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域有限差分法-.
- 格式:ppt
- 大小:386.00 KB
- 文档页数:15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算法)时域有限差分法是1966年发表在AP 上的一篇论文建立起来的,后被称为Yee 网格空间离散方式。
这种方法通过将Maxwell 旋度方程转化为有限差分式而直接在时域求解, 通过建立时间离散的递进序列, 在相互交织的网格空间中交替计算电场和磁场。
FDTD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带时间变量的Maxwell 旋度方程转化为差分形式,模拟出电子脉冲和理想导体作用的时域响应。
需要考虑的三点是差分格式、解的稳定性、吸收边界条件。
有限差分通常采用的步骤是:采用一定的网格划分方式离散化场域;对场内的偏微分方程及各种边界条件进行差分离散化处理,建立差分格式,得到差分方程组;结合选定的代数方程组的解法,编制程序,求边值问题的数值解。
1.FDTD 的基本原理FDTD 方法由Maxwell 旋度方程的微分形式出发,利用二阶精度的中心差分近似,直接将微分运算转换为差分运算,这样达到了在一定体积内和一段时间上对连续电磁场数据的抽样压缩。
Maxwell 方程的旋度方程组为:E E H σε+∂∂=⨯∇t H HE m tσμ-∂∂-=⨯∇ (1) 在直角坐标系中,(1)式可化为如下六个标量方程:⎪⎪⎪⎪⎭⎪⎪⎪⎪⎬⎫+∂∂=∂∂-∂∂+∂∂=∂∂-∂∂+∂∂=∂∂-∂∂z z x y y y z x x x yz E t E y H x H E t E x H z H E t E z H y H σεσεσε,⎪⎪⎪⎪⎭⎪⎪⎪⎪⎬⎫-∂∂-=∂∂-∂∂-∂∂-=∂∂-∂∂-∂∂-=∂∂-∂∂z m zx y y m y z x x m x y z H t H y E x E H t H x E z E H t H z E y E σμσμσμ (2)上面的六个偏微分方程是FDTD 算法的基础。
Yee 首先在空间上建立矩形差分网格,在时刻t n ∆时刻,F(x,y,z)可以写成),,(),,,(),,,(k j i F t n z k y j x i F t z y x F n =∆∆∆∆= (3)用中心差分取二阶精度: 对空间离散:()[]2),,21(),,21(),,,(x O xk j i F k j i F x t z y x F n n xi x ∆+∆--+≈∂∂∆= ()[]2),21,(),21,(),,,(y O yk j i F k j i F y t z y x F n n yj y ∆+∆--+≈∂∂∆= ()[]2)21,,()21,,(),,,(z O zk j i F k j i F zt z y x F n n zk z ∆+∆--+≈∂∂∆= 对时间离散:()[]2121),,(),,(),,,(t O tk j i F k j i F t t z y x F n n tn t ∆+∆-≈∂∂-+∆= (4) Yee 把空间任一网格上的E 和H 的六个分量,如下图放置:图1 Yee 氏网格及其电磁场分量分布在FDTD 中,空间上连续分布的电磁场物理量离散的空间排布如图所示。
时域有限差分法时域有限差分法(TimeDomainFiniteDifferenceMethod,简称TD-FDM)是数值分析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它是利用有限差分法对时域偏微分方程(PDE)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在工程和科学领域中应用最多的计算方法之一。
时域有限差分法可以精确表示任意时域偏微分方程的解,但是由于求解过程中存在计算量大、精度低、收敛慢等问题,其计算效率和精度也有限。
因此,人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此类方法的精度和计算效率,增强其在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应用价值。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原理很简单,即将偏微分方程的解以一系列有规律的离散点表示,再利用有限差分对偏微分方程进行求解。
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数值模型构建、数值计算和数值结果分析。
首先,根据时域偏微分方程的类型及物理本质,构建与之对应的数值模型,采用有限差分形式表达偏微分方程,并根据时域偏微分方程的解特性对有限差分方程进行增强。
然后,构建时域有限差分的计算框架,利用计算机编程语言(如C++、Fortran、Python等)实现数值计算,采用常用的多项式插值和求解算法(如牛顿迭代法、拟牛顿法等)实现精确计算。
最后,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对所得到的数值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并做出相应的修改和优化。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各种工程领域,如稳态和不稳态流动场的求解,声学学中的各类传播现象的模拟,热传导的分析等。
