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介入治疗 详细
- 格式:ppt
- 大小:587.50 KB
- 文档页数:22
肿瘤介入治疗介绍及原理肿瘤介入治疗的介绍及原理编辑:贵州省二医介入科肿瘤介入治疗具有微创、费用低、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已经成为肿瘤、癌症外科手术外的首选治疗方法。
肿瘤介入治疗可分为经血管和不经血管两大类。
大家都很熟悉的治疗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造影、溶栓和支架置入就是典型的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而肝癌、肺癌等肿瘤的经皮穿刺活检、射频消融、氩氦刀、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就属于非血管介入技术。
按照治疗疾病所属的系统,又可分成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妇产科介入、骨骼肌肉介入等。
介入治疗肿瘤的原理肿瘤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从肿瘤供养动脉直接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区域内。
辅助动脉栓塞,可切断肿瘤的能量供应,使肿瘤细胞缺血、缺氧、饥饿而死亡。
而栓塞剂沉淀可使化疗药物缓慢释放。
与全身静脉化疗相比:灌注化疗局部化疗药物浓度高,全身的副反应小。
我们常见的几种疾病采用介入治疗有不错的疗效。
1、股骨头缺血坏死该病极为常见,病情顽固,以往药物治疗收效甚微,外科手术需置换人工股骨头,创伤大且疗效仅维持10年左右。
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治疗,是将导管选插至股骨头的供血动脉,直接将药物加压灌注至病区,改善其缺血状态。
随后几个月内,死骨逐渐吸收,新骨渐渐充填。
一般治疗后1~5天症状即可明显改善甚至消失。
2、不孕症输卵管阻塞是造成不孕症最常见原因,约占不孕总数的1/3。
以往治疗输卵管不通的方法主要有通液、中医中药和理疗等,但疗效差。
介入方法是,经阴道插入导管至输卵管开口部,在加压注液和微导管微导丝的作用下,直接解除输卵管阻塞。
该其特点是:无创伤、不痛苦、易再通和受孕率高等。
3、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原理,是将纤细导管插至肌瘤供血动脉,注射颗粒栓塞剂,使其因缺血而萎缩甚至消失。
该技术优点是不开刀,并发症少,保留子宫及正常月经,保存生育能力。
值得提出的是,近几年经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出血取得了堪与手术治疗相比的疗效;同时避免了手术切除子宫所带来的生理及心理问题。
肿瘤介入治疗是一种在影像设备引导下进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以下是关于肿瘤介入治疗的一些科普知识:
1. 介入治疗的优势:介入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对肿瘤进行局部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2. 介入治疗的方法:根据具体情况,介入治疗的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经皮穿刺介入。
血管内介入是通过血管插入导管,将药物或栓塞剂直接作用于肿瘤,而经皮穿刺介入则是通过皮肤穿刺到肿瘤部位进行治疗。
3. 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介入治疗适用于多种实体肿瘤,如肝癌、肺癌、肾癌、子宫颈癌等。
对于不能手术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4. 介入治疗的注意事项:在接受介入治疗前,患者需要与医生详细沟通,了解治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同时,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5. 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和病情
变化。
总之,肿瘤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
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需要与医生详细沟通,了解治疗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在术后需要配合医生的建议进行护理和复查。
一、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肺癌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对肺癌的介入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肺癌介入治疗的基本原理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技术将药物、器械等送入人体特定部位的治疗方法。
在肺癌治疗中,介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 经皮肺穿刺活检术:通过穿刺针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2. 经皮肺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通过导管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栓塞肿瘤血供,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3. 经皮射频消融术:通过射频能量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4. 经皮微波消融术:通过微波能量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5. 经皮激光消融术:通过激光产生高温,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6. 经皮冷冻消融术:通过低温冷冻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
三、肺癌介入治疗的适应症1. 无法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如肿瘤侵犯重要器官、广泛转移等。
2. 手术后复发或残留的肺癌患者。
3. 肺癌合并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患者。
4. 肺癌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5. 肺癌患者因其他原因无法耐受手术。
四、肺癌介入治疗的禁忌症1.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2. 肝肾功能严重损害。
3. 出血倾向。
4. 严重感染。
5. 对造影剂过敏。
五、肺癌介入治疗的步骤1. 术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评估患者病情;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签署知情同意书。
2. 介入操作:患者取平卧位,局部麻醉,插入导管至肿瘤供血动脉;根据肿瘤位置、大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
3. 术后处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给予抗感染、止血等对症治疗;根据病情给予营养支持。
4. 随访: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观察肿瘤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六、肺癌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1. 出血:表现为穿刺点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的原理、适应症和操作步骤前言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介入肿瘤治疗方法,适用于部分不适宜手术切除的局部肿瘤。
