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建筑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885.49 KB
- 文档页数:23
香格里拉酒店设计标准一、建筑设计标准1. 建筑风格:香格里拉酒店以现代中式风格为主,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营造出富有文化内涵和品质感的氛围。
2. 建筑外观:酒店建筑外观应简洁、大气,体现现代感与中式风格的结合。
采用高档材料,注重细节处理,使整个建筑外观精美、典雅。
3. 室内外空间布局:酒店空间布局应注重功能性和舒适性,合理规划公共区域、客房区域和后勤区域。
同时,应注重室内外空间的衔接与过渡,保证空间的连贯性和流通性。
4. 采光与通风:酒店应采用合理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确保室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
采用落地窗、天窗等设计手法,增加自然采光,提高室内舒适度。
5. 无障碍设计:酒店建筑设计应符合无障碍设计标准,考虑残疾人的需求和便利,确保所有人都能方便地使用酒店设施。
二、室内设计标准1. 色彩与材质:酒店室内设计应注重色彩搭配和材质选择。
采用中性色调为主,搭配局部的深色或亮色,营造出舒适、安逸的氛围。
选用高档材料,注重质感与细节处理,提升整体空间品质。
2. 家具与陈设:酒店家具应选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现代款式,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
陈设品应突出中式文化特色,体现酒店品牌形象。
3. 照明与灯光:酒店照明设计应考虑功能照明与装饰照明的结合。
在保证基本照明需求的前提下,运用局部照明、氛围照明等设计手法,打造舒适、优雅的室内环境。
4. 绿化与景观:酒店室内应设置绿化区域和景观小品,增加室内外环境的互动与交流。
采用盆栽、绿植等元素,营造出自然、清新的氛围。
三、景观设计标准1. 室外景观:酒店室外景观应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与协调。
合理利用地形、水系等自然元素,打造独特的景观空间。
运用石景、水景、植物景观等元素,营造出宁静、雅致的氛围。
2. 入口与门头:酒店入口与门头应突出品牌形象和特色。
采用中式风格的设计手法,搭配现代化的元素,营造出大气、典雅的氛围。
3. 庭院与露台:酒店庭院和露台应设计成多功能活动区域,满足客户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
酒店设计相关规范与要点酒店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项目,与消防、结构、水电、内装等多个专业息息相关。
为了保证酒店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设计师需要遵守相关规范和注意一些要点。
以下是酒店设计的相关规范和要点。
一、建筑规范1.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包括建筑结构、防火设计、建筑给排水、建筑电气、建筑细部节点等规范。
2.组成相关规范:(1)酒店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包括结构设计的要求、安全系数、抗震设计等。
(2)酒店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利用等要求。
(3)酒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包括强电系统、弱电系统、照明系统、电缆布线等规定。
二、火灾防护规范1.建筑设计消防规范:包括防火分区、疏散通道、室内消防设施等的规定。
2.建筑物消防设施设计规范: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的要求。
3.安全疏散通道设计规范:包括疏散楼梯、避难层、安全出口等的规定。
4.火灾控制室设计规范:包括门窗、通风、建筑材料等的要求。
三、客房设计规范1.客房布置规范:包括客房面积、房型设计、门窗位置等的规定。