此外,时域有限差分法在一些科学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如量子力学中电子能级结构、原子结构的计算,核物理中文中阳离子反应剂度模拟,生物学中细胞动力学模型仿真等等。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方向:从传统的有限差分法到基于保守型的计算方法,从基于有穷元的数值模拟方法到超差分法,从动态网格特定的方法到基于机器学习的计算方法。
所有这些方法都可以用于处理更复杂的时域偏微分方程,提高精度和计算效率。
时域有限差分法二维1. 引言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FDTD)是一种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用于求解电磁场在时域中的传播和辐射问题。
本文将以二维情况为例,深入探讨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和解读,您将更全面地理解这一方法,并能够灵活应用于相关领域。
2. 时域有限差分法简介2.1 原理概述时域有限差分法是一种迭代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方法,通过将时域和空间离散化,将连续问题转化为离散问题。
在二维情况下,假设空间网格分辨率为Δx和Δy,时间步长为Δt。
根据电磁场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利用中心差分公式进行离散化计算,得到求解方程组的更新方程。
2.2 空间离散化对于二维情况,空间离散化可以采用正交网格或非正交网格。
常见的正交网格包括方形格点、Yee网格等,而非正交网格则具有更灵活的形态。
根据需要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离散化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
2.3 时间离散化时间离散化主要有显式和隐式两种方法。
显式方法将时间推进方程展开成前一时刻的电场和磁场与当前时刻的源项之间的关系,容易计算但对时间步长有限制;隐式方法则是通过迭代或矩阵计算求解当前时刻的电场和磁场。
3.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应用领域时域有限差分法广泛应用于电磁场传播和辐射问题的数值模拟中。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3.1 辐射问题时域有限差分法可以模拟电磁波在空间中的辐射传播过程。
可以用于分析天线的辐射特性,设计无线通信系统的天线,或者分析电磁波在无线电频段的传播情况。
3.2 波导问题对于波导结构,时域有限差分法可以求解其模式、传输特性等问题。
波导结构广泛应用于光子学器件、微波器件等领域,时域有限差分法为建立数值模型和解析波导特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值计算手段。
3.3 散射问题时域有限差分法在散射问题的数值模拟中也有重要应用。
通过模拟散射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过程,可以研究和分析散射体的散射特性,例如雷达散射截面的计算、微波散射问题等。
时域有限差分法介绍
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FDTD)是
一种数值求解电磁波在时域中传播的方法。
它通过将空间和时间连续
性方程离散化,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并使用差分法来近似
求解波动方程。
时域有限差分法可以用于研究不同频率和波长的电磁波在各向同性、各向异性以及具有非线性、色散等特性的介质中的传播和相互作用。
它广泛应用于光学和电磁学领域中,可用于模拟光纤、微波器件、天线、光子晶体、超材料等的性能。
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空间划分为离散的单元,称为网格,其中
包含了电场、磁场、电流和电荷等物理量。
通过对空间坐标和时间进
行离散化,可以将连续的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
具体地,通过
泰勒展开将时域和空域的导数转化为有限差分的形式。
在时域有限差分法中,电场和磁场被分别定义在正方形的网格节
点上。
通过应用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差分形式,可以得到给定时间步长
的下一个时间步的电场和磁场值。
这些值可以根据初始条件和边界条
件进行更新。
时域有限差分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精度,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的
电磁现象。
然而,它在处理边界条件和非均匀介质等问题时存在一些
