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华为-天线原理及选型
- 格式:pdf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56
微站设备选型-华为-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目录1. BOOKRRU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介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产品形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性能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安装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属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组网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适用场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覆盖能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典型案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华为分享原理是指华为公司在无线通信领域的一项技术,也被称为“共享天线技术”或“MIMO技术”。
它是一种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的技术,可以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具体来说,华为分享原理利用多个天线在空间上进行分集,通过多路径传输和接收信号,从而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
它可以将无线信号分成多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都由一个独立的天线进行传输和接收,从而实现多用户同时传输和接收数据。
华为分享原理的核心技术是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MIMO技术利用多个天线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通过空间上的多路径传输和接收信号,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通过使用多个天线,MIMO技术可以在同一频带上同时传输和接收多个数据流,从而提高系统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华为分享原理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4G LTE、5G等无线通信技术中。
它可以提高无线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稳定的连接质量,从而满足用户对高速、高质量无线通信的需求。
华为5g通信技术用的什么原理
华为5G通信技术的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多址复用技术
采用OFDM等多址技术,进行高效率信号调制和复用,提高频谱利用率。
二、大规模MIMO技术
在基站端使用大量MIMO发射天线,可以形成尖锐的射频波束,提高覆盖性能。
三、小区密化技术
通过减小小区覆盖范围,提高小区布局密度,增加系统容量。
四、毫米波技术
利用30-300 GHz的毫米波频段,获取更宽大的频谱资源。
克服传输损耗的问题。
五、精准束赋形技术
根据用户位置和信道环境,灵活调整射频波束的方向和形状,提高信号质量。
六、新型调制编码技术
采用诸如极化调制、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等新型调制编码技术,提升可靠性。
七、边缘计算和缓存技术
通过边缘节点缓存和计算,降低时延,提供低延迟服务。
八、网络切片技术
通过网络切片,提供定制化的网络服务,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综上所述,这些都是华为5G网络实现高速率和大容量的关键技术手段。
