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列对联中找出上下联组合成一幅完整的对联-茶陵第一中学
- 格式:ppt
- 大小:995.00 KB
- 文档页数:48
考点五修辞、仿写与对联题型:修辞、仿写、对联题型一修辞1.(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柏坡岭下,这一带村庄____________(紧密/稠密),相距多在三四华里,且沿滹沱河分布。
这里依山傍水,滩地肥美,稻麦两熟。
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____________(保障/保险)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西柏坡正处于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坐落在一片向阳的形状如马蹄的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比较隐蔽,此处西扼太行群山,东临冀中平原,交通便利,易守难攻。
西柏坡(甲)适宜危急时刻向深山转移。
(乙)便于顺利时向城市进军。
西柏坡以其优越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朽贡献。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只有才B.既就C.因为所以D.既又(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2022·江苏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字,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①法国女作家萨冈写的小说《你好,忧愁》说的是一个少女和她老爸的故事。
②由于这部小说,风情优雅的法国又多了一种“萨冈式微笑”。
③萨冈为搅动她情绪的温柔和烦恼起了一个美丽而庄重的名字:忧愁。
④去掉她有些玩世不恭的意味,与忧愁优雅地握手,是不错的选择,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
⑤能拥抱欢乐,与忧愁握手,距离“只生欢喜不生愁”还会远吗?(摘自新浪博客)A.①句的主语是“法国女作家萨冈”。
B.②句中“萨冈式微笑”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与其为之烦恼,不如说一声“你好,忧愁”——这句话是选择复句。
D.“风情优雅”“美丽而庄重”“拥抱欢乐”分别是主谓、并列、补充短语。
3.(2022·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下列选项中括号内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精品文档,欢迎下载!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四:对联1.(2019·绍兴中考)绍兴兰亭景区有一副楹联,上联为:雅集鸿文传百代,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 )A.至乐无声唯孝悌B.流觞韵事足千秋C.来听渔鼓唱前朝D.愿无忘名士风流2.(2019·温州中考)寻找“最美”对联。
根据内容,给下面三个地方选出相应的对联。
(1)永嘉上塘殿戏台( ) (2)文成刘基庙( )(3)江心屿文天祥祠( )A.侧身天地成孤注;满目河山寄一舟。
B.占事考详,明有徵验,开国文臣第一;运筹画计,动中机宜,渡江策士无双。
C.古往今来,多少英雄人物,功名利禄真亦假;天长地久,却看儿女柔情,离合悲欢实还虚。
3.(2019·广东中考)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无处随时不清风动来举起消酷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19·庆阳中考)根据《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完成下面对联。
(任选一联)上联:________孙行者上联:黑风山里黑熊怪下联:鹰愁涧遇小白龙下联:白虎岭________5.(2019·北京中考)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一副对联,他不能确定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
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驼铃__①__,古道徐行,一路丝绸连__②__;波涛__③__,汪洋横渡,千年文明耀__④__A.①滚滚②欧亚③悠悠④乾坤B.①滚滚②乾坤③悠悠④欧亚C.①悠悠②欧亚③滚滚④乾坤D.①悠悠②乾坤③滚滚④欧亚6.(2019·安徽中考)下列对一首五律颔联和颈联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颔联)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________。
(颈联)A.风高还 B.风高回 C.高风还 D.高风回7.(2020·原创)匾额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民俗文化精品,它以凝练的诗文、精湛的手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
