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的坐标与函数图像
- 格式:ppt
- 大小:470.00 KB
- 文档页数:5
《函数及其图像》知识点一、函数的概念、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的概念。
①变量:在某一函数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
②自变量:在某一函数变化过程中,主动变化的量的叫做自变量。
③因变量:在某一函数变化过程中,因为自变量的变化而被动变化的量叫做因变量。
此时,我们也称因变量是自变量的函数④常量:在某一函数变化中,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练习:在函数r cπ2=中,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常量是 , 叫做的函数。
二、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三、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叫做横轴〔x 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纵轴〔y 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条数轴的交点O 叫做坐标原点。
x 轴和y 轴将坐标平面分成四个象限〔如图〕:五、平面内点的坐标:〔横坐标,纵坐标〕如图: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垂足在x 轴上表示的数是2,因此点P 的横坐标为 2 过点P 作y 轴的垂线段,垂足在y 轴上表示的数是3,因此点P 的纵坐标为 3 所以点P 的坐标为〔2 , 3〕 六、平面内特殊位置的点的坐标情况:〔连线〕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x 轴上 y 轴上 〔- ,-〕 〔- ,+〕 〔+ ,+〕 〔+ ,-〕 〔0 ,a 〕 (b , 0) 七、点的表示〔横坐标,纵坐标〕注意: ①不要丢了括号和中间的逗号;②表示的意思:当___x =时,___y =如点A 〔2,1〕 表示:当2x =时,1y =③注意x 轴上点的特征:(___,0)即纵坐标等于0;y 轴上点的特征:(0,___)即:横坐标等于0。
概括:坐标轴上的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至少有一个为0。
八、对称点的坐标关系:⑴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 ,纵坐标 。
y xO 第四象限第三象限第二象限第一象限⑵关于y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 ,纵坐标 。
⑶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 ,纵坐标 。
函数图像是一种在平面上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通过画出函数图像,可以直观地看出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在数学教学中,函数图像的绘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变化规律,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在本文中,将对函数图像的画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总结,包括常见的一些函数图像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一、基本函数图像的特点及绘制方法1. 直线函数 y=ax+b直线函数是最基本的函数之一,其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呈直线状。
直线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x+b,其中a和b分别是函数的斜率和截距。
当a大于0时,函数图像呈现为向上倾斜的直线;当a小于0时,函数图像呈现为向下倾斜的直线。
绘制直线函数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取两个点就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首先确定直线的截距b,然后再找到直线的斜率a,通过这两个参数就可以确定直线的图像了。
2. 平方函数 y=x^2平方函数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二次函数,其图像呈现为抛物线形状。
平方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x^2。
平方函数的图像对称于y轴,开口向上。
绘制平方函数的方法可以通过选取多个点来确定函数的图像,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选取x=-2,-1,0,1,2等一些常用点,然后根据这些点的坐标值来画出平方函数的图像。
3. 开方函数 y=sqrt(x)开方函数是平方函数的反函数,其图像为抛物线的一条分支。
开方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sqrt(x)。
开方函数的图像对称于x轴,开口向右。
绘制开方函数的方法可以通过选取多个点来确定函数的图像,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选取x=0,1,4,9等一些常用点,然后根据这些点的坐标值来画出开方函数的图像。
4. 绝对值函数 y=|x|绝对值函数的图像呈现为一条V形状的曲线。
绝对值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x|。
绘制绝对值函数的方法可以通过选取多个点来确定函数的图像,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选取x=-2,-1,0,1,2等一些常用点,然后根据这些点的坐标值来画出绝对值函数的图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基本函数的图像特点及绘制方法,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绘制函数图像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选取一些关键点来确定函数的图像,然后再通过连接这些点来得到完整的函数图像。
初中高中数学七大函数的性质图像1.一次函数(包括正比例函数)最简单最常见的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象为直线。
定义域(下面没有说明的话,都是在无特殊要求情况下的定义域):R值域:R奇偶性:无周期性:无平面直角坐标系解析式(下简称解析式):①ax+by+c=0[一般式]②y=kx+b[斜截式](k为直线斜率,b为直线纵截距,正比例函数b=0)③y-y1=k(x-x1)[点斜式](k为直线斜率,(x1,y1)为该直线所过的一个点)④(y-y1)/(y2-y1)=(x-x1)/(x2-x1)[两点式]((x1,y1)与(x2,y2)为直线上的两点)⑤x/a-y/b=0[截距式](a、b分别为直线在x、y轴上的截距)解析式表达局限性:①所需条件较多(3个);②、③不能表达没有斜率的直线(平行于x轴的直线);④参数较多,计算过于烦琐;⑤不能表达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和过圆点的直线。