天线工作原理与主要参数天线是一种用于传输与接收无线电波的设备,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
天线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参数对于无线通信的效果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一、天线工作原理天线的工作原理基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它将电能转换为无线电波或者将无线电波转换为电能。
具体地说,天线通过电流的流动形成一个辐射场,这个辐射场会使得电磁波以特定的形式从天线中发射出去,或者是将接收到的无线电波转换为电流。
天线主要通过以下两个过程实现工作原理:1.辐射:当电流通过天线时,它会在天线中产生一个辐射场,即电磁场。
这个辐射场会按照天线的几何形状和电流的强弱,以特定的形式从天线中发射出去。
这个过程是将电能转换为无线电波的过程。
2.接收:当无线电波通过天线时,它会激发天线中的电磁场,使其产生感应电流。
这个感应电流会被送到接收器中进一步处理,从而将无线电波转换为电能。
这个过程是将无线电波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二、天线的主要参数天线的性能和特点可以通过以下主要参数来衡量和描述:1.频率:天线可以工作的频率范围。
不同频率的天线会有不同的结构和特性。
常见的频率包括低频、中频、高频、超高频和甚高频等。
2.增益:天线辐射或接收信号能力的衡量,是指天线辐射功率或接收灵敏度相对于参考天线(如全向辐射器)的相对值。
增益值越大,表明天线转换能力越好。
3.方向性:即天线辐射或接收信号的主导方向。
具有方向性的天线可以将信号辐射或接收更集中,提高通信距离和工作性能。
4.谐振频率:天线的共振频率,通常与操作频率相同。
在该频率下,天线性能最佳,将最大限度地转换信号。
5.阻抗:天线内部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对比例。
阻抗匹配对于电磁波的传输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天线与信号源或接收器之间的能量传输效率。
6.波束宽度:天线辐射或接收信号的有效立体角范围。
波束宽度越小,表明天线的方向性越强。
7.驻波比:反映天线传输线的阻抗匹配程度,即天线输入端的阻抗与信号源或接收器之间的阻抗之间的比值。
天线的原理与设计天线是将电能(或者电磁波)转换为电磁场(或者电磁波)的装置,它在通信、雷达、无线电电视广播和无线电导航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天线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合适的几何形状和材料选择,使其尽可能高效地辐射和接收电磁波。
天线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 反射和辐射原理:天线将电能转换为电磁波的关键在于其几何形状。
几何形状不同,天线对电磁波的反射和辐射效果也不同。
一般来说,天线的形状需要与待处理信号的波长相匹配,以确保最佳的能量传输和辐射。
2. 功率匹配原理:设计天线需要考虑到待处理信号的功率,以及天线的能量传输效率。
天线设计需要合理选择天线尺寸、形状和材料,以确保尽可能高的信号接收和发射效率。
3. 波束方向性原理:天线的方向性是指其辐射或接收信号的方向性。
波束方向性天线的设计考虑到天线的几何形状、电流分布、波束宽度等因素,以使其增加信号的强度以及抑制不希望的信号干扰。
4. 阻抗匹配原理:阻抗匹配是天线设计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天线的阻抗与发射或接收设备之间的阻抗必须匹配,以确保最大能量传输和最小信号损失。
通过使用匹配网络或其他技术,可以实现天线和设备之间的阻抗匹配。
天线的设计过程可以基于理论分析、模拟和实验来完成。
具体的设计步骤包括:1. 确定设计需求和参数:根据特定应用的需求,确定所需天线的频率范围、增益、方向性、极化方式等参数。
2. 选择适当的天线类型:根据设计需求,选择适合的天线类型,如喇叭天线、螺旋天线、微带天线等。
3. 进行理论分析和模拟:利用电磁场理论和仿真软件,对天线进行理论分析和模拟,确定天线的几何结构和材料。
4. 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制作样品天线并进行实验验证,评估天线的性能和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5. 优化和改进:根据理论分析、模拟和实验结果,对天线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天线的性能和效果。
