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本科必修计划表
- 格式:docx
- 大小:29.80 KB
- 文档页数:5
2013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加工工程方向)教学计划进度表
课
备注:
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
毕业论文(设计)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6—8学分,理工农医类专业不超过10学分。
2.凡课带实验的课程应分别填写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或上机学时或实践学时(周数)),学时数为零的表格不填为空。
3.小计中:总学时=所有必修课学时数+(总学分-必修课学分)×16学时 。
4.小计中:实践总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实践学时(1周按16学时计)。
5.请各专业将开出课程的“开课学年学期”填写上(如:1秋、1春、2秋等);学时数为0请为空。
6.凡纳入“通识教育”的课程已预置在表中,请勿改动。
7.凡纳入“实践及国际课程周”的课程“开课学年学期”加S(如:2春S、3春S)
8.中华文化3篇的开课学年学期,文科、理科、医科请填写2秋,工科请填写2春。
9.“新生研讨课”由各学院自行开设,请在开课单位栏填写本学院名称。
10.“大学计算机基础”由各学院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参照计算机中心提供的课程体系进行选择并将课程名称填入括号中。
11.四年制本科培养总学分一般为:文史哲农理:140-150学分;经管法:150-160学分;艺术、工科、非临床医学类(四年制):160-170学分;五年制本科培养总学分一般为:非临床医学类(五年制)、临床医学类(五年制)、建筑及城规类:190-200学分。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1. 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旨在培养学生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以及相关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高分子材料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高分子材料相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工程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课程设置3.1 高分子材料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学生将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质与结构、理论和实验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课程将奠定学生后续学习和研究的基础。
•高分子化学基础•高分子物理基础•高分子实验技术基础•高分子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3.2 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本课程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加工技术,包括高分子合成反应、高分子材料特殊加工技术等内容。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加工基本原理和实践技术。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改性•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高分子复合材料制备技术3.3 高分子材料应用与工程实践本课程主要介绍高分子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工程实践。
学生将学习高分子材料在塑料加工、橡胶制品、纺织品、涂料、染料、电子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在塑料加工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橡胶制品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涂料、染料中的应用•高分子材料在电子材料中的应用4. 课程实践与毕业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本专业还设置了一系列实践课程和毕业设计项目。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自己的能力与技巧。
•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高分子材料工程设计•高分子材料研究与开发5. 总结本本科课程设置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通过学习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学生将可以在各个领域应用高分子材料,解决相关问题,并为高分子材料工程的研究与开发做出贡献。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专业代码:080204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知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在思想道德、业务、文化、身心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能从事高分子材料领域(塑料、橡胶、涂料、粘合剂等)工业生产、工艺设计、科学研究、技术管理和产品开发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与专业特色本专业本专学生主要学习高聚物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知识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
以工艺为主线,培养学生工程技术的综合能力。
(1)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2)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3)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学和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4)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测试,并具有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5)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外语综合能力;(6)具有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本专业开设塑料成型加工、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及橡胶成型加工等三个专业方向。
是湖北省品牌专业,建设有湖北省首批重点建设学科(高分子材料成型工学学科),2004年本学科已被湖北省列为博士点建设单位。
塑料成型加工专业方向是该专业最大的特色,其特色鲜明,在区域经济和湖北省地方经济服务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三、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流变学、聚合物成型工艺、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等课程四、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塑料材料五、各类教学环节学分学时分配表注:课内理论教学各环节所占百分比以课内总学时(学分)为基础;课内实践环节所占百分比以最低毕业学分(除课外教学)为基础。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设计、研究开发、管理及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2.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组成特点,生产工艺过程,性能与结构间关系的一般规律。
