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命科学总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1012.50 KB
- 文档页数:7
复习题一.名词解释五界分类系统: 它是由美国生物学家魏泰克(R.H.Whittaker,1924—1980)在1969年提出的。
魏泰克在已区分了植物与动物、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基础上,又根据真菌与植物在营养方式和结构上的差异,把生物界分成了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五界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在内的全部DNA分子病毒:病毒由核酸芯子和蛋白质衣壳组成,核酸芯子为DNA或RNA分子。
不是真正的生物。
无细胞结构,只能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分为细菌病毒和真核细胞病毒两大类类病毒:是一类仅由裸露的RNA组成的颗粒,类病毒与病毒不同的是,类病毒没有蛋白质外壳,为单链环状或线性RNA分子。
遗传漂变:是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
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
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协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是一个物种由于另一种物种影响而发生遗传进化的进化类型。
生物发生律:生物发生律也叫重演律,1866年德国人海克尔(E. Haeckel)在《普通形态学》中提出“生物发展史可以分为两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育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系统树:根据古生物学、比较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知识按亲缘关系将所有的生物门类排列成一个树形图。
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含两个单链RNA分子侵染哺乳动物的T细胞和其他杀伤细胞,使寄主的免疫能力丧失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 是指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即完成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八年级生命科学知识点生命科学是探讨生命存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科学。
它包含了许多知识点,其中一些对我们生活有直接的影响。
下面将列举八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点。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每一个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也是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
在八年级生物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由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它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细胞质是细胞内膜与细胞核之间的区域,其中包含了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叶绿体等,这些细胞器有各自的特殊功能。
细胞核则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部包含了遗传信息的DNA分子。
二、生殖细胞和生殖过程生殖细胞是指用于繁殖的细胞,包括精子和卵子。
在人类中,精子由男性的睾丸产生,卵子则由女性的卵巢产生。
当精子和卵子结合时,就会形成受精卵,这是一个新的生命体。
生殖过程是通过生殖细胞之间的结合来完成的。
一般来说,雌性动物每月会释放一个卵子,这个过程称为排卵。
而雄性动物会不断地产生精子,并在射精时将其释放到雌性体内,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三、人体内系统人类的身体有许多组成部分,其中一些部分组成了不同的系统。
每个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
呼吸系统:包括鼻子、喉咙、气管、肺等,负责吸入氧气,将其输送至体内,并排出二氧化碳。
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物质,同时也负责排出废物。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肠等,负责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输送至血液中。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神经等,负责接受和传递信号,调节身体的各种活动。
四、环境与适应环境是影响生物体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
生物体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对于八年级生命科学的学生来说,探讨适应的过程和原理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之一。
适应是生物体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适应可以是形态上的,也可以是行为上的。
例如:沙漠中的动物会有更长的腿来降低体温,和可以将身体埋在沙土中以避免暴晒等。
第四章、生物的类群第一节、植物大部分植物具有叶绿素,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养类型。
