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一章
- 格式:docx
- 大小:27.65 KB
- 文档页数:5
高等职业教衣“十一五”规划教材《统计学》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1.统计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现象的数量特征。
错,它有四个特点,其中两点就是总体性与具体性。
它的研究对象是具体事物的数量yydm.dmj这个数量是指某一事物在一定时间、地点、投机倒把下的数量表现。
2.社会经济统计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不要考,存疑)所谓实质性科学,是指这类科学的内容及任务在于揭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3.总体的大量性是指总体的范围不能确定。
错,它是指统计总体是由许多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
4.对于有限总体不必应用统计推断问题。
答:错。
一些有限总体,由于各种原因,并不一定都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例如,某一批电视机是有限总体,要检验其显像管的寿命。
不可能每一台都去进行观察和实验,只能应用抽样调查方法。
5.总体中各个单位标志具体表现各不相同,这种可变的标志是变异。
错,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存在的差别,就说明它变异了,而这种具体变异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就是变量。
1.“统计”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2 )。
1.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3.统计信息统计咨询统计监督4.统计理论统计方法统计技能2.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D )。
A、总体性数量性同质性B、总体性同质性差异性C、数量性同质性大量性D、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3.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A 该企业全部职工B 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C 该企业每一个职工D 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4.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A)A. 全国所有居民户B. 全国的住宅C. 各省市自治区D. 某一居民户6. 一个统计总体()(D )A 只能有一个标志B 可以有多个标志C 只能有一个指标D 可以有多个指标总体单位才有多个标志,统计总体没有7.某工人月工资800元,则“工资”是(A)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8.某单位有5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C)。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A自然科学B新兴科学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是:A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 B 人类生活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 D 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3、统计是从社会经济现象的:A量的方面去研究质的方面B质的方面去研究量的方面C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其量的方面D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研究其质的方面4、政治算术学派的创始人是:A康令B克尼斯C高尔登D威廉.配第5、社会经济统计调查研究活动是:A定性认识活动B定量认识活动C既是定性又是定量的认识活动D计量而不讲质的认识活动6、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分析方法B调查方法、整理方法、预测方法C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D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7、在统计工作实践中运用大量观察法其理由在于:A个体数量足够多B个体产生偏差不与考虑C如实反应情况不产生偏差D个体偶然偏差趋于抵消8、现象形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A差异性B同质性C社会性D综合性9、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A同质性、数量性、差异性B具体性、数量性、综合性C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D总体性、大量性、社会性10、社会经济统计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从个体到总体B从总体到个体C从定性到定量D从定量到定性11、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2、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3、统计总体的主要特点:A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B具体性、数量性、综合性C同质性、数量性、差异性D总体性、数量性、社会性14、变量是可变的: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数量指标和标志15、变量按性质可分为:A连续变量和不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和随机变量C连续变量和确定性变量D随机变量和确定性变量16、总体中各个单位标志具体表现各不相同,这种可变的标志是:A变量B变异C连续变量D离散变量17、在研究某城市商业职工情况中,某商业企业的营业员人数是:A数量指标B数量标志C变量值D标志变量18、以产品等级来衡量某产品质地优劣,则该产品等级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19、某商场经营若干类商品,其中吃的占16%,穿的占30%,用的占40%,其他占14%。
第一章第一讲数据的图表展示第一节定类数据的整理和展示第二节定序数据的整理和展示第三节数值型数据的整理和展示统计数据的类型统计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根据对研究对象计量的不同精确程度,按数据的计量尺度由低到高、由粗略到精确分为两大层次: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可以再细分为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定量数据可以再细分为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
定性数据:常用文字表述,计量结果表现为类别定类数据(1)定类数据(Nominal Data)是按照客观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分类,所使用的数值只是作为各种分类的代码,并不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
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和女,用“1”表示男性,“0”表示女性。
定类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
在统计处理中,对于不同的类别,虽然可以计算单位数,但它不能表明第一类的一个单位可以相当于第二类的几个单位。
