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古代文学2016―2017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查题
- 格式:docx
- 大小:22.95 KB
- 文档页数:5
《古典文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部分诗经(仅供参考之用,有错漏之处请自行改正添补。
)一、概述(一)名词解释1、何谓《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2、四家诗:指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和古文“毛诗”。
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3、风雅颂:这是《诗经》内容的分类,最早见于《荀子儒效》。
“风”也称“国风”,“风”是乐歌曲调的意思,“国风”包括周南、召南,卫、王等十五个地区的乐歌,共160篇。
“雅”即正,朝廷正乐。
是西周王畿的乐调,包括“大雅”“小雅”两部分,“大雅”31篇,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74篇,作者上层贵族、下层贵族、地位低微者。
“颂”是宗庙祭祀乐,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音乐特点的形成,与其用途和地域的特点也密切相关,而不同特点的音乐,应用场合也不同,风雅颂最初只是一种音乐分类,在流传中,也有了内容的区别。
4、赋比兴:与风雅颂合成为诗之“六义”。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9036)《中国古代文学二》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
1、擅长七绝,被誉为七绝圣手。
2、爱国将领文天祥说:“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这里的子美指的是。
3、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的序指的是。
4、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是《》。
5、晚唐“小李杜”指的是_ __、__ _两位诗人。
6、元杂剧《西厢记》是依据元稹所作的唐传奇《_ __》改编而成的。
7、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曾指出宋诗“以为诗,以为诗,以为诗”的特点。
8、白体效法的是唐代诗人;晚唐体效法的是唐代诗人、;西昆体效法的是唐代诗人。
9、“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此名句的作者是。
10、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有、;宋代的有、、、、、。
11、唐代诗人中,沈宋指的是和。
李杜指的是诗人和;王孟指的是诗人和;高岑指的是诗人和;韩孟指的是诗人和;元白指的是诗人和。
12、唐代诗人中,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合称“”。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和崔融合称“”。
13、宋代诗人中,苏梅指的是和;苏黄指的是和;黄陈指的是和;三苏指的是和;中兴四大诗人指的是、、和;永嘉四灵指的是、、和。
14、刘希夷代表作是《》;张若虚代表作是《》。
15.唐代诗人中,诗仙指的是;诗圣指的是;诗佛指的是;诗鬼指的是。
16.元稹唐传奇的代表作为《》。
17.宋代词人中,“婉约之宗”指的是;“婉约词的集大成者”指的是;“贺梅子”指的是。
18. 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是。
宋人最早的一篇论词的专门文章《李易安词论》,其作者是。
19.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的是。
20、范成大田园诗代表作是《》。
21、作为金代杰出的诗论家,元好问论诗代表作是《》。
22、唐代文人中,创造性地继承前人的成就,大量地创作寓言,使之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文学作品。
二、名词解释题。
1、诗史2、韩柳古文运动3、变文4、江西诗派5、韩孟诗派6、新乐府7、赠序文8、词牌9、二晏10、格律词派11、辛派词人12、唐传奇13、花间词派14、民胞物与15、初唐四杰16、文章四友17、沈宋18、沉郁顿挫19.北宋诗文革新运动20.新乐府运动三、赏析题(说明:本题可围绕赏析诗词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得分,比较深入酌情加分。
名词解释:1、词:是隋唐之际新兴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体,大盛于宋。
具有配乐演唱、倚声填词、按词谱填词且词一般要分阙,也叫分片。