一、植物的基本类群2、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区别及被子植物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
种子植物根据种子是裸露的还是被果皮包被的,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有了真正的花,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种子繁殖,有维管束结构,各种各样的形态,结构复杂而完善,对不同类型的陆地环境高度适应,在地球上广泛分布。
二、被子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提示:气孔、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肉细胞、保卫细胞、叶脉等气孔是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气体)交换的门户。
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
果实的果皮单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的,叫真果。
如桃、花生等。
除子房外,花被、花托或花序轴共同参与共同形成的果实,叫假果,如苹果、瓜类等。
1.被子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其中根、茎、叶为营养器官(以营养为主要功能)花、果实、种子为繁殖器官(以繁殖为主要功能)2.叶的结构和功能生理功能:光合作用——绿色植物(主要在叶内)吸收阳光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从体内通过生活的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叶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叶是植物蒸腾的主要器官。
叶的组成:叶片:叶的主要部分,多数是绿色的扁平体。
叶柄:叶的细长柄状部分托叶:柄基两侧所生的小叶状物。
完全叶——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
不完全叶——有些叶缺少一部分或两部分的。
单叶和复叶:单叶——叶柄上只生一张叶片。
复叶——叶柄上生出许多叶片依照小叶排列的不同形态读图P8羽状复叶:小叶排列在叶轴左右两侧,类似羽毛状:紫藤、月季、槐等。
掌状复叶:小叶都生在叶轴的顶端,排列如掌状:牡荆、七叶树等三出复叶:每个叶轴上生3片小叶:叶序:——叶在茎上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
读图P8互生:每节叶上只生一叶交互而生,成螺旋状生在茎上:樟、白杨、悬铃木对生:每节叶上生2叶,相对排列:丁香、薄荷、女贞、石竹轮生:每节叶上生3叶以上,作辐射排列:银杏、枸杞、夹竹桃叶的结构:读图P9表皮:包在叶的最外层,上、下表皮,保护作用。
初中中考科学(生命科学部分复习研讨材料初中中考科学(生命科学部分)复习研讨材料纵观近几年浙江省各市地的中考科学试卷生命科学部分的内容,发现其具有夯实“双基”、注重“能力”、突现“探究”、关注“热点”、突出“应用”、重视“图表”、强调“实验”、体现“综合”等特点。
而作为初三毕业班学习又面临着中考科学复习时间紧,内容多的特点。
因此教师必须对复习内容进行科学设计,精心安排,力争夯实基础,复习全面,逐渐提升,达到能力的形成。
鉴于上述,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对科学“生命科学”部分的复习提出几点备考策略,与大家交流: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增强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作为教师要对《考试说明》中规定的条目加以分析.概括.提炼,使其在头脑中条理化.模块化.网络化,抓住各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把课本“由厚变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生命科学”这一领域分为以下五个主题;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主题2 生物的新陈代谢主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主题4 生命延续和进化主题5 人.健康与环境例:主题3 生命活动的调节单元1 生命活动的调节1、植物的感应性1)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a)2)描述植物生长素发现的历史,体验科学发现的过程 (a)例题1.(绍兴)下列生命活动中,与植物感应性现象无关的是() A.浸在水中的大豆种子逐渐胀大 B.倒伏的韭菜自然挺立起来 C.含羞草受到触动时幼叶下垂 D.松树的根在水丰富一侧部分较多例题2.(2006 温州)生物体都能对坏境的刺激做出反应。
(1)我们用手触碰含羞草的叶,含羞草会作出反应,它的叶会______。
(2)植物的向光性与生长素有关。
比较下图两组试验,我们可以发现,生长素是由胚芽哪个部位产生的?________。
(3)在炎热的夏天,人体可以通过增加皮肤血流量来促进散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
下图甲、乙中,能表示小明在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口径大小的是_________。
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知道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a)例题3.(2006 浙江省)我们在通过看电视、读书、看报等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大量信息,处理这些信息的主要部位是()。
《生命科学》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古代的宇宙模型主要有盖天说、______等。
A.日心说,天火说,浑天说B.浑天说,天火说,地心说C.天火说,地心说,日心说D.浑天说,地心说,日心说2.提出相对论宇宙模型的是______。
A.英国人牛顿B.美国人迈克耳孙和莫雷C.美籍犹太人爱因斯坦D.英国人霍金3.大爆炸宇宙模型是______最先提出的。