倾斜角:x轴到直线的角(直线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称为直线的倾斜角。
设一直线的倾斜角为a,则该直线的斜率k=tg(a)。
2.二次函数:题目中常见的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象是一条对称轴与y轴平行的抛物线。
定义域:R值域:(对应解析式,且只讨论a大于0的情况,a小于0的情况请读者自行推断)①[(4ac-b^2)/4a,正无穷);②[t,正无穷)奇偶性:偶函数周期性:无解析式:①y=ax^2+bx+c[一般式]⑴a≠0⑵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上;a<0,则抛物线开口朝下;⑶极值点:(-b/2a,(4ac-b^2)/4a);⑷Δ=b^2-4ac,Δ>0,图象与x轴交于两点:([-b+√Δ]/2a,0)和([-b+√Δ]/2a,0);Δ=0,图象与x轴交于一点:(-b/2a,0);Δ<0,图象与x轴无交点;②y=a(x-h)^2+t[配方式]此时,对应极值点为(h,t),其中h=-b/2a,t=(4ac-b^2)/4a);3.反比例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图象为双曲线。
第三模块函数3.1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及图像考点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的坐标1.有序数对(1)平面内的点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例如点A在平面内可表示为A(a,b),其中a表示点A的横坐标,b表示点A的纵坐标.(2)平面内的点和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平面内的任何一个点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反过来每一对有序实数都表示平面内的一个点.(3)有序实数对表示这一对实数是有顺序的,即(1,2)和(2,1)表示两个不同的点.2.平面内点的坐标规律(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第一象限⇔x>0,y>0;点P(x,y)在第二象限⇔x<0,y>0;点P(x,y)在第三象限⇔x<0,y<0;点P(x,y)在第四象限⇔x>0,y<0.(2)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特征点P(x,y)在x轴上⇔y=0,x为任意实数;点P(x,y)在y轴上⇔x=0,y为任意实数;点P(x,y)在坐标原点⇔x=0,y=0.【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m,m-2)在第一象限,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由第一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点可得:m>0,m-2>0,解得m>2.方法点拨: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根据点在坐标系中的符号特征,建立不等式组或者方程(组),把点的问题转化为不等式组或方程(组)来解决.考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特殊点的坐标特征1.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1)平行于x 轴(或垂直于y 轴)的直线上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为不相等的实数.(2)平行于y 轴(或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上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为不相等的实数.2.平面直角坐标系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1)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2)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3.平面直角坐标系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点P (x ,y )关于x 轴的对称点P 1的坐标为(x ,-y );关于y 轴的对称点P 2的坐标为(-x ,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3的坐标为(-x ,-y ). 以上特征可归纳为:(1)关于x 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2)关于y 轴对称的两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同.(3)关于原点对称的两点,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例2】已知点M(1-2m ,m -1)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解析:由题意得,点M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1-2m ,1-m ).∵M (1-2m ,m -1)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 ∴⎩⎨⎧1-2m >0,1-m >0,解得⎩⎨⎧m <12,m <1.考点三、确定物体位置的方位1.平面内点的位置用一对有序实数来确定.2.方法 (1)平面直角坐标法(2)方向角和距离定位法用方向角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方向角是表示方向的角,距离是物体与观测点的距离.用方向角和距离定位法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要注意中心点的位置,中心点变化了,则方向角与距离也随之变化.考点四、点到坐标轴的距离考点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与对称点的坐标-4,-1),C(2,0),将△ABC 平移至△A1B1C1的位置,点A、B、C的对应点分别是A1、B1、C1,若点A1的坐标为(3,1),则点C1的坐标为________.解析:由A(-2,3)平移后点A1的坐标为(3,1),可知A点横坐标加5,纵坐标减2,则点C的坐标变化与A点的坐标变化相同,故C1(2+5,0-2),即(7,-2).方法点拨:求一个图形旋转、平移后的图形上对应点的坐标,一般要把握三点:一是根据图形变换的性质;二是利用图形的全等关系;三是确定变换前后点所在的象限.考点六、函数及其图象1.函数的概念(1)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有些数值是始终不变的,称它们为常量.