一般分为上下两片,也有单片(不分片)或三片,四片的,但两片是词的主要形式等文体特征,有“婉约”为宗(诗庄词媚)、“婉约”为宗探由―――词作为娱乐文化的产物的美学特征。
2、格律诗:在六朝永明体和骈文讲究声韵、崇尚骈偶的基础上,将律诗声调和谐、句法关联、平仄相对、词义对仗等要求程序化,即“篇有定句,句有定序”要求押韵和注重声律而予以定型,形成五律、七律、排律、律绝等体裁的诗歌。
3、新乐府:即“新题乐府”,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
相对于古乐府而言的即事名篇,因事命题的诗歌。
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沿袭了旧乐府的写作特色,有浓郁的民族风味、语言风俗平易。
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4、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等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和为时事而作”的创作宗旨,强调诗歌“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社会功能,提出诗歌通俗化的具体要求。
代表作有白居易的《与元九书》《新乐府序》元稹的《乐府古题序》。
5、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因为都聪明过人、官职卑微、遭遇悲惨而被世人所合称为“四杰”。
他们反对绮靡的文风,追求刚健的骨气,在理论上强调文学经世教化的作用创作实践又侧重于文学的抒情感发作用。
对诗歌的题材开括作出贡献,扩宽了题材,大致有边塞诗、羁旅诗、牢骚诗和咏史咏物诗;充实其内容;转变初唐的诗风完善律绝、发展歌行。
6、元和诗人元和诗人主要分为三组,代表着中唐中期三种不同的创作思潮:元白:功利主义的创作观;韩孟:不平则鸣的创作观;刘柳:迁谪诗人的迁谪创作,介于前二者之间。
在诗歌创作上,其显著特点是创新意识极强,而又具有明确的诗派观念。
韩孟、元白两大流派一逐奇险,一求平易,大变唐诗旧貌;柳宗元、刘禹锡诸人更多地吟咏出贬谪失意的诗篇,贾岛、李贺则剑走偏锋,在诗艺上苦心经营。
=================================================================================================== 1:[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赋比兴”2、"风雅颂”3、《离骚》4、"互见法”5、建安风骨6、"新体诗”7、"宫体诗”8、左思风力二、简答题1、简述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2、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3、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繁荣的原因何在?4、简述曹植诗歌创作的成就及诗歌前后期的变化。
5、谢灵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贡献。
6、简述《古诗十九首》的主要情感内=================================================================================================== 容及其其艺术特色。
7、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三、论述题1、结合作品分析南北朝民歌在内容和艺术上的差异。
2、赏析曹操的《短歌行》。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赏析陶渊明的《饮酒》(结庐在人=================================================================================================== 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题目:一、阅读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材料的标题与主题的关系。
答:不表达主题的标题。
2、在下列材料中找出主题句。
答: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
3、本段文章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答:议论文体职业和事业你做一项工作,只是为了谋生,对它并不喜欢,这项工作就只是你的职业。
你做一项工作,只是因为喜欢,并不在乎它能否带来利益,这项工作就是你的事业。
最理想的情形是,事业和职业一致,做喜欢的事并能以之谋生。
其次好的是,二者分离,业余做喜欢的事。
最糟糕的是,根本没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现在许多年轻人对职业不满意,然而,可悲的是,真给了他们选择的自由,他们只有一个标准,除了挣钱多一些,谋生得好一些之外,就不知要什么了。