困难。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改进的时域有限差分法,以提高其
适用性和效率。
第十一章-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第十一章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自从1966年K. S. Yee 创建时域有限差分法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简称FDTD)[1]以来,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完整、应用广泛的数值方法,并且与矩量法和有限元法一起奠定了计算电磁学的基础。
本章将介绍时域有限差分的基本理论,数值模拟技术,若干相关的专题以及工程实例。
11-1 差分的基本概念时域有限差分法是对微分形式的Maxwell方程进行差分求解的技术。
在详述其之前,首先简单回顾差分的基本概念。
已知分段连续函数在位置处的增量可表示为fxx,,(11-1-1) ,,,,,fxfxxfx,,,,,,其差商为,,,,fxfxxfx,,,,,, (11-1-2) ,,,xx,x当,0时,fx的导数定义为差商的极限,即,,,,,,fxfxxfx,,,,,,'limlim (11-1-3) fx,,,,,,,,xx00,,xx,x当足够小时,的导数可以近似为 fx,,dff,, (11-1-4) dxx,根据导数取值位置的不同,差分格式分为前向差分、后向差分和中心差分。
前向差分定义为fxxfx,,,,,,,,f (11-1-5) ,,,xxx后向差分定义为fxfxx,,,,,,,,f (11-1-6) ,,,xxx中心差分定义为fxxfxx,,,,,22,,,,,f (11-1-7) ,,,xxxfxx,,将在点x处展开为Taylor级数,得,,23dddfxfxfx,,,,,,1123 (11-1-8) fxxfxxxx,,,,,,,,,,,,,23d2!d3!dxxx37123dddfxfxfx,,,,,,1123 (11-1-9) fxxfxxxx,,,,,,,,,,,,,23d2!d3!dxxx将方程 (11-1-8) 和 (11-1-9) 代入 (11-1-5) ~ (11-1-7)后可以发现,前向和后向差分具有一阶精度,中心差分具有二阶精度。
时域有限差分法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inTimeDomain,称FDTD)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磁场仿真的数值计算方法,它以离散时间步长来描述电磁场的变化,可以准确模拟空间内电磁场随时间变化的波动特性。
在时域有限差分仿真中,以Maxwell方程描述电磁场的运动,将时域的空间变化转换为表示时间的一维网格,用有限差分技术对Maxwell 方程组及其边界条件进行求解,可以得到空间中电磁场的离散值的解,从而达到仿真电磁场变化的目的。
FDTD仿真技术的最早应用出现在1960年代。
由于它的有效性和快速灵活性,FDTD仿真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电磁场仿真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FDTD仿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基本实现简单,编程简单,计算效率高;2.可以准确仿真各种复杂电磁环境中电磁波传播的特性,如介质内各种参数随时间变化;3.不仅可以仿真欧姆模型,还可以用于局部质点模型的仿真;4.容易添加吸收边界,有效地抑制反射和折射现象;5.可以定制计算区域,灵活处理各种复杂的边界条件;6.计算中可以容易地加入激励和探测源;7.可以同时计算多个激励源和探测源,完成多源多探测器的仿真;8.可以方便地仿真非线性电磁材料的特性;9.单片机控制的实时仿真可以实时进行激励和探测调制;10.可以方便地模拟分布式电磁系统。
时域有限差分仿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采用有限差分法,沿时间轴以离散的步长,用一维数组离散地表示各点的电场态,并以此实现电磁场系统的时间域模拟。
FDTD法在时间域上使用一维离散网格,将Maxwell方程组及其边界条件分解,分别应用一阶导数近似公式(如中心差分公式)求解,按照计算元(grid point)在时空域中的局部特性,分别设定电磁场源、介质参数和边界条件,利用时域有限差分公式迭代求解Maxwell方程,可以得到边界条件和激励源允许的范围内的空间中的电磁场的离散值的解,从而达到仿真电磁场变化的目的。
借助时域有限差分法可以实现对天线、微波传输线、无线局域网、雷达、全波器件等电磁系统的仿真,其结果可以用于设计、性能预测、状态诊断、运行维护、电磁干扰抑制等诸多应用领域。
matlab模拟的电磁学时域有限差分法 pdf电磁学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是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电磁场计算方法,它使用有限差分来近似微分方程。
该方法广泛用于电磁学、电波传播、微波技术、光学等领域,以求解电磁场分布和场的辐射、散射等问题。
