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创意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一览表
- 格式:pdf
- 大小:469.83 KB
- 文档页数:4
决赛结果“新三思杯”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于2004年9月11日至9月13日在江西省南昌大学举行。
参赛作品通过大会展示、答辩,经评审委员会专家评议,共评出一等奖15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24项。
大赛组委会评出优秀组织奖14项、贡献奖1项、赞助奖3项、纪念奖1项。
现将决赛结果公布如下:设计奖:(见下表,排名不分先后)“长庆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于2006年10月19日至10月2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举行。
大赛评委会通过审阅设计资料、观摩实物演示和进行作品答辩等程序,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经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复审,共评出一等奖24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63项。
大赛组委会还评出优秀组织奖15项、贡献奖2项、赞助奖2项、纪念奖1项、会标设计特别奖1项。
现将决赛评审结果公布如下:设计奖:(见下表,排名不分先后次序)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于2008年10月16日至10月2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海军工程大学举行。
大赛评委会通过审阅设计资料、观摩实物演示和进行作品答辩等程序,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经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复审,共评出一等奖54项、二等奖76项。
大赛组委会还评出优秀组织奖14项、贡献奖3项。
自2008年10月23日起,进行了一个月的公示。
现将决赛评审结果公布如下:设计奖:(见下表,排名不分先后次序)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评审结果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第二阶段评审于2010 年10 月21 日至10月24 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举行。
大赛评委会通过审阅设计资料、观摩实物演示和进行作品答辩等程序,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经评审委员会全体会议复审,并汇总初评结果,共评出一等奖70 项、二等奖129 项。
大赛组委会还评出优秀组织奖15 项、贡献奖2 项、纪念奖1 项。
现将决赛评审结果公布如下:设计奖:(见下表,排名不分先后次序)获奖等级作品名称所在学校参赛者指导教师诺亚方舟——水中救生器海军工程大学庞曾、王皓、李翔、赵飞龙、滕吉柘何世平、高霄汉全地形地面仿行救灾车中国农业大学徐少兵、苟亚凤、秦衡、王亚李海涛、魏文军气动遥控消防小车武汉科技大学陈江艳、程晓、和毅、吴洋子、谈云勇高全杰、王兴东全向自平衡的智能救护车东莞理工学院黄祖云、蔡锐凯、李振源、黄祖彬、陈奕彬许光辉、邓君自动导航救援运输平台解放军理工大学李光发、张川、张平才、刘双龙、廖萍周建钊、程建辉无线遥控灭火车海军工程大学程达、段银涛、夏科、赵金山、陈剑吴新跃、郭文勇新型多自由度可控机构式救援破障挖掘机广西大学唐荣琼韦锦、农积堂、韦成星、庞海锋蔡敢为、蒙艳玫轮履转换系统广东工业大学钟伟斌、何以田、林泽钦、李龙李克天、于兆勤适应性调整轮径式越障车轮中国矿业大学魏毅龙、王丽威、曹洁洁、毕方、董杏昕程志红垮塌矿井应急救援通道快速构建机械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冀翔宇、谢玄、邱晓天、李杰、王一杉文晓希、卢耀晖边缘救援平台北京理工大学黄莹、岳凯、向程勇、李名冠、菅海亮罗庆生、韩宝玲班用多功能越障救援装备空军工程大学周雷、张洋、王伟、刘万超、何崇伟林梅、仝崇楼柔顺型心肺复苏装置重庆大学罗洋、王菡、张梦琪、周兴亚、李鑫伟于今一等奖多功能救灾背包西安工业大学杨凯、徐超、张恩、吴刚亮、杨飞朱育权、万宏强- 2 -多功能应急救援工具上海理工大学张宇峰、吴斌、郭德宝、金煜、王越白国振、钱炜便携式万向千斤移沈阳工业大学罗汉龙、张闯、刘显刚、吕鹏、马文璇孙学雁、刘杰缝隙救援生命索北华大学姜海涛、王国伟、王凯、张伟伟、张柯亮李建永、王开宝螺旋爬升器华中科技大学李宏举、黄鑫、江航、杨巍、杜梅吴昌林、周世权模块化破拆救援撑顶器组件上海交通大学蔡旻宇、樊文博、王仲林、贺沁、朱祎张蕾地震搜救机械蛇北京理工大学丁士起、闫冬冬、孙牧、孟根苏布达、鲁士珑张忠廉、张丽君东大红太阳救援机器人东南大学荣杰、刘庆龙、饶和昌、王凯许映秋、钱瑞明轮履复合多适应性救援机器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任立松、席磊、闫兆敏、宋文谦、韩笑添罗自荣、易声耀辅助救援机器人吉林大学郭亚辰、何佳龙、周文成、马浚铭、邱幸曲兴田、王幼林多功能液压救援机器人东北大学毕磊、蔡远骏、游青青王长周机井救援机器人青岛大学王荣俊、赵兴财、林柏、郭永美师忠秀、刘丹(针对小直径)深井救援机器人浙江工业大学薛兴雨、徐鲁斌、梁峰、沈嘉琪、葛琼瑶王晨、应申舜深井救援机械装置北京林业大学彭文胜、于永洋、吴建云、蔡靖、王茂司慧、钱桦深井救援机长春理工大学李绪鹏、巩略、魏韶辉、马纪权、李光男王淑坤、多功能便携式担架温州大学梅强、钱海东、魏建明姜锐、孙莉便携式多功能救援背包哈尔滨工业大学游洋威、蔡昌荣、熊斌、龚海、曹俊章包钢、焦映厚多功能救援担架武汉理工大学龚高、孙汉乔、王友、袁国忠、张子岩王志海、舒敬萍自动触发式地震救生床浙江工业大学王义靖、薛兴雨、梁锋、郑仕谱、冯元应申舜、谭大鹏安全拱形门自动呼救式防震床山东大学彭衍科、王泓晖、苏常伟、郑志同、郑一豪张勤河、陈言俊地震中的文物自动保护装置华中科技大学陈锦、余承意、胡洋、祁士森、罗菁吴昌林、徐龙燃气泄漏安全保护系统苏州市职业大学张海龙、陈晓龙、张月景、董孝威郭南初、杨洪家用燃气安全卫士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党晓飞、马兰、高德中、程立超贺莹、么大锁一等奖汽车防误踩油门系统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方骁翔、陈旭来、余勇、张聪、丁凯平陈长生、黄明钧- 3 -多功能变支点自支撑可组装式撬杠西北工业大学文学、陆红亚、张乐、魏博飞、张恒阳葛文杰多功能液压机械手吉林大学孟宪典、崔涛、肖方挺、李成才、刘湃董景石调幅式安全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尚超、付鹏顺、刘津阁、蔡灿伟、柳猛韩凤起破障钳襄樊职业技术学院苗典武、张春善、贾岚奎、徐莹张晓红、张国豪新型液压剪扩器成都理工大学袁珏、段睿、杨文杰、宋兆骅、沈易培杨勇、秦悦抗震救灾多功能组合铁锹华中科技大学朱逸颖、杨文恺、刘志刚、张海南、董政张卫国架空输电线除冰机西南交通大学彭炼、解红磊、王顺亮、吴冲、李云鹏陆天炜、马术文“越障”号输电线除冰车青岛大学彭辉、杨涛、李兴瑞、唐双、杨传祥师忠秀、李延辉高压线除冰巡检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李莹、庄江、冯宇、陈川、王栋王滨生、王黎钦高空缓降机北京理工大学陈品志、刘昱玲、郭顺宏、刘箭言、白鑫贝苏伟、赵自强高楼逃生滑动器广西大学舒敏、李标、李举辉、吴祥威、黄伟健蒙艳玫、郑广平扭绳式逃生器福州大学钟剑锋蓝兆辉新型双向缓降器西安交通大学丁鑫、张宇迪、肖雨、张超、范红艳赵卫军、奚延辉高楼往复逃生器西南交通大学王振刚、郑斌、李永超高宏力高楼救援逃生装置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古明良、叶登亮、王俊义、程杰朱志强、刘新平可控永磁式涡流逃生装置西北工业大学宋丹龙、王英伟、张林、向勇、王舟张永红、陈国定滚珠阻尼高楼逃生器福州大学沈贺文、王根发、王双超、苏翔、卢学梁蔡英杰高楼逃生器西南交通大学周国豪、刘华森、赵春霞、徐萍、赵卫、高宏力、谢进对开式手自一体缓降器长春理工大学房梁、李先鹏、陈露、訾惠宇、郑龙李晓舟、高艺高层建筑救援、逃生梯河南农业大学黄建行、张关华、翟玉虎、卢伊凡、张广伟李燕、李祥付带状缓降逃生窗帘长安大学刘仁、高燕雯、王泽龙、严瑞、郭宝余宋绪丁、魏立基逃生休闲椅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雷晓鹏、吴建炳、陈家昕、孙世乾、汤剑锋卢孔宝、王益土一等奖多功能逃生晾衣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谢星波、侯新宇、王康、高义波、杨梦兰赵夏明、颜关祥- 4 -高空生命线——复合可控式脚踏逃生器海军工程大学刘树衎、卢劲涛、李泓成、黄磊明、连阿民江汉红、郭尚芬公交车逃生设计华中科技大学黎磊、纪铸真、曾元祁、李飞虎、林倩倩杨家军、王东庆公交安全门成都大学黄先高、李小康、潘宇峰、张治坤、李大超喻洪平、龚一龙公交空调车应急逃生窗与逃生门设计天津理工大学于俊辉、杨洋、边天宇李克旺、沈兆奎快速逃生防盗窗太原理工大学佘宇、李洋、赵越超、李晓龙李秀红、庞荫铭多功能模块化海滩救援船吉林大学曲涵、郭亚辰、刘湃、马浚铭、范广智曲兴田、赵大威森林消防车北京理工大学吴静弦、侯程伟、肖清、蒋忠林、王嬿舒苏伟、陈亚琴模块化自适应救援机器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喻煌超、梁杰、卢钟岳、周辉、张弛尚建忠、梁科山自动沙袋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步阳、王进、赵海波、毕鹏江、方程童志伟、曾小慧一等奖深井救援机械手三峡大学陈柳春、刘铮、丁昌鹏、程林风、韦仕龙王盈、张屹抗风浪救援艇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邱君铎、荆浩洋、齐超唐仁刚、吉伯林纤拉式急水渡船贵州大学江志顺、刘正虎、柳洪娜、陈明荣、张科胜尹健、王琬四轴救援飞行平台长春工业大学肖文龙、樊之阳、刘静、杨苗强、齐广为王立威、王立靖军地两用多功能救灾运输车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杨攀、董钊、梁奭、李强、袁鹏赵永东、张炳喜救灾抢险清理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李青桓、牟林、陈蔚、赵阳、陈丛丛李玲、黄旭仁险地侦测及救援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张峰、程荣俊、余博文、张永权、马斌曾小慧、路桂英旋转履带式越障搜救车东北大学张海军、程凡强、张俊峰李允公、李小号遥控消防水车东南大学杨杰、戴逸翔、武忆成、戴晨曦崔建伟双控灭火模型车南昌航空大学肖亮、王翔、刘艳明、严贵煌、赵远鹏许瑛灾难救援探测车解放军理工大学杨永杰、褚凤龙、林开庚、杨凯、金科周建钊、张海涛防疫救援多功能遥控车辽宁科技大学霍子明、宋礼、谭川、朱梁、梁伟唐萍、王立萍二等奖开拓号——救援巡视探测器原理样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朱佳敏、赵宸、罗宁、齐征、胡松贾光辉、郝继峰- 5 -三维搜救梯队北京科技大学尚妍梅、林宇、王晓景、邵金鹏、梁艳张少军、王旭楼体攀附型消防平台长春理工大学李榕晨、刘长宜、王帅、杨晓龙、郑龙高艺基于并联机构的救护车用多维减振台安徽理工大学朱玉停、何涛、焦忠、金德菲王成军、边永梅抢险救援组合器械吉林化工学院郑嘉鑫、张宇、李庄成、谢传伟、高春雷邵泽波、于彦凤救援助力骨骼服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李康、李红兵、曲建跃、宋佰阳、徐明杨智勇、张远山水陆两栖多用途背囊解放军理工大学陈明、闫绍刚、陈成、孙元辉、刘语堂储伟俊、张蕉蕉多功能救援工具宁波大学钟迪、周志斌、王家伟刘军、任睿地抓西安石油大学姬松松、王森峰、王哲、沈晓博、明李华闫文辉、王天琦越障搜救机器人华北电力大学吴鹏、刘欢、邓盛翔、黄荣盛、刘源韩庆瑶、房静多功能救援破障机器人武汉理工大学李欣、何翼、闫茜、陈萌、施伟钟毅仿生蜈蚣救援机器人大连理工大学蒋伟、张浩瀚、夏召辉梁延德、张红哲带有垂直悬架的全地形搜救机器人山东大学王龙晖、王琪、孙春双、唐玥、陈启鹏李凯岭、王勇生命之星探险救援机器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黄怀添、曾晓斌、谢镇键、谢福浩刘保军、顾晓勤多功能救援机器人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刘洋、张海发、李邦权、杨中川、代志兵李恩田、曾欣危险场所无线远程智能探测机器人西南科技大学杨熬、叶登金、梁小波、肖志峰、杜虹作蒋刚竖井救援机器人中南大学张赵威、唐健杰、许晓龙、楼江雷、吴齐冰面深井救生器沈阳理工大学于惠超、魏进财、任德志、吕布夏瑾、李刚机械手式机井救援机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杜小兵、张崇添、项少辰、吴俊希、刘怡雄冯新刚、张新予山区专用担架上海交通大学郭泷尹、李梦露、戚铖汴、唐宇琨、戴莎莎乐金伟多功能担架——救援变形金刚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刘奕聪、阳城、梁成龙、林晓攀、牟睿孙亮波、桂慧多功能折叠救援担架车贵州大学花仕洋、何裕源、张苏贵、孙大禹、王兴宇何锋、李家春二等奖“猛禽”号足式单人担架车杭州电子科学大学姚培锋、俞宙、杨涛、严盛爽于保华、张巨勇- 6 -拆分折叠式救援担架车长春工业大学尹航、赵兴才、何一冉、张兴亮、李占民李奇涵、刘广义常平架装置减震便携式多功能担架重庆理工大学薛鹏程、杨林、袁川、谭健张晋西防震安全床天津科技大学于凤刚、冯阳、纪文超、刘冬、李宁刘卉、自检测翻转式抗砸防震床西北工业大学周岩、詹腾、李鉴光、周超、渠晓阳苏华、王三民一种地震避难床河北工业大学田飞、张瑶、李萌、马义、许瑞丰张顺心、管啸天集约式组合避难房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覃胜、许鹏、李启超、杨林王佑君、谢芳车用多功能防滑链兰州理工大学周立涛、魏永昌、王力、何蕴、郭红俊强建国、贺瑗液压撬深圳大学陈钻钰、马志炜、李作平、刁攀、佟伟强王华权、梁莉多功能清障机广西大学赵瑞青、唐荣琼、苏志兵、王少伟、罗勇郑广平、蔡敢为液压多级式破障工具宁波大学王飞锋、章建锋、余文浩、马湘博、裘区萍李国富“金刚”——万能破障机南昌大学颜盟、张新、叶盛、朱勤、江夏鹏饶锡新、刘莹多功能分离式液压剪拆机具广西大学郑贤、倪建军、黄林凯、吴幸泽、吴秀梅韦志康、周清台阶除雪除冰机器人山东大学刘相国、马海腾、温皓白、刘主福、刘海峰张进生、岳明君铁塔除冰机浙江工业大学傅雷、陈照锋、姜锡贵、朱恺、沈旻明张水波电缆除冰机器人湖南大学彭勇、王凯康克强仿生式高压线越障除冰救灾机器人东北大学耿志远、李叶、赵达、刘鑫李鹤高压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山东科技大学王珊、苏伟、孔辉、连金玲、闫磊王吉岱、曹冲振高压电线除冰装置河北科技大学刘华江、蔡宗雷、房德磊、邰永承、刘龙李文忠、金清肃液压式反馈调速高楼缓降器潍坊学院邱仪、杨斌、邱鑫磊、王彦龙、董际成张鹏、杜国臣可控速多人高层逃生装置燕山大学谷立永、张范蒙、沈志航、孙娟娟、布丹周玉林、唐艳华基于反馈原理的高楼逃生器长江大学胡洪平、杨焕、徐鹏、朱清宇、宋仕娟徐小兵、王本德二等奖高楼助逃器武汉工程大学舒宗昊、王佳明、潘剑龙、罗军、熊程徐建生、夏先平- 7 -便携式高楼户外逃生器天津工业大学甄在庄、马一丹、杨帆、孙晓丽冯志友、洪英高楼分级缓降器浙江师范大学林潘忠、李新辉、池志伟、胡意立、陈鹏元徐洪、陆爽压控自适型高楼自救装置浙江科技学院金何杰、马奇、刘超豪、陈道泉、乐寒晓邹凤楼往复式高楼逃生装置浙江师范大学杨海波、王若仰、俞冠珉、俞思源、何锋李凝、俞鸿祥液体限速高楼逃生器福州大学至诚学院苏志伟、林博政、林丹丹、李欣刘开昌、洪建燊高空逃生装置——救生椅(梯)武汉纺织大学张玉媛、舒登、雷鸣、周琴、张伟杭庞爱民、郭芳多功能救援逃生座椅江汉大学陈喜、舒坤、韩钊、闵俊、熊壮赵天婵、易建钢火灾应急逃生椅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孙长伟、耿昌盛、张菊花、林凯、栾鹏史云霞、梁海峰新型便携式声光呼救器安徽理工大学金力、殷小龙、时利、年介辉、朱利平董美英、沈豫浙救生哑铃浙江大学王季、路暘、张凌波、黄晖章维明可用于防滑的变形千斤顶大连理工大学付饶、杨璐嘉、黄骋宇梁延德、姚雁防卡死安全逃生门北京工业大学王婕、李清清、柴姗姗、王语莫余跃庆、杨建新梯式折叠逃生防盗窗枣庄学院梁世强、高见、童飞、樊丽娟、姜波韩学政、杜辉拉伸式防护逃生窗河北工程大学黄长琳、朱红星、林凡争、卢集文、商景州王凯、王磊磊逃生防盗窗西南石油大学钟琳、黄显萍、龚旭、程从超、邵宇韩传军、曾有为井下救灾机械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沈鹤群、马瑞、刘子辰秦建军、王凯辉新型履带式自适应越障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李占富、胡乐亮、杨波、黄岑、李倩倩、王瑞深井探测救援器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刘冰春、董自超、曲泓屹、任烨、徐雪琪徐广数控防汛钢丝网编织机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庄英强、徐儒刚钮平章、宁玲玲灾后急救洗胃吸痰机淄博职业学院王超、杜延超、孙荣荣、张同涛、曲志强李世伟、高淑娟电缆除冰器滨州学院李鹏、高宗谦、高景胜、刘昌芬王文锋二等奖救援逃生缓降器济南大学崔明、陈莹、李文、吴振、王晶晶赵东- 8 -火灾自救门山东交通学院刘开举、胡亚男、蒋凯凯、张文佳、赵坤单绍福多功能搜救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连焕雄、陈永基、黎翔庚、廖荣龙、全德良杨永、王永超电磁调速高楼火灾逃生装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时星、李旭涛、姜宁、陈岳林、林泳涛黄海、洪建明人力振动式破冰车广西工学院白艳新、李克文、张志良、付鸿晔、孟哲儒高中庸、李书平穿越者救援机器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宾显文、刘江、潘久辉、李秋菊、李菲阳莫荣、郭振军多功能远程遥控型破障搜寻小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黄俞淇、刘祥焕、李陆君、刘光宇、熊春武张应红、韦荔甫多功能急救担架石家庄铁道大学宋云龙、王雷、卢子余、李珍、杨行汪西应、张学龙楼宇搜救机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焦启飞、刘铮、崔越、刘秉昊、李鑫赵文德、孔凡凯多杆可调式管涌卡武汉理工大学沈永鹏、王楚格、熊飞、田勇、束小康常建娥新型防震床武汉工业学院徐斌、朱秋萍、代文宾、张雷、张璐宋少云、林国祥高压输电线路除冰器湖北工业大学刘辉林、张志俊、姜发全、范焱锋、陈倩倩陈水胜、救援能手海军工程大学曾平、曾茂隆、吴其军、郭威、陈文婷刘乔、高霄汉便携式多人逃生软梯武汉工程大学李良、彭林、江山、石熠、刘岑邹方利、杨侠便携可折叠椅式救援担架中南大学张伟盛、陈鹏、吴丽娟、王龙、吴跃松何玉辉小型扫雪除冰车湖南工学院李方、曾理、邱荣水、盘汉志、伍超李天生、伍利群“祥龙”高适应性、多功能蛇形机器人中南大学曹玉、陆振洲、欧阳智江、姜茂华、翟海鹏黄志辉、吴湘华液压重载大距离圆锥状螺旋扩张救援装备湖南科技大学李言覃、杨进、刘宇、颜健、刘雄王起明、杨书仪高楼逃生器南京理工大学姜峣、成鹏、於陈程、邹衍、赵健范元勋、陶卫军高楼逃生装置解放军理工大学姜俊飞、吴春杉、初晓野、叶旭明、魏春洋王强、祁冠芳新型逃生避难窗河海大学李天昊、宋秋平、陶宇、王靖坤、肖志光王义斌、方韵梅拟心肺复苏按压机南京理工大学成卓奇、罗敏健、黄然、雍斌、孙明路范元勋、祖莉二等便携式液压组合破碎手第二炮兵工程学院谢游兴、张龙、徐强、魏才明、杨轩王鑫峰、郭剑锋- 9 -阻尼缓降器长安大学席丹、刘朝松、李星、曹红奎张志峰摩擦式可调速高空救生缓降器四川大学管国清、贾婧、张龙、夏贤华、付刚王杰、田蓉阻尼-离心制动式高楼逃生系统天津大学张新生、冯文浩、王华陈永亮高楼防盗窗江西理工大学贾超峰、陈绍广、陈奇、戴扭乾刘静、徐广红119 