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至明清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一、察举及其测评思想 1.察举,即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来选择人才。 2.察举演变的几种形式 ◆贡举:把下臣对朝廷察举人员看作是一种 进贡之举。 ◆保举:把察举人所察举的质量与其所应担 负的责任直接相联。
1
◆荐举:即为少数权威知名人士举其所知。 ◆选举:即为群人各据所知,众中选优。 ◆试举:所察举或选举的人员,是否属实, 宜任何官,尚需实践检验。 汉代规定,“凡所举士,先试之以耻。 无以日月为功,实试用贤能为上,量才而授 官,录德而定位……”。
科举的程序:
•生徒先参加校内考试,挑选优秀者,送至礼刺复核,然后贡送到中央参加 礼部省试。 •应举者送至尚书省报到后,都要填写自己的姓 名、三代履历和保结,先由户部审查,再将名 册送往礼部,然后由礼部定期命题考试。
第三节 现代素质测评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
1. 我国古代的测评方法有哪些借鉴意义? 2. 简述心理测量的诞生与发展。 3.请调查了解我国人员素质测评技术应用与 发展的现状。
3
二、九品中正及其测评思想
1.九品中正 ●“中正”指专门司职品评人物的中央官员,州 设大中正,亦称都中正,郡设小中正,亦只称中正。 ● 州郡中正负责察访与之同籍的士人,了解其 家世源流,整理其德才表现材料,并据此做出简短的 总评语。“家世”也称“品”,本人才德谓之 “状”,中正官注明士人“品状”后评定其等第。等 第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 上、下中、下下三等九级,称为“九品”。
2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
复苏引入阶段(1980~1988年):引进、消化、吸收国 外的测验技术,同时根据东方人的文化背景与生活、 思维习惯修订了一些经典的心理测验。如16PF测验、 CPI测验、Holland测验等。 初步应用阶段(1989~1992年):此阶段的一个显著特 点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开始建立。这使得人员 素质测评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开始将心理测验与 其他测评方式进行结合,如面试、履历分析技术等。 繁荣发展阶段(1993年至今):新的人员素质测评手段 不断发展,从事人员素质测评研究和服务的机构也不 断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