二、作文题目:日子要求: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日子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拥有青春的日子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降生到死亡的特别旅行,那么,拥有青春,我们便可以看到沿途最美的风景。
拥有青春我们便拥有了多彩的未来与五色的梦。
人生十五六,多么美好的花季雨季!我们不再顽皮,而是学会了做一个稳重的自己。
我们不再像小孩子一样娇气,而是学会了做一个能忍能承受的自己。
我们不再为了丢掉一个布娃娃而哭泣,也不再为了一点点小事而伤心。
拥有青春的日子里,我们都学会了拥有勇气也学会了如何去奋斗去进取。
我们都在努力,因为我们都明白要利用这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充分表现自己的实力。
我们长大了,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学会了沉默和忧郁。
我们常会一个人坐在窗前望着远处的高楼与那蔚蓝的天,回想发生在我们身边或是精彩或是平淡的一幕幕,回想自己的过去。
在我们烦恼时,或许可以一整天不和别人说一句话,我们似乎感到了成年人所特有的落寞与伤感。
我们在思考与缅怀,在感受着青春带给我们的一点点苦涩……十五六岁的我们,不明白父母为什么这么苛刻,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总是那么严格,我们甚至抱怨这仅有的青春他们都要让我们在书海学海题海中度过。
西南大学古代文学2016—2017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查题论述题(共2 题,50分/题,共100 分)壹、论述元代散曲与传统诗词的区别。
诗,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词,是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句子长短不一。
是可配乐歌唱的合乐的歌词。
而,散曲是一种新诗体,它是对词的韵文文体的继承和革新。
由此,诗词与传统散曲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在语言方面1、诗词讲究严格格律,诗用《平水》,词用《词林》。
曲注意格律,但格律显得灵活多变,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单韵”、“双韵”、“复韵”等众多声韵组构也很普遍。
如白朴《庆东原》中“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简单随意生动朴实。
2、曲的语言十分口语化,散文化,通俗清新,甚至曲牌的名称都非常俗,像《山坡羊》此类。
其语言中市井语,方言类常见。
而诗词作为传统的抒情文学,语言以典雅为尚,讲究庄雅工整,精骛细腻,一般来讲,是排斥通俗的。
散曲的语言虽也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
3、曲有衬字,某些曲牌还可增减字句。
而诗词的字数一定。
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服老》中关汉卿对自我的描述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可见,曲的字数等的规定,没有诗词严格。
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近体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架构,它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抽象化、修辞性概括和情感的强烈抒发。
诗词是含蓄蕴藉表述,是在寻求意境和意义之美,就像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正是词境之美。
而散曲四审美诉求方面,寻求明快直接、自然酣畅之美。
比近体诗词更多的采用了“赋”的方式,加以铺陈直叙,平淡显得更接地气。
如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风格明快活泼泼辣,类似于民歌。
大学语文卷A1一、判断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中。
(判断下列句子中方括号内字词的正确意思,每题1分,共12分)()1、瞽、史教诲,【耆】艾修之。
A、五十岁的人B、六十岁的人C、老年人()2、车服不【维】,刀锯不加。
A、装饰B、约束C、围绕()3、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
A、要求、B、邀请C、需要()4、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
A、疏通B、规矩C、决裂()5、庶人传语,近臣尽【规】。
A、规范B、规则C、规劝()6、我们的风尘色全给它托出来了,这使我【踧踖】不安了。
A、踌躇B、恭敬C、忐忑()7、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A、立志B、笃行C、局限()8、【期】山东为三处。