本文将详细介绍射频消融术的原理、适应症以及操作步骤。
一、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射频消融术是利用高频交流电产生的热能来杀死肿瘤组织。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导入导电针电极,将相应的高频电流传递到肿瘤组织中,导致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达到杀死癌细胞的目的。
具体来说,射频消融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导入导电针电极:首先,在肿瘤区域进行局部麻醉,然后通过穿刺的方式将导电针电极精确地插入到肿瘤内部,导电针电极的数量和位置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而定。
2.高频电流传递:将射频电源与导电针电极连接,在确定好消融剂量和时间的前提下,通过高频电流的传导,产生的电热效应使导电针电极周围组织温度升高,从而杀灭癌细胞。
3.监控消融区域:在射频消融的过程中,需要实时监测消融区域的温度变化,以确保消融的效果。
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超声引导、CT或MRI引导等。
4.确认消融完整性:射频消融术完成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确认消融的完整性。
常见的方法是通过CT或MRI等影像学技术,观察消融区域内的肿瘤组织是否完全死亡。
二、射频消融术的适应症射频消融术适用于一些不宜手术切除的局部肿瘤,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况:1.肿瘤直径较小:推荐肿瘤直径小于3cm,因为射频消融术对大于3cm的肿瘤,完全消融的难度会增加。
2.肿瘤边缘无侵犯周围重要结构:如果肿瘤边缘紧贴着重要的血管、胆管或神经结构,不适合进行射频消融。
3.局部晚期肿瘤的辅助治疗:对于晚期癌症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手段的辅助治疗,如化疗、放疗等。
4.局部复发的肿瘤:对于原发性肿瘤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射频消融术并非适用于所有肿瘤患者,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需要由医生综合判断,根据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来确定是否适用。
三、射频消融术的操作步骤下面将详细介绍射频消融术的操作步骤:1.术前准备:在进行射频消融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摘要肝癌是全球范围内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介入治疗作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恢复快等优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介入治疗方案,包括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步骤、术后护理等,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适应症1. 单发或多发的小肝癌(直径≤5cm),无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等远处转移。
2. 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如肿瘤较大、多发、肝功能不良等。
3. 肝癌术后复发,手术切除后仍有肿瘤残留。
4.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需先行介入治疗控制癌栓。
5. 肝癌合并胆道梗阻,需先行介入治疗解除梗阻。
6. 肝癌合并严重黄疸,需先行介入治疗减轻黄疸。
二、禁忌症1. 患有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如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
2. 患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等。
3. 患有严重肝功能不全,如肝衰竭、肝性脑病等。
4. 患有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部感染等。
5. 对造影剂过敏。
三、治疗步骤1. 术前准备(1)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心肺功能等。
(2)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CT等。
(3)签署知情同意书。
2. 介入手术(1)患者取平卧位,局部皮肤消毒、铺巾。
(2)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
(3)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将导管送至肝动脉。
(4)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选择合适的栓塞材料,如碘油、明胶海绵等。
(5)在DSA实时监控下,将栓塞材料注入肿瘤供血动脉,直至肿瘤完全栓塞。
(6)拔除导管,压迫穿刺点,包扎。
3. 术后处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2)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等情况。
(3)给予抗感染、止痛、补液等治疗。
(4)术后6小时,患者可进食。
四、术后护理1. 休息: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2. 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肿瘤科胸部及纵隔肿瘤介入治疗技术操作规范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二、肺癌的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三、肺癌消融治疗四、食管癌的动脉灌注化疗五、乳腺癌的介入治疗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咯血【概述】咯血是胸、肺部疾患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严重并发症,临床按照咯血量将其分为痰中带血、少量咯血(1次V1.OOmI)、中量咯血(1次IOoS30OmI)和大量咯血(1次>300m1.)o痰中带血和少景咯血,经内科止血处理及对原发病的治疗后可自行消失。
中到大耄咯血,可引起窒息、休克、肺不张、感染等,急剧大量出血可危及患者生命。
经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90%以上可萨得即刻止血的效果,复发率在20%左右,但咯血量会明显减少。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在0.68%左右,其中多数为可复性。
仅从咯血的病因角度考虑,任何疾病导致支气管动脉破裂引起大咯血,均适用于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治疗。
因此,目前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已被认为是大咯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适应证】1.任何原因所致的急性大咯血,在病因一时不能去除,为缓解病情,创造手术条件均可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
2.不适于手术或患者拒绝手术,内、外科治疗无效的咯血。
3.咯血量不大,但反复发生者。