高楼灭火逃生器南昌大学王丹、李小欢、方柘林、纪媌媌、杜彦平张庭芳、戴莉莉快捷单人救援型担架南昌工程学院梁里里、王政、朱列群、王锐、邹焘曹清华、张兴旺新型轮腿式仿生搜救机器人合肥学院高振成、栾涛、徐伟、符金雷、汪东宏王勇多功能椅合肥工业大学陈重、米翔、梁标、李凌飞、徐晓峰张良、朱立红换向逃生器上海交通大学郁立成、张晓璇、徐翔燕、王亮、吴诚骁张蕾多功能机械剪同济大学沈耀清、谢圣骥、曲壮赫、李檀、韩丰李兴华双面行排尘救援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许强、王明月、郑伟、李鲁墨武、崔少波高空救援工具沈阳理工大学张磊、高岩、仲跻风、姜瑜、任广涛李金泉破障救援机器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宋希亮、高铭阳、贺振昊、姚立泽、吕英杰于宁、聂仁东爬行式高压线除冰多功能机器人东北大学陈陆淼、朱健林、朱成祥、靳锋原所先逃生车窗沈阳工业大学高鑫、吴际远陈建伟、吴家鹏聂秀为付景顺多功能落井救援器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张珂、贾文辉、严灵通吕原君、吴雄喜可折叠破障液压钳湖州师范学院李俊、茅吉鸿、黄官强祝守新、陈建清自动防震课桌椅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萧妙友、徐涛、吴辉、方生、潘凯凯杨友东、胡夏夏多功能地震婴儿床福州大学巫能勇、曾晓龙、张丕杰、张秋坤、张涛陈亮、吴亦锋电杆扶正器福州大学刘磊、林小斌、林惠明、李鹏欣、林集淮潘伶、黄国升新型高楼逃生器福州大学林振云、罗淑娴、马文斌、钱艺斌、阮学勇刘开昌、洪建燊二等多功能破障车集美大学赵栋、吴锦真、钟景怀、陈金水、卢隆辉常勇、卢其炎- 10 -智能灭火小车西安交通大学吴雪舟、王俊、王晓剑、刘金鑫金悦、赵卫军角度可变式履带探测器苏州大学贾永齐、吴云霞、颜小安、孙晓洁、吴国银孙承峰、秦强防洪沙袋自动填装机兰州交通大学曹鹏、石雄、徐凯歌田亚平、汪诤自动化立杆机河南工业大学王世猛、赵科研、刘大帅、赵洁、陈珊雷辉、李永祥希望之光北京交通大学杨光、张鹏、王琪、陈冬冬、杨钊洪建平、王青温自救电梯系统浙江大学古伟豪、张登雨、贾鹏飞顾大强二等奖多功能组合式升降救援机器人华北科技学院李大鹏、刘春平、刘江玉、李雷田忠友、罗建国第五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第二阶段评审于2012年7月19日至7月24日在陕西省西安市第二炮兵工程大学举行。
黑龙江科学HEILONGJIANG SCIENCE第12卷第5期2021年3月Vol. 12Mar. 2021环境类专业“三融合"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潘法康,张瑾,唐建设,伍昌年(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230601)摘要:为了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环境类专业人才,对环境类专业"三融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展开探讨。
针对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结合近年来对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学科交叉融合、产教融合、科 研教学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环境类专业"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 学成果,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环境类专业;三融合;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2021)05 -0038 -03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ree Integration Training Mode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iesPan Fakang, Zhang Jin , Tang Jianshe , Wu Changnian(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 ,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 Hefei 230601 , China)Abstract : In order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 compound and applied environmental talents as the goal orientation , thepaper explores the “ three integration "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of severe homogenization and structural conflicts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 and through combining with the practicalexplor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in recent years , the research proposes the talent trainingmode of u three integration n , including integ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industry and teach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teaching , in order to improv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u three integration n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 improved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 and providedreference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applied colleges ・Key words : Environmental specialty ; Three integration ;高校要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指明方向⑴。
关于对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获奖作品
进行公示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0-11-12 18:35:12
皖科普大赛组委会〔2010〕04号
关于对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公示
的通知
附件1:《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名单》
附件2:《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
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组委会
