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酒店建筑设计及案例分析65p.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25
高层酒店建筑设计及案例分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高层酒店已经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建筑形式。
高层酒店的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艺术,需要考虑到建筑的美观性、实用性、功能性等方面。
本文将从高层酒店建筑的设计要素、设计技巧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展开讨论。
高层酒店建筑的设计要素地理位置高层酒店建筑的地理位置是影响其设计要素的重要因素。
在城市中心地带,一般会有更高的建筑限制,而在郊区等地,则可以有更多的设计空间。
同时,地理位置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如气候、风景等,来确定建筑的空间形态和外观风格。
建筑结构高层酒店的建筑结构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和抗震能力,并在实用性和美观性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
综合考虑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案,可以选择优化的结构设计方案,以达到更好的建筑效果。
外立面设计外立面设计是高层酒店建筑设计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最有表现力的部分。
外立面设计有助于提升建筑的美观性和视觉效果,并且有助于向市场和客户传达信息。
室内设计在高层酒店的室内设计中,需要兼顾美观和实用,同时也要关注空间的细节设计。
酒店内的不同功能区域需要合理划分,并且将设计重点放在入口和公共区域上,以提高酒店的整体形象和服务水平。
高层酒店建筑设计技巧建筑外立面的设计技巧在高层酒店建筑外立面设计中,需要注重不同建筑形态、不同视角的呈现效果。
选取合适的材料并进行充分的测试,可以对外立面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阳光下进行实时渲染,可以更加真实地预览外立面设计效果,提高设计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室内设计的技巧在高层酒店的室内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不同设计风格。
例如,客房设计需要体现舒适性和实用性,特别是对床和卫浴等功能空间的设计非常重要。
同时,酒店内的公共区域也需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选择、灯光搭配等因素,以营造出更好的视觉效果。
案例分析1. The Ritz-Carlton, Hong Kong香港丽思卡尔顿酒店,位于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一家世界级的豪华酒店。
精品高星级酒店建筑和室内设计探析——以宁波凯悦尚萃酒店为例摘要:本文通过宁波凯悦尚萃酒店的建筑和室内设计实例,从多方面探讨精品高星级酒店的设计特质和要点。
关键词:精品酒店;高星级酒店;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自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现了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以来,国内的星级酒店像雨后春笋般不断的涌现,国际酒店集团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崭新的设计和经营理念,不断提升高星级酒店的建筑档次和服务品质。
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现今高星级酒店项目已经呈现出新的功能定位和设计趋势,笔者结合自身负责设计管理的宁波凯悦尚萃酒店为例,简要介绍和分析精品高星级类型酒店的特质和要点。
1.高星级酒店发展趋势和要点1.1.星级酒店概述我国酒店行业内对于酒店等级和品质的分类有很多种,但最权威的依然是以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4308—2010)为准,该标准从硬件和软件等方面规定了酒店星级的划分条件、服务质量和运营规范要求:一、二、三星级酒店属于有限服务类型,规模不大,功能也不会太复杂;四星级和五星级(含白金五星级)酒店是完全服务类型,面积规模大、功能复杂、硬件档次高。
1.2.高星级酒店的发展由于受该评定标准和固有思维的限制,市场上已评定的高星级酒店,无论是商务型还是度假型项目,建筑面积一般都大于3万㎡,房间数都超过250房,建设规模和门槛都很高,回报周期也比较长。
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用地和建造成本不断上涨,为了降低投资门槛和运营成本,各大酒店管理公司在深入研究国内快速增长的细分市场后,陆续引入一种崭新的精品高星级酒店概念:大约1~2万㎡的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200间的客房,精致而有品质的室内装修效果,人性化的体验服务,通过紧凑型的设计布局和高效率的经营模式,目标实现高于市场同档星级酒店的平均利润率。
比如洲际集团的英迪格、万豪集团的万豪AC、凯悦集团的凯悦尚萃等酒店品牌,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该类型酒店的出现,来适应国内多变的市场需求。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浅析一、引言:介绍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背景和意义二、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结构材料、高度、地震设计等等三、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方法:钢构架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复合墙梁式结构等四、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分析:以某个超高层酒店办公楼为例,进行结构设计及其优化方案的分析和讨论五、总结与展望:对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作为当代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对于城市的形象、经济、科技、环保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的建筑高度也在不断攀升。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是超高层建筑的关键,其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经济、美观等多方面都对于建筑本身及其周边区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外观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结构的最优化方案,确保建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合理。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结构材料、高度、地震设计、风载荷、人工活荷载、温度变化、地基承载力、结构节点等等。