A.德国人普朗克们B.美国人哈勃C.比利时人勒梅特D.前苏联人伽莫夫4.标准宇宙模型认为宇宙的年龄为______年。
A.127亿B.132亿C.137亿D.142亿5.根据标准宇宙模型,在大爆炸初刻的瞬间,______。
A.能量和物质处于不停的互变之中B.原始物质已经形成,并不断获得能量C.宇宙中只有能量,而没有物质D.宇宙中只有物质,能量不过是物质的性质6.关于行星的形成,当前人们比较认可、且基本得到观察支持的假说是______。
A.星云假说B.微星说C.小型黑洞喷射说D.碰撞说7.大质量的恒星最终经过______阶段,变成______而消亡;小质量恒星则经过______阶段最终变成_____。
A.红巨星,超新星;红超巨星,白矮星B.红巨星,白矮星;红超巨星,超新星C.红超巨星,超新星;红巨星,白矮星D.红超巨星,白矮星;红巨星,超新星8.银河形状是一个很薄的圆面,如果把银盘直径缩到1m,那么它的厚度就只有______。
A.1cmB.2cmC.3cmD.4cm9.一般认为,太阳系形成于______年前的一次超新星爆发。
A.31亿B.36亿C.41亿D.46亿10.太阳距离地球______,光从太阳到达地球的时间大约是______。
A.1.1亿公里,600秒B.1.3亿公里,550秒C.1.5亿公里,500秒D.1.7亿公里,450秒11.太阳出现耀斑的原因是______。
A.太阳表面发生局部的强热核反应B.太阳大气的能量突然释放C.太阳黑子产生的能量转移D.小型天体碰撞太阳表面12.经过主序阶段后,太阳最终变成______而消亡。
第一章第一章 人体是怎样构成的人体是怎样构成的一、细胞:一、细胞:1、细胞是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2、人体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人体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3、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植物细胞包括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4、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见神经细胞】【见神经细胞】(一)红细胞:(一)红细胞:1、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可结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可结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2、形态特征:双面微凹,周缘较厚,具有较大表面积。
、形态特征:双面微凹,周缘较厚,具有较大表面积。
3、功能:细胞内有血红蛋白,可以结合和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功能:细胞内有血红蛋白,可以结合和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4、红细胞形态与功能有什么关系?、红细胞形态与功能有什么关系?具有较大表面积,利于更多的结合和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具有较大表面积,利于更多的结合和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二)骨骼肌细胞:(二)骨骼肌细胞:形态特征:是细长的圆柱状多核细胞,细胞质内可见明暗交替的横纹。
形态特征:是细长的圆柱状多核细胞,细胞质内可见明暗交替的横纹。
功能:迅速有力的收缩。
功能:迅速有力的收缩。
(三)心肌细胞:(三)心肌细胞:结构特点:有横纹,细胞之间通过分支形成联系。
结构特点:有横纹,细胞之间通过分支形成联系。
功能:多个细胞可以一起收缩与心脏的泵功能相统一。
功能:多个细胞可以一起收缩与心脏的泵功能相统一。
(四)神经细胞(神经元):结构:末端有突触。
结构:末端有突触。
功能:接受、整合、传递信息。
功能:接受、整合、传递信息。
结论:细胞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结论:细胞结构和功能相统一。
二、细胞分化:二、细胞分化:1、细胞分化: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发育形成具有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细胞,并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主题一 人体 1.1 人体的结构层次选择题1.一群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组成( )。
A .细胞 B .器官 C .组织 D .系统2.下列结构中不属于器官的是( )。
A .食管B .气管C .肾脏D .血液3.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中,具有保护、分泌、吸收等功能的是( )。
A .神经组织B .肌肉组织C .结缔组织D .上皮组织4.小王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组织装片时,选用的目镜是“15╳”,选用的物镜是“8╳”,则细胞放大的倍数是( )。
A .15倍B .8倍C .120倍D .150倍非选择题5.请按照顺序填写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 → →→人体。
6.图中a 是人体主要内脏器官分布图,b 是器官③的横切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a b(1)在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填写正确的名称。
(2)器官③所属系统承担的功能是 。
(3)构成器官③黏膜和浆膜的主要组织是 组织,黏膜下层和肌层中均有内脏器官名称 ① ② ③ ④所属系统名称组织分布。
7.右图是著名运动员刘翔的跨栏动作。
请分析回答:(1)调控整个跨栏动作的系统主要是和。
(2)主要由哪些系统参与完成跨栏动作?这些系统分别发挥了什么功能?(3)根据“跨栏动作”分析可知,人体成为统一整体有什么意义?1.2 人体的内环境 选择题1.以下关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正确叙述是( )。