2.客房内部装饰设计规范:包括地板、天花板、墙面、家具等的选材和布置要求。
3.卫生间设计规范:包括卫生间面积、设备摆放、排水系统等的规定。
4.电器设备安装规范:包括空调、电视、保险箱等电器设备的安装位置和布线要求。
四、公共区域设计规范1.大堂设计规范:包括大堂结构、吊顶、地面装饰、接待台等的要求。
2.餐厅设计规范:包括餐厅面积、座位布置、灯光照明等的规定。
3.会议室设计规范:包括会议桌椅布局、灯光照明、音响设备等的要求。
4.健身房、游泳池、水疗中心等公共设施的设计规范。
五、室外景观设计规范1.建筑物外立面设计规范:包括立面材料、造型、颜色搭配等的要求。
2.露台、庭院、花园等室外空间的布置规范。
3.停车场、道路、人行道等交通设施的规范。
六、室内环境设计规范1.室内照明设计规范:包括灯具种类、位置、亮度等的要求。
五星级酒店设计规范1.建筑设计:五星级酒店的建筑设计应具有独特性和标志性。
建筑师应采用创新的设计理念,以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外观和形象。
2.建筑材料:五星级酒店应使用高品质的建筑材料,例如大理石、花岗岩、玻璃等。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高质量的外观,还能提供持久性和可靠性。
3.客房设计:五星级酒店的客房设计应着重于舒适和奢华。
客房内应配备高品质的家具、床上用品和浴室设施。
此外,酒店还应提供豪华套房,以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
4.公共区域设计:五星级酒店的公共区域设计应独特而豪华。
大堂、餐厅、会议室和其他公共空间应具有美观的装饰和设施,如高天花板、壁画、水景等。
5.设施和设备:五星级酒店应提供一系列高端设施和设备,如室内游泳池、健身房、水疗中心等。
这些设施和设备应设计和布局合理,以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
6.环境友好性:五星级酒店的设计应考虑环境友好性。
酒店应采取可持续性设计和建筑方法,如太阳能电池板、节能灯具等,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7.安全性:五星级酒店应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来确保客户的安全。
这些措施包括设备和设施的安全设计、紧急疏散计划和火灾安全措施等。
8.无障碍设计:五星级酒店应具备无障碍设计,以提供给各种特殊需求的客户使用。
这包括轮椅通道、无障碍电梯、盲文标志等。
总之,五星级酒店设计规范要求酒店建筑和室内设计具有独特性、奢华、舒适以及环境友好性。
同时,它还要求酒店提供一系列高端设施和设备,以满足客户的各种需求。
这些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独特而豪华的环境,提供给客户最高水平的服务和体验。
酒店建筑设计——要点总结一、总体要求1.1. 在总平面中酒店应设置在重要区位,贴临城市主路,宜独立设置。
1.2. 酒店主入口门前应退红线≥25m。
1.3. 出入口:酒店应尽可能明确并区分主入口、会所入口、服务入口、货物出入口及其它出入口。
1.4. 流线:尽量做到顾客流线、员工流线、服务流线、货物及垃圾流线互不交叉。
1.5. 车流:应在酒店主入口前设回转车道以方便接送客人,做到有效组织地面轿车流线及停车区域,大客车流线及停车区域,出租车流线及停车区域、等候区域,供货车流线及卸货区域,垃圾车流线及清运区域等。
1.6. 汽车坡道要求:1.6.1. 紧贴酒店尽量不设汽车坡道;必须设置时,建议仅能通过轿车,禁止通行非酒店的货车。
1.6.2. 通行酒店轿车的车道净宽≥8m;通行酒店货车的车道净宽≥9m,坡道净高≥3.6m,车库内车道净高≥3.6m。
1.7. 停车要求:1.7.1. 地上宜设 0.08K①个垂直车位(含残疾人车位)、且≥15 个,车位最小尺寸为 5.0m×2.5m;地下车库应预留 0.32K个车位,车位最小尺寸为 5.3m×2.4m。
1.7.2. 酒店前广场应设置 VIP 停车位,停车位尽量远离建筑;场地内设 2~4 个大巴车位,并尽量远离前广场。
1.7.3. 酒店地下车库要尽量与购物中心地下车库相连通,至少要与相邻甲级写字楼地下车库连通;酒店车位要考虑宴会厅、会议室需求,并尽量设在酒店地下入口附近。
