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废物堆肥处理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13.51 MB
- 文档页数:10
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评估一、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分类及介绍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分选、压实、堆放、填埋、焚烧和热解等。
其中,分选技术是通过人工或机器将废物分类,以便进行更好的处理。
压实技术是将固体废物进行压缩,降低体积,减少运输和储存成本。
堆放技术是将废物进行有序堆放,以便进行后续处理。
填埋技术是将废物填埋在地下,使其与生态环境隔离。
焚烧技术是通过高温氧化分解有害物质,减少废物量。
热解技术是将废物经过加热分解,得到可再利用的物质。
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络合等。
其中,酸碱中和技术是将废物中的酸碱物质进行混合,中和掉其酸碱性。
氧化技术是通过将废物进行氧化反应得到可利用的物质,如酮类、醛类等。
还原技术是通过还原剂将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络合技术是通过添加络合剂使有害物质形成不溶于水的络合物,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堆肥、厌氧消化、生物反应器等。
其中,堆肥技术是使用细菌和真菌来降解和转化有机废物,将其变成有机肥料。
厌氧消化技术是将废物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在低氧环境下进行分解,从而产生沼气和有机肥料。
生物反应器技术是将细菌和真菌固定在废物表面,利用微生物对废物进行处理。
二、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应用评估1、技术优缺点评估目前,针对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在实践应用中存在较大差异。
根据处理技术评估,从各自的优劣势和适用范围来考虑,一方面物理处理技术处理周期短,处理效率高,但同时也有可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另一方面,生物处理技术对环境影响较小,但处理周期较长;化学处理技术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二次污染,其应用范围相对较窄。
2、经济性评估在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选型时,经济性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该评估主要考虑实施该技术所需的人力、资金、设备和维护成本等,以及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等。
在经济性评估方面,首要考虑的是技术成本和技术运营成本。
如焚烧技术,特别是有害废物的焚烧技术,需要高昂的设备投入和运行费用,同时由于污染排放等问题,其经济性评估也是非常复杂的。
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设备与技术标准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环境、生产车间、原料预处理、堆肥接种、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加工、质量检验等技术环节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有机废物堆肥化过程及堆肥产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7959-1987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145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838-2002 地表水质量标准GB18877-2002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 20287-2006 农用微生物菌剂NY525-2002 有机肥料NY/T 7982004复合微生物肥料NY/T 883-2004 农用微生物菌剂生产技术规程NY 884-2004生物有机肥GB 4284-19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8172-198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GB12348—19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HJ/T81—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GB 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定义本标准采用如下定义3.1固体有机废物固体有机废物是指在植物和动物生产以及人类生活等过程中产生的对原生产系统或原所有者无原使用价值的生物质类残余物。
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污泥、加工类有机废物、园林修剪废物、生物质垃圾等。
3.2堆肥化堆肥化是指在一定的水分、C/N比和通风等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实现固体有机废物无害化、稳定化的过程。
82 |同质量固体废物的投资上,要比单纯的焚烧处理投入成本低。
堆肥处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它不能够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比如固体废物中的石块、金属、玻璃等废弃物不能够被微生物所分解,因此必须要分拣出来另行处理,对废处理存在着无害化程度低的特点,但是堆肥的周期相对较长,不仅占用了大量的面积,而且卫生条件差。