对联专题学习目标:1.了解对偶的修辞手法。
2.了解对联的知识和结构特点。
3.掌握组合或拟写对联的方法。
一、中考链接1. (2019广东)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六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无处随时不清风动来举起消酷暑2. (2019河池)楹联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
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词义相关,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班级开展“品赏楹联,传承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3分)(1)请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能够组成一副对联的两句话,抄写在横线上。
(1分),。
A. 立志读尽人间书B. 人生唯因读书好C. 悬梁刺股求学路D. 发愤识遍天下字(2)生活处处是语文。
请你自拟或从日常生活、文学诗赋中找出一副对联(本试题卷出现的对联除外),并根据楹联特点写出所选对联的妙处。
二、知识梳理1.对联的含义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对联的特征(1)字数相等。
上下联字数相等。
(2)词性相对。
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或词组,词性需相同(这是对偶修辞的基本要求)。
从上下联的关系看可以分为三种:①正对:用来表现相近或相似的事物,从两方面来说明一个事物,描绘一种景象;②反对:用来表现相反的事物,上下两联的内容是相反的;③流水对:上下联的意思具有因果、条件、假设、承接等关系。
(3)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句式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
(4)内容相关。
对联的上下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5)节奏相合。
节奏是由停顿形成的,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应当吻合。
(6)平仄相协。
汉语每个字都有声调,古代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仄,就是不平的意思,与平声相对。
对联要求上下两联之间平仄相协。
第1课春一、选择题(共10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抖擞.(sǒu)涨.潮(zhǎng)酝踉.(niàng)B.黄晕.(yùn)混.杂(hǔn)斗笠.(lì)C.支撑.(chēng)薄.烟(bó)笼.罩(lǒng)D.嘹.亮(liáo)蓑.衣(suō)应和.(hé)【答案】C【解析】A.酝踉.(niàng)——酝酿;B.混.杂(hǔn)——hùn;D.应和.(hé)——hè;故选C。
2.(2分)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A.清脆嘹亮薄烟B.傍晚短笛赶趟C.郎润筋骨润湿D.抚摸烘托静默【答案】C【解析】C.“郎润”应为“朗润”。
故选C。
3.(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读书,是增长知识和阅历、缓解焦虑迷茫最便捷的,然而,普遍的现状是人们的深度阅读、经典阅读比较。
经典作品是人类文化集大成的展现和表达,深度阅读会让年轻人的生命更有宽度和厚度,对人格的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A.路径匮乏造就B.途径匮乏塑造C.途径困乏造就D.路径困乏塑造【答案】B【解析】考查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
先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路径:指通向某个目标的道路。
匮乏:缺乏;贫乏。
多用以指物资。
造就:培养使有成就。
途径:方法,路子。
塑造:用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形象。
困乏:疲乏,劳累。
结合语境,读书是增长知识和阅历、缓解焦虑迷茫的方法,应填“途径”;“深度阅读会让年轻人的生命更有宽度和厚度”是结论,说明前一句年轻人的深度阅读、经典阅读少,应填“匮乏”;人格是塑造的不是造就的;故选B。
4.(2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十年磨一剑破釜沉舟英雄明日酬沧海三载读寒窗卧薪尝胆志士今朝铸辉煌览前贤思已过展卷挥毫书壮志念亲情感师恩扬鞭策马上征程今年去庄浪监考,庄浪一中校门口对联是:成竹在胸那怕他题深似海真知满腹且看你笔下生花以下是到百度上搜集的一些高考宣传对联长郡考点上联:逢盛世郡园朴实沧海横流尽本色下联:迎国考书生沉毅妙笔生花皆文章构思创意:全联融入百年长郡“朴实沉毅”校训,鼓励考生沉着自信。
雅礼考点上联:立品读书当胜日下联:成长创业趁华年构思创意:全联引经据典,劝勉考生生逢祖国盛世,自己也正值青春年少,一定要珍惜韶光学习成才明德考点上联:才思奔笔底下联:创意蕴心中构思创意:鼓舞考生、特别是心理不稳定的考生,使他们充满自信参加高考。