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附件1: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名
单
附件2: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奖作品摘要:计算机设计大赛是高校大学生们竞技创新的有力平台,是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渠道。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现状,重点介绍该比赛的参赛作品以及获奖作品的特色。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一项国家级大赛,旨在发现、培养和展示中国高校大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优秀成果。
大赛旨在给青少年参与者提供一个有助于宣扬科技文化的平台,促进他们实现创新的良好发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科技素养。
大赛分为硬件及软件两大类,涵盖了计算机设计、网络设计、软件开发等各个领域。
参赛者可从中在相应领域中寻找到最优秀及最具创新性的新技术与新应用,进而发展出他们所梦寐以求的产品。
经过几届比赛,参赛作品数量不断上升,参赛者们也在不断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实现技术创新的目标。
大赛每届都会评出优秀奖、三等奖和二等奖,以及最具创新性奖。
在这些获奖作品中,存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为大家带来了无尽的想象和希望。
例如,“人脸识别ATM”项目的设计者使用了可视化和综合的方法,解决了在ATM机上金融交易安全性不够的问题,改善了传统ATM的安全等级。
此外,“中国农村环境检测”项目的设计者使用了可移动的技术,可以准确地测量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及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还有“智能驾驶机器人”项目,设计者通过利用智能系统,实现了机器人的自主驾驶,增强了驾驶者的安全感,改善了交通出行的效率。
以上这些获奖作品的设计创意都以卓越的成绩赢得了广大评委们的赞许。
计算机设计大赛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实现创新的舞台,激发了他们思考、创新、实践的能力。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奖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大赛显着地推动了中国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和发展信息技术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本文通过介绍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现状及获奖作品的特色,目的是为了弘扬创新精神,展示大学生的获奖作品,加深人们对计算机设计领域的认识,以及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这项比赛,发掘他们在计算机设计方面的潜能,为技术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贡献。
关于对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公示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关于对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公示的通知发布日期:2010-11-12 18:35:12皖科普大赛组委会〔2010〕04号关于对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公示的通知在皖各高校,各有关单位:根据《关于组织举办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的通知》(皖科协[2010]45号文件)的要求,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经过四个多月的筹备与进行,到大赛截止之日,共有12849人报名注册参赛,提交参赛作品5755件。
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选拔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6名,二等奖14名,三等奖32名,优秀奖102名,优秀组织奖20名(获奖名单见附件)。
现将获奖作品在安徽省科协网站、安徽科技报、中国科普产业网等媒体和第四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上公示和展出,公示期为一周。
在此期间对获奖作品有异议的,可通过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进行质询。
通信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香樟大道308号留学创业园六楼省科普中心大赛办收,邮编:230088电话:、5377958、5377959传真:附件1:《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名单》附件2:《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组委会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附件1: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奖名单附件2:安徽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获奖名单。
