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小学数学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2]
- 格式:doc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7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
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动手发现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出示圆片图形:
( 1 )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
(2)“我能画”环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不限定用圆规)
(学生用圆柱、三角板中的小圆、直尺中小圆、茶杯盖……)
(3)剪出自己画好的圆。
(三)、认识圆的特征
1、拿出自己画好的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两折痕的交点叫做。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
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1.参考模板来填写;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教学过程(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一.新课导入(1)出示下图:提问:这幅画上画了什么?它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能指出这个机器人的手在哪儿吗?(2)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种新的图形——角二.操作探究(一)认识实物中的角1.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面有角2.从实物中找角。
每同桌同学为一组,合作从所给的学具袋中(五角星.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吸管.小棒)找出角,并按这些物体有角没角分成两类【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引入角,从认识的事物中进行分类,初步感知生活角的特点,从辨析中理解角。
】3.初步认识角的形状和特征。
(1)教师要求每个学生在以上表面有角的学具材料中取一个物体,提问:仔细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用语言描述角是怎样的?(小组讨论)(2)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板书:尖尖的.直直的.平平的.滑滑的【设计意图:在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中半抽象出角的特征,利用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对角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初步形成角的特征和概念。
】4.折角.摆角(1)要求学生将学具袋中没有角的物体想办法变成有角的物体。
(2)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教师巡视选取学生制作出的不同的实物角展示在黑板上,并指出制作的角在哪儿。
(3)指名三位学生上黑板沿实物角的边画角。
【设计意图:通过变角的操作削弱非本质属性,抽象出角的本质属性,在辨析交流使概念深化。
】(二)认识数学中的角师将实物移置图形的上方。
指出:这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指出:直直的这两条线叫角的边,这个尖尖的点叫角的顶点(板书:顶点.边)。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采用校本研修的方式,开展“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活动的流程分为四步走,过程中线下、线上相结合: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
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1.参考模板来填写;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31465263872174二、新课1.提出问题。
(1)呈现购书的录像或画面,请学生描述购书的情况。
之后,请学生提出问题。
(2)请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一本《作文选》多少元?”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21。
2.教学用“四舍”法试商。
开始前,可进行谈话:我们已学过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数21不是整十数,怎样想商呢?(1)学生独立计算。
(2)组织交流。
学生有可能用口算答出84除以21商4,甚至没有一个学生把21看作20来想商。
此时,肯定学生正确完成了计算,真棒!接着,由谈话引出试商:要想算84里面和几个21,既要看十位,又要看个位。
这道题中84.21都比较小,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商4。
如果被除数、除数比较大,不能一眼看出该商几,该怎么办呢?我们来想一想,除数是整十数来试商,是不是会比较方便些。
下面咱们就用尝试一下。
(3)师生共同经历试商过程。
请学生说出把21看作几十试商?之后,试除……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用20试除得到的商4称为“初商”。
“初商”是否合适,必须进行检验。
(4)完成例3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
订正时提问:“谁能说一说你是把除数看试商的?是怎样想的?”“观察一下例题和做一做中的题目,除数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三道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试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说明:除数个位数是1、2、3、4的两位数,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个位上的数舍去,看作整十数试商。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
采用校本研修的方式,开展“三备两磨”岗位实践,活动的流程分为四步走,过程中线下、线上相结合: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
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
1.参考模板来填写;
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
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
根据第1题拿出其中一。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
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1.参考模板来填写;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一课多轮,深度教研”活动反思新宁路小学栗艳近段时间,学校开展了“一课多轮,深度教研”的活动。
在此活动期间,我校有3名青年语文教师在校领导、教研组和听课教师的共同参与和帮助下通过轮班授课、在集体评议、再次备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打磨出了三节优质课。
此项活动的开展有效解决了授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引导教师在教研互动中共同成长。
作为一名听课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感受颇多,也促使本人对平时如何进化有效教学进行了反思,现将本人的感受和反思与老师能分享。
一、一课多轮,优化教学的有效模式一课多轮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通过三位教师十二节课的呈现。
我对这种教学模式有了粗浅的认识。
“一课多轮”是由一名教师进行授课,全体教师在听课后进行反思、评课,并再次改进,授课教师取长补短继续教学同一篇课文,听课教师再次评课,又设计出新的教案,授课老师继续讲授。
虽然是相同的教学内容,通过四次的教学,呈现的教学效果不相同,各班学生的课堂表现也不相同,教学不再纸上谈兵,而是再实践中出真知。
由于老师四次磨课的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上都能扬长避短,优化教学方法,使得教材得以深度解读,教学效果也是越来越好,教者、听者都是受益匪浅。
二、提高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意识一课多轮的教学研讨形式充分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从选课,备课、评课、议课、到在次备课、优化设计都由教研组或全体语文教师参加。
在组内和全体听课教师合作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问题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让授课和听课教师深刻地感受到了只有经过不断的磨练,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