A .内环境主要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和组织液组成 C .内环境主要由血浆和唾液组成 D .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唾液组成 2.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
A .运输氧气B .免疫、防御C .运输废物D .促使血液凝固 3.以下关于人体正常体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正常人体体温在傍晚最高 B .正常人体体温在清晨最低C .正常人体体温稳定维持在37℃左右D .正常人体体温在一天内的变化范围小于1℃4.人体的内环境是相对稳定的, 下面是与人体内环境稳定直接有关的四个系统。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及其参考答案 一、水对生命有何重要意义?二、维生素对动物有何重要意义?三、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请简述其意义。
四、谈谈你对基因工程的认识。
五、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机体什么症状?为什么?六、什么是主动免疫、被动免疫、自动免疫?人工免疫是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类毒素或含有某种特异性抗体、细胞免疫制剂等接种于人体,以增强宿主体的抗病能力。
用于人工免疫的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细胞制剂,以及结核菌素、诊断血清、诊断菌液等诊断制剂,我们统称为生物制品。
人工免疫分主动和被动两类。
生物制品有用于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的两类。
一般来说,自动免疫专用于预防疾病,接种的物质是抗原,免疫作用出现,即形成免疫力的时间较慢,但免疫力维持的时间较长(数月至数年);被动免疫可以用于治疗疾病或应急的预防,接种的物质是抗体,免疫作用可以在接种后立即出现,但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数周至数月)。
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要用于预防,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预防针”。
疫苗有多种类型。
死疫苗是选用能够引起较强免疫反应的病原体,经人工大量培养后,用理化方法杀死而制成。
常用的有伤寒、霍乱、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等。
死疫苗的优点是易于保存,在4℃时可以保存1年左右。
缺点是接种剂量大,注射后局部和全身副反应较大,且常需接种多次。
活疫苗是把致病微生物用各种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人工处理使其丧失或大幅度降低致病性,或从自然界找来和致病微生物相同种类但没有或很小致病力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叫活疫苗。
活疫苗的毒力低弱,不会引起人类生病。
例如麻疹、脊髓灰质炎的疫苗。
类毒素疫苗是用甲醛(福尔马林)溶液把细菌毒素的毒性消除,但仍旧保留抗原作用的生物制品。
例如破伤风类毒素和白喉类毒素。
现在已经可以把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综合在一起,打一针预防针可以预防多种疾病。
我们把这类疫苗叫做多联疫苗。
生命科学复习提纲-2023-2024学年沪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生命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一、人体的细胞和组织1、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所看的视野就越暗.2、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它的功能密切相关。
3、组织(细胞分化产生组织)(1)组织的概念:由一些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细胞群)(2)人体的四大组织基本类型细胞形态或排列特点功能分布上皮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吸收体表、体内各器官表面、管腔内表面结缔组织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分布广,如:血液、软骨、骨肌组织骨骼肌:细胞圆柱状,有横纹,多核。
心肌:细胞圆柱状,有分支和横纹。
平滑肌:细胞梭状,无横纹。
收缩、舒张分为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组成接受、整合、传递信息脑和脊髓等二、人体的主要器官和系统(图见第12-13页)1、器官的概念:由多种不同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2、以胃的横切面为例说明器官是由有关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组成的胃壁的结构(11页)由内至外分层属何种组织主要作用黏膜上皮组织保护,分泌胃液黏膜下层结缔组织,有神经组织分布联系肌层肌组织,有神经组织分布使胃蠕动外膜上皮组织保护3、系统的概念: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的八大系统系统主要功能相关器官和组织运动系统支持躯体、保护内脏和运动躯体骨、骨连结、骨骼肌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消化系统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食物残渣消化管: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等;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等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输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心脏、血管、血液泌尿系统排泄代谢废物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脑、脊髓等内分泌系统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性腺(卵巢、睾丸)生殖系统分泌性激素,产生生殖细胞。