3.具有对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成型加工,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知识,初步具有研究,开发新工艺和研制高分子新材料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自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学制学位
四年制,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和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大学英语、高等数学A、大学信息技术基础B、V C++程序设计、大学物理A、线性代数、概率论、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C、物理化学C、工程力学D、高分子化学、材料工程原理、高分子物理、塑料成型加工、A方向(橡胶工艺学,塑料模具设计);B方向(聚合反应工程,高聚物合成工艺学)。
五、课程体系的学时学分比例要求
表一:课程体系的学时、学分比例
六、培养计划表
1.课程设置表(表二)
2.实践环节设置表(表三)
3.教学进程表(表四)
表二:高分子材料专业课程设置一览表
表三:集中实践环节设置表
表四:学历进程表。
1.高分子化学实验
2.高分子物理(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只要这个版本的)
3.高分子物理实验
4.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
5.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双语)
6.高分子材料及应用(双语)
7.聚合物过程及设备
8.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9.高分子材料成型模具
10.专业外语
11.高分子材料的稳定与降解
12.反应挤出原理
13.塑料制品设计
14.Engineering With Plastic
15.聚合物合成新方法
16.复合材料原理
17.高分子复合材料
注:如果和下面几本书一样就不要了
1.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赵德仁张慰盛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塑料成型工艺学杨鸣波黄锐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复合材料原理朱和国张爱文国防工业出版社。
高分子大学学习计划近年来,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新型材料,在医学、生物学、农业、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选择高分子材料专业作为自己的学习方向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本文将就我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学习计划进行详细阐述。
一、学习目标1. 综合掌握高分子材料的专业知识,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性能和应用;2. 熟练掌握高分子材料的表征与测试技术及其应用;3. 具备较强的高分子材料实验设计与控制能力;4. 了解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5. 具备高分子材料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内容1. 高分子化学基础知识高分子化学概论、高分子物理化学、高分子合成及反应原理、高分子结构与性能、高分子物理、高分子材料分析、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等。
2. 高分子材料基本理论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体系、分类、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表征方法、生产工艺等。
3. 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性能测试、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实验、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表征实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验等。
4. 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高分子材料工程设计与实践、高分子材料的新技术与应用等。
5. 高分子材料领域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的科学研究方法、高分子材料的工程技术方法、高分子材料的实验设计与控制方法、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动态等。
三、学习方法1. 课堂学习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及时复习巩固。
2. 实验学习积极参与实验,并能熟练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 专业书籍阅读广泛阅读高分子材料相关的专业书籍、论文、教材等,了解高分子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
4. 科研实践积极参与高分子材料领域的科研项目,争取参与论文的发表等。
5. 课外拓展参加与高分子材料相关的学术讲座、专题讲座、学术交流会等,了解国内外高分子材料研究最新动态。
四、学习安排1. 学业规划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和学校的教学日历,合理安排每门课程的学习进度。
《高分子化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高分子化学(Polymer Chemistry)课程号(代码):30001904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 64 学分:4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类专业基础课。
以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为基础,又为后继课程:聚合反应工程、聚合物合成工艺学等打下理论基础。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聚合物的合成原理及其化学反应的一门科学。
它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及控制聚合反应速度和分子量的方法,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特征及聚合方法的选择。
要求学生掌握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原理及控制聚合反应速度和分子量的方法,高分子化学反应的特征及聚合方法的选择。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高分子化学各章学时分配情况第一章 6-7学时第二章 8-9学时第三章 15-17学时第四章 6-7学时第五章 6-7学时第六章 4-5学时第七章 2学时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高分子化合物及其特性;高分子化合物的分类;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型。
2、目的要求: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命名原则,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方程式。
初步了解聚合物的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结构性能的基本的概念。
第二章逐步聚合1、教学内容:平衡缩聚的特点及影响缩聚平衡的因素;Flory等活性理论;反应程度和平均聚合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相互关系;平均聚合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及缩聚平衡方程;缩聚反应动力学;影响缩聚反应的因素;线型缩聚产物分子量的控制和分布;体型缩聚;不平衡缩聚;聚加成聚合反应及开环聚合反应;Diels-Alder反应;逐步聚合反应实施方法。