A、约好B、期待C、盼望()9、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A、游泳B、交游C、油滑()10、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A、坐B、收集C、集中()11、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
A、疾病B、记恨C、嫉妒()12、丞相【让】之。
A、责备B、禅让C、让座1.B2.B3.B4. A5.C6.B7.C8.A9.B 10.A 11.C 12.A二、解释下列括号内字词的正确意思和语法。
例: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通假字,通“慧”,聪颖。
(每题2分,共12分。
)1、井蛙不可语于大海者,拘于【虚】也。
2、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5、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6、【膏】吾车兮秣吾马。
1、通“墟”,指井蛙居住的地方。
2、倒装句,“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3、同“披”,穿着。
4、意动用法,以….为王。
5、通“渡”,逾越。
6、名词用作动词,把油加在车轴上。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每题1分,共12分)()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A、国别体B、编年体C、纪世本末体D、纪传体()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中唐诗人是——。
考核方式:1、平时读书报告或论文(开卷),占比30%。
2、期末考试(闭卷),占比70%。
附中国古代文学史2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1、初唐四杰2、元白诗派3、韩柳4、一祖三宗5、诚斋体二、作家作品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
2、“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3、“(),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3、(),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4、“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5、“(),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6、“天边金掌露成霜,()。
”(晏几道《阮郎归》)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贺铸《青玉案》)8、“桃李春风一杯酒,()。
”(黄庭坚《寄黄几复》)9、“玉鉴琼田三万顷,()。
”(张孝详《念奴娇》)10、“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三、简答(第1题8分,第2、3题各6分,共20分)1、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代表作家和主要创作特点。
2、唐传奇在中唐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3、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
四、论述(每题15分,共30分)1、论杜甫诗歌创作“诗史”的含义。
2、论苏轼词创作的主要贡献。
五、作品分析(10分)从思想情感和艺术特征方面分析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1、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它们突破了宫体诗的狭小范围,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表现力,在题材、风格、形式方面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
2、元白诗派中唐时期,以白居易、元稹为首诗歌创作流派。
元白诗派的审美追求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其表现是:重写实,尚通俗。
他们远继《诗经》的“风”诗和汉魏乐府民歌,近继杜诗的写实性和通俗化倾向,形成了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道题2.0分,共10.0分)1.柳永的词集名为(《乐章集》)。
2.三苏指的是苏洵、苏轼和(苏澈)。
3.“南洪北孔”指的是清初两位剧作家,南洪是指钱塘人洪昇,代表剧目是(《长生殿》)。
4.“南洪北孔”指的是清初两位剧作家,北孔是指曲阜人孔尚任,代表剧目是(《桃花扇》)。