主题一人体1.1 人体的结构层次1.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构成人体器官的几种组织”实验,知道四种基本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
2.知道器官是由有关的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有一定形态特征,并能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3.知道人体主要器官的位置,初步学会对器官进行分类,知道系统的概念,感受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
4.理解人体的整体性及其意义,感悟人体的层次性、协调性与整体性。
1.2 人体的内环境1.知道内环境的概念及其组成成分。
2.学会“测定人体的体温、心率、唾液pH等生理数据”实验,经历基本的生理测量过程,感悟测量在研究人体中的重要价值。
学会比较正常与病理状态时的数据。
3.知道血液的组成成分,初步学会解读血液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理解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
5.理解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意义,认识自身的生理状况。
1.3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知道神经系统的组成。
2.学会做膝跳反射实验。
3.通过对膝跳反射等实验及相关生活现象的分析,理解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体验神经调节的意义。
4.知道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并能用反射弧结构知识描述膝跳反射等常见反射现象。
5.能以膝跳反射等实验为例,感受观察自身非条件反射的基本方法,理解非条件反射的特点。
6.知道人体主要的激素及其作用,能以甲状腺为例感受激素的调节作用,体验激素调节的意义。
1.4 人体性状的遗传和变异1.知道性状的概念,知道人体一些相对性状的实例,感受观察和比较的基本方法。
2.知道遗传的概念,体验遗传现象对生物的意义。
3.知道女性和男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知道人体性别的决定,感受基本的分析方法。
4.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知道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5.知道变异的概念,知道变异可分为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体验变异现象对生物的意义。
主题二健康2.1 健康与保健1.根据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有关案例体验健康的新概念,知道健康概念的发展,并关注自我健康意识和行为。
初二上生命科学复习一、人体的构成(一)细胞:是人体结构中的基本单位。
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二)组织——由一些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以及细胞间质构成的。
(细胞群)人体的基本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1)上皮组织分布:体表和体内一些器官的内表面,如胃肠等内壁里。
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功能:保护、吸收(2)肌肉组织功能:具运动功能,能够收缩和舒张结构特点:由肌细胞构成,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心肌骨骼肌:附在骨骼上。
细胞呈纤维状,上有明暗相间的条纹平滑肌:分布在胃、肠等的壁上。
梭形,肌纤维无横纹心肌:分布在心脏的壁里。
细胞呈圆柱形,有明暗相间的条纹(3)结缔组织特点: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较多功能:营养、支持、连接、保护作用分布:十分广泛(4)神经组织特点:神经细胞构成分布:在神经系统,如脑、脊髓等。
功能: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且传导兴奋(三)器官——由多种不同组织按一定顺序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的结构。
人体由八个系统构成: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二、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1.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外环境):气温气压氧气淡水食物2.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部分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红细胞(运输氧气)白细胞(免疫防御)血小板(止血作用) 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4.人体各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消化系统的作用是补充内环境中所消耗的各种营养物质和水分。
泌尿系统的作用是通过形成尿液维持细胞外液的量和各种化学物质的浓度以及pH的相对稳定。
循环系统的作用是物质运输和物质交换。
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是对各种生理活动进行调节。