其中,建筑高度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大关键点,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带来的不仅是工程技术上的挑战,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环保、设计美学等方面的影响。
结构材料的选择包括混凝土、钢结构、复合材料等,不同的材料选择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美观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
地震设计也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地震对于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也是建筑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等的不断发展,也为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采用新型复合材料的结构,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自重和耗能,达到更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高层宾馆案例分析1、上海商城1990年竣工地点:中国上海业主:海崖有限公司面积:186000平方米材料:混凝土、石材、玻璃合作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背景介绍:区位及周边环境介绍:功能分区级空间流线:建筑设计思想与评价:背景介绍:上海商城(Shanghai Centre)位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坐落于南京西路上,是一座集办公,剧院,酒店和商场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
整个建筑内有472间豪华服务公寓,30000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一个城市超市,三层高档商场,上海商城剧院,贸易展览中心,和一个五星级的酒店-波特曼丽嘉酒店。
上海商城是由约翰波特曼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鹿岛建设株式会社,于1990年4月开业。
整个建筑由三幢塔楼和一组群楼组成。
上海商城内有多个外国领事馆或其下属部门的办公地点,其中包括美国,爱尔兰,巴西,菲律宾,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
波特曼创造的宾馆“中庭”形态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庭从被客房围绕转变为被裙房围绕,空间尺度由大变小;空间形态从纯粹几何的圆形和方形,转变为椭圆的、半圆的和不规则曲线形;中庭的围合面从垂直的,转变为内斜的和外斜的,甚至曲线的。
但更重要的是,他设计的宾馆建筑日益注重历史文化和地方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成功的建筑应该强烈地反映出它存在的目的,应该折射出当时的文化”。
酒店设计中,就是“要尊重历史文脉的同时满足现代酒店顾客的要求”。
区位及周边环境介绍:上海商城是上海展览中心与外资合办的一座商业贸易大楼。
位于南京西路上海展览中心对面。
地处静安区中心位置,上海市有名的商业购物街区。
紧靠南京路一面为商城的主要入口,南京西路商业价值丰厚,临街位置人流量较大。
南京西路车行繁忙,城市公共交通便利,是基地周边最具活力的街道。
商城东侧为西康路,相对功能分区级空间流线:大楼由美国建筑大师约翰·波特曼设计,故大楼也被人称为波特曼,它是一座大型公共服务性的建筑物。
外墙不加粉刷,保持水泥本色,呈现光泽。
高层旅馆建筑防火案例分析一、情景描述某市一栋塔式三星级宾馆,地上13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52m,框架剪力墙结构,耐火等级一级,设有集中空气调节系统,每层建筑面积均为4000㎡,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地下二层主要使用功能为消防泵房、柴油发电机房、配电室和通风、空调机房等设备用房和汽车库,地下一层主要使用功能为汽车库和办公室,首层主要使用功能为消防控制室、接待大厅、咖啡厅和餐厅的宴会厅(容纳人数上限均为280人),地上二层主要使用功能为健身房和餐厅的包房(容纳人数上限均为250人),地上三层主要使用功能为办公室和会议室(容纳人数上限均为200人),地上四层至地上十三层主要使用功能均为客房(各层容纳人数上限均为300人,见图1-7-1)。
该宾馆各层均划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两部上下直通的防烟楼梯间。
该宾馆按有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置了消防设施及器材。
图1-7-1 客房标准层建筑平面图二、案例说明本案例主要分析下列内容:(一)建筑分类。
(二)安全疏散。
三、关键知识点及依据(一)建筑分类情景描述中该宾馆为建筑高度超过50m的旅馆。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该宾馆的建筑分类应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二)安全疏散应根据建筑的高度、规模、使用功能和耐火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
安全出口、疏散门的位置、数量和宽度,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的形式,疏散门开启方向,疏散距离和疏散走道的宽度应满足人员安全疏散的要求。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该宾馆的安全疏散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地下室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火分区,且相邻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上设有防火门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分别设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2.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3.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30m,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房间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1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