5.章学诚《丙辰札记》评价为“七分实事,三分虚构”的小说是(《三国演义》)。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道题2.0分,共20.0分)1.打破宋人诗庄词媚观念的人是( B )。
A 欧阳修B 苏轼C 王安石D 司马光2.二晏指的是宋代词人是晏殊和晏几道,他们是(A)关系?A 父子B 兄弟C 叔侄D 祖孙3.宋代词人中,被誉为“婉约之宗”的词人是( A )。
A 周邦彦B 欧阳修C 秦观D 贺铸4.以下词牌不是姜夔自度曲的是(D)。
A 暗香B 疏影C 扬州慢D 点绛唇5.元杂剧的角色分为(末)(旦)(净)(杂)四大类。
A 生、旦、净、丑B 旦、净、末、丑C 生、旦、净、末D 末、旦、净、杂6.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对元曲四大家的排序是(A)。
A 关白马郑B 关郑白马C 马白关郑D 马郑关白7.《南吕•一枝花》:“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支曲子中自称为“铜豌豆”的人是(A)。
A 关汉卿B 白朴C 马致远D 郑光祖8.《西厢记》故事的发源是唐代传奇(元稹)的(《莺莺传》)。
A 陈鸿《长恨歌传》B 白行简《李娃传》C 蒋防《霍小玉传》D 元稹《莺莺传》9.《墙头马上》是根白居易诗(《C》)写成的。
A 观刈麦B 上阳白发人C 井底引银瓶D 长恨歌10.中国戏剧史上,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的剧作家是(C)。
A 关汉卿B 王实甫C 汤显祖D 孔尚任三、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道题5.0分,共15.0分)1.词自是一家答:出自苏轼在其给朋友的一封信《与鲜于子骏书》:“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苏轼文集》卷五三)。
西南大学0210《古代散文》作业题及谜底第一次作业1、贾谊《鹏鸟赋》的文体是()A骚体赋 B 骈文 C 散体赋 D 抒情小赋正确谜底 A2、《三戒》的文体是()A 传记B 寓言 C 祭文 D 赠序正确谜底 B3、《朋党论》的作者是()A 王安石 B 曾巩 C 欧阳修 D 苏辙正确谜底 C4、《祭十二郎文》的文体是()A 传记 B 寓言 C 祭文D 赠序正确谜底 C5、《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的作者是()A:王勃 B:张说C:骆宾王 D:苏颋正确谜底:C6、《哀江南赋序》的文体是()A:赋 B:传记C:寓言 D:骈文正确盏祝篋7、《北山移文》的作者是()A:鲍照 B:孔稚珪C:江淹 D:庾信正确谜底:B8、《洛神赋》的作者是()A:曹操 B:曹丕C:曹植 D:王粲正确谜底:C9、《战国策》的体例是()A:纪传体 B:编年体C:国别体 D:纪事本末体正确谜底:C10、《七发》的作者是()A:贾谊B:严忌 C:司马相如D:枚乘正确谜底:D第二次作业1、《二京赋》《西京赋》、《东京赋》的作者是()。
A:司马迁 B:班固 C:张衡 D:赵壹批阅:选择谜底:C正确谜底:C2、《两都赋》(《西都赋》、《东都赋》)的作者是()。
A:扬雄 B:杜笃 C:张衡 D:班固正确谜底:D3、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的是()。
A:老子 B:庄子C:孟子D:孔子正确谜底:C4、“《诗》三百篇大略贤圣立志之所为作也”这句话的作者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D:司马迁正确谜底:D5、韩愈说quot周《诰》殷《盘》佶屈聱牙”的散文著作是()。
A:《春秋》 B:《老子》 C:《尚书》D:《易经》正确谜底:C6、属于扬雄的赋有()。
A:《哀时命》B:《羽猎赋》 C:《述行赋》D:《青衣赋》正确谜底:B7、《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
A:阮籍 B:嵇康 C:陶渊明D:王羲之正确谜底:C8、《吊古战场文》的作者是()。
A:魏征 B:张说C:王维 D:李华正确谜底:D9、寓言体散文《郁离子》的作者是()。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二)试题(课程代码0053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欧阳修散文的风格是A.平易流畅、委屈婉转B.结构谨严、析理透辟C.雍容典雅D.纵横博辨2.梅尧臣的诗歌风格是A.豪放雄奇B.平淡瘦劲C.生新瘦硬D.沉博绝丽3.陈与义的诗歌被称为A.山谷体B.后山体C.简斋体D.诚斋体4.陆游古体诗的艺术风格是A.悲壮沉痛B.自然圆转C.对仗工稳D.清淡秀逸5.杨万里“诚斋体”诗中最为出色的是A.古体B.乐府C.律诗D.绝句6.吴文英词的主要特点是A.以诗为词B.长于议论C.章法结构独特D.语言通俗自然7.“国朝文派”作家蔡跬珪诗风特色是A.清丽B.雄健C.简淡D.凄婉8.马致远的杂剧《黄粱梦》是A.神仙道化剧B.公案剧C.家庭伦理剧D.历史剧9.关汉卿《救风尘》塑造的女性形象是A.王娇娘B.谭记儿C.杜蕊娘D.赵盼儿10.元代讲史话本的创作特色是A.依傍正史,笔法谨严B.翻新出奇,议论取胜C.历叙史实,杂以虚辞D.语言典雅,精细刻画11.