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细胞的生存及生理功能维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上海初中生命科学复习资料目录第一部分上海初三生命科学知识点1.人体 (3)2.健康 (5)2.1健康的概念 (5)2.2青春期 (5)3.生物的主要类群 (6)3.1花的结构 (6)3.2植物的基本类群 (6)3.3动物的主要类群 (6)4.生态系统 (9)4.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10)4.2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原因 (11)4.3城市环境保护 (11)第二部分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学毕业考试重点1.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12)2.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3)3.健康与疾病 (14)4.生物的类群 (15)5.生态系统 (16)6.城市生态 (17)上海初三生命科学复习主题一人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吸收肌肉组织:收缩、舒张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神经组织:接受、整合和传递信息人体的整体性细胞: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器官:由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的组织联合在一起,形成一定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系统:多个器官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神经、内分泌、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系统。
血液的组成:血浆、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血细胞脑的组成:大脑、间脑、脑干、小脑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整合调控信息)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脑神经、脊神经)(传递信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非条件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分泌唾液、排尿反射、吸吮反射等。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人体的性状和遗传现象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同一性状中的不同表现类型遗传:生物体的各种性状由亲代传给子代的现象人的体细胞染色体46条23对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女性XX男性XY染色体、基因、性状染色体位于细胞核内各种生物细胞体内都含有一定量的染色体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1.基因有何功能?控制生物的性状亲代基因→遗传→子代基因→表现→性状2.为什么同一性状会有不同的表现呢?基因在体细胞中两两成对存在,位于同一对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
初中⽣命科学复习资料⽣命科学复习资料第⼀章、⼈体⽣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节、⼈体是怎样构成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体⼈体是协调统⼀的整体细胞是⼈体结构中的基本最基本单位。
细胞的形态各异,但基本的结构相同(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P5)组织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P8-10 ⼈体内的组织四种基本类型器官是多细胞⽣物体内由多种不同组织联合构成的结构单位,具有⼀定的形态特征,能⾏使⼀定的⽣理功能。
P10-11胃(器官)的组织构成。
黏膜 ——上⽪组织(保护分泌)(由内⽽外)黏膜下层——结缔组织(联系)分布神经组织肌层 ——肌组织(收缩:平滑肌,促进胃蠕动)浆膜 ——上⽪组织(保护)系统能够共同完成⼀种或⼏种⽣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定的次序组合在⼀起构成系统。
P15实验:1、观察⼈体基本组织 P7 显微镜的使⽤2、知道⼈体器官的位置书:P11-13第⼆节、⼈体⽣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体外环境⽣存所必需的条件:⼤⽓的温度、压⼒、含氧量、淡⽔、⾷物 P20⼆、⼈体内环境(⼜称细胞外液,是⼈体细胞直接⽣活的体内环境) P21 1、内环境组成——⾎浆:⾎细胞的内环境。
组织液:其他⼤部分细胞的内环境。
2、⾎液的组成 P21 会读图功能:运载⾎细胞、运输氧料和废物等。
思考与讨论:P21能看懂验⾎报告单吗?⾎细胞:占⾎液总量45%红细胞:举例:贫⾎(⾎红蛋⽩和红细胞的量低于正常值)1) 结构特点⾎细胞中数量最多成熟的红细胞⽆细胞核红⾊:含有红⾊的含铁蛋⽩质——⾎红蛋⽩2) 功能:运输氧⽓和⼆氧化碳的功能⽩细胞:1) 结构特点:圆球形,⽐红细胞⼤,有细胞核,但数量⽐红细胞少。
2) 分类:嗜中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3) 功能:免疫防御举例:伤⼝化脓⾎⼩板:1) 结构特点:⾎细胞中体积较⼩的细胞碎⽚。
2) 功能:⽌⾎⾎浆:占⾎液总量55% ,淡黄⾊、半透明、流动的液体成分: 91%--92% ⽔分8%---9% 蛋⽩质、⾮蛋⽩质(葡萄糖、⽆机盐、脂类)3、⼈体内环境的特点:相对稳定定性(体现在2⽅⾯)三、⼈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性 P25⼋⼤系统都直接、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读图 P25内环境稳定的维持 1、⾎液循环系统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运输物质和交换物质。