定序数据(2)定序数据(Ordinal Data)是对客观现象各类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测度的数据。
利用定序尺度不仅可以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
例如,学生成绩可以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等五类。
定序尺度虽然无法表明一个优等于几个良,但却能确切地表明优高于良,良又高于中……。
定序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
定量数据:计量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定距数据(1)定距数据(Interval Data),又称间隔尺度数据,不仅能比较各类事物的优劣,还能确切计算出事物之间差异的大小。
例如,对于温度而言,每一度的温差都是相同的。
特点是没有绝对零点,可以做加减运算,但不能做乘除运算定比数据(2)定比数据(Ratio Data),是数据的最高等级,既有测量单位,也有绝对零点。
例如,学生人数、身高等。
注意1. 对定类数据和定序数据主要是做分类整理2. 对定距数据和定比数据则主要是做分组整理3. 适合于低层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法也适合于高层次的数据;但适合于高层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方法并不一定适合于低层次的数据第一节定类数据的整理和展示一、◆基本过程:1. 列出各类别2. 计算各类别的频数3. 制作频数(频率)分布表4. 用图形显示数据定类数据的整理——频数分布二、◆频率的性质(1)任何频率都是界于0和1之间的一个分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统计这个专有名词的产生产生在17世纪后期,此时才形成一个学科来进行专门研究。
从统计学的发展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古典统计学、近代统计学和现代统计学。
一、古典统计学17世纪中期和18世纪中期,统计学的理论刚刚萌芽,当时分为记述学派和政治算术学派。
1、国势学派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
由于该学派主要以文字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故称记述学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海尔曼·康令和阿亨华尔。
因在外文中“国势”与“统计”词义相通,后来正式命名为“统计学”。
该学派在进行国势比较分析中,偏重事物性质的解释,而不注重数量对比和数量计算,但却为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经济理论基础。
2、政治算术学派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1623-1687),其代表作是他于1676年完成的《政治算术》一书。
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
在这部书中,他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是现代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又被称为统计学之父。
二、近代统计学1、数理统计学派19世纪中叶,把概率论引进统计学而形成数理学派。
其奠基人是比利时的阿道夫·凯特勒(1796-1874),他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正式把古典概率论引进统计学,使统计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凯特勒在研究过程中混淆了自然现象和本质区别,对犯罪、道德等社会问题,用研究自然现象的观点和方法作出一些机械的、庸俗化的解释。
但是,他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使统计学在“政治算术”所建立的“算术”方法的基础上,在准确化道路上大大跨进了一步,为数理统计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机械论:能量和速度)2、社会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尼斯(1821-1889),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恩格尔(1821- 1896)、梅尔(1841-1925)等人。
第一章总论一、单项选择题:1.威廉·配第是()的代表人物。
A.记述学派B.政治算术学派C.社会学派D.数理统计学派2.在1749年出版的《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论》中首先使用了“统计学”这个名称的是()。
A.约翰·格朗特B.阿亨瓦尔C.海门尔·康令D.克尼斯3.调查某一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总体是()。
A.这个企业B.这个企业的所有职工C.每个职工D.所有职工的健康状况4.数量指标表现为()。
A.相对数B.平均数C.绝对数D.变异数5.名义级数据可以用来()。
A.分类B.比较大小C.加减运算D.加减乘除四则运算6.间距级数据之间不可以()。
A.比较是否相等B.比较大小C.进行加减运算D.进行乘除运算7.2个大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65cm、172cm,则165、172是()。
A.2个变量B.2个标志C.2个指标D.2个标志值8.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确定()。
A.与研究目的有关B. 与研究目的无关C.与总体范围大小有关D. 与研究方法有关9.通过有限数量的种子发芽实验结果来估计整批种子的发芽率,这种统计方法属于()。
A.推断统计学B.描述统计学C.数学D.逻辑学10.2010年11月1日,我国将举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
A.每一个人B.每一个家庭C.每一个地区D.全国总人口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一词”有三层含义()。
A.统计设计B.统计工作C.统计资料D.统计科学E.统计图表2.下面属于推断统计学研究内容的是()。
A.数据收集B.抽样调查C.相关分析D.假设检验E.指数3.下面指标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A.合格率B.价格C.产量D.出勤率E.星球个数4.下列变量中属于比例级数据的有()。
A.温度B.海拔高度C.考试分数D.日产量E.大桥长度5.以下关于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描述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基础B.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基础C.推断统计学是现代统计学的核心D.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E.两者各自独立,毫不相干6.