2、目的要求:掌握逐步聚合反应的特点;反应程度、官能度、线型缩聚、体型缩聚的概念;线型缩聚中影响聚合度的因素及控制聚合度的方法;体型缩聚中凝胶点的预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面向通用高分子材料、绝缘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突出服务机电装备制造业特色,培养具有扎实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能从事研究与设计、技术与产品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能在工作实践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自主学习,拓展国际视野,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有效沟通、协调合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毕业5 年左右,能够达到的目标可归纳为以下5 项:目标1(专业技能):掌握工程数理知识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并能够多学科融会贯通,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目标2(职业定位):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运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承担产品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达到工程师执业水平;目标3(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有效的沟通表达能力,掌握社会科学知识并具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在跨职能团队工作中担当技术、管理或领导职能,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在工程实践项目的组织实施中发挥有效作用。
目标4(基本素质):具备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国际视野,在工作中具有社会责任感、安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目标5(自我发展):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具备主动适应职业环境变化和发展的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实现自我知识的更新和能力提升。
二、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工程知识: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高分子相关专业知识,能够将其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1.1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科学表述。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为高分子材料领域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高素质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
本科毕业后应能胜任高分子材料领域的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生产及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与学位授予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三、基本学分学时培养总学分,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夏季学期实践环节学分,综合论文训练学分。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学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分(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分 (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分(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学分(春) () 体育学分第学期的体育()()为必修,每学期个学分;第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第学期为限选,第学期的体育为任选。
体育学分不够或不通过者不能获得本科学位。
() 外语学分大学英语教学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入学后建议选修并通过-学分的英语课程后再参加《清华大学英语水平》的考试。
本科毕业及获得学士学位必须通过英语水平考试。
学生可选修外语系开设的不同层次的外语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外语课程的选课要求详见《学生手册》()。
() 文化素质课学分本科培养方案设置文化素质课程八个课组:. 历史与文化、. 语言与文学、. 哲学与人生、. 科技与社会、. 当代中国与世界、. 艺术与审美、. 法学、经济与管理、.科学与技术。
要求在以上八个课组中选修若干门课程,修满学分,其中必须包含门文化素质核心课程。
其中建议选修课程如下:经管与法律课组: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 ;科学与技术课组:资源、能源与社会.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分() 数学学分微积分() 学分微积分() 学分微积分() 学分几何与代数() 学分随机数学方法学分二选一1 / 3概率与数理统计学分数学实验学分() 物理学分大学物理() 学分大学物理() 学分物理实验() 学分物理实验() 学分.专业相关课程学分() 工程技术基础课学分化学及生物类课学分无机与分析化学学分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学分物理化学() 学分物理化学实验() 学分物理化学() #学分物理化学实验() #学分#: 限选课,读研同学需要选该课有机化学() 学分有机化学实验() 学分有机化学() 学分有机化学实验() 学分生物化学原理学分工程技能基础课学分电工与电子技术学分机械设计基础() 学分金工实习(分散) 学分计算机语言类学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学分() 专业基础课学分化学工程基础学分高分子化学学分高分子化学实验学分高分子物理学分高分子物理实验学分聚合物成型加工学分聚合物成型加工实验学分高分子材料仪器分析学分高分子材料仪器分析实验学分() 专业相关选修课学分化学工程与高分子科学导论学分化工前沿讲座学分无机材料工艺学基础学分高等有机化学学分2 / 3聚合反应工程学分精细高分子学分高分子液晶学分专业英语交流技巧(高分子) 学分材料科学基础#学分分子生物学导论学分物质结构学分计算机文化基础学分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学分其它选修课注:、必修课中选学高难度课程的多余学分可以代替选修课学分。