4.其他需支气管动脉栓塞的情况。
【禁忌证】除动脉造影术的共有禁忌证外(请参考有关章节),与支气管动脉栓塞有关的禁忌证为:1.导管不能有效而牢固地插入支气管动脉内,栓塞剂可能反流入主动脉者。
2.肺动脉严重狭窄或闭锁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循环主要靠体循环供血者,在不具备立即手术矫正肺动脉畸形的情况下,不利于栓塞体循环动脉。
3.造影发现脊髓动脉显影并有可能栓塞脊髓动脉者。
【术前准备】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术是栓塞术的基础,为一种损伤性检查技术,因此必须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
1.术前应尽最明确病因及出血部位,根据胸片或气管镜等资料了解病变分布和范围,估计可能的出血动脉和部位。
患者的心、肾功能影响造影剂的排泄;严重的动脉硬化可导致动脉插管失败;出血和凝血障碍,可导致插管部位的止血困难,因此,对以上情况应有明确的了解。
关于介入治疗最详细通俗的介绍!癌肿瘤的传统疗法包括外科术、放化疗及中医药治疗等,介入疗法具有微创、费用低、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尤其是对那些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肿瘤介入治疗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那什么是介入治疗呢?对于广大病友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科室,顾名思义介入科是从事介入诊疗的,一般分为血管性介入、非血管介入、妇科介入、消化介入、神经介入等等,包括诊断和治疗两方面,比如妇神经入方面的全脑血管造影,就是属于诊断性介入,如果发现脑血管畸形或者动脉瘤等,再做栓塞,就属于治疗性介入。
“介入”是一个外来词,由Margulis于1967年首次提出“介入放射学”英文全称Interventional Radiology,简称介入。
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
通过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
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形臂)、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射科不仅担负着影像诊断的任务,也逐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临床治疗的工作中来。
目前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
一、肿瘤介入治疗优缺点癌肿的传统疗法包括外科术、放化疗及中医药治疗等,介入疗法具有微创、费用低、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尤其是对那些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肿瘤介入治疗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1、动脉药物灌注疗法,通过动脉向肿瘤组织直接给药,接受药物剂量大、治疗效果好。
2、对机体整体伤害小,毒副作用低,并发症少、全身状况恢复快。
3、血管栓塞治疗可抑制肿瘤发展,使其缩小,为患者争取二次手术机会,物理疗法,无毒副作用。
4、急诊介入治疗为晚期肿瘤的大出血有良好控制作用。
tace的操作方法
TACE(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是一种介入
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肝癌等恶性肿瘤。
以下是TACE的操作方法:
1. 术前准备: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确定手术
适应症。
术前需要评估肝功能、肿瘤类型、位置和大小等因素。
2. 麻醉:在手术室内,给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确保患者
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3. 导管插入:医生通过动脉插管技术将导管插入患者的股动脉或肱
动脉,然后引导导管到肝动脉的血管分支中。
4. 药物注射:医生通过导管向肝脏内注入抗癌药物,这些药物能直
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达到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5. 栓塞:在注射药物后,医生会向肿瘤血管内注入栓塞剂,堵塞肿
瘤的血液供应,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6. 结束手术:完成药物注射和栓塞后,医生会拔除导管,结束手术。
患者需要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病情稳定。
总的来说,TACE手术是一种复杂的介入性治疗方法,需要经验丰富
的医生进行操作,同时患者术前术后需要密切监测和护理。
一、引言肝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介入化疗作为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肝癌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癌介入化疗治疗方案,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二、肝癌介入化疗治疗原理肝癌介入化疗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插入肝脏,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部位的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具有选择性杀伤作用,同时减少全身毒副作用。
介入化疗治疗具有以下优点:1. 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部位,使得局部药物浓度明显提高,从而提高疗效。
2. 减少全身毒副作用:化疗药物主要作用于肿瘤部位,减少了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伤,降低了全身毒副作用。
3. 避免耐药性:由于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肿瘤部位,减少了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
4. 可重复性强:介入化疗治疗可反复进行,适用于不同阶段的肝癌患者。
三、肝癌介入化疗治疗方案1. 适应症(1)早期肝癌:肿瘤直径≤5cm,无远处转移。
(2)中晚期肝癌:肿瘤直径>5cm,无远处转移,或有轻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
(3)肝转移癌:肝脏转移灶数目≤3个,无其他部位转移。
2. 禁忌症(1)严重肝功能损害:ALT、AST、TBIL等指标异常。
(2)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3)严重感染。
(4)出血性疾病。
3. 术前准备(1)完善相关检查: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CT等。
(2)签署知情同意书。
(3)进行局部皮肤消毒、铺巾。
4. 介入化疗治疗步骤(1)穿刺定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肿瘤位置,选择合适的穿刺点。
(2)导管插入:在局部麻醉下,将导管插入肝动脉或门静脉,直至肿瘤部位。
(3)药物注入:将化疗药物注入肿瘤部位,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4)导管拔除:注射完毕后,拔除导管,局部压迫止血。
5. 术后处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
(2)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