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第一章、总论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的含义与本质:用数字说明现象的本质1•统计活动2•统计数据3•统计学厂政府统计统计的含义及关系单位统计经营性统计匕其他原始数据:未加工价值更大-次级数据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1•古典统计学时期(萌芽——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描述为主国势学派:德国的康令和阿亨瓦尔偏重事物性质的解释而不注重数量分析有名无实政治算数学派:英国的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主张以数字、重量和尺度来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有实无名2•近代统计学时期(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统计推断方法体系基本确立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的凯特莱主张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正式把概率论引入统计学,并最先用大数定律论证了社会生活中随机现象的规律性,还提出了“误差理论”和“平均人”思想奠定统计学理论基础社会统计学派:德国的克尼斯认为统计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是研究社会现象变动原因和规律性的实质性科学,其显著特点是强调对总体进行大量观察和分析,通过研究其内在联系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德国恩格尔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和英国经济学家斯通等人研究的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3•现代统计学时期(19世纪末到现在)统计方法与应用全面发展显著特点:数理统计学由于同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紧密结合及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而获得迅速发展,各种新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尤其是推断统计理论与方法得以大量涌现。
统计学的学科性质1•研究对象:数量性(用数字说明现象本质,包括数量特征、数量关系、数量规律)、总体性(统计只研究总体不研究个体)、差异性(构成总体的个体必须存在差异) 2•学科范畴: 方法性、层次性、通用性 3•研究方式: 描述性、推断性统计学的作用――统计学的职能:信息职能(提供各种信息资料) 、咨询职能(提供信息整理)、监督职能(监督经济运行状况)、服务职能(服务社会) 1•统计学为我们认识自然和社会提供了必须的方法和途径 2•统计学在指导生产活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统计学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作用更为显著 4•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1•计量尺度不同: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定型数据:只能用文字或数字代码来表现事物的品质特征或属性特征的数据 —定类数据:对事物属性进行平行分类或分组 特点:只测度量事物类别差异,各类别地位相等。
第一章第一节、统计学的性质统计工作(我是搞统计的……)统计资料(据统计……)一、统计的含义统计学(我学过统计)二、统计学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常用的综合指标有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变异指标、动态指标和统计指数等。
)、统计推断法、统计模型法第二节统计学的基本范畴一、总体与样本(一)统计总体: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所构成的集合体,简称总体.具有大量性(基本要求)、同质性(前提条件)、变异性(重点)等特征。
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
总体由总体单位构成,要认识总体必须从总体单位开始。
注意: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相对性: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但是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在统计问题中,我们只是关心每个个体的某种数量指标,并不关心个体本身,所以通常把个体的这个数量指标值集合作为总体,即统计上的总体是一组观测数据。
注意:我们不能把总体看成是一群人或一些物品的集合,通常,统计上的总体是一组观测数据。
如:要检验一批灯泡的寿命,则总体是这批灯泡寿命数据。
若针对的是一批特定的灯泡,总体是有限个实数;若针对的是全面的考察某企业的生产的灯泡寿命,可能的寿命是[0,∞]这样一个区间。
统计总体的种类:有限总体(对有限总体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和无限总体(对无限总体只能采取非全面调查)(二)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所构成的集合,其中的每一个单位称为样本单位.抽取样本时应注意:1.样本单位必须抽自总体,不允许以总体外部的单位作为该总体的样本.2.一个总体可以抽取多个样本,样本个数的多少与抽样方法有关.3.样本的抽取必须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与客观性.二、标志和变量标志:也称为标识,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标志按性质可分为: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的质的特征,一般用文字表示.)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用各种不同的数值表示)标志表现: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
即标志名称后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之分。
品质标志表现一般用文字表述,因此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也称标志值。
标志表现:男,汉族,佛教,湖南大学,43岁,182cm,75kg文字表述数量表述(标志值)标志按变异情况可分为:可变标志(一个标志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不完全相同,即标志表现有差别。
) 可变标志决定总体的差异性不变标志(一个标志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都相同,即标志表现无差别。
) 不变标志决定总体的同质性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数量标志和指标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
变量的种类:确定性变量(确定性因素影响变量值变动)、随机变量(偶然性因素影响变量值变动)、连续型变量、离散型变量二、统计指标与指标体系统计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计算方法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名称具体数值计量单位特点: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数量性:统计指标是数量范畴,“没有无数量的指标”。
具体性:总体在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下的数量特征,即统计指标“质的规定性”。
综合性:对总体数量特征的综合说明,是由个体数量综合而来的。
统计指标的分类:按其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数量指标:反映现象总体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的总量指标,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又称总量指标.数量指标的大小决定于总体单位数目的多少及其标志水平的高低,指标数值均有单位;质量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目的对比关系,或总体单位数之间、标志总量之间的对比关系。
通常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派生出来的,常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统计指标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总量指标:反映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综合指标,即数量指标,也称为绝对数或绝对指标。