树叶:同学们,
了什么?生:一片树叶。
师:看到树叶,大家想到什么?张曌金:秋天到了,树叶黄了。
师:想知道这片树叶制造多少氧气吗?生:想。
师:想知道这片树叶有多少茎吗?生:想。
师:想知道这片树叶一周有多长吗?生:师:树叶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它们生前给人类绿化环境,
落叶归根后,化为春泥,滋润土地。
值得我们纪念,想把这片树叶画下来作纪念吗?生:想。
请同学们,把它画下来。
二、互动新授
学生一笔画树叶。
认识周长(看动画)。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吗?(喜欢)今生:不是。
师:为什么?生:因为不是一周。
示另一张,
师总结:这一周的长度,其实就是树叶的周长(让学生试着接出“周长”
请同学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现在听听小蚂蚁说得跟你们一样吗?(课件放录音:我爬过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看图,放录音:蜗牛想围着这两个图形各走一周,走的路程一样吗?独立思考
演示验证学生说法)师生共同谈收获。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做教材48页“试一试”第一题。
师:大家能求出小公园的
高灿:1、3、4、5有周长,2、6没有周长。
因为2、6不是图形的一周。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生:(略)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
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
作业要求:1.参考模板来填写;2.作业字数不少于400字;3.内容必须为原创,若出现雷同,将视为不合格。
附件:作业模板《》教学设计城关镇中心小学刘君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冠.树枝.树干.树洞.树根)2.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生命的情感。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结构和组织。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
同学们认真观看。
说一说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课件:一年四季的大树。
生:(快速抢答)大树。
一年四季的大树。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树的故事》.二.新授师:下面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做一个小游戏,来考考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课件:比较树枝生长方向有什么不同?比较颜色有什么不同?比较外形有什么不同?生:汇报。
师:你还知道其它总类的大树吗?生:汇报。
师:同学们了解大树的种类可真不少。
那老师在考考大家。
你们知不知道大树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呢?(树冠.树枝.树干.树洞.树根)课件:大树的分步图。
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对大树有了一定的了解。
有谁到大树这儿来玩呢?参考下面图片编一个大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课件:小鸟,猴子,大树不仅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小朋友的好朋友。
课件:校园中的大树但有些大人,违背了人们的意愿,看看他在做什么?课件:砍伐树木生:汇报。
师: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生:汇报。
三.欣赏图片,启发学生完成作业。
课件:饱满主题突出,饱满有变化…等。
四.作业: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把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
画出大树的故事,看谁画的最有趣。
五.总结: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爱护大树。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经历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本次校本研修活动圆满结束了,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都得到很多收获。
最后,请每一位老师提交一份最终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及磨课小结,该作业计入考核课题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或使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学习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和研究物理规律。
3.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并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实验、归纳、对比。
有条件可做学生分组实验。
教具学具学生(或教师):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或电阻箱、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可用学生电源)、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观察一些常用电器的图片。
想一想:下列用电器电流大约多大?浴霸、电视机、洗衣机、电烤箱、笔记本电脑、灯泡。
讨论并给出答案:学生观察、思考。
生活中几个常用电器的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
引入课题浴霸:约5 A;电视机:约1 A;洗衣机:约1 A;电烤箱:约2 A;笔记本电脑:约2 A;灯泡:约0.2 A。
提出问题:各种用电器的电流大小不同,那么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电流大小问题,引起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关注。
引发学生的思考。
为引入新课教学进行铺垫。
新课讲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合理猜想设计实验一、猜想与假设【启发】各种用电器的电流大小不同:那么电流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手电筒中使用新电池或旧电池,灯泡的亮度不同,通过灯的电流与灯两端电压有关吗?在家庭电路中使用不同的灯泡,亮度不同,那么通过灯的电流与灯丝电阻有关吗?在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关系呢?猜想:若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存在什么关系?若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存在什么关系?【设计实验】若研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或电流与电阻的关系,需要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思考。
国培小学数学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2]
三备两磨岗位实践作业
教学设计方案终稿
课题圆的周长
姓名XXX 学科数学学校XXXXXX 年级六年级
教学目标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前已经理解了周长的意义,掌握了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知道半径,直径的关系并且会画圆,能测量出圆的直径。
这节课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的知识为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做好了铺垫。
同时学生对各项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并且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脑思考,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互探讨学习的风气较浓,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平时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有较强的合作意识。
老师只要充分发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是乐意做课堂的主人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难点: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包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应用等)一、激情导入
1、动物王国正在举行动物运动会可热闹了,想不想去看一看?