而在这个领域中,MATLAB是非常流行的工具之一。
本文将围绕“MATLAB模拟的电磁学时域有限差分法”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础概念在FDTD方法中,将时域中的Maxwell方程组转化为差分形式,使得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数值解法。
通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离散,可以得到电磁场在时域内的各种分布,进而求得特定情况下的电磁场变化。
2.MATLAB中的FDTD仿真在MATLAB中,我们可以使用PDE工具箱中的电磁学模块来实现FDTD仿真。
通过选择适当的几何形状和边界条件,可以利用该工具箱演示电磁场的传输、反射、折射、透射等现象。
同时,MATLAB中还提供了不同的场分量计算和可视化工具,以便用户可以更好地理解电磁场分布。
3.MATLAB代码实现以下是一些MATLAB代码示例,展示了FDTD模拟的基础实现方法。
代码中的示例模拟了平面波在一个矩形和圆形障碍物上的传播情况。
% 1. Square obstaclegridSize = 200; % Grid sizemaxTime = 600; % Maximum time (in steps)imp0 = 377.0; % Impedance of free spacecourantNumber = 0.5; % Courant numbercdtds = ones(gridSize,gridSize); % Courant number in space% (not variable in this example)Ez = zeros(gridSize, gridSize); % Define EzHy = zeros(gridSize, gridSize); % Define Hy% Simulation loopfor n = 1:maxTime% Update magnetic fieldHy(:,1:end-1) = Hy(:,1:end-1) + ...(Ez(:,2:end) - Ez(:,1:end-1)) .*cdtds(:,1:end-1) / imp0;% Update electric fieldEz(2:end-1,2:end-1) = Ez(2:end-1,2:end-1) + ...(Hy(2:end-1,2:end-1) - Hy(1:end-2,2:end-1)) .* cdtds(2:end-1,2:end-1) .* imp0;end% 2. Circular obstacleradius = 50;xAxis = [-100:99];[X,Y] = meshgrid(xAxis);obstacle = sqrt((X-50).^2 + (Y).^2) < radius;gridSize = length(xAxis); % Grid sizemaxTime = 500; % Maximum time (in steps)imp0 = 377.0; % Impedance of free space courantNumber = 0.5; % Courant numbercdtds = ones(gridSize,gridSize); % Courant number in space% (not variable in this example)Ez = zeros(gridSize, gridSize); % Define EzHy = zeros(gridSize, gridSize); % Define Hy% Simulation loopfor n = 1:maxTime% Update magnetic fieldHy(:,1:end-1) = Hy(:,1:end-1) + ...(Ez(:,2:end) - Ez(:,1:end-1)) .*cdtds(:,1:end-1) / imp0;% Update electric field, with obstacleEz(2:end-1,2:end-1) = Ez(2:end-1,2:end-1) + ...(Hy(2:end-1,2:end-1) - Hy(1:end-2,2:end-1)) .* cdtds(2:end-1,2:end-1) .* imp0;Ez(obstacle) = 0;end以上代码仅供参考,不同条件下的模拟需要适当修改,以便获得特定的模拟结果。
时域有限差分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ceinTimeDomain,简称FDTD)是一种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的数值模拟技术,用于求解电磁场的时域行为。
它在电磁学仿真建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电磁屏蔽、电磁兼容、发射器设计、天线特性测试、雷达和无线通信等诸多领域。
本文将从介绍FDTD的历史背景、基本思想及特点出发,重点讨论它的基本框架及其基本算法,并以此来深入剖析它的优势及应用场景,以期激发更多的研究者更好的应用FDTD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一、FDTD的历史背景时域有限差分法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有名的开创者是美国科学家Yee在1966年提出的。
