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数学广角-抽屉原理》201204041516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18
2020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的应用》精品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抽屉原理的应用)》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72页例3。
二、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应用,加深学生对“抽屉原理”的理解。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三、教学重点: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能找出问题中什么是“待分的东西”,什么是“抽屉”。
五、教法要素: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例1、例2的学习,理解了抽屉原理。
2.原型:从4个红球和4个蓝球中摸出2个同色的球3.探究的问题:(1)从4个红球和4个蓝球中摸出2个同色的球,最少需要摸出几个球,才能保证有两个球是同色的?(2)解决属于“抽屉原理”范畴的一系列简单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六、教学过程:(一)唤起与生成师:“在上几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认识了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应用千变万化,今天我们就利用抽屉原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探究与解决1、探究一:出示问题:从4个红球和4个蓝球中摸出2个同色的球,最少需要摸出几个球,才能保证有两个球是同色的?(1)学生猜测。
(2)摸球验证。
使学生明确:球的颜色一共有两种,如果只摸两个球,会出现三种情况:两个红球、一个红球一个蓝球、两个蓝球。
如果再摸一个球,不管是红球还是蓝球,都能保证三个球中一定有两个同色的。
(3)引导学生利用抽屉原理来解释。
“如何把“摸球问题”转化成“抽屉问题”?”“把谁看做抽屉?”“把谁看做待分的物体?”交流后师生小结:把两种颜色的球看作两个抽屉,把要摸出的球看作待分的物体,只要摸出的球(待分的物体)比两种颜色种数(抽屉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4)继续延伸:“如果球的颜色有三种,至少要摸出几个球,才能保证摸出的球里有两个同色?为什么?”学生思考后交流。
得出结论:要保证摸出两个同色的球,摸出的球的数量至少要比颜色种数多1。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5.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案备课时间2012年3月26日星期一上课时间教学内容抽屉原理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杯子、铅笔、课件、学习单前置性作业教学过程设计小班化策略运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如果老师给你们小组5本作业本,要求全部发完,而且每人都发到本子,会是什么结果?生(5人组):我们小组刚好每人一本。
生(4人组):我们小组其中有一人分到两本师:我说你们四人中肯定有一个人分到两本,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说的这么肯定吗?师:在这个现象中就隐藏着数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这个数学原理。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1、观察猜测:多媒体出示:4枝铅笔,3个文具盒师:如果把4枝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会出现什么情况?(生可能会答:有一个文具盒里肯定有2枝铅笔)2、小组合作:师:用你们的小组合作把这一现象表示出来。
课件出示:材料一:放一放,放出不同的摆放情况,看一看一共有几种情况?材料二:画一画,在学习单上画出不同的摆放情况。
材料三:一张纸,用简单的方式把不同的摆放情况表示出来给学生5秒钟的时间考虑选择材料同质分组:选用同一种材料的学生为一组,进行小组合作。
3、小组汇报交流先请选择材料一的学生汇报,接着请选择材料二的学生汇报,最后是选择材料三的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结果,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们观察每一种摆放情况,你们能发现什么?(每一种摆放情况中,都一定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有2枝铅笔。
也就是说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你能解释“至少”有2枝的意思吗?(不少于两只,可能是2枝,也可能是多于2枝)师:把4枝笔饭放进3个盒子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铅笔。
新人教版六下抽屉原理教学设计【2篇】篇一:抽屉原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抽屉原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抽屉原理”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能遇到实例,但并不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来理解和运用“抽屉原理”。
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抽屉原理”的“一般化模型”。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感受到用“抽屉原理”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激趣是新课导入的抓手,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游戏,让学生置身游戏中开始学习,为理解抽屉原理埋下伏笔。
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探究性学习把抽屉原理较为抽象难懂的内容变为学生感兴趣又易于理解的内容。
特别是对教材中的结论“总有、至少”等字词作了充分的阐释,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建模”,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模型化,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抽屉原理,运用抽屉原理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等活动,发现、归纳、总结原理。
3、使学生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游戏请5名同学到前面来,老师这有4张凳子,老师喊123开始,要求每位同学都必须坐在凳子上,引导:5位同学坐在4张椅子上,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凳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
我们刚才做了个小游戏,但小游戏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有趣的数学原理——抽屉原理。
《数学广角---抽屉原理》教学设计淮南二十六中孔燕琴教学目标1、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分析等数学活动,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规律。
渗透“建模”思想。
3、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4、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经历“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抽屉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杯子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导入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数学广角”中的抽屉原理(板书课题),请你猜一猜抽屉原理会是什么样的原理?生活中抽屉是干什么用的呢?抽屉里又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呢?同学们感兴趣吗?2、师:虽然我对同学们的生日不了解,可是我敢肯定地说:前两排同学中肯定至少有2人的生日在同一个月份,你们相信吗?(请同学报出自己出生的月份,进行验证).你怎么理解“至少”两个字的意思?3、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下面我们开始上课,可以吗?二、通过操作,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1、观察猜测课件出示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 ____支铅笔。
猜一猜: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至少放进 ____支铅笔。
2、自主思考师:把4支铅笔放进3个文具中盒中,可以怎样放? 有几种不同的放法?(小组合作)请同学们实际放放看。
学生动手操作,将不同的放法记录下来。
(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3、交流汇报师:谁来展示一下你摆放的情况?(指名摆)根据学生摆的情况,师板书各种情况。
(4,0,0)(3,1,0)(2,2,0)(2,1,1),师:还有不同的放法吗?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