虞集文章的风格特点是A.平易正大B.雄壮瑰丽C.苍浑奇崛D.清深雅洁12.明代著名小说《西游记》属于A.历史演义B.世情小说C.话本小说D.神魔小说13.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由个人创作的白话小说专集是A.“三言”B.《金瓶梅》C.“二拍”D.《型世言》14.明代单折杂剧里最早的作品是A.《中山狼》B.《娇红记》C.《曲江春》D.《烟花梦》15.汤显祖的《牡丹亭》属于A.元杂剧B.金院本C.南戏D.明传奇16.以归有光为代表的散文派别是A.公安派B.唐宋派C.竞陵派D.台阁体17.陈子龙诗歌的风格特点是A.平淡自然B.平正典雅C.慷慨雄奇D.苍凉悲壮18.吴伟业叙事体诗的代表作是A.《圆圆曲》B.《芦洲行》C.《琵琶行》D.《捉船行》19.康熙诗坛,从理论上对王士稹“神韵说”进行辩驳的诗人是A.查慎行B.赵执信C.厉鹗D.袁枚20.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诗歌创作在语言上力求A.通俗生动B.清丽华美C.典丽雅正D.平淡自然21.清代桐城派古文家推尊A.先秦散文B.汉代散文C.六朝骈文D.唐宋古文22.朱彝尊《卖花声》,《雨花台》一词的主要特色是A.沉郁苍凉B.清新流动C.婉丽凄清D.风华绮丽23.《玉娇梨》属于A.才学小说B.话本小说C.世情小说D.神怪小说24.讲唱文学子弟书产生于A.宋代B.元代C.明代D.清代25.《清忠谱》的主要内容是A.写岳飞抗金而遭秦桧陷害致死的故事B.写东林党人反抗宦官魏忠贤的事迹C.写郑成功、张煌言抗清复明的史事D.写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26.近代晚唐诗派的代表诗人是A.龚自珍、魏源B.张维屏、贝青乔C.梁启超、黄遵宪D.樊增祥、易顺鼎27.“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1:[单选题]最早收录《孔雀东南飞》的诗歌总集是()A:《乐府诗集》B:《文选》C:《玉台新咏》D:《古诗纪》参考答案:C2:[单选题]曹植在文学史上贡献最大的诗体是()。
A:四言诗B:杂言诗C:七言诗D:五言诗参考答案:D3:[单选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代表的诗歌风格是()。
A:幽婉深沉B:平淡自然C:缠绵悱恻D:俊逸秀美参考答案:B4:[单选题]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是()。
A:《搜神记》B:《世说新语》C:《博物志》D:《幽明录》参考答案:A5:[单选题]大力宣扬"人性善”,提出"民贵君轻”说的先秦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韩非子参考答案:C6:[单选题]李贺被称为"()”。
A:诗囚B:诗豪C:诗鬼D:诗魔参考答案:C7:[单选题]侯孝贤电影《聂隐娘》改编的原著出自于传奇小说集()。
A:《传奇》B:《集异记》C:《甘泽谣》D:《三水小牍》参考答案:A8:[单选题]《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是()。
A:风、赋、比B:赋、比、兴C:比、兴、雅D:兴、雅、颂参考答案:B9:[单选题]"大禹治水”是中国神话中的()。
A:创世神话B:自然神话C:英雄神话D:传奇神话参考答案:C10:[单选题]"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的是()的风光。
A:青海湖B:鄱阳湖C:太湖D:洞庭湖参考答案:D1:[判断题]《左传》在编纂体例上属于纪传体。
参考答案:错误2:[判断题]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的所用的表现手法是比兴。
参考答案:正确3:[判断题]《史记》的核心部分、文学成就最高的是本纪、书、列传。
参考答案:错误4:[判断题]标志着七言古诗的成熟的是《饮马长城窟行》。
参考答案:错误5:[判断题]五代时期曾寓居杜甫草堂的诗人是温庭筠。
参考答案:错误6:[判断题]《敕勒歌》中的"野”和"见”的读音是yǎ,xiàn。
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乐府诗说法不正确的是:杂曲歌辞是指声调已经失传的无所归属者,其中杂有不少文人抒情言志的作品。
郊庙歌辞是专供朝廷祭祀宴飨用的乐歌,体近《雅》、《颂》,全是来自民间。
鼓吹曲辞是武帝时吸收的北方民族的新声,当时主要用作军乐。
相和是一种演唱方式,含有“丝竹更相和”和“人声相和”两种意思2、下列关于《离骚》说法不正确的是:B. 《离骚》没有借鉴和吸收《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离骚》是屈原心灵的歌唱,它寄寓了诗人“存君兴国”的“美政”思想,体现了诗人深沉执著的忠君爱国之情,塑造了一位坚贞高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
《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传统。