、一只小山羊和一只梅花鹿分别在圆形和正方形跑道上赛跑,大家猜最谁跑的路程远?
二、探究新知
(一)复习正方形的周长,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有关系。
1、由比较两种跑道的长短,引出它们的周长你会算吗?(如果学
生谈到角或线的形状,就顺势导:正方形是由4条这样的线段围成(三)介绍圆周率
1、师:任意一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这是一个
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用手指写一写。
2、圆周率是怎样发现的,请同学们看课本小资料,讲述并对学生
进行德育教育。
3、小结:早在1500年前,祖冲之把圆周率算到了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比外国人早了整整一千年,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
数学史的巨大贡献,今天,同学们自己动手也发现了这一规律,老师相信同学们当中将来也会有成为像祖冲之一样伟大的科学家,根据需要,我们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点。
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的?两个数相除又可说成是两数的比,所以这个结果就是圆周长与它直径的比值。
我们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字母“∏”表示。
这个比值是固定的,而我们现在得到的结果有差异主要是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有误差造成的。
那圆周率的数值到底是多少呢?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强调∏≈3.14,在说的时候要注意是近似值,写和算的时候要按准确值计算,用等号。
)
四)推导公式
1、到现在,你会计算圆的周长吗?怎样算?
2、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表示d直径,字母公式怎样写?(板
书:c=∏d)就告诉你直径,你能求圆的周长吗?圆的周长是它直
径的∏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
3、知道半径,能求圆的周长吗?周长是它半径的多少倍?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一张圆桌面的直径是0.95米,求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得数
保留两位小数)
2、花瓶最大处的半径是15厘米,求这一周的长度是多少厘米?花
瓶瓶口的直径是16厘米,求花瓶瓶口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花瓶瓶底的直径是20厘米,求花瓶瓶底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钟面直径40厘米,钟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钟面分针长10厘米,它旋转一周针尖走过多少厘米?
5、喷水池的直径是10米,要在喷水池周围围上不锈钢栏杆2圈,
求两圈不锈钢总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和大家说点什么?
这节课,同学们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关系、有怎样的关系,然后进行科学的验证,发现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们正在走一条科学的研究之路,希望你们能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教学设计初稿的修改点
利用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讨论,使学生对后续的实际探究过程有明确的目的性。
课件中两只小兔子进行赛跑比赛是生活问题,却是比较圆的周长和正方形周长的数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
利用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通过结合实际动手操作和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了圆周长的概念,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磨课活动小结
磨课活动过程
分析
第一步:“1备”有教研组选课《圆的周长》,由主备教师撰写教学设计;
第二步:“1磨2备”由主备教师说课,有小组成员集体打磨,集思广益,完善这课的设计,并进行观课分工,为听课做准备。
第三步:“1上”由主备教师根据修
订后的教案上课,同伴观课。
第四步:“2磨3备”教研组第二次磨课,更具主备教师上课情况,根据不同的观课维度帮助主备教师完成这个的第二次打磨,进行第三次备课,结合大家的智慧,主备教师修改完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活动反思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磨课活动,使我受益匪浅。
我明白了数学课要通过时间来进行。
这样学生才能印象深刻。
记忆也深刻达到掌握。
教学中让学生多实践,从中体会周长的意义。
发挥小组合作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从中发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