长沙市一中考点上联:盛世不遗贤但临大事心须敬下联:精思宜放胆已邃群科气自华构思创意:全联旁征博引,力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对高考的要求,体现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对联文化内涵深厚。
师大附中考点上联:湖湘多俊彦下联:社稷重英才构思创意:全联突出湖湘英才辈出的特色,将国家重才及湖湘多才结合起来。
地质中学考点上联:学海泛轻舟智慧是本滋德润才皆有悟下联:考场竞风流诚信为新走笔运筹需凝神构思创意:对联融入今年“诚信高考”特色,同时鼓励考生沉着应考。
市6中考点上联:生花缘妙笔好抒破浪乘风至下联:灌圃藉良师勤育经天纬地才构思创意:上联引典,祝福考生能考场顺利;下联感谢鼓励老师继续培养良才。
市28中考点上联:荐能举贤精选良才诚信为本下联:择优拔萃广开学路英才于斯构思创意:针对28中是职高对口升学考点的特点,表达欣逢盛世对国家广开人才成长之路的赞赏,同时融入“诚信高考”概念。
西充中学校门对联一副上联:承巴蜀传统陶养人文情韵育满园桃李成大器下联:倚王者宝地铸就鲲鹏气概看万千学子步青云长铁一中考点上联:江山代有人才出下联:各领风骚数百年长沙市一中上联:敦品学勇求新良骥始昭千里志下联:识耻荣严守纪后生应副楚材名构思创意:此联旨在体现时代精神,又体现传统优良品格承继;既体现国考考场要求,又有对考生的激励与期望。
专题13 对联【知识贮备】1.定义:对联,对联,又称楹联、对子、联语、对句、联对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需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是传统文化之一。
对联一般由上联、下联和横批构成。
在考试中,则很少接触或用到横批。
2.区分对联上下联的方法:(1)按音调平仄区分。
一般看尾字声调,上联尾字的声调应为仄声,下联尾字的声调为平声(即拼音中的一声和二声)。
(2)按因果关系区分。
“因”为上联,“果”为下联。
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这一对联。
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
因此,“方向正确城乡富”为上联,“政策英明衣食丰”为下联。
(3)按时间先后区分。
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
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这一对联。
“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
因此,“风送莺歌辞旧岁”为上联,“雪伴梅香迎新春”为下联。
(4)按逻辑关系区分。
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一对联。
这副对联中的“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因此,“勤俭持家家道昌”为上联,“团结建国国事兴”为下联。
3.对联的贴法:(1)看位置。
当你面向门站立时,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上下联不可贴反;(2)看横批。
按照古人写字的习惯(由右至左),以背对门的方向为准:上联在横批左下方(即右侧),下联则在横批右下方(即左侧)。
按照现在人写字习惯(由左至右),则以面对大门的方向为准: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4.朗读对联的方法:先读上联,后读下联,最后读横批。
5.属对(即创作对联)的原则:(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
(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一、中考语文仿写续写对联专题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对联是汉语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起源于古代悬挂“桃符”的习俗。
相传古代到了春节前一日,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或张贴于大门两旁,以压邪驱魔。
王安石有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桃符上书写的文字由二神变为驱祸祈福的吉祥话,进而发展为两句对偶句。
对联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构成。
一般要求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一致、词性相同。
词义相关、平仄(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仄声)相对,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对联以凝练著称,被誉为“浓缩的诗”。
——摘自《<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九年级第一学期P140页》(材料二)临近春节,佳慧同学书写了四副对联:A.户纳春风人气高,门迎红日财源广。
B.比肩齐迈求知路,同窗共研修身经。
C.国泰民安人增寿,风调雨顺福临门。
D.教学相长育新秀,德才兼备泽后昆。
(1)(材料一)依次介绍了对联的起源、________、发展和________。