1、生物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发酵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化学工程2、现代生命科学的三大基石: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3、米勒的化学进化实验验证了什么?无机小分子到有机小分子5、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核心是什么?自然选择,适者生存6、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生长周期分为哪几个阶段?延滞期、对数生长期、静止期、衰亡期9、人类何时起源?约500万年13、生命体的四种主要元素是哪些?碳、氢、氧、氮14、生物小分子有哪些?氨基酸,单糖,核苷酸,脂肪酸,水15、蛋白质的英文名称,组成单位是什么?蛋白质的高级结构及其组成。
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一级结构是指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二级是指邻近几个氨基酸形成的一定的结构形状;三级是指整条肽链盘绕折叠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四级是指由亚基组成的寡聚蛋白结构。
17、什么叫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须通过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18、乳糖、麦芽糖的组成与常见的多糖.乳糖由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麦芽糖是由葡萄糖聚合而成.常见的多糖有纤维素、糖原、淀粉19、什么实验是如何证明核酸为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噬菌体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实验结果表明进入宿主细胞能复制的是核酸而蛋白质留在宿主细胞的外面。
24、基因与生物体性状的关系:生物性状并非完全由一对基因决定.25、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受体细胞、工具酶是哪些?26、人类基因组计划何时基本完成?2003年27、基因工程中转化与转染是什么意思?基因工程中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这一过程被称为转化,如果受体细胞是动植物细胞,这一过程被称为转染。
31、为什么说基因研究是一把双刃剑?基因隐私权.基因歧视.减少人类文化多样性.人口膨胀怎么办32、谈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认识随着转基因作物的普及,已经有很多食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目前世界上尚未发现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转基因成分被人体分解后消化吸收,已经丧失其遗传特性,但是任何事情不是绝对的,毕竟转基因技术中对原有生物的遗传基因进行了改变,生物的一些性质就有可能受其影响而改变,对人类与环境可能存在潜在的危险,外源基因的引入可能会影响生物其它基因的表达,为此各国制定了相关法规对转基因食品进行安全评价,目前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并没有出现对人体的不良反应。
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生命科学导论》复习题第1章一、名词解释生命新陈代谢基因组生物多样性二、判断题1、假说和理论没有明确的分界。
()2、自然规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一致性是自然科学的一项基本原则。
()三、单项选择题恰当的生物结构层次就是()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生物体、生态系统b.原子、分子、细胞、组织、细胞器、器官、器官系统、生物体、生态系统c.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器官、生物体、生态系统d.原子、分子、细胞、细胞器、组织、器官、器官系统、生物体、生态系统四、问答题生物同非生物较之,具备哪些独特的特征?第2章一、名词解释蛋白质变性结构域碳骨架糖类二、判断题1、肌糖原就是肌肉膨胀的轻易能量源。
2、rna和dna全盘水解后的产物碱基相同,核糖相同。
三、单项选择题1、每个核苷酸单体由三部分组成,下面哪项不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基团(a.一个己糖分子b.一个戊糖分子c.一个磷酸d.一个含氮碱基2、蛋白质的球形结构特征()。
a.蛋白质的二级结构b.蛋白质的三级结构c.蛋白质的四级结构d.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或四级结构3、蛋白质变性中不受到影响的就是()。
a、蛋白质一级结构b、蛋白质二级结构c、蛋白质三级结构1(()))d、蛋白质四级结构4、以下细胞器中,做为细胞分泌物加工熔炼的场所就是()。
a.内质网b.高尔基体c.溶酶体d.核糖体四、问答题叙述提取dna的常规操作及原理第3章一、名词解释回去分化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内膜系统染色质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检验点二、判断题1、细胞学说可以归纳为如下两点:(1)所有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组成;(2)新的细胞必须经过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产生。
()2、随着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也相应增大。
()3、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阶段和幼体发育过程中。
()4、生物体细胞与细胞之间是有各种连接的,它们对细胞的功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