文件编号: AB -93-7F -01-A6整理人 尼克未来三年财务预测模板第二届The 2nd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Anhui "Internet +" National College Stud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项目计划书(模板)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队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队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在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6年X月第二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申报表注意:此表不超过2页项目计划书的组成及编排顺序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其编排顺序依次为:(1)封面(2)第二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申报表(3)目录(4)正文(5)附录(必要时)(6)正文文字部分至少要10000字以上;项目计划书的书写规范要求一般要求(1)书写文字:均须采用汉语简化文字撰写(2)字体和字号一级(章)标题:黑体,三号,加黑,居中二级(节)标题:黑体,小四号,左对齐三级(节)标题:宋体,加黑,小四号,左对齐条、款、项标题:宋体,小四号,左对齐正文:宋体,小四号,左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页眉与页脚(页码):宋体,五号,居中数字和字母: Times New Roman体前置部分页码:罗马数字,五号,居中除动植物名称、微生物名称、数学符号、物理量符号、变量符号等需要使用斜体文字外,全文均使用正体文字。
(3)幅面与版心幅面:均采用A4纸(210 mm×297 mm)。
版心:左、右边距均为3 cm,上、下边距均为2.54 cm。
(4)行距正文:均采用1.5倍行距,段前、段后无空行。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编导专业建设方案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二年十二月六日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编导专业建设方案项目承担单位: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编导项目办公室项目建设周期:2011年10月—2013年6月项目负责人:张国伟(系主任,副教授)许海潮(编导教研室主任,讲师)项目组成员:王诗文(党委书记,教授)吴孔铎(教务处处长,教授)江铁成(系副主任,副教授)吴沫蕾(专业教师,讲师)卢娟(专业教师,助教)鲍繁(专业教师,助教)仰亮(专业教师,讲师)卫武(专业教师,高级摄影师)陈艳(专业教师,讲师)赵惠群(专业教师,讲师)刘安军(专业教师,助教)田甜(专业教师,助教)吕卉(安徽新闻综合广播电台,主任编辑)张步新(安徽生活广播电台频道总监,主任编辑)叶成群(安徽电视台公共频道制片人,主任编辑)王玲梅(安徽电视台综艺频道总监,主任编辑)张春林(安徽卫视,高级编辑)陈国尧(安徽卫视,主任编辑)许公柄(安徽卫视,主任编辑)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4(一)专业建设背景 -------------------------------------------------------------------------------------- 4 (二)专业建设基础 -------------------------------------------------------------------------------------- 5 (三)需探索解决的问题 -------------------------------------------------------------------------------- 9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9(一)总体目标--------------------------------------------------------------------------------------------- 9 (二)具体目标-------------------------------------------------------------------------------------------- 10 三、建设内容------------------------------------------------------- 12(一)推进校企对接 ------------------------------------------------------------------------------------- 12 (二)探索系统培养 ------------------------------------------------------------------------------------- 13 (三)强化实践育人 ------------------------------------------------------------------------------------- 14 (四)转变培养方式 ------------------------------------------------------------------------------------- 16 (五)建设教学团队 ------------------------------------------------------------------------------------- 17 (六)实施第三方评价 ---------------------------------------------------------------------------------- 19 (七)辐射专业群 ---------------------------------------------------------------------------------------- 20 (八)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 20四、改革举措------------------------------------------------------- 20五、保障措施------------------------------------------------------- 23六、绩效指标------------------------------------------------------- 25七、两年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30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项目编导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1.