天线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其他因素还包括天线的制造成本、安装要求、环境适应性等。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Internal HUAWEI Confidentiall学习完此课程,您将会:[掌握天线的作用、基本原理、常见分类、主要技术指标,从而指导如何进行典型场景下的天线选型。
1.1天线的作用1.2天线工作原理1.3天线工作带宽1.4天线极化1.1天线作用l把从导线上传下来的电信号做为无线电波发射到空间l收集无线电波并产生电信号天线的位置和作用基站天馈系统示意图1.2天线工作原理1.3天线工作带宽1.4天线极化1.2天线工作原理l导线载有交变电流时,就可以形成电磁波的辐射,辐射的能力与导线的长短和形状有关;l当导线的长度增大到可与波长相比拟时,导线上的电流就大大增加,因而就能形成较强的辐射。
通常将上述能产生显著辐射的直导线称为振子。
1.2天线工作原理l 两臂长度相等的振子叫做对称振子l 每臂长度为四分之一波长,称为半波振子l 全长与波长相等的振子,称为全波对称振子l 将振子折合起来的,称为折合振子1.2天线工作原理1.2天线工作原理1.3天线工作带宽1.4天线极化1.3天线工作带宽l无论是发射天线还是接收天线,它们总是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工作的。
通常,工作在中心频率时天线所能输送的功率最大,偏离中心频率时它所输送的功率都将减小,据此可定义天线的频率带宽。
l天线工作带宽有几种不同的定义:[一种是指天线增益下降3dB时的频带宽度;[一种是指在规定的驻波比下天线的工作频带宽度;l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工作带宽是按后一种定义的。
具体的说,就是当天线的输入驻波比≤1.5时,天线的工作带宽。
1.2天线工作原理1.3天线工作带宽1.4天线极化1.4天线极化l天线的极化方向:天线辐射的电磁场的电场方向垂直极化水平极化+ 45度倾斜的极化- 45度倾斜的极化双极化天线l两个天线为一个整体l传输两个独立的波V/H (垂直/水平)倾斜 (+/- 45°)极化损失l当来波的极化方向与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向不一致时,在接收过程中通常都要产生极化损失,例如:当用圆极化天线接收任一线极化波,或用线极化天线接收任一圆极化波时,都要产生3dB的极化损失,即只能接收到来波的一半能量;l当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向与来波的极化方向完全正交时,接收天线也就完全接收不到来波的能量,这时称来波与接收天线极化是隔离的。
极化隔离l 隔离代表馈送到一种极化的信号在另外一种极化中出现的比例2.1按辐射方向划分2.2按外形划分2.3按极化方式划分2.1按辐射方向划分定向天线全向天线2.2按外形划分3.1天线电气指标3.2天线机械指标天线主要电气指标天线方向图l天线辐射的电磁场在固定距离上随角坐标分布的图形,称为方向图。
用辐射场强表示的称为场强方向图,用功率密度表示的称之功率方向图,用相位表示的称为相位方向图。
l在移动通信工程中,通常用功率方向图来表示,分为水平方向图和垂直方向图。
天线方向图对称半波振子方向图顶视侧视定向天线方向图全向天线方向图天线增益l增益是指在输入功率相等的条件下,实际天线在最大辐射方向与理想的辐射单元在空间同一点处所产生的场强的平方之比,即功率之比。
l增益一般与天线方向图有关,方向图主瓣越窄,后瓣、副瓣越小,增益越高。
l 一个天线与对称振子相比较的增益用“dBd ”表示l 一个天线与各向同性辐射器相比较的增益用“dBi ”表示l 例如: 3dBd = 5.15dBi2.15dB天线的增益天线其它电气指标波束宽度l 在方向图中通常都有两个瓣或多个瓣,其中最大的瓣称为主瓣,其余的瓣称 为副瓣。
主瓣两半功率点间的夹角定义为天线方向图的波瓣宽度。
称为半功率(角)瓣宽。
主瓣瓣宽越窄,则方向性越好,抗干扰能力越强。
——工程上一般用3dB 波瓣宽度。
俯仰面即垂直面方向图波束宽度天线增益与波束宽度的关系天线下倾机械下倾电下倾前后比l 方向图中,前后瓣最大电平之比称为前后比。
前后比越大,表示天线的定向接收性能就越好。
后向功率前向功率以dB 表示的前后比 = 10 log 典型值为 25dB 左右(前向功率)(反向功率)若 Z A 表示天线的输入阻抗,Z 0 为天线的标称特性阻抗 ,则天线的反射系数为, 。
也可以用回波损耗表示端口的匹配特性, 。
VSWR = 1.5:1 时,R.L. = 13.98dB 。