至此,它比传统时域分析方法(如横波模型)具有更强的计算能力,有利于模拟电磁场以及其他物理场。
经过Yee的提出,FDTD的理论基础也在不断的完善,其在电磁仿真领域的应用也更加普及,它的算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优化,有利于优化电磁仿真技术,并使它更容易被应用在电磁学仿真中。
二、FDTD基本思想及特点时域有限差分法基于有限差分法,用于求解电磁场的时域行为。
它采用基于欧拉方程(Maxwell-Faraday)的电磁场表示,将欧拉方程空间和时间解分,从而简化时域求解中的计算工作。
在做时域积分的时候,它采用的是一种求近似解的方法。
根据反文本定理,这种求近似解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表示电磁场的时变行为,从而正确地描述电磁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在求解电磁场的时候,它把分析的小单元划分成不同的网格,每个网格为一个小空间,把大量的电磁场计算转换成了大量的有限差分的计算,从而极大地简化了电磁场的模拟,节约了计算时间。
另外,FDTD还具有计算简单、模拟效率高、模拟准确等优点,因此在电磁学仿真中非常受到重视。
三、FDTD的基本框架及其基本算法FDTD的基本框架由应变和电场两个部分构成,两个部分相互协作,用来计算空间上电磁场的变化过程,以及对应的时间变化过程。
其基本算法由三个步骤构成:(1)横电场更新,先从欧拉方程计算横电场;(2)纵电场更新,再从欧拉方程计算纵电场;(3)应变更新,最后从欧拉方程计算应变。
matlab模拟的电磁学时域有限差分法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是一种计算电磁波传播及散射的数值模拟方法。
它是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仿真的一种方法,而且从计算电磁波传播的实质上来看,FDTD方法是一种求解时域麦克斯韦方程的有限差分方法。
在FDTD方法中,我们将区域空间离散化,并定义电场、磁场等量的格点值。
然后,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时域形式,在各个时刻进行场量的更新。
FDTD方法在实践应用中具有计算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低,且适用于复杂的结构和非线性介质等特点,所以在电磁学数值仿真中应用广泛。
我们可以用MATLAB来进行FDTD的电磁学仿真,下面详细介绍MATLAB的使用步骤:1. 建立空间离散化格点在仿真开始前,需要先根据空间大小和仿真目的来建立离散化格点。
对于一个一维的结构,我们可以用以下代码来建立:x = linspace(0,1,N); %建立离散化空间格点Ex = zeros(1,N); %电场,长度为N的全0数组Hy = zeros(1,N); %磁场,长度为N的全0数组其中N为获取离散化格点数量的参数,x为离散化空间格点,Ex和Hy为电场和磁场。
2. 定义电场和磁场边界条件在进行仿真时,需要了解仿真的边界情况并将其定义成特殊的边界条件。
例如,仿真空间内可能存在各种元件、环境等,这些都会对电场和磁场的性质产生影响。
所以,我们需要用特殊边界条件来约束仿真空间内电场和磁场的行为。
在FDTD中,通常采用数值反射边界条件(DNG Boundary)来进行仿真。
例如,在这个边界条件下,在仿真空间内部设置经典的电场边界条件:场强等于零;并在仿真空间外部添加一层基质,该基质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为负值,并且在该基质中场的强度和方向均反向。
相当于在仿真空间外设置一个虚拟折射界面,能够将场边界反射。
我们设定如下代码:M = 20; % 反射界面层数Ex_low_M1 = 0; %反射界面边界条件Ex_high_M1 = 0; %反射界面边界条件for i = 1:MEx_low_M2(i) = Ex_high_M2(i-1); %反转反射界面内的电场贡献Ex_high_M2(i) = Ex_low_M2(i-1); %反转反射界面内的电场贡献end3. 计算电场的场值FDTD仿真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判断时刻要计算的电场场值。
时域有限差分法是一种用于求解时间相关的常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对所求的微分方程进行差分运算,然后用差分方程的解来近似原方程的解。
在使用时域有限差分法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确定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是指在求解微分方程时,必须满足的一些条件,它们可以是关于时间的,也可以是关于空间的。
对于时间相关的微分方程,边界条件可以是关于时间的初始条件,也可以是关于时间的边界条件。