(2)①(材料二)所列四幅对联中,适合送给家中老一辈人和同学的对联分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②没有送出的两幅对联中,需要调整上下联位置的一副对联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答案】(1)作用(用途);结构要求(特点)(2)C;B;A;上联尾字应该用庆声,却用了平声下联尾字应该用平声,却用了仄声,不符合“仄起平落”的要求,所以上下联应该对调;门迎红日财源广,户纳春风人气高【解析】【分析】本题给出两则材料,材料一,介绍汉语特有的艺术形式--对联;材料二,给出佳慧同学书写的四副对联。
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及对联内容的理解与修改能力。
(1)阅读材料,对所写内容分点进行概括即可。
第一段的第一句,主要介绍了对联的起源;二、三句是介绍一对联的作用“以压邪驱魔”;第四句介绍对联的发展;而整个第二段介绍的都是对联的结构特点及相关的要求。
语言表达1.请根据所给出的下联按照对联的基本常识写出上联。
要求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平仄可不论。
上联:;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在下面语段【甲】【乙】处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使对联完整。
陶行知常用对联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甲】做朋友对稻粱菽麦稷棉下功夫”,融汇了他“知行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小疑必问,【乙】才算学生”,告诫学生要参与劳动、勤于思考、关心时事。
3.对联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讲究平仄对仗,内容贴切。
请依据所给例子,利用所给材料,重组对联,使它符合对联的要求,又与所学诗文中的情境相适。
[例]题岳阳楼联:诗惭杜叟,文愧范公,我来敢挥毫,空怀千古无双士;地坼吴楚,气吞云梦,此去难为景,曾上九州第一楼。
材料:临赤壁无觅幼安慨华发生望京口遥想公瑾英雄北顾谈笑雄姿可堪回首;4.下面是上下联打乱之后的五副对联,请仔细品味,分别将上下联用序号组合起来。
①日照花如锦②碧水双鸥静③暮烟明月暗④芳草斜阳外⑤鸟啼苔有迹⑥青山一鹤归⑦风吹柳似丝⑧莺啭柳如丝⑨残雨夕阳收⑩落花流水间5.重庆市辅导中学高三(3)班的同学为了营造家文化,在虎年到来之际,在教室门口张贴了春联,请根据上联,从给出的词组中挑选合适的内容组成下联。
虎卧华堂满院生辉五湖三江千家万户九州英杰须牛劲玉龙盘跃鹏程春气息普天瑞上联:四海笙歌迎虎岁下联∶_____6.在下列横线上写一副你最喜欢的对联,每联不少于5个字。
上联:下联:7.拟写春联春联,对仗工整,文字简洁精巧,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的重要习俗。
2022年2月4日(农历壬寅虎年正月初四),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盛大开幕。
组委会在春节前举行了“为奥运喝彩我为冬奥写春联”活动,为冬奥会和新春佳节祈福。
请你为冬奥写一副春联,每联不超过12个字。
例:冬奥冰天施绝技虎年喜鹊报佳音上联:下联:8.从下列短语中挑选组合成描写教师节和春节的每联七字的对联,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中考语文对联题训练一、了解对联知识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
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有时也会出现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横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联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
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3. 意义相关。
上下联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5.平仄相协。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 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另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二、解题技巧如果是给出上联或下联,要求另写一联的题型,需要从具体的每个字、词上认真推敲。
做这类题,一般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句意,据此在头脑中寻找并确定好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然后再对所给出的对联细细分析,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紧接着根据所想好的要写的对联的内容,与该对联在位置相同的地方的找出词性相同、词语结构特征相同的词语与之相对,就这样一个一个词语搜寻下去直到找到满意的为止;最后再从整体上把握,做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防患于未然:三、对联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某楼上X仲淹作文寄情, _______欧阳修_______。