3、下列哪位是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张惠言陈维崧Array朱彝尊周济4、下列不属于笙诗的是:《华黍》Array《无衣》《南陔》《由仪》5、入清且入仕的著名诗人、吴伟业和龚鼎孳,人称“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张岱夏完淳顾炎武6、清人沈德潜说的诗格“高古罕匹”(《明诗别裁集》)。
他的名作《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刻画出诗人誓死复国而不甘屈服的坚毅志向。
E. 陈子龙夏完淳夏允彝徐浮远7、下列关于杜牧说法错误的是:杜牧生于内忧外患日益加深的中晚唐之际,但他却没有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
杜牧现存诗五百余首。
杜牧善七言绝句,代表作有《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8、《》是汉乐府叙事诗的高峰,也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成就。
原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F. 陌上桑艳歌罗敷行Array孔雀东南飞木兰诗9、“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春江花月夜》《代悲白头翁》《长安古意》《在狱咏蝉》10、《登幽州台歌》是()的作品骆宾王Array陈子昂李白杜审言11、“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作者周邦彦温庭筠Array李煜晏殊12、建安时期创造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曹操曹丕Array曹植王粲1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作者岑参Array苏轼辛弃疾陆游14、奠定王维在唐诗艺术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创作的乐府诗边塞诗感伤诗山水田园诗15、“不为五斗米折腰”源自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眺谢灵运颜延之16、“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是诗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的作品陶渊明王维孟浩然Array杜甫1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作者李清照Array晏殊贺铸欧阳修18、著名文学批评著作《文心雕龙》的作者是曹丕陆机刘勰钟嵘19、“花重锦官城”里的锦官城现在指哪个城市?重庆广州昆明Array成都20、与散曲作家甜斋徐再思,并称“酸甜乐府”,今人任讷将二人散曲辑为《酸甜乐府》。
西南大学古代文学2016―2017学年第2学
期期末考查题
论述题(共2题,50分/题,共100分)
壹、论述元代散曲与传统诗词的区别。
诗,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词,是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句子长短不一。
是可配乐歌唱的合乐的歌词。
而,散曲是一种新诗体,它是对词的韵文文体的继承和革新。
由此,诗词与传统散曲不同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语言方面
1、诗词讲究严格格律,诗用《平水》,词用《词林》。
曲注意格律,但格律显得灵活多变,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单韵”、“双韵”、“复韵”等众多声韵组构也很普遍。
如白朴《庆东原》中“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简单随意生动朴实。
2、曲的语言十分口语化,散文化,通俗清新,甚至曲牌的名称都非常俗,像《山坡羊》此类。
其语言中市井语,方言类常见。
而诗词作为传统的抒情文学,语言以典雅为尚,讲究庄雅工整,精骛细腻,一般来讲,是排斥通俗的。
散曲的语言虽也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
3、曲有衬字,某些曲牌还可增减字句。
而诗词的字数一定。
如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服老》中关汉卿对自我的描述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可见,曲的字数等的规定,没有诗词严格。
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
近体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架构,它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抽象化、修辞性概括和情感的强烈抒发。
诗词是含蓄蕴藉表述,是在寻求意境和意义之美,就像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正是词境之美。