初始条件是指在求解微分方程时,必须确定的一些条件,它们可以是关于方程的解的初始值的条件,也可以是关于方程的导数的初始值的条件。
而边界条件则是指在求解微分方程时,必须满足的关于时间的一些条件,它们可以是关于方程的解的边界值的条件,也可以是关于方程的导数的边界值的条件。
对于空间相关的微分方程,边界条件可以是关于空间的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是指在求解微分方程时,必须满足的关于空间的一些条件,它们可以是关于方程的解的边界值的条件,也可以是关于方程的导数的边界值的条件。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边界条件往往比较复杂,因为它们必须满足时间相关的微分方程的解的特征。
为了确定边界条件,通常需要进行一些分析和推理,并需要考虑到微分方程的物理意义和数学性质。
对于时间相关的微分方程,通常需要考虑到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初始条件可以是关于方程的解的初始值的条件,也可以是关于方程的导数的初始值的条件。
而边界条件则是指在求解微分方程时,必须满足的关于时间的一些条件,它们可以是关于方程的解的边界值的条件,也可以是关于方程的导数的边界值的条件。
对于空间相关的微分方程,通常需要考虑边界条件。
边界条件是指在求解微分方程时,必须满足的关于空间的一些条件,它们可以是关于方程的解的边界值的条件,也可以是关于方程的导数的边界值的条件。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算法)的基本原理及仿真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算法)时域有限差分法是1966年K.S.Yee 发表在AP 上的一篇论文建立起来的,后被称为Yee 网格空间离散方式。
这种方法通过将Maxwell 旋度方程转化为有限差分式而直接在时域求解, 通过建立时间离散的递进序列, 在相互交织的网格空间中交替计算电场和磁场。
FDTD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带时间变量的Maxwell 旋度方程转化为差分形式,模拟出电子脉冲和理想导体作用的时域响应。
需要考虑的三点是差分格式、解的稳定性、吸收边界条件。
有限差分通常采用的步骤是:采用一定的网格划分方式离散化场域;对场内的偏微分方程及各种边界条件进行差分离散化处理,建立差分格式,得到差分方程组;结合选定的代数方程组的解法,编制程序,求边值问题的数值解。
1.FDTD 的基本原理FDTD 方法由Maxwell 旋度方程的微分形式出发,利用二阶精度的中心差分近似,直接将微分运算转换为差分运算,这样达到了在一定体积内和一段时间上对连续电磁场数据的抽样压缩。
Maxwell 方程的旋度方程组为:E E H σε+∂∂=⨯∇t H HE m tσμ-∂∂-=⨯∇ (1) 在直角坐标系中,(1)式可化为如下六个标量方程:⎪⎪⎪⎪⎭⎪⎪⎪⎪⎬⎫+∂∂=∂∂-∂∂+∂∂=∂∂-∂∂+∂∂=∂∂-∂∂z z x y y y z x x x yz E t E y H x H E t E x H z H E t E z H y H σεσεσε,⎪⎪⎪⎪⎭⎪⎪⎪⎪⎬⎫-∂∂-=∂∂-∂∂-∂∂-=∂∂-∂∂-∂∂-=∂∂-∂∂z m zx y y m y z x x m x y z H t H y E x E H t H x E z E H t H z E y E σμσμσμ (2)上面的六个偏微分方程是FDTD 算法的基础。
Yee 首先在空间上建立矩形差分网格,在时刻t n ∆时刻,F(x,y,z)可以写成),,(),,,(),,,(k j i F t n z k y j x i F t z y x F n =∆∆∆∆= (3)用中心差分取二阶精度: 对空间离散:()[]2),,21(),,21(),,,(x O xk j i F k j i F x t z y x F n n xi x ∆+∆--+≈∂∂∆= ()[]2),21,(),21,(),,,(y O yk j i F k j i F y t z y x F n n yj y ∆+∆--+≈∂∂∆= ()[]2)21,,()21,,(),,,(z O zk j i F k j i F z t z y x F n n zk z ∆+∆--+≈∂∂∆=对时间离散:()[]22121),,(),,(),,,(t O tk j i F k j i F t t z y x F n n tn t ∆+∆-≈∂∂-+∆= (4) Yee 把空间任一网格上的E 和H 的六个分量,如下图放置:oyxzEyHzExEzHxEyEyEzEx HyEzEx图1 Yee 氏网格及其电磁场分量分布在FDTD 中,空间上连续分布的电磁场物理量离散的空间排布如图所示。
三维最优时域有限差分方法三维最优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地震波传播、声波传播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三维最优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基本原理、算法步骤以及应用案例。