1.8. 景观、视线要求:1.8.1. 裙房层的大堂吧、餐厅(含包间)、会议室、游泳池,标准层的套房,行政层豪华套房(含总统套)及行政酒廊应尽可能朝向最优景观。
1.8.2. 酒店主立面、大堂吧、餐厅(含包间)其室外不宜出现泄爆口、吊装孔、竖井等地面构筑物。
1.8.3. 酒店主立面之前尽量不设车库出入口;如需设置时,应与主入口保持一定距离,并且汽车坡道不能影响特色餐、全日餐室外景观。
酒店建筑设计方案论述1. 背景介绍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酒店作为旅游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酒店的建筑设计方案是决定一个酒店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制定一份优秀的酒店建筑设计方案。
2. 酒店建筑设计要点2.1. 酒店的类型在制定酒店建筑设计方案时,首先需要确定酒店的类型。
根据酒店的不同类型,建筑设计要点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连锁酒店和度假酒店需要注重品牌形象,星级酒店则需要注重舒适度和服务质量,精品酒店则需要注重设计感和个性特色。
2.2. 空间规划酒店的建筑设计要考虑到空间规划,包括酒店客房、大堂、会议室、餐厅、健身房等公共空间的设计。
良好的空间规划可以为酒店营造出舒适、宽敞的环境,提升客户满意度。
2.3. 酒店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是酒店建筑设计的重要部分,它的美观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顾客的第一印象。
同时,外观的设计也要考虑到酒店的定位、地域文化等因素。
2.4. 安全设计在酒店建筑设计中,安全设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点。
从防火设施到应急逃生通道的设置,都需要考虑到安全因素。
2.5. 环保设计在现代社会,环保已成为各行各业都需要关注的重要议题。
酒店建筑设计也需要注重环保设计,例如使用节能材料、采用可再生能源等。
2.6. 细节设计酒店的服务质量往往体现在细节上,因此对于酒店建筑设计,更注重细节的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
从客房的柔软床垫到酒店内部的艺术品、花卉摆放等,都需要考虑到细节方面。
3. 酒店建筑设计流程3.1. 确定规划范围和需求在制定酒店建筑设计方案前,需要明确规划的范围和业主的需求。
业主对酒店的定位、面积、服务要求等需要做出详细规划。
3.2. 初步方案设计初步方案设计是指在明确规划范围和需求后,对酒店建筑设计进行初始的概念设计,包括外观设计、空间布局、功能区划等。
3.3. 方案修改和完善在确定初步方案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这个阶段需要业主、设计师、概念工程师等多方面的协调,对酒店的整体设计进行修改和完善。
酒店建筑设计——要点总结一、总体要求1.1. 在总平面中酒店应设置在重要区位,贴临城市主路,宜独立设置。
1.2. 酒店主入口门前应退红线≥25m。
1.3. 出入口:酒店应尽可能明确并区分主入口、会所入口、服务入口、货物出入口及其它出入口。
1.4. 流线:尽量做到顾客流线、员工流线、服务流线、货物及垃圾流线互不交叉。
1.5. 车流:应在酒店主入口前设回转车道以方便接送客人,做到有效组织地面轿车流线及停车区域,大客车流线及停车区域,出租车流线及停车区域、等候区域,供货车流线及卸货区域,垃圾车流线及清运区域等。
1.6. 汽车坡道要求:1.6.1. 紧贴酒店尽量不设汽车坡道;必须设置时,建议仅能通过轿车,禁止通行非酒店的货车。
1.6.2. 通行酒店轿车的车道净宽≥8m;通行酒店货车的车道净宽≥9m,坡道净高≥3.6m,车库内车道净高≥3.6m。
1.7. 停车要求:1.7.1. 地上宜设 0.08K①个垂直车位(含残疾人车位)、且≥15 个,车位最小尺寸为 5.0m×2.5m;地下车库应预留 0.32K个车位,车位最小尺寸为 5.3m×2.4m。
1.7.2. 酒店前广场应设置 VIP 停车位,停车位尽量远离建筑;场地内设 2~4 个大巴车位,并尽量远离前广场。
1.7.3. 酒店地下车库要尽量与购物中心地下车库相连通,至少要与相邻甲级写字楼地下车库连通;酒店车位要考虑宴会厅、会议室需求,并尽量设在酒店地下入口附近。