社会背景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届机械创新设计获奖作品简介第一组助残机械——轮椅类(19项)1 省力变速双向驱动残疾人车用驱动机构2 单手驱动残疾人车3 多功能人性化轮椅4 多功能自助轮椅5 减摆助残车6 多功能电动轮椅7 自由轮椅8 自动爬楼梯轮椅9 可升降伸展式新型电动轮椅10 防侧翻轮椅11 星轮行星轮转换式可爬楼轮椅12 多功能助残自动轮椅13 可上下台阶式轮椅14 三杆开链式轮椅15 半自动爬楼梯轮椅16 阶梯平地两用电动轮椅17 可升降省力便携式轮椅18 实用上楼梯轮椅19 多功能健身轮椅4 多功能自助轮椅参赛学校:西北工业大学参赛者:张君、张保、王开明、赵洪庆,指导教师:葛文杰、刘光磊作品内容简介轮椅,作为下肢残残疾人的代步工具,其完善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经市场调查,发现现有普通轮椅还存在一些缺陷,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残疾人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主要为:轮椅上的如厕自理,爬坡驻坡以及前轮的越障能力低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现有轮椅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多功能自助轮椅,使残疾人能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方便的自理如厕,爬坡时能驻坡,方便残疾人倒手,同时提高了针对小台阶等的越障能力。
主要创新点(1)采用曲柄连杆机构实现自理如厕功能,灵活简单,使用者只需往后躺下即可,同时躺下可方便脱去裤子,操作方便,而且符合人机工程学。
(2)驻坡功能的实现是对棘轮的简单应用,上坡时使大轮具备单向旋转能力,可靠性好,上坡时便于残疾人倒手。
(3)在前轮加一小轮便可以大大提高其越障(如小台阶等)能力。
推广应用价值本轮椅适用于各年龄段的残疾人,功能实用,操作简单方便,对残疾人独立处理自己生活事务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成本低廉,符合一般家庭的购买能力,所以会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6 多功能电动轮椅参赛学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参赛者:杨会生、王金昌、陈奇、蔡一、梁辉,指导教师:焦映厚、高海波作品内容简介在综合考虑了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和爬楼轮椅标准的前提下,我们采用了对楼梯适应性能好,且无损伤的行星轮结构,将多星轮机构改为双星轮机构并采用单轴支撑,平地可实现前进、后退、任意半径转弯。
教 学 成 果 总 结成 果 名 称 基于智能车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成 果 完 成 人 张辉张阳胡毅余晓芬吴晔李红莉成 果 完 成 单 位 合肥工业大学推 荐 时 间 2010 年 6 月 4 日基于智能车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成果总结一、实践平台建设背景、思路为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受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05年开始举办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该竞赛坚持“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的指导思想,是以智能汽车为竞赛平台的多学科专业交叉的创意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的工程实践活动,己连续获得教育部、财政部“国家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资助。
该竞赛与已举办的教育部4大专业竞赛不同,是以迅猛发展的汽车电子为背景,涵盖了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等多个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意性比赛,比赛融科学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为一体,对进一步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培养本科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硕士生从事科学、技术研究能力,培养博士生知识、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竞赛由秘书处为各参赛队提供/购置规定范围内的标准硬、软件平台,竞赛过程包括理论设计、实际制作、整车调试、现场比赛等环节,要求学生组成团队,协同工作,初步体会一个工程性的研究开发项目从设计到实现的全过程。
竞赛在教育部高教司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的领导下健康发展,已举办了四届,得到了全国绝大多数设有自动化类、仪器仪表类、计算机类等专业高校的积极响应,2009年竞赛,直接参赛高校就超过600所、学生超过2000人,而全国因为该项赛事受益的学生超过10000人。
二、实践平台建设实践情况实践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在开展好智能车竞赛实践的前提下,将竞赛作为一个结合点嵌入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并在提高学生社会人文精神方面起一些推动作用。
2015年第二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建筑及环境艺术设计专项竞赛推荐获奖作品名单序号作品编号设计标题一等奖:1项1B115-000514王谢的厅堂?百姓的街道!二等奖:3项2B115-000670街道快闪3B115-000710金陵“桐”话4B115-000221海绵式街道—南京易淹区域水存储景观设计三等奖:6项5B115-000595可“食用”的街道6B115-000424在线·C2C生态街道7B115-000795街道上的芭蕾8B115-0002342050年的街道9B115-000552生长的城市公共空间10B115-000513城南旧事鼓励奖:10项11B115-000800光·建筑·街道12B115-000748会吹泡泡的街道13B115-000833激活传统街区的街道再生系统/弹性街道14B115-000745转负为正心之居所15B115-000739时代记忆16B115-000600“我们”的街道客厅17B115-000065浴堂街红色记忆18B115-000816两代人·数字时代下的历史街道复兴19B115-000696聪明的街道20B115-000469具有收纳功能的街道空间设计/会收纳功能的街道空间设计序号作品编号设计标题一等奖:20项1B115-000610私人店制2B115-000796青年创业者的街道3B115-000840水街泡泡4.04B115-000798渔人巷子5B115-000224阿花的一天6B115-000604一米围“街”记7B115-000801架街小巷8B115-000807治愈的街道9B115-000728伸缩街道—城中村里的创客街10B115-000449游园惊梦11B115-000185可生长的街道12B115-000737高架桥下的消极空间利用13B115-000452古城的生活意见14B115-000479拼接漂浮的水街15B115-000592智汇的街道16B115-000569改善人、土地、植物的呼吸17B115-000338时光抽屉18B115-000536STREETEEN基于数据挖掘的少年创意街道空间设计19B115-000325浮游水街20B115-000486城墙之下 