堆肥处理产生的肥料效果比较低、成本却相对较高,因此与其他处理肥料小相比,销售比较困难,难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性。
仅仅靠堆肥处理办法只能处理15%左右的固体废物组分,在具体使用堆肥技术时首先应该将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然后再将易腐蚀的废物进行发酵,才能够有效地防治重金属的深入,保证有机肥的产量能够达到国家的标准,从而实现无害化。
1.3 焚烧处理焚烧处理办法是针对于固体废物中的可燃物,通过对这些可燃物进行焚烧会释放出热量,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烟气和固体残渣。
为了体现出节能、环保性,需要对热能进行回收,可以进行发电,然后对排放的烟气要进行净化的处理,残渣也要进行有效地消化,从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焚烧处理技术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处理量比较大、兼容性好,而且无害化比底。
因此这种处理方法使用相对较为普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焚烧处理应用时如果达不到一定的规模,占地面积小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进行焚烧处理时还涉及到气化处理、热解处理等新的方法,目前正处在研究和试验阶段,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使用[2]。
2 城市固体废物综合处理技术在对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处理时也就是将堆肥、焚烧和填埋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处理,这种综合处理的办法能够提高废物处理率,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废物的回收利用率,从而使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回收再利用。
通过采取综合处理办法能够减少单一处理存在的缺点和难点。
在具体操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将城市的固体废物分选为无机物、回收物、可燃物和有机物。
其中无机物可以包括砖头瓦砾、煤灰、地灰等这些可以进行填埋,也可以生产成建材;而对于一些回收物,比如金属、玻璃、塑料、纸张等可以加强回收再利用。
工艺方法——高温堆肥技术处理固体废物工艺简介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等堆积起来,使细菌和真菌等大量繁殖,细菌和真菌等可以将有机物分解,并且释放出能量,形成高温。
高温堆肥是生产农家肥料的重要方式。
高温堆肥过程中形成高温,也可以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
高温堆肥适用于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含量大于40%的垃圾。
堆肥处理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的氧化和分解能力,在一定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有控制地促进固体废弃物中的可降解有机质发生生物化学降解,形成一种稳定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产生的堆肥是优质的土壤改良剂。
高温堆肥可以分为一般堆肥和高温堆肥两种,前一种的发酵温度较低,后一种的前期发酵温度较高,后期一般采用压紧的措施。
高温堆肥对于促进农作物茎秆、人畜粪尿、杂草、垃圾污泥等堆积物的腐熟,以及杀灭其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等具有一定的作用。
高温堆肥可以采用半坑式堆积法和地面堆积法堆制。
前者的坑深约1m,后者则不用设坑。
两者都是需要通气沟,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
两者都需要铺一层农作物秸秆等,再铺一层人畜的粪尿,并泼一些石灰水(碱性土壤地区则不用泼石灰水),然后盖一层土。
一般发酵56℃以上5-6d,高温50℃-60℃持续10d即可。
如果堆肥的温度骤然下降,则应及时补充水分。
待堆肥的温度降低到40℃以下时,高温堆肥中的有机物就大部分形成腐殖质了。
目前堆肥处理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污泥、人畜粪便、农业废弃物、食品加工业废弃物等。
目前堆肥处理的主要对象是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污泥、人畜粪便、农业废弃物、食品加工业废弃物等。
但有机物的分解难完全,无量化难彻底,堆肥时间长,占地面积大,且有机肥的肥力较差,在国内垃圾处理总量中,堆肥占到10%-20%,这几年来其比例有明显下降。
综合而言,垃圾高温堆肥可以实现资源化利用,但是堆肥效率较低,周期较长。
浅谈几种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比较目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问题也日益突出。
针对这个问题,各种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应运而生,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进行比较。
首先要提到的是填埋技术。
填埋是一种将固体废物直接埋入地下的处理方式,其优点是简单易行,成本较低。
填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填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将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焚烧技术是另一种常见的固体废物处理技术。