(2)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在其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函数值:对于一个函数,如果当自变量x =a 时,因变量y =b ,那么b 叫做自变量的值为a 时的函数值注: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3)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2.函数的表示法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这三种方法有时可以互相转化.(表示函数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有时为了全面认识问题,可同时使用几种方法)(2)当函数解析式表示实际问题或几何问题时,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符合实际意义或几何意义.3.函数的图象:对于一个函数,把自变量x 和函数y 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组成这些点的图形叫这个函数的图象.(1)画函数图象,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列表、描点、连线.(2)图象上任一点的坐标是解析式方程的一个解;反之以解析式方程的任意一个解为坐标的点一定在函数图象上.温馨提示:画图象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当图象有端点时,要注意端点是否有等号,有等号时画实心点,无等号时画空心圆圈.【例4】函数y =1x +x 的图象在( ) A .第一象限 B .第一、三象限C .第二象限D .第二、四象限解析:先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出其公共解集,最后求a的取值范围即可.⎩⎨⎧2x<3(x -3)+1,①3x +24>x +a.② 由①得x >8,由②得x <2-4a ,其解集为8<x <2-4a.因不等式组有四个整数解,为9,10,11,12,则⎩⎨⎧2-4a>12,2-4a≤13,解得-114≤a<-52. 故选B.【例5】[2013·苏州] 在物理实验课上,小明用弹簧秤将铁块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速向上提起(不考虑水的阻力),直到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下图能反映弹簧秤的度数y(单位:N)与铁块被提起的高度x(单位:cm)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解析:因为小明用弹簧秤将铁块A 悬于盛有水的水槽中,然后匀速向上提起,直至铁块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露出水面前读数y 不变,出水面后y 逐渐增大,离开水面后y 不变.故选C.方法点拨:观察图象时,首先弄清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意义,弄清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然后分析图象的变化趋势,结合实际问题的意义进行判断.考点七、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方法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首先要考虑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它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它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零的实数.3.当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它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以奇次方根出现时,它的取值范围为全体实数.4.当自变量出现在零次幂或负整数幂的底数中,它的取值范围是使底数不为零的数5.在一个函数关系式中,同时有几种代数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各种代数式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例6】(1)(2010·遵义)函数y =1x -2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2010·济宁)在函数y =x +4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3)(2010·黄冈)函数y =x -3x +1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2010·玉溪)函数y =x x +1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答】(1)由x -2≠0得x≠2.(2)由x +4≥0,得x≥-4.(3)由⎩⎨⎧ x -3≥0,x +1≠0,得x≥3. (4)由x +1>0,得x >-1.。
函数及其图像总结知识点函数的图像是函数表示的一种形式,它是函数在坐标系中的图形表示。
函数的图像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函数的特点和性质。
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函数的图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函数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重要的数学概念。
一、函数的定义在数学中,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
如果存在一种依赖关系,使得除了x以外,对每个x都只有唯一的y和y唯一对应某个x,那么就称这种依赖关系为函数。
函数的符号表示通常是f(x)或者y=f(x),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值域是函数的输出范围。
二、常见函数1. 线性函数:y=ax+b,其中a和b为常数。
线性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斜率a决定了直线的斜率,常数b决定了直线的截距。
线性函数是最简单的函数之一,它们在数学建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 二次函数:y=ax^2+bx+c,其中a、b和c为常数且a不等于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开口向上或向下取决于a的正负。
二次函数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3. 指数函数:y=a^x,其中a为正实数且不等于1。
指数函数的图像是一条逐渐增长或逐渐减小的曲线。
指数函数在自然科学和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4. 对数函数:y=loga(x),其中a为正实数且不等于1。
对数函数的图像是一条渐进线,对数函数能够将指数函数的性质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形式。