而散曲四审美诉求方面,寻求明快直接、自然酣畅之美。
比近体诗词更多的采用了“赋”的方式,加以铺陈直叙,平淡显得更接地气。
如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风格明快活泼泼辣,类似于民歌。
三是押韵与曲牌方面。
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衬字。
北曲衬字可多可少,南曲有“衬不过三”的说法。
如张养浩《山坡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中的“了”。
衬字,明显能增强韵调,具有口语化,俚语化,起到使曲意明朗、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具体来看,曲与诗词最重要的区别在于:1、北曲无入声,入声已入派“三声”,以平、上、去、分平仄。
有些曲牌不仅要分平仄,还要分“上、去”声。
词以“平、上、去、入”分平仄;而个别词牌如“满江红”只能用入声押韵。
2、曲的韵脚密,甚至句句押韵,平仄互押常见,且一韵到底;词的韵脚疏,仅少数词可转韵或平仄互押。
、3、在词牌与曲牌比较上,曲牌可迭用,不同的曲牌还可连用,如“带
过曲”《雁儿落带过得胜令》,而词牌只能单用。
贰、比较《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在忠义思想和叙事艺术上的异同。
关于忠义思想,它们的异同点在于:
相同点,
1、学者唐詹窗说,“明清两代,众多儒家学者尖锐批评宋明理学,虽然是为了维护‘儒家正统’”可见,社会正宗思想仍是儒家仁义道德。
两位作者同样身在元末明初,因此都与当时社会所追求的主流明儒思想和普遍真理相同,而宋明理思想同样是真理,两者所要体现的“仁义忠信”思想本身就是牵连在一起不可分割。
而其笔下典型人物,以关羽和宋江为例,他们为忠义道德绑架,一个肝脑涂地为主,一个委曲求全为国。
2、忠国为民与对国家的和平与统一的向往。
元末清初,作者罗贯中和施耐庵都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作者经历两朝变迁,对故国难忘。
自然觉得明朝是以非法方式取得政权,有国破家亡,寄人篱下之感。
其作品叙事背景都略显消极,国家都是不太平,都是战乱四起,和平与统一遥遥不可期。
作品中人物对于属国有着绝对的归属感。
像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林冲多次遭陷害屈辱,本是一心忠国,终被逼无奈上梁山。
不同点为
1、《三国演义》中有“匡扶汉室”主张,“忠”是指对汉室的效忠,也是各主要人物对效忠国家的“忠”;“义”多指刘关张三人的义。
《水
浒传》中的“忠”是指宋江等人“替天行道,惩治恶霸”,对皇帝,大宋的忠心;“义”是指梁山好汉之间的义,是胸怀天下的大义。
2、在忠义观上,《三国演义》偏重于“忠”,《水浒传》偏重于义。
以桃园三兄弟为例。
他们有结义之实,但关羽、张飞对刘备对恭敬,以主事之。
就像关羽被困曹营,一心在汉,一心在主,主为“刘备”,却不见刘张兄弟情份的足够描写。
而《水浒传》中一开始,梁山聚义,就行“替天行道”“ 为国为主”之大义。
由此可见《三国演义》忠义比《水浒传》略显狭隘。
关于叙事艺术,它们的异同点主要在于,
相同点:
1、都是一种全知视角,上帝之眼。
使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的叙事方式铺展开来,并且进行多角度的切换,达到了全方位多侧面的描述。
最后结语对文章的框架和内容进行了总结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分别是罗贯中和施耐庵所写,施耐庵是师傅,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
两书艺术风格都颇为相似。
不论对于人物性格,前书伏笔,扣人心弦、波荡起伏的情节,古诗词的格调描绘等都是一样的风格。
3、都加入了神化色彩及夸张的人物形象。
如《三国演义》蔡瑁要杀刘备,刘备骑马而逃走投无路之际,‘的卢’马腾空跃起,跃过三丈宽的檀溪,救了刘备一命。
《水浒传》中开篇的太尉、张天师的梦幻描写。
不同点:
1、《三国演义》对人物世界的描写趋于多元化,人物众多。
《水浒传》对人物描写的相对深入骨髓,将人物的感情及生不逢时的不得已的悲剧描绘的淋漓尽致。
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等外在的形态来表现人物状态。
2、结局也都是比较圆满的。
《三国演义》晋统天下,天下太平。
《水浒传》的感情更浓烈,结局皇帝看清忠奸是非,天下太平。
但都不是作者最想要的结果。
《三国演义》作者明显的拥刘,水浒作者主观偏向于正义,大道的成功,起义成功才是他最想要的结局。
3、《三国演义》体现出宏大的空间叙事,以三国大局为主基,以人物展示为线索。
水浒传以人物描绘为主线,体现出空间与时间的转移。
考查题评分标准
90~100分:逻辑清晰,要点明确,论述翔实,例证充分。
80~90分:逻辑清晰,要点明确,论述较为翔实,例证不够充分。
70~80分:逻辑较为清晰,涉及到基本要点,论述不够翔实,例证简单或没有。
60~70分:逻辑较为清晰,涉及到基本要点,论述意识不够。
60分以下:基础不扎实,没有逻辑性,无法准确抓住问题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