天线驻波比9.5 WA A Z Z Z Z −Γ=+11VSWR +Γ=−Γ..()20lg R L dB =⋅Γ天线互调l 互调产生的原因:ð 存在磁性物质ð 连接处不紧密ð 不同材料的金属的接触ð 相同材料的接触表面不光滑l 无源互调特性是指接头,馈线,天线,滤波器等无源部件工作在多个载频的大功率信号条件下由于部件本身存在非线性而引起的互调效应。
l 常见影响比较大的互调:三阶互调1.1天线电气指标1.2天线机械指标天线的主要机械指标l天线输入接口l天线尺寸l天线重量l风载荷l工作温度l湿度要求l雷电防护l三防能力4.5山区4.6近海4.7隧道4.8室内4.1城区4.2郊区4.3农村4.4公路4.1天线选型原则-城区应用环境特点:l站址分布较密,要求单基站覆盖范围小,尽量减少越区覆盖的现象,减少导频污染,提高网络质量和容量。
天线选取原则:l工作频率:1710 ~ 2170 MHzl极化方式:±45°双极化l水平波束宽度65°l增益:15 dBil下倾方式:预置 6°电下倾、或0 ~ 10°可调电下倾;0 ~ 15°可调机械下倾l前后比:≥ 25dBl其他:上副瓣抑制 + 零点填充4.2天线选型原则-郊区应用环境特点:l郊区的应用环境介于城区环境与农村环境之间,有的地方可能更接近城区,基站数量不少,这时覆盖与干扰控制在天线选型时都要考虑。
而有的地方可能更接近农村地方,覆盖成为重要因素。
因此在天线选型方面可以视实际情况参考城区及农村的天线选型原则。
l65°或 90°水平波束宽度l一般不采用预置电下倾的天线,即使采用预置电下倾,一般下倾角也比较小。
4.3天线选型原则-农村应用环境特点:l基站分布稀疏,话务量较小,覆盖要求广。
有的地方会采用孤站覆盖,覆盖是最受关注的问题,这时应结合基站周围需覆盖的区域来考虑天线的选型。
天线选取原则:l定向天线工作频率 1710 ~ 2170 MHz / 垂直极化 / 90°水平波束宽度 / 18 dBi 增益 / 不预置下倾 / 零点填充l全向天线工作频率 1710 ~ 2170 MHz / 垂直极化 / 11 dBi 增益 / 不预置下倾 / 零点填充4.4天线选型原则-公路应用环境特点:l该应用环境下话务量低、用户高速移动、此时重点解决的是覆盖问题。
公路覆盖以带状覆盖为主,故多采用双扇区站或“8”字形全向站;在穿过乡镇,旅游点的地区也可采用三扇区或心形全向站。
天线选取原则:l定向天线工作频率 1710 ~ 2170 MHz / 垂直极化 / 30°水平波束宽度 / 21 dBi 增益 / 不预置下倾 / 零点填充。
l“8”字形天线工作频率 1710 ~ 2170 MHz / 垂直极化 / 双向 70°水平波束宽度 / 14dBi 增益 / 不预置下倾 / 零点填充。
l心形天线工作频率 1710 ~ 2170 MHz / 垂直极化 / 210°水平波束宽度 / 12 dBi 增益 / 不预置下倾 / 零点填充。
4.5天线选型原则-山区应用环境特点:l在偏远的丘陵山区,山体阻挡严重,电波的传播衰落较大,覆盖难度大。
以下这几种情况比较常见:盆地型山区建站、高山上建站、半山腰建站、普通山区建站等。
天线选取原则:l定向天线工作频率 1710 ~ 2170 MHz / 垂直极化 / 90°水平波束宽度 / 15 dBi 增益 / 预置电下倾 / 零点填充。
l全向天线工作频率 1710 ~ 2170 MHz / 垂直极化 / 11 dBi 增益 / 预置电下倾 / 零点填充。
4.6天线选型原则-近海应用环境特点:l话务量较少,覆盖面广,无线传播环境好。
对近海的海面进行覆盖时,覆盖距离主要受地球球面曲率、无线传播衰减限制。
考虑到地球球面曲率的影响,对海面进行覆盖的基站天线一般架设得很高,超过100m。
天线选取原则:l定向天线工作频率 1710 ~ 2170 MHz / 垂直极化 / 30°水平波束宽度 / 21 dBi 增益 / 不预置下倾 / 零点填充。
4.7天线选型原则-隧道应用环境特点:l话务量不大,基本不存在干扰控制的问题,主要是天线的选择及安装问题。
天线选取原则:小于2公里:建议选择10-12dBi的八木/对数周期/平板天线安装在隧道口内侧对2km以下的公路隧道进行覆盖;大于2公里:建议采用泄漏电缆等解决。
4.8天线选型原则-室内应用环境特点:l为解决室内覆盖问题,通常是建设室内分布系统,将基站的信号通过有线网络直接引入到室内各区域,再通过各室内天线完成信号收发,从而达到消除室内覆盖盲区,抑制干扰,为室内用户提供良好的网络覆盖。
天线选取原则:l全向天线工作频率 800 ~ 2500 MHz / 垂直极化 / 360°水平波束宽度、90°垂直波束宽度 / 2dBi 增益。
l平板定向天线工作频率 800 ~ 2500 MHz / 垂直极化 / 90°水平波束宽度、60°垂直波束宽度 / 7dBi 增益。
l对数周期天线工作频率 800 ~ 2500 MHz / 垂直极化 / 55°水平波束宽度、50°垂直波束宽度 / 11.5dBi 增益动态多波束天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