2.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1)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品千古美文(3)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花静鸟淡天(4)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上联:安塞腰鼓,誉满神州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下列提示中选出一个对象对出下联:妙法禅寺、长城遗址、南海湿地。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对联一、单选题1.筹备组准备在墙上配一副对联。
组长写好了上联“麦浪涌绿波稼穑园前留愿景”,三位组员各自对了下联,请你挑选最合适的一个()A.犁轻耕沃土古今黎庶乐耕耘B.田风传野籁桑麻事内话来年C.农桑扶社稷千载耕耘皆事业2.班级准备开展“英雄有为保家卫国”主题演讲活动,需要在会场上挂一副对联,请根据上联,为下联中空白处选择恰当的语句,最合适的一项是()上联:百岁春秋,铁马金戈,千里征尘安社稷;下联:三军将士,寒冬酷暑,____。
A.一腔热血长城铸B.热血一腔铸长城C.一腔热血铸长城D.热血一腔长城铸3.活动组准备在教学楼大厅的柱子上贴一副对联,上联用:“金石清卷,自强不息,展万里鸿鹄志。
”请你帮忙挑选下联。
()A.林中松柏,胸罗万卷,情随云水寄天涯。
B.草木为伴,黄卷随行,系苍生乐与忧。
C.学海无涯,艰苦奋斗,做参天栋梁材。
D.学海引舟,师长恩重千古心。
4.小文因站在进馆口左边,她只看见了门口对联的上联为“书从疑处翻自悟”,下联可能是()A.万卷书中寻妙语B.百科四库集三秦C.馆藏万卷益君智D.文到穷时自有神5.【我推敲】“校园戏曲节”将至,学校打算将校园内的一座亭子临时改造成简易戏台,你觉得最适合张贴的楹联是()A.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B.千秋事业转眼过万里江山咫尺间C.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D.花木清香庭院翠琴书雅趣画堂幽6.(钦州浦北期中)下面是某位同学根据端午节写的一段文字。
它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若把“插艾叶清香缕缕飘九州”拟作下联,下列最适合选作上联的一项是()A.应悬虎艾赛龙舟吃粽子B.赛龙舟鼓声阵阵传四海C.赛龙夺锦鼓声催发健儿奋D.庆佳节敲锣打鼓赛龙舟7.(北京昌平区期中)诗经文化早已浸透在文人的血脉之中,很多名胜古迹的楹联中都有它的影子。
高考对联大全高考对联大全长沙市米粉行业协会彭遥义写的高考联:迎启明,送长庚,寒窗苦读十二载,望你今朝乘风破浪;架云梯,攀天路,长篇熟记千万卷,看我明日经世治国。
沙市第一中学:楚地惯腾龙领异标新勖我早生鸿鹄志;笔端今吐凤扬清激浊与君同作少年雄。
寓意:上片称颂楚人有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以此勉励考生从小树立勇于担当的远大志向;下片则勉励考生秉承先贤梁启超“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遗训,一同在考场上大展吐凤之才。
湖南师大附中:千日铸精兵胸怀丘壑经天地;九州为彩卷笔吐风云谱春秋。
寓意:上联言莘莘学子高中三年学业养成,利器在手,丘壑在胸,初具经天纬地之才;下联扣高考,说考生以天下未来为己任,考场任意挥洒,笔底万象风云,谱写自我青春和民族历史的交响。
长郡中学:学子朴实,联珠缀玉,三千气象吞云梦;湘人沉毅,格物致知,九重才华耀楚天。
寓意:联中“三千气象吞云梦”化用“三千越甲可吞吴”,“九重才华耀楚天”把气势瞬时提高,全联意境开阔,寓意深远,有浩然之气。
上联描绘本性朴实的学子,在考场上文思放纵,妙笔生花抒写壮志抱负的情景;下联提醒考生要保持湖南人沉毅果敢的品质,去除浮躁,沉下心来缜密思考,才能探究事理,将自己的才华全面展现出来。
上下联镶入长郡校训“朴实沉毅”,既劝考,也励人。
长沙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文尊屈贾道重朱张斯城多国士气岸亮瑜才惊李杜此地有干才此联关涉8个历史人物:屈原、贾谊、朱熹、张栻、诸葛亮、周瑜、李白、杜甫,都和我们湖湘大地有过密切联系,对湖湘文化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也很好地体现了长沙精神。
明德中学:受技乘风开凤羽挥毫对策到云衢寓意:本联勉励考生充分备考之后,在考场上挥毫作答,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就像那乘风而起的凤凰一样,展翅飞翔,直上云衢。
希望考生志存高远,树立赴考信心。
长沙市第七中学:一百年教海扬帆,求是求真,若水情怀臻上善;九万里金鹏奋翅;致高致远,凌云壮志拓新天。
寓意:体现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求真务实的办学思想、博大的教育胸怀和奉献精神;期望众考生心怀远大理想,努力开拓人生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