本上得到清除。
因此,在生产管理中要加强对卫生条件的监控。
从种蛋接收开始,要严格熏蒸消毒规程,蛋库要经常用消毒液对墙壁、地面定期进行清洗,防止细菌滋生。
种蛋入孵后,对孵化器每周搞1次熏蒸消毒,瓣化器要求一周2次进行卫生清理。
出雏后,要严格清理出雏器,不留下任何死角。
每次出雏后,要对场地进行认真 ___的冲洗、消毒,以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
在管理中,生产区域的各组成部分,如蛋库、粤化厅、冲洗区、出策区等各部分要完全隔离操作,要定时对蛋库、孵化器、出雏器、冲洗区、出雏区进行微生物监测,发现污染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五、加强雏鸡质量管理出雏过程中,要对雏鸡进行分级筛选,根据其精神状标、督部吸收情况、体态决定鸡雏等级。
在选雏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细致,要制定健、弱孵雏标准,并组织职工学习,加深认说,良好的鸡雏质量,可为孵化场带来可有的经济效益。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