旧城之上二等奖:20项21B115-000758田园街道22B115-000726当城市遇上EV23B115-000755河街相依-老南京的新名片24B115-000584媒体街道25B115-000399重塑经纬26B115-000493绿墙、能源墙街道27B115-000384有记忆的街道28B115-000426姥姥的有“轨”生活29B115-000345潮汐30B115-000565神秘、古街、游戏31B115-000499自然的回归.生态分离式街道32B115-000391我我们的街道-(1920-1960-1980-2010)时空记忆33B115-000845有记忆的街道34B115-000763记忆.重生35B115-000673300年后的味道36B115-000729奔跑吧,Kids—放学后的快乐时光37B115-000794公园大道38B115-000821街道的分离与重组39B115-000741垂直40B115-000774城市氧吧三等奖:85项41B115-000667悬浮 花园42B115-000611分层通行的街道43B115-000311会呼吸的街道44B115-000425龙潭老街张奶奶的一天45B115-000751我街我巷46B115-000421乐活街道47B115-000781轻舞飞扬48B115-000413开启尘封的记忆49B115-000810会变脸的街道50B115-000770网 脉:光福传统街道网络的分层保护与复兴51B115-000184创意设计街区52B115-000428可“收纳”的街道53B115-000414有屋顶的街道54B115-000484立体的街道55B115-000539阊门历史街区南新路56B115-000483回味葑门横街57B115-000458全民参与的街道58B115-000517漂浮的屋面59B115-000580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60B115-000581天街水岸建成记61B115-000521架沟通的桥,构共享的街62B115-000701场屋、厂巷63B115-000260融合64B115-000625有记忆的街道65B115-000681东大街广场设计66B115-000354后工业时代的复兴67B115-000362生长的街道68B115-000525场地精神无极街道69B115-000300运河休闲“纽带”70B115-000326乐活老人街71B115-000451故河新脉72B115-000361湖塘米字弄老街空间的创新利用73B115-000400立体、重塑74B115-000390“舞”迹可寻75B115-000383健康生活的街道76B115-000368文化商业和休闲功能的双层融合街道77B115-000330我和你APP78B115-000328叠盒79B115-000334乐游赏居的老街道80B115-000333流动的街道81B115-000672人间仙境清弋江古镇82B115-000470扬州苏唱街街道展览馆规划设计83B115-000388街道整与古镇复兴84B115-000577皮市街的一天85B115-000564怡老之街86B115-000590何去何从87B115-000344高架下的行走88B115-000566“重生”历史的倒影89B115-000498空中的街道90B115-000020梦¬江南91B115-000488自我进化繁衍生长的街道92B115-000393空中之围93B115-000652寻根之路94B115-000844移动的文化交流站95B115-000276历史空间的延伸96B115-000278前庙街的保护与更新97B115-000555智慧型最美夕阳红街道出行系统设计98B115-000567一线面体、庭院廊99B115-000559新生共生衍生100B115-000568层积时间的街道101B115-000717山水行走102B115-000402枝外生街103B115-000752有声韵的街道104B115-000746隙见光影105B115-000791汉风古城之文化市场空间整合提升106B115-000733以街衍巷107B115-000725根植.轨记—废弃矿区的街道复兴108B115-000624脉.动(为传统街巷注入新的活力) 109B115-000482N次方的街道110B115-000606古村起搏器111B115-000322有层次、会呼吸的街道112B115-000714有风景的街道113B115-000629有记忆的街道114B115-000634有记忆的街道115B115-000684会行走的天桥116B115-000689立体街道117B115-000679林荫下的物语118B115-000691智慧的高校周边商业街119B115-000828让我们的街道回归步行120B115-000775苍穹之下,尽情呼吸121B115-000417让冷漠不在122B115-000890我们的选择123B115-000731现代活力水街124B115-001012串流不息125B115-001020温柔都更—万华宝斗里更新计划企业奖6项序号作品编号设计标题1B115-000710金陵“桐”话2B115-000514王谢的厅堂?百姓的街道!3B115-000670街道快闪4B115-000795街道上的芭蕾5B115-000833激活传统街区的街道再生系统6B115-000513城南旧事最富创意奖1项序号作品编号设计标题1B115-000610私人店制最佳表现奖1项序号作品编号设计标题1B115-000610私人店制公众奖1项序号作品编号设计标题1B115-000311会呼吸的街道学生组网络最受欢迎奖10项序号作品编号设计标题1B115-000585让人满足的街道2B115-000228有历史的街道3B115-000181白龙荡古水乡的复原与修缮4B115-000579“苏州街”·余东人的乡愁5B115-000739时代记忆6B115-000736跨越·连接7B115-000816两代人·数字时代下的历史街道复兴8B115-000297“新廊桥”记9B115-000615有记忆的街道10B115-000403古巷新生职业组网络最受欢迎奖10项序号作品编号设计标题1B115-000569改善人、土地、植物的呼吸2B115-000167“内涵”外延的街道3B115-000550《空中车库—城市街道停车系统设计》4B115-000679林荫下的物语5B115-000235会呼吸的街道6B115-000684会行走的天桥7B115-000305自然吐纳的街道8B115-000458全民参与的街道9B115-000426姥姥的有“轨”生活10B115-000354后工业时代的复兴。