通过高温将固体废物燃烧,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热能和灰渣。
焚烧技术的优点是能够减少废物体积,同时产生能源。
焚烧也会释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焚烧技术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和能源。
堆肥技术是一种将有机废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的处理方式。
堆肥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降解有机物,减少有机废物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产生有机肥料,可用于农业生产。
堆肥技术需要时间较长,一般需要数月到数年才能完成。
如果处理不当,堆肥过程中也会产生恶臭和有害气体,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再来是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这种技术使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来处理固体废物,如分离、浸出、萃取等。
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的优点是能够高效地分离和去除废物中的有害物质。
该技术对废物的要求较高,针对不同种类的废物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工程复杂度较高,同时成本也较高。
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和处置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处置技术非常重要。
填埋技术简单易行,但对土地资源和环境影响较大;焚烧技术能够减少废物体积,但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堆肥技术能够转化有机废物为有机肥料,但处理时间较长;物理化学处理技术能够高效去除废物中的有害物质,但工程复杂度和成本较高。
在选择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找到合适的平衡点。
固废处置技术方案
固体废物的处理有多种技术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压实处理:通过对废物进行压实,以实现减容化、降低运输成本、延长填埋寿命。
这是一种常见的预处理技术。
2. 破碎处理:为了使固体废物能够更好地进入焚烧炉、填埋场、堆肥系统等,需要先进行破碎处理,以减小废物的尺寸。
破碎后的废物不仅尺寸均匀,质地也均匀,有利于后续的填埋处理。
3. 分选处理:通过分选将有用的固体废物充分选出来加以利用,将有害的部分分离出来。
分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料的某些性质差异进行分离。
4. 固化处理:通过向固体废物中添加固化基材,使有害的固体废物被固定或包容在惰性固化基材中,从而实现对废物的无害化处理。
5. 焚烧处理:焚烧法是固体废物高温分解和深度氧化的综合处理过程,可以将大量有害的废料分解成无害的物质。
6. 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利用高温热等离子体将危险废物快速分解破坏。
其中有机物热解为可燃性的小分子物质,无机物被高温熔融后生成类玻璃体残渣。
以上方案仅供参考,具体采用哪种方案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工业固体废物堆肥工艺一、好氧堆肥的基本工艺传统的堆肥化技术采用厌氧的野外堆积法,使用这种方法占地面积大,时间长。
现代化的堆肥生产一般采用好氧堆肥工艺,它通常由前处理、主发酵(一次发酵)、后发酵(二次发酵)、后处理、脱臭及贮存等工序组成。
1.前处理在以家畜粪尿、污泥等为堆肥原料时,前处理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水分和碳氮比,或者添加菌种和酶制剂。
但以生活垃圾为堆肥原料时,由于垃圾中含有大块的和非堆肥物质,因此有破碎和分选前处理工艺。
通过破碎和分选,去除非堆肥物质,调整垃圾的粒径。
一般来说,适宜的粒径范围是12~60mm,最佳粒径随固体废物物理特性的变化而变化。
降低水分、增加通透性、调整碳氮比的主要方法是添加有机调理剂和膨胀剂。
调理剂是指添加到堆肥化物料的有机物,借以减少单位体积的质量并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利于好氧发酵,也可以增加物料中有机物量。
理想的调理剂是干燥的、较轻而易分解的物料。
常用的有木屑、稻壳、禾秆、树叶等。
膨胀剂是指有机的或无机的三维固体颗粒,当把它加入湿堆肥化物料中时,能有足够的尺寸保证物料与空气的充分接触,并能依靠颗粒间接触起到支撑作用。
普遍使用的膨胀剂是干木屑、花生壳、小块岩石等物质。
2.主发酵主发酵可在露天或发酵装置内进行,通过翻堆或强制通风向堆积层或发酵装置内供给氧气。
在露天堆肥或发酵装置内进行堆肥时,由于原料和土壤中存在微生物作用,开始发酵,首先是易分解的物质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热量,使得堆肥温度上升。
微生物吸取有机物的碳氮营养成分,在细菌自身繁殖的同时,将细胞中吸收的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产生热量。
发酵初期物质的分解是靠嗜温菌(生长繁殖最适宜温度为30~40℃)进行的。
随着堆肥温度的升高,嗜热菌(最适宜温度为45~65℃)取代了嗜温菌,能进行高效率的分解。
氧的供应情况与保温的良好情况对堆料的温度上升有很大影响。
通常将温度升高到开始降低为止的阶段,称为主发酵期,以城市生活垃圾为主体的城市固体废物好氧堆肥化的主发酵期为4~1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