相对指标:指应用对比的方法来反映相关事物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指标,也称为相对数。
平均指标:将同质总体内各总体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在具体条件下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标.按反映的事物性质不同可分为:实体指标、行为指标实体指标:反映具有实物形态的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的数量特征,如:产品产量指标、职工人数指标等。
行为指标:反映某种行为的数量特征,如:工伤事故指标、犯罪行为指标等。
按功能不同可分为:描述指标、评价指标、预警指标描述指标:用于描述现象基本情况的指标,如: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外汇储备数等评价指标:用于对客观现象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估和考核的指标,如:资金周转速度、劳动生产率等。
预警指标:用于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监测,并根据其指标数值的变化,对可能出现的总体失衡、突法异常状况作出预报的指标,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
正确理解统计指标时应注意:①统计指标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②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标志与指标的区别:①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②指标具有可量性,无论是数量指标还是质量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而标志则不一定。
数量标志具有可量性,品质标志不具有可量性。
标志和指标的主要联系:①指标值往往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例如:某地区工业增加值指标是由该地区每个工厂的工业增加值汇总而来.②在一定条件下,数量标志和指标存在着变换关系。
例如:在研究某厂职工情况时,该厂的全部职工是总体,该厂的工资总额为统计指标.而在研究该厂所属的某工业局职工工资情况时,该厂就是总体单位,该厂工资总额为数量标志,具体的工资总额数值为标志值.统计指标体系: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特点:1、统计指标体系不是指单个指标,而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2、统计指标体系具有适用性特点。
统计指标体系应切合实际需要,与统计任务要求相适应。
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1)按指标体系反映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反映全国范围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指标体系.(例如:我国国家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微观指标体系:反映基层单位运行和经营管理情况的指标体系.(例如:工业企业财务管理指标)(2)按指标体系内容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例如:人口统计的指标体系。
)、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例如:开展技术活动的人、材、物条件下,科研成果数量及质量等指标体系。
)(3)按指标体系作用不同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反映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主要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
(例如: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指标体系。
)专题统计指标:反映某方面社会经济问题的指标体系。
(例如:能源指标体系,运输指标体系等。
)指标体系的作用:全面、综合地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分析。
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建立符合研究目的和要求的统计指标体系需要满足:1.科学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联系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5.可比性原则第三节统计学的应用习题⑴现在统称的统计包括三种不同的涵义,既统计资料、统计学和统计调查。
()(2)标志和指标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联系。
()(3)所有的统计指标都能用数值表示。
()(4)指标说明总体,标志说明总体单位。
()(5)数量标志表现又称为变量值或标志值。
()1.对某工厂200名工人的工资水平进行统计研究,这时,总体是()①某工厂中每个工人的工资额②某工厂的200名工人③某工厂200名工人的工资额④某工厂中的每个工人2.几位工人的工资分别是100元、120元、150元、200元这几个数字是()A、指标B、变量C、变量值D、标志3.标志是()①总体的特征②总体的数量特征③总体单位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④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4.一个统计总体( )①只能有一个标志②只能有一个指标③可以有多个标志④可以有多个指标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①工人年龄②工人性别③工人体重④工人工资6.商业企业的职工数,商品销售额是( )①连续变量②离散变量③前者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④前者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1.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是指(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对调B.指标有可能成为标志C.标志有可能成为指标D.在不同研究目的下,指标和标志可以相互对调E.在任何情况下,指标和标志都可以相互对调2.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性别B.工种C.民族D.工资E.年龄3.下列那几个属于质量指标?( )A.产品合格率B.废品量C.单位产品成本D. 资金利润率E.上缴税利额4.下列各项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有( )A.北京市总人口数B.学生的体重C.平均生活费收入D.钢铁产值E.设备台数5.指标按其数值形式不同,可分为()。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描述指标E.评价指标6.在说明和表现问题方面,下面定义正确的是( )A.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B.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C.变异是可变标志的差异D.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E.标志值是变量的数值表现7.要了解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
()A.全部成年人口是指标B.全部成年人口是总体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标志D.反映每个人特征的职业是数量指标E.某人职业是教师是标志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