1.8. 景观、视线要求:1.8.1. 裙房层的大堂吧、餐厅(含包间)、会议室、游泳池,标准层的套房,行政层豪华套房(含总统套)及行政酒廊应尽可能朝向最优景观。
1.8.2. 酒店主立面、大堂吧、餐厅(含包间)其室外不宜出现泄爆口、吊装孔、竖井等地面构筑物。
1.8.3. 酒店主立面之前尽量不设车库出入口;如需设置时,应与主入口保持一定距离,并且汽车坡道不能影响特色餐、全日餐室外景观。
1.8.4. 柴油发电机房、锅炉房位置不宜在前广场下方,避免吊装孔、泄爆口影响主立面及主入口前景观。
1.9. 消防要求:酒店四周应满足消防规范。
1.10. 人防要求:酒店使用的地下室范围内禁止设计人防。
1.11. 地下面积要求:地下部分主要功能为后勤服务及设备用房,统一按照 6500m²左右考虑(特殊大型酒店除外,如东湖六星酒店)。
1.12. 平面流线要求:参见 App001 万达星级酒店空间关系流线图。
二、裙房区设计要求2.1. 面积建议:2.2. 大堂、前台2.2.1. 大堂的挑空部分面积约600~1000㎡,酒店大堂挑空区宜横向布置,面宽和进深基本比例为 3:2 左右;根据不同项目,其面积可以调整。
2.2.2. 首层大堂内,距入口 10m范围内原则上不得有柱子。
2.2.3. 大堂设休息区,并不得与大堂酒吧、全日餐厅相互干扰。
2.2.4. 前台办公室应与登记柜台紧邻,在登记台后应留出≤1.5m的过道空间。
2.2.5. 行李房最好能有与核心筒货梯连通的直接通道,方便行李送到客人房间。
2.2.6. 贵重物品保管间应有内部通道与前厅办公室联通。
2.2.7. 大堂应设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或厕位。
2.2.8. 大堂应设 ATM 取款机和公共电话机位。
2.2.9. 客梯区域应考虑避免总服务台视线通视,登记柜台至电梯厅的距离宜≤40m。
2.2.10. 所有后勤服务、公共卫生间门或入口严禁朝大堂开,商店、商务中心等门或入口尽量不朝大堂开;严寒地区,所有连通室外且人员经常出入的门应设门斗。
2.2.11. 若酒店有会所时,必须有独立的接待大堂。
2.3. 大堂酒吧2.3.1. 酒吧与大堂、全日餐流线尽量不交叉。
2.3.2. 酒吧可以设置小舞台。
2.4. 商店2.4.1. 应设商品部,可为精品店、花店、报刊店等。
2.4.2. 若酒店附近有超市、报刊亭等时,面积不宜过大。
2.4.3. 为不影响外立面设计风格,不宜占用大堂主要立面。
2.4.4. 商店在大堂边上时,不能直接朝大堂开门。
2.4.5. 商务中心(票务中心)2.4.6. 应设商务中心,内设接待区、文印区、休息区、上网区等。
2.4.7. 商务中心可设在首层或会议层,但均要求客人易于到达。
2.5. 餐厅2.5.1. 全日餐厅2.5.1.1. 设迎客区及等候区。
2.5.1.2. 全日餐厨房不能与其它餐厅厨房合用。
2.5.1.3. 坐席区要尽量朝向室外景观,坐席区与取餐区配置动线合理。
2.5.1.4. 万达酒店全日餐厅应设 VIP 包房(尽量有自然采光、景观良好)。
2.5.1.5. 全日餐厨房最好能有与核心筒服务电梯连通的后勤通道(非客人走道),方便送餐到客房层。
更多内容关注搜建筑微信2.5.1.6. 送餐、收餐流线不能重叠交叉,送餐、收餐设不同的出入口。
2.5.2. 特色餐厅2.5.2.1. 设有迎客结账区。
2.5.2.2. 包房送餐流线禁止与散座区交叉。
2.5.2.3. 送餐、收餐流线不能重叠交叉,送餐、收餐设不同的出入口。
2.5.2.4. 建议特色餐厨房与中餐厨房设在同一层,若不能,则应尽量保证特餐厨房区域与中餐厨房区域上下叠合,并与楼电梯间靠近,以便互相支援。
2.5.3. 中餐厅2.5.3.1. 设迎客结账区、等候区及酒水展示区。
2.5.3.2. 设大、中、小包间,单个包间面积≥50 ㎡,其中必须设一个 30 人座的包间(万达厅)、面积≥170 ㎡,一个 20 人座的包间、面积≥130 ㎡;所有的中餐大包间均设置卫生间和步入式衣帽间。
当包间过小时,可以考虑包间之间做活动隔断分割。
30 人座包间就餐区至少为 10m×10m,20 人座包间就餐区至少为 8m×8m。
包间配休息区、衣帽间、卫生间、备餐间,中小型包间可以两间设置一间共享的备餐间;包房入口应为双开门,进入包房应先为休息区,避免进入包房直接面对用餐区。
2.5.3.3. 包房送餐流线禁止与开放用餐区交叉。
2.5.3.4. 送餐、收餐流线不能重叠交叉,送餐、收餐设不同的出入口。
2.5.4. 宴会厅2.5.4.1. 宴会厅长宽比例在 2:1 左右为宜,且应分为 3 个独立的隔间,隔间比例在 3:2 左右为宜。