一、基本原理三维最优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是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技术的一种扩展方法。
它将连续弹性波动方程离散化为离散差分方程,通过对差分方程进行求解,可以模拟出波场在三维空间的传播情况。
在三维空间中,波动方程可以表示为:∂²u/∂t² = c²(∂²u/∂x² + ∂²u/∂y² + ∂²u/∂z²)其中,u为波场变量,t为时间变量,c为波速。
为了离散化该方程,我们可以采用中心差分法,将空间导数和时间导数近似为差分形式。
二、算法步骤三维最优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的算法步骤如下:1. 网格划分:将三维空间划分为网格,网格节点上的数值表示波场的振幅。
2. 初始条件:给定初始时刻的波场分布。
3. 时间推进:根据差分方程进行时间推进,更新波场在下一个时间步的数值。
4. 边界条件:根据边界条件,更新边界上的波场数值。
5. 终止条件:根据模拟需求确定模拟的时间步数,当达到终止条件时停止模拟。
三、应用案例三维最优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在地球物理勘探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地震勘探为例,地震波在地下传播会受到地下介质的影响,通过模拟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可以帮助勘探人员了解地下的地质构造。
在地球物理勘探中,三维最优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可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路径和振幅变化。
通过调整模拟参数和观测参数,可以优化勘探过程,提高地震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维最优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还可以应用于声波传播、地震波反演等领域。
在声波传播模拟中,可以模拟声波在三维空间中的传播路径和声压变化。
在地震波反演中,可以根据观测数据反推地下介质的物理属性。
总结:三维最优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模拟三维空间中波场的传播情况。
3 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 )1966年K.S. Yee 发表了时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简记FDTD)的奠基性论文[1],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思想没有引起电磁理论界的足够重视。
直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A. Taflove [2]、K.S. Kunz [3]和R. Holland [4]等学者的推进下,这一方法才逐渐走向成熟并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直接将时域Maxwell 方程组的两个旋度方程中关于空间变量和时间变量的偏导数用差商近似,从而转换为离散网格节点上的时域有限差分方程。
加入时域脉冲激励后,在时间上迭代就可直观地模拟出脉冲在求解区域上传播、反射和散射的过程,进而采用FFT 将时域响应变换到频域就可获得所希望的各种电参数,如无源电路的散射参数、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和输入阻抗、散射体的雷达散射截面(RCS)等。
随着FDTD 方法的迅猛发展,新的处理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
其中,子网格模型技术是用子网格或细网格划分薄片、裂缝和导线,其余部分用粗网格进行划分,以便在不显著增加计算时间的基础上提高计算精度;非正交和广义正交曲线网格技术适应于各种结构形状,可以模拟各种复杂的结构;非均匀正交网格技术在复杂结构区域或在场量快变化区域采用细网格,而在其它地方用粗网格,可以兼顾计算时间、存储量和计算精度;回路积分法从积分形式的Faraday 定律和推广的Ampere 定律出发导出回路积分表示的差分格式,使之适用于任意形状的网格结构;外推技术从前面有限时间步的瞬时响应外推以后瞬时响应以大量节省计算时间;网格压缩模型技术用于导波结构分析,通过解析处理,可将传播方向的网格压缩为零。
此外还有,超吸收边界条件技术、色散吸收边界条件技术、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技术、多分辨率技术、伪谱技术、及混合显-隐格式算法等。
新方法与技术的发展迅速扩大了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应用范围,该方法不仅在目标电磁散射问题,而且在电磁兼容预测、微波电路分析、天线辐射特性计算和生物电磁学研究等方面中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