四川大学材料物理(本科类)培养目标:系统地掌握材料物理的基本理论与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言与发展动态,熟悉国家的科技法规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有关制度,具有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材料科学导论、理论物理、固体物理、晶体物理、半导体物理、薄膜物理与技术、现代材料制备科学、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电子陶瓷、磁性材料、电子封装材料、新能源材料、材料科学进展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到电子、光电子、微电子、半导体、航空航天、新能源、通讯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及管理部门从事新材料、新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材料化学(本科类)培养目标:系统地掌握材料化学的基本理论与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本专业的理论前沿与发展动态,熟悉国家的科技法规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有关制度,具有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材料科学导论、有机化学、结构化学、材料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固体化学、现代材料分析技术、电子陶瓷、磁性材料、电子封装材料、材料科学进展、新能源材料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到电子、微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半导体、新能源、化学、化工、高分子合成与加工等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及管理部门从事新材料、新器件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或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类)培养目标:培养从事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制备、应用以及材料性能表征、评价和新材料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近代化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合成原理及工艺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高分子材料专业实验、高分子材料的稳定与降解、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应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及成型工艺学、近代测试及表征技术、功能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前沿等。
必修计划表
开课学年开课
学期
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学时
考试
类型
是否
双学
位
课程
属性
高档
课标
志
1 1 105007040 大学英语-1 4 64 考试必修
1 1 107032030 思想道德
修养与法
律基础
3 48 考试必修
1 1 201072040
微积分
(Ⅰ)-1
4 80 考试必修
1 1 201080030 线性代数
(理工)
3 58 考试必修
1 1 203005030 大学化学
(Ⅰ)-1
3 48 考试必修
1 1 301078010 金属材料
专业概论
1 16 考试必修
1 1 302049030 工程制图
(Ⅰ)
3 48 考试必修
1 1 888004010 体育-1 1 3
2 考查必修1 1 900002010 军训 1 32 考查必修
1 1 909008020 大学计算
机基础
2 36 考试必修
1 1 998009000 形势与政
策-1
0 16 考试必修
1 2 105008040 大学英语-2 4 64 考试必修
1 2 107048020 中国近现
代史纲要
2 32 考试必修
1 2 201018030 概率统计
(理工)
3 58 必修
1 2 201073050
微积分
(Ⅰ)-2
5 9
6 必修
1 2 202025030 大学物理
(理工)
Ⅱ-1
3 48 必修
1 2 202041020 大学物理
实验(理
工)Ⅲ-1
2 32 必修
1 2 203006020 大学化学
(Ⅰ)-2
2 32 必修
1 2 888005010 体育-2 1 32 考查必修1 2 900001010 军事理论 1 16 考试必修
1 2 907002030
电工技术
基础(Ⅰ)
3 48 必修
1 2 907005010 电工技术
基础实验
(Ⅰ)
1 24 必修
1 2 908001020
大学化学
实验(Ⅰ)
2 48 必修
1 2 998010000 形势与政
策-2
0 16 考试必修
2 1 105009040 大学英语-
3
4 64 考试必修
2 1 107021030 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
理概论
3 48 考试必修
2 1 202026030 大学物理
(理工)
Ⅱ-2
3 48 必修
2 1 202042010 大学物理
实验(理
工)Ⅲ-2
1 16 必修
2 1 301027010 材料科学
前沿专题
讲座
1 16 必修
2 1 302093020 金属工艺
学
2 32 必修
2 1 308168030 物理化学
(Ⅰ)-1
3 48 必修
2 1 888006010 体育-
3 1 32 考查必修
2 1 998011000 形势与政
策-3
0 16 考试必修
2 2 105010040 大学英语-4 4 64 考试必修
2 2 107022060 毛泽东思
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
6 96 考试必修
2 2 301095010 认识实习 1 16 必修
2 2 302072030 机械设计
基础
3 48 必修
2 2 305078050 工程力学 5 80 必修
2 2 308169020 物理化学
(Ⅰ)-2
2 32 必修
2 2 888007010 体育-4 1 32 考查必修
2 2 905005020 工程训练
(Ⅲ)
2 80 必修
2 2 907010030
电子技术
基础(Ⅱ)
3 48 必修
2 2 908017010
物理化学
实验(Ⅳ)
1 2
2 必修
2 2 998012000 形势与政
策-4
0 16 考试必修
2 2 999005030
中华文化
(历史篇)
3 48 考试必修
2 2 999006030
中华文化
(文学篇)
3 48 考试必修
2 2 999007030
中华文化
(哲学篇)
3 48 考试必修
3 1 301017020 材料工程
中的计算
机应用技
术
2 32 任选
3 1 301020030 材料加工
基础
3 48 必修
3 1 301023050
材料科学
基础(Ⅰ)
5 80 必修
3 1 301034030 材料相变
原理
3 48 必修
3 1 301063030 固体物理
(Ⅱ)
3 48 任选
3 1 301071020 计算机数
据及图象
处理
2 32 任选
3 1 301074020 加热炉与
实验参量
2 48 任选
3 1 301077020 金相技术 2 32 任选
3 1 998013000 形势与政
策-5
0 16 考试必修
3 2 301008030 毕业实习 3 48 必修
3 2 301009020 表面工程
技术
2 32 任选
3 2 301014030 材料分析
测试技术
3 48 必修
3 2 301029030 材料力学
性能
3 48 必修
3 2 301030020 材料热处
理
2 34 任选
3 2 301032020 材料物理
性能
2 32 必修
3 2 301052020 复合材料 2 32 任选
3 2 301057030 工程材料
基础
3 48 必修
3 2 301066020 焊接金属
学
2 34 任选
3 2 301079020 金属腐蚀
与防护
2 32 任选
3 2 301143020 新型有色
金属
2 32 任选
3 2 902001020
信息检索
与利用(理
工类)
2 32 任选
3 2 998014000 形势与政
策-6
0 16 考试必修
4 1 301035020 材料选择
及应用
2 32 任选
4 1 301036020 材料研究
综合技能
训练
2 48 必修
4 1 301038010 材料制备
与加工进
展
1 16 任选
4 1 301039020 材料质量
控制
2 32 任选
4 1 301042020 磁性材料
学
2 32 任选
4 1 301049020 电子信息
材料
2 32 任选
4 1 301050020 粉末冶金
材料
2 32 任选
4 1 301058020 功能材料 2 32 任选
4 1 301067020 核燃料与
核材料
2 32 任选
4 1 301068020 机械构件
失效分析
2 32 任选
4 1 301088020 纳米材料
与技术
2 32 任选
4 1 301134010 稀有金属
材料基础
1 16 任选
4 1 301138010 新材料发
展与应用
1 16 任选
4 1 301139020
新能源材
料(双语)
2 32 任选
4 1 301152020 专业外语
(金材)
2 32 任选
4 1 998015000 形势与政
策-7
0 16 考试必修
4 2 301007120 毕业论文
(设计)
12 256 必修
4 2 998016020 形势与政
策-8
2 16 考试必修
4 4 201054020 数学试验
(matlab
软件)
2 32 任选
4 4 402082020 管理学原
理
2 32 任选
4 4 402215020 现代企业
物流
2 32 任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