2.5.4.2. 宴会厅每个隔间应有独立的客人入口,且入口应居中设置;每个隔间还应有独立的 2个后勤出入口,方便后勤送餐、收餐,并满足卫生防疫要求。
2.5.4.3. 宴会前厅以长方形配置为准,短边宽度不小于 8.0m。
2.5.4.4. 宴会厅及宴会前厅尽量划入一个防火分区内,避免宴会厅正门为防火门。
2.5.4.5. 宴会厅交通流线顺畅,易于到达及疏散,宴会出口与电梯厅及电扶梯距离不大于 50m。
2.5.4.6. 宴会厅应设衣帽间,位置尽量靠近电梯厅口或扶梯口,方便客人并且避免流线过长、交叉。
2.5.4.7. 新娘房内设卫生间、化妆间,位置靠近宴会厅,并且尽量不从前厅直接进入宴会厅。
2.5.4.8. 宴会厅后勤走廊最小净宽度(最窄处)不小于 2.2m。
2.5.4.9. 宴会厅层男女卫生间大小应根据人数计算,男卫不少于 10 个小便斗、8 个厕位;女卫不少于 15 个厕位,并且每个卫生间宜≥60 ㎡。
2.6. 会议室(厅)2.6.1. 中小会议室 6 个以上(含会见厅与新娘房)。
2.6.2. 会议室(厅)交通顺畅,易于到达及疏散,会议室(厅)出口与电梯厅口或扶梯口距离应≤50m。
2.6.3. 可以设 VIP 接待厅和董事会议室,应设一个可容纳 40 人的会见厅,内设衣帽间、卫生间。
2.6.4. 会议室(厅)内应设衣帽间及储存设备的空间。
2.6.5. 会议室(厅)可以设置活动隔屏,方便组合。
2.6.6. 会议室(厅)长宽比宜≤2:1。
2.7. 厨房、卫生间2.7.1. 各类厨房不能合用,例如特色餐厨房与全日餐厨房应独立。
2.7.2. 各层厨房区域宜尽量布置在上下相近的区域,并紧邻外墙,以利于排烟、泄爆。
2.7.3. 厨房区域必须与货用电梯相连,全日餐厨房还应靠近核心筒的服务电梯,以便为客房层送餐。
更多内容关注搜建筑微信2.7.4. 厨房应避免送餐、收餐的流线穿越非本厨房服务的公共区域。
2.7.5. 洗碗间应与收餐流线搭配,紧邻餐厅及厨房出入口。
2.7.6. 厨房区域应有排水降板,地坪要与餐饮空间齐平,不得有高差。
2.7.7. 厨房上一层是卫生间时,卫生间应做同层排水。
2.7.8. 首层必须设残疾人卫生间或厕位,其它层可根据条件选设。
2.7.9. 中餐层在包间内设卫生间、散座区内设男女卫生间之外,不再另设卫生间。
2.8. 康体区2.8.1. 应设独立的接待区。
2.8.2. 健身房、跳操房入口应设置客人门禁及读卡装置。
2.8.3. 健身房、跳操房地面应作隔振处理。
2.8.4. 男女更衣室内设卫生间。
2.8.5. 更衣室应直接通往游泳池休息区,并且通道上要先后设置强制通过式淋浴装置和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且保证淋浴废水单独排放,不得与浸脚消毒池合流。
浸脚消毒池长度不小于 2m,宽度与通道等宽,深度 200mm。
强制淋浴的红外感应器应设置在通道上方易于感应客人通过的区域。
2.8.6. 除热带地区外,更衣区及通往泳池区的通道应铺设地暖,最好在浸脚消毒池下方也设置地暖,这样可以避免冬季水温太低客人反感进浸脚水池。
2.8.7. 条件允许时可以设棋牌室、台球室等。
2.8.8. 除男女更衣室内卫生间外,本层应另设公共卫生间,每个 10~15 ㎡为宜。
2.9. 游泳池2.9.1. 室内游泳池池水面积尽量≥150㎡。
游泳池的宽度≥7.5m。
2.9.2. 室内游泳池池水深度是指游泳池装饰完成底表面至池水溢流水面的垂直距离,池水深度可以有变化。
成人游泳池浅水区水深不低于 1.0m,深水区不大于 1.55m,浅水区的水面面积占总水面面积比例不小于 20%。
浅水至深水过渡斜坡坡度不应大于 1︰10。
儿童池水深不大于 0.6m。
2.9.3. 室内游泳池尽量为规则带泳道分隔的长方形;室外游泳池可根据景观设计而采用不规则形状,但应避免狭窄的水道及尖角。
2.9.4. 游泳池四周应为“囗”或“匚”型平台环绕,游泳池一端为休息区,另一端为≥2.0m上岸区,沿游泳池长边平台最窄处≥2.0m。
特殊设计的游泳池,如“无边际游泳池”、“玻璃边游泳池”等需提交酒店公司单独评估其安全性。
2.9.5. 游泳池需要设计通过台阶或垂直爬梯引导进入水体,入池台阶每级阶梯高度不大于 180mm,宽度不小于 260mm,入池爬梯在深水区至少应设置两处。
2.9.6. 在游泳池底最低点设置两个泄水口,沿游泳池长边设置吸污口。
2.9.7. 除热带地区外,酒店室内游泳池应在周边铺设地暖。
2.9.8. 游泳池水下沿长边布置低压安全照明灯,照明灯间距≤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