5.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
三角函数在物理学、工程学和天文学中有着重要应用。
以上函数是常见的、在数学教育中重点研究的函数。
这些函数具有各自的特点和性质,通过学习这些函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问题,并且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函数的性质1. 奇函数和偶函数:奇函数满足f(-x)=-f(x),偶函数满足f(-x)=f(x)。
通过奇偶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推导出一系列关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质,以及某些函数值的简化表示。
函数知识点总结(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平面直角坐标系1、定义: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2、各个象限内点的特征: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3、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x 轴上的点,y 为零;y 轴上的点,x 为零;原点的坐标为(0 , 0)。
4、点的对称特征:已知点P(m,n),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坐标相同,纵坐标反号 关于y 轴的对称点坐标是(-m,n) 纵坐标相同,横坐标反号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坐标是(-m,-n) 横,纵坐标都反号 5、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纵坐标相等; 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任意两点:横坐标相等。
6、各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
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7、点P (x,y )的几何意义:点P (x,y )到x 轴的距离为 |y|,点P (x,y )到y 轴的距离为 |x|。
点P (x,y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为22y x +8、两点之间的距离:X 轴上两点为A )0,(1x 、B )0,(2x |AB|||12x x -= Y 轴上两点为C ),0(1y 、D ),0(2y |CD|||12y y -=已知A ),(11y x 、B ),(22y x AB|=212212)()(y y x x -+-9、中点坐标公式:已知A ),(11y x 、B ),(22y x M 为AB 的中点,则:M=(212x x + , 212y y +) 10、点的平移特征: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 )向右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 x-a ,y ); 将点(x,y )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 ,y ); 将点(x,y )向上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 将点(x,y )向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 ,y -b )。
y x o y x o y x o y x o 函数的图象1、函数的概念: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例如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的唯一值与之对应,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此时我们也称y 是x 的函数。
2、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通常有三种: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其中解析法是最常见的表示方法。
3、画函数的图像: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列表、描点、连线三步,通常称为三步法画函数图像。
4、画函数图像本质上就是把函数由解析法或列表法向图像法转换的过程。
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5、点函数图像:函数图像上的每一个点,点的横坐标代入自变量,纵坐标代入因变量,这两个量必须满足函数解析式,或在列表中对应,反之,对应的一组自变量和应变量,作为一组有序实数对,则它所对应的点,必然在函数的图像上。
知识点1、函数的图象总结:一般来说,函数的图象是由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系列 组成.图象上每一点的坐标(x ,y)代表了函数的 ,它的横坐标x 表示 的某一个值,纵坐标y 表示与它对应的 值. 知识点2、函数图象画图步骤画出函数y =x +1的图象.总结: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可以概括为 、 、 三步,通常称为 法.热身练习:1、点(-1,2)在第象限A 、一 B 、二 C 、三 D 、四2、点(-1,1)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第( )象限 A 、一 B 、二 C 、三 D 、四3、如图,射线乙甲、L L 分别表示甲、乙两名运动员在自行车比赛中所走的路程s 和时间t 的函数关系,则它们所行的速度关系是( )A 、甲比乙快 B 、乙比甲快 C 、甲乙同速 D 、不一定4、小明骑自行车上学,开始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但行至中途自行车出了故障,只好停下来修车,车修好后,因怕耽误上课,他比修车前加快了骑车的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下面是行使路程s (米)关于时间t (分)的函数图象,那么符合这个同学行使情况的图像大致是( )A BD例题辨析例1、函数x y 21 2的图象.分析 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步骤: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步.练习画出函数y =4x -1的图象:例2、王教授和孙子小强经常一起进行早锻炼,主要活动是爬山.有一天,小强让爷爷先上,然后追赶爷爷;右图中两条线段分别表示小强和爷爷离开山脚的距离 (米)与爬山所用时间(分)的关系(从小强开始爬山时计时),看图回答下列问题:1.小强让爷爷先上多少米?2.山顶距离山脚多少米?谁先爬上山顶?3.小强通过多少时间追上爷爷?练习如图表示某学校秋游活动时,学生乘坐旅游车所行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请根据示意田回答下列问题:1.